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监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村镇银行监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村镇银行监管

村镇银行金融危机防控思考

本文作者:张传良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村镇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金融体系,缓解了农村贷款难,有力的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经济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许多风险.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把村镇银行真正办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银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福建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建瓯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农业大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疆域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519万亩,耕地49.2万亩;全市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217个村、2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3.89万,其中农业人口42.5万;占总人口78.86%.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竹海粮仓”、“绿色金库”和“酒城笋都”之称.茶果、木竹和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锥栗、食用菌、粮食蔬菜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全国重点林业县(市)”、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和“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盛产莲子、食用菌、泽泻、仙草和松脂等多种土特产品.莲子、笋制品、大米、茶叶、芦柑和葡萄等众多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或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建瓯锥栗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瓯市“三农”贷款需求旺盛,市场可开发潜力很大.

面对建瓯市“三农”的特色与资金需求,经福建银监局批准,福建建瓯市石狮村镇银行于2008年7月12日正式挂牌营业.这是福建省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它是由福建石狮农村合作银行全额出资2000万元组建,实行执行董事授权下的行长负责制,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均由母行董事长兼任,副行长和监事也由母行委派.建瓯石狮村镇银行积极开展存、贷、汇等各项业务,以满足建瓯市农村融资需求,特别是小额信贷需求.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为“立足城乡,服务三农”,践行“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理念.目前建瓯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64个,从业人员674人.而建瓯石狮村镇银行目前仅有2个营业网点、32位工作人员,占当地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5%.截至200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就已突破亿元大关,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61.61%;各项贷款余额近八千万元,比年初增长313.27%,无不良信贷资产;农户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350.46%,占比85.75%,较好地遵循了监管部门期望的“小额、分散”的放贷原则;实现净利润38多万元,缴交各项税收20多万元.一举扭转了2008年末的亏损局面,提前实现了开业3年盈利的目标.

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在业务上不断创新.2009年4月,以“抵押+担保+保险”的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办农机具抵押贷款,解决了农民购买大中型农机具资金不足的问题.同年8月在辖内率先开办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为福建建瓯黄华山酿酒有限公司提供信贷资金200万元.同时,建瓯石狮村镇银行严格执行监管部门有关规定,单一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和人民币超额备付率,均在规定比例之内,建瓯石狮村镇银行开始步入稳健发展之路.

2福建建瓯石狮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阅读全文

新乡村银行发展论文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列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式纳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将向9亿多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发展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少数民族山区、中西部地区。2007年,国开行共参与组建甘肃、四川、青海、湖北、吉林等五省6家村镇银行。2007年12月13日,国内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全国首家由外资银行全资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8年9月12日,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更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重灾区成立的首家支持“三农”、支持灾后重建的金融机构。2008年12月9日,建设银行发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正式开业。2009年2月4日,内蒙古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渣打银行在华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立的首家村镇银行。吉林省截至2009年11月末共设立了6家村镇银行。从目前各地村镇银行的运行现状来看,当前村镇银行的建立处于“试水”阶段。从目前国外研究现状来看,类似于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现在基本上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信息网路,并且朝着国际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在华的投资以及他们的村镇银行其目的在于不是一个纯盈利的机构,主要是给当地的居民带去金融知识方面的服务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因此,在发展村镇银行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2.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3.村镇银行的性质及类型

村镇银行的性质为: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性银行。主要类型有境外金融机构控股、境内金融机构控股、企业法人组建、自然人组建等类型。

阅读全文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史上的创新之举。村镇银行的建设使得农村和乡镇的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促进农村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使得农村的资源和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浙江省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几个省份之一,以及其特有的民营经济发达的特点使得其农村村镇银行的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研究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浙江省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还对其他省份发展村镇银行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村镇银行;浙江省;农村金融

我国在过去的发展时期,一直将城市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将第二产业——工业的建设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这就使得我国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的农村与乡镇,在经济建设和发展进程中长期落后于城市。而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产业,农业的发展好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影响着我国粮食储备是否充足等问题。因此,应要加快农业的发展进程。

