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处理技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图像处理技术中网页设计论文
1常见处理技术
网页中的图像,按照存储格式不同可以分为矢量图和位图,按照使用用途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地址栏图像,网站Logo,网页内容图像等。地址栏图像类似一个图标,显示在地址栏网址前边,一般经过精心设计,能够传递公司专业与精细的形象。内容图像是指嵌在网页中或者作为网页背景的图像。伴随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进步,用于图像处理设计的软件有了很大的发展。网页三剑客中的Dreamweaver在进行网页设计的同时,可以对一些图片进行简单的变化处理,fireworks能满足对网页图片处理的大部分功能要求。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图像,可以使用Adobe公司的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在进行Logo等设计时,一般使用CorelDraw或Illustrator等软件来完成。在进行图像的设计、选择和处理中,掌握专业软件的基本使用技巧是必需的,图像在网页设计中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视觉吸引、信息引导两方面。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对图像进行合理的处理。使用动画图片,以及适当的色彩对比,形成版式的变化,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引导其对网站内容的阅读。根据公司对网站的功能定位,其所承载的任务与指向有所不同,对浏览者所作设定亦有差异。比如腾讯公司的腾讯网(qq.com)和腾讯(tecent.com),一个作为门户内容网站,一个作为公司形象网站是两个独立的网站,设计风格,内容和要求差异很大。
2新技术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其显示终端可能是计算机,平板,电视或智能手机,为了页面兼容等原因,前端设计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如div+css技术,Javascript技术等,为了方便管理,一般采用对象的结构、表现和行为分开。结构是对象的内容,表现是其外观,而行为是与浏览者的交互,或者说是浏览者进行鼠标点击或输入内容等操作时,页面的反应。在进行网页设计过程中,图像对象也是如此,利用代码可以对图像进行一些效果的处理,起到资源占用少,页面维护容易等目的,还可以达到一些用基本图像处理技术不易实现的效果。用div+css结合Javascript技术可以实现在网页前端一些设计效果和逻辑处理功能,比如图像轮播和验证码校验功能。在一个存在后台管理的网站中,网页的很多内容来自于后台数据库,一些图片也不例外,内容需要和后台交互,根据数据库的内容和页面的特定逻辑,决定图像的外观。这是基本图像处理技术无法实现的,需要设计者了解动态页面设计技术,常见的技术有asp.net,php和jsp技术等。
3结论
传统网页设计技术一般分为前台和后台技术,前台主要负责页面的版式和效果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图像处理有较好的理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一般认为,网站的功能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需要有良好的显示效果。技术是手段,是媒介,不能一味追求技术的先进与绚丽,设计要同公司网站的定位紧密相关,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实现。网站的视觉吸引、信息引导两方面的功能并没有变,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是设计者关注并努力的方向。在功能完成的基础上,使浏览者获得良好的体验,简洁明快的设计往往会给用户留下较深的印象。页面图像设计者要对相关技术有较好的理解,页面前台效果不是孤立的,任务进行过程中,美工需要和后台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反复修改,共同完成设计。
作者:智立甫 王春写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石家庄市市容环卫服务中心
芬顿氧化技术废水处理论文
1芬顿概述
“芬顿试剂”最早由法国科学家芬顿在酒石酸的分解反应中发现,它是指在酸性条件下Fe2+与H2O2组合的体系。1964年加拿大的Eisenhauer首次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加入芬顿试剂处理苯酚及烷基苯废水,之后很多学者都将芬顿试剂应用到有机物的降解中。例如,王中旭等以修饰后石墨/聚四氟乙烯为阴极,采用电芬顿反应降解纤维素。由于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反应快速、高效等优点,芬顿氧化技术在有机污染物的水处理领域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2芬顿反应的特点
芬顿反应通过Fe2+与H2O2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反应机理如下:对比于其他氧化剂,•OH具有更高的氧化电位,氧化电位为2.80V,•OH与其它氧化剂的电极电位比较。氟的氧化电位最高,为3.06V,•OH的氧化性仅次于氟,因此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
3均相芬顿氧化技术的机理及应用
3.1超声芬顿氧化技术
