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大学中期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环境设计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建构
在普通高等学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历来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为课后复习查缺补漏提供指导。由此可见,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以往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提交的设计作品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级。这种评价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过于关注分数。新时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发展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使以往的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评价存在滞后性。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给予评价,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其探索课程知识的延续性。这不利于学生增强自学能力。二是该评价方法的视角单一,即“谁授课、谁评价”。单一、主观性较强的评价标准不利于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创新点,不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价。基于此,笔者团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评图模式,在教学环节中以评图模式代替以往的课后作业评价法。
二、评图模式
评图模式即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以PPT、图片、模型等形式,阶段性、集中性地展示作业设计过程,讲解自身的设计构思与计划要解决的问题;三至四位专业教师组成评图组点评学生的作业。学生在答辩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身对方案的讲图能力,为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学生能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其他学生在此过程中思考他人的设计方案,可在拓展知识、积累经验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思辨能力。这样,教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实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评图模式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实施路径——以公园设计课程为例
评图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实施阶段性、过程性的考核评价。在公园设计课程教学中,笔者团队通过设置概念阶段讲评、中期评图和期末大评图三个阶段,对学生展开阶段性评价。经过几年的探索、尝试,经过横向比对,这种评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不同阶段的评图模式具体如下。
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法应用
摘要:
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有很多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商务英语写作的兴趣和能力的教学方法。将任务教学法作为大学生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是近年来各大高校教师们通过反复研究探讨和课堂实战教学实验而得出的一大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本文在对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学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商务英语写作;任务教学法;教学方法
为了能让各高校在校生在就业工作真正接触到商务英语环境时,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商务英语知识灵活的运用在工作之中,及时完成各种商务任务,有效进行商务沟通,负责商务英语写作的授课教师们通过探索和研究后发现,想有效提高大学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编排课程内容时必须用真实生活中的商务英语写作工作中的问题和写作技巧作为参照蓝本进行教学,即以实例来驱动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商务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国家对中小学生学习阶段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新政策以来,随着中小学校教师在教学水平和教育方法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改革的风潮也逐渐走进了全国各大高校的校园课堂上。许多教师开始探索创新有效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仍有大部分教师对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课程的认知程度还只停留在肤浅的表层认知阶段。在进行商务英语写作的授课过程中过度强调英语词汇、句型语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商务英语写作,尤其是商务英语写作中有关信函写作的灵活复杂多样性的特点。学生在课堂时间里从书本上学到的商务写作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商务交流的情景环境之中,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
小议福建油画的发展
一、福建油画发展的特点
﹙一﹚学习西画意识早,底蕴深厚
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门户政策,为艺术学者们创造了良好的出国条件。早期多数油画家选择在西欧洲及日本研修。民国初期女画家方君璧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位。另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是丘堤女士,她早年留学于日本回国后成为“决澜社”成员,积极投身于中国早期美术运动。扬名海外的谢投八先生无论在个人艺术造诣上或是对福建美术教育事业建设都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归国后,谢投八先生主持福建师专艺术科的创办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福建美术工作者一腔热血为福建美术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福建油画发展的一大特色在于起步早,自主学习西画的意识强,先比国内其他省份;闽籍画家较早投身与中国油画艺术的运动,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二﹚夹杂在美术高等教育中发展开,延续师承关系的教育方式
