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常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大学化学常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学化学常识

大学农业用品化学实验研究

摘要:化学学习的过程需将化学理论与化学实验相结合。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深入了解,还可解答在学习中所产生的困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有所提高。而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大学化学实验模式与大学化学具体实验进行研究探索,说明了与农业相关的化学实验,这样可以为广大化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化学实验;研究;探索

创新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因为创新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力量源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大学课程学习中,除去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更要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应在实验课上通过动手实验来体验化学带给我们的奥妙与乐趣,并了解掌握实验过程中所使用仪器的构造与原理,这些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现阶段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在高校内的大型精密测试仪器数量较少导致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极少,从而使其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弱。为弥补不足,学生应主动找寻解决办法,在实验课中勤勉练习实验手法、测试方法来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一、基础型实验

目前阶段,大学化学实验模式主要以基础型实验为主,比如,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以及物理化学实验。在基础实验课中,学生必须勤加练习,因为这些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在理论课上所理解的知识,还为后续的实验学习奠定坚实的操作基础与了解实验必要的安全常识。举例而言,在实验课中,我们可以了解农业相关的药品保存方法、使用方法以确保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不仅如此,在实验课中所学到的每种操作都为自己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化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四大基础化学的实验基础会为我们日后的专业课实验提供诸多帮助。

二、提高型实验

在完成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后,学生便掌握了实验室安全法则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便可进一步学习提高型实验课程。这与专业化学理论课相辅相成,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专业课内容。与基础型实验不同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要求独立设计实验并且自己动手进行简单实验仪器的操作,这就能大大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热爱,并在制备样品与仪器操作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如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过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也可以手动配置农药,并检验农药对杂草和正规农作物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阅读全文

学生工程意识下化学实验论文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培养工程意识

在实验课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教师可通过PPT课件中的插图、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将难懂的实验原理、复杂的实验过程、全新的实验仪器,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动静结合起来,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清楚直观,又便于讲解,给学生以充分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化学相关的工程问题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验课中融入“情景故事”再现。教师在讲解实验内容时,要充分发掘实验工程背景,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意想不到的功效。例如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告诉学生乙酰水杨酸又名阿司匹林,是现代生活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的历史始于1763年,是一名英国牧师发现柳树皮提取物可以缓解发烧症状,直到19世纪末才由德国拜耳公司实现工业化合成路线,并命名为阿司匹林。在实验课中融入日常生活常识。教师在讲解实验内容时,如果将化学知识的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有意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热情进入化学实验课堂,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有趣。例如醇酸相关制备实验,教师可问学生黄酒为何要加热喝?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答案:黄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浓度很低,还含有微量的甲醇、酸、酸类等有害有机化合物,将黄酒加热到60-70℃时,微量有害物质挥发,同时,黄酒中所含的脂类芳香物随温度升高而蒸腾,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浓郁,因此,黄酒加热喝更有利于健康。

2注重学习环境塑造,培养工程意识

充分利用富有特征的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耳孺目染的感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例如在实验室墙壁上张贴实验室安全规范细则,告知电、水、气、火的安全使用,化学药品使用,药品撒拨的处理,三废的处理,事故应急处理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提高警惕,重复的学习巩固这些规范,不要局限在阅读实验室安全手册。此外,还可以通过张贴重大化工安全事故的照片海报,让学生时刻树立安全、质量、遵纪守法等意识,这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也是意义重大。

3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工程意识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安排的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都是事先安排,学生只是按照教材的既定方案,按部就班地操作,没有思考的空间,学生不明白实验原理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实验前预习过程也是敷衍了事,完成实验后也没有理解实验原理,长此以往,实验就流于形式,学生对实验失去兴趣,不重视实验课,更无从谈起工程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实验教学计划安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验证性实验,丰富实验类型,增加探究性,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实验的设计、探究、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祌和人际交往能力、获取和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学校在实验课程开设的时候,要确保实验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过程,并在实验中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样,实验就不再流于形式,当然也要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验证实验为主,通过验证性实验,强化概念及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为对高年级学生开设探究性、设计性及其综合性实验做准备。

4精心设计实验考核形式,培养工程意识

阅读全文

临床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体会

摘要:针对当前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有机化学课时减少的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提出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思考。文章分别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拓展、教学手段的丰富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四个方面对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办法,为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临床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是当前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为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临床诊断学等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专业基础[1]。然而,近年来随着本科招生人数的增多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临床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也面临了各种挑战。最典型的变化就是临床专业有机化学的课时在逐年减少,而教材的内容却逐步在丰富,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压力增大,考试不及格率也出现上升趋势,许多教师都感叹这门课不好教授。此外,临床专业的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知不足,认为与今后的临床实际应用关系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加之有机化学理论性强,学生感到难学,老师认为难教。笔者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为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勤加思考、积极创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笔者将从有机化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在少学时的情况下,积极搞好课堂教学,以期为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同仁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1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体系

