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档案管理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内容管理学籍档案管理论文
1内容管理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校企合作的扩大,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突显出太多的弊端。使用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籍内容进行管理,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各项档案信息转化成数据,建立起资源档案库,还能方便校方统计和调用。学籍档案内容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内容包括多种形式,对于学籍档案而言,主要包括元数据与数据的关系。内容管理的具体实施是在管理目标的要求下,进行内容建模、元数据提取、设定元数据信息、设定管理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体检表为例,其元数据主要包括学生姓名、学号、入学时间、专业、班级,数据主要有体检项目、体检结果等。另外,复杂的元数据可能具有层次结构,可以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表实现。由此可见,通过资源服务器进行内容的存储,并通过应用服务器向外提供服务。通过学籍档案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在线学籍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具体做法是通过在现有的在线学籍管理系统中添加动态学籍档案生成模块(可以采用图片、文档等多种形式,其中PDF格式是目前比较常用的选择),然后利用从关系数据库中提取的元数据直接生成电子档案和元数据信息,再经由内容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在元数据服务器和资源服务器中进行存储。这一系统的整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自动化处理效率。
2载体管理
我国高校学籍档案一般包括纸质材料、电子文档及其他各类特殊载体材料,按照规定应保持各类材料质地优良、无破损、声像清晰和干净整洁。在现实中,往往由于入学教育的缺失、学籍管理手段的落后以及学籍管理决策功能不足等原因,导致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轻视学籍管理、随意更改学籍信息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和学校的教学秩序。传统的纸质档案目前仍在大规模应用,如录取表、学籍卡、成绩表、毕业生审批登记表等,这些档案资料在经多次查阅、复印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甚至损坏。电子文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质文件,通过编码和解码进行数字形式的信息呈现,其生成、存储、读取的载体是计算机和各种硬盘、光盘、磁盘,并能通过网络进行异地传输,具有高度共享性,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保存技术到位,不易产生损毁,并能无限复制。可见,虽然纸质档案目前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但电子档案是今后档案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制作电子档案管理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将纸质档案文件转换成电子文件时,必须与纸质等文件之间建立起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2)采取严格的加密认证等措施,切实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使用和改动;(3)做好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并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或缩微胶片拷贝件保留;(4)收集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5)收集图形、视频电子文件时,应注意其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此外,还要注意电子档案保存的有效性:(1)每年对电子档案涉及的形成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2)按时进行抽样机读检验;(3)进行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4)每隔四年,对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档案进行一次转存。
3使用管理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服务越来越普遍,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应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将过去那种档案查询的服务模式转变为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模式。学籍档案的应用者可以按照系统用户分为学籍档案申请者和学籍档案使用者,其中申请者主要是指学生本人,使用者指的是接受申请的单位。通过现代信息使用管理技术,可以分别进行使用,既方便申请者查阅和申请调取某些档案信息,也能方便校方进行查阅、统计和管理。档案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引导用户检索上来。首先,将档案信息设置索引编号,进行重新归档。其次,对用户进行检索培训和引导。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二维码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学籍管理系统中也可以进行开发利用,虽然在高校系统中二维码还属于一个新领域,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广泛应用。例如毕业生的身份识别模块,它是特别针对需要获取学籍档案的毕业生而设计的。由于学号是一一对应的,是学生的唯一标识,因此管理系统可以将学号作为索引检索学籍档案数据库,学生所输入的提示信息如果与数据库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则能生成一个属于该学生的唯一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保存了该毕业生的所有个人信息,还能连接到该生的入学名册、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等的验证界面上。要进一步推广二维码的使用范围,首先需要提高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对二维码的认可度,还要加强档案门户网站的建设。基于目前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以学生申请网上下载成绩单为例,学生调取成绩单的程序如下:(1)学生本人登陆学校网站,通过验证个人信息(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填写下载成绩单的申请表;(2)验证通过后,网络服务器向元数据库服务器申请访问令牌(包括档案地址和时间有效期等信息);(3)元数据服务器将访问令牌传递给网络服务器;(4)网络服务器按照申请者填写的信息将内容访问令牌分发给档案使用者;(5)档案使用者向资源服务器索取成绩单;(6)资源服务器将成绩单返回给档案使用者。同样道理,校方管理者如需调取档案信息也按照类似步骤进行,既方便又科学,尤其是现在新的教学模式和课外实践课程的增多给学籍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则能化难为简。
4结语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论文
一、分化发生在学科知识体系内部
