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培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任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任培训总结

法律职业考试图书的历史演变与选题策划

【摘要】国家确立和改革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法律职业考试图书应运而生,成为法律图书市场的重要板块,而且不论是图书品种还是销售数额,都在法律图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律职业考试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图书,有其自身规律和特殊规则。随着2018年第一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即将举行,法律职业考试图书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法律职业考试图书;司法考试;策划策略

一、法律职业考试图书的历史演变

对法律出版而言,法律职业考试图书的出版历史就是国家法治发展、法治进步和法治文明的历史。1986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有序推进,司法行政部门开始施行全国律师资格考试,选拔出一大批法律专业人才,为我国律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期,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考试单独进行,分别由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负责实施。当时的法律从业人员主要由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组成,可以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和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考试开启了法律专业人才选拔的先河。这一时期的法律职业考试图书主要是考试主管机关编写审定的大纲和少量辅导资料,品种不多,市场化程度不高。2002年,国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和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考试合二为一,改革为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法律职业人员范围相应增加了公证员,由3类改变为4类。在政策层面,组成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在实施方面,考试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截至2017年,共举行16次国家司法考试。这一时期的法律职业考试图书百花齐放,除考试主管机关制定的考试大纲和考务机关编审的辅导用书外,图书品种多达几百种,主要由出版社自主编写、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编写或二者联合编写构成,市场化程度很高,市场竞争饱和。2018年,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国家司法考试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律职业人员由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4类增加为9类,即将初次担任法律顾问、仲裁员(法律类)和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公务员,一起纳入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范围。按照《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报名资格条件、试卷学科组成、考试考查方式和重点等都将面临较大变化。因此,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图书也要因时、因势而变,准确把握政策走向,为考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备考服务,这是新时代法律出版人必须完成的答卷。

二、司法考试类图书的选题策划策略

正如司法考试在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发展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一样,司法考试类图书的策划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目前市场上几百种司法考试类图书可以做不同的分类:按内容划分,有教材或讲义类图书、法规类图书、真题及练习题类图书、专题或速记类图书4种;按作者类型划分,有司法考试主管机关、社会培训机构、出版社专题研究组织和部分一线名师个人著作等;按出版形式划分,有纸质出版物、VCD/DVD影像光盘、电子产品和在线数字产品等;按考试阶段划分,有前期产品、大纲和辅导用书配套产品及冲刺阶段产品等。司法考试类图书的目标读者十分明确,就是当年准备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因此,实用至上、助考成功是对司法考试类图书的基本要求。虽然读者对象非常明确,但由于考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悬殊——有法学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本科生,还有非法学专业但向往从事法律职业的门外汉,以及多次参加司法考试分数总差一点点的“老司机”。因此如何做好细分市场,满足不同考生的个性化需求,使策划的图书实现预期,确实值得我们总结和探讨。司法考试的特点决定了法律职业考试图书选题策划应该遵守实用性、时效性、个性化、准确性和针对性五个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

阅读全文

非教师教育适应性指标构建

摘要:

本文针对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只注重“总结性评价”的现状,提出的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师、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多元的评价指标(11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评价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过程及效果,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具有激励性、自主性、发展性、多元性、动态性的特点,通过该指标评价体系达到提高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不断改进及新教师业务、心理素质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医科院校;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的新任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特殊部分,其发展不仅关系到教师本身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终身教育,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非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的高校新任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也没有经历入职前的教育实习,入职后学校对他们进行的集体岗前培训为期1个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较之师范类毕业的新教师更易出现入职后的不适应,表现在教学业务上的经验不足、人际关系的相对不融洽、及对新环境新问题的心理不适应性,入职适应性问题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初任教师的头等任务.然而有关新教师入职适应性的研究鲜有报道[1-7],涉及高校新教师主要来自师范、财经、外语类大学的入职现状分析,其对策研究缺乏系统性,未见来自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研究报道.故而本文提出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旨在建立适合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有效的、系统的工作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