1.1教材内容的重组

目前在大多数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有机化学使用的教材是陆阳主编《有机化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该教材经多次修订后共分三篇十八章,内容非常丰富,这也为不同学校个体化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可能。然而,经过多次临床专业培养方案的修改,本校有机化学现有总学时为60h,其中理论36h,实验24h。计划课时缩减与教材内容增多已逐渐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而且在短短36学时课堂教学中灌输太多的教学内容,也会增加学生“消化知识”的难度,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些矛盾、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整合教材内容势在必行,这也在多次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与其他同行形成的共识。一方面,目前临床专业学生是“5+3”的培养模式,有机化学作为前期基础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本校临床专业属于“一本”招生,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故需在课堂教学时对整个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具体措施如下:绪论中的共价键、分子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有机酸碱等知识均已在无机化学中重点讲解过,故只需简单介绍和回顾,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绪论课的重点在于人文教育和课程导入,在绪论课上,学生可以重新正确认知课程,教师也可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并举的目的[2]。在内容上,烷、烯、炔、芳香烃是有机化学中的首要版块,醇、酚、醚、醛、酮、羧酸是有机化学中第二版块,这两个版块设定为课堂教学重点讲授内容。此外,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比较,发现第二章立体异构放在第六章芳香烃之后讲解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剩余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以及羧酸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脂、糖、氨基酸、核酸等内容与后继生物化学中的内容有重复,可作为课外拓展知识,通过教学视频等方式留给学生自学。通过这样的重组,不仅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压力、丰富课程教学手段,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2授课内容的设计

阅读全文

大学语文教育学科定位与特性

一、关于大学语文学科归属

要想构建一个成熟的专业首先要对该专业进行最为准确的命名,通过查阅目前的国家学科目录发现,目前大学语文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范畴,其与大学化学、数学、体育和物理学科一样都是属于同一个二级学科。这种命名以及归属的方式无疑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学科归属逻辑,而且即便是在高校的内部对于这种归属和命名方式的了解也不多。由于大学语文本身并不包含过多的政治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学理的探讨。从实际来看,即便是中文学科的内部,对于大学语文本身的学科归属问题也缺乏足够的关注,更不用说引发质疑了。由于大学语文学科本身是教育学门类下的一个学科,而且又是国家规定的必修学科,因此有人认为大学语文已经成为一种不需要去进行证伪的学术前提,对于其进行重新的探讨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无独有偶,目前我国大学教学体系中的诸多课程都已经有此迹象,这使得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的困境当中,而这个困境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学科外部的思想环境,更是因为高校教育部门和工作者对于学术的梳理不够清楚甚至不去梳理而导致。长期以来,我们对那些相对固定甚至成为尝试的学术内容缺乏进行反思的能力,这就导致我们无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以往的思路进行一些转变,对那些我们原本认为习以为常的学术前提进行思考和探讨,我们就会发现这当中有许多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对于一些本身值得去验证的学术前提进行了忽略,而且我们在这些学术前提的真伪确定之前进行了相关的并不知道对错的学术研究,这使得我们得出的结论往往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要想对大学语文学科进行突破我们首先应该从反思开始,不管是反思常识还是反思前提。在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之下,很多的学术前提在本质是思想上的前提。而这种前提的本身是先验而且预设的,对其进行证伪无任何的意义。大学语文学科的归属以及专业的命名,目前来看似乎已经是常识和前提。但是如果我们从教学实践以及学术的逻辑方面来进行分析,我们则会发现对大学语文的命名与其实际的教学内容并不相符,因此大学语文应该更多的被归类为我国汉语言文学下属的一门中文的学科。

二、大学语文的学科特质

我们拿大学语文与其他的专业性的语文教育来进行比较,发现大学语文目前仍处于一种学科边缘化的状态之下。目前大学语文已经具备了作为一个学科所具有的一些一般的条件,但是如果大学语文想要发展成为一个自主而且完整的学科,必须要建立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以及独立性。与一般的中文专业教育进行对比之后我们发现,大学语文与其相比的确存在知识的结构以及教学过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普及性上的差别。

(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普及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当中,最大的误区就是我们对于学科的价值评价以及研究的过程不是从教育最为本质的学生和教学来进行出发,而是以教师以及科研作为主要的研究出发点,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以及提高无疑是非常的不利的。目前在我国的人文教学当中,我们真正缺乏的恰恰是对于人本身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面,我们要更加地注意对于教学对象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然后要充分地注重学生知识结构上面存在的不同特征,大学语文课程本身面对的就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最为注重的就应该是常识性的教育。作为一门一般的人文学科,我们教育过程当中应该注重三个基本的原则,即:核心知识的个性化、基础知识的标准化以及背景知识的多元化。

