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答辩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德育答辩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德育答辩总结

矿物专业中的德育教育

一、研究内容

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把枯燥的知识技术融进德育内容,并且结合当前煤炭及选煤企业遇到的难题,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使学生先耳闻品德在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性,逐步对他们进行品德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以后进入企业能尽快地融入到队伍中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实践为基础,并且与生产密切结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把实践教学融进德育内容,让学生与一线企业工人密切接触,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学习他们吃苦的矿业精神,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厂矿里面优秀代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座谈,让学生体会到德育对厂矿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危害,使学生目濡德育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此外,除了在专业课和实习过程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德育培养外,在每个学年教研室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专题讲座,使学生对品德的认识和训练在平时自觉主动养成。并要求每个学生毕业时进行德育答辩,总结他们大学四年来在德育与专业结合方面学到的东西与个人体会。通过他们答辩,间接评价四年来对他们进行德育培养的效果,为以后德育培养融入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提供方向与目标。学生毕业后,对其进行跟踪调查,真正检验德育建设融入矿物加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让学生和教师意识到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培养“人”远远比培养“才”更重要。而因为受到应试大环境的制约,很多时候教育的定位被强行扭曲了,重在培养的是“才”而不是合格的“人”。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育方向就偏离了轨道。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2.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品德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启蒙,在家里,父母是最好的启蒙,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榜样都是最好的启蒙,同时每一个榜样也是无形的教育者。学生在从学校和家庭乃至社会生活中得到这些有形无形的教育印记后,便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发挥其被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单就在学校里,首先教师要具备品德培养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巧,通过他们言传身教,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品德的人,同时当中品德优秀的又会对其他人起着无形的教育。

阅读全文

分数崇拜现象中高校德育论文

一、德育评价过程的“分数崇拜”现象及其表现

1.德育评价目的功利化。

现今的高校学生德育评价最主要的功能是诊断和选拔功能,即通过对学生道德知识水平的判断,评定相应的德育等级,并使之成为奖学金评定、三好生评比和毕业就业等的重要参考。德育评价目的出现功利化的偏差,德育评价往往只重视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忽视了德育评价最重要的功能是促进全体学生潜能的发展和为德育工作提供依据。实际,高校德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并且帮助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因此,功利化的“分数崇拜”背离了高校德育对人的发展与促进的本质要求。

2.德育评价内容知识化。

高校德育过程中基本理论和德育规范等一些内容,通过知识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强调理论体系的讲授和灌输,出现了德育内容知识化的倾向。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引起的直接后果便是高校德育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校德育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而学生们为了应付德育检测或考试,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硬背教材、宣传文件,根本无心去领悟其中的涵义,学生沦为“美德袋”。事实上,德育评价更应考核个人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非认知能力,而非偏向于考核道德规范识记理解等认知能力。究其原因是由于知识是确定的,而知识以外的道德观念、道德操守、道德行动等则是难以预测和把握的,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把德育简化成知识理论和规范体系的传授,忽视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行动,忽视了人格的教育和培养。

3.德育评价实施简单化。

评价主体封闭单一,主要是教师,缺少来自社会、他人、自己的评价。高校德育评价主要通过考试或者教师、同学的印象打分对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行评价,以鉴定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这种评价方法容易被教师所掌握,评价过程比较简单便捷,操作方便,评价结果便于比较。但是,这种评价方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它无法保证德育评价的有效性,量化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测量学生的道德知识水平,而无法测量学生真实的道德发展水平。这种传统的偏重考试,以分数形式形成的评价制度,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主动发展的评价,造成评价过于简单机械。

阅读全文

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构建思考

摘要:党的的召开对高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要求,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始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特别是在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代,更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不停地发生着变化,过去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一些思想和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今时代的要求,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构建更符合时展现状、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这也是高校德育工作者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本文将依据新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新要求,分析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创新;意义

我国一直在不断完善着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但是从全国现状来看,完善的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当前各高校教育的重点仍然是文化理论知识学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往往会受到忽视,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健康发展。党的提出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并且进行了多次讲话和座谈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促进思政教育创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党的对青年一代提出的殷切期望[1]。

1当代青年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过去传统高校教育注重文化素质教育,这就造成大多数高校大学生不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特别是在大学期间放松对自我的管理,对自身的全面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我国高校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这也是制约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党的召开,提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四项重任,根本任务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核心任务是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基础任务是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重要任务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多次就“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这一议题进行讲话[2]。

2高校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基本表现在“知、情、信、意、行”这几个方面,这几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道德意识成为内心的基本准则,并且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调节和反馈,形成正能量,又反过来促进和激励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的形成[3]。高校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不仅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符合党的提出的新要求,有利于“四有”青年的培育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阅读全文

小学综合实践课中的德育

一、德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必要性

(1)德育形式的多样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就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渠道。教师既可以立足本土,以当地具有特色的活动资源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综合实践课程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可以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组织各类拓展学科德育点的活动。教师既可以从学生生活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中挑选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又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从正面宣传中树立典型,弘扬社会正气,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影响学生,激励学生。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组织形式来看,教师既可以通过教室内、校园里的总结交流、汇报表演、展示与答辩等形式进行,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进行实验探索、劳动实践、社会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无疑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2)德育过程的实践性

