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德育导师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学德育教师工作的有效性
一、坚持因材施导,提高导育目标设计科学性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即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模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同样,在德育中也存在着最近发展区。事实证明,导师只有在充分了解被导学生的各项实际情况后,才可以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导育目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所制定的目标不应该固定而应是动态的、分阶段的,并且目标的设计要具体且便于检测,不能含糊、笼统、不易操作。
二、坚持因材选材,提高导育内容选择正确性
导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育内容选择至关重要。如果导育内容与被导学生实际联系不够紧,必然会影响其导育效果。笔者认为导育内容的因材选材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则,即:系统性原则、务实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德育要增强系统性,必须在基础理论性内容的系统性、稳定性、连续性上下功夫,以克服教育内容选择的随意性;要增强导育内容的务实性,导师须紧紧抓住被导学生最关心的热点、疑点、焦点、盲点问题进行导育内容选择,防止贪大求全,华而不实;要增强导育内容的创造性,导师对传统的导育内容要大胆地取舍,科学地“加减乘除”,使导育内容的选择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小学生理解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选择内容上更应注意,多选取对比性较强的内容作为导师导育的内容。
三、坚持因材取法,提高导育方法实施针对性
方法对于导育结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因此针对小学生选择导育方法就更为重要了。通常在工作中教师们选择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法等。说服教育法是我国目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最广泛的德育方法。它借助语言或者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受教育者,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进学生的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说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而“身教”法是以导师的人格熏陶对学生进行导育。实践证明,导师在导育过程中不重视自身人格修养,不注重身教,那么其结果必将是失败。合格的导师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笔者认为导师必须要了解与准确判断自己所导对象的特点。同时,对于现有的导育方法我们也可以给予优化与整合。例如,我们在选择方法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操作技巧运用到我们的导育过程中。
四、坚持因材施威,提高导育过程的导师影响力
研究生德育管理浅析
1、德育教育理念、方法和形式缺乏创新
高校对研究生的教育过多的强调规章制度,将德育教育工作过程概括为主体对客体施加影响以及客体接受影响的过程,德育教育主要依赖学校和老师的权威,双方间思想交流较少,研究生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的需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研究生缺少了实实在在的道德情感体验和实践。如今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本教育意识,创新德育教育形式。既要重视研究生德育教育,也要重视研究生的修身养性。坚持政治思想正面灌输,强化研究生素质教育,避免德育教育抽象化、片面化,从而培养出健康向上、有竞争力的开放型人才。
2、运用人本思想对高校研究生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2.1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塑造学生完整的道德人格。高校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通过人文关怀和人本管理,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和接受学校教育非常关键。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德育不仅是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他们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需要,才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德育教育的温馨并起到真正的作用。校园文化对研究生道德生活、道德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本德育教育应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通过开展研究生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等活动,增进学术和文化交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和实践活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教育者要真正把学生的道德生活、道德发展置于核心地位,让研究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自尊自爱。学生在这样的人本管理的德育中,才能真正领悟道德的内涵并不断超越自我,最终实现完整道德人格的养成。
2.2构建多元化德育活动体系,形成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德育网络。大家都是社会人,学生同样每时每刻都受到电影、电视、互联网及报刊杂志这些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信息在学生道德修养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消极和负面的信息对学生的不好影响也非常之大。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者需正视纷繁复杂的现实,要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社会的自发影响转化为学生的自觉影响。要充分结合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方合力,正确引导学生思想成长,强化德育的综合效应,将人本思想贯彻到研究生德育教育中。首先高校在研究生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德育教育不是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能力,帮助和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设党团学校和形势政策课,加强党员的入口关,并加强党员的监督考核和后续教育;三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要结合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实际,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践基地,搭建多种平台,让研究生利用假期到实践基地去锻炼,长才干,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四是应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拓展道德教育多维空间,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利用校园网络,建立道德教育专题网站,宣传道德知识,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教育。通过校园论坛,利用网络新阵地开展思政教育,用多种方式解决研究生的疑难问题。
2.3强调以人为本,改进道德教育方法。研究生道德教育应使研究生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道德教育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大力推进德育内容优化,构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2.3.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知识灌输为双方互动,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目前,高校研究生道德教育主要为灌输形式,受教育者众多,缺乏交流互动。应走出“说教式”的固有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内心,肯定学生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对于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则要耐心引导,使他们在错误中得到纠正和成长。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尽量以小班化和开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把社会和学校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
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解析
