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道歉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向田邦子作品中译本封面设计
【摘要】“麦田出版”之文学等系列产品深受读者好评,作为华人出版的资深品牌近年出版发行的向田邦子四部中译本作品,无论是色彩选择、图像配置、字体设计,还是文字排列、开本选择都体现了内容和艺术相结合的“书籍之美”,给读者创造出装帧享受的空间,体会到阅读时触感的愉悦。
【关键词】麦田出版;向田邦子;书籍之美;色彩
麦田出版社曾健曾经撰文写道:“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打开一本精美的纸书细细品读,归根结底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换句话说,出版书籍之前的装帧设计,必定是在展现一种生活审美理念。麦田出版在出版向田邦子的书籍时,书籍的装帧体现着“书籍之美”理念。“书籍之美”理念,作为独立的书籍设计艺术观念,孕育而生于20世纪初,集大成者威廉·莫里斯代表作《乔叟作品集》为其所倡导的“书籍之美”理念做了最好的诠释。笔者粗浅地认为“书籍之美”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书籍内容之美;二是书籍封面艺术之美。“内容之美”和“艺术之美”协和统一,完整构成“书籍之美”。
一、麦田出版与向田邦子及其中译本
“麦田出版”是城邦集团旗下书系代表品牌,作为华人出版的资深品牌,凭借其优质出版内容,获得了良好的读者口碑和社会影响力。向田邦子,被国内出版界誉为“日本的张爱玲”,徜徉在编剧和作家两个领域,游刃有余。向田邦子笔耕不辍,作品量大。文笔独特,作品特色鲜明,充满“人间烟火味”,笔下人物皆是平凡世界里的平凡人,在日常的悲欢世界里经历平常的酸甜苦辣咸。正因为向田邦子在编剧上的才华和对影视剧的卓越贡献,日本至今仍设有编剧最高奖——“向田邦子奖”。目前国内已经出版发行了向田邦子不少的作品,据笔者所收集的材料可见,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麦田出版共6家。麦田出版已在网上书店出售的向田邦子书籍共有4部,分别是散文张秋明译本《父亲的道歉信》、刘子倩译本《女人的食指》,小说张秋明译本《回忆,扑克牌》、王蕴洁译本《宛如阿修罗》《隔壁女子》。5部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繁体竖文版,这对习惯了简体横文版的读者来说阅读顺畅度会打折扣。与此同时,DDW上有预售2019年9月新出版的台版《父亲的道歉信》。
二、“书籍之美”:温柔与怀旧
怀旧,是向田邦子作品的特点之一。与人与物温柔相处,不温不火是向田邦子作品的基调。“麦田出版”出版发行的中译本,无论是在立意、色彩设计,还是构图、字体设计上都体现了内容和艺术相结合的“书籍之美”,散发出一抹浓浓的怀旧气息,表达出细腻的气质、温情的风格,让读者爱不释手。其中,最能体现气质与风格的当属《父亲的道歉信》和《女人的食指》。以上两本均为散文。向田邦子很懂得生活情调,一向懂得吃,会研究吃,有自己的拿手菜谱,也亲身实践去开店经营吃。《女人的食指》封面设计上突出了白皙的女人手指、棕色筷子、橙色蜜桔和一套咖啡杯,表意与内容完美契合。食物里蕴藏着人情,餐桌上保留着冷暖的记忆。《女人的食指》集合美食、旅行、儿时欢乐及向田邦子身为电视剧编剧的酸甜苦乐。中译本在色彩上采用了暖粉色调,洋溢着温暖质感,表达了向田邦子的回忆与怀旧。另外,随笔集《父亲的道歉信》由24篇散文构成,是向田邦子在罹患重病后对自己往昔旧事的回忆与记录。随笔集首篇即为《父亲的道歉信》,在细细碎碎的叙述中呈现向田父亲的形象。其他篇章均取材于日常琐碎的生活,娓娓道出向田与父母、与手足、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文字克制,书写精准又幽默,读来回甘,体会到一份浓郁的生活味。通常,书籍平面设计中的基础符号,包括图形、文字、色彩等。整体而言,《父亲的道歉信》封面、封底和勒口互相连接,护封与封面合二为一,成为了“简精装”。中译本封面文字均是竖体,从右至左依次是宣传文案、日语书名、中译本书名及译者名。与之相对应,颜色分别是红色、红色、棕色、红色。中译本文字阐释部分重点突出的是原作者“向田邦子”获奖情况、书的地位及中文名字。与封面文字正好相反,《父亲的道歉信》其封底文字却是横体,以棕色、红色、淡棕色三种颜色分别对书的性质、书的内容、书写特点进行简单概括。从译本书脊看去,最明显的是“道歉信”三个大字,其次是最上头的“和风文库”及最下头的“麦田出版”。在译本《父亲的道歉信》的前勒口处详细地介绍了原著向田邦子和译者张秋明,后勒口处也详尽地罗列了向田邦子作品及内容摘录。在图形及色彩方面,其可视图像是日式房屋玄关处摆放的鞋子,鞋子两双规规矩矩排列在榻榻米前,视野近处倒有一双大鞋,其中一只随意歪道。中译本图形所示性别表达均为男性。此处设计与中译本书名相得益彰。毫无疑问,这双鞋是父亲的鞋,这双鞋象征着父亲的家长心态;象征着父亲的身世与少年得志后的随心所欲;象征着向田邦子对父亲的理解和对父亲的真挚情感。中译本封面图像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在感,与向田邦子随笔中所表达的浓重日常生活气息极其契合。在色彩方面,《父亲的道歉信》以粉橙色为底色,凸显一种温柔且怀旧的暖色调。远远望去,如同温馨小屋里15摄氏度灯泡发出的泛黄的光,一层层晕染开去,柔美、古朴、安静、悠远。极具生活化的两只鞋,让两代人之间的鸿沟与割不断的血缘情却又暧昧地关联在一起,重现二战前夕日本家庭的典型生活,倾诉家庭冲突与亲子矛盾的回忆,引人共鸣。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摘要:新课程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思想。