超声辐射产生的空化效应在瞬间能释放高能量,利用这一原理,将超声辐射与芬顿氧化技术结合,使H2O2分子裂解形成具有活性的•OH基团,超声与Fenton试剂联用的体系被称为超声-Fenton氧化技术。超声-Fenton氧化技术的优点是:超声辐射能使H2O2分子裂解产生•OH,这样就能增加反应体系的活性基团,加速有机物的降解。Voncina等利用超声辅助的芬顿氧化技术降解6种活性染料(活性黄15、活性红22、活性蓝28等),研究结果表明芬顿体系中超声波的引入可以提高芬顿反应的效果。陈颖等采用准好氧矿化垃圾反应床+超声/芬顿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在超声-Fen-ton最佳工艺条件下,COD、总磷和色度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0%以上,且出水无臭。Zhang等研究了芬顿氧化技术对活性黑8(RB8)的氧化脱色和矿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超声波为辅助芬顿氧化技术能提高COD的去除率,但是对RB8的脱色影响不明显。超声-Fenton氧化技术由于超声的制备工艺及成本昂贵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程度和使用范围。
含铬废水处理技术论文
1含铬废水的几种处理技术
1.1生物法
(1)生物物理方法
基于生物特性,通过物理手段来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即生物物理方法,又可以分为絮凝法和吸附法。絮凝法是通过微生物或者其所产生的代谢物来絮凝沉淀有害物质的,主要倚靠实验室中所培养的具备絮凝功能的微生物来完成,因为大多数微生物本身具有一定线性结构,或者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可以和颗粒相结合,进而达到除污目的。目前该种微生物主要有十七种,比如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以及藻类等。之前程永华等专家就曾经研究发现,在强酸条件下壳聚糖更轻易吸附六价铬。吸附法是经过生物的离子交换、络合等各种作用来吸附重金属离子,特别是研究表明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微生物都具有较强的吸附重金属能力,可以在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较好地进行吸附作用。
(2)生物化学方法
即通过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作用,使可溶性离子先转化为难溶或者微溶性的化合物,再将其去除。常用的是硫酸盐生物还原方法,在无氧条件下先是利用硫酸还原菌来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然后将所要去除的铬离子和硫化氢进行反应,生成难溶或者微溶的金属硫化物沉淀进而去除,同时由于硫酸的还原作用可以相对地提高废水的pH值;或者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先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再与硫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或者微溶性物质进而去除。
(3)生物植物方法
污水处理技术下城镇化建设论文
一、工程概况
1.1设计水量及水质
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500m3/d,主要水质见表1。
1.2工艺流程
原水首先通过闸门井后自流入格栅井,截留污水中的漂浮物及大颗粒悬浮物后自流进入调节池,经过调节池后污水被提升到后续处理单元,依次流经厌氧池、缺氧池、MBR膜生物反应池,去除COD、TN和TP。
1.3工艺说明
原水首先通过闸门井后自流入格栅井,污水中的漂浮物及大颗粒悬浮物被截留去除,保护了后续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格栅出水自流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具有调节进水水质和水量的作用,使后续单元进水水量和水质能尽可能均匀稳定。调节池中设置潜水搅拌机,防止悬浮物过度沉积。经过调节池后污水被提升到后续处理单元,依次流经厌氧池、缺氧池、MBR膜生物反应池。在厌氧池的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吸收能快速降解的有机物,同时将体内的磷释放出来,为后续超量磷吸收做准备;在缺氧池内,反硝化菌将后续MBR好氧单元混合回流液中的亚硝酸盐、硝酸盐转化成氮气排除,实现污水脱氮,同时降解一部分有机物;在MBR生物反应池内悬浮态活性污泥在好氧条件下,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剩余有机污染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聚磷菌超量吸收磷,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将磷从污水中去除。为了确保出水中总磷指标达标,还设置了辅助化学除磷设备,将除磷剂投加到污水中使磷形成不溶性沉淀物随剩余污泥排放而去除。经过MBR生物反应单元后,污水中绝大部分污染物已经被去除,通过MBR膜的过滤作用,将微生物和其它悬浮物完全截留,实现泥水分离。透过膜的清水由抽吸泵抽取达标排放。剩余污泥暂时排入储泥池,定期外运处置。
石油化工废水处理节能技术论文
1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初期的技术方法
1.1浮油隔断技术
石油化工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在其表面也会有漂浮着许多颗粒性污垢,会产生较多的生物薄膜,这些杂物上面往往携带着很多的浮油,由于浮油的密度相对较小,因而这些杂物就漂浮在水面,将水和空气隔绝,水中需要氧气的生物就无法得以生存,分解能力便大幅度降低,对水的自净作用产生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浮油隔断技术便应运而生,在石油化工废水初步处理中,就使污水通过隔油池,将表面漂浮的物质除去,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一般对于隔油池的选用采用有斜面的隔油池,在斜面上的水流速度快,不会使浮油聚积在一块,浮油处理的效果较为理想,采用此方法可以将废水中的含油量降到10%以内。