研究生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承载着社会的新知识、新理论,是未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希望。由于我国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不断出现问题,必须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然而,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与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当前要在认真总结和学习国内不同地区高校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外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探索和挖掘新的工作思路,这对于促进研究生健康成才,深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和稳步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国内研究表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调查显示,研究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就业压力、经济、人际关系等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影响很大。毛富强等的研究则发现,性别、专业、独生与否等人群特征等心理社会因素对研究生的心身状况也有很大影响。
2我国研究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不同于大学生而特有的学习和活动方式,研究生的心理活动方面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研究生群体一些特有的心理特点。
2.1研究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进程的不均衡性
一般而讲,研究生的生理发育已经成熟,心理发展方面也逐渐完善,但是社会发展性远没有成熟,表现出发展过程的不均衡性。研究生心理方面的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因此,尽管处于智力发展的鼎盛时期,身体各方面也达到人生巅峰,但对事物认识能力和自制能力的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心理素质还不够好。另外,研究生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不成熟对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尽管研究生的视野得到拓宽、知识得到积累、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对社会生活和人际方面的认识相对还不够成熟,容易固执己见、陷入偏激,这是研究生这个群体特有的心理特点。
2.2研究生心理发展的两面性
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探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中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做好德育工作,具备显著价值作用,以此,要求高中班主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发展意愿,构建平等和谐的沟通桥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本文综述班主任重要性的基础上,就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高中;教育工作;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做好德育工作,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主要领导者,属于班级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不仅是班级德育工作的负责人,还管理班集体的日常事务。因此,要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发展意愿,及时总结工作经验,针对现有的德育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做好德育工作。所以,本文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1.班主任相关内容概述
结合相关资料发现,我国早在清朝,已存在学级担任制,又称级任制,负责学级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称为级任教师[1]。期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中更是明确规定:各学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级任制逐步转变为导师制,负责班级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称为级任导师,发展至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传承解放区传统,以苏联教育模式为基础,导师制逐步取消,统一设置为班主任[2]。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务为: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班主任,积极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指导、教育及管理学生,促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有文化、有道德及有纪律的公民[3]。
2013新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省、市、县《关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严格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宾,增强德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明确正副班主任工作职责。
开学初,召开新学期正副班主任会议,系统学习学校制定的《班主任岗位职责》《副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优方案》等,让每一位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
2、认真组织校本培训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构逻辑
一、教育专业课程之学科课程的逻辑
(一)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要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就必须循序渐进地开设教育专业课程之学科课程。而这类课程的逻辑起点是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和小学教育。为了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小学教育概论等课程。通过开设这三门课程引导师范生掌握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掌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点,学习国内外教育家献身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师范生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了解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引导师范生理解小学教育的实质和意义,小学教育的目标与制度,小学教师与小学生的关系,小学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他们参加小学教育见习、实习,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打下理论基础。
(二)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
在引导师范生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和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小学教育专业还需要引导他们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为此,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小学教学论、小学课程论、小学德育与班队工作、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通过开设小学教学论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和阶段,认识小学教学的实质、任务和内容,理解小学教学的规律、原则,掌握小学教学的方法、组织形式、小学教学媒体、小学教学评价、小学教学管理等;通过开设小学课程论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课程现象、形式,理解小学课程的实质、结构与特点、目的与内容、课程理论流派与学说,掌握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管理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开设小学德育与班队工作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德育现象,认识小学德育的实质与特点、规律与原则、德育理论流派与学说,理解小学德育的目的、内容、途径与形式,掌握小学德育的方法;通过开设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相应的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理解其目的与内容、规律与特点,领会其课程标准与理念,掌握其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管理的知识与策略。
(三)学会研究小学教育
