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生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初中生感恩教育实践
1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感恩氛围
校园布置让“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从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甚至雕塑,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如标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等,学生们整天目睹这些蕴含着浓郁的感恩情感的标语,久而久之,就会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2创新课堂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课堂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主渠道,不仅肩负着传播知识的重任,更是承担教育学生做人的使命。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知恩教育。如:初中语文《背影》记述年迈的父亲在岁祸不单行之时,还确强忍着悲痛去宽慰与关心儿子,表现出父爱之浓;思想品德课《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单元时,通过讲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表达了他报国之情。所以老师要创新课堂教学,结合初中生可塑性强的年龄特征,将感恩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学科教学当中,让感恩教育和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体现古语“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蕴涵的道理。
3举办主题活动,培育感恩之心
学校、年级、班级举办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来设计。第一阶段知恩教育,如设计一些问题:你从父母那里得到了什么?假如没有父母你将会怎样?在这个阶段让学生首先知道父母之恩,进而知道老师之恩、社会之恩等。在第二阶段感恩教育,如,通过“感恩”演讲、“感恩”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对自身进行一次感恩的洗礼;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得到熏陶,怀着感恩去生活去学习,感受生活的美好。
4实施因材施教,增强责任心
初中生感恩教育初探(5篇)
第一篇:浅议加强初中生的感恩教育
一、提出应加强初中生感恩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多元文化的冲击使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多重标准。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德育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中学生的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淡薄,甚至完全丧失。由于感恩意识淡薄,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令人担忧:对关爱受之坦然不思回报。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以非常举动威胁父母,打骂父母、离家出走、自杀;对待师长、同学、周围人的帮助不思感谢,惟我独尊等。这些都是严重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笔者曾看过山东电视台的《老纪说法》讲的一个故事,一个不孝儿?不但打骂父母,而且还逼着老父叫爹。看了之后我很气愤,简直猪狗不如!气愤之余,我不禁感叹,羊儿尚有跪乳意,而人却畜生不如!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对传统道德的意识非常淡薄,传统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的脚步刻不容缓!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儒家礼仪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丰厚的感恩教育的基础,二十四孝图的故事在今天看来仍然令人唏嘘不止。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已成为现实,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六个大人一共就养一个孩子,真正的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真正地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长此一来当代中学生在家里便养成了唯我独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认为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也便非常自然。所以笔者以为,对当前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二、加强初中生感恩教育的重大意义
首先,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石。我们知道,感恩教育是多方面的,在家里感恩父母的养育,在学校感恩师长的教育,在社会感恩各行各业人们之间的互相帮助,和谐共处,在地球上感恩大自然的风霜雨露,在集体感恩同学们无私的帮助等等,可以说,感恩教育无处不在。搞好了感恩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便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了。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当前的中学教育存在中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造成了许多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够长远,一些成绩优异的尖子生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规划而走向邪路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那么,懂得了感恩,中学生也便懂得了奋斗,懂得了责任,懂得了人生的艰苦。对促进他们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大的作用。
初中生体育教育论述(3篇)
第一篇:体育教育对初中生意志力的培养
摘要:初中体育教育不仅承担着强健学生身体机能、指导学生体育锻炼、传授其卫生保健知识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力的职责。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有助于帮助其克服今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提高其心理素质,让学生变得勇敢、坚强、不屈不挠,攀登人生的顶峰。
关键词:初中教育;体育课堂;意志培养
初中生是我国的青少年力量,其肩负的责任重大。培养其良好意志力,从狭义上来说,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的内心更加强大,勇于克服今后的多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成果。从广义上来讲,也是推动国家国防力量建设、建设祖国的必然要求。以下笔者将从体育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初中生坚强的意志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意志力薄弱的主要表现
所谓意志力,指的是个人思想和心理方面的一种外在体现。从行为上来看,主要表现在某人能够依据自己的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而不再受外力的影响,一般都需要克服相当大的困难。在实践中,笔者却发现,部分初中生由于受到如今丰厚的家庭物质基础影响,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家长对其实施的溺爱,让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普遍偏低,抵抗挫折和自我控制能力几乎为零。在生活和学习中稍稍遇到一点困难,或者请教家长和教师,或者直接放弃,其意志力的薄弱程度超乎常人想象。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不可或缺。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坚强的意志力
初中生物教学人文教育研究
摘要:
生物教学对我国初中学生的成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生物学科的人文教育,是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生物教学;人文教育;教学视角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提供纯粹的科学教育,因为这可能只是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不是完整的科学教育。完整的科学教育应当是既包括科学知识的,也包括人文知识的。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学生的一种相对系统的入门科学教育,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精神与知识上获得双丰收。
1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只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现象,导致很多中学生性格越来越孤僻、冷漠、自私,缺乏集体荣誉感,甚至高分低能,而这样的学生即使理论知识再优秀也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仅限于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才的人文素养,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没有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同步发展,错过了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的最佳时机。