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萌芽阶段,在该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课程导入、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及作业训练四个方面,分析了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德育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及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形态相符的意识形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应从日常教学的细微处入手,将德育思想融入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从中受益,并形成正面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一、课程导入融入德育
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会设定引子,通过有趣的导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并将其思维导入课堂。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可由旅游的问题,巧妙引出小兴安岭,进而导入小兴安岭优美的景色,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的视频,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插入如何建设国家,保护国土等思想,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阅读教学融入德育
(一)语句分析与品读
MOOC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计
摘要: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教育和教学的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革,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突显其不利于教学和学习的方面,近几年不断兴起了MOOC平台教育,在这种平台上教学可以更为灵活的施展,学习可以更为自主的进程,MOOC不仅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模式,甚至把教育公平带给了全世界。本文以MOOC环境下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为基点,以其可行性为依托,不断探讨和研究在MOOC环境下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模式和方法,以试图改良和优化当下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
MOOC环境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设计
一、MOOC环境下教学优势分析
1.时间空间灵活。MOOC平台教学在于它打破了原有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这种时空的突破,不仅给学生们以更为灵活的学习计划,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学习进度,而且也不用再考虑错过课程或地域遥远的问题,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就可以学习相关内容。这种课程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便捷,还给国家或是学校节省相关的资源,学生可以不用集中授课,学校可以不提供教学设备和场地,甚至学生也不用在校学习,这种方式突破传统教学,让教学改头换面。
2.学习进度自控。学习进度自控性是MOOC环境给学习者最大的优势,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们只能跟着教师的进度进行学习,但学生存在个性差别的,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和知识理解也是各有不同,所以整齐划一的学习进度,就会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不饱,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但课后学生遇到问题又不可能像听音乐歌曲一样倒带重听,仅靠记忆去再次理解知识点是不充分的。MOOC平台给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调节学习进度。
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写作实训教学
