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法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档案法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档案法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服务创新思考

摘要:针对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服务创新的需求,分析目前数字档案服务与公众需求存在的差距及形成此矛盾的原因,并据此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服务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档案服务;创新;原因;策略

0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环境日渐成熟,公共服务不断深化,新媒体已跃升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形态,日益成为大数据时代公众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不二选择。所谓新媒体,“一般是指最近20年内围绕互联网、手机应用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形态”[1],即“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等网络渠道链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实现用户信息交流传播的媒体形态”[2]。由此可见,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它是一种“数字信息支撑下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3]。因此,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新媒体必须具备数字化、网络化这两大基础要素,并充分体现公众参与、互动共享等基本特点。纵观新媒体的这些特点不难发现,新媒体是数字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来数字资源的激增,而且新媒体时代数字资源与公众间的联系将变得前所未有地紧密。因此,2016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第十八届国际档案大会的主旨报告中再次对“数字档案资源”这一概念进行了描述,他指出:“所谓数字档案资源是指办公自动化条件下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数字档案资源和档案馆(室)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数字档案资源。”[4]在实际工作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档案数字资源建设不断推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各档案部门都在信息化过程中积累大量的数字档案资源;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档案部门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真实、可靠,是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必然对数字档案服务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1综述

为系统梳理新媒体时代档案研究的总体情况,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新媒体+档案”为关键词展开搜索,共得到相关文章1144篇。其中,最早将新媒体与档案工作相结合进行相关研究的论文是2010年钟立扬发表于《浙江档案》上的《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路径》一文。此后,相关研究逐年增多,特别是2016年以后迅速增加,2018年、2019年达到研究峰值,每年有近200篇的文章发表量,其后略有减少,但文章的发表量均在每年150篇以上。可见,将新媒体与档案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档案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更好地了解“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服务创新”这一论题的研究成果,笔者以“新媒体+数字档案服务”进行检索,发现结果极少,并不能反映这一论题的研究现状。于是分别以“新媒体+档案信息”、“新媒体+数字档案”进行检索,再从“服务”、“利用”、“开发”等方面进行筛选,发现现阶段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资源建设、开发、利用服务等研究方面。这些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资源建设与开发研究,如2018年河北大学许云龙的硕士论文《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开发研究》,论文主要从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原则、模式、形态,关键要素、开发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及2017年陈晓晖、赵屹发表于《中国档案》的《新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自助服务的内容与实现》,2022年罗宝勇、崔旋发表于《北京档案》的《基于5W传播模式的档案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研究》等。以及资源策略研究,如2017年周耀林等发表于《档案与建设》的《档案机构微信平台资源建设策略探析———基于典型平台的推文内容分析》,文章主要从特色资源建设、资源呈现形式和资源价值挖掘三方面提出档案机构新媒体应用的建设策略。及其同年发表于《中国档案》的《面向公众需求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顾铃的硕士论文《微服务环境下的档案文化传播研究》等。还有档案建设研究,如2016年赵跃发表于《档案学通讯》的《挑战与应对:我国政务新媒体文件归档若干问题思考》,文章从文件属性与价值属性、文件管理政策法规、政务文件管理自觉三方面归纳了政务新媒体信息的归档动因,认为政府机构和记忆机构是归档的两大主体,并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探讨新媒体类型的选择、归档文件及其背景信息的选择等问题。以及2017年段立琳发表于《中国档案》的《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公布流程设计》等。实证研究,如2016年刘英捷、王芹发表于《档案学研究》的《档案政务新媒体应用研究》,2017年叶楚健发表于《档案学研究》的《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生产研究———以浙江省档案馆为例》等;此外,还有与社会记忆、数字记忆相关的研究内容。如2018年丁华东、张燕发表于《档案学通讯》的《论新媒体传播与档案记忆的意义再生产》,文章将意义再生产作为档案记忆传承的核心,从新媒体传播角度论述档案记忆的意义再生产的途径,即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关系维度、中介维度四方面构建起档案记忆再生产的新媒体传播方略。以及2021年上海大学张燕的博士论文《新媒体时代档案记忆再生产转型研究》等。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服务创新”这一论题现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与开发研究”是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论题。虽然这一论题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绝大多数都是相对独立的研究文章,目前尚未有相关博士论文出现,硕士论文也比较少,由此可见,这一论题仍需得到大家的持续关注,需开展更为系统、深入、多方位的研究。在完成对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服务相关研究的梳理后,应结合我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现状继续深入探讨。这样就不难发现,现阶段各档案机构虽都在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字档案资源。但具体到数字档案服务领域,服务方式被动单一、与公众需求契合度差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档案价值的充分发挥,这种不足在新媒体环境下将会更为突显。本文拟从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对档案数字服务的需求出发,分析目前数字档案服务与公众需求存在的差距及形成矛盾的原因,并据此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服务创新的策略。

