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大学专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学专业论文

专业课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针对专业性不强

大学物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人们更多地强调它的基础性、系统性,重视概念、原理、定律推导和数学公式的表达,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大学物理内容的不同需求。从而导致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按照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同一个授课计划。大部分地方院校大学物理内容以经典物理为主,近现代物理内容所占比例较少,有的院校甚至不讲近代物理。而实际上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支柱的近现代物理是现代科技的先导。大部分大学生以后将在高新技术领域工作,肩负着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重任,他们不能不学习近现代物理的内容。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没有用发展的观点来选择、组织传统物理教学内容,导致物理教学与时展、科技进步脱节。这种对各专业和学科不加区分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大学物理与自身专业的密切联系,从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教学内容宽泛

大多数院校的培养计划不断增加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学时,压缩大学物理的学时。而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不变,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消化和吸收新知识。并且不同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课时都一样,这样就造成了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教师往往挑拣考试的内容讲,只重视物理结论定律,很难对知识点的应用进行详细地展开和深入地剖析。因此,如何利用最少的课时,讲解更多的对学生专业有帮助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处理好本学科知识与后续专业课知识衔接等问题,对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3考评方式单一

绝大部分普通院校对大学物理学的考核手段非常单一,就是简单地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80%),出勤率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20%)为辅的考核方式。大多数院校都是进行统考统评,老师上课时为了应付考试对一些与学生专业知识相关但又不考试的内容不敢深入讲,学生也是处于考试压力之下被动学习。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并不能真正地反应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大多数期末考试题一般都是填空、选择和计算题,其中计算题占分较重,这种考核方式最终把学生导向用记概念公式、背定理定律的学习方式来学学物理课程。另外,有的院校甚至还规定了期末考试及格率的底线,如果及格率低于所规定的低线,学校将问责任课教师,所以教师为了提高及格率尽可能的降低考试要求,甚至于出现老师给学生划重点,学生背试卷考试的不良现象。

阅读全文

工科专业大学物理论文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法必须精简化、合理化、形象化、生活化