摘要:本文作者结束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写作这门专业课第一学期教学(针对一般英语写作的课程GeneralTypesofEnglishWriting),在随即迎来的第二学期,针对多种应用文体(PracticalTypesofEnglishWriting)写作课程进行了多种实训教学活动。本文基于实践教学的经验,并结合各种教学理论展开对于实训类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写作的多方位探讨。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专注于以说明文、议论文为代表的一般文体写作为研究对象,以多种应用文——书信、通知等文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将实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感悟与心得、方法与理论等等内容进行展示与记录。通过研究初探,引出对于专业基础写作中实训教学意义的思考,点明其在英语教学于应用型转变的教学模式过程中为高校高年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高级英语、商务电函等专业类文体写作创造的积极意义与影响。最后也针对目前的实训教学环境提出意见及展望与期待。
关键词:基础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一般文体写作;应用型文体写作;实训教学
1写作实训教学需要平台与环境
实训课程的引入在实现普通教学环境———黑板、座椅、麦克风,或者多媒体,以及实际操练的行为上为学生专业英语写作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学校的国际商学院建立的语音室实训基地(实验语音教室),为每个学生配一台电脑,在课堂上进行的人机交互、网络互联、学生与老师的随机互动,为教学提供了实训系统平台和虚拟情景实训教学系统。结合了这种网络互联的环境,每堂课的实训变得生动,学生也渐渐成为了课堂主体,实用性的英语写作训练在课堂上体现。商务英语实训基地的建立,极大地拓展了大学英语的写作课堂,英语学习者的反思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从曾经的畏惧提笔,变成了积极主动地写作,学习动机得到提高。作为写作教师,实际地体会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升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训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仅教师比起以往轻松不少,学生的实战经验也会多了起来,通过实践看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回应与修改。小组活动的增多,也为团队精神、合作训练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一般文体写作向应用文体写作的过渡
第一学期(2017--2018第一学期)进行的一般文体写作,所针对的商务英语的内容并不多,主要针对考试型的议论文与说明文的写作,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对于英语语法在翻译和写作输出中的实际运用、统一转换、起承转合的实践性操作,能够让教师借助实验室当场直观明了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为本学期的各类应用文体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前提基础。在第二学期的应用文体写作的实训当中,内容上针对通知、请柬、便条、备忘录、邀请信、感谢信、投诉信、道歉信、个人简历、求职、留学申请等写作进行了每章90分钟的课堂加实训学习,能保证每一种类的应用文写作实训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教学中融入三分之一的实训教学,让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未来商务英语各类电函的前身必定与本学期的各类应用文写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基础英语写作与商务英语写作完美地衔接并贯穿基本功训练
企业危机事件新媒体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多元且不可预测。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事件,更容易通过新媒体渠道被曝光、被加速传播,进而引发企业危机。本文选取“海底捞”对其作案例说明,剖析其质量危机事件中的新媒体应对策略,最终提出四点启示为更多的企业提供应对策略指引。即从时效性角度,建立新媒体平台和监测系统;从信息准确性角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从影响范围角度,发挥融媒体的作用;最终根本之策在于坚持以质量为本的产品策略,加强质量管理。
【关键词】质量危机;新媒体策略;海底捞
1引言
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情感、态度、观点的表达以及传播和互动容易引发“蝴蝶效应”。企业的产品质量事件危机具有突发性、紧迫性等特征,加上新媒体的传播,更加地不可预测。危机到来之际,有些企业被曝光后从此再也无法站起;而有些企业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挽救了自己;甚至还有些企业借此逆风翻盘,反而扭转了不利局势。在这其中,决定性因素便是企业应对质量危机事件采取的补救应对措施。而新媒体或可成为企业质量危机转机的重要一环。
