德育原则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德育原则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德育原则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研发与应用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与培养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本文通过对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的详细阐述和分析,进一步探索完善小学德育教学的模式以及方法。为今后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小学德育课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研发;应用与实践

一、关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学习内容分析阐述

随着二十世纪数字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之间的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共享发展。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要求从教学目标来讲,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德育理论知识能够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从教学方法上来讲,通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教学过程来讲,要求进一步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小学生德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教学工具上来讲,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极大地方便了小学生利用课堂内外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二、关于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阐述

(一)关于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分析

小学德育教育将游戏与教学内容合二为一,将游戏的教育性与娱乐性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设计中应该遵从以下原则:首先,要有明确的操作。在德育游戏设计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白游戏人物,熟悉操作流程。其次,整个德育游戏的设计要有合理的故事情节。游戏故事情节作为游戏任务的重要背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合理的故事情节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游戏氛围。最后,在整个游戏的设计过程中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在德育游戏的设计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在每次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提升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

大学生休闲德育模式探究

[摘要]休闲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新领域。当前,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大趋势下,生活德育理论为休闲德育提供了理论资源。在生活德育视野下,应该针对休闲德育问题系统设计建构课堂教学、生活体验、环境熏陶“三位一体”的休闲德育模式。

[关键词]生活德育;休闲德育;三位一体

大学生活与中小学生活相比,存在更多的课余自由时间,即闲暇时间。闲暇作为特殊的时空存在,成为重要的德育资源。然而,当前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状况不容乐观。2016年,本项目团队对广东省5所高校大学生闲暇现状开展调研,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休闲贫困”问题。具体表现为休闲异化(不懂休闲、不能休闲、不愿休闲)、休闲层次低(浅休闲、假休闲、逆休闲)、休闲伦理失谐(休闲与自身、他人、自然失谐)等,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作为德育现代转型的重要内容,使“生活德育”成为新的德育理论研究热点,也为大学生德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从生活德育角度探讨大学生休闲德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生活德育理论为休闲德育提供理论资源

(一)何谓生活德育

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德育与生活世界的脱离,导致德育中存在“三化”(政治化、专门化、知识化)问题,这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生活德育理论被提出并受到普遍认同,成为当前德育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不论是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我国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都是提倡德育回归生活实践,倡导教育生活化的理论支撑。我国德育专家鲁洁教授较早呼吁德育回归生活。杜时忠教授在《论德育的走向》一文中提出现代德育“走向生活”的趋势。高德胜教授的著作《生活德育论》对生活德育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大学生德育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他在《生活德育论》中指出,生活德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范式,是对以往和现行的割裂、知性和技术化管理为特征的德育范式的转换和超越,生活德育的基本进路是“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1]74生活德育观指导下的学校德育,应该是通过学校的整体生活进行的、对学校所有成员都起作用的、提升人的精神追求的教育活动。[1]89

(二)何谓休闲德育

阅读全文

课程思政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将课程思政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育,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三全育人背景下,优秀德育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主要体现在仁爱孝悌、重义轻利、人际和谐、恪守信用方面。运用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导入法融入课程思政,采用多种实践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验,采用分享、实践、点评教学形式促进师生联动,最终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中国传统文化

一、课程思政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的重要意义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高校思想政治课在落实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改革与加强的理念,与各个科目的课程相契合,通过协同效应提高教育质量。课程思政的本质在于对各类课程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利用,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合,实现内涵与外延方面的拓展,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文献、物品等多种形式,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风情、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审美品位、文化知识等模糊的形态。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二者在理论依据上具有统一性,可基于同一目标而相互促进影响。将课程思政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育,是高校加强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实现课程育人,达到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最终目标。

(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天文历法内容培养高校学生创新探索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文和历法知识分属两个章节。天文方面主要介绍古代天文的概念,历法方面主要介绍天干地支及历法的三大系统。例如,在讲解某个天文学知识时,讲到北斗七星由7个元素构成,分别为天璇、天权、开阳、天枢、天玑、摇光、玉衡,在讲解过程中还会对元素的命名依据进行介绍。北斗七星在古代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找到北极星。将天璇、天枢两颗星连线延长约5倍的距离可以找到北极星。第二,北斗的斗柄方向可作为季节判断依据。斗柄指向东、南、西、北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古人根据北斗七星的特点和位置对其命名,让抽象的七星更具形象化,这是古人智慧和勤劳的象征。古人对北斗七星长时间的观察和揣摩,研究出北斗斗柄的指向可以辨别方向,体现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探索精神。“勤劳”指以辛苦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智慧”指循规律把分寸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新”可理解为对优秀传统进行继承,将现代因素进行融合,探索出新的模式。“探索”可理解为科学家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及预测的基础上,在开展活动时有具体的方向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心。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这三点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和北斗七星知识点充分融合,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进行细致、生动的讲解,不能生搬硬套,要使学生们易于乐于接受。在融合思政元素时,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这需要教师对思政有清晰的认知与融合意识,能够在社会热点与教学内容中挖掘其所存在的思想教育元素。