社会学科中的大部分学科的知识体系都包括两个部分:“形而上”、“形而下”。“形而上”指的是那些比较抽象的、原理性比较高的知识内容,而“形而下”是指那些应用性比较强、实验方面的内容。这两种分布在两级的知识内容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系在一起,并且成为一个完整学科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分化还体现在学科知识体系内部,就是指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两方面的扩展。作为管理学科中的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更加偏重于对于应用价值比较高的知识内容的讲授,也就是更加偏重于对于“形而下”内容的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形而下”强而“形而上”弱的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学科从更加偏重于对于操作性的原理的总结概括,转变为对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信息内容的概括总结,一方面改变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传统的“形而下”强而“形而上”弱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分化,在“形而下”方面更加注重接地气,深入了解,不断做精做细;另一方面在“形而上”方面不断深挖,在理论进一步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不断地出新与实际需要相联系的理论学说,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两级化发展,并没有阻碍该学科的发展,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学科整体水平的发展,使该学科的实际社会影响增强,以前对于该学科的一些批判性的言论已经不见了,换来的是社会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全面认识和发自内心的认可,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
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就已经进入到整合为主流形态的发展阶段。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方式主要有两种:通过一级学科内部的三个二级学科集成融合,以及跨学科外部交叉综合两种方式出现。[2]
(一)一级学科内部的集成融合是实现该学科内部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科集成指的是把N个分支学科综合在一起,使这些分支学科之间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有机学科整体,而学科的融合是指将N个学科综合在一起,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从而发生反应,产生一个全新的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也是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三个学科在经历融合以后形成的一个全新的学科。不管是图书馆学还是档案学、情报学,都原本是文献科学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学科发展,他们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三个独立学科。但是这三个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逻辑关系的独立学科并没有实现有机的整合,重新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效果。直到1997年,国务院在颁布的文件中打破了原先这三个学科并不属于一个学科群的惯例,并将其整合为一个一级学科,这也使得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个学科有了可以整合在一起的基础。自此以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得以出现,并不断发展,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除了通过集成融合的方式实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还可以借助交叉综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研讨
1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1.1由传统的分散式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
过去行政文书、人事和科研等档案分别由医院办公室、人事部门和科研部门负责收集与管理,现在档案由各部门收集后,交医院中心档案室统一集中管理。
1.2逐渐由纸质文件管理转向电子文档管理
当前,电子文档的保存成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伴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声像等多媒体档案也逐步增多。比如,随着摄像成本的下降,医院宣传、营销对影像制品需要的增多,而如何存贮并有效使用这些资料,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3医院档案信息利用要求增强
随着医院对各类档案信息的利用不断增加,很多医院组建了各类档案的一体化信息中心,原先是用户到档案部门查找所需信息,现在则要求档案信息部门能围绕医院的核心工作及时主动提供信息,从而为医院运营提供支持,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与时俱进,能及时学习并更新知识和技能。
中专学校档案管理初探
一、完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建立,加强硬件配置
近年来,中等专业院校的重要性越发显著,其综合办学条件有所改善,硬件设施也越来越健全,但是由于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导致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一直没有较大的改进,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越来越无法与学校综合建设形成很好的配合。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不完善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导致档案的在收集和传递的过程中严重失真,甚至对教学工作也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在进行学校综合基础设施的改进过程中,也应该把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立提上日程,为档案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让档案管理人员的才能以及专业素养得到更好的发挥。当然要适应现代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时期的中等专业院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还应该建立合理的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充分将科技运用于档案管理当中,通过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来推动自动化。
档案的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的物质基础和减小档案失真可能性的重要手段,更是与现代化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接轨的重要途径。当然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的矛盾与问题,我们应当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思想运用于学校的档案管理中,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有重点的抓好数据库建设,慎重选定适合本学校的技术路线,实事求是一步步改进管理体制。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当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学校已经开出了档案管理学、图书馆管理学等学科来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随即档案管理也对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档案人员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档案大部分是文字类型的信息,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能用文字与各部门交流,才能收集到全面正确的档案信息;要能理解自己所搜集的档案,才能够完成对档案管理在档案收集之后的后续工作,例如整理、分类、编目等等。
其次,要热爱学习,对档案管理工作充满热情,无论在何种行业,从事什么工作,光是有完成任务的心都是不够的,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要热爱你的工作才能够好的完成一项工作,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否则很容易因为整天枯燥地面对档案而产生应付的心理,加之现代科技发展迅猛,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甚至事半功倍,否则容易被工作所淘汰。
浅议档案管理的进展
一、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特点
