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单元教学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学科学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
摘要:小学科学以核心概念贯穿始终,是以主题单元为组织形式的综合性课程。以主题“热”单元为例,以“主题”为线索,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知识概念图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对“热”单元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分析“热”单元的结构,整合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合于学生的主题单元探究课程,可以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主题单元;主题“热”单元;教学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对教育进行改革,倡导综合课程,促进探究学习。2017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1],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以核心概念贯穿整个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是以主题单元为组织形式的综合性课程,倡导生活与科学的联系。那么,组织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主题单元的教学顺序是进行科学教学的保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明确主题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建构适合学生的主题单元探究课程,可以为一线教师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关于主题单元教学
在国内对主题单元探究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个固定单元的教学内容的整合,缺乏对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并且,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鲜有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对主题单元教学内容没有做系统的整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科学认识。本研究将主题单元教学定义为:围绕某一大主题展开的、以相关科学知识为补充,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形成对所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主题单元教学要遵从以下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
主题单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分析主题与子题之间的关系,探讨主题单元内容的选择与顺序安排,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主题单元课程,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
高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学科教学是目前普通高中开展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高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中渗透生涯教育开展实践和探索。从生涯教育内容中涉及的自我探索与认知、学习经验与体验、客观分析与评价三方面着手,结合英语单元教学的特点探寻符合高中生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教学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生涯教育;单元教学;实践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提到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高中学校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学校有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根据美国生涯发展理论研究者舒伯(Super)的研究,高中生正处于生涯探索期。生涯探索期的发展重点是在学校、休闲活动及社会实践经验中进行自我探索、角色探索和职业探索。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在高中生中开展生涯教育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生涯教育有其必要性。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丰富的语料的学习,既有语言能力学习的过程,更有语言文化习得的过程。同时,通过设置课堂情境、课堂活动赋予生涯教育体验的载体。因此,英语教育教学具有生涯教育育人的可能。本文在高中英语学科单元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开展相关的探索与思考。在高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中渗透生涯教育需要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连续性、关注基于生涯发展的自我探索、关注实践体验。实现在高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中渗透生涯教育的策略主要涉及自我探索与认知、学习经验与体验。
一、运用生涯教育理念通过挖掘单元资源引导自我探索
生涯教育中的自我探索是为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自己,帮助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应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单元教学特点,依托课本内容,应用生涯理论设计课堂教学,助力学生的自我探索。
(一)挖掘相关素材。 鼓励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学生的职业认知、未来发展的着眼点。而挖掘英语单元教学中适合生涯教育的相关教学素材是关键点。以上海市《新世纪英语》教材为例,课本中有不少单元教学内容适用于生涯教育,主要分为三类。1.以介绍职业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引发学生的职业兴趣:高一上M1U1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一文中介绍了四个生活中常见的职业;2.以人物传记为主要内容的单元提供成功的案例和榜样。如:高一上M1U2 Michelangelo一文以米开朗基罗的生平事迹凸显了其不断努力,精益求精的精神。另外还有高一下M3U5 Toscanini 、高二上 The Great Scientists、高三上the Miracle in the rice field等等;3.基于整体生活形态发展为内容的单元。这些单元主要涵盖了待人接物、社交礼仪、社会热点的看法等内容。通过相关单元素材的教学,给学生提供生涯教育的真实素材,使生涯教育更加具体化、真实化,从而让学生更有探索的意愿。
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立足于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结合高中英语知识点繁杂、内容丰富的现实情况,以及单元整体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系统性掌握、深入理解等优势,文章围绕如何从“单元”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提出了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提升学习质量带来有效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构想
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英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优化英语教学结构已然成为了基础教育的重点任务。尤其是面对高中阶段即将要应对人生中最后一场关键性考试、同时马上要与社会密切接轨并运用英文语言参与社会生活的学生,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育其学科核心素养是势在必行的。因此,从高中英语的学科特征和知识结构出发,立足于单元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优势,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法是迫在眉睫的。
