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音乐课堂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音乐课堂管理探析
摘要:
对初中学生的课堂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从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室环境、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等三方面,探讨了有效管理初中音乐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
音乐;课堂管理;教室环境;教师素质;教学内容
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和课堂的管理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课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绩。教师只有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课堂教学才能井然有序,学生的成绩才能稳步提高。如果课堂管理不好,课堂一片混乱,是无法有效开展教学的。尤其初中生大多处于叛逆时期,课堂管理尤为重要。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音乐课堂的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室环境
很多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有专门、专业的教室,由于教室不经常使用和音乐课程的特殊性,音乐教室便显得有些“随便”“自由”。试想一下,学生在上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时都是在很规范的教室里,当上音乐课时,学生来到音乐教室,不再是单调的桌子、椅子,学生自然会欢呼雀跃,犹如一群出了笼子的小鸟,闹腾不已,不利于音乐课堂的管理。如果音乐教室里的物品随意摆放,教学设备杂乱无章,无疑仿佛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音乐课就是给大家放松的课程,大家可以随便一点。音乐课虽然不是主要课程,但也不是单单让学生学习一点音乐来陶冶情操,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音乐教室的布置要讲究。虽然要使学生在音乐教室感觉放松,不像上其他课程时一样严肃,但是,教室也要简洁、干净,各种教学设备摆放规范。同时,可在教室里张贴一些音乐海报或宣传画,或音乐知识。音乐教室的使用要有明确的规定,在教室前张贴音乐教室的使用规范,让学生感到音乐教室、音乐课堂也是一个有规范、有规则的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学生看到整洁的教室和明确的教室使用规范后,自然会对自己形成一些约束,使得他们在音乐课堂能自觉遵守纪律,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对于在音乐教室中的规范,教师不能刻意苛求学生,要给予他们音乐课上应有的放松和艺术性感受。但是,对于违反教室使用规范的学生,比如,带零食进教室、穿拖鞋进教室等行为,教师一定严肃处理,切不可放纵,以免导致更多类似的违规现象发生。
初中音乐课堂声乐教学实践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音乐教育已逐渐得到大众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基本目标,并且有效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主要对初中音乐有效的声乐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以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 声乐教学 有效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主要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教育;或者一些教师过于偏重于叫唱,即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方式,进而导致学生在音乐创作欣赏等方面仍极度匮乏。因此,在素质教育不断实施的阶段下,学校教育应认真领会音乐教学思想,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以下主要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希望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声乐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有效课程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和鉴赏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而缺乏正确的讲解与教导。因此,在新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在教学的设计上加以创作,认识到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声乐教学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上课的情绪,比如在课堂上临时开展小游戏“击鼓传球”,即鼓声停止的时候,球传到哪位同学就由该同学演唱一首歌曲。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凝聚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从另一程度上感受声乐的魅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摘要】与其他的主要学科不同,音乐课属于艺术类课程,当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感觉到劳累时,音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保持愉悦的心情。身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注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营造一个高效率的课堂。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
随着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早已经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初中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初中音乐教师必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等,同时将综合性、教育性、科学性及开放性等诸多教育手法融入其中,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积极、开放的音乐课堂氛围,不断挖掘教学资源,通过音乐的美来育人,使学生有更加广阔的学习机会及发展空间,在充满良好氛围的音乐课堂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综合素质。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学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够让学生保持一颗愉悦的心情,在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中净化心灵,不断陶冶自身的情操,在音乐的殿堂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及欣赏能力。在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下,初中音乐课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基于此,初中的音乐教学模式必须要不断更新,推陈出新。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对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对学生潜能进行挖掘,因材施教,不断地对学生音乐素养进行培养。但是从实际的现状中看,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音乐课堂中还存在很多不好的现象: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致使当前大部分学校仅看重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的成绩,严重忽略了初中的音乐课,使该门课程形同虚设,很多主要学科的教师将音乐课占用;学生利用音乐课时间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还有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的理论知识根本不了解,将音乐课当做是音乐鉴赏,只用来听流行歌曲,对音乐课的教学并不感兴趣。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导致音乐课堂成为了一盘散沙。除上述之外,部分音乐教师并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并不能够积极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才能使初中音乐课堂更加高效、生动、有趣且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成为了初中音乐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二、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措施
