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大学语文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探讨
大学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传播活动。它以语言表达为重点,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利用语言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流。语言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水平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对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和特色加以探究,希望能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交流过程,通过语言实践开展,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及其特色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运用语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思想概括和内容讲解都应体现其言语特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自己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呈现出来。因此,言语特色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的艺术表达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感染力、动听程度以及学生对语言的接受程度。教师如果有较强的语言能力,语言生动、特色鲜明,就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更愿意听课。语言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语言,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循循善诱、步步设疑,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能让学生全面认识周围的事物,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语言艺术的具体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运用教学语言,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融入教材的意境中,让教材内容呈现出一种“说风闻声,言雨见形,谈花花现,指人人在”的真实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涵。例如在讲授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情感、色彩等方面认真体会,将该诗当作一幅田园风光图来鉴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充分领悟诗中“心远地自偏”“欲辨已忘言”等哲理性诗句,既能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充分理解课文大意。不同文章特点各异,教师须采用富有特色的语言和适当的教学形式,在讲课时尽量声情并茂,积极转变语言风格,以更好地传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对于叙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为了将学生更好地引入情节中,讲授时可用或高昂或低沉的语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论述类文章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可借用名言警句进行综合表达,使学生对文章的内涵和主旨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拓展思维。至于意义深远、辞藻优美的散文,为了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在表述时可加入绘声绘色的描述。例如,在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时,为了更好地表现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教师可用朴实深情的语言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加珍惜父母亲情。语言具有很大的魅力,激昂深沉的语言令人振奋,动听优美的语言使人愉悦。大学语文教学对语言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无论讲述课文还是范读,教师都应注重情感表达的轻重缓急以及语音的抑扬顿挫。在讲授一些情感细腻的诗歌和散文,如《声声慢•寻寻觅觅》《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时,教师可配合乐曲,运用独特的语言艺术为学生范读,使学生在富有特色和感染力的语音中对文字产生切实感受,加深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对于教材中扣人心弦的戏剧及曲折生动的小说,教师为实现情景再现,可事先进行语言设计。如在讲授杂剧《窦娥冤》时,教师可用激昂悲怆的语调表现窦娥的无奈愤怒之情,用急切的语调凸显窦娥的不甘,使学生对作品做到感同身受。
三、提升语言艺术的措施
1.化枯燥为有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信息化大学语文教学应用
一、信息化对大学文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化实现了大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网络信息加速膨胀及广泛传播,对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加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只追求事物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探索更加注重其内在规律,并在不断探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以往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却经常忽略了这些内容。因此,现如今大学语文的教学要求追求更高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积极将信息化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整个教学过程要实行开放性,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以往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结果。从20世纪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中找到心中想要的答案,不管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重视自己的想法都非常重要,有时答案仅仅是一个形式,我们不能为了答案而寻求答案,而是要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二)加强了大学语文教育的“多样性”
对传统语文教学而言,在书本当中寻求答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只有通过书本才能有效获取知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在认知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学习方法中,在他们看来,书本是学习知识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唯一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思想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更新上非常频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知识更为简洁方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向正在逐步朝着多样性发展,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再一味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方式去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这样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真是他们所希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新式语文教学与以往教学方式在教师作用上有很大的差异,以前教师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成为日常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在寻求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环节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信息化推动大学语文教学的“快节奏”发展趋势
现在,任何一个领域追求的都是高效率,在短时间内以获得更多的内容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一个行业的标准。大学语文教学在丰富的信息前提下,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理解信息的丰富内涵,是大学教学的目的,同时也是大学语文教学信息化对大学教学的推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节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那么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应当非常良好,而课堂教学质量又与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握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课堂节奏的掌握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点,只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才能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然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这种新的课堂节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传统的教学使得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从而最终导致他们对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因此,在加强对快节奏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现实情况。
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化解
摘要: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性缺失、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背离的问题。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网络信息的冲击,导致了学生不上课的现象。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化解
0引言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紧密,相互接触进而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趋势,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多元文化”现象。当下中国正在经历多元文化的冲击,来自世界各地观念、思想、文化、技术在智能网络的汇集下冲击着当代的中国人。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正在被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所影响,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是被互联网时代下不同国家的文化影响至深。例如,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却逐渐被冷落。正因如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智能化最终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资源的共享化。复杂的社会结构、多元的文化,给我国大学语文教学出了一个难题———如何走好大学语文教学之路?