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单元主题与语篇话题的联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参照、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托,想要真正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就必须加强对教材的分析,从中寻找单元主题和不同语篇话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分析不同内容之间的思维、情感联系,确定整体教学目标,再以不同语篇内容、情感价值态度为划分依据设计相对独立的基础教学活动,分别培养学生的不同英文素养,如语言能力、文化品格等[1]。这样一来,由单元主题到单一语篇来设计、由单一话题向单元主题来落实,由简入繁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单一目标的实现逐步完成综合性人才培养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即:单元(整体)学习方法,形成严谨的学习思维。毫无疑问,这不仅对他们在现阶段英文领域的发展大有裨益,还能为其后续在其他学科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Teenagelife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1内容),教师为更好地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工作,就需要先对单元主题“Teenagelife”展开分析,再对ListeningandSpeaking、ReadingandThinking、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ListeningandTalking、ReadingforWriting等不同语篇的内容展开分析,寻找其与总话题“Teenagelife”之间的深层联系,再对应不同语篇的教学任务设计与总目标紧密相连的语篇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目标明确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听力引领教学,由主题到话题培养学生英语思维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考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立足文化、语言、思维和审美等语文核心素养,力求弥补传统教学关注单一知识点和单篇课文的不足,尝试整合单元目标、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学习资源等。单元整体教学需明确单元目标,围绕核心知识设计学习任务,适时融入习作指导,以读促写。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安排
单元整体教学立足文化、语言、思维和审美等语文核心素养,力求弥补传统教学关注单一知识点和单篇课文的不足,尝试整合单元目标、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学习资源等。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整合核心知识,抓住教学要点,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实效,课余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完成阅读教学“1+X”的教学目标。本文以统编教材七下第一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一、明确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段导语,导语包括本单元的文本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七下第一单元为散文单元,导语如右图。读导语可以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名人的,需要用精读的策略“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及“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简要地说,就是抓细节描写、人物特征、思想感情等,把握散文的言语形式,抓住所写人物的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本单元编排了课文《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孙权劝学》以及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等内容。统观几篇课文,可以发现作者注重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征和思想情感。本单元可以将“细节描写”作为教学重点,进而明确:细节的魔力存在于作家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之中,在教学中可以抓住“细节描写”设置学习任务。在教学时要明确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区别,并整理出本单元可以涉猎的课外阅读书目: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鲁迅的《死》,萧红的《呼兰河传》,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等。对于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前期阅读,水到渠成地完成。
二、设置学习任务
合适的学习任务是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有力推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单元教学设计引导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当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主旨、着力彰显史学思想方法,在‘教有中心’‘学有方法’的基础上,完善学史方法、丰富学史经历,目标明确、设计得当,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格素养。”[1]单元教学设计为老师们提供了一种教学思路。“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为一个主题在一定时间段的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有目标、内容、活动、作业、评价和资源等,单元教学设计结构表征为单元教学设计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搭配和安排。”[2]中学历史学科的单元教学设计,要围绕史学思想方法目标的分解与达成,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将史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分解、分配至单元教学目标,考虑单元之间、单元与课彼此的关系,把握单元内容的核心观点或核心概念,结合单元内容精选与整合史料、设计与解决关键问题。本文以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第一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为例,浅谈如何在单元教学设计的引导下进行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教学。
一、立足单元整体,把握内容主旨
内容主旨明确,学生“不仅能贯通该课,而且能贯通此前和以后学习的核心概念”。抓核心课文、破单元标题、通思想方法、究新颖表述是把握单元课程内容主旨的基本路径。教师可以基于对《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和《上海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的认识,依据学情,基于对课程内容“源”与“高”关系的处理原则,梳理出每一个单元的内容主旨和结构图示。在单元内容主旨之下,把握每一课的内容主旨。《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属于第一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也是这一单元需要把握的核心主旨。本课中北魏政权是由鲜卑族的拓拔氏建立,拓跋鲜卑作为统一中原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其催马扬鞭的身影、改革汉化的精神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本课的内容主旨就落在了“民族交融”。试讲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孝文帝一定要汉化?为什么北魏政权一定要汉化?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学生在学习前秦历史的时候有接触,前秦的统治者就深受汉族文明影响。