2文献综述
2.1产品质量危机事件。ISO9000:2000标准,将“质量”定义为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将“缺陷”定义为“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本文的产品质量事件主要围绕着产品的缺陷展开,参照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即产品存在可能危及人身健康以及财产安全等的不合理的危险。学术界一致认为危机是突发性地、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状态或事件。学者何苏湘认为企业的危机是由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导致的一种非常规性的状态[1]。薛澜提出危机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爆发的,并促使着快速解决没有预见或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2]。刘晶晶指出危机是突发性事件,危及着生存经营及企业形象[3]。国内外关于危机的特征研究较为统一,有以下几个方面。危机具有意外性,危机爆发的时间、态势和影响范围等,是不曾预见且很难预测的。危机有突发性,即危机发生是突然的,是出乎意料和防范的。危机具有破坏力,不论危机本身的性质以及可能的规模,都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正是由于破坏性使得危机还同时具有紧迫性。运用哲学的观点,事物包含着对立面。危机除了挑战外,还孕育着机遇[4]。笔者综合学者研究认为,产品质量危机则可以认为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危及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等问题,使企业信誉乃至生存面临重大威胁。在国内外学者的危机管理研究中发现,危机是挑战,但还意味着可以化挑战为机遇。
2.2新媒体概念及特征。2.2.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对新媒体的研究较晚。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壮大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我国学者们对新媒体十分关注。教授匡文波强调新媒体的最重要和最具区别性的特征是互动性[5]。喻国明认为新媒体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兼具交互性和娱乐性的平台,交互性和开放度的原因也使得新媒体可能具有客观性不足、社会责任缺失等天然缺陷[6]。纵观学术界对新媒体概念的研究,大多界定其为具有交互性、及时性、开放性等功能的媒介传播形式。2.2.2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具有超强的交互性。传统媒体情境下,信息往往是单向的,民众处于被动接收的弱势地位,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信息,也可以选择浏览各种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评论、反馈、补充等等。新媒体具有及时性。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几乎全覆盖,使得网民们能通过手机、电脑等快速及时地或者接收信息。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性。新媒体利用通信卫星和全球联网的网络传输数据,完全打破了有线网络的限制和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的限制,特别是手机新媒体几乎不受任何时空限制。新媒体具有失真性。互联网络创造了广阔的虚拟空间,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但是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考究。在信息呈几何指数增长的新媒体时代,高交互性和快速传播的环境,容易使人们对事情的了解停留在别人的转载或者表达中,极易接受了被扭曲、被刻意包装的“真相”[7]。
学术期刊被动型关系稿成因及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学术研究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推进论文审稿的中立性与专业性,实现期刊自身的规范化与公平化,越来越多的期刊引入了专家匿名评审制度。[1]在期刊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匿名审稿方式确保文章质量的情况下,凭借人情往来得以刊登的关系稿数量大幅下降。然而,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质量不高的论文也被杂志刊登出来,这些文章与同期其他文章相比差距较大,容易引起读者的疑惑和不满,并将此类论文统称为“关系稿”。实际上,关系稿可以根据投稿人是否有促使的主动行为细分为“主动型”关系稿与“被动型”关系稿两类。“主动型”关系稿是指作者主动联系与期刊编辑或有关人士,采取某些实质性行动(如语言攻势、物质引诱等)促使出来。“被动型”关系稿的作者并无上述主动促使的行为,是编辑或者审稿人放宽了稿件质量要求,使一篇质量并未达到期刊标准的论文得以发表,论文作者相当于“被动”得到了这一结果。