针对小学生的德育活动不能以传统的课堂说教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凝滞的课堂中无法对知识形成有效关注和系统习得,那样的知识学习过程是表面的,是无效的,是违背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的。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单调的课堂走向丰富的课外,走向美丽的校园,融入真实的社会。开展与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生动可感的活动中接受道德陶冶,生成了真切的道德感悟,道德体验也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德育效应更明显。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渗透方法

1.精选德育课题,营造德育环境

阅读全文

有效性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一、情感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具有说服力的课件进行有效的播放,可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促进学生学会乐观地面对一些问题或者困难,帮助学生很好地消化要学习的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与挫折同行》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通过播放震撼全国的《千手观音》作为新课的导入,这种有效的情景导入让学生意识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挫折,我们师生在学习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利和失败,但是我们也要学习“千手观音”中的那些聋哑人的那种坚强乐观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敢于向困难发出挑战的勇气,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德育渗透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德育为先”的课程,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形成的阶段,同时又是学生学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思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学科的具体特点,真正地将德育教育教学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

1.积极拓展有效性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比如,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地分析教材内容,要把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社会的实际相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内容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例如,我们在教学“挫折”一课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一下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挫折,寻找它们与课本知识的联结点,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产生的种种心理反应;比如恐惧、紧张、消极、烦躁等,加深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解,通过这样的交流,用学生现有的思想认知,让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活动场所,正确地地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让学生觉得生活中有德育渗透,让思品课成为生活的大课堂。

2.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阅读全文

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德育课教学设计

摘要:信息化教学大赛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德育课为例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德育课程信息化设计的细节准备,为德育参赛教师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大赛;德育

信息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自2010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由最初的中职赛事发展成为一年一度,中高职兼有的颇具影响力的重要赛事。本文以德育课教学设计为例,通过明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意义,详细分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和内容,为德育教师指明了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1更新理念

其实谈到德育信息化,有部分老师还是比较抵触的,如果理念不进行更新,不能从内心深处去接受信息化,是没法做出优秀的作品的。欧用生教授说过:我们应该立足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六根体验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舌声意”等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激昂学生的情感,共同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倾听、串联、回归,用身体全心全意地教。而我们的信息化教学其实应该将信息化的资源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媒介,张一春教授是这样解释的,信息化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教学知识,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打破时空的束缚,提升学习效果。在我看来,信息化教学下,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把生本理念落到实处,注重精彩预设,丰富生成,整个课堂师生情绪饱满,信息技术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得自主探究走向深入。教师更多的是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得到了自主成长,人格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信息化的教学中,也充分解放了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使得学习共同体成为一种教学趋势。

2赛前准备

笔者认为第一步就是要阅读大赛文件中,领会大赛的核心精神,2017年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以往有不同的改变,那就是没有单独列项的学科,以往是有国赛项目会单独列项,没有国赛的都在一个组里,设置为综合组,今年开始,设置了公共基础一组、二组,专业课程一到七组,一共九个组,每个组别至少3个学科,我们德育组属于公共基础一组,里面一共有六个学科,其中语文是国赛项目,这样分组其实对我们的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要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就要得到不同学科所有评委的认可,难度可想而知,参加比赛的一共是54个作品,最后进现场决赛的是34个作品,其中德育6个作品,语文13个作品,英语8个作品,艺术7个作品,实行两轮赛制,初赛为在线评审,选手提交10分钟以内录屏及相关资料;决赛为现场评比,抽签决定比赛顺序,选手现场讲解10分钟,答辩5分钟。评奖不分组别,不搞平衡,今年54个作品5个一等奖,语文四个,德育一个,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那么我们就要仔细研读评分标准,只有研究了评分细则,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见表1),常州城镇建设高职学院刘大君教授也说过凡是国赛一等奖的作品基本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参赛选手是否具有冠军范儿;参赛作品中的信息化核心资源是否真实,是否特有;参赛教师是否具有独特的教学主张。所以我们在座的应该总这几个方面打磨自身以及作品,在了解了作品评分标准以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进行作品设计,每个参赛作品可以有3人团队,那么我们就要根据作品需要组建团队,校内:专业教师——动画,影片,网页,数据库,语文等。校外:技术公司——学校支持,需要一定经费。一般来讲,学校在市赛之前不会投入经费,基本还是以校内专任计算机教师为主,团队组建好了,就要考虑到我们的作品选题,德育作品的选题有以下几个要素:(1)教学内容不要过于抽象(有一定观赏性)(2)信息化资源较多(有利于资源整合)(3)易于开展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4)解决重难点手段突出(信息化手段)像大小选题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小选题,我们比较容易驾驭,容易把问题讲清楚,给别人小清新的感觉,比如2013年朱静嫣老师的《积极应对学习压力》,2016年钱梦缘老师的《此情有计可消除》,王磊的《时间管理》,2014年的作品《蜕变.只为完美新生》,大选题一般来讲都是国家层面的,比较大气,主旋律的内容往往具有时代感,往往也是评委比较中意的选题,但是对于老师而言,还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例如2013年国赛金奖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2016年的《呵护青春,拒绝犯罪》,2017年作品《和谐文化,美丽中国》。定好选题后,我们就开始着手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还是要有主导思想。总体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关注两个方面:学习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信息技术工具、信息资源使用的设计。形成三种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培养学生三种能力:思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传统教学设计是基于知识点展开的课堂教学探究,突出“教”。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学习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学”。(2)绘制教学设计流程图或框架图。(3)关注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4)关注四个方面:教学环节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取舍、资源环境的配套、活动方式的设计。

