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生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生论文

初中生民族文化论文

1“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现实表现———形式与实质脱节

不仅因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之基,同时面对逐日增加的世界一体化程度,人们愈加需要形成正确的文化批判意识,正如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曾指出:“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因此,民族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往学校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主要是依托于国家课程,凭借课本知识传授,由于升学压力,教师偏重升学所需技巧知识,忽视民族文化价值精髓,结果导致学生中难免出现盲目相信课本权威或是缺乏兴趣者。为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丰富民族文化教育形式,吸引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特引进“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活动形式。但是“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多侧重传承民族文化的外在形式,诸如舞蹈、手工等,而个体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关键在于形成合理的情感认知,民族文化的外在形式只能作为感悟民族文化价值精髓途径之一。正如著名文化学者殷海光指出:“一个壶并非文化———所谓文化者乃在器物背后的观念。而祈祷和礼仪只不过是一个文化观念之可见及的表现方式而已。”因此,要真正促进初中生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需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达到形式与实质的深度统一。

目前在部分地区,由于初中学校教育倾向单一追求升学率、课程设置单一化、基础设施仅为升学服务,更加由于教师欠缺相关基本知识等诸多现实困难,“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也多是应付上级检查,偶尔请当地居民进行教授,于是活动多流于形式。即便是相对重视民族文化教育的一些学校,却限于自身的认识能力以及客观能力不足,无法改进自身教育不足。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未能带给学生深度的文化反思,这一点不仅得到学界的承认,也在笔者实地调研中得到证实。塑造民族文化心理结构需要个体形成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活动流于形式便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理性思考及价值认同。

2流于形式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学生参与认同民族文化价值精髓,然而流于形式的活动无法使学生明白其中价值精髓,导致中学生在其关键期难以形成正确的文化心理结构,对于民族而言则无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

2.1个体难以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民族文化传承即各种文化要素的传承,包涵行为传承、语言传承、器物传承及心理传承等,其中心理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中最稳定、最持久、最核心的传承要素。究其原因:首先,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心理传承往往表现为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构成民族认同感的核心部分。其次,心理传承限制其他各种文化要素的传承。对初中生个体而言,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是终生持续的过程,但又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以中学阶段的影响最为重要,个体能否形成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是个体民族文化适应成败的关键。“正如傅玄在《正心篇》中所说:‘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心者,神明之主,万物之统也。’傅玄所说的‘心’,即指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只有具有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才能‘立德’、正身,才能使个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不仅展现出学校培养目标失衡,更带给学生错误的引导———民族文化毫无价值,使得学生对民族文化形成抵制情绪,最终难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共6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法

1参与式教学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1.1循序渐进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不是一蹴而成的,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学生所具有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就有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区别。教师不要只注重优等生的学习,而应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全体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制定出相应的生物教学计划,为每个学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为了达到目标进行努力。如此循序渐进,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平等性教学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参与式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在一旁为学生进行指导和提点,营造出平等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循循善诱,更正学生的错误,不以师者身份施压。平等教学会使生物教学走向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2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教学探究论文(8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探究

一、疑问作导向,引自主思考

疑问就像是山顶上闪闪发光的明珠,指引着人们不断攀登真理的高峰,有效的疑问设置,能够促使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初中生物开展自主性教学,首先就要用好疑问这把利器,层层设置,帮助学生不断推进思考进程,提升思考能力。利用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我认为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主要有两个要点:一个是问题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要能够有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二是问题的设计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要能层层推进,串联学生的自主思考行为,使学生的自主思考更有成效。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1.我们都知道,大家最初只是一个简单的细胞,后来逐渐变化成我们一个个个体,你们知道这个细胞是什么吗?你们又知道它是如何变化的吗?2.组织是什么?有何功能?人体有什么组织?3.器官是什么?与组织有何不同?4.系统的定义是什么?我们人体都有什么系统?这几个问题,从细胞到组织,从器官到系统,涵盖了人体组成从简单到复杂的四个层次,通过这样进行设问,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进行自主思考,并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从而促进下一层次的思考,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性的自主思考学习循环。

