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村调查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校健康教育学中的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于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它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2003年,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把项目教学法引入职业教育中,自此,项目教学法开始盛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以课程实践任务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习过程成为师生主动参与的创造与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其职业岗位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学目标与内容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而项目教学法是教给学生如何运用技能和知识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具体开展工作的方法;传统教学法选取教学内容时考虑的是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而项目教学法选取教学内容时,则根据工作实践要求而定,具有针对性、应用性。②教学手段与参与程度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被动的,而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转为了双向的互动交流。③学生能力培养不同: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针对项目目标与内容自己制订计划,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计划,最后评价项目成果并反馈,是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因而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项目小组同学共同完成某一项目,小组成员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做到这些。
2、项目教学法在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
2.1分解教学目标,设计项目任务
项目的选择是项目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的项目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挑战性等特点,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健康教育学课程虽不像技能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但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因此可挑选学生已有经验和贴近学生生活或热点社会问题的话题作为项目主题,然后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层层分解任务,全面培养学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在讲解第八章传播与传播技巧时,本章内容较贴近学生的日常交流活动,因此学生对此内容饶有兴趣,我们确定了项目主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要求学生上网查询资料,观看视频,分析成为一名好的倾听者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自己的倾听习惯与课本上的倾听技巧存在哪些差异?通过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这样既有助于自身良好倾听习惯的掌握,也有助于文化素养的培养。总之,在项目教学内容设计上,项目任务要与课堂目标贴合,理论学习要与实践运用结合,突出项目设计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2.2成立项目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明确教学内容和项目要求后,项目任务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一般6-7人一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和课程编排的差异,教师在分组时既要关注团队整体水平,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小组成员协调均衡。小组根据组员兴趣选择话题,细分任务,分工准备,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位组员。