2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档案服务创新的驱动因素

阅读全文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应用思考

摘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期间内,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尚未形成独立的管理系统,其内容十分简单,档案数量较少,利用范围狭窄。现代以后,随着高校档案大幅度的增长,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档案门类与载体,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扎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挑战,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与运用机制,以便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利民性、标准化。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治理体系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也是广大教职员工在科研、教学、管理、生产中的宝贵财富,更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原始文件,真实反映了高校工作的面貌与特色,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轨迹。正因如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蕴藏的价值性也凸显于此。一是有利于高校领导的决策能力,档案中记录了学生、教职员工、行政人员等前人的认识,包括了教学、党政、个人信息等信息,高校领导可根据真实的数据,对各项事宜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二是作为处理各项问题的凭证,档案是记录过去工作的原始记录,在面对伪造学历证明等问题,可通过查阅学籍档案、毕业生、校友等相关信息,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三是可作为宣传教育的素材,档案详细并真实地记录了教育事业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发展历程,对广大师生、校外人员具有强力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与运营体系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挑战

高校档案管理是二级分院真实记录各项工作的重要文件。目前,随着教育发展及档案管理在社会上的极大重视,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正有序进行着,但在面对传统档案管理的问题上,它在革新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高校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意识薄弱现象。目前,高等院校对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将高校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放在首位,忽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尚未厘清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这就造成了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少,在面对紧急寻找资料、简单的文档装订、整理、档案设备问题上,高校档案管理者手足无措的现象成为了工作常态,最终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不规范、资料不完善等问题。高校档案整理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健全现象。档案管理的过程在于收集资料,没有收集就谈不上利用、保存。因此,高校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归纳、鉴定、利用的过程。当前,普通高等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还属于较为低下的标准,对于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无法胜任,有时因为自身的懒惰还将管理任务一拖再拖,最终导致档案管理不够全面以及规范。同时,尽管当前各大高校均有档案管理工作室,保存着庞大的档案资料,但由于管理的不规范,出现了对高校师生的档案资料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由此可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完善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高校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低下、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高等院校对档案管理的标准性、规范化、系统性的欠缺。因此,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人才的吸纳度不够,从而导致档案管理者的素质得不到应有的保证。高校档案管理者时常面对的对象是教职工或者学生,由于就职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学历普遍偏低,在面对不同咨询人群的态度也跟着变化,在面对教职工时,档案管理者常常因为同事、熟人的心理状态对咨询对象谦谦有礼、耐心解答,但在面对学生时,总是摆出一副经验老手、高高在上的心理,让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越发明显,最终导致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难以提高。同时,就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年纪上看,大部分管理者年龄偏大,对互联网技术、Word、Excel等现代化办公软件不能熟练运用,人员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较差,阻碍了高校档案管理的质量基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学校特色。就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来看,相比之前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任务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功夫上,还要扎根于问题源头,正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处境,以便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挪威档案学家列维•米克伦在第12届国际档案大会中讲到“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1]。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活动、教育事业等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档案不仅是高校历史和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高校历史与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社会的发展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终身化的趋势发展,这就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僵硬化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造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上已经无法适应现存档案的匹配工作,这已成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应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道路,必须用创新打破传统管理策略的束缚,采用一种新的态度或者新的眼光去看待档案管理问题,使其能够逐渐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更新档案管理手段。