(一)要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因此,要求初中音乐教师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音乐教学的方法,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情感价值;注重音乐实践,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结合游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音乐课堂。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现在的人们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人都通过音乐释放这些压力,在聆听音乐中,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放飞,人们对音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所以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情感价值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把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作为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传统的音乐教学就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已经不能顺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了。所以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仅能学习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音乐《红旗飘飘》教学中,这是由乔方作词,李杰作曲,孙楠演唱的一首歌曲,又名《五星红旗》,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先给学生介绍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红旗飘飘》于1996年录制,是为香港回归而创作。但很多时候《红旗飘飘》唱响在体育场馆,更有着它特殊的意义,这首歌表达了孙楠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催人奋进。在教唱时,让学生对歌词进行深入的分析,感受歌词中表达的情感。最后学生不仅仅学会了演唱这首歌曲,还让学生了解了中国骄傲的瞬间,伴随着跃动的音符,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二、注重音乐实践,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音乐技能和知识的讲解,忽略了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性和体验热情不高。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音乐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音乐教学的需求,设置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活动,在活动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启发,领悟音乐的内涵。例如:在《唱脸谱》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了解这种新歌曲的体裁,认识脸谱,感受唱腔、动作等京剧元素,在听、唱模仿中感受京剧的魅力。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给学生准备窦尔敦、关羽、典韦、曹操、张飞的面具,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佩戴面具上台表演,另一组学生在下面演唱,然后进行互换,让每个学生都体验不同的角色,在边唱边演中让学生感受到京剧艺术的无限魅力,从而促进音乐课堂的互动效果。这样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姿多彩,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体验到《唱脸谱》这首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新时代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探索
【摘 要】近年来,国家推进了新课程改革,制定了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框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关注。我国音乐教育从以传授音乐知识为重点转变为重视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由此,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呈现出新变化,学校音乐课取得长足发展,音乐教师教育理念得到提升,教学内容得到优化。本文分析、比较、鉴别、吸收各种音乐教学法,将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在初中各年级学生音乐核心素养、音乐审美能力、表现力、创造力的提高,音乐学习热情的调动,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正确声音概念的获得方面,取得有益成果。通过对初中生课堂合唱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对初中生课堂合唱教学有了进一步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初中合唱教学;教学方法;实践经验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教学
初中生的感知能力尚处在成长阶段,他们很少能通过自己去体会歌曲乐曲所表达的内涵。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牢抓学生的心理活动,营造出有感染力的音乐情境,产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课堂。例如,人音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歌唱课《雪绒花》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聆听歌曲《雪绒花》,让同学们根据歌曲歌词,发挥自身想象力,动笔描绘出歌曲中雪绒花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美术的形式再现情境,将歌曲内容形象化,描绘出雪绒花小而白,纯又美的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
(二)创造性
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教学法,可引导学生自我感知音乐、创造音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有所促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指出:要强调音乐实践,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人音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歌唱课《雪绒花》中,教师待学生熟练演唱歌曲后,进行拓展练习,加入声势及体态律动教学。声势与节奏相互支撑,在训练声势过程中,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节拍。采用示范法,教师根据音高节奏为歌曲设计声势及体态律动,为学生示范,学生注意观察教师肢体动作,随后进行模仿。也可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主设计。例如:每一个节拍跳一个方格;弱拍脚尖点地,强拍脚掌点地;低音跺脚,手臂向下;随着音的高度由低到高,动作逐步变为拍腿、拍肩、头顶拍掌等等。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倾向进行了解,将之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教学创意越新颖,越能提升学生积极性,越能更好地参与到合唱教学活动中来。
新课改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摘要]初中音乐教学是一门基础的教学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放权,把学生的“被动角色”变成“主动角色”。教师只起简单的引导和鼓励作用,以此来实现“和谐共生、互动共赢”的音乐教学改革目标。