全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人民政府关于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指挥、调度的职能,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投入抢险救助工作,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适用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包括:火灾、森林防火交通、建筑、民用爆炸物品、化学危险品、矿山、锅炉以及特种设备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
二、组织领导
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要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乡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成立事故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乡长担任,成员由各中心、办负责人组成,各村、乡直各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组织、指挥、调度现场的抢险、救助工作,并根据现场情况,研究具体危险、救助措施和决定其他重大事故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向上一级反馈。
三、管辖原则
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乡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赶到现场之前,事故发生地政府及部门要立即按所制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助工作并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四、报告与处置
论清民国时代蓝靛植物的种植方法
《种蓝略法》中描述的乐平种蓼蓝和木蓝的技术,它在前人的基础上,简洁明了地对蓝靛植物种植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记载:“宜忌第三种蓝最宜者沙洲,菜地次之,山地不宜,肥料宜人粪、糠灰、花生枯、菜子枯,乐平县人于田中先栽萝卜,后种马料靛,又靛如遇大水浸二三日,颜色差减,久浸则减收,久旱则无收。”综上可见,传统的用种子种蓝的技术一般需要经过播种、浇水、施肥、锄草松土、收割的流程,《齐民要术》中还有“浸种”促进种子发芽的步骤。种蓝用地,因蓝靛植物种类而各有不同,《齐民要术》中主要用“良地”,《天工开物》中为山坡地,《种蓝略法》中则有沙洲、菜地、山地等区分。种蓝过程中一般采用条播作畦,待蓝苗长成,浇水要求充足而不浸植株曰肥力要足够,最好用粪肥等农家肥曰锄草松土次数要多,且要注意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曰收割时要顺应天时。用扦插法种植菘蓝在“播种”环节则不大一样,需留茎作种埋藏土内,用于来年春月扦插。
清民国时期的广东也种植蓝靛植物。据康熙《阳春县志》记载:“槐蓝长茎如睩明,高者三四尺,分枝布《,《如槐,结角长寸许。今人所种者槐蓝也,有种于山,有种于家园者名为火蓝,其靛较佳。”可见阳春县曾在庭苑和畦圃中种蓝,很好地利用了房前屋后的空地,也方便就近采蓝制靛,用于生活生产。民国时期国立中山大学农学:调查报告《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续编渊上冤》关于云浮县种蓝的记载:“火蓝则《小,干高约五六尺,多种于田地,亦有种于山间者,种植期在春分前后,行条播法,种于山间者,或以草木灰为基肥,以后则除草一二次而已,种于田间者,则施水肥三四次,直至生长已茂《变黑色之时,然后刈之,每年刈四五次不等。”无论是种植在山间还是种植在田地,槐蓝的栽培都在“春分前后,行条播法”,可见云浮县用条播法种植槐蓝。在山间种植槐蓝,“或以草木灰为基肥”,在蓝草成长过程中需“除草一二次而已”。而种在田间的槐蓝则需要“则施水肥三四次”。云浮县地处亚热带地区,所以云浮县种植的槐蓝一年也超过我国北方地区所种的“岁可三刈”的蓝草,达“每年刈四五次不等”。国立中山大学农学:调查报告《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续编渊下冤》关于台山县种蓝的记载:“云种法则将地犁耙松碎起三四尺阔之平畦,行条播法,行间距离约一尺,春分前后播种,除草施肥二三次,大暑前后收获,上等者可得蓝《八九担,收后再施肥除草一次,至霜降前后又收一次,名蓝芽约得蓝《二三担。”虽然报告中没有提到“浸种”的步骤,但也明确记载民国时期广东台山县种蓝是采用作畦条播的方法,在蓝靛植物生长过程中也同样注意施肥和锄草,这与《齐民要术》中的种蓝方法类似。可见,清民国时期的广东种植蓝靛植物也基本沿用传统的种蓝技术。清民国时期的广东,种蓝沿用了传统种蓝方式,采用条播作畦等耕作方法在山地、田地和园圃中种蓝。考虑到广东的生产实际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田地和园圃中种蓝应比较普遍,一般不具备规模,只是对其他种蓝模式的有机补充。清民国时期的广东另有一种影响更大的种蓝方式要要烧畬种蓝,及颇具广东特色的种蓝模式要要林蓝套作。
烧畬种蓝
畬,是“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下种”的意思,另外也可解释为刀耕火种,烧畬即烧荒种田,是一种我国传统的耕作方式。烧畬种蓝就是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烧成的富有有机质的灰烬作为基肥,在此基础上种植蓝靛。种植蓝靛植物需要肥沃的土壤,而这些有机质灰烬能够迅速增加土壤中各种有机矿物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和耐力,促使种植在这种土壤中的蓝靛植物快速、茁壮的生长。《天工开物》中的种植菘蓝的方法应该就是烧畬种蓝法。广东山地较多,平原面积狭小,使广东难以发展类似于北方地区的大田种植蓝靛植物的模式,广东相对于我国东部和北方地区又开发较晚,生产力相对落后,采用“烧畬”进行农业生产是当时最为实际的生产方式。而广东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山林地带自然植被发育良好,有充足的可供焚毁以作粪肥的植物资源,这也为“烧畬种蓝”这种蓝靛植物种植模式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烧畬种蓝”这种较为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多山的粤东、粤西、粤北的主要种蓝模式。