1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适应性教育的现状特点

新任教师在由过去单纯的校园环境转向了人际关系复杂的工作环境时,如果不能了解自我、正视自我,而是自尊心过强,多虑、猜疑、狭窄、自我中心的性格,将影响其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非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的高校新任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也没有经历入职前的教育实习,入职后学校对他们进行的集体岗前培训为期1个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较之师范类毕业的新教师更易出现入职后的不适应,表现在教学业务、人际关系及心理不适方面:教学业务方面:虽然新教师在普通话、板书书写与设计、多媒体运用方面水平普遍较高,但对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时间的把控、教学思路的清晰度、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对课堂的驾驭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教案编写水平、教学方法、教育科研水平等方面较为欠缺;尤其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的角色转换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的把握上存在很大困难,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加以正确引导,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如何从一个学生的角色向传道授业者、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引导者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角色转换、新教师很难对自身教师的角色做出准确的定位,难以在多重角色之中进行灵活的转换,对角色间的冲突处理不当,这些都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及效果[1].人际关系方面:新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同事及家人和朋友的相处关系,是教师社会化的一个方面.由于初任教师刚刚接触社会,缺乏社会经验,遇事难以理智地克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势必会影响教师的人际关系[2].心理不适方面: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初任教师缺乏社会经验,面对新的工作的物理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感到十分陌生;高校的管理制度和超负荷的工作量让新任教师的自由创新精神下降,缺乏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职业成就感低落,很多新教师产生了职业不认同感,再加之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等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产生失落、茫然、紧张、焦虑、无助、自信心不足等负面情绪,这将严重影响到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性[3].目前医科院校非教师教育专业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是:新教师只要拿到岗前培训证、教师资格证就算完成入职适应性教育了,显然这只是完成了入职教育的“总结性评价”,缺乏对入职教育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这样的制度并不利于入职适应性教育的改进和新教师业务、心理素质的培养.

阅读全文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职教师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中等职业教育独有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走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课堂,迫切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师资予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教师所拥有的一种隐形专业知识与能力形态,该形态侧重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能力的“灵活”运用:基本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近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来源于高校毕业生,也有部分为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客观存在教师队伍教学实践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情况,主要表现如下:

阅读全文

教师教育者标准研究综述

一、谁是教师教育者

1.专业组织机构对于教师教育者的界定

欧洲教育贸易联合委员会(EuropeanTradeUnionCom-mitteeforEducation,ETUCE)在该组织的文件里1,综合了欧洲各国对于教师教育者的界定,认为教师教育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1)高等教育机构里教授教育类课程或学科课程的教师。(2)教育研究者。(3)承担其他教学法或普通课程的教师。(4)与教师教育机构有密切联系的中小学的指导者。(5)其他也参与指导中小学实践的、受过训练又有经验的教师。(6)“在职过程中”取得资格阶段进行指导的导师(辅导教师、合作教师、指导教师、引导教师等)。(7)“在职过程中”取得资格阶段提供支持的一系列人员。从以上内容来看,欧洲教育贸易联合委员会认为教师教育的三个基本阶段———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中的教育者都是教师教育者。

