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实践教学校园文化论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作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实践教学效果的高低。尽管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仍然是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之一。剖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专业本位”的认识错位。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相比,学生更希望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课程。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准备,这让他们在心理上对该类活动产生叛逆或逃离心理,从而导致对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任务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在行动上消极应付。第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普遍缺乏新意和创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表现为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感;实践教学形式以演讲、朗诵、辩论、讨论、观看视频为主,学生普遍感到厌倦,参与兴趣不高。
2.活动的教育性不强。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作为对理论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担负着实践育人的重要任务。然而,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普遍存在主题不突出、随意性大、过于注重形式、片面追求娱乐化、覆盖面不广等问题。二是学生对显性的思想教育方式较为敏感和抵触。该类实践教学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治性,内容也多以宣扬正面典型人物或事件为主。在学生看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教育目的过于明显,教学内容又多是高大全的形象,与他们的现实体验相距甚远,导致他们难以在心理上产生情感认同。
二、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辅助作用
1.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大学生艺术素质
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美术教育的艺术熏陶能力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组织活动中,要注重对美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艺术素质方面的能力进行强化,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育和指导,使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文章从高校美术素质教育中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入手,对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高校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高等教育;艺术素质
艺术素质一般指人具有艺术范畴内的知识、技能和外在表现协调能力等,如从事音乐、舞蹈等艺术行为的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艺术素质。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组织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要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性,促进美术教育和艺术修养培养协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为大学生在毕业后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从美术教育角度对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内容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其一,艺术素质方面的品德修养。对大学生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不仅仅在于对大学生实施技巧性的训练,在内容层面上,还包含在文化教育和熏陶的基础上,使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得到良好的培养,加深大学生对艺术文化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在先进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端正理想态度,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1]。其二,艺术素质方面的审美观念。从美术教育角度进行分析,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涉及到审美观念教育方面的内容,从美术素质教育基本情况看,不论是为学生提供美术鉴赏教育指导,还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理解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学生的审美观念意识都能得到适当的增强,融入自身情感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再创造,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其三,艺术素质方面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使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良好的培养,在具体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还会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和联想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培养,对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判断力进行强化,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挖掘美术艺术元素并对其进行提炼和加工,实现对艺术情感的激发。如此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能得到良好的培养,高校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成为可能。
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措施
高校美术教育与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存在紧密的联系,在高校组织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并对美术教育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艺术素质教育和培养,能发挥出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不断的强化,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2]。具体来说,结合高校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关系
摘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两大重要手段,共同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二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为既存在差异,又存在内在联系。二者之间虽然在课程的性质、内涵、目标、内容、范围、实施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交叉性,这就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1]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将实践育人的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板块,它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共同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高校只有切实抓好思政课实践育人教学环节,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而破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难点,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有效开展,实现二者融合发展、优势互补,进而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而要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首先必须弄清楚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之间的差异
(一)课程性质的差异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政治、思想、道德等要素的社会传递过程,同时也是大学生个体对这些要素的体验过程;从本质而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社会传递与个体体验相统一的发展过程,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具有特定的思想政治目标、科学的课程结构、系统的实施路径、严格的组织体系、规范的考核管理办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通常情况下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通过组织大学生有计划地融入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个体独立的思维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之目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高校学生在学校相关部门的组织下按照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为了完成规定教学任务并获得一定学分,而利用重要节假日、寒暑假等课外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劳动锻炼、生产实习,通过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文化服务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从而进一步认识基本国情、了解民情民意,有效融入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服务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二)课程内涵的差异
高校足球教学应用(3篇)
第一篇:高校足球教学组合训练法应用
摘要:
自现代足球出现之后,就受到了世人关注与推崇。随着其不断推广发展,如今足球运动已逐渐实现了竞技与同识的全面融合。随着阳光体育运动推广不断成熟,已逐渐构建了从小学体育到大学体育的教学体系,而足球教学也在成熟的现代教育理念下,实现了自身创新发展。本文主要运用功能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当前高校的足球教学开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希望通过借助组合训练法这一有效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足球兴趣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组合训练法;高校足球教学;教学体系;教学创新;应用思路
“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元素,才能达到学生成长的综合要求和目标。随着高校足球教学体系日益完善,传统足球教学方法的不足和缺陷日益突出,对学生内涵和精神素养方面的培养尤其不足,因此,选择一种充分融入多种理念和内涵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1]。而组合训练法就是将学生体质、心理素质和足球技术以及比赛战术紧密结合的训练法。由此,在高校足球教学有效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重要帮助。
一、研究方法
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建筑设计论文
一、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研究能力构成
实践能力是设计人员把其思维创新付诸实践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能力也是研究能力中最关键的一项。要求大学生能对设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设计创新的目的。通过实践设计与思维创新的互动与调试,判断设计思维与实践是否符合时代需要和客观需求,把握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正确性与时代性。
二、注重研究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大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平台。基于研究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优化构建必须从以上三个部分着手。
1.制定科学正确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形式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划定,其需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还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尤其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如此之快,教学内容体系还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闭门造车是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制定必须要密切关注社会的动态。以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为例,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就不能在教学计划中只列入《手绘效果图》、《建筑制图》、《人体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一系列培养学生设计技能的专业课程,应同时开设《中外设计史》、《园林美学》、《生态学原理》、《景观空间概念设计》等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加深学生专业理解的学术性课程,并通过不定期举行设计前沿分享专题讲座、推广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大学生涉猎学术前沿提供广泛的选择与丰厚的土壤,将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企业急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大学生日后参与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2.建设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对我国现代社会的长远化发展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教育教学事业的同步化发展,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为推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及发展,重视并积极开展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文章主要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分析探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具体内容,以期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教育;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肩负着极其重要的教学培养职责的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备受国内相关学者的关注。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为满足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发展需要,注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大学语文是高职教育教学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其不光肩负着传递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形下,注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实施,显得十分必要。