1村镇银行发展背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一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将金融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较为落后,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供不应求、竞争的活力不强等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市场中供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会日益加重,使得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据此,我国国务院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政府文件,要求加强村镇银行的建设,推动社会资本投资者在农村市场建设村镇银行。我国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和建设方面不断地提出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力推在农村建设各大商业银行,落实村镇银行服务,推动农村建设、加强农民服务、促进农业发展,这些措施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近几年,我国在国家大会的开展中对乡村发展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战略要义,以此确定村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基本确定了国家发展农村的重点任务目标。中央发表的重要文件中对农村金融建设的服务水平、对村镇银行建设的标准、对乡镇建设的扶持做出了一系列的系统的要求,给村镇经济建设提供了官方的标准,使得村镇金融在发展建设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下,村镇银行较为顺畅、高效地得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2007年,我国在四川建设了全国第一所村镇银行,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村镇银行建设已超过了千家以上,并累积了过万亿的资产金额,这就使村镇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项,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壮大,提高了农村经济水平,完善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2村镇银行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村镇银行的研究发现,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农村信贷之间出现不对等的关系,两者的产业结构无法匹配,农村中小企业在信贷中占有的比率较小,与农村农业发展要求无法对接起来,农村资金的供给和使用规模明显对应不起来。

阅读全文

村镇银行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

[摘要]在当前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下,村镇银行原本就存在的短板进一步显现:综合竞争能力弱、盈利水平低、资产质量下滑、抗风险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有待提高等。文章从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营利性风险方面讨论村镇银行的财务风险,并根据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村镇银行需要加强外部政策敏感度,以增强抗风险能力,以及村镇银行需要正确认识风险,提高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村镇银行;财务风险;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1引言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村镇银行共1519家,足迹覆盖全国1213个县,县市覆盖率达67%,各项贷款余额共7021亿元,而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为6526亿元,占总贷款数的93%。但在当前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下,村镇银行信贷投放难度大、揽储压力大,出现抗风险能力较弱、盈利水平低等短板。面对新形势,如何防范由外部影响、自身因素而带来的各类风险是村镇银行面临的一大课题。

2村镇银行的风险

2.1操作风险

(1)内部欺诈。如违反监管要求或银行规章制度、未经报告或授权的交易、内部贿赂骗取偷盗欺诈等。根据银联信《信贷风险专题分析报告》显示,在银行内部欺诈中,涉及千万元资金的案件数量占总案发事件的55%,所以一旦发生内部欺诈会给所在银行带来严重的损失。如建行营业室综合柜员刁娜通过空存现金挪用资金超过2000万元。(2)外部欺诈。如第三方开具空头支票、假冒他人在柜台挂失或开立网银、盗用信息等。如2018年11月上海市松江区某银行所属的一个账户发生多笔异常交易,造成银行巨额经济损失。犯罪嫌疑人马某利用“黑客”技术,发现该银行App软件存在安全漏洞,遂使用非法手段获取5套该行的储户账户信息,在账户中存入少量金额后办理定期存款,后通过技术软件成倍放大存款金额,借此获得质押贷款,累计非法获利2800余万元。(3)系统等其他原因。如某银行在系统升级过程中,由于技术故障而导致的业务中断,给外部客户造成了经济损失。如因系统故障导致的客户交易延迟而引发的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

阅读全文

完善乡镇银行金融生态问题

作者:贾蕊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6年12月,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决策层和理论界都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破解农村资金瓶颈寄予了厚望,但目前众多的研究已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制约[1-6]。本文拟在金融生态理论指导下,探讨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成立的村镇银行在金融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金融生态理论分析的基本框架

金融生态最早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04年提出。目前,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仍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金融生态不是指金融业内部的运作,而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来比喻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7-8]。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生态是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就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系统一样[9]。还有学者认为,金融生态是指各类金融活动主体(资金供应者、资金需求者和金融中介机构)之间、金融活动主体与其外部生存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系统[10]。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范畴应该涉及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生态调节等三个方面,它涵盖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法律法规、社会信用体系、中介调控体系等方面内容(见图1)。

二、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存在问题分析

(一)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主体竞争性不足且竞争力不强

金融生态主体是金融生态的核心。从金融生态主体看,村镇银行存在着发起人条件要求严格、资金不足与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阅读全文

村镇银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朔州辖区共设立村镇银行2家,分别为:朔城区蒙银村镇银行和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2014年12月末,村镇银行资产总计21.91亿元,贷款余额9.77亿元,占总资产的44.6%,个人贷款6.1亿元,单位贷款3.67亿元。存款余额17.59亿元,个人存款6.86亿元,单位存款10.73万元,存贷比为55.54%。村镇银行已设立网点4个,共为县域近100家中小企业和企业主个人累计投放流动资金贷款2亿元;促进企业增加设备投资、升级改造达50家,累计投放中长期贷款1.8亿元。先后对全县个体工商户与农户450多户,累计发放贷款6.5亿元,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营业格局逐步扩展。

从调查来看,朔州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部门负责人都是从金融监管部门或其他金融机构聘请的资深人员,有一定金融工作管理经验且熟悉县域经济环境特点,同时采用发起行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在立足区域的基础上,服务领域逐步向下扩展,服务领域向乡镇延伸。从2013年起,朔州村镇银行在乡镇开设了2家支行“,行+支行”经营格局正基本形成。

