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导游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旅游管理教学论文(共4篇)
第一篇:高职旅游管理体育教学
1研究计划、实施与反思
1.1行动研究的思路与计划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施实用性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为原则,对其进行体验式培训和身体形态、素质两大板块的设计。第一板块:体验式培训板块。旅游管理专业对体验培训板块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旅游专业的特点是服务性,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体验培训板块的主要目标就是训练学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等。旅游专业的体验培训主要是通过户外运动与旅游管理相结合,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二板块:身体形态和素质的板块。主要通过对形体训练,以健美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等对学生进行辅助,再通过一些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育活动进行强化。形体训练和体育舞蹈等身体形态和素质的训练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塑造健康美好的形象,以形体为表现形式,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最终获得学生在形体和心理的双重美。
1.2行动研究的实施与反思
在实施行动方案前,与方案实施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对体验式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成绩进行反思和总结。在体验式培训后发现,学生不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增强相互交流和团队协作。第一板块的制定主要根据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制定计划、自己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目标。在第二板块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改进教学方法,让每位同学认识美。通过一系列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练习,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形体。在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教师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的美,放大自己的美。
2行动研究的学生的反馈情况
打造扫黄打非进景区示范点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根据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打造“扫黄打非”进景区、进港口、进畲乡、进德育基地示范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决定打造“扫黄打非”进景区示范点,促进“扫黄打非”工作阵地横向拓展延伸,有效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安全。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以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牢固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主动权,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扫黄打非”工作体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基层的落实,抵御有害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侵蚀,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环境。
二、目标任务
1.工作目标。在2020年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景区工作,打造樱花谷“扫黄打非”示范点建设。主要围绕对景区内进行巡查,发现上报并配合查处有害出版物、淫秽色情书刊等的销售传播,以及开展“扫黄打非”宣传发动群众群防群治等内容开展工作,守好文化主阵地,夯实基层意识形态安全根基。
2.时间安排。在2020年9月20日前完成示范工作点标牌、人员情况、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等上墙,结合实际开展“扫黄打非”日常工作和相关活动,并报送照片、工作总结等材料。
三、工作重点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一、旅游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在今年学校召开的旅游重点专业建设研讨会上,旅行社的领导均表示,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相对成绩而言,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了,他们招聘毕业生后不能直接上岗,还要从零开始教,费时费力。然而,很多高校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学生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是因为受了种种的限制和挑战:一是就业率的压力。二是旅游人才教育市场竞争的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许多高校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几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或酒店管理专业,近三年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分布广。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校内实践教学难以支持实践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导游实训中的运用
一、导游实训课程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现状
1.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学常态,这使得教师往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是正如前面所言,课件制作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必须定期根据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更新,而这一工作往往比传统的备课更新要复杂的多,现阶段也没有实现教师间互相分享资源的平台,所以教师往往需要独立完成一门课程的独立制作。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例如导游实训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往往需要大量的景区图片,每完成一次图片更新都需要教师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准备与工作。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
最后,课件认知容量不当。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容易走进两个极端。一个是认为多媒体课件仅仅需要完整的展现知识内容即可,例如不关注PPT的观看感受,将大量文字密密麻麻的放到课件中,底色又选的不合适。这种课件往往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件上。另外有一部分课件的制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注意多媒体课件的趣味性,信息量较小。这样的课件看似很成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长时间的观看无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同样会导致注意力涣散。学生往往更加关注多媒体呈现出的效果。
2.多媒体与教学目的的结合性与互动性有待于提升
教师在使用3D实景模拟呈现技术的过程中,能够明确该教学活动的目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缺乏适当的引导。仅仅简单的展现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目标上。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仍有提升空间,例如虽然在观看实景前教师有适当引导,完成观看后也有相应的总结。但是在观看过程中少有指导,加之前面提到的长时间观看感受不佳的问题,教师应该对一个景区的展示进行更为精细的设计与指导。
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很难参与到多媒体教学的互动当中。更难以对多媒体教学的内同和形式形成影响。师生之间由于在课堂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因交流变少,仿佛师生之间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往往认为课件有绝对的权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较少提出自己的见解。