一浅析新形势发展情形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发展现状
高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当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其不光是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而且还影响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其今后的成长及发展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进而出现系列教学问题。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可知,高职校园范围内,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大学语文教材内容陈旧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范围内,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对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不仅是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而且还影响大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认知,对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可知,现实情形下,大学语文教材内容陈旧的发展现状极为普遍,这一现象的出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系列不利影响。具体内容为:高职院校范围内,学科教学工作者在编写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过程当中,仍然大幅参照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编写方式,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创新点少,同时存在教材内容与时展严重脱轨的情形,教材内容编制者在沿袭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编制模式的情形下,通常就国内外经典内容赏析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探讨,在让学生学习、了解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习内容的实践应用,从而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大。该类大学语文教材,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教育教学发展需要,以至于大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无法发挥其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发展效用。
素质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面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应该在教师态度、课堂教学和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最终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推进全程化课程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并尝试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成长发育的方方面面,使其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同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积极构建全程化和全方位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指导,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理想化的条件。首先,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安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教育,并有意识的对大学生实施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能在参与课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其能形成服务社会的良好精神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在未来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其次,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育与高校政治教学、心理课程教学以及道德教育的融合,从不同的角度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思想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有效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校大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做出正确的思想指引。例如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规划的过程中,按照《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意见》的要求,学校可以尝试开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并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加以调整,从“当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角度分别开设课程,确保能从不同的层面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中素质教育效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课程改革条件。
二、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改革需要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支持。新时期在素质教育视阈下,高校在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能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就要尝试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需求对教学活动加以调整,突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综合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确定,增强教育整体质量。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既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精神思想,也要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和道德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现实要求,要转变传统讲授型的教学方法,按照课程教学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专题讲座法、微课教学法、社会实践法的应用,确保能彰显全新教学方法的作用,促进素质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如在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由于这部分课程知识的抽象性相对较强,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存在局限性。所以教师可以加强对案例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通过案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具体的解析,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指导,并且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加深对这部分课程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促进他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搭建信息化课程平台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探索教学活动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可以从搭建信息化课程平台入手进行分析,在信息化课程平台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延伸,使其能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突破时空限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深化思想认识,能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在优化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综合素养得到培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成效。总之,在对马克思理论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从素质教育视域入手对教学活动加以调整,挖掘马克思理论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元素,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做出科学的理论教育指导。
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意义
情感是人类重要的意识形式,充沛、丰富的情感是个人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情感培养纳入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势在必行。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用丰富的情感提升自己,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独立完成情感塑造。教师应努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实现情感培养目标。传统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本知识过于抽象,这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知识背后蕴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正处在情感快速发展的时期,内心感受敏锐,情感诉求强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其情感发展的特征,把握情感教育的重点。首先,大学生情绪中稳定性与起伏性并存。大学生情感比高中生稳定,但仍有较多起伏,其心智仍有待成熟。学生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因而稳定与波动的情绪交替出现。其次,大学生爆发性与延续性的情感变化同在。大学生情绪变化较快,容易迅速产生兴奋或低沉的情绪,有时会因此而影响个人理性。学生的情感特征为语文教学的启动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大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情感题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大学生情感普遍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人的高级情感一般包含伦理道德感、理智逻辑、审美能力和文化归属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高级情感,是当代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大学语文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内容——亲情、友情、爱国情等主要情感能构筑起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语文教师在情感教学中的作用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情感源头,又是情感教学活动的引导人。大学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是情感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在进行情感教育活动时不断拓展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不断引导学生的情绪。教师需要正确把握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情感的地位,很多教师关注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结性与学科知识构建,这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有益,但鉴于学生情感发展和人格形成的需要,这种单一重视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着实欠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从事任何活动都会带入自身情感,教师应该均衡对待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筹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在大学语文活动课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情感源头作用,最大限度地运用合适的题材挖掘和培养学生情感。首先,教师应把教育情感当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教学题材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因素。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渗透个人情感。这个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除了简明扼要地传递情感外,还要懂得“移情造景”,用语言把感情生动地表现出来。最后,要注重对作者个人情感的传递,运用语言描述阐释各种复杂的人类情感,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作者的创作心境通过讲授再现出来。
三、教学中培养情感的具体路径
1.将积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