在以后的历史中,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蒙古族建立的元,满族建立的清,都不同程度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汉族文明学习和借鉴。如果课堂仅仅止步于说明现象,而没有解释现象的话,理解力强的学生便会有此疑问;重复的现象说多了,其他学生自然也会有此疑问。如果在这堂以民族交融为内容主旨的课上,梳理北魏政权的汉化历程,并架构其汉化的内在原因,那以后学习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时候,学生自然就懂得迁移了。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运用文明史的三要素架构整个教学环节,在体现既定内容主旨的基础上,力求呈现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原因。文明史的三要素是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交往。由于气候变冷(运用统编教材历史地图册《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温度变化示意图》),北方水草不肥美了,游牧民族被迫南迁进入农耕区域,逐步由游牧的生产方式转入农耕的生产方式,所以迫切需要学习农耕技术。这是地理环境变化导致了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为了求得生存,游牧民族必须向农耕的汉族学习。生产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游牧民族开始学习冶铁,铸造工具,学习筑城,开始定居。定居之后,上层统治者需要管理、收税,就需要学习农耕文明下的政治经济制度。这是为了统治能够延续下去而学习,最终是为了维护政权。因而汉化不是最终目的,汉化是为了维护统治而实行的政策。按照这一思路架构整堂课之后,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立足单元整体,梳理课文内在逻辑
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最大好处是,我们可以在遵循史学规范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认知能力,立足结构逻辑,考虑每一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关系,目与目之间的关系,整体结构化地处理课文。第一分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有5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乱,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此后,曹操、孙权、刘备各据一方,励精图治,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第16课《三国鼎立》)。魏国司马氏逐渐掌权,建晋代魏(史称西晋),最终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在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游牧民族内迁,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并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5世纪统一北方,结束分裂。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进行改革,推动北方各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在南方,司马氏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东晋以后,南方相对稳定,南迁的北方人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科技文化有显著进步并带有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为新的统一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第20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由此可见,本课(19课)承接第17课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而来。本课的第一目“淝水之战”,这场战争在18课东晋的北伐战争中有详述,此处就作为北魏政权要汉化的一个背景处理。氐族建立的前秦曾一度统一北方,但淝水之战后很快土崩瓦解。结合材料,师生共同探讨前秦覆灭的原因。“国家,戎族也。”道出了前秦失败的重要原因,前秦是一个以氐人为政治核心的政权,与鲜卑、羌等民族的关系很紧张,中原仍以晋人自号的华夏百姓,不会支持灭晋战争。[3]这也正是北魏统治者需要思考的:统一后的北魏与前秦相似,如何统治黄河以北这片土地才能避免前秦一样的结局呢?北魏政权要统治中原,就必须汉化,拓跋鲜卑必然要融入华夏文明。第二目“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内容归入北魏政权的汉化历程中重点讲述。汉化可以说是北魏的一贯政策,从鲜卑接触到汉文化的那天开始,他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了汉化的道路。最初,北魏政权的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甚至反汉化意识很强烈。而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冲破阻力,矢志不渝地推行全面汉化,将北魏的汉化运动推向了高潮,促进了民族交融。[4]第三目是“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单元导言中提到“各民族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本课最后一段也提到“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所以如何突破这三个词是本课的难点。交往、交流与交融体现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交往侧重在经济,交流侧重在制度、文化,而交融侧重在民族心理、思想情感上。北魏政权的汉化历程体现了这一发展过程,可以作为一个典型,进而推及到当时北方其他少数民族如匈奴、羯、氐、羌等,都投入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中。经过这样的梳理后,课题的“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两者就不是并列关系,前者是时代背景,后者则是本课的难点。本课就以北魏政治为大背景,呈现北魏政权的汉化历程,重点突出孝文帝改革,难点突破这一时期的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立足单元整体,细化史学思想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目标[5]中已经明确将集证辨据、诠释评价的史学思想方法作为“过程与方法”维度的主题内容。集证辨据的史学思想方法解决“我们如何知道过往”的问题,诠释评价的思想方法解决“我们如何认识历史”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史学思想方法需借助单元的课程内容,分解相应的具体要求,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地落实。我校备课组将第一册的史学思想方法目标分解如下:第一单元的目标是通过考古发现和神话传说来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的目标是知道史料的分类并会进行分类,第三单元的目标是了解史料获得的途径以及证史价值,尝试用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的概念去理解历史,第四单元的目标是初步认识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反映时代特征、社会风貌,并尝试去搜集资料进行实证。第四单元的目标细化到每一课如下:第16课以《三国演义》为例,正确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的区别,初步懂得小说的史料价值;第17课以《敕勒歌》这一北朝民歌为史料,了解其折射了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第18课运用不同的史料(其中包含了文学作品)说明南方经济的开发;本课(19课)通过学生搜集史料说明魏晋以来的民族交融现象,初步尝试史料实证;第20课以魏碑、石窟壁画[6]、绘画等为例,懂得书法、雕塑、绘画等文艺作品折射了时代特征、社会风貌。让学生去搜集史料进行实证,是立足学生认知,完善学史方法的尝试。学生有搜集材料的基本能力,但在语言表述上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设计了交流展示这一环节:学生课前分小组搜集历史资料,举例说明魏晋以来的民族大交融。每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六组,分别从饮食、服饰、用具、乐器、舞蹈、血缘关系等方面搜集了大量图片或者文献史料,但是真正交流的时候,学生要么只顾着将准备的文字通读一遍,要么只说明图片或者文献史料的表层信息,没有点到这是民族交融的表现。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述,教师提供了表述模本:①针对这个,我们找到了……②这一材料可以说明……③由此,我认为……用这种方式,既培养学生如何有理有据搜集史料进行佐证,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书面语表述。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运用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尝试的一些探索。此外,单元教学设计在作业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学生评价设计、史料资源设计等方面的指导意义还值得大家进一步探索、思考和实践。
