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教学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政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训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做笔记,在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就死记硬背,在课堂上学生如果有什么疑问,基本上是没有机会去解决。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缺乏教学信息的反馈,主要在于灌输知识,对于《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思想严重偏离,政治教师可能做到了“传道和授业”,至于“解惑”是完全没有考虑,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所以中学政治教师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开展讨论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教学中,适当的穿插当前最新的时事热点,吸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政治教学的素材,深刻的把握初中政治教材的实质,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政治资料都可以作为政治课堂上学生讨论的实例,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去感知,将学生的生活与理论相结合,当前初中紧张的教学节奏让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外界接触,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学生常见的情景,然后与学生一起去探讨,同时政治教师在每一节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要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例如让学生对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一些时事资料,将学生分为一些小组,来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等等,采取这种形式,学生可以主动去学习,去把握当前的热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三、开展情景教学法来学习初中政治
在初中政治的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主动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布置课下的任务,由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设立下一节课堂将要讨论的时事问题,然后在下一节课堂上分组讨论,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开展情景教学方法,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印象,在讨论的过程中,是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已经学习到的政治知识,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处于引导的位置,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适当的进行纠正,当学生出现一些好的想法的时候,政治教师要给予肯定。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研究
摘要:
实施“国培计划”对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调查探析湖北省荆州市城区及周边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笔者提出了改进培训的优化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保障培训质量,提升并促进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
国培计划;教师培训;英语
一、“国培计划”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呈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着课堂教学的改革趋势。在这种教育大环境之下,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在课堂上的角色,学习日益更新的知识和现代教学技术等。因此,务求实效的教师培训成为当前解决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教育部、财政部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培训,它要求培训具有‘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初中英语教育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初中英语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学历低、专业知识欠缺等问题逐渐凸显。因此,全面了解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推进“国培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英语基础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调查分析湖北省荆州市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如何依托“国培计划”进行师资培训改革的策略。
二、“国培计划”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浅谈
【摘要】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开展合作探究的活动,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更好的适应新时代下的发展需求。但是从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来看,发现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纵观目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大多数师生对其重视程度还不够,应用流于形式化,有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仅仅只会使用画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对于学生的掌控力度还不够。为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一)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在探究式教学中,三维目标并没有完全的实现,师生都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导致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实现的情况比较差。由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制定比较具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有据可依,实践的情况比较好,但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规定比较宽泛,在教学中老师不好掌握其教学程度,因此,不同的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这就导致老师对于学生探究过程中控制力度不好掌控,导致在教学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因此三维目标的制定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保证其全面的实现。
(二)教育方式过于传统
农村初中电化教育前景
本文作者:韩健梁 单位:山西省电化教育馆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电化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电化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即电化教育已经从以前人们所熟悉的录音、投影、录像、电视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拓展延伸到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电化教育"一词则经常被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所取代。上述几个名词同时运用的情况也会出现在不同的研究文章和书刊之中。为了表达问题的方便,在本课题研究报告中,可能会同时运用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词,在此予以说明。
课题研究方法
此项课题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研究:接受研究任务后,课题组成员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对我省初中电化教育的资料进行了搜集、阅读和分析研究。与此同时,认真研究和领会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文件和法规、浏览了2005、2006两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文件和统计资料,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结合我省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我们选择晋中、临汾、朔州、大同四市的部分县(区)教育局和农村初中作为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除了对总课题组设计的调查表及调查问卷提出修改意见并被采纳外,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实际,我们还重新设计了县(市)级《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表》和《农村初中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调查表》,力图对被调查的县(市)和农村初中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走访调查了晋中、临汾、朔州、大同四市8个县(市)教育局和16所初中,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30次,广泛了解电化教育在我省农村初中的应用情况,征求农村初中校长、教师和学生对电化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通过对上述3种方法获取的有关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的现状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提炼,进一步提出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策,从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以下部分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我省农村初中电化教育事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中小学教师培训论文(共4篇)
(一)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1.培训缺少科学规划。学者们认为教师知识应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技术知识以及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关于学习环境的知识。因此,对教师的培训课程也应具有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然而目前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大多都是短期培训,且存在多头重复培训的现象;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缺少科学、细致的培训目标,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最终效果。
2.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相脱节。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缺乏在培训前对被培训者已有知识、技能及实际需求等进行科学、细致的调查与分析,缺乏对培训对象认知特征、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充分考虑,培训内容整齐划一、缺乏针对性,难以调动被培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训教师大多为校外专家,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科学研究水平,但相对比较缺乏中小学一线教学的实际体验,因此培训内容理论和学术气息浓厚但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强。被培训者往往只能机械地理解或记忆培训内容,却难以将培训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