雍正《连平州志》记载:“山多田少,民昏于作劳,稻两熟。十月获毕,接种油菜大麦等类,来春甫刈,耕犁合起,一岁计三收矣。平原无剩土,峻岭高陂亦锄秅,片片若鱼鳞,即深山无人烟处,犹烧畬种蓝,伐木种香蕈。”“山多田少”是对连平当地的真实描述,“深山无人处”的茅草树木被焚毁之后形成灰烬,富含营养的有机质,可作为粪肥使用,在此基础上种植蓝靛植物一般能生长良好。韶州府种蓝,同治《韶州府志》记载:“二月种,五月收,产山石间,宿根在地,可供两年,采而沤之为靛,其值颇高”。可见韶州府当地是在山石间种植蓝靛植物,原本多山林的韶州,于山石间种植蓝靛植物必然得毁林开荒,这种种蓝模式与烧畬种蓝也有很大关联。而种植的蓝靛植物是根可以在土地里越冬,第二年春又能发芽长出新《的菘蓝。佛冈境内也可能种蓝,道光《佛冈厅志》记载:“阴阴山在观音堡界,雄奥幽邃,产山茶故名,又出蓝草,近村多以磓茶刈草为业”。渊佛冈直,军民志孕员缘怨冤惠州博罗县“邑多崇山峻岭,木皆可为材必外索,而土人祗以薪,罗浮之种蓝,象山之烧炭,焚刈不遗余力,山几秇矣。嗟乎,灵区异境顾令,若此其濯濯也。”可见当地为种植蓝靛植物而烧山毁林,境内的罗浮山由于烧畬种蓝及磓薪、烧炭等农业生活生产活动,导致“山几秇矣”,“若此其濯濯也”。
烧畬种蓝在契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时也能展示它的高效,烧畬种植蓝靛植物也确实能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便利。宣统《高要县志》记载:“蓝,草本,《作深青色,磓《沤池中,化成粘胶,可作染料,土人呼曰青靛,出九坑,岁售广利者数十万斤。”道光《恩平县志》记载:“靛,渍蓝成之,甚为山农之利。”这也促使农民不断种蓝。官府对蓝靛种植课以比农桑用地都要高的税赋,除了有保护粮食作物用地的意图之外,也是蓝靛价值高昂的侧面反映,各地方志中就有相关记载。据乾隆《潮州府志》卷二十一“赋役窑科则”中也明确规定“蓝靛地每亩科靛八两。”这里就明确给出了乾隆朝蓝靛地的纳税额度。又据乾隆《潮州府志》卷二十一“赋役”记载:“农桑地每亩徵银九分七厘一毫零三忽,徵米三升一合而勺二抄五撮零三粟五粒一截四湖三糠。蓝靛地每亩徵银二钱四分四厘五毫零六忽,徵米七升五合三勺八抄零三圭五粟七粒一截。”将蓝靛地征收的税额和农桑用地的税额进行比对,不难发现蓝靛地赋税要远高于农桑用地,侧面说明了“蓝靛值昂”。清光绪《潮阳县志》:“农桑地六十二亩一分九厘五毫,每亩科丝折米一斗一升一合二勺,共米六石九斗一升五合五勺。蓝靛地一亩一分二厘,每亩科靛折米二斗八升共米三斗一升三合六勺。”潮阳县的蓝靛地纳税同样比农桑地高。#p#分页标题#e#
但大面积的烧畬种蓝会实实在在地带来一些生态和环境问题,比如山体被砍光、烧光,导致山体濯濯如童山,以至于朝廷颁布一些禁令,限制农民烧畬种蓝,保护当地山林和涵养水源。清代清远县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光绪《清远县志》卷五记载:“老熊笔架等山坡。康熙五十七年,赖梦奇籍照种蓝农民何茂显等呈控经知县孙绳祖批云,笔架蛇子老熊坑查旧案,原秈润水官山,自应仍行封禁不许砍伐种蓝,所给赖梦奇之照,即令缴消复饬差逐散示禁在案。”由此可见,早在康熙年间,当时的官府就意识到了烧畬种蓝的危害,官方对一些重要的水源山林地实行封禁以保护当地的水源安全。当民众在被封禁的山林里烧畬种蓝的时候,当地官府对相关的违法行为和被破坏地带进行了查封,甚至缴销种植蓝靛植物所必须的相应生产资料,以打压当地的违法烧畬种蓝行为。但是由于种蓝利润非常高,所以仍然有农民不顾朝廷禁令而违法乱禁烧山种蓝。据光绪《清远县志》卷五记载:“花尖馬鞍二山坡噎噎乾隆四十二年廖姓砪违禁烧山种蓝,生监朱汉朱湘等在聊秔知县丁云铭李广府牌行封禁。”光绪《清远县志》卷五记载:“嘉庆二十一年,山民复招聚工丁焚山种蓝,监生钟开俊、生员黄嘉会、绅士三十余人,具控知县李承莲示禁在案。”在嘉庆二十一年的这起违法烧山种蓝的事件中,当地士绅表现十分积极,和官府一起来处理蓝农的违法种蓝行。但这并没有阻止烧畬种蓝的行为不再发生。两年后的“嘉庆二十三年,山丁邱锦连等籍旧蓝根仍行栽种,监生钟开俊等复控经现署邑侯张阴饬令邱连等务将旧日蓝根铲除净尽,不得复行伐木烧炭种蓝害田等弊。仍给示遍谕绅耆勒石,永行遵守”。为彻底地打压烧山种蓝的非法乱禁行为,当地官府决定这次“务将旧日蓝根铲除净尽”,以此来彻底清除当地的烧畬种蓝行为。苛捐杂税繁多,而种植蓝靛植物巨大的获利空间,使得农民在烧畬种蓝与山林封禁保护水源地和森林的斗争中,迫于生计往往偷偷烧畬种蓝。这种矛盾也导致在朝廷不断强调山林封禁的情况下,陆续又有百姓违禁烧畬种蓝。烧畬种蓝主要分布广东的山区,这些地方的人民倚照当地地形地势,因地制宜采用烧畬种蓝模式进行蓝靛的生产,可以节约在肥料和劳动力等方面的巨大支出,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然而烧畬种蓝不是最为理想的种蓝模式。烧畬种蓝对于森林植被尤其是水源地植被的破坏十分巨大,和其他毁林行为一起容易造成水资源的非正常枯竭,所以一般不被当地官府所允许。
乡镇河长制工作总结
为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上级相关安排部署,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现将我乡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政府就该项工作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河长制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部署,明确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乡级总河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任村级河长的河长制,形成了乡村两级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成立了河长制工作办公室。