2.不断创新信贷产品。

随着对县域和农村市场的不断发展,朔州村镇银行深入调研,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适合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信贷产品,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多元化”的需求。近几年,蒙银村镇银行适时推出“工商通”信贷产品,通过工商企业联保的形式发放贷款。截至2014年12月,蒙银村镇银行共为山西华美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朔州市荷斯坦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玉收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义成绿化种苗有限公司等36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6609万元。太行村镇银行结合山阴县白色乳业和养殖园区的特点,开发了“园区贷”信贷产品,推出“龙头企业+园区+农户”三位一体、“龙头企业+园区”两位一体的批量担保模式,有效地支持了畜牧业养殖的发展。

阅读全文

盲目设置村镇银行的潜在风险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支持“三农”的政策力度逐年加大,金融机构的反应也很强烈,特别是商业银行已完成股份制改革,作为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各种路径进入农村市场,纷纷设立村镇银行。吉林地区五个县中,已有三个县设立了村镇银行,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定的风险。   农村的信用风险依然存在。近年来,农村信用环境有了一些改善,但仍有部分农户履约意识不强、诚信意识较差,恶意逃费银行债务,甚至部分村社干部参与截留信贷资金、收取好处费和“扒皮”等违法活动,导致银行资金安全受到威胁,银行形象受到损害。   经营风险。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相对法人客户成本较高,由于农户贷款户数多、额度小、覆盖面大,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多,设备利用率低。与法人客户比,管理农户贷款必然需要增加大量人员的工资、差旅费、运钞费和业务工本费支出,单位成本明显高于法人客户贷款。   农业风险因素日益复杂。现在的农民面对着多方位、多层次的风险,如市场风险、货币风险、价格风险、利率风险、道德风险等,这些风险都或多或少地波及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项目,由于受市场波动影响,风险相对较高。目前国家还没有畜禽产品价格保护或调节政策,相关部门还没有建立针对畜牧业养殖的风险补偿机制,给投放养殖业贷款带来较大风险。   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村镇银行管理风险。一方面是经营行、社没有进行充分的贷前调查,对农户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充分,容易发生重复发放贷款现象。据调查,目前村镇银行只有五六个信贷员,要承担农户的信贷管理,工作难以深入细致;另一方面是信息共享平台缺失,行社间竞争无序,信贷资金存在潜在风险。目前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信息没有进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农户贷款发放没有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而农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户贷款又查不到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贷款信息。   政策风险。村镇银行没有加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只能以存放同业的方式来调剂闲置资金,而村镇银行存放同业,特别是异地存放同业,中国人民银行或者银监会都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另外,部分规定限制了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的拓展。如最大单户贷款比例限制过于严格,束缚了村镇银行对潜在中小企业市场的营销竞争,导致企业客户流失。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严格村镇银行的市场准入政策。村镇银行设立必须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服务“三农”原则,重点引导各类资本到金融服务空白和不充分地区设立机构、开办业务;二是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投资人按商业可持续要求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三是必须严格监管原则,严格准入标准,规范许可程序,强化资本约束,注重风险防范;四是必须坚持政策激励原则,进一步完善财税、货币、监管等方面政策,注重发挥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正向激励和引导;五是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原则,紧密结合实际,有序推进。   第二,设立村镇银行时,要深入农村,对辖内农户金融服务需求进行调查。为全面掌握农业生产资金投向和服务需求情况,抽调信贷员、风险合规部成员、审计部成员组成的调查小组深入周边各乡镇村屯,了解掌握农业生产资金需求,资金用途和贷款额度等。加强与地方农业、渔业和农资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全面了解农民春耕备播、地方产业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项目规划等情况,详细了解金融服务需求情况。   第三,完善村镇银行的有关政策规定。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有关部门应扩大村镇银行的贷款权限,减少资本金比例对单户企业或个人的贷款额度限制,做到既能留住优质客户,又能切实支持“三农”的发展。在量化考核方面,要规定村镇银行对当地“三农”的信贷投入不得低于70%,吸收的存款原则上应用在当地经济发展上,防止“资金进城”和“农转非”现象的发生。   第四,农村金融机构要逐级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从风险控制角度看,竞争双方应建立共同抵御金融风险的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建议农村金融机构自上而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经营行、社及客户经理根据辖区的行业形势及客户的经营状况,对于发现的风险信息及时风险预警信号,果断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同时,对所有从业人员,可以开展有组织的系统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五,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为依托,加快个人征信工作的建设步伐。在目前辖区客观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由人民银行组织协调行、社之间尽早实现简易的客户信息的共享,及时遏制贷款投放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实现信贷投放的风险可控。

