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德育教育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分析
【摘要】在2016年教育部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要求,并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一时间“核心素养”基础教育的新词、热词,关于这一方面的教育研究也变得风起云涌。本文之中笔者从自身的实践教育经验出发,对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
1.将核心素养中的道德教育植入课程学科之中
“核心素养”是概念非常宽泛的词汇,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若是想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落实,就必须要将其植入到学科课程中去,通过“摸得着”“看得见”的课程教学,为核心素养教育提供标准依据。对于此,笔者的建议是,根据核心素养要求,重新制定完善基于教育课程体系标准,以实现本学科、本学段的核心素养德育目标为要求,推动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创新。如在语文学科中,就可以借助国学经典的学习,不断的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理念,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快学生道德养成。在物理学科中,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除要传授学生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可续、求真探索的精神,这样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得到发展,是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的重要体现。
2.建立以核心素养为标准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育教学倡导实现“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的过渡发展,而教学评价作为中小学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环节,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创新,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德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如可以从“国家情怀”“社会关怀”“人格修养”“文化修养”几个方面出发,并以此作为标准,对学生展开评价,通过育人评价标准的转变,促使核心素养德育教育内容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外,要实现“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过渡转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持续的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参照上述制定的德育评价标准,量化评估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为了凸显出德育教育养成的重要性,可以将学生的德育量化评估水平作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的评定依据,相信在这样的核心素养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中,一定可以更好的推动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
3.强化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德育理念学习培训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探析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探究
研究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机整合,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究。首先两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同,例如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之间的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教育学,而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者的教育任务是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预防小学生的心理障碍,排除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质,而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两者在教学方法和社会制约程度上都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较隐秘,注重学生的隐私保护,而德育教育主要是集体教育和实践锻炼,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共同性,例如两者之间在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重叠交叉之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都是在教育和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德智体美进行的全面教育,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某些教学方法也是共同的,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参与和榜样示范等都是两者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基于这些分析,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紧密、有机融合能够提高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对策和措施
2.1以科学的系统论为指导促进两者之间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之间存在一些不同,因此在整合过程中要用科学的系统论为指导对两者进行融合,既保证两者之间的共同性,又保留两者的独特性。首先,在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整合方面做好共性研究,例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共同性应用,运用角色扮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进行共同的教育,让学生在一个场景中接受两者整合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整合过程中做好个性兼顾工作,要体现两者之间的区别,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定的保密性,而德育教育工作要做好整体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总之,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进行整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2以小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为整合落脚点: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整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鲜活事例,是开展两者整合教育的途径和基本教育。首先,在整合教育过程中,要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一个整体,将学生的思维范式与生活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机整合。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是为农村小学生的生活服务的,要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获得真善美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健康生活心理状态,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这不仅能够对小学生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还有利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在高职院校保卫组织中的作用
【摘要】高职院校各项工作中德育教育尤为重要,院校保卫组织则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充分发挥保卫组织实施德育教育具有现实意义。鉴于此,通过分析德育教育的作用,阐述高职院校保卫组织中发挥德育教育作用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保卫组织;德育教育
近些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规模与数量持续扩大,学生人数也呈现出几何式增加,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基础条件等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别,如何发挥保卫组织的德育功能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1.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每一位高职学生的发展,将每一个高职学生看成独立个体。因此具体实施过程中尊重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各项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存在说教、命令等问题,造成部分高职学生思维受到禁锢,不敢将自己的想法与意愿表达出来。同时大部分高职学生年龄偏小,思想不够成熟,本身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强,不能理解一些道德、政治等抽象概念,如果只会讲述理论而不是联系实际,不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因此丰富德育形式,选择针对性的活动,达成提高其道德品质的目的。总之,党中央对高职学生教育十分重视,对于其道德素质提高也较为关注,教育过程中我们重视组织与活动,充分利用德育教育推动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接班人。高职院校保卫组织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要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保卫组织这方面的功能
2.保卫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
2.1充分利用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提升研究
【摘要】
中职学生在入学之时受到文化课功底弱、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日常行为规范以及道德品质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受到传统思想影响,进入中职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落差,负面消极心态对他们成长造成地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对于中职班主任来说,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做人标准,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中职班主任;德育;重要性;问题;对策
中职班主任注重学生德育工作,有利于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塑造良好道德品质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理性处理事情;有利于顺应我国人才培养新趋势,提高学生就业实力,引导学生对社会环境进行充分认识,减少他们受到不良思想侵蚀的概率;有利于实现与法制建设的同步效果,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向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
1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1.1班主任综合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少先队在小学德育的作用
摘要:少先队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推动小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组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当代小学生极其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少先队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少先队;德育教育;班集体
少先队在德育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教育人员应将少先队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一、少先队德育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少先队德育建设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的主要工作具体有:经常开展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处理少先队员的日常事务;积极将少先队工作与小学德育建设相结合;培养优秀少先队干部;推动少先队组织建设发展;及时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包括国防教育、人身安全教育、道德观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少先队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少先队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参加德育活动,充分感受这些活动带给学生自己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少先队的德育建设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觉悟,让教师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尊重教育