二、解析作药方,引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教学,并非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仍需要“师傅领进门”,只不过教师的课堂角色由大包大揽转为指导帮扶,教师的引导作用仍旧十分重要。如何发挥引导作用?我认为解析是药方,教师通过对知识案例的有效解析,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从而开展自主学习。要真正发挥解析的引导作用,我认为教师在进行问题解析时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思路原则,重视呈现解析思路、过程,而不是结果;一个是方法原则,重视呈现方法的选择缘由,而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使用何种方法。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这个单元内容时,有这样一个题目“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环境”,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但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显然不利于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我是这样进行解析的:“我们知道,生物为了生存,都会去适应环境,但同时,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作用;例如我们知道蚯蚓能够松土,增强土壤肥力,这显然对土壤来说是有利的;我们也都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蚂蚁破坏堤坝,使之不复存在,这就对环境带来了改变。所以说生物也能对环境带来影响和改变。”做完这番解析,我接着分析:“如果此处填写改善和破坏环境,对吗?这样的说法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改善和破坏都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相比起来,并不如影响和改变全面恰当。”通过正反面解析,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题为平台,引自主探究

初中生朝气蓬勃,充满创造力,但受限于传统教学理念,学生的创造力长期受到抑制。初中生物开展自主性教学,就要改变这个情况,为学生的主体呈现和个性彰显提供一个有效平台,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实践,我认为,这个平台可以是生物实践课题。通过以生物课程为基础,设计一些开放性强、实践范围广、操作性高的实践课题,让学生各展其能,在课题实践中展现能力,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这一单元内容时,我设计了“制定最佳食谱”的实践课题,课题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周的食谱,要求这份食谱既要美味诱人,又要营养搭配(要求学生标识出主要物质成分及搭配理由)。学生的食谱制定完成之后,由学生评选出“最佳食谱”五份。这样的实践课题,以吃为主题,既生动有趣,又简便操作,有利于学生各显神通,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在自主实践过程中,淬炼知识,提升本领。

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策略研究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方法需求分析

首先,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是新课改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执行,很多新式教学方法渐渐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初中生物是初中教育的学科之一,改进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生物的方式,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之一,能够保证新课改顺利高效进行。其次,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现阶段的初中生对生物学习有着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改进学习方法。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方法策略分析

1.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初中生物教师要想在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方法,首先需要对班内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采用小组模式加强合作学习。教师给学生分组时,应该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水平为基本,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组。在不同的学习小组中,需要有生物学习能力强和生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使优生带动差生,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其次,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与学习目标,其合作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快速提升。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教学时,可以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检测,然后把学生分组,组内学生有的对细胞知识了解较多,有的则较少,然后让他们互相帮助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比较合理。教师可以让学习好的带领学习差的进行学习,定位不同的角色,承担自己的责任。

2.为学生提供合作素材,加强合作学习引导

阅读全文

案例教学初中生物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典型性.

虽然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给出的案例是个别案例,但是这个案例中蕴含着这一类案例的共性,通过对这一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一类事物中存在的共性,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对类似事物的分析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生物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随意选择,要选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消极的.

2.针对性.

生物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案例,对待初一的学生要选择难度较小的案例,对待初三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大一点的案例.

3.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生物教师在应用之前,就必须对案例教学应用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根据规划进行,尽可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使案例教学目标成功实现.

阅读全文

概念教学下初中生物论文

一、观察

观察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影像、实验等直观事物,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安排两个观察:观察1:动画展示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一个细胞(受精卵)→两个细胞→四个细胞→……多个细胞.复习上节内容导入,运用动画展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他们往往只关注细胞是怎么分裂的,而忽视了其中包含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重点观察和说出细胞分裂的细胞形态———圆形(教师要说明细胞是立体的,而在教学中只观察它的平面图形).观察2:课件展示人体内各种各样的细胞图片(本节以学生最熟悉的人体为例教学).看到这些图片之后,学生很好奇:原来人体内细胞的形态是这么丰富多彩的.学生往往沉浸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漂亮图片,忽略真正的观察目标.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细胞形态,如椭圆形的红细胞、梭形的肌肉细胞(平滑肌)、树枝状的神经细胞、像石头一样的不规则形的骨髓细胞等.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感知活动.教师应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呈现观察对象,明确观察方向,为提出问题作铺垫.