课堂内容相对于课时来说太多。对于一些次要的内容可以适度精简,以便更好地突出主题,让学生能抓住重点基础知识。例如,在狭义相对论的章节中,目前国内多数教材都包含一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内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总结中发现,这个实验实际上跟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没有多大联系。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之前并不知道这个实验。根本不需要用该实验来铺垫或作为理论背景。而且讲解这个实验内容,教学者也会本能地把它描述为狭义相对论的历史背景。其结果反而会误导学生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增加了本来就难以理解的相对论学习难度。课堂教学形式也应该重新合理化,由传统灌输式应转变为研究式。首先,提前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主题,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讨的预案。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所学知识,而教师仅仅是扮演指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这会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思想,并将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或专业相关的问题。传授内容尽量形象化。大学物理课程本身的理论逻辑性和严密抽象的数学公式推导,难免导致课堂枯燥乏味缺乏生机和活力。物理教学者在备课期间要充分思考,尽量化抽象为形象,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例如在讲光电效应这节抽象内容时,笔者就拿学生玩过的抢滩登陆游戏作比方。(电子)敌军士兵获得(光子)能量,从(光电管)牢房的阴极逃出来,想登陆到对岸形成一股势力(电流),我们可以阻碍他们登陆,从而可以改变最终形成的势力(电流)大小。这样讲会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变成一个具体模型,学生不但能很好地理解光电效应,还可以长时间地记住其中的规律。又如,在讲驻波章节内容时,教学初期笔者在黑板上推导分析完驻波方程,讨论驻波规律后,一调查发现学生根本不知道驻波到底是什么,具有什么规律。长时间的理论讲解也只能让学生们死记硬背几个名词代码。后来笔者意识到这节内容太抽象,所以到实验室搬来简单的仪器,在课堂上简单演示了一下,学生就很轻松地理解并记住驻波的本质。理论需要经常联系实际。由于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常脱节,使得有些学生对物理课的热情渐渐降低,甚至可能出现对物理学习的抵触心理。因此,物理教学者在教授物理学内容时,要精心布置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备好每次课。除了之外,还要尽量多收集多整理与物理教学有关的素材,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可以让干涩乏味的物理公式和物理推导变得更亲切更形象,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提升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比如在讲授相对运动章节时,与同学们探讨“如何在雨中如行走时身体淋的雨水最少”这一问题,这不仅使相对速度等理论问题得到灵活运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例如在学习刚体运动一章中关于角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时,可把平时的体育运动如跳水、溜冰等项目的力学规律进行分析,给学生科普直升飞机为什么都是只有两个螺旋桨才能正常飞行等,从物理角度审视生活,让学生明白物理原来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生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不仅可以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少走弯路,而且理解掌握了训练时应有的理论方法。经常理论联系实际,可让学生对物理学抽象的理论不再畏惧和排斥,而且能够激发他们探究物理理论的热情望,使学习方式被动变变为主动式,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2调整固定的教学内容,内容必须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考虑到工科专业学习的不同特点,物理学内容应需要重新调整和仔细划分,掌握基础知识,突出应用主题,以适应具体各专业的学生对象。结合工科专业的实际需要和物理学自身的教学特点,在工科专业物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应适度增加应用物理方面的内容例如工程科技相关领域和日常生活的应用可以穿插有关物理学研究前沿的案例。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可以给工科专业的物理学教学带来生机,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学原理和方法与自己联系密切,与后续专业课程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使工科物理学课程教学的定位更好地符合工科专业的实际需要。适度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具体不同专业学生需求。虽然物理是整个理工科的基础课,但不同专业的学生,物理的学习基础不同,后续学习的专业需求也不同,因此在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尽量要做到突出具体各专业特色,也就是在保持原有物理教学体系基础不变的前提下,兼顾到学生专业需求的不同。可以尝试将课程内容分成基础和提升两个部分,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基础部分侧重于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课时应占总课时比例的大部分。提升内容依据不同专业划分,侧重于后续课程的有效衔接,课时应占总课时比例的小部分。例如机械专业的物理教学可以在力学方面适当加以拓展,从定轴转动拓展到定点转动,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可以从定轴拓展到成“不定轴”。对于电气电子类专业的物理教学内容,可以在电磁学部分增加提升部分比如电路的常见分析方法和处理。对于生物化学类的专业可以把热力学的内容作为提升部分适当详细地讲解,以方便衔接后学的如物理化学等专业课。这样的内容的适度调整会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的基础性和真实重要性特点。学生足够的重视是物理课教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3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教学手段需要与时俱进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教学者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现代科技突飞猛进,教学手段也在日益更新。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能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的热情。物理课堂上经常需要运用图像动画等直观演示,而黑板加粉笔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做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包含许多视频或动画信息,还可利用mathematics等应用软件把一些二维或三维图像表示的物理规律简单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这样的处理既能节省教师在黑板上临时画图的时间,在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形象地再现物理过程,逼真地展现很多平时难以看到的物理现象图文并茂,使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表现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利用网络资源和远程在线辅助进行补充教学。今天的科技迅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承载的网络信息与我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也为新世纪的教学增添了一个新思路。网络信息中包含大量的物理教学和科研学术资源。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地对物理知识进行资源扩充和整理对专题可以深入分析讨论,还可以与同行或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和学习专业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从而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洞察相关知识体系学术前沿问题,提升科研水平,让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互为一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学习资料,通过一些网络移动图书馆或电子期刊等查阅和检索相关的学习资料,可以补充受课堂限制可能覆盖不到的物理内容。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有限,但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构建交流平台,随时随地互通交流,这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也能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保证和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辉升 赵炳炎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阅读全文

专业化发展大学英语论文

一、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一)职后培训短缺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后培训状况不容乐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本院共有在岗并从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56人,每工作5年有1次进修经历(包括攻读学位、访学、留学,进修时间不少于1年)的教师不到10%。35岁以下的教师除攻读学位而外,有外出进修经历的人次为1人。教龄达20年以上的大学英语教师16人,近10年内进修过的比例为43.7%;教龄在10年至15年的教师(攻读学位除外)13人中仅2人有进修经历,笔者本人工作14年多次申请进修未果。从课间休息时教师之间的交流中获悉,多数大学英语教师都有外出进修的强烈愿望,但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主要原因有两项:一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任务太重不能放人,除非攻读学位,“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是阻碍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原因”[2];二是接受教师进修的高校少且每年可接收的教师数量有限。其余渠道的进修培训不多,“大学英语教师培训网”只有“培训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能申请注册,受众面比较窄。