[关键词]初中音乐;和谐课堂;互动教学
新的教育事业的改革中,已将师生音乐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音乐是一门互动的教学,因此把各人与集体相结合起来往往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一、课堂中师生心灵间的交流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心情,因此音乐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尤为重要,师生互动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学问,所以它与其他音乐科目一样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音乐是一种表达,更确切地说是另一门语言,它没有那么刻意,它与其他科目学习是不同的,它的目的不是在于教给学生什么而是为了最大化地激发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化,把单独的知识点构成一个知识网,然后不断地完善和发掘自身对音乐的认知和知识系统,从而不断加强并提高自身音乐学习的能力。初中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师以真诚的情感流露来带动学生的情感思维,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更好地展开。
二、优质的教学环境
一堂优质的课程于老师而言是一种成就,于学生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一堂优质的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便是和谐的课堂氛围,氛围的营造需要师生间愉快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语言、肢体语言等,教师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用音乐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情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且勇于探索,让学生了解音乐、爱上音乐,从而达到学生教师目的一致的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师生交流,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立为主体,教师对学生除了言传身教之外更重要的是鼓励与认可,教师要与学生合作来完成一堂完整的课时,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善于利用鼓励的言辞来激励学生,将学生引上正确的方向,以此来树立学生对课堂的新的认识,不再排斥课堂而是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在新教改背景下,音乐学科从边缘学科逐渐走上前台。广大师生对其重要性逐渐有了新的认识。但同时,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以完成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传承优秀音乐艺术与文化,培养身心健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音乐是一门具有极高艺术性和美学价值的艺术。有助于帮助学生陶冶情操、释放压力、获得美的感受,培养艺术涵养。在传统教学中,以音乐欣赏解析、音乐基础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后对于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如何以音乐撬动学生的心灵之窗,实现审美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是当前音乐教师必须着重研究的课题。
一、从兴趣入手,引入流行音乐
在当今社会,学生最多接触的就是流行音乐,因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流行音乐形式新奇,传唱度高,因此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青睐,因而能够更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传统音乐课堂往往采用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肃穆端庄的音乐形式,超出学生现有鉴赏能力,不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为此,教师需要结合现阶段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作为教学工具导入课堂,在无言的教育中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在乐声的熏陶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情感的共鸣中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使得学生能够理解音乐背后隐藏的情感和内涵,而不仅仅是乐理知识。例如,中学学生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学习压力,特别是中考前期,在紧张的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我相信》等积极向上的歌曲鼓舞士气,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通过平日里不断地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健全心灵和人格。
二、从信息交流入手,加强师生互动
新教改之后,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师生之间不仅仅是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更要进行精神和情感上的沟通。音乐艺术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艺术,语言作为载体对音乐信息的传递是有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而养成高雅的情趣和优良的品质,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精神层面、心理层面上的互动。为此,音乐教师需要遵照以下几点原则:(一)多情景原则,即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例如音乐题材、音乐形式、创作背景、发展历史、类似作品等等。(二)双向原则,即要求互动双方协同合作,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同时存在,因此需要借助音乐互动来完成[1]。(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原则。音乐课堂中师生互动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需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强调自主领悟、自主思考、自主构建音乐知识体系,同时教师需要发挥告知、解惑、深化作用。
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教学探究
摘要:民族音乐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带领学生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格?本文以“西北放歌”的教学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开展初中课堂民族音乐教学。
关键词:西北地区民族音乐初中音乐
一、教学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那么,怎样实现这一要求呢?下面,笔者以实际课例来探究初中民族音乐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课题为“西北放歌”,内容分别选自苏少版八上第三单元《上去高山望平川》、八下第一单元《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九上第三单元《西部放歌》三首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曲调高亢悠长,宽广舒缓,具有浓郁的西北高原山歌风格。《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属于陕北“信天游”,旋律跌宕起伏,粗犷嘹亮,表现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西部放歌》是一首具有陕北信天游风格的歌曲,将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和陕北秧歌的元素融入其中,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同时赋予歌曲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
三、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