阅读全文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论文

1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旨在提高其临床诊疗和操作水平。因此,新生入校后,应加强入学教育,让其认识到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的区别,做好自身定位,避免因认识不够、安排不合理而造成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失误”。新生应尽早接触临床,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操作流程,了解医学研究、医疗服务以及对整个医学职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实践中感悟,从而激发其热爱医学事业、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传统上,医学院校研究生第一学期主要时间用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会缩短临床实践实践时间,不利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为解决这一矛盾,作者所在院校开始试行新的培养模式:新生报到后便安排进入本专业临床科室,跟随导师或导师组成员管理病人,周末集中学习理论课程。这样时间得到优化,使其快速适应医院环境,熟悉各种操作流程,迅速由医学生转变到临床医生的角色,培养重点转移到临床实践能力上。新生入学后,根据专业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及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并认真填写培养手册。导师是培养计划的责任人,需要做出培养总体安排,如熟悉本专业临床工作时间,轮转科室及时间,本专业定向学习时间,论文预答辩、答辩时间等,然后统一送教研室、科研处审查,确保轮转科室、轮转时间得到充分合理安排。

2培养方式与实践

2.1突出临床能力,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认为,临床能力包括如下9方面:①病史采集;②体格检查;③应用诊断性辅助检查;④临床诊断;⑤医疗决策;⑥执行医疗决策;⑦继续治疗护理;⑧正确处理医患关系;⑨职业态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本质是职业型学位,临床能力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是改善医务人员基本素养,加强基本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肃作风、严谨态度。把“三基三严”贯穿到培训始终,建立研究生“三基三严”培训档案,可以帮助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技能操作。

2.2制定全面、规范的考核制度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考核制度是培养过程中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质量的保证。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单位采取多种考核方法,如自我总结,理论考试,带教教师、导师组评论,专家考评意见等。评分有百分制法,主观判断法(优、良、中、差)等。主要采取如下考核内容:①研究生阶段理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大于或等于70分为合格,若1门低于70分,可申请下一年补考,若2门不及格延缓毕业或退学处理。②临床能力评价。每个轮转科室结束后,科研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举行考试,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笔试)、临床操作、辅助检查、病例书写及分析。考试小组专家成员一般3-5人,提供一份本学科常见病例的现成病史资料,或准备一位常见病病人(研究生未参加治疗),由研究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分析资料、作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在此过程中,考试小组提问,研究生答辩。考试小组提问应注意了解研究生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有关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考察其临床分析及思维能力,以及对学科发展动向和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情况。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考试,内科系统主要考辅助诊断方法或有关特殊检查,如心电图检查、骨穿、胸穿、腰穿、骨髓涂片、X线读片等。外科系统各专业,主要考手术操作,无菌操作规范。医疗技术学科及专业(如影像、核医学)则以考有关仪器的使用、操作和诊断为主。③阶段考核。研究生应认真填写《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及《临床能力训练手册》,如实作好平时收治病人记录,如门、急诊就诊病人数、病房分管床位数、所进行的诊疗操作、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病例讨论及参加学术活动次数等。轮转结束时认真填写统一制订的轮转小结表,对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小结,业绩记录,然后由病房负责带教的主治医师审核研究生的自我小结,根据研究生在该科室的学习、工作情况,写出评语,并由科室考核小组,进行临床考核、评分。④毕业论文答辩。第六学期,培养科室及科研处组织学生统一答辩。

阅读全文

小学德育渗透浅论(3篇)

第一篇:信息化小学德育渗透初探

摘要:

信息化变革构架了一个教育资源互通的开放平台,转变了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丰富了小学教学内容,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一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所谓“基石之坚才能坚之如固”。本文阐释了小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现阶段小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和归因以及探索信息化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渗透的路径选择的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

德育渗透;小学;信息变革;方法

“人并非生而知之者”,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是每个人迈入知识大门的启蒙阶段,也是跨入系统学习的第一步,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学时期的全面教育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小学阶段的德育渗透如高楼大厦中的基石,只有基石稳固,高楼大厦才能屹立不倒,人才能全面成长,“树百年大计之建筑”小学的德育渗透正是如此。

一、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渗透教育的必要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