(二)教学颇受诟病

社会上多年来盛行不衰的形形色色的英语培训学校、辅导班,以及研究中大量出现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等词汇使得广大英语教师颇受诟病。将英语辅导学校的盛行归因于学校英语教学的不力似乎有几分道理。大学生参与大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时亦做出类似反馈,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不得法[3]。此处暂不考虑这样的归因是否合乎逻辑,但大学英语教师无论如何是脱不了干系的。首先,绝大多数中小学英语教师是高等教育培养的。其次,作为“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携带者的大学生们刚走出大学校门即被识破,充分说明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如何。再者,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21世纪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是否广泛推广ESP专业英语教学的争论热点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社会问责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步推进的情形下,大学英语教师务须通过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专业理论修养、加强学习专业用途英语以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需。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取得发展才能一步步实现专业化,而“学会反思是教师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与根本途径”[4]。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组织者、管理者、评价者、指导者、协调者,应充分运用反思学习方式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大学英语教师与反思

反思的概念最早源于英国哲学家洛克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哲学著作。反思,顾名思义,重新思考、认识已经发生的事件。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而是在回顾的基础上思索存在的问题、做出判断并找到解决路径。反思对教师而言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5]。刘利平在梳理了中外曾子、弗雷来等学者的观点的基础上将反思定义为,“教师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中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察和分析的过程”[6]。反思进入研究视域以来曾被定义为“一种师德”[7],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8],或是“教学工作的本质特征”[9],本文更趋同于王蔷的解释,认为反思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学习活动,是大学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化的理想选择。现有研究内容大多指向教学反思、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模式,本文认为反思的内容不仅仅为教学,而是不限于教学的一切事物,并非众多研究关注的单一的“反思性教学”或“教学反思”。

阅读全文

专业特色项目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一、项目设定体现专业特色

项目设定要以需求为导向,不同的专业对语文能力的需求与兴趣也不同,需要先进行教学对象区分,再设计教学内容与具体的驱动项目。若不区分专业,全校均采取同一本教材、同一课件、同一项目进行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应用能力中,师范教育、旅游与管理等专业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园林、模具类专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产品介绍、说明等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新闻与传播等专业希望强化写作、朗读等方面的教学。通过本项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设这个项目有什么意义,都必须事先明确。确立项目后再接着收集资料,由学生自主独立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诗经•蒹葭》的教学内容与重难点集中在:(1)诗歌内容的理解;(2)重章叠唱的艺术特点;(3)诗歌意境与意蕴的赏析。本期大学语文合大班上课,学生共175人,分别来自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英语教育与音乐教育等专业。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专业特点所设定的项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同学负责修改老师课件,本项目潜在的教学目标为诗歌内容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请将本诗翻译为白话儿歌;英语教育专业的同学请将第一段翻译为英文或在网上查找英文译版,熟练朗读原版与英译版,比较语感,本项目潜在的教学目标为理解《诗经》重章叠唱的艺术特点;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请为本诗课景选择两首背景音乐,并说明原因,本项目潜在的教学目标为诗歌意境的赏析。根据专业设定项目,把教学目标潜藏在项目中交给学生自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与能力有的放矢,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每一个项目结束时,学生通过课堂演讲、课后撰写专题报告、制作手抄报等活动学会自我总结和提高,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努力调动自我的独立探索精神和批判创新精神,从而变传统的知识灌输为现代的认知互动。

二、项目执行体现专业特色

鉴于《蒹葭》的内容易于理解,本课教学一开始,教师安排一个“五分钟背诵比赛”。此环节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熟悉、理解诗歌内容。在随机抽查背诵情况以后,各专业学生分组完成各自项目。小组内的成员自己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咨询老师,这些方式基本上能帮助他们梳通文意,深化理解。在此基础上,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结合,形成一个具体的项目结果。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各个专业的同学所查找的资料、借助的媒体、形成项目结果的方式都体现出各专业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的同学在讨论、策划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由各小组代表成员走上讲台,在老师工作的电脑上于规定时间内当堂完成课件修改,从文字与图片搭配、幻灯片版式、链接制作等方面落实,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要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心理与接受能力,在执行任务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与艺术特点的理解、表达,甚至运用能力,主要是通过写、读的方式完成项目;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要体现出他们的音乐知识储备与审美能力,在众多的音乐中通过“听”的方式来完成“品意境”的任务。项目完成以后,各小组选派代表作为项目报告人,陈述其工作结果。这一过程的意义在于知识的交流与整合。通过课件制作小组的项目报告,改编小组、音乐小组的成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改编小组的报告,其他同学理解了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特点,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改编当中;通过音乐小组的报告,其他同学准确地体会到该诗清冷、怅惘的意境。项目结果报告是体现项目完成情况的重要环节,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才会有更多东西生成,才会出现“无法预言的精彩”。如一名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主动举手,用时下流行歌曲《小苹果》的曲调现唱演唱儿歌版的《蒹葭》,这是出于老师项目设计之外的收获,表明学生对于课堂的投入,对于自己专业能力的自信,将诗经的魅力与音乐的魅力融合在一起,使课堂体现青少年存在的流行元素,更注重时效性,更为生活化,更富有现代气息。在具有专业特色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的潜能会被激发,思考力会受到锻炼。课堂要以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而文学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在不同专业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后,可以将他们的成果组合起来,彼此协商、调整。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将儿歌版的《蒹葭》与英文版的《蒹葭》与原版编排入课件中,播放与老师原版完全不同的PPT。