将油画事业同高等艺术教育相结合,在传授画技的教学中将师承关系发扬光大的方式是福建油画发展的另一大特色。艺术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教师在艺术技法的传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中期是福建油画创始的阶段,美术界的留学生陆续归国并投身于油画教育事业。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和厦门美专的两所高等艺术学校的建立为福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油画家。年轻油画家从学院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福建省各个地市,直接或间接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了福建油画的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在油画传授的过程中,延续师承关系尤为突出。从20世纪中期开始福建美术学院艺术系的成长都牵引着福建油画的发展。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一直秉持着严谨的学院派教育模式。4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谢投八先生出任首届系科主任一职。在他任职期间,谢投八先生针对科系实际发展状况高瞻远瞩推行“一专多能”美术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他大胆进行学科改革,设立新的教学培养计划:1.引进省内外优秀美术家;2.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注重人才素质全面发展。这套完整科学性的美术教育体系,为福建美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升了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在国内艺术本科院校中的办学水平。福建省大多数学院至今仍然沿用这套美术教育法。以高一呼、谢意佳为代表的浙派教师则侧重学生利用前苏联印象派画法对画面光影的研究。这些西画教法相互兼收并蓄,共同促进福建油画的发展。促使福建画坛呈现多样的艺术形式及绘画表达手法,形成一个较为强势的油画教学及创作团体,逐步提升福建油画在中国油画界的影响力。
﹙三﹚广纳人才兼收并蓄,提倡多元发展
逻辑学的发展及学术思想转化
作者:张凯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国外已有很多欧洲中世纪大学史和逻辑学史的研究成果,国内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成果只是分散于相关著作中。不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既无法说明理性主义思想①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学问中的核心地位,也无法认清逻辑学在中世纪发展的环境因素和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的背景。
一大学产生前夕逻辑学在高级教育中地位的提高
古代晚期基督教会逐步接受了“自由七艺”②(以下简称“七艺”)作为教育的基础内容,逻辑学渐受重视。奥古斯丁有专门的逻辑学著作———《逻辑学原理》流传。由于马尔蒂亚努斯(MartianusCapella)、波依修斯(Boethius)、卡西奥德鲁斯(Cassiodorus)、伊西多尔(Isidore)等人为挽救文化而做的努力,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一些内容得以流传到中世纪。但逻辑学在中世纪早期的教育中是不受重视的。当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官员和教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语法和修辞。逻辑学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③更很少见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从加洛林文艺复兴到11、12世纪,一批文化中心的教育活动逐渐超越训练读写的水平,向更高级的学问研究迈进,逻辑学的地位很快凸显出来。萨莱诺的医学、博洛尼亚的法学、法国北部的神学和逻辑学、以沙特尔和奥尔良为中心的拉丁文学迅速发展,初具高级学问的雏形。逻辑学使论证合理化、使学科知识系统化的工具性作用显现出来,因而受到重视。在唯实论和唯名论的辩论中,各方无不诉诸逻辑学的锋芒。凭借逻辑学,在巴黎声名鹊起的阿伯拉尔(PeterAbelard)与众多权威辩论并取胜,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①如果说他将“是否合理”作为检验各种观点的标准,那么逻辑学便是他追求合理的利器。他在《是与否》中将对立的神学观点和理由列出,以激发读者的怀疑精神,“虽然在书中他明显倾向于使矛盾的解决符合权威的观点,但这些在正统观点所掩盖下的结论无法掩盖他这种方法的自由性。这种方法激发了好奇的心灵,支持了逻辑学的统治地位,这样结果也就通过张扬对理性的信心而解放了理性,通过强调论证的过程而挑战了权威,尽管他没有直接赞颂理性而蔑视权威”。②
《是与否》所采取的是一种稍显激进的经院方法(scholasticmethod)。经院方法是将对立的观点列出,经逻辑分析和论证,再将这些观点加以调和,得出符合权威的结论。这种方法强调理性与权威的结合,在中世纪广泛用于对各科材料的整理和评注。11、12世纪大学形成的过程也是许多学科由分散的初级学问向系统的高级学问发展的过程。博洛尼亚的法学家详尽注释了“查士丁尼法典”,总结出从最普遍到最具体的一系列理论,找出矛盾并进行调和。这种方法应用于法律研究,民法学才得以形成系统。同时,教会法学诞生的标志———《格雷蒂安教令集》,更鲜明地采取了经院方法,将繁杂而矛盾的教令汇编起来,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③神学的系统化有赖于阿伯拉尔的学生彼得•隆巴德的著作《四箴言书》。他吸收老师的方法,列出教会权威们对立的神学观点,进行分析。与其师不同的是,他将这些观点悉数调和,以符合正统。萨莱诺的医学家对医学文献也采取了类似的处理。④以逻辑学为核心的经院方法的流行,刺激了“七艺”中逻辑学地位的提高,导致了语法地位的降低,以奥尔良为代表的语法学术中心衰弱了,而以巴黎为代表的逻辑学中心地位日盛。⑤同时逻辑学与语法学开始相互渗透,一方面使传统的文学韵味浓厚的语法学变为纯理论的语法学,另一方面促进了中世纪逻辑学对语言的重视,导致词项逻辑等一系列新成果的出现。哈斯金斯对逻辑学的兴盛扼杀了正在复兴的拉丁古典文学之事深感惋惜,⑥但从整个学术发展看,对逻辑学的尊崇是重大的进步。当然,对逻辑学单纯的迷恋,也带来一些问题。索尔兹伯里的约翰(JohnofSalisbury)曾游学欧洲,先在巴黎学习逻辑学等学问,后又在欧洲其他地方学习,重返巴黎后,看到往日的同学仍终日在逻辑学上冥思苦想,感到吃惊又好笑。他并不反对学习逻辑学,但作为工具的逻辑学只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不能本末倒置。⑦这一弊端在大学时代得到了克服。
二逻辑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与演绎推理的盛行
约1200年大学产生后,逻辑学地位进一步提高,并在大学教育中被确立为基础学科。这主要表现为:逻辑学成为大学基础学科中最重要的课程,并向各高级学院⑧全面渗透。