1.2悬浮物粘附技术
经过隔油池的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但是在废水中还是含有许许多多的浮化油和浮油,在处理中还需要运用到悬浮物粘附技术,该技术的采用将进一步强化废水中悬浮浮油的处理。详细的操作就是使用分散的、体积小的气泡,来将水中的悬浮物吸附到废水表面,再对悬浮物予以处理,将乳化油等浮油与水进行有效的分离。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取涡凹这种粘附悬浮物的基础,在新疆以及内蒙古等地运用的较多,此类方法操作非常简便,有显著的粘附效果,其对乳化油、浮油和硫化物均有较强的粘附作用,有助于污水的进一步处理及净化。
1.3吸附技术
吸附技术的原理是运用活性炭等多孔物质将废水中的杂志吸附到表面,以此达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清除目的,但是在处理成本上,活性炭的成本相对比较大,与此同时,对于使用过的活性炭的处理问题,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处理往往会引发二次污染,对于此类方法处理过的废水尚且具有较大的硬度,只能够对颗粒性的杂质加以处理。
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的行为及防治措施
自古以来,学术研究者给人们留下了两袖清风、淡泊名利、励精图治的良好形象,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也呈现了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但近二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一些不能坚守学术道德的作者抄袭和剽窃别人学术成果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虽然各期刊社均在利用不端学术检测平台排查和纠正学术不端行为,但规避不端学术检测平台,变着花样的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期刊作为学术界的主要阵地,澄净这一泓清泉的当务之急是分析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及其危害和产生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防治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1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及其危害
一般来说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能发现一些学术论文不端的现象,如:①正在编校的论文好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②审稿专家反映某篇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③编辑在处理论文中的问题与作者沟通时,作者支支吾吾不能解答;④作者要求撤稿的理由不充分。对于第①种情况,作者引用了他人或自己已的研究方法、图、表、数据和文字表述,但未在正文中索引相应的参考文献,误导编辑将其文中的研究成果视为本文的成果。对于第②种情况,如果编辑给专家送审的论文核心内容正好是专家研究过的或者非常熟悉的内容,论文中若有学术不端行为,很容易被专家发现并反馈到编辑部。对于第③种情况,当编辑在编校论文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与第一作者联系,第一作者对论文的贡献最大,对论文内容应该是了如指掌,不应该存在对论文的疑问解答不了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有可能是作者署名顺序不当,作者署名的顺序不能体现对论文贡献的大小,这对论文贡献大的作者来说,有失公平;更有甚者,将对论文作出贡献最大的作者排除在作者署名之外。对于第④种情况,在论文处理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论文撤稿的现象,更使编辑为难的是有的论文快要印刷出版了,作者提出要撤稿,一般来说,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出版至少要经历初筛、初审、外审、主编终审、编辑、三次校对、一次质检和一次审读8个环节,至少饱含了收稿编辑、编辑部主任、送外审编辑、审稿专家、主编、三次校对的人员共8人的辛勤劳动;这对于期刊社来说,不管是从情感上,还是从人力物理财力方面都是很大的损失。由于编辑能力的局限性,对于有些学术不端行为还是难以鉴别,例如篡改和伪造数据、买卖和论文、一稿多投、不当基金项目署名等。篡改和伪造数据属于伪科学范畴,无疑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造成医疗事故或工程事故。买卖和论文的学术水平可能比较高,但扰乱了人才评价机制,误导将庸才评价为人才,将其放置更高水平的工作岗位,导致其不能胜任工作岗位,工作中经常错误百出,从而影响我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一稿多投表现为同一篇大部分核心内容相同的在不同的期刊上,这造成了期刊资源极大的浪费。不当基金项目署名引起了科学基金学术不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近年来科学基金学术不端案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给科学基金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归纳起来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研究成果;②篡改、伪造数据,提供虚假学术信息;③不当作者署名;④不当作者机构署名;⑤不当基金项目署名;⑥买卖、论文;⑦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这些现象带来的学术影响和后果极其恶劣,我们有必要对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2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成因分析