三、项目评估体现专业特色

任务评定依然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专业问题解决能力,不仅仅从字、词、句、段、意等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出发进行评价。由各专业选择学生代表参加评选小组,负责为各组的项目成果打分,并进行点评。学前教育专业有一组的儿歌改编为:“芦苇长得长又长,露水开始结成霜。心中所想的姑娘,就在河的那一旁。来来往往,往往来来,道路遥远又漫长,好像就在水中央。”音乐小组的评委点评时指出:“如果将第三句中的‘来来往往,往往来来’改成‘往往来来,来来往往’,整首诗会更押韵,读起来更有音韵上的美感。”这个点评已经表明学生在执行体现专业特色的项目过程中对于诗歌语言美的领悟,并自觉地将这种领悟运用到作品欣赏当中,语文品读能力得到提高。儿歌版“我家门口有条河,河边芦苇高又多。芦叶挂满露珠子,河边小路弯又长,来来回回寻伙伴。瞧,他在水中戏鱼虾。走近一看不是他,伙伴伙伴,你在哪?”的评价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一方认为它打乱了原文顺序,将爱情主题改得面目全非,还肆意增加了原文中没有的内容“戏鱼虾”,属于“乱改”;另一方认为它有新意,有创意,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与生活范围,是很值得鼓励与肯定的作品。虽然这些改编版并不成熟,但是在改编、评比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这才是最重要的。大学语文混班上课的状态有助于学生增强通识,培养沟通与合作能力。多学科交叉,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孤立状态,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不断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语文并非传统意义的大学教学中的语言文字或者被叫做《大学语文》的教材,它应该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指中国从古到今,用以描述各种文化现象、天文、地理、政治、经济、人文、自然、社会等科学的一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树人为本的综合科学。”

四、小结

阅读全文

专业化大学教师教育论文

一、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很少重视教师在各个生涯阶段可能遇到的与发展有关的问题

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应该协助教师在专业和个性方面成长发展,使教师能够胜任教学、研究等工作,使从学术研究、课堂教学转移到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所以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重视教师在各个生涯阶段可能遇到的与发展有关的问题。但在现实中高校往往很少重视这些问题。如心理问题、家庭问题、住房问题等。这些问题对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很大,而目前高校多数认为这些问题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无关,缺乏重视,更谈不上帮助教师解决。

(二)对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不足

“教育”是“教”与“育”两个方面,作为“教”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的好坏。所以高校应该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在现实中高校对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本身和对学校的重要性,没有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没有意识到教师发展是终身性、持续性的过程,把教师发展简单的认为是暂时的岗前或在职培训。

(三)缺乏对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重视

我国高等教育随着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和扩招之后,大量的青年教师进入高校,而他们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希望和未来,是高校的新生力量。但在现实中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同时因为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和面临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表现出了浮躁和功利性,这样影响了教学和科研质量。同时因为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大学青年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高校对青年教师的众多要求下也缺乏对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重视,这样不利于大学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阅读全文

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论文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殊性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措施的实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艺术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艺术类专业一般包括音乐专业、美术专业、设计专业、传媒专业等,从专业群体来看,这是一个思维风格、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群体,而与普文、普理的学生相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如下特点:

(一)思维方式上:长于形象,短于逻辑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多是训练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情感体验、较强的审美与表现力,特殊的思维训练和心理体验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特殊的思维定势: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欠缺。形象思维的发达导致他们对诉诸视觉、听觉的线条、色彩、声符以及意象具有较强感受力,且善于联想与想象,情感丰富。逻辑思维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掌握与接受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理论知识方面能力较弱。“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象性是最突出的美学特征,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都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尽管好的思维品格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配合、协同运行,但不可否认,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确实存在着利于专业技能学习的重形象轻逻辑的思维定势。