二、开展调查摸底
为全面了解辖区基本情况,乡党委、政府安排分管领导带领乡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就辖区河道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形成了《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建立了一河一档,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形成了《“河长制”工作目标、问题、任务和责任清单》,形成了问题台账,细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为河长制工作推进奠定了基础。
三、制定工作方案
为扎实开展河长制工作,党委政府制定了《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工作制度,细化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为河长制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乡镇河长制工作总结
为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上级相关安排部署,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现将我乡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政府就该项工作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河长制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部署,明确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乡级总河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任村级河长的河长制,形成了乡村两级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成立了乡镇河长制工作办公室。
二、开展调查摸底
为全面了解辖区基本情况,乡党委、政府安排分管领导带领乡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就辖区河道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形成了《乡镇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建立了一河一档,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形成了《乡镇“河长制”工作目标、问题、任务和责任清单》,形成了问题台账,细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为河长制工作推进奠定了基础。
三、制定工作方案
为扎实开展河长制工作,乡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乡镇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乡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工作制度,细化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为河长制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畲族的族群意识综述
一、畲族的原始族群意识
形成于隋唐之际的畲族,其称谓各地不一,有称苗人、瑶民、峒蛮、畲民、畲客,或统称“溪峒种类”,所谓“至闽、粤、川、滇等处苗、瑶、畲民,随地易称。”①在中原流民入迁闽粤赣边区之前,畲民就已经和“内地民”﹙汉人﹚杂处一起了,与汉人有交往接触。但因畲民的原始图腾崇拜和生活习性,使得畲汉两族族群界线分明,畲民的原始族群意识也表现得异常强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族群中广泛流传畲姓盘、蓝、雷、钟同一祖源的“盘瓠传说”。史书上记载盘瓠传说,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其他散见于先秦神话、《山海经》、干宝的《搜神记》、郭璞的《玄中记》、范晔的《后汉书•南蛮传》等。其中范晔的《南蛮传》描述最为详细。虽传说中盘瓠子孙是巴、蜀、武陵、长沙、庐江郡的“蛮夷”,但内容与畲族流传的盘瓠传说大同小异。传说故事梗概是:高辛皇后患耳疾三年,医生从其耳中挑出一条三寸大虫,用金盘覆盖,后变作五色花斑龙麒,高辛帝见了欢喜,赐名金龙,号称盘瓠。其时番王来犯,边陲紧急,高辛帝张榜发文,能斩番王头者以三公主妻之。盘瓠挺身而出,揭榜而行,潜入番殿,乘番王酒醉,咬断其头,回国献给高辛帝。盘瓠与三公主结婚,生下三男一女。高辛帝赐长子盘姓,名自能;赐次子蓝姓,名光辉;赐三子雷姓,名巨佑;女儿嫁钟智深为妻。盘瓠喜好自由,不愿为官,携妻儿眷属寓居潮州凤凰山,山田任其耕种,永无税纳,族内自相婚配,繁衍子孙。“盘瓠传说”是反映畲族祖源的神话,虽不足信,但它是畲族的原始先民对本民族的民族起源、生活理想、价值判断的精神假想,用古老的传说来解释原始图腾。如果说这种原始先民集体无意识进行艺术加工的神话传说蕴涵了朦胧的族群意识,那么,畲族人民为了永世不忘祖源,把祖源传说编写成便于口头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高皇歌》﹙也有称《盘瓠王歌》、《祖源歌》﹚,甚至还把它载入族谱,则是畲族人民极力维系族群内部感情的集体行为,是族群意识的强烈体现。