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档案实施创新的路径。首先,要正视档案管理工作由过去向未来的转变。曾经的档案管理工作注重于历史的资料凭证以及查阅、考察等功能,现在的档案管理已经不再运用单一的历史凭证作为主要依据,而是查阅、查看、查找更多有效的信息资料,作为个人未来发展的文件;其次,从保存、收藏的档案管理转变为共享、开放的档案管理。过去由于档案具有原始性、本土性、独有性的特点,让档案一直处于封闭式的馆藏中,造成流通性欠缺的局势。如今,随着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档案作为个人信息的宝贵凭证,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越发重要,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档案文件的日益繁杂,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手段开始在各高校中运用,它不仅拓宽了档案管理的内容,还开启了档案管理模式的新交流。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下,知识管理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促成了科研与教学档案的发展;最后,对档案资料进行规范的整理、筛选、归纳、汇编,提供微笑服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学资料、科研成果、学生信息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整理与归纳。为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紧紧围绕创新的变革理念,为学校提供有效、有价值的高质量服务。推进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化建设。高校档案是大学文化、教学特色传承的桥梁和纽带,有着“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历史宝贵遗产[2]。通过对档案的详细探索,从中不仅可以得知大学文化的历史与全部内容,还能够将优秀的科研活动、教学成果得以传承与延续。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也十分明显。档案的产生、整理、归纳的过程应该根据档案法规、管理标准实施科学化的管理,确保每个档案管理工作的负责范围,让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每一环节、每一领域中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同时,为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每个环节能够相应地连接起来,要有针对性、规范化地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积极完善管理工作体系,从而形成档案信息的实用性与权威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创新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既是高校档案管理者着眼于图书、档案、信息总结、报表、图标等显现能力,又是着眼于个人技巧、知识储备、想象意识等隐性能力,将其能力不断挖掘与发挥,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培养档案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考核标准,建设奖罚机制,并将其连接年终奖以及职称晋升;另一方面加强管理者的培训工作,从学历教育型逐步转为岗位实践型,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对档案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既能使他们系统掌握管理技能,又能提高管理者的服务素质,最终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高校档案管理是关系到全体师生、学校特色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各高校必须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针对传统的管理策略,在新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要想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就务必对其进行革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以创新为依托,运用合理、科学的方式与方法,才能有效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巨大转变,最终形成良好的高校档案管理生态环境。

阅读全文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应用

摘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期间内,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尚未形成独立的管理系统,其内容十分简单,档案数量较少,利用范围狭窄。现代以后,随着高校档案大幅度的增长,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档案门类与载体,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扎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挑战,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与运用机制,以便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利民性、标准化。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治理体系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也是广大教职员工在科研、教学、管理、生产中的宝贵财富,更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原始文件,真实反映了高校工作的面貌与特色,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轨迹。正因如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蕴藏的价值性也凸显于此。一是有利于高校领导的决策能力,档案中记录了学生、教职员工、行政人员等前人的认识,包括了教学、党政、个人信息等信息,高校领导可根据真实的数据,对各项事宜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二是作为处理各项问题的凭证,档案是记录过去工作的原始记录,在面对伪造学历证明等问题,可通过查阅学籍档案、毕业生、校友等相关信息,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三是可作为宣传教育的素材,档案详细并真实地记录了教育事业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发展历程,对广大师生、校外人员具有强力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与运营体系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挑战