3.培训形式单一。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主要采用集中面授的组织形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讲授+操作”的形式,总体上,培训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调动被培训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这种单一的培训形式突出了培训者的中心地位,忽略了被培训者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降低了受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
4.培训的评价导向有所偏差。培训的评价导向偏差表现在三个方面:(1)我国的应试教育现状使得大部分教师认为分数高于一切,信息技术可有可无,认识不到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2)评价以被培训者知识记忆和技能操作为主,缺乏实际应用性评价;(3)评价大多是静态终结性的,单纯强调量化考核,而忽视了质性和发展性评价。
5.培训后的跟踪与支持体系不完善。短期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在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和考核之后便意味着培训工作的结束,缺乏培训后对教师教学绩效改变的进一步跟踪与支持。由于不能对被培训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及时的帮助,从而使得被培训者不能将培训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或根本不用,最终导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并不能真正改变或提高被培训者的教学技能。
英语教师培训行动学习法探究
摘要
近年来,行动学习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理念与学习方法,逐渐被引入教师培训项目中。然而,行动学习法在教师培训项目中的应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以唐山师范学院组织的国培项目———初中英语“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例,探讨了行动学习法在英语教师培训中应该注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行动学习法;英语教师;实施策略
行动学习法由英国管理学教授雷格•列文于上世纪60年代在《发展高效管理者》中提出,并被普遍认为是可以与案例教学方法并列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学习发展工具。该方法强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并完成相关任务,从而完成个体的学习与发展。行动学习突出了人的社会化属性,将学习和实际工作整合为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为受训者提高培训理论的实践转化率提供了思路。
一、行动学习法概述
行动学习法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培训方法,将理论探索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它强调了个体经验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强调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我国培训机构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注意到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很多大中型企业及党政机关的培训中采用了该模式,且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近年来,我国教育机构也开始将该模式应用于教师的培训中,同样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效。相较于传统的培训方式而言,行动学习法在英语教师培训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尊重了参训英语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参训的初中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有几年以上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这种个人成长的经验有必要在培训中得以展示和检验,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产生的疑惑也是培训的重要资源。二是强调培训过程中参训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受训者在培训中反思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经验,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培训者的引领以及参与团队讨论,倾听同行教师的观点与意见,在此过程中,得以共同思考,实现共同进步;三是有助于培养受训英语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行动学习模式下,参训英语教师在小组内经过讨论,发现并提出大家共同关注的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热点,这不同于被强加的假想的任务或问题,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参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总体说来,行动学习具有反思性、行动性、合作性、主体性、参与性。这恰恰是解决以往英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的良方。
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在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下,提升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话题。本文将基于当前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现状,探讨有效提升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教师具备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1]本文将围绕着以下层面,分析提升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可行性对策,以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一、增进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业务学习、校本培训等,增进教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的认识,让教师正确认识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注重提升自身教育技术能力,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公开课、研讨会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教师近距离体会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活动中的价值,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彰显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调动教师学习现代教学技术的动力,让教师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2]。
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
纵观当前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现状,农村初中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不少年轻教师存在较强的跳槽倾向,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知及能力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在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时,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层次性。[3]首先,确保培训的实用性,基于不同条件及岗位的教师,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制定具体明确的培训要求。若教师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能力,则注重培训教师制作PPT、微课等的能力,并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研究和创新。其次,确保培训内容科学适宜。在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时,一方面要关注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方式及技巧,一方面要改进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再次,确保培训的连贯性。为实现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目标,要组织教师开展科学有序的培训活动,对于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的不足,给予针对性指导。最后,确保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受农村条件的局限,在组织农村初中教师开展培训时,可以采取网络培训、校本培训、专家辅导等多种形式。
西部农村初中地理论文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27人,女性17人,年龄在23~45岁之间,分别是来自四川省12个市州下属44所不同县级以下初中的地理教师,地域分布广,具有较强代表性。被调查者学历结构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30人,大专11人,中等师范1人。专业结构为地理科学18人,汉语言文学14人,物理1人,化学1人,美术3人,计算机2人,历史1人,教育学2人,英语1人,其它1人。表明初中地理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任教科目结构:专职地理教师31人,兼职地理教师13人,兼任科目有:体育1人、数学4人、信息技术2人、生物1人、英语1人、历史1人、语文1人、美术1人、物理1人。表明地理教师师资短缺,兼职较多。入职以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中学地理教师中,参与国家级培训21人次,省级培训16人次,市级培训17人次,区级培训15人次,校级培训16人次,县级培训5人次。被调查者均参加过不同级别的继续教育培训。参与国家级培训者占被调查者的47%,表明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等级较高,培训素质较好。在参加此次培训的遴选方式中,96%的教师是受领导安排,仅4%的教师是主动争取。由此看出,教师培训的个人积极性不高。除个人因素外,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和教育管理的行政干预性较强可能是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2.初中地理教学状况简析
(1)教材使用情况:中国在2001年义务教育改革以来,发行多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各地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在44所调查学校中,使用人教版教材21所(48%),北师大版3所(7%),使用中图版4所(9%),湘教版5所(11%),其它11所(25%)。被调查者大多在教学中只参考了学校规定使用的教材,少数教师也参阅其它版本教材。(2)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问卷设计了“你认为影响你的教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28名教师认为地理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10名教师选择课时少,10名教师选择教学资源不足。有4名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学生素质差,7名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技能不足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3)对地理中考分数的期望。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科目及分数由各地教育局规定。地理是否参加考试及其分值的高低反映了该科目的重要地位。被调查者均认为地理应参加高考,若以百分制计算,27%的教师认为地理分值应占100分,其余认为分值应少于50分合理。
3.教师培训需求剖析
从培训内容上看,100%的教师期望获得各地理知识点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案例培训,50%的教师希望获得课堂管理方法的培训,93%的教师认为应接受地理学和教育学发展前沿知识培训。从培训时间上看,50%的教师认为1个月的集中培训时间过长,46%的教师认为培训不应占用暑假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