信息技术在创业计划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的创新训练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新形式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计划的项目管理中,可以清晰项目管理的逻辑层次,避免人为的失误,保障大学生创业项目申报的及时性。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希望可以促进大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的质量。引言:“国创计划”的提出促进了大学中学生对新项目的研发、申报等。但“国创计划”涉及的范围广,环节多,项目管理的细节难度大,在项目申报到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无法保障细节部分完成的质量,所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管理中要使用信息技术,保障细节的完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的效率。
1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概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信息系统包括了“国创计划”的全部内容。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包括了项目的申请、项目的立项、项目的进展结果,项目在实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以及项目的进度。项目的结题报告与项目的答辩等内容。在信息平台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系统也可以对项目的进度跟进,确保项目的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技术在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中的使用,实现了无纸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管理质量。
2信息系统在项目申报、评审中的应用
2.1信息系统在项目申报中的应用
信息系统可以保障项目申报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各个部门,充分的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申报的效率。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系统下发的申报通知了解项目申报的第一信息,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反应,提高项目申报的概率。目前高校的项目申报主要使用了“3+2”的模式,3代表了项目申报的等级主要有院级、校级与省级这三个级别;2代表了管理项目的等级,主要由学校的实验设备管理中心与学院对项目进行共同管理。在此过程中使用信息信息技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李晓楠系统,可以明确创业项目申报的过程中,在申报前学生填写项目的资料与项目计划的可行性,由学校内的专家组在系统中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等级的评定,学生在管理系统中可以看出提交的项目计划是否成功,项目评定进行到哪一个步骤。实现了项目申报透明化、公开化的目的,促进了项目管理的效率提升。学生在项目选择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项目申报的条件进行,以学生团队为基础选择团队较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使用社会调研、模拟项目商业运作等方式选择最佳的课题进行研究,并且使用信息化系统对研究的项目进行分类,降低研究内容重复的概率,保障项目申请的创新性。
2.2评审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展示设计课程考核改革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展示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社会对于展示设计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可是当前大部分展示设计专业毕业生满足不了社会需要,如何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就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课程教育改革中,课程考核改革是基础。本文通过探讨展示设计课程的考核内容与形式来研究当前展示设计课程改革成果,期望新的成果的应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帮助,从而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展示设计;考核;改革
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环境设计专业整体教学改革已经展开,《展示设计》既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视觉传达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该课程的改革研究成为必不可少的课题之一。本人长期从事《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于该课程的真正需求。本次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考核是教学工作中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知识、改进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督促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而考核改革也就成为课程教学改革最为基础的项目之一,笔者参与的课程评价与考核改革专项项目就包括对上述课程考核改革的探讨,因此以《展示设计》课程考核改革为例
一《展示设计》课程考核改革的目的
通过“考核”这支指挥棒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建立适应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和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新的课程考核制度、引导学生自觉地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课程考核改革的目的。本项目旨在研究改革考核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标[1]。
二《展示设计》课程考核改革的内容
根据改革目的可以得知,改革后的考核不但单给学生一个成绩或者评价,而是希望通过考核了解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同时希望通过考核让学生检验自身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清楚了解实践工作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在考核改革目的的指引下,结合整体课程改革思路,《展示设计》课程考核改革内容如下:
计算机启发式教学论文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1.巧妙设置引例
