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德育小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德育小论文

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思考

【摘要】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应该能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发有效教学资源。也可以鼓励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如何能够有效的对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资源展开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很值得探究的一个教学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这样的前提下首先无法吸引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也很难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也并不深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并且加深对于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

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让学生透过有效的合作交流来对于很多内容展开思考与探究。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过程中极大的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活动任务,并且给予学生充裕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来组织与设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这首先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很好的挖掘教学内容的平台,能够让学生发现很多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同时,学生们在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时,也会对于很多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并且会对于很多问题有更透彻的研究。这不仅极大的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维度,这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如:在讲“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大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来探讨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课前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提纲和主要内容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考虑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上课时,由小组推荐四位同学演讲,角色分别为厂长、工会主席、党委书记、企业职工,内容分别为厂长、职工代表大会、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和功能。然后可以进一步创设相应的情境,若某企业因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企业亏损,职工因拿不到工资情绪低落等,请四名演员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并处理好以上问题。这个教学过程首先会很有趣,学生将自己放在具体的位置中时,对于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会有更直观的认知。这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对于教学资源展开挖掘的过程,并且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知识领会与吸收能力。

阅读全文

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运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进行心理辅导

思想政治课具有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教材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名言警句可以供学生借鉴和思考。也有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在这些人物中,有很多出身贫寒却能刻苦学习,最终学业有成,实现理想和抱负。在让学生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时时自勉。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波动、心理体验,发现问题及的给予心理干预和指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敢闯敢拼积极进取的精神。

1.磨砺意志,战胜挫折

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面对挫折,迎接暴风雨的坚强意志,教会他们“人生难免有挫折,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的挫折是磨砺意志的秘密武器,使他们明白“机遇永远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做好迎接挫折和挑战的心理准备。培养学生抗击打、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利用诸多名人在逆境中迎难而上最终成就伟业的典型故事。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教材。那些聋哑人克服种种困难,给我们留下堪称千古绝唱的舞蹈场面,震撼过后就是深思。经常用古今中外的典型故事,从中汲取一种精神力量,树立榜样,使学生们拥有阳光的心态,快乐生活。

2.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阅读全文

汽车检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保证专业内容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强化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新时代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和汽车维修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考评环节的教学全过程,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丰富了课程教学内涵。

[关键词]课程思政;职业道德;教学设计

贯彻落实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强化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的融入,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实践将汽车维修职业道德与专业课程教学,以此为主线进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在讲述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过程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汽车维修职业道德。

一、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强化政治导向、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教育,根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特点,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和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汽车维修人才。

1.课程目标。学生掌握运用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技术方法、思维方式结合具体情况对汽车故障进行分析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真实案例教学,强化学生在汽车检测与诊断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2.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面向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在“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实际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

阅读全文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亲历和感受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创造。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课前交流;辩论会;小论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手段要多样,方法要新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教师要力争让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灵活多变,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学得新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呆板说教、填鸭式的教法,应秉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教学理念,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接受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洗礼,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打造高效课堂。

一、组织课前5分钟交流活动

课前5分钟师生互动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个小话题,话题内容要与教学内容贴近,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对话题进行讨论、想象和拓展。例如教学“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引入狼与羊的故事。问:假如消灭了狼,羊群会怎么样?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人与大自然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们能够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寻求问题中心点。课前5分钟交流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开展“小教师”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能利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身边的人谈论自己的看法,阐述道德与法治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教师”活动,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例如教学“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你所居住的地方周边环境如何?其二,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其三,可采取哪些措施改善环境,保护人类生命共同体———地球?学生通过分析和讲述,不仅能认识到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联系密切,而且会觉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抽象,而是实在、具体、可感、与现实紧密相连的,从而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阅读全文

中职学校科技创新制作校本课程探究

提起中职学生,人们普遍认为中职学生是中考失败者。他们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但动手能力强于理论研究能力。根据中职教学内容标准和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及我校“创新教育课程”特色,我们从学生已有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编排了创新性强、充满趣味的探究制作内容,作为探究活动校本教材。

一、校本课程研究目的

创新制作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操作创新、探究合作等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促使学生接受科学新信息。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做到理论实践相融,动脑动手相融,做人融于做事,在理论与实践间建立零距离接触,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

二、校本课程研究主要内容

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从学生兴趣和关注点、教师个人专长、所在区域社会特征三个方面,整合校本教材内容,使之成为创新实践活动资源素材。重点围绕“本县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活动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开发和利用”“学校特色资源实践”“学校个案研究”“课程资源包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校本课程特色板块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了六个别具特色板块:探究观察模块、创新创意模块、探究思维模块、创新实验模块、实践制作模块、创新视野模块等,做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与创新活动课互促互补,整体优化。各个模块各具特点,其中以创新探究模块和创新实践模块为主,延伸拓展我校创新校本课程资源。

阅读全文

德育课程项目教学法问题分析

摘要:

笔者所在学校是第一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各专业课中广泛实践与应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德育课,如何借鉴专业课做法,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德育课,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为此,笔者与同事共同开展了《中职德育课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在德育课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经与传统教学法比较,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加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并为进一步完善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基本思路。

关键词:

德育课程;项目教学法;存在问题;完善思路

一、德育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教学法自身的不足

虽然项目教学法有着其它教学法不可替代的优势,但自身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容易忽视对理论思考及本质的探讨。例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涉及经济基本常识、国家的治国策略等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同时要分析社会的腐败现象、过度消费、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等现象。虽然项目教学法能把本课程抽象的知识生动化、社会化,但项目教学法相对侧重实际应用和实用性的探讨,系统的知识分布在若干的项目中,无法集中解释或分析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现象,解答各种理论难题。如果只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代替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理论性教学,可能导致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忽视对理论的思考及本质的探讨,忽略对学生困惑的两难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学生无法掌握系统的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二是花费的课时较多。项目教学法以实践为主,学生要在实践中达成课程目标和项目目标要求,需要大量的时间。学生的实践以上网搜集各类素材、调研、访问、制作小论文等为主,这些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预留相当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反馈所收集的材料和给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所收集的素材,解决在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有时每个项目或多或少都会关联到其他课程的内容,需要扩充一定知识,往往花费的课时比传统教学计划课时更多,若仍维持原有的课时量,项目教学就容易变成走过场,是很难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的。

阅读全文

德育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紧扣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教材是广大教育专家和学者精心编制的教学资料,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其中也包括德育价值。例如,七年级第六单元《爱我中华》、九年级第四单元《情系中国》、第五单元《走向明天》,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出一些社会发展趋势,这样的教学内容一旦深入下去,可以让学生自然地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会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逐渐树立起国家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产生努力学习,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利用教材资源,紧扣教材内容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深入挖掘教材中这些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通过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小论文的形式来深化德育效果。

二、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渗透德育理念

德育活动中一个关键词就是“渗透”,相较于智育,德育更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配合,“生塞硬灌”在德育活动中很难行得通,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德育效果。因此,在德育活动中,我们更加强调“渗透”的方式。而要想实现渗透,首先需要学生主动接受,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呢?这就是对教师最大的挑战了。按照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会产生兴趣,这样也就谈不上主动接受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一些容易为学生接受和喜爱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下自然实现德育渗透,实现德育目标。例如,在给学生讲到《与诚信同行》这节内容时,针对身边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诚信现象,如撒谎、作弊、虚假宣传等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由于活动形式新颖有趣,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反响。在班会中,很多学生都积极发言,针对各种不诚信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诚信的意义和不诚信带来的后果。在发言的过程中,有个学生还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有时候撒谎也是一种诚信的表现。”听到这名学生的观念,很多学生都很吃惊。这时候,笔者则微笑着鼓励这名学生,让他举一个“撒谎也是诚信的表现”的例子,于是这名学生讲出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在一次放学的路上,有几个人突然挡住了我的去路,其中一个看起来很和蔼可亲的阿姨问认不认识某某同学,说她是这名学生妈妈的同事,是来代他的妈妈来接这名同学放学的,现在找不到人,问我知不知道这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因为担心这些人是坏人,直接拒绝又怕受到伤害,于是我报给他们一个假的电话号码,虽然我这次撒谎了,但是我认为这反而保护了同学的安全,自己算得上是一个信得过的朋友。听到这个真实的经历,学生对“诚信”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就这样,在不断的发言和辩论中,学生逐渐对诚信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逐渐在各种诚信或者不诚信的真实事例中体会到了“诚信乃立身之本”的道理,比起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之类的道理灌输,通过事例分析论证,学生的诚信意识更容易自觉地树立起来。

三、在实践中践行德育理念

任何理念都需要借助于实践活动才能最终产生价值,同样,德育理念也需要实践活动才能产生道德价值,并且比起理论上的道德,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活动更容易增加道德教育的可信度。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形式都较为单一,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学生都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机会,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实践机会的匮乏导致学生课堂上接受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道德观念难以得到实践与证明,从而使得德育活动总是停留在表面,难以内化进学生的内心。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最终在实践中确定正确的道德信仰和道德理念。

四、结语

阅读全文

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评价改革探析

【摘要】以经典阅读为抓手,通过评价机制提升古代文学大德育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实问题,可以从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作品的讲解;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明确古代文学大德育目标,创新评价形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维度进行课程评价改革。泰山学院据此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大德育;古代文学;课程评价;经典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兼具精美超妙的艺术形式和真挚动人的高尚情感,是高校学生德育的重要资源。2016年《山东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试行)颁布,明确提出构建大德育体系的改革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的评价是检验、促进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古代文学课程如何以经典阅读为抓手,通过评价机制提升大德育效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德育”的内涵十分丰富,本文所论集中于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动的全员育人,以及古代文学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实践——评价”的全过程育人。

一、目前面临的困境

从古代文学的大德育目标看,既包括知识、理论目标,也包括价值观、情感目标。以经典阅读为抓手来提升高校古代文学大德育效果,既要强化文本知识,也要运用多种策略推动学生通过含英咀华、体悟反思,来提升思想境界。以此来考量古代文学的大德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由于教学环节偏重文学史的梳理而缺少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体悟,从而导致在评价环节德育因素难以参与,评价机制难以发挥对德育的激励作用。通过调研可知,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作品进行细致独到的讲解并抽绎出其中的思想精华,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古代文学课时不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只能集中对理论知识、文学史的勾勒。重文学史而轻作品,这并是古代文学课中独有的问题,在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课程中也都存在,需要相关从教者共同努力解决。

2.古代文学评价存在重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的弊端。结果性考核权重过大,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常占到总成绩的80%。在期末考试之前,老师一般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学生只要花一周时间突击背诵,往往就能获得高分。过程性评价比重过小,且因要耗用老师较多精力易流于形式主义。平时成绩一般由考勤和课程小论文构成,两者各占10分。有的老师忽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效度,只要学生在课堂考勤就给满分。对于课程小论文,有些同学只是在网上找一些材料剪切粘贴,老师并不认真评阅。这种方式严重削弱了考核评估的激励价值,更遑论对德育效果的促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