(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阅读全文

德育在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德育对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德育在教师教学中的关键,就是将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德育在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德育;教师教学;重要性

德育过程是思想教育活动实施的进一步延续,德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行,也是将高尚的社会思想品德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形成完整且高尚的思想品德结构运行过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应该将完整人格的形成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德育教育在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积极疏导,正面教育

积极疏导是指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循序渐进、善于诱导,做到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知着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学生们能够保持积极的向上状态。教育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学生身上的缺点,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充满信心[1]。素质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行,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集体德育教育原则

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良好的教育原则,可以通过开展集体舆论活动,使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形成良好的风气,以个人教育的形成来影响集体的发展,将个人德育和集体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优良集体德育工作的开展是美化集体德育的重要基础,对巩固集体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优良作风的集体具备三项显著的标志:其一,集体成员都能够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充满了自信心,能够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其二,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位置,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积极参与到集体工作的开展中;其三,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克制,对他人保持谦虚、礼貌的态度。因为是处于班级集体的小环境中,集体环境可以为学生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不乏消极影响,而学生们非常容易适应这样的环境变化,良好的集体对学生的发展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老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一定要让集体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阅读全文

中职德育课表现性评价探索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及特性

1.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评价的方式不仅仅是传统考试的唯一形式,而且包括成长档案袋、学习日志、操作、实验、论文、访谈、调研、比赛、演讲、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此类多种学习形式都可以成为评价的对象,也成为评价的具体实现方式。

2.评价过程的互动性

评价过程的互动性指评价的过程是在一个互动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死板、僵硬或是唯一主体组成的,评价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共同设定权重、设定系数、设定方式的互动评价,是一个不断互相反思与互动提升的过程。

3.评价结果反馈的及时性

表现性评价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锤定音的,而是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与做出判定的,评价结果能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得到回应,因此能在回应后及时补救,并不断提高与提升。总之,表现性评价是有别于传统的只注重结果或考试型的评价方式,相较之传统的评价方式也具备其特有的优越性,它具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互动性、评价结果反馈及时性等特点。

阅读全文

教师队伍诚信建设促进学校诚信教育

摘要: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学校教育方式方法、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教师作为教育者,其言行举止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目前,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诚信缺失现象。为了推动学校诚信教育的开展,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诚信建设。

关键词:诚信教育;教师诚信建设;德育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仍时有发生: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说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心理、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社会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影响等。而其中,教师作为教育者,他们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其行为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诚信,教师本身必须诚信。本文就教师队伍诚信问题和教师诚信建设展开研究。

一、教师队伍主要诚信问题

(一)人际交往失信

1.对学生

在师生交往中,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诚信是一项基本原则。但在现实中,有一些教师经常许诺,但从不兑现,而且还不以为然。另外,有些教师存在着对学生和对自己标准不一的现象。学生迟到会要求说明理由,检讨错误,自己迟到却从不解释。

阅读全文

中职德育创新实践探索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新时代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需求,借助互联网,融合德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打通企业、学校、家庭的德育教育通道,整合教学、德育、评价平台的基础数据,共用基础数据库,实现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德育教育,采取微课、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开展中华优秀美德、思想品德育、治制观念、心理健康、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城市人文等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德育;创新实践

“互联网+”带领各行各业迅猛发展,人才的竞争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竞争。中职学校学生的成长路径,不仅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更受本身素养的影响,面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困境,本文从现状分析、概念界定、成因分析、对策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职学校德育现状需求分析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互联网+”模式给教育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要跟上这种变化,应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方面,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扩散应用的过程,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教育发展新形态,提升教育的创新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中职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中职德育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思修品德和法律法规等教育,为学生提供精神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工作。

阅读全文

中职学校培育核心素养的德育初探

摘要:中职学校德育管理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本文对中职学校培育核心素养的德育策略进行探索,为培养国家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德育;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应遵循潜移默化和长期渗透的原则,通过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的四位一体培养,帮助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培育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要求

党在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中职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在思想品行、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能力素质等四大方面开展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培育核心素养的主要德育做法

(一)提出“知行合一•出彩人生”的德育主线。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哲学观点“知行合一”,是指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之间的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三大理念。我国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据此提出“知行合一•出彩人生”的德育管理主线,突出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的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