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发展分析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实用的大环境下,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都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在教学过程中文化的渗透。基于目前行业背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及改革发展的要求。对此,本文将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基础英语课程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一)基础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基于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校将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做了以下设置: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共128个学时。分为两个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每学期16周。课程内容主要为以专题为单元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旅游英语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酒店管理、旅游业务、导游技能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要求的核心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由旅行社、酒店、旅游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教学骨干组成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行业分析,依照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和归纳。 本课程设置根据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参照导游资格考试标准,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语音为前期英语基础课程,旅游概论、导游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为后续旅游知识课程,满足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马列课程、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为主的公共课程和到相关旅行社、旅游公司、涉外酒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训部分共同构建了旅游英语的课程体系。 二、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本校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注重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英语技能的训练,在“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方面稍显不足。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应该学习产生、发展这种语言的文化本身,通过了解语言产生、发展的文化环境可以促进对语言惯用法、语言内涵意义的理解,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双向互动。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材版本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旅游英语选用的多是国家统一编订的教材,没有地域特色。随着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教学材料、案例远远落后于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尤其是相关实训教材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了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讲解语法点、词汇及练习,以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学手段也就是制作ppt进行讲解,忽略了课堂上“旅游环境”的创造,让学生体验模拟“旅游业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教师复合知识欠缺。讲授旅游英语的多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基础很好,但对旅游知识了解不多。 在授课中容易形成注重英语语法、词汇的讲解和训练,忽视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或是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不能深入浅出,讲解得不透彻,不便于学生理解。而旅游英语的课程很多是英语和旅游的结合,既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也要有一定的旅游实践经验,这样在授课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英语和旅游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复合型”教师。 4、顶岗实习不等于实训教学。学校认为安排了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就完成了实训教学,或是由于实践经费有限只能这样安排。然而顶岗实习只能解决工作中的动手问题,并不等于实训教学。现在旅游英语的实习很多是到酒店或旅行社做一些很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学习到的实践经验有限,影响了实训的效果,不便于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 三、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建议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同时,可开设英美文化、影视欣赏、英语演讲、跨文化交际等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1、建议选用最新的教材或是由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的单位派出行业专家与本校教学骨干一起合编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更要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现象、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编写。 2、教学模式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学到做,再由做到学,体会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再由实践中总结出经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旅游环境的预设,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p#分页标题#e# 3、引进和培养“复合型“教师。旅游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对英语教师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或到旅游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对旅游专业教师开展英语培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新很快,可以让“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对教师开展讲座,进行行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升。 4、实训教学应该由“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部分构成,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和促进。 课堂实践:在课堂上预设旅游业务环境,增加案例模拟教学。建议可聘用合作培养方的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利于对学生课堂实践的指导。 校内实训:要建立“导游校内实训室”,让学生在校内进行短期的校内模拟训练。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较为逼真的导游业务训练,比如可以模拟带团过程中的情景模拟,问题重现等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导游技能。还可带领学生到校外免费的景点进行参观和义务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锻炼学生的协调和应变能力。 校外实训:这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与旅行社、酒店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由合作企业派出行业专家进行支持和协同培养。学校可让学生带薪顶岗实习,这样可缓解学校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课程教学都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使教学在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就业和中外文化交流打下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的人才。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旅行社实践教学分析
近几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速度和规模日益壮大,人才和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育部导向下,高校更加重视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围绕旅行社服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
开展实践教学是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纲领,也是强化专业实践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安排。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主要涉及旅游管理教学的方针政策、课程建设、实践方向和就业领域等方面。通过对近几年国内相关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开展途径、渠道和措施的了解,发现多数实践活动都以旅行社、酒店和策划三个方面为主要方向。从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实习统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及就业导向进行模式设计,也开展了不同的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围绕方向、学时和内容展开,起着“链条”和“导向”的作用,将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连接起来。从旅游管理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本科层次的人才是旅游市场的就业主体,应注重和强化专业实践,使其实践和操作水平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过去,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补充学生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问题的认识,关注旅游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21世纪后,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日益增多,理论研究已经成熟,不少学校陆续转为实践教学研究,希望学生对一线操作业务尽快熟悉并能提高就业的筹码,适应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但多数学生的理论能力相对较弱。