在引导师范生认识小学教师、小学生、小学教育,理解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小学教育专业还应该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和研究小学教育的问题。研究小学教育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给师范生终身专业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初等教育、小学教育改革等课程,为他们成长为专家型小学教师奠定基础。通过开设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科研的实质与特点,掌握小学教育科研的步骤和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教育科研意识;通过开设中国教育史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历史事实,理解本民族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其发展脉络,领会我国不同时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把握我国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形成热爱祖国教育历史文化的情感;通过开设外国教育史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世界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历史事实,理解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领会主要发达国家不同时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把握世界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通过开设比较初等教育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认识开展初等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理解比较初等教育研究的基本内容,把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小学教育的特点,认识我国初等教育的优势与不足,领悟世界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通过开设小学教育改革课程,可以引导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理解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质、意义与任务,领会小学教育改革的模式与未来走向。这一部分课程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在开设过程中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课程,有的以必修课程形式开设,有的以选修课程形式开设,否则,可能会因为教育专业课程比例的增加,挤占了学科专业课程或通识课程的课时。笔者建议将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小学教育改革设置为必修课程,其他设置为选修课程。
面向未来教育理念下高中生涯教育探究
摘要:随着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分层指导,普通高中从组织架构、师资培训、课程开设、学科融合、游学实践、专家讲堂、与优秀校友对话、模拟体验等方面进行生涯教育实践探索,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桥铺路。
关键词:成长与发展;生涯教育;实施路径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高中生的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强调了学生的选择性和主动性,这要求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分层指导。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坚持“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搭建当下与未来链接,打通学业与职业通道,着力培养“爱国爱乡,崇德行善;刚健进取,和谐创新;国际视野,世界胸怀”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桥铺路。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校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校本生涯教育实施路径。
一、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确保生涯教育工作的稳步实施
为进一步深化高中教育改革,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2015年底,由校长牵头,教研室、教务处、德育处、团委、心理辅导中心、各年级组联合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职责,即具体指导学生在思想、学业、生活、生涯、心理等方面成长与发展,全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适应性、个性化、全方位服务,整体规划各阶段学生发展要求,统筹协调各部门的有利资源,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一切可能,从而由学生发展推进学校整体发展。
二、加强教师生涯教育培训,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让每一个教师成为学生的生涯指导师,学校对教师培养坚持“点面结合,逐步实施;先行先试,引领示范;学科融合,全员培训”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一、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剖析重点词句,将暗含着德育教育意义的词句拿出来细细解析,让学生充分的读和品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其实很大程度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包含在这一句句的话中,通过这些话语的分析和品悟,学生可以更加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会达到“春风化雨”的德育渗透效果。举例来说,在《我的战友》一课,作者细致描写了“我”的内心活动,比如“不敢朝他那儿看”和“忍不住不看”,这是一个矛盾的心理,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矛盾心理呢?我将这几个词汇指出来要求学生品读,并问学生,“为什么不敢看?”“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学生纷纷发言“因为他十分担心的处境”,然后我抓住描写外表的重点句子:“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烈火焚烧中却岿然不动?学生说,“因为怕被敌人发现”,之后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光辉的形象,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战友之间那种心连着心的情谊,更受到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无论在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文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作文是反应内心世界的一个直接载体,它要求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表述真正的自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作文能力,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效果。例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图意“一位少先队员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可指导学生看图明意,教育他们关心帮助老人是一种美德。又如教学第四册复习六“小熊真可爱”这一看图编故事作文时,我在学生编出了小熊拉着爸爸的胳膊不让他去砍树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述了我国的环保现状,教育他们要保护树木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练习写简单记述文时我还注意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写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指导学生可以写“劝架”“成立图书角”“评选班干部”……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作贡献,积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
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并非只是挂在口头上的,并非只是课堂上的不痛不痒的教导,还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强化,在各种课外活动中进行渗透。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爱国诗歌朗诵大赛,让学生比赛朗诵爱国主义的诗歌,在朗诵中加深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就目前班级或者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正面或者负面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刻剖析,让学生对一些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再说说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样去做;也可以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后进生,互帮互助,发扬乐于助人的传统精神;还可以带学生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关爱老人的意识……这些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切实提升了德育的成效,强化了德育的实践性。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