2.各国家对于教师教育者的界定

2010年6月欧洲委员会在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开展的围绕“教师教育者”的同伴学习活动会议就是为了探讨这方面的关键政策问题以及挑战。此次会议给成员国布置了一项作业,请他们回答以下问题:在你的国家谁是教师教育者?有没有关于教师教育者的政策?职前教师教育、持续的教师教育和持续的专业发展之间的融合程度如何,三者究竟是被看成融合的、整体还是完全分离的?教师教育者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该如何归类?在荷兰,教师教育者是指参与职前和在职教师教育的人,而且越来越多地用教师教育者(teachereducator)—词来确认他们的专业地位和专业工作。但在国家的一般政策中,当探讨教师教育者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参与职前教师教育的教师教育者。在瑞典,有三类教师教育者,具有博士学位并且教育和科研并重的高级讲师和教授,在实践学校培养教师的讲师和导师,后两类里讲师需要有硕士或本科学历,负责培养学生特定的专业技能,他们往往在中小学有很长时间的教学经历,而导师往往是实践学校的老师。在美国,有一个专门的教师教育者团体———教师教育者协会(ATE),该协会将教师教育者界定为那些提供正规教学或进行研究和发展以培养准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育工作者。具体可以划分为四类:从事课程教学与科研的高等教育里的教师;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里为准教师提供指导或监督临床实践的教师;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里为教师的高级专业学习实施或展教学活动的教师;其他为教师的专业学习进行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机构人员。如果从美国的教师教育者协会(ATE)的教师教育者标准来看,该标准是针对那些为准教师和在职教师提供正式教学或从事相关研究、促进其发展的人员。在我国,从机构设置看,如果是在传统的单一培养师范生的师范院校里,那么这些师范院校里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被称为教师教育者,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师范院校相继都走上学科专业综合化道路,如此一来这些机构里不再是所有的教师都属于教师教育者。一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的相关访谈获得了如下几种观点:教师教育者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法的老师;除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法的老师之外,还包括各相关学科(如中文教育、数学教育等)的大学老师;除了包括第二类中的老师之外,还包括所有与“人”相关学科的老师,比如教授礼仪课、哲学课等方面的老师;所有涉及培养或培训教师的大学老师都是教师教育者———这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教师教育者。

二、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的作用

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最主要起到一个引领作用。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活动以及成果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初任教师教育者可以将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中的各项领域,作为确立自己专业发展的起点,而有经验的教师教育者则可以有选择地对其中的部分领域进行强化,作为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使得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的价值更多、更深远地体现在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专业学习过程中,起到启发与推动的作用。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各国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初任教师教育者制定合格水平线上的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而是制定了面对优秀教师教育者的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期望以这样的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作为指南,指引教师教育者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

阅读全文

师徒制在新手幼儿教师中的培养

摘要:“师徒制”是目前幼儿园中促进新手教师成长的重要的方式,正因如此,师徒制在幼儿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践开展过程中却常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因此,本文立足于“师”和“徒”对幼儿园“老带新”的约定俗成的新教师成长方式展开调查,以期明确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师徒制;新手;幼儿教师

笔者在与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以及新近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幼儿园中对新入职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的趋势日渐增强,这无疑给新教师的入职适应和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因此,本文立足于“师”和“徒”对幼儿园“老带新”的约定俗成的新教师成长方式展开调查。

一、“师徒制”作用研究述评

“师徒制”毋庸置疑为新手教师入职适应和专业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一环,也对成熟型的教师即师傅提供了实践性智慧传承的平台。目前的研究大多探讨师徒制对新教师的成长和促进作用。台湾学者陈嘉弥基于三个假设前提,证明了“师徒制”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与改变的重要方法之一。卢乃桂等人也都探讨了“师徒制”对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从职业支持方面看,有研究者(杨显彪,2006)认为“师徒制”一方面为教师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有力保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新教师习得隐性知识,能有效地促使他们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从心理支持方面看,己有学者证明初任教师在帮带活动中获益最大的是精神与心理上的支持,师徒制有利于初任教师建立自信,增强他们的斗志,提升工作满意度。JoaoSarraipa(2010)等人的研究也指出,相对于其他同事,有师傅指导的徒弟会有更高的工资、更可能从工作中获得更多快乐、之后也更愿意辅导别人,离职的几率也更小。因此,关于“师徒制”的积极作用,相关学者已经给出较多的关注和实证,在实施过程中,对成熟型教师和新手教师均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对成熟型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和压力。纵然“老带新”的模式对于有经验教师和新教师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阻碍师徒制顺利开展的因素。

二、“师徒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教师遴选不严格

阅读全文

新手教师课堂管理经验与教训

摘要:阐述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以及课堂管理的策略三个部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有普遍性、多样性和年级差异性。新手教师在刚入职是肯定会在课堂管理中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而对于课堂管理的策略,也就是课堂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着重从教师和外部环境这两个方面来,因为学生不可控因素较多,能做的相对有限。总结下来,主要有教师要有入职教育、加强自控、形成反思习惯。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加强课堂空间管理以及教室布置。学校与家长积极沟通并完善新教师激励制度和导师制。