研究文献主要针对“主动型”关系稿进行讨论,认为现行的科研和学术评价体系不规范、不完善是关系稿产生的主要原因。[2]何玉娟(2017)认为,关系稿论文作者所在单位与期刊编委和审稿人利益关系,有时候单位相关领导因为职称评定或学生毕业主动与编辑部交涉使得编辑放宽录用标准。[3]一些研究者还论证了关系稿带来的负面作用。例如,肖建新(2000)认为,关系稿的大量出现不仅会影响正常出刊程序,牺牲了刊物质量,还使得编辑部成员为利所诱,损害了科学研究的公平性、严肃性与科学性,败坏学术风气。[4]郭峰和李欣(2017)选取12种中国经济领域权威期刊在2001年至2012年发表的19000多篇学术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期刊编辑部偏爱该期刊隶属单位研究人员形成的“关系稿”引用率与下载率比其他论文更低。[5]还有一些文献提出了治理关系稿的对策建议。蓝艳华和张楚民(2017)提到处理人情稿和关系稿需要期刊编辑运用人和事分开、对事不对人的沟通原则,坚持编辑的独立性,责任编辑要有自己的学术判断和选择权,不能屈服于威胁。[6]王宝金(2016)认为,一定要先保证稿件质量做好初审,再严格外审,即找多名专家提供稿件修改建议提升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质量,但通过审查的关系稿可以适当优先处理,充分体现人情。[7]综上所述,以往文献对关系稿的讨论一般集中在“主动型”关系稿上面,认为评价体系的高压是造成关系稿产生的主要原因,[8]而论文作者是关系稿出现的首要推动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系稿作者不可避免地背负学术不端的名声。然而,现有文献讨论的仅仅是“主动型”这一类关系稿,忽视了对另一类“被动型”关系稿的分析,得到的结论和建议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有鉴于此,本文以人大经济论坛的“吴延兵关系稿”事件为例,分析“被动型”关系稿的形成原因,以期更加完备地讨论关系稿这一特有的学术现象,希望能够对学术论文出版和我国学术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制度方面的改革建议。
一、“吴延兵关系稿”事件
(一)事件回顾
《经济研究》是我国经济学界的顶尖期刊,刊登的论文基本代表我国经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2012年4月9日,人大经济论坛一篇题目为“丑陋的《经济研究》内部关系稿”的帖子横空出世,质疑《经济研究》第三期封面文章《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的研究思路,例如“没有任何理论模型,没有任何计量方法来区分两种效率,用的应该是行业层面的数据,然后就完了,就得到了我们期待解决的高精尖问题!”、“换一个本科生也可以做这样的结果,但是本科生能发《经济研究》么?”。此贴发表之后,吴延兵以及这篇论文瞬间被顶到了风口浪尖,一些相关帖子也不断涌现,如“吴延兵老师的《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一文讨论”,“《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一文中的几个技术问题探讨”。还有一些帖子针对的是吴延兵的其他论文,如“关于吴延兵《经济研究》论文本身的问题及其他———请吴老师不吝赐教”。还有篇贴子称“发现他的所有文章都跟创新有关,但90%以上都是用外国的计量模型套中国的数据,连个理论模型都懒得写。”,该贴楼主还找出几年前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揭露吴延兵的一篇文章,认为其“完全套用外国模型和数据,而且人家用的是企业级中国数据,他倒好,用的是行业级中国数据,照发《经济研究》!就是这样低水平复制的文章,但是人家狂发《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而论文作者吴延兵在2012年4月12日在人大经济论坛发表题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作者的公开信”进行回应。原因是“鉴于该帖对我及相关者(《经济研究》、我文章的匿名审稿人、甚至我的导师)造成极大的名誉损害,我在这里发表此帖,以正视听。”在贴中针对质疑,他回应“简要地说明我这篇文章的内容及我是如何通过实证检验来验证理论命题的。”吴延兵在回复中表明“论文从投稿到正式发表长达15个月,我手头有匿名审稿人的审稿意见书、与编辑部的往来邮件。”然而,许多网友对文章水平的看法基本一致,认为“也许不是关系稿,但根据楼主自己的描述,论文质量真的很差”、“赞LZ坦荡,但同样质量的文章如果放在别人那里,恐怕也发不了经济研究达到”,即使是支持吴延兵的网友,也委婉表明“文章本身也许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大作拜读,有一定的启发。但论文还是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的”。
(二)事件分析