(二)学习行为上

行为是思维的体现,不同的思维风格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兴趣和行为偏好,“艺术类学生受艺术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更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欢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故反映在学习过程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体现出如下特点:

(1)倾向无纸化阅读:由于受直观和形象思维习惯影响,那类融合了文字、画面、声音、视频的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好奇,更多关注知识载体视觉与听觉的趣味性。“传统的以文字为主体的教材、文学作品正被艺术生所冷落,相反,那些动感的、图形的、虚拟的阅读物正受到他们的青睐。”这种特殊的阅读倾向,值得大学语文课堂思考教学局限与实施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阅读全文

高职机械专业大学物理论文

一、高职层次机械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的课程体系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

不同的学历层次设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应该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高等教育,也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升级版。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定位与目标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但有一点已成为共识:搞好高职教育,纪要构筑理论基础,又要结合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注重课程体系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解决眼前的学生就业问题,以专业课程为中心,忽视了基础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其后果是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素养,不利于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决定教学。由于大量专业课、外语、计算机等专业和实践课程的加强,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被极大的压缩。现在的大学物理课程还十分强调构建“大而全”的课程理论体系,力求严谨、完整,整个课程还是按照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分类,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对这门基础课的需求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忽视基础与专业间的有机联系,且与日趋减少的课程学时相冲突。高职物理的教学深度与广度很难把握: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物理教学中往往只能简单的通过削减知识点,简化定理定律公式的数学分析和推理过程来降低教学难度,牺牲了对很多问题深入探析研究,缺少扩展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少,内容枯燥空洞;知识体系偏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成就脱节,没有反应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和新成果,与中学物理有很多的雷同之处,很难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失去了大学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方面的积极意义。

(二)教情与学情不匹配

目前高职物理教学模式往往还沿用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在教学观念上,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僵化地掌握知识,很少积极参与学习,不能体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时远达不到课程要求,甚至很多院校在教学中取消了实验课程。虽然目前课堂教学基本都引入多媒体教学,如PPT与动画演示,但多媒体主要限于物理概念、规律的文字描述展示和公式的推导演示,而不能展示物理过程,学生缺少直观的认知,很多物理现象只能依靠老师的费力讲解和学生的“心领神会”,教学效果不理想。现阶段高职院校生源来源日趋复杂,我校近年通过提前招生、对口单招的生源已接近新生人数的一半,且由于文理兼收,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物理功底薄弱。相对于中学物理,大学物理以复杂一般运动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等数学微积分和矢量代数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由于高数、大学物理往往由于教学计划同步开课,学生对高数还在消化理解时接触大学物理,缺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模型用高数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对课程的评价方法单一。考试是为教学服务,反应教学情况的,而不是教学的指挥棒。而实际情况是将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依据,且考结果轻过程,考核内容格式化,习题题“理想化”。这样的考核方式缺乏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考验的是学生的“背功”,使学生养成了对前人成果的依赖性,习惯照搬照抄他人成果,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三)教材问题

目前高职大学物理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通常选用本科或成人自考教材,使用时仅作简单的压缩和删减,内容抽象,与实际生产脱离,不能体现高职教育注重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特点,学生惧怕厌倦物理学习。

阅读全文

分层次分专业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1.1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

经历十多年的发展,独立学院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随着高考的不断扩招,独立学院的学生素质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就江苏省而言,高考物理为选测科目,考核结果为等级制,而一般独立学院在招生时,都没有像一本院校那样,对物理学科单独提出等级要求,而是笼统的以“BC”,“CC”作为选测科目要求,导致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学生的物理基础参差不齐.同时,生源来之不同的省份,使得物理基础差异进一步拉大.

1.2学时过少,教学困难多

经过两次调整,大学物理课程学时由最初的112学时调整为96学时,2008年又下调为64学时.为了适应少学时的教学,更好的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进行了调整,进行分专业教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大学物理内容庞杂、学时过少,使得分专业教学思想举步维艰.

1.3基础与专业难以兼顾

对于大学物理,许多人认为专业用得到就讲,用不到就不讲.这种观点忽视了物理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相对系统地阐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使各专业学生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对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较好地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分析和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只能采用大专院校教材,降低教学难度,简化推理过程.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简化,缺乏系统性,缺少对物理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典型问题的深刻论证,因而使学生难以从中获得对物理学基本思想的深刻理解及掌握物理学的实际应用,也难以发挥物理学在应用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