二、提出问题

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是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特点之一.观察对象越具体,学生感知就越丰富,学生就越容易自主提出问题.经过上述观察后,学生已经发现了下列问题:分裂前后的细胞形态与构成人体的各种细胞形态为什么不同?为什么分裂后的圆形细胞会“变成”各种形状的细胞?细胞形态是怎么改变的?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提出问题,而且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细胞形态变化了,功能会改变吗?这就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问题为主动提出问题,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时学生的质疑、关注点较偏,不足以体现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补充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回到教学正轨.因此,教师的提问,可以弥补学生提问的不足.

三、摆出事实

概念基于事实,反映事物的一般本质特征.“事实胜于雄辩”.有了方向正确的问题后,应以事实来解决问题.摆出事实时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中的感性材料,这有利于建构核心概念.事实1:细胞分裂时的形态与构成人体的各种细胞的形态不一样.事实2:合作小组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比较四种基本组织,课堂完成表格.这样,学生自主发现了“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排列特点、功能不同,同一组织的细胞形态、排列特点、功能是相同的”这一事实.

四、推理

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论文

一、生物教学注重概念教学情境的引入,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生物学科的先决条件

在生物教学中注重概念教学情景的创设,简捷地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教学实例:冀教版“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一节中的核心概念是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细胞的数目增多,通过细胞的生长,细胞的体积增大,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生物体由小长大。这个核心概念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如何把生物体是如何由小长大的这个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设计概念教学情境播放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动画,学生通过观看细胞分裂过程的动画,观察细胞分裂的特点,可以自己总结出细胞分裂的概念,并能总结出细胞分裂最终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实验教学情境引出核心概念,例如,学生分组制作不同部位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课件展示不同部位的细胞,学生观察找出这些细胞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观察可以总结出细胞生长的概念、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体积由小长大。

二、画概念图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概念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讲授的概念内容在黑板上绘制成概念图。概念图的绘制,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建构了知识的整体框架。概念图的绘制使学生更能清晰地分析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整合,促进有意义学习,最终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例如,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这节课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本节的重要概念。通过概念图的讲解,学生对本节的重要概念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网络,不再是死记硬背,机械的记忆,概念图还总结了前面章节中学过的神经系统的组成,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又学习了新的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三、动手制作生物模型加强感性认识,使知识经验化、直观化,有助于概念的形成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物能最直观、最有效地表述生物的特征,能够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事物;一种好的记忆方法、好的讲解方法都能够让学生根深蒂固地记住事物。教学实例: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结构”一节,在讲细胞的结构时,我课前先准备好琼脂、培养皿、花生、绿豆、芸豆、小麦、塑料膜等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细胞模型,制作完成后,再由代表讲解所制作的细胞模型是哪种生物的细胞,其中所选的实验材料代表细胞的哪些结构。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细胞模型的过程中,建构了细胞结构的组成这个核心概念,加深了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这个知识的理解。

四、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利用“归纳”教学模式,注重重要概念的建构

阅读全文

初中生作文教学论文

一、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攫取有效素材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多彩生活常驻于学生心间。这样学生在行文时,就会自然将心中的生活点滴进行有效整合浓缩,幻化成符合作文要求的写作素材,从而“行云流水”。

1.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悉心体味生活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作文常规训练标准,结合具体的作文题目,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如,在每年的“雷锋日”,学校都要举办“学雷锋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异彩纷呈。我借此机会,在学校基本活动的基础上,又加了浓重的一笔,即“读英雄的故事”“看雷锋的电影”“唱雷锋的赞歌”,为了与作文教学相契合,最后我要求学生写出对雷锋先进事迹的感悟,题目自拟,字数定为1500字为宜。学生经过雷锋感人事迹的熏陶,早已在心中埋下“向雷锋致敬、向英雄学习”的种子。从后来的作文情况看,题目虽然五花八门,内容也各具特色,但无一不表达出对雷锋英雄形象的敬意,对雷锋精神的感悟深刻真挚。通过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品味,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直抒胸臆的过程,有话可说轻易实现了。

2.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寻找素材,创造参观访问的机会

当教师创设一个写作主题,而学生恰好又对此缺乏一定了解,教师可尝试寻找周边范围内一些具备相关主题元素的场所或部门,带领学生去参观访问。如,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针对某个公园的作文,有些学生虽然曾经去过,但印象不深,导致无从下笔。在作文前,可带领学生专程去一次特定公园,对公园一些重点景物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适当做一些记录。回校后,我组织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进行集中整理,分离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写作素材,再鼓励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有机整合,促其系统化、条理化,一篇作文的框架就形成了。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示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