1大学语文教学之困境
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性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语文专业性的专门学科,但是当下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显得并不顺利,出现了诸多问题。
1.1人文性缺失,传统文化相背离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发展,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类从此迈入信息化时代,面对大数据和各种信息,现代教育教学如何实现改革与实践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例,探究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相关问题,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给予分析,针对问题作者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展开实践。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教学策略
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现代教学比较常见的现象之一。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很多学校纷纷响应教育教学课堂改革号召,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配合特定的信息传播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应该及时反思日常教学,为营造轻松活泼的高效语文课堂做准备。下文是作者在长期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所得,敬陈管见,愿对从事相关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积极有益的帮助。
一、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语文教学的背景
1.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课堂的融合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助力了现代教学课堂的发展,各种先进教学科技手段的运用更使现代教学课堂异彩纷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还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文自助学习能力,有利于构建信息化教学课堂。
2.现代教学课堂对教师信息教学技能的要求
大学语文教学写作渗透
摘要:
现阶段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关于语文教学写作渗透逐渐被重视起来。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其必须对学生写作渗透进行较好的引导,在进行基本文化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逐渐渗透对其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借助信息互联网等教学模式,加强其写作能力训练。本文就大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重要作用以及大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写作渗透的有效途径进行简要分析阐述。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写作渗透
大学语文教学中,其基本文化知识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写作作为大学语文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早已被众多学者肯定认可。前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教授曾经提出在理工大学开设《大学语文》倡议,主要是因为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其语文功底普遍较差,作文中错字连篇、语句不通顺、字迹潦草难辨,部分甚至连毕业论文都成为问题。
一、大学语文写作教学渗透现状分析
针对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写作渗透分析,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其写作功底较低,存在着普遍的四差现象,即“写作基本功差、文体感差、语体感差和主体感差”。与此同时,大学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极少,教师没能很好的对其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进行引导,同时课堂讲学过程中,教师没能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发挥课堂主体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顾一味完成其教学进程,课堂之上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很少,课堂气氛沉闷,同时又由于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导致很多同学对语文学习感到乏味,甚至厌学情绪,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没能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所在。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地域文化研究
摘要:
文章阐述了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提出了基于地域文化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方法,认为基于地域文化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运用主题式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和创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
地域文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们长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创造出来的与当地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各类文化的总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大学语文的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传承和创新地域文化,发挥大学语文的社会引导作用。将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引进地域文化的活水,扩展学习渠道,增加大学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大学语文教学与广泛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大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地域文化作为一种课程资源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之后,地域文化一定能够得到广泛地传承和不断地创新。第二,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使大学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是提升学生大学语文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以地域文化资源来拓展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把大量生动真实的地域文化资源引入大学语文课堂,如将所属地域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名人轶事、民俗风情等内容融入教学中,能使地方人文的源头活水不断注入经典文学的河流,激发大学语文的生命与活力。第三,符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和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趋势。大学语文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深入挖掘、研究和利用地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大学语文更好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大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共10篇)
第一篇
一、切实抓好大学语文学科建设
自1978年大学语文“重出江湖”以来,其学科建设一直停滞不前,学科研究低水平重复,这是造成大学语文地位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两届全国大学语文教学年会上,与会专家都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一致强调大学语文应从组合型的中文专业教育定位转向一个独立型的中文综合教育定位,强调它的学科独立性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可惜的是,直至今日,大学语文学科属性依然不明,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研究没有相对独立,理论也没相对完整;既没有领导大学语文建设与发展的强有力的组织,也没有具有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专门人员队伍和设施;既没有全国公认的较为成熟的教学大纲,也没有较权威的公认教材。所有这些,都是重建大学语文学科必须扎扎实实努力的工作,唯如此,大学语文才有出路。
二、优化教材
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人文型”、“文学型”、“文化型”。教材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各种版本的编写理念、原则、内容等差异悬殊。教材是教学的原初起点,教材和教参质量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建议各高校要尽可能选用国家级的规划教材。教育部应组织全国大学语文教育权威专家编写适合不同层次高校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和教辅材料,同时指派相应的专家指导不同省市地方院校根据本地区本院校的实际编写校本教材或补充教材。除了编写纸质教材和读物外,还应开发电子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各院校都应建立大学语文教学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沟通、教学研讨的互动平台。
三、优化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在高校遭遇冷遇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教学方法的陈旧,学生望而生厌。在国家日益强调加强文化建设与大学语文课程地位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明显滞后。“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接受不再是应试教育的紧张准备,而是本着理解、体会、感悟的态度去学习的。他们容易将自己的现实人生、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同文章结合起来,掩卷沉思,对号入座,或认同、或否定,不一而足,从而得出己见。可见,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和接受与中学时代的语文学习是不同的。”探寻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大学语文建设的紧迫任务。以下方法与经验值得我们提倡与借鉴。
大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运用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维导图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就其如何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组织中的运用及在写作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包括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组织中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写作教学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导图;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大学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殊作用,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其重要性越来越为高校所重视。然而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相对较为沉寂,以思维导图的运用为例,在其他学科对此的研究都开展得如火如荼时,关于大学语文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相关文献却寥寥无几。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在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语文学习效果的深入发掘上。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思维导图进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相关经验的介绍,为优化大学语文课堂、引入新思维新工具、引发新思考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大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学科,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其定位为提升大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与语文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在之前的高考应试教育中,它被过分地强调了其工具性的一面,导致语文教学内容单一,课堂缺少活力,没有体现其人文科学的魅力。因此,在没有考试压力时,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就容易被学生忽略。再加上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发展也遇到瓶颈,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呆板、班级规模过大等问题,导致大学语文渐渐沦为边缘学科[1]。笔者经过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学学语文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即思考问题的模式与写作采用的方法。如果学生还是按照高考的思维模式,通过死记硬背学语文、生搬硬套写作文,那语文课堂必将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
二、思维导图概述
我国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语文教学,却是近年来才开始的。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图、脑图,是将我们的左右脑一起开发运用起来的一种思维工具,能够充分调动我们的右脑在空间、图像、颜色、整体思维、想象等方面,以及左脑在顺序、逻辑、文字、数字、条例等方面的潜能,从而让整个大脑在创造力、记忆、语言等各个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挖掘。它的特点是将注意的交点集中于中心图形上,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由中心向四周放射辐射状分支,在每个分支上标注代表思想要点的关键词,且分支的末端开放。这种结构形式意味着思维导图同时具有“集中”与“发散”两个显著的特征。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强,但创造性思维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思维导图来指导他们的语文学习,有助于同时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其逻辑思维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