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探讨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也慢慢趋向现代化。然而,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却始终是德育的发展和建设。现代教育的发展并不只是重视成绩的好坏,德育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树立健全的人格也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如果单独和直接的向他们灌输德育知识,会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更有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可必要的麻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和讲解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全人格,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关键词:
初中生物;德育教育
人教版教科书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意识、团体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不断渗透德育知识,特别又是塑造性强的初中阶段,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渗透和发展德育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人格上共同成长和发展。
一、全面了解教材,努力实施德育教育
德育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单独的德育教育是非常乏味无趣的。所以,德育如果以其他生物等知识为载体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初中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能为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全面的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要努力把德育内容渗透在生物知识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培养他们树立健全人格,提高初中生思想上的觉悟。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科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最后一节热爱生命中,教师除了传授生物知识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思,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传授了生物知识,又在趣味的课堂中渗透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德育内容。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研究
【摘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初中生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应该被放置在首位。一个初中生首先就应该是一个身心都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初中生,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围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研进行究,在剖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对策,本文认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积极引导初中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会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极为影响。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
初中处于人生发展初起阶段,这一阶段是其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尚未成熟、对外界探求欲望比较强烈,性格敏感、情感活跃,先到为主的特点使一些不良习惯容易在其身上滋生,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极易可能造成终生遗憾,据此而言,从心理健康教育层面着手,构建其健康积极向上心理,就会起到天然免疫的作用,并逐渐促使其形成良好而又健康的行为习惯,为其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及特点
1.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
如何提升初中生德育教育实效性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教育备受关注,特别是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人格,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满达到目标,应积极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与个人涵养,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对此,就如何提升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展开了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核心素养;实效性
初中阶段德育教育工作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非凡,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初中生正处在成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会叛逆、抵抗,且心智不够成熟,缺乏规范而精准的是非判断力,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因此,中学应重视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及时处理与解决相关问题,是当前的重要使命。
一、初中生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原有的德育教育方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基本发展要求,因此,必须优化与完善德育教育模式。而今,我国信息科技、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诸多的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在网络环境中也出现了诸多负面性的信息与新闻。当前,初中生大都会使用电脑与手机,这些负面信息与新闻会对学生构成威胁,势必会对德育教育工作形成制约。此外,学校过度重视课程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常挪用德育课堂,使得德育课程的课时数量减少,是不重视德育教育的突出表现。此外,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也十分关键,其会对德育教育整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家长仅仅是关注学生成绩,往往会忽视学生德育问题,势必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提升初中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1.加强校园文化与安全建设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
农村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近年来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人员的重点课题。文章分析影响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从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进和优化教育方法等方面研究相关对策。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时期
目前,很多农村初中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他们平时在思想上缺乏家庭方面的指导,心理上缺乏及时疏导,自身行为也没有受到有效监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导致有的农村初中生产生较为严重的思想道德问题,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一、影响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
(1)学校方面因素。有的农村学校受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略思想道德教育,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部分初中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习惯。有的初中生缺少感恩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集体观念不强,缺乏奉献精神,盲目追星,缺乏对父母长辈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