2010年后,更多学校认识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强化理论学习,更要凸显实践操作水平,特别是教育部2012年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后,旅游管理的专业建设目标也偏向管理和应用并重的培养理念。对旅游管理这样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来说,面对旅游大环境,必须在扎实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突出旅游专业人才的技能,才能使学生以扎实的文化底蕴、崇高的思想境界、综合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为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技能,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接受旅游市场的考验。为此,多数高校确立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置于旅行社、策划和酒店三个方向,酒店服务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的方向之一,安排学生到全国三星级以上酒店从事餐饮、客房和前厅服务等工作,围绕餐饮礼仪、客房实训和前厅接待等实践活动展开,由于酒店数量多、范围广,学生实践和就业相对来说有较大保障。策划规划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要求相对较高,学生的实践涉及策划和规划的内容较少,且短期内不易出成果,即使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较少能尽快转化为应用成果而带来效益,因此只作为就业方向,实践安排较少。旅行社实践却带来了相对灵活和宽松的实践内容,学生可以挂靠旅游服务公司,从事兼职导游或协助旅行社做好旅游线路规划等,学生只凭借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对导游服务知识的理解,就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从事导游服务工作,三方面的实践可按图1开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方向看,旅行社实践的内容要求更高、时间更自由、方式更灵活、效果也更明显,既能督促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促使学生拓展并熟悉旅行社业务流程,也能够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中难度大、收效快、起点高、要求多的方向。对高校来说,旅行社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尽快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一)基础技能
旅行社实践教学是以旅行社为基础单位,依托旅行社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是开展旅行社实践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中的基本专业知识,通过了解旅行社的发展、经营、组织机构、业务范围和方向等,使学生熟知旅行社经营管理中的理论和实务。可以在学校搭建旅行社模拟实训室,配备材料、硬件设备等,通过开设旅行社经营课程和制订培训计划,让学生利用学校的实训室了解旅行社的日常运营程序,这是学生进入社会实习的必经阶段,要由相关教师讲授和学生模拟演练完成,实现与旅行社的对接,实验室内除了配备硬件设备,还要购置导游模拟和旅行社经营等实验软件,让学生对旅行社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并能够进行导游模拟、景区服务、景区讲解等,方便学生模拟导游演练和旅行社日常操作等,在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应对旅游管理专业开始《旅行社管理》《导游基础知识》《园林景区鉴赏》《旅游资源开发》等课程,指导基础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旅行社实践教学的基础技能。
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形式的研究
一、旅游管理专业“多层次”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方式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层面的工学结合
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借鉴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力求在专业设置上摆脱原有的理论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采用“2+1”先学后工或“1.5+0.5+0.5+0.5”即“学-工-再学-再工”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即学生在校的第一到第三学期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其中,第三学期通过导游员资格证书的考试),第四学期持导游证进行工学交替的岗位体验实习,第五学期回到学校进行专业学习的拓展提升,第六学期再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种工学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践上能够较好地实现能力的螺旋递增,因而备受推崇。
2.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满足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两方面的需要,其构成通常一方面是基于社会生活的公共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为基于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可通过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分析、排序,再对应于相应的学习领域;或者采用能力本位的理念围绕岗位能力目标来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不管是运用哪种方法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都应当让旅游行业和企业的专家充分参与到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中,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实习、顶岗实习类课程尽量以行业、企业的专家意见为主进行课程的设置和调整,努力实现专业与行业的无缝对接。最终形成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通常包括导游服务技能、导游服务法规、导游基础、导游词设计与讲解、旅游门市接待、旅游外联营销、旅游服务心理、工学交替实习等。
(二)教学过程层面的工学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当与旅游企业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衔接融合。
1.课程标准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综述
高职英语课堂现状现
在对于五年制高职英语的教学安排多种多样。以我们学校为例,计算机应用专业,公共英语课程开设六个学期,每周四个课时,为考试科目;国际会计专业,公共英语也开设六个学期,每周四个课时,但是前四个学期为考试科目,五、六两个学期为考查科目;国际贸易、报关等专业就是开设四个学期,其中,报关专业前两个学期为周课时六节,后两个学期为四节,国际贸易则一直是周课时四节。无论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如何安排英语课程,但是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出现以下问题:
1.第一学年学习英语比较认真,往后开始忽视英语
自参加工作至今,无论是我所教授的班级,还是同事教授的班级,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进校第一年,学生学习英语十分认真,对英语有足够的重视度;但随着学习时间逐渐增长,英语在学生中的地位似乎不断下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两个原因导致:原因一,从二年级开始,逐步开始专业课程,学生清楚的明白只有掌握好专业技能,将来才能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所发展。因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专业课程学习上,导致学生将英语放置于“候补”位置。另一个原因就是,长时间英语的学习,对于高职生应该掌握的语法,已经基本学完,在随后的学习中,只是不断的增加英语词汇学习,学习一些说理性文章,讲授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在这样一门课程中,看不到任何与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常常会出现:“我们学英语有什么用啊?”“学英语干嘛?”等问题。不得不承认,学生问得也不无道理。根据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在学生进入高职校之前,已经系统的学习了至少七年的英语,应该说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作为职业院校的我们,如果以培养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或者公共英语二三级的学生为目标,对于他们在今后的职场中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2.教学脱离“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理念
基础英语内容基本上是初中英语的延续和大学本科英语的简化和压缩,重视传授基础语言知识的教学理念大大超过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高专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老套,脱离生活实际,尤其严重脱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教学方法模式化,学生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耗时而收效甚微教师无所适从。以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所学的教材是《走出牛津》。学生从预备级开始学习,一般可以学习到第二册结束,共三本教材。在讲授第二册 UnitFour—Marriage and Family 这个单元时,当涉及到家庭伦理时,书上有道题目,是让学生去进行一个口语对话练习,主题则是讨论如何防止家庭暴力。这个话题确实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对于一群二十岁的孩子,让他们去讨论家庭暴力,又显得不切实际。更何况,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并不需要懂得如何 用英语去表达自己对家庭暴力的看法。
高职公共英语的改革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