高校档案管理是二级分院真实记录各项工作的重要文件。目前,随着教育发展及档案管理在社会上的极大重视,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正有序进行着,但在面对传统档案管理的问题上,它在革新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高校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意识薄弱现象。目前,高等院校对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将高校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放在首位,忽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尚未厘清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这就造成了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少,在面对紧急寻找资料、简单的文档装订、整理、档案设备问题上,高校档案管理者手足无措的现象成为了工作常态,最终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不规范、资料不完善等问题。高校档案整理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健全现象。档案管理的过程在于收集资料,没有收集就谈不上利用、保存。因此,高校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归纳、鉴定、利用的过程。当前,普通高等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还属于较为低下的标准,对于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无法胜任,有时因为自身的懒惰还将管理任务一拖再拖,最终导致档案管理不够全面以及规范。同时,尽管当前各大高校均有档案管理工作室,保存着庞大的档案资料,但由于管理的不规范,出现了对高校师生的档案资料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由此可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完善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高校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低下、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高等院校对档案管理的标准性、规范化、系统性的欠缺。因此,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人才的吸纳度不够,从而导致档案管理者的素质得不到应有的保证。高校档案管理者时常面对的对象是教职工或者学生,由于就职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学历普遍偏低,在面对不同咨询人群的态度也跟着变化,在面对教职工时,档案管理者常常因为同事、熟人的心理状态对咨询对象谦谦有礼、耐心解答,但在面对学生时,总是摆出一副经验老手、高高在上的心理,让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越发明显,最终导致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难以提高。同时,就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年纪上看,大部分管理者年龄偏大,对互联网技术、Word、Excel等现代化办公软件不能熟练运用,人员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较差,阻碍了高校档案管理的质量基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学校特色。就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来看,相比之前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任务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功夫上,还要扎根于问题源头,正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处境,以便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挪威档案学家列维•米克伦在第12届国际档案大会中讲到“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1]。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活动、教育事业等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档案不仅是高校历史和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高校历史与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社会的发展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终身化的趋势发展,这就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僵硬化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造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上已经无法适应现存档案的匹配工作,这已成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应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道路,必须用创新打破传统管理策略的束缚,采用一种新的态度或者新的眼光去看待档案管理问题,使其能够逐渐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更新档案管理手段。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档案实施创新的路径。首先,要正视档案管理工作由过去向未来的转变。曾经的档案管理工作注重于历史的资料凭证以及查阅、考察等功能,现在的档案管理已经不再运用单一的历史凭证作为主要依据,而是查阅、查看、查找更多有效的信息资料,作为个人未来发展的文件;其次,从保存、收藏的档案管理转变为共享、开放的档案管理。过去由于档案具有原始性、本土性、独有性的特点,让档案一直处于封闭式的馆藏中,造成流通性欠缺的局势。如今,随着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档案作为个人信息的宝贵凭证,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越发重要,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档案文件的日益繁杂,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手段开始在各高校中运用,它不仅拓宽了档案管理的内容,还开启了档案管理模式的新交流。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下,知识管理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促成了科研与教学档案的发展;最后,对档案资料进行规范的整理、筛选、归纳、汇编,提供微笑服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学资料、科研成果、学生信息等一系列内容进行整理与归纳。为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紧紧围绕创新的变革理念,为学校提供有效、有价值的高质量服务。推进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化建设。高校档案是大学文化、教学特色传承的桥梁和纽带,有着“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历史宝贵遗产[2]。通过对档案的详细探索,从中不仅可以得知大学文化的历史与全部内容,还能够将优秀的科研活动、教学成果得以传承与延续。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也十分明显。档案的产生、整理、归纳的过程应该根据档案法规、管理标准实施科学化的管理,确保每个档案管理工作的负责范围,让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每一环节、每一领域中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同时,为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每个环节能够相应地连接起来,要有针对性、规范化地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积极完善管理工作体系,从而形成档案信息的实用性与权威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创新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既是高校档案管理者着眼于图书、档案、信息总结、报表、图标等显现能力,又是着眼于个人技巧、知识储备、想象意识等隐性能力,将其能力不断挖掘与发挥,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培养档案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必须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考核标准,建设奖罚机制,并将其连接年终奖以及职称晋升;另一方面加强管理者的培训工作,从学历教育型逐步转为岗位实践型,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对档案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既能使他们系统掌握管理技能,又能提高管理者的服务素质,最终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高校档案管理是关系到全体师生、学校特色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各高校必须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针对传统的管理策略,在新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必然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要想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就务必对其进行革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以创新为依托,运用合理、科学的方式与方法,才能有效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巨大转变,最终形成良好的高校档案管理生态环境。