下面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逐个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的篇数,的期刊必须是核心期刊或被SCI、EI收录的期刊是高校学生毕业和科研人员项目结题的考核指标。学业压力和工作压力往往使得高校学生和科研工作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撰写论文,但又想完成这一考核指标。这时,他们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的研究成果;为了掩盖这种不轨的学术行为,防止不端学术检测系统的检测,他们不会将引用的研究成果以参考文献标注,而是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篡改,变成自己论文中的内容。同行专家在评审论文时发现了学术不端行为,但考虑到作者写一篇论文不容易,只是给编辑打电话口头说一说而已,而在审稿意见上委婉地写一些论文中存在缺陷的问题;如果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不考虑其学术不端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发表一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论文。2)对于那些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成熟的作者,他们具备一定的撰写论文的基础,但运用原始数据和图表得出的成果不足以达到的水平,或者与作者想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在学术道德意识缺失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篡改、伪造数据、修改图表,提供虚假学术信息,得出所谓的理想的研究结论。3)引起不当作者署名的原因有多种情况:①作者甲时署乙和丙的名字,考虑的是乙和丙跟自己的关系不错或者其他方面有求于他们或者希望乙和丙下次时能署上自己的名字;因为作者甲上次时署了乙和丙的名字,乙和丙时为了还人情,也将甲的名字署上;②作者在时署上并未对论文作实质性贡献的权威学者的名字,希望能提高本人的学术声誉,并尽快通过期刊社的审稿;③因研究团队中某一个人毕业、评职称或项目结题的需要,署名在第1位的并不是真正对论文贡献最大的;④研究团队人员给工程项目单位人员论文等等。4)引起不当作者机构署名的原因相对简单些,一种情况是因为作者工作调动的原因,作者将原来单位的研究成果带到了新的单位,在时,往往会将新单位作为第1单位署名,原来单位的署名在新单位之后,还有的甚至没有原来单位的署名;另外一种情况是研究团队人员给工程项目单位人员论文,势必也会导致不当作者机构署名的现象。5)为了满足基金项目结题对的要求,如果基金项目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未发表相关论文,就很有可能将基金项目名称加入同事即将发表的论文中;而基金项目论文比例又是期刊的评价指标,期刊社也很乐意接受在论文中加基金项目名称。6)买卖、论文是期刊论文学术不端现象中最卑劣的行为。高校显眼的墙壁上到处可见买卖、论文的联系信息。买卖、论文已经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这种不良风气和行为助长了论文学术不端现象的蔓延,严重毁坏了期刊是“学术圣地”的形象,尤其是对还未走出校门的学生留下的这种不良印象,将会使他们将来的学术生涯后患无穷。据了解,目前不仅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毕业需要,对于少数学科成绩未达标的本科生毕业的条件居然是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试想想一个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绝大部分是基础理论性知识,尚未涉及工程实践和科研的内容,何况还是一位学业成绩不出色的本科生,要求他撰写一篇能达到发表水平的论文,谈何容易,他们不得不花钱找论文机构买论文或者请人。7)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期刊周期太长不能满足作者要求引起的。对于学术期刊来说,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一般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最快也至少半年左右;而有些作者一投稿就急于发表,他们不清楚哪个期刊社处理稿件的速度快,抱着哪个期刊社处理稿件的速度快就发哪个期刊的想法,同一篇论文投往了好几个期刊社;有时会出现同一篇论文同时被几个期刊社录用的情况,有的作者会选择在一个期刊上发表,从其他期刊社撤稿,而有的作者稍作修改,同时发表在了几个期刊上。综上所述,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成因是考核指标的压力、学术道德意识的缺失、评议专家的态度、研究程度的局限性、人情的影响、权威学者名誉的滥用、急功近利的心态、期刊周期过长。针对这些成因,下面研究与探讨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措施。
3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
3.1关于客观因素引起的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