其次,悬挂“祖图”祭祀,缅怀始祖盘瓠,对族人宣讲盘瓠王的丰功伟绩,不仅有教育意义,还有重要的收族功能。畲族非常重视祭祀始祖盘瓠,如史载散处浙江温州的畲族,“温处畲客,极重祭祖。祭坛前,有画幅,长可数丈,上绘盘瓠衔犬戍将军头故事,或高辛氏以女妻盘瓠故事。时常高歌,且恣饮啖。”①笃信盘瓠成为畲族宗教信仰和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过去,畲族每家每户厅堂正中堂壁都设有香案,祖宗牌位上书“本家寅奉堂上高辛皇氏敕封忠勇王汝南郡﹙或冯翊郡,或颍川郡﹚生长香火祖师历代合炉祖宗之位”,每年除夕、正月初一、十五和子女成年礼都要在家中举行祭祀仪式。祭祀仪式非常特殊,各地不一。广东畲族“每岁除夕,举家必席地而食,以为狗吃,必在地也。”②福建一些畲民“在大年除夕必悬狗头神像,家中依次衔猪骨一枚作狗状绕桌匐行,继则向狗头祖像叩拜而歌。”畲族男子年满16岁要举行“做醮”的祭祀仪式,即成年礼,在祖堂悬挂画有盘瓠像的祖图,焚香祭拜,由名望高又熟悉做醮的人主持仪式,并为成年男子起法名。除每户家中祭祀盘瓠外,还有举行较大规模的族人共同祭祀盘瓠活动。有单姓族人在祠堂祭祀,也有盘、蓝、雷、钟四姓聚集在公共祠堂悬挂祖图共同祭祀。祠堂悬挂的祖图形制较大,一般是把盘瓠传说衍画为十几米长的连环画式彩色图画,展现始祖英勇杀敌、登朝取姓、山岩田猎的光辉形象。祭祀时,敬献三牲、果品、茶酒,鸣炮缅怀始祖形象,合族敬祭,围唱《高皇歌》,跳祭祀舞,然后组织队伍,鸣锣开道,举牌擎幡,游行村中。畲族祭祀活动很频繁,“每年祭祀三、四次,各地时间大同小异,多半在除夕、大年初一、二月初二、五月节、七月半,或春秋二祭。以往有隔三年大祭一年,后改大祭一月,又后改大祭三天。”祭祀仪式无论在家中还是在祠堂举行都是秘密进行的,祖图也秘不示人。如此频繁而隆重的祭祀活动,表现出了本民族的共同心理和集体意识,可以巩固本民族内部的感情和团结。
再次,畲族族内规定盘、蓝、雷、钟四姓自相婚配,不与外族相通,族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畲族族内婚配在古代神话、史志、文集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干宝的《搜神记》﹙卷一四﹚云:“盘瓠死后,自相配偶,因为夫妇。”清代长汀范绍质在《汀州府志》卷四十一《瑶民纪略》中记述:“汀东南百余里,有瑶民焉乡人呼其名曰‘畲客’以盘、蓝、篓﹙雷﹚为姓,三族自相匹偶,不与乡人通。”清乾隆黄惠修《龙溪县志》卷十《风俗》载:“穷山之内有蓝雷之族焉,不知其所始两家自为婚娶。”广东明嘉靖刊本的《惠州府志》卷一四《外志》载:“﹙瑶﹚自信为盘瓠后,家有画像其姓为盘、蓝、钟、苟,自相婚配,土人与邻者也不与通婚。”此外,古代的文人笔记、小说,如明代邝露的《赤雅》、谢肇膌的《五杂俎》、清代梁章巨的《归田琐记》等,均有关于畲族自相婚配的记述。畲族群众在日常祭祀围唱的《高皇歌》也唱道:“皇帝圣旨话认真,蓝、雷、三姓好做亲﹙婚配﹚。当初皇帝一句话,女大莫嫁哈佬﹙汉人﹚去”。从广为流传的祖源歌看来,畲族人早就假托了高辛皇帝传下族内婚配的旨意,着意保持民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族群内部利益。族群意识之强烈可见一斑。
二、客家地区畲族族群意识变弱
随着封建统治阶级加强对畲民的统治和欺压,以及汉文化的强势侵入、推行,畲民为逃避压迫与歧视,隐去畲族身份,逐渐打破内婚制,与汉人通婚,接受汉族文化,淡化甚至放弃民族信仰和禁忌。在闽粤赣边区的畲族,则与客家先民通婚,接受中原文化,历经数百年之后,畲族被居于强势文化地位的客家先民同化,最终形成了以中原文化、客家先民为主体的客家民系。畲族姓氏也仿效客家编修族谱,附会“宁化石壁”的迁徙历史,以示客家﹙汉族﹚之正统。如,上杭庐丰蓝氏修族谱溯祖源时,以“相传源于汀之宁化石壁,其详不可尽考”,①来敷衍历史,附会客家。由此,从客家民系的孕育之始,即唐宋之际,到整个封建社会结束、新中国的建立,畲族的族群意识出现由强到弱,由显到隐的变化。
乡村振兴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子商务的作用日渐突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生源少、人才培养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多主体、多区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对行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农产品;高职院校
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不断升级,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要求“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这是继2014年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相关要求之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要求连续6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之中。CIECC的《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24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增长39.1%[1]。《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指出,2018年农村电商交易额为1.37万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30.4%,农村网店数将达到1?200万家,带动就业人数3?500万人[2]。从当前来看,乡村振兴主要依托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人,而如何提升服务农村产业发展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当下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因此,进行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电商人才需求现况