人们的思路往往是从具体到一般,因此,教学中新内容的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堆栈内容的教学设计中,以具体的问题“将十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作为内容的导入,同时采用一题多解的思路进行问题的分析、讨论和对比。首先,分析问题。数制转换问题是计算机的常见问题,以这个问题作为引入点,在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会更自然,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其回顾将十进制数转换为某一进制数的一般方法,即“除R取余法”。然后,讨论进制转换的程序设计方法。启发编程要点:数据采用普通数据存储,如定义一个数组,来存储余数,同时存储十进制数N,进制数R。整个程序设计采用简单的循环结构,并引导其得出解题的具体步骤。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能很快得出程序代码,此为问题的第一种解法。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程序代码的优缺点———问题处理较简洁明了,但简单循环结构的处理方式导致程序代码的冗余度较大。由此引出主要内容———堆栈及其运算。
2.引出堆栈及其运算的相关内容
有了前期问题的导入,学生对学习堆栈这种数据结构的兴趣大幅度提高,笔者从两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讲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和存储形式下数据的常见运算。数据的存储不仅是一个学习单元所关注的内容,每个人对于数据存储都有自己的理解,别人的经验、结论并不能加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只有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思考,不断总结,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因此,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要以引导为主,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堆栈数据结构的存储特点及相关运算。最后教师再对其进行系统性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系统化知识结构。
3.启发学生另寻解题思路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堆栈这种数据结构,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数制转换的过程,启发学生总结转换过程中的规律,即余数具有“后进先出”的特点,进而引导其用堆栈处理数制转换的过程。首先,分析使用堆栈后,数据在堆栈中的存储及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余数需要存储在堆栈中,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变化情况及所应做的操作,其变量及所做的操作如表1所示。其中被除数N即为要转换的十进制数,除数R为要转换的进制,商K为操作中的中间结果,余数J为最后需要存储的结果。其次,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并得出数制转换过程中的流程图,进而得到使用堆栈后的程序设计的语句。此为问题的第二种解法。根据启发式教学法的原则,在课堂上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其讲解过程中,巧设疑问,本着师生互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学习过程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例如可设立“堆栈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性质如何”“如何利用堆栈来存储和管理余数”“循环体中的程序语句是什么”等问题来引导整个教学过程。问题设置的个数和时机应恰当巧妙,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前中期、中期和后期,并在各个阶段中设置一个问题,引导相关知识点,并发挥问题的功能。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大学期间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能力。本文针对环境工程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且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环境保护人才的责任。本科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1],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大学期间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能力[2-5],是学生走向社会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一次演习。环境工程毕业设计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知识、查阅文献以及综合利用专业知识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深造打好基础。此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大力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积极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因此,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训练的检验,可深入理解和落实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6]。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的目标。通过毕业设计可使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利用理论知识针对具体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完成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毕业设计来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也是应用型本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毕业设计时间紧张、学生积极性低、毕业设计内容难度不一、毕业设计过程监管力度弱、教师指导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因此,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执行情况,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展提供参考。
1毕业设计现状及问题
1.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问题
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而这一学期是学生确定工作和研究生复试准备的时期,因此形成了就业升学与毕业设计前期冲突。在毕业设计前期,大部分学生将精力花在找工作或者工作实习上,以及考研复试的准备上。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度不高,导致前期毕业设计进度缓慢,效果较差,到毕业设计后期为赶进度,学生应付了事,导致其毕业设计质量较差。由于学校及学院对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非常重视,因此学生忙于找工作及准备研究生复试与指导教师期望的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1.2毕业设计内容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