(二)做好学科设置的独立性与综合性

阅读全文

微信公众号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实验教学是大学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微信公众号具有方便快捷、易于操作等多方面优点,将其应用于辅助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分析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不足及微信公众号在辅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点,以期为拓展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化学实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1]。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对实验充满激情,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每个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2,3]。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理念的逐步转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已经普遍渗透到教学中[5]。微信作为一种简便的信息交流辅助工具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际软件,其具有的多方面优点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方面的不足[6],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不足,介绍了微信公众号在辅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点,以期为拓展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借鉴意义。

1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

1.1实验教学方法僵化,效果欠佳。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灌输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做实验,实验原理是什么,反应机理是什么,中间产物是什么。由于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装置搭建,实验仪器的调试甚至实验所需试剂均有老师在实验前做好了准备,学生只需要完全按照教师的教法去做即可。老师把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知识,极少主动思考实验如何设计,装置如何搭建,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实验垃圾如何处理等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上了3年的实验课,面对需要自己独立设计,独立完成的毕业论文实验而一脸茫然的原因。

1.2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化学实验课普遍存在着学时少,内容多的现状。一个实验项目一般是2-3个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既要对实验的原理、内容、步骤等方面进行讲解,同时还要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过程,部分存在危险性的实验,教师还会进行操作演示再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课堂上要做这么多的事情,有很多时候是会感到时间不够用的。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计划,达到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目的,就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相关知识储备,课后及时复习及完成实验报告等,然而缺乏老师的监督作用,部分学生很难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实验课的预习和复习。

1.3课堂教学空间有限。教师在授课中进行演示实验时,由于教师周围的空间有限,所以只有部分同学能够仔细看到教师操作步骤,而大多数同学只能靠听老师讲的步骤进行实验,使得演示实验的作用大大地降低了。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进行化学实验时的操作步骤不规范,容易造成自身危险。另外,实验台隔离了老师和同学,距离老师远的同学难以跨越几排试验台与老师进行互动或沟通,降低了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

指出了高校实验室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以探究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改革为目标,结合天津农学院实验室安全改革的经验,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高校应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建议,以期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1引言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场所,而高校实验室更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1]。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社会和经济稳定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组成[2~6]。高校实验室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落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章程,坚持“我为人人,服务高校”方针,使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致使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使用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预防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对现今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阅读全文

少数民族高校三生教育论文

一、准确定量“三生教育”的时间维度

1.树立长期教育观念。

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活动过程。教育活动过程是漫长、艰辛而富有意义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三生教育”是一项育人、树人的长期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立竿见影之行。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亦如此,它需要“三生教育”工作者认准方向,脚踏实地,长期坚守,不断汲取新形式、好方法,将“三生教育”内容和理念,科学地、准确地授予一批又一批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2.坚持贯通式教育原理。

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从大学生学习生涯的纵向维度看,它介于大学前“三生教育”(高中阶段三生教育)与大学毕业后“三生教育”之间。从大学生大学期间的横向维度看,它又介于少数民族家庭“三生教育”,同辈“三生教育”,社会“三生教育”和自我“三生教育”之间。因此,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必须坚持常态化、有序化地教学,做到承前启后多点开花,将大学“三生教育”与中学“三生教育”接轨,将大学“三生教育”与家庭、社会“三生教育”并轨,从而完成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变轨,以此保证整个高校“三生教育”过程不脱轨。

3.严格执行并度量阶段性时间指标。

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教学工作,每学年,每学期,每堂课,每个环节,都应该有充分的、合理的课程时间设置,以确保“三生教育”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能够按时开展。例如,云南省教育厅明确规定:高校“三生教育”课程性质为必修或限定选修科目,开设年级为大一或大二学期,总学时应大于32学时,周学时不少于1学时,设2个及以上学分。如此,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一方面有了课时保障,另一方面亦将教学内容与时间刻度结合,形成重要的教学进度要求和衡量指标。

阅读全文

高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

随着化学学科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知识难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增高,学生学习难度明显增大。而提高学习兴趣往往是在这一过渡中对学生最有利的支撑,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极具重要性。从国外的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中,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一些有价值的方法,运用到当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教师要有选择性的摒弃之前单一、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学习意志坚定,在学习化学中充满主动性,自然有利于学习的成功。

关键词:

高中化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1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特点对比

化学学科作为初高中的衔接学科之一,往往被许多高中生认为是偏难的一门学科。其原因是初高中化学差别巨大,使很多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理解及其运用。从而影响了他们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了抵制心理。初中化学在理论学习方面更多地侧重于粗浅的常识知识和化学的基本概念,对学生的要求也仅仅是掌握表层即可;而在实验方面,很多知识往往联系生活实际,老师讲解的语言也通俗易懂,直观性强,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而进入高中阶段,化学学科上升为理论性和原理性较强的学科,化学知识也开始变得更加复杂深化,其中包含了很多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及原理。对学生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于知识表面,而是需要他们去掌握和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与问题,并能灵活运用,用所学知识去推断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甚至还要有所创新。这一巨大的变化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如不能很好地进行过渡,会对学生之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而学习兴趣,往往是学生在这一过渡中的垫脚石,它在化学这门学科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

2国外学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