信息技术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本文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桥式整流电路为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借助学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仿真软件、微信墙等多种信息化资源,引导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网络资源;整流电路
1教学内容及目标
1.1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课选用的是校企合作校本教材风力发电变流技术,第二章整流电路是风力发电的重要环节。本课所讲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是第二章的开篇,学生在学习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基础上,以小功率风力发电系统中整流器为载体,认识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原理和测试,为后续的三相整流奠定基础。本设计的重点内容为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难点在于电路常见故障检测与分析。同时,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信息化教学所需的环境;②学生之间要小组合作,共同学习;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能够高效快速的交流互动;④评价能及时多元化、课后要有巩固训练。本设计充分运用了学校的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实物操作与多媒体、网络、个人终端等多种信息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利用3D动画、交互游戏、微课程等信息化资源,借助电子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微信墙等信息化技术,通过思-学-仿-做-评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信息化资源与实物资源的有效结合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技能训练。
信息技术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
本文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桥式整流电路为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借助学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仿真软件、微信墙等多种信息化资源,引导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网络资源;整流电路
1教学内容及目标
1.1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课选用的是校企合作校本教材风力发电变流技术,第二章整流电路是风力发电的重要环节。本课所讲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是第二章的开篇,学生在学习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基础上,以小功率风力发电系统中整流器为载体,认识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原理和测试,为后续的三相整流奠定基础。本设计的重点内容为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难点在于电路常见故障检测与分析。同时,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信息化教学所需的环境;②学生之间要小组合作,共同学习;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能够高效快速的交流互动;④评价能及时多元化、课后要有巩固训练。本设计充分运用了学校的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实物操作与多媒体、网络、个人终端等多种信息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利用3D动画、交互游戏、微课程等信息化资源,借助电子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微信墙等信息化技术,通过思-学-仿-做-评环节,开展教学活动。信息化资源与实物资源的有效结合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技能训练。
初中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应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创新,开展个性化单元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应按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来创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范围,创新教学形式,并且结合模块化教学活动,层次化教学活动来进行更加高效的教学创新工作。本文将重点针对初中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分析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路径;有效策略
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某一数学单元为单位,将其作为一个模块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划分学习范围,布置学习任务,划分学习目标,填充学习问题等方式来对本单元内的全部知识点和数学练习题进行更加科学的设计。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活动应充分体现出个性化、主体化、多样化等特征。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反应能力、延伸拓展能力,并且注重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形式进行综合性的创新,突出教师主导学生探究,开展一定的教学总结和巩固活动,了解教材内容,学生情况,课堂问题,从而真正提高初中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路径分析效率。
一、初中数学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一)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对教师的重要性
开展个性化教学准备工作和单元教学设计工作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教学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将个性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满足教学改革的核心需求。个性化单元教学设计可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教师的个人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满足。教师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选项,充实自身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创新、求实的本质特征。在对单元设计进行个性化规划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学生及课堂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化,从而发现更加有效的教学路径,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进行个性化单元设计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