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技术。对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等,受限与当时的技术,主要是手工的方式进行档案的整理和利用等各种工作,对于纸质档案的保存和保护等工作都是用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技术进行,在纸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后期,虽然采用了一些计算机等进行辅助的管理,但是由于当时的计算机和互联网还都不发达,因此当时的计算机辅助对档案的管理功能都比较单一,对于档案管理技术的研究等也都是以纸制的档案管理为主,围绕纸质实体档案的整理和保管等进行研究,由于我国的历史悠久,对于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也有很长的历史,因此很多研究都是基础我国传统历史中对档案管理经验和改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学家研究历史和编写一些历史文献的需要,对历史档案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和整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可以说我国对档案管理进行专门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左右就开始了,只是当时的对档案管理的研究比较粗浅,而且对前人档案管理经验总结性较强,到了20世纪40年代左右,我国出现了一些档案管理学的著作,这些注重也标志着我国档案管理学的开始,但是这一时期的档案管理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研究都是关于档案管理的方法,而对档案的分类管理和一些管理的深层理论等涉及较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档案管理学才开始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随后档案管理的理论等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档案管理的研究更加符合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但是这一时期档案管理的案件也局限在档案的分类、排架和保存等。
二、数字化信息档案管理的特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理论开始发展,同时,计算机、互联网和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也快速发展,这些都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际的基础,通过这些理论和技术的使用,档案管理进行了革命性的发展,档案中的内容开始脱离纸质的载体,档案中的信息更加概念化,直接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
1.数字化信息档案管理的内容。在这一阶段中,对档案的管理已经不在是纸质档案的管理,对档案中信息的利用也不局限于档案中内容的需要,更多的是对深层档案信息的查询等利用,这一阶段对档案管理的内容也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时的六个环节变成八个环节,多出了档案的检索和编研两个环节,到了20世纪末,对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已经有了简单的整理、深入检索、优化利用等概念,在2000年的12月,我国档案局颁布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对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上的规范,其中规定了文书档案实行了卷改件原则,各方面的因素都导致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在全部档案管理中的比例越来越小,而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中内容的开放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档案的编研工作开始向服务社会方向转变。
2.数字化信息方案管理的技术。在这一时期,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开始有传统的手工管理向计数机管理转变,信息技术在这一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通过互联网档案管理系统,数字化的档案都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在,而传统的一些纸质档案,也可以通过一些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变成数字化的档案,这样数字化的档案可以实现档案的微缩保存,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信息的检索也更加简单,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也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而且不同地域之间的档案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对档案的检索和利用的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在2002年的11月,我国颁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刚要》,对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和目标提出了政策上的引导。
三、档案管理的知识化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
“文书与档案管理”是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印象往往是枯燥乏味的。面对注册入学招生时代下的学生,运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内容、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改革的策略等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
高职文秘 文书与档案管理 课程改革
“文书与档案管理”是文秘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3学分,48课时。由于课程内容缺乏生动性,“枯燥乏味”便成为其专有名词。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一直致力于本门课程的改革探索,现就此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内容
“文书与档案管理”是建立在文书学、档案学、管理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学科,也是文秘和人力资源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书学和档案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逐步掌握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过程,从而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门课程为4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为12学时。主要的课程内容包括:文书的概念;文种的概念;公务文书的种类、体式、稿本和行文制度;公务文书的处理程序、立卷归档;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检索、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编研等方面的实体管理以及对档案内容的开发利用等等。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心得分析
【摘要】高校档案是校史建设、教学评估及申硕、修史编研、校庆筹备的重要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活动有序化的基础,本人结合自己从事的高校办公室文书档案管理及档案馆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工作心得,为今后高校馆藏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心得
2005年机缘巧合,我有幸进入到高校办公室,协助学校文件收发及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从此,我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幸成为了一名兰台人。感时光如白驹过隙之余,更多的是对档案由懵懂无知到深入了解的欣慰和庆幸,对档案工作由陌生到熟悉,也深刻意识到档案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穿越古今,横贯历史,引领时代的发展,档案人则是光荣的史官。回顾我的兰台生涯,有迷茫,有追求,有欢笑,也有感激,在与档案的相识相知相守中,我渐渐地爱上档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兰台人。