学界对于关系稿的讨论虽然由来已久,但一直是笼统地进行讨论,并未把一件实例摆在明面上供大家分析,所以有网友称这是“学术界关于‘关系稿’的首次公开辩论”。“吴延兵关系稿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经济研究》是经济学顶级期刊,基本每一篇论文都能够获得大量的关注和引用,在上面发表一篇论文能够给论文作者和所属机构带来极大声誉;二是论文作者吴延兵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经济研究》恰好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期刊,难免让人产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联想。事件发生初期,网友的讨论点基本是围绕吴延兵这篇论文技术可行性的质疑,接着演变成对于《经济研究》公平性的问询,辩论点也从吴延兵论文水平高低到编辑部审稿态度的暧昧。由此可见,一篇文章一旦被打上关系稿的名号,尤其是发表在顶级期刊的论文,这种负面评价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吴延兵反驳贴来看,他不仅对网友提出的诸多疑问作出了一一回应,之后喊话发帖人出来进行实名公开辩论,并觉得“作为一个经济学人,如果你还良心未泯的话,请你向我、《经济研究》编辑部、我文章的匿名审稿人和我的导师发表一个公开道歉信。”从回应内容来看,他无疑对自己文章充满底气,并不觉得《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这篇论文有网友所说的诸多缺点,更认为网友认为的“关系稿”一说对他造成了极大的名誉伤害。在吴延兵反驳贴后面的跟帖中,不乏有网友认为吴延兵“行为坦荡”,也有几名曾与吴延兵接触过的学者称吴延兵的“学术人品值得信赖”,并认为“《经济研究》是顶级的期刊,任何人都有投稿的权利,不能因为吴延兵在中科院工作就剥夺他的基本权利。”由此看来,吴延兵这篇论文并不是通过人情关系而发表出来的“主动型”关系稿,而应该归为“被动型”关系稿一类。
(三)后续影响
社会冲突理论背景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一、社会冲突理论概述
尽管关于社会冲突的论述颇多,但对于“冲突”的界定却没有定论。根据西方社会学家的观点,可以把冲突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广义的冲突倾向于宽泛的内涵,比如达伦多夫认为冲突表示有明显抵触的社会力量之间的争夺、竞争、争执和紧张状态。狭义的冲突指对立各方之间尖锐、激烈的争斗,比如威廉斯认为冲突是一方企图剥夺、控制、伤害或者消灭另一方并与另一方的意志相对抗的互动,真正的冲突是一场战斗,其目标是限制、压制、消灭对方,否则将受到对方的伤害。关于社会冲突产生的原因,社会冲突论者认为在于社会利益的不平等。例如:达伦多夫在他的著作《社会冲突理论的探讨》中把社会冲突的起因归结为权力和权威的分配不均,因为权力和权威都是稀缺资源,社会中权力与权威的差异性分配不仅会变成社会对立的决定因素,而且会造就两种差异化角色,即拥有权威且处于支配地位的角色和没有权威且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角色。科塞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多元的,权力、地位和资源的分配不均以及价值观念的不同都有可能成为冲突的起因,不过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的失衡才是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他强调,现存不平等的分配体系所具合法性的消解是引发冲突的前提,因为面对稀缺物质资源的分配不均,人们首先在心理上、情感上表现出失望,随之从质疑分配不均迅速发展到否定其存在的合法性。
在社会学家眼中,社会冲突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齐美尔认为,并非所有的冲突都必然引发社会震荡和影响社会稳定。在社会群体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那种程度轻微的冲突,即使频率较高,对社会系统的运转不但不会造成冲击,反而由于释放了适当的紧张而有利于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发展。②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凡是有社会生活的地方就有社会冲突,没有不包含冲突因素的交往。要辩证地看待社会冲突,因为冲突并不全是破坏性的,它也具有促进社会结构变迁、增强冲突双方适应力等积极作用。科塞认为,在一个社会系统中,社会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冲突发生得越频繁,其激烈程度就越低。冲突可能导致法律的修改和新条款的制定,可能激发新规则和新制度的建立,还可能导致竞争对手们对本已潜存着的规范和规则的自觉意识。所以,对社会整体而言,冲突会形成一种平衡机制,既可以缓解社会中的不满和危机,提高社会系统的整合水平,也有可能提升社会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增强社会系统的革新精神,进而促进社会系统的改变。因此,冲突既是社会秩序的破坏力,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社会就是在冲突—缓解—再冲突—再缓解的循环中曲折前进的。社会冲突论者认为社会冲突的消极作用也不可低估。
例如,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提出,包括不满情绪在内的敌对情绪首先都是从社会系统的运转中产生出来的,这种“微小因素”如果在萌芽状态没有及时加以消解,就会形成破坏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的压力,如果压力超过这个社会系统的忍受限度,社会系统就会瓦解。他特别指出:一个社会越开放,它对社会冲突的抵抗力就越强,相反,一个社会越封闭,它对社会冲突的抵抗力就越弱。因为开放灵活的社会结构能够直面社会冲突,不满情绪可以得到及时消解,而封闭僵硬的社会结构往往对社会冲突采取回避和压制手段,经过长期压抑,冲突容易积累,一旦爆发,其影响程度势必严重,或许会对社会结构产生毁灭性破坏作用。