摘要: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尊重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完善发展,本文探究了德育教育尊重教育渗透策略,对于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是一种促进。
关键词:德育;尊重教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中小学德育中应渗透尊重教育,尊重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树立尊重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尊重与被尊重,让教育更具时代性,更具人性化,更能促进人的提升。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受到学生的爱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尊重学生;一个受学生敬重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平时非常尊重学生的班主任。
1以“尊重人性”为理念树立教育价值观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让人更有尊严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等级思想一直没有随着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而完全消退,更多的教师没有摆脱传统问题的束缚,习惯与发号施令,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惩戒,希望以此来让学生警醒。而不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无法让学生自我管理,降低了管理效率,违背了学生的主观意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下,更多看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忽视学生的人格与尊重,以学生提高学生成为目标而不惜损害学生的内心,希望以严惩和批评矫正他们的不良的学习习惯。物质发展和科技至上的思想又将教育艺术和人文精神放在天平的下方,教育和管理被实用主义思想左后,使得很多地方的教学和管理与教育的本质渐行渐远。新时期,教育改革正在全国深入开展,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型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进步。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更加有意义的人才,成为新时期的教育目标。让教育真正回归本真,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遵守纪律,掌握技能,更能够得到尊重,学会尊重,体会人间真情,享受社会和人生。为此,中小学德育教育从树立教育价值观开始,转变教育发展理念,以人本理念为指导,在教育管理中渗透尊重教育,尊重人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心灵,让教育和管理深入学生的内心,塑造他们崇高的灵魂。
2构建更具操作意义的尊重教育理论与践行体系
学校管理层要将尊重教育当做治校办学的基本理念,定期对全校教师和班主任做好相应的教育培训,让尊重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每个教师的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幸福为本,从习惯改变和养成做起,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以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以尊重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美好的心灵。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更加幸福,教育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生活,感知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与社会的和谐,而这一切都需要从尊重开始。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就会更好地感知自然的美丽。社会中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尊重,整个生活和学习中都能体会到尊重带来的心理畅快和精神愉悦。不仅要求学生尊敬老师,更应做到教师尊重学生,不打骂学生,不挖苦讽刺学生,更不能体罚侮辱学生。让学生得到教师和班主任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让学生感知每个教师都那样的喜欢自己,关心自己,也就能够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也就会喜欢教师,就会更加敬重老师,也能够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尊重人的言语和方式,能够构建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些学生虽然会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和班主任不应以一种批评的方式来教育,而应更多的从习惯改变和养成开始。不少学生草率、恶作剧、调皮、学习不积极,这是孩子的天性,或者是他们这个阶段特有的。以学生的思维来考虑他们的行为和心理,以尊重和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改变,并以夸奖激励的方式促进学生保持,从而让学生有效转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也有着不同的个性,教育和管理从尊重学生个性开始,不对学生进行要求千篇一律,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成长。
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思考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中学语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文中联系教学实践情况,分析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文化;渗透措施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状态,自身并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学生就因为家长、教师的疏忽走向错误道路。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可以显著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结合语文教材,实现德育文化渗透
语文教材内容上存在很多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内容,如为国家大义流血牺牲的英雄、鞠躬尽瘁的人民干部、坚持底线的普通人等,这些都是语文教材上的内容,也是很好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带领学生感知与领悟这些内容,不知不觉间受到启发与教育,实现潜移默化渗透德育内容的目的。中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擅于挖掘相关的德育内容,对其进行全面分类并进行丰富,并主动和学生沟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与自由表达,掌握学生想法后才能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沟通时教师要加强学生引导,并合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很自然的获得相关内容。如中学语文教材上存在很多名人轶事的文章,他们的事迹都是中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等,这些不同人物身上彰显出不同的气质,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搜集与这些人物相关的轶事,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逐步渗透德育文化,显著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二、深入挖掘作品,切实开展德育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如此不仅能帮助学生实现德育教育的相互融合,同时还能帮助高中生更好、更多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己语文素养和底蕴。语文教师在对高中生引导时,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充分挖掘,在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情感感悟力,帮助学生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素材。例如在学习传统文化内容时,引领学生感悟京剧美,同时又引导学生加强对祖国国粹艺术的认知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文章除了对梅兰芳先生在京剧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功勋进行介绍,同时对我国京剧发展史和梅兰芳所塑造的一系列艺术形象进行了解,包括敢于反抗压迫的渔家姑娘,勇于追求爱情自由,敢于和邪恶力量作斗争的坚强女子、巾帼女英雄等等。包括在抗战时期,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誓不为日本人表演的壮举,这些高尚品格和敢于抗争的大无畏精神都应作为教师的拓展内容,在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向其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对背景资料的不断深挖介绍,不仅完美实现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同时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作品。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实践
摘要:
经济社会的发展给素质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给素质教育带来了更多的任务和挑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关键时期,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如何做好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有机整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基于此,本文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有机整合实践对策和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有机整合;教育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更加重视,在农村小学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学水平有限,没有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无法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机整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效果,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质量,为小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探究
研究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机整合,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究。首先两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同,例如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之间的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教育学,而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者的教育任务是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预防小学生的心理障碍,排除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质,而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两者在教学方法和社会制约程度上都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较隐秘,注重学生的隐私保护,而德育教育主要是集体教育和实践锻炼,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共同性,例如两者之间在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重叠交叉之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都是在教育和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德智体美进行的全面教育,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某些教学方法也是共同的,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参与和榜样示范等都是两者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基于这些分析,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紧密、有机融合能够提高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