阅读全文

乡村振兴下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探究

摘要: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承担着为农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重任。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主要经过了试点、快速发展、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目前总体发展质量亟待提高,存在整体发展不平衡、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社会服务功能弱化等问题。促进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一要完善政府财税扶持政策,二要夯实自身基础以增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要多方联动切实提升村镇银行社会服务效率。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农村金融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把中国的乡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人民安居乐业之地。2019年9月,党中央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即《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在规划中,农村金融发展被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而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则是农村金融发展特别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自2007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四川挂牌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对十多年来我国的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总体上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仍然处于“量”的扩张阶段,尚未实现“质”的提升,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整体发展质量亟待提升。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对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又为村镇银行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始于2006年银监会为进一步完善和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作出的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的决定。自2007年至今,村镇银行发展大致经过了试点、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三个主要阶段。其中试点阶段主要为2007—2009年,期间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省或自治区的部分县(市)开展试点,试点期间全国从无到有,至2009年6月,先后共成立了约100家村镇银行。通过试点,村镇银行的准入、运营、监管等政策得以逐步完善。其后2009年起直至2013年,银监会等中央各相关职能部门与各个地方政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密集出台了多种优惠政策,推动村镇银行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2009年7月,银监会出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对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区域、覆盖率、机构类别、机构数量等作了明确的发展规划。至2011年底全国村镇银行审批通过数量累计达到726家,正式营业达635家,其中在2009-2011年间新设立的达544家(刘博通,2020)。而后,自2014年起至今,村镇银行渡过了数量快速扩张时期,开始更加关注银行“质”的提升,进入稳步发展时期。至2018年底,我国村镇银行数量达到1616家,网点数量达到5764个,从业人数达到93265人;全国县域覆盖率达70%,总共约1286个县(市)已设立或核准村镇银行;资产总计约1.5万亿元,贷款发放总额累计达4.7万亿元,信贷客户总量累计达659万户,贷款发放笔数累计达1114.6万笔,户均贷款额度为34.15万元。贷款总额中农户与小微企业贷款合计占比超过90%,中部与西部地区村镇银行数量占总量比重约为65.6%(何广文、李倩,2020)。虽然近年来村镇银行对农村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但村镇银行总体发展质量依然不高,存在整体发展不平衡、自身发展能力弱、社会服务能力弱等问题。

(一)整体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村镇银行整体发展质量特别是整体社会绩效的重要因素。中西部地区是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服务缺位最突出的区域,也是村镇银行制度设计时重点关注的焦点。但现实与政策设计初衷的背离似乎难以避免。目前,村镇银行区域发展显著不平衡,发展水平在东中西部区域间呈现明显的与现实需求相背离的梯度差异,西部地区村镇银行发展水平与发展绩效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无法满足西部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发展规模方面,西部地区西藏、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五省村镇银行的平均注册资本仅约4000万元,仅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天津等六省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的40%多。2018年百强村镇银行,东部占比46%、中部占比29%、东北地区占比13%、西部地区占比仅12%,区域差异显著。覆盖率方面,绝大多数村镇银行位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尤其是西北与西南部地区覆盖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社会服务功能方面,村镇银行的设立对当地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地区,同时在中部地区又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此外,自当地设立村镇银行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镇银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持续增强,西部地区则呈现强弱反复交替的特762021年4月中征,中部地区则呈现早期逐步增强、而后逐年减弱的趋势。

(二)村镇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我国村镇银行总体呈现小、散、弱的特征,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首先,规模小是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依据全国村镇银行服务中心的统计,至2018年底,全国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仅0.9亿元,57%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在1000-5000万之间,注册资本超过1亿的约占30%,超过10亿的全国仅4家,平均资产规模仅约9.2亿(刘博通,2020)。其次,村镇银行区域布局高度分散。总计1600多家村镇银行,分散在约1300个县,多数营业网点分布在乡镇和行政村,难以形成合力,弱化了对乡村发展金融支撑功能的发挥。再次,市场竞争力弱。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专业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因而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金融创新能力弱、服务能力弱,且本身市场信任度较低,这必然导致市场竞争力弱。造成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原因,一是村镇银行自身经营效率低,盈利能力、积累能力不足。如村镇银行成本收入比普遍过高,平均值达到63.2%(何广文、李倩,2020)。二是农村金融市场尚未真正建立以市场化退出和市场化利率为基础的竞争机制。市场竞争对村镇银行经营管理的约束与激励作用有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三是村镇银行发展前期对政府财税扶持政策过度依赖,抑制了其自生能力的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