尽管社会冲突具有一定的社会维持与整合功能,但不能任其发展,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规则重建等手段积极化解。这个思想在著名的“安全阀”理论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阐释。科塞认为,“安全阀”是一种社会运行的安全机制,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的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出就不会发生爆炸一样。“安全阀”不仅可以发泄积累的敌对情绪,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而且方便统治者得到社会信息、体察民情,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以,社会应该保持开放、灵活、包容的状态,通过可控的、合理的、合法的、制度化的机制,使各种社会紧张得以释放、社会诉求得以回应、社会冲突得以消解。
二、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为了战胜疾病这一共同敌人,医方和患方本应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可是目前我国医患关系却每况愈下,矛盾纠纷不断升级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
法务会计视域的上市公司假账防控分析
一、上市公司假账风险的内涵界定与基本特征
以会计信息原理与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客观界定上市公司假账风险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是上市公司假账风险防控的前提。
(一)上市公司假账风险的内涵界定
风险是将来结果的动态性、难以确定性和导致损失的概率性,是威胁、弱点、影响三要素发生的可能程度,其中,威胁来自系统外部非正常事件或行为,弱点是系统内部可能被威胁利用的失灵点,影响指威胁对组织的短期和长期负效应。上市公司假账风险的概念应界定为上市公司出现假账后果的非确定性与假账产生损失的概率。会计假账的类型一般包括体制型假账、客观型假账和主观型假账[1]1718。体制型假账是制度缺陷与体制漏洞长期积累产生的假账;客观型假账是非主观行为的社会、经济、自然等现象产生的假账;主观型假账是会计主体主观行为发生的假账。由此,上市公司假账风险也分为体制型、客观型和主观型三种假账风险。国内外发生的大量上市公司假账事件普遍属于主观型假账,上市公司已成为主观型假账风险频发的重灾区。
(二)上市公司假账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是必然性。会计行为具有资源配置、利益平衡的功效,上市公司基于利益追求,总是处于会计假账与会计真账两难选择的矛盾状态,从而使上市公司假账风险具有必然性[5]。二是广泛性。上市公司假账主体是直接或间接参与假账行为、与虚假会计信息直接或间接相关、具有平等权利能力和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组织,上市公司假账风险存在于履行会计契约的各类主体,包括公司的会计、高管、股东、职员和立法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公众等,具有广泛性。三是规律性。大量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上市公司假账的发生存在一定规律性。上市公司假账结果出现以前,我们虽难以预测什么时点、什么环节、哪家公司出现假账,但能够基于上市公司的异常行为、财务状况、高管变动等重大事件敏锐发现公司假账征兆或基本线索,能够发现上市公司假账发生的时间、地点、阶段、过程等的规律性。四是危害性。上市公司假账不但损害政府主管部门、公司股东、潜在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使上市公司及其投资者、债权人的投融资和决策利益产生损失,导致上市公司会计利润虚假,更为重要的是严重损害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形象,造成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危机、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损害会计市场秩序。五是防范性。上市公司的体制型、客观型假账风险虽难以排除,但能够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新法律制度降低发生概率;上市公司的主观型假账风险可以通过创新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假账责任追究力度、增强会计主体自律能力等途径逐步排除。六是救济性。上市公司主观型假账风险发生的各种违约侵权行为,受损主体能够通过行政执法、司法裁判、仲裁裁决等手段追究上市公司因为假账行为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向责任公司索赔损失,确保受损主体的损害赔偿得到全面救济,维护会计市场秩序良性运行。
二、上市公司假账风险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