阅读全文

地质科技档案工作者职业素质

一、当前地质科技档案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甚至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档案管理无足轻重,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不懂技术的低学历低素质人员,甚至在资料汇交过程中对其工作抱有轻视对立的态度。这造成优秀人才不愿从事档案事业,档案工作队伍缺乏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技术的全面手,大多数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意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缺乏创新精神,技术知识层面上还不具备档案现代化管理素质。管理人员认为只要能维持现状,不出大的问题即可,档案信息渠道越窄越好,工作越少越好,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思想大量存在,这造成档案行业优秀人才引不进来和档案人员不思进取的因素。

二、地质档案工作者的协调管理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要求

地勘单位地质档案人员配备通常只有一两人,业务范围涉及资料汇交、地质档案实物借阅归还、库房管理、地质档案涉密数据发送等。工作任务交叉繁杂,服务对象除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外,还要面对上级档案部门、同级单位和顾客单位的业务交流。为了做好档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通过交流,使他们尽快了解别人的先进经验,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档案工作者的协调能力与档案的齐全完整度正相关。如何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顺利开展工作,减少摩擦,除了靠有关规章制度,更主要的是靠档案工作者自身协调能力的发挥。地质档案管理本质上是一项服务工作,管理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服务意识。以往,地质档案管理极为被动,将工作定位于实体保管为主。随着地勘单位市场经济的繁荣,项目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按照传统的管理办法效率低下,必然不能满足技术创新要求。档案工作者应树立超前服务、主动服务意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深入社会调查研究,了解信息需求方向,充分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地质档案工作者的法律、法规和保密意识要求

地质科技档案部分涉及国家机密,部分涉及单位经济秘密,应将档案工作者的法律保密意识优先于所有工作要求之上。地质档案工作者除了要学习和遵守《档案法》《保密法》等通用档案相关法律,针对地质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还需学习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政府下发的有关法规文件,如《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等。保密意识在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上需要再三强调的。地质科技档案工作者需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对于保密档案妥善保管,绝密档案单独保管。严格执行档案接收、借阅、鉴定和销毁制度,认真履行登记、审批手续。定期进行保密档案、资料和物品的清查工作。

四、地质科技档案工作者的技术素质要求

阅读全文

基层食药监人事档案管理研究

一、基层食药监部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食药监部门人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少经验不足

由于药监部门存在成立时间短,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现状。基层单位普遍没有配备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或专职档案员,基本上都是由人教部门的人兼职管理,由于专业不对口专业培训时间又短,因此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再加上档案管理手段的滞后,大多数采取的是原始手工操作方法,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容易造成档案材料归档不及时、资料收集不完整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质效果和应有水平。

2.人事档案的内容分类材料归类管理问题有待提升

首先,由于人事档案本身的特殊性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名目繁多、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等的特点,从而容易出现档案材料分散、无序等问题,给人事档案的内容分类及材料归类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其次,目前基层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还是掌握干部的履历、学历、考核鉴定、党团材料等,但对工作绩效、奖励、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汇报及总结、个人检查材料以及图片、声像资料等电子档案缺乏有效收集整理,或者是分散收集缺乏整合归纳。

3.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基层食药监部门的档案电子化管理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仍习惯于手工操作,面对手头上现有的一些管理资源系统软件也只是将个人基本情况、档案目录等材料进行简单录入。对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原件如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论文、报告、科研成果、著作等内容都不予以收录。使得在人事档案的跨单位利用中实用性不强,仍然必须提供纸质档案材料,无纸化阅读档案基本没有实施。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实际工作效率。再加上基层部门在档案管理上的经费支出不足也导致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阅读全文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健全探析