一、认真做好文书档案的组卷及文件汇编工作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27号令)颁布实施前,办公室文件收发员兼任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我担任了此项任务。那时,文件收发都是纸质登记签发,学校升本以来的所有收发文全都存放在一个大柜子里面,需用时就去那里翻阅查找,费时费力。起初,我没有“全宗”“组卷”等概念,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下,我以方便查找利用为目的,以年度为单位,结合问题、级别等特征为标准进行分类,将党群及行政文件分别进行了组卷,同时为方便利用也进行了文件汇编,从文件的确定、装订、归类、排列、编号、编目及装盒,我细心认真完成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并学习掌握了word文档、EXCEL表格的操作技能,完成了单机版目录信息化和纸质档案管理二合一的档案管理模式。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档案柜里面排放了整整齐齐的档案,看到原本杂乱无章的文件一卷卷、美观有序地摆放在那里,并引来相关人员的查阅利用,看到他们满意而归,我的内心无比自豪和满足,感觉自己整理出来的不是文件,而是学校沉寂的历史,是她的发展与辉煌,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档案工作的价值所在。
二、重视档案继续教育学习,提升业务素质
档案馆成立之后,这里不仅有文书档案,也有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等不同种类和载体的档案,档案工作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为尽快熟悉业务工作,我积级参加各类档案专业知识学习活动,自学了《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书籍,并在学校的安排下参加湖南省档案局、怀化市档案局、省高档会、第21协作组等部门举办的各类档案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活动,及时关注有关档案的网页、杂志、报刊及政策法规,对档案规章制度、实体档案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专门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及电子文件管理方面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工作中也虚心向有档案管理经验的同事们请教,熟练掌握档案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认真参与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及利用工作,边工作边思考及时做笔记,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工作思路日趋清晰。
网络教务环境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学籍管理是高校教育运作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高校学生的入学情况以及在校状况与毕业状况的记录形式;对学校的招生工作、平常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奖罚工作以及留学升级、就业工作等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因而伴随着各种技能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在现代化网络教务环境中的弊端也逐步显现,特别是对这种中外协同办学的新式办学方案造成很大的困难。在此环境中,从中国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状况与的问题着手,对中国高校管理学籍网络化软件的运用状况与其高校档案学籍管理的有效手段实行研究以及探析。
关键词:网络教务;高校;学籍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具备必然的复杂性以及繁琐性,因此需要耗损大量财力、物力以及人力。除此之外,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档案体系均具有极高的需求,反之又使管理档案体系以及管理档案工作产生了问题,带来一系列麻烦,因而管理档案的工作成效大幅度的降低。而管理档案也是高校日常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的档案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档案学籍管理不但与学生的入学、在校以及毕业全进程记录完善准确紧密相关,还关系到学校是否能够使用有关的信息展开更好的档案管理工作。然而,现阶段中国高校学生档案学籍管理的现状让人堪忧,而且对高校档案学籍的网络化变革也变得十分迫切。
一、现阶段高校档案学籍管理的状况
当下中国高校学生档案学籍管理已然产生了重大的改变,其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学生档案学籍管理内容的变革以及档案学籍管理形式的变革上。在传统阶段,学生档案学籍管理内容基本上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平常学习或生活中的奖罚情况这两部分。因而由于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的到来而改变了这两种性能的原始记录以及运行状态,我国学生档案学籍管理内容也逐步丰富起来。总的来讲,高校学生档案学籍管理的内容基本上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全部重要的事情,不仅包括奖罚状况、成绩状况等一些重要事情,而且已然达到了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进程管理。在档案学籍管理的形式上,我国高校档案学籍管理也由单一纸质的管理档案向纸质和网络化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转变。这种管理形式不但能够促使对学生档案学籍的记录、保存以及查询工作成效的提高,还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高校学生档案学籍管理上的进步和转变,并从整体上给高校档案学籍管理工作带来切合实际的好处。从细节上来讲,我国高校学生档案学籍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这种问题不但将给我国高校档案学籍管理网络化的改变引来很大的妨碍,而且还会对高校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危害。我国近期也就此推出了一些政策,而这些政策必将给档案学籍管理工作提出新的需求,也为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二、目前高校档案学籍管理中所存留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高校普遍引进与运用了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档案的体系,但相比西方的高校而言,中国的高校档案学籍管理的网络化程度仍旧偏低。而且在中国一些高校中,档案学籍的数字化管理只实现了把纸质信息档案记录在信息体系中的功能,而这种基本的性能并未能把档案学籍网络化管理体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致使高校档案学籍管理网络化管理程度偏低的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部分高校在使用数字化档案学籍管理体系的进程中,不但使用了网络化的管理体系,而且引用管理观念,促使所引入的学籍档案管理体系未能很好的在高校环境中运用。第二,高校在引入网络化档案学籍管理体系时容易忽略本身实际管理状况,也就是说大多数高校的网络化管理学籍体系并未与平常档案学籍管理工作相结合。目前,中国高校网络化档案学籍管理体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和开发系统公司合作,引入已有的档案学籍管理体系。其次是运用校内已有的资源对学籍档案管理网络化体系实行自主研发。对引入的档案学籍管理体系来讲,出于系统并非私人订制,因此极有可能产生对有些管理工作在系统中所不能实现的具体问题,还会产生系统中要记录的内容在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存在的情况。除此之外,由于学校学籍管理信息的体系是先进的,因此,当管理体系需要更改亦或产生问题需要处理时,处理问题的时间由学校和网络公司一起商量,导致若学校联系不上公司,那么这些问题将没法获得处理。但是对学校自主研发的档案学籍管理体系来讲,有些学校在研发程序的进程中只关注引进有关软件设置,而忽视对软件管理的升级以及修护,容易导致档案学籍管理体系在现实使用的进程中由于数据过大等因素出现系统崩溃。综上所述,这些问题都是高校档案学籍管理中网络化进程偏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