根据官方测算,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4?700万人,同比2017年增长了10.6%;预计在2019年该行业从业人员将突破5?000万人。但数据中所体现的从业人员基本就职于城市,服务于农村电商的从业人员非常稀少。《2017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被调查企业当中,有84%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人员招聘压力占78%,有71%的企业急需电商运营人才,37%的企业亟需技术性人才(美工、IT)、50%的企业亟需推广销售人才(客服、电销、新媒体等)[3]。这就说明城市电子商务企业人才缺口仍然比较严重,而农村电商企业更是一人难求。
二、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投身农村发展事业意愿不强。《2017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被调查企业在人才学历需求方面,大专学历的员工比例最高,占56%[3]。虽然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普遍来自农村,但是他们大多是“90后”,这代人虽生长在农村,但实际参与农业生产较少。受传统思想影响,走出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极少数有愿意再返回农村就业,而本就数量稀少的城市学生更不愿意投身农村发展事业。因此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长期面临着高学历人才稀缺的窘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摘要:本研究以武汉远程区马赛村的留守儿童为调查样本,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提出了下一步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人格
当前,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不断涌入城市务工,我国很多农村中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些留守儿童,一方面他们正处于身体、智力、情感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法享受和得到来自自己父母的呵护、教育以及引导,从而导致他们产生三观上的偏离以及个人人格、心理发展的异常情况。所以我认为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的。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
选择样本:我们通过前期调查与研究,我们决定选择武汉市侏儒镇马赛村来作为我们的调查地点。马赛村位于武汉郊区侏儒镇西端,全村辖7个小组,人口1600人,其中有900多人常年外出务工,有几百名留守儿童在村中与老人为伴。而村里的一所名为“小春燕”的幼儿园,承担了村中大部分留守的幼儿的保育工作。我们的研究样本都选自这所幼儿园的孩子。访谈与问卷调查:马赛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调查具体通过访谈的调查方法,主要针对该村的留守儿童以及在家留守的老人和部分教师进行访谈,通过逐一访谈来了解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问题、学习问题、心理健康等问题。此外,在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我还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一些抽样的问卷调查,还召开了一些小型的座谈会,认真倾听了他们的心声。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通过构思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被试儿童的教学以及游戏活动,并在这些开展的项目中做好各类数据分析,分析可能给他们心理反应带来负面性影响的因素,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性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汇总、整理分析后,这里平时念小学的有150多人,幼儿园的有50多人,在所接触到的100多名儿童中,其中有80%的儿童是留守儿童。据调查问卷统计,在马赛村春雷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年龄都普遍偏小,主要分布在10岁以下,其中4-10岁的留守儿童占全部幼儿园留守儿童的70%,而且在性别构成上,留守儿童男生也是多出女生12个百分点。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