【摘要】针对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档案的补充与完善,是人事档案工作的进步标志。在未来医院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人才的利用还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档案建立方面入手,对医院技术人员的科技档案建立从四个方面进行概述,这其中包括:必要性、内容、收集、管理。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档案;档案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建设与档案管理,不仅对于医院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未来的升职与嘉奖提供了相应的依据。而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来说,档案的建立与保存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的难度。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发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特长。

一、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档案的必要性

在我国未来发展战略中,将知识分子政策列为基本发展战略之一。对于知识分子政策来说,将职称的提升方式落到实处,是知识分子政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想要实现这一工作,需要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进行落实,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医院方面要做好坚强的后盾。因此对于落实我国基本发展战略来说,将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落到实处,是医院未来发展的必行之路。档案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一份详细真实的档案对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主要内容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档案不仅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记录,更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品行、道德、业绩、能力等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总而言之,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代表了客观上医院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认识,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非常重要。档案内容中,还记录着专业技术人员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这其中包括:科研活动、教学活动、学术活动、技术活动。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情况,档案中也有相应的记录,这其中包括:培训证书、学历证书、进修证书、继续教育学分证书等等情况。而最重要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资格取得情况,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收获。

阅读全文

高校资产档案管理系统性浅析

一、系统剖析在高校资产档案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资产档案管理作为资产管理活动的映像反映,要求我们客观地记录、反映高校资产管理活动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系统性的档案管理活动出发,反溯资产管理实践中的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资产管理活动的水平。此外,系统性还要求我们将档案管理中的每个子系统放在整体中去分析其作用及相互关系,分析出影响档案管理的关键因素,反溯出资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从而促进资产管理和资产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系统性视阀下高校资产档案管理的主要因素

从系统论的视角来剖析高校资产档案管理活动,可以将其整体分为主客体二大因素系统,每个系统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主体系统主要解决“谁”,即由“谁”来主导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客体系统则主要解决“什么”和如何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高校资产档案管理的主体系统

主体既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也指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一般而言,事物的主体似乎是明确的,而就高校资产档案管理来说并非如此,其管理主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理论探讨方面,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截止2013年底,仅检索到高校资产档案管理相关论文20余篇,未见有文献对此作出明确阐述;在管理实践中,很多高校并没有明确专门的部门或个体负责这项工作,造成大量的资产档案,特别是资产使用档案无序保管,开发利用率低下,需要我们以系统性的方法加以剖析,明确责任主体。

1.组织系统。高校学校层面与资产档案管理密切相关的部门主要是档案和资产二个部门。那么谁应当是责任主体呢?这个问题在许多学校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资产管理档案是学校档案的一部分,按照档案法规的要求,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负责起管理责任;而按系统性分析,资产档案管理活动是具体的资产管理活动的映像反映,那么资产管理部门也应当是资产档案不可分离的管理主体之一。也就是说,资产档案管理应当是二元主体,关系到资产和档案管理两个组织系统,两个责任主体。由于高校档案管理的内容十分庞杂,量大而人员不足,而资产管理专业性十分强,资产档案管理的主体工作需要依靠资产管理部门完成,应根据二者的职能进行合理分工。档案管理部门主要承担组织、协调、指导职责,而资产管理部门则在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主要负责资产档案资料的收集、筛选、整理、归档和开发利用工作,从而形成二元主体的组织系统。

阅读全文

农机档案管理工作思考

摘要:

阐述了山西省吕梁市农机档案在吕梁市农机化工作中的作用,介绍了吕梁市农机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吕梁市农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吕梁市农机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农机档案管理;作用;经验;不足;建议

山西省吕梁市农机档案工作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吕梁市农机化取得的长足发展,农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档案量不断增多,全市农机档案工作面临着新形势,面对日益庞大的不同种类的档案,该如何加强管理,正成为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1吕梁市农机档案在农机化工作中的作用

吕梁市农机档案在不断累积整理的基础上,形成了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七大类,在农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