关键词:新手教师;课堂管理;经验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由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共同组成。对于我们来说,课堂是再熟悉不过的,无论是做学生,还是之后做教师。许多研究者如乐卓谨在实践中发现,影响课堂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但在众多因素中,课堂管理是作用最大、影响直接的因素。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那么学生接受知识就会受到负面影响甚至是阻碍。因此,课堂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时它还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首要因素,一个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基本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一天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就是他每天的积累。课堂如果给孩子的是井然有序,那么这个孩子的做事风格也一定是井然有序的。相反,如果课堂秩序不能保证,很大一部分孩子会自由散漫。新手教师走上岗位最头疼的便是课堂管理,他们需要在课堂中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却依然不理想。但是退一步想,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此都有可能焦头烂额,更何况新教师。朱水萍教授有研究表明,在职业生涯之初,如何有效管理课堂是新教师面临的主要困难。因而,研究新手教师课堂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新手教师以及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有很大价值和意义。

1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就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中介,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处理和协调影响教学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交流的顺畅度,最终构建一个高效、积极、有创造性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达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该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证高质量课堂的前提。课堂管理是教师和学生间的知识交流的催化剂,课堂管理越高效,知识的交流也就更顺畅。

2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管理对象就是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教师如果不能恰当地、有效地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一节低效的课堂。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学生的随意性很强。邵瑛莹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总的来说就是将问题行为这一范围较广的概念限定于学校课堂之中。原本约束社会成员的规范缩小为约束课堂学生的规范,学生在课堂上做出的违背课堂行为规范的行为即是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已有的研究能发现,第一,问题行为存在普遍性。邵瑛莹认为88%的学生是存在问题行为的,类似的结论在陈绍兰的研究中也有体现。第二,问题行为的多样性,如上课时谈话、喧哗、上课迟到以及不做功课等20多种。张亚男和白芸在《透视小学低年级新教师课堂管理困惑》中认为有55%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比如上课时偷偷交流、大声喧哗等,还有26%课堂问题行为是上课迟到、课上任意走动等,另有17%属是上课不专心,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比如看课外书。第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随着年级的不同而不同,即年级之间存在差异性。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以及不能很好的解决,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

阅读全文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摘要:

2016年浙江省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出台了更加严格的“学分制”管理办法,同时加强了“学分制”管理办法的宣传和相关培训,以从“学时制”向“学分制”稳妥过渡。该文通过分析2013—2016年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集中培训情况,对宁波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以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对宁波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新旧培训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体育教师培训;学分制;培训模式;发展趋势

“十三五”教师教育规划中,要求对进一步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进行改革。该文通过对比2013—2015年和2016年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文件的内容异同点,对宁波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项目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研究,思考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从而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重点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专业和教学技能,为上级部门提供制定政培训策的理论依据。

1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现状

就浙江省的教师培训整体而言,2013—2015年的体育教师的培训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可提升的空间,因此,在2016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文件中对于教师的培训管理模式、项目申报限额等方面进行了修改。所以,对比2013—2015年、2016年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集中培训活动的文件内容的异同,主要表现有几个方面。

阅读全文

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需求探究

[摘要]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学前教育师资的发展水平。本研究通过对比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内容、培训类型、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者和培训后的考核六个方面的现状以及需求,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提供支持,如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注重培训的考核。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培训需求;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2020年4月颁布了的《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培训实施指南》)提出了“整体提升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之尽快成为合格的初任教师”[1]的要求。新入职教师积累的教学工作经验不仅会决定其能否继续从事工作,而且会决定他们在教师行业内的发展方向。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性发展的问题已经受到各界关注,一般认为幼儿教师入职期为3年左右。[2]然而,目前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幼儿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参加幼儿园工作未满三年的教师,对其参加培训的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对策。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取山西省各地区幼儿园273名新入职教师,其中入职半年的教师137人,0.5—1年(不满1年)的有63人,1—2(不满2年)年的有53人,2—3年(不满3年)的有20人;男教师10人,女教师263人;大专学历7人,本科学历244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2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