医学期刊论文编审工作问题
科技期刊的生命在于质量,而编辑恰恰是期刊质量的“守门人”。在论文的选题、组稿、审编稿、改稿、定稿等工作中,编审是重要环节,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编审者的科学素养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所在。编审工作的对象是论文,工作流程是对稿件进行初审、筛选、送审、加工、修改、定稿、组稿等。医学论文编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稿件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医学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现就医学期刊论文的编审工作相关问题做如下探讨。
1选稿和标准
选择医学论文的标准主要是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科学性是医学论文的生命,是论文的立足点,包括真实性、准确性、重复性、公正性和逻辑性。创新性是医学论文的灵魂,即创造性、创见性,是决定医学论文的主要标准。实用性是医学论文的基础,是指论文的实用价值,也是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是医学论文选稿最基本的标准,也是医学论文审稿中必须遵循的先决条件。
2论文的评价
初选论文经过通读论文之后,应根据审稿标准,对其优缺点作出全面评价。评价要着眼于论文的总体及论文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论文的优劣,应该是质量第一。坚持审稿标准,注重论文的科学性、知识性、时效性和可读性。科学性是评价论文的基本标准,知识性的核心反映在论文中信息量的大小。提供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越多,刊出的价值就越高。时效性主要是及时介绍学术经验和传递信息;其次论文中的观点要鲜明、数据准确、论证充分、图表规范以及其成果数据要经得住历史的验证。可读性主要指论文要符合社会现实认识论要求,论文内容的思维结构要逻辑严谨,文字通顺,数据真实,图表规范。
3初审稿件的处理
初审作为三审制的第一关,编辑责任重大。编辑在初审环节上要多下功夫,可有效过滤明显不符合刊物定位和学术水平的论文,可提高后续外审、编辑等环节工作效率。初审稿件处理大致分两种方法。但处理前需详读论文,必须了解文题是否恰当,中心内容是否阐述清楚,材料是否准确可靠,结论是否确切,论文的组织结构是否严密,文字是否通顺,图标是否规范,书写格式是否符合编排规范,参考文献的标引规范等,掌握以上情况后再对论文提出处理意见。
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探析
摘要:科技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由于创刊时间较短,面临社会关注度低、学界不了解、稿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现有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中不占优势。为尽快提高《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编委会及编辑部采取了调动编委积极性、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使《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的影响因子不断提升。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新媒体;编辑;《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科技期刊是刊载科学技术论文、发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及传播科学技术创新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一国科技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科研实力和科研产出快速提升,然而我国科技期刊总体质量仍然不高,与科研大国地位不相匹配,成为科技界的一块发展短板。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5年,实施了史上最严环保法,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随着一系列政策的,环保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于2011年正式诞生,借助环保产业与科研实力的迅猛发展,迅速成长起来。然而,由于《学报》创刊时间较短,面临着社会关注度低、学界不了解、稿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现有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中不占优势。为尽快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编委会及编辑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笔者对主要措施进行归纳,以供参考。
一、掌握最新科研动态,提升组稿与策划能力
报道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可显著提升期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参加学术会议可以直接和快速地了解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及热点问题,并了解各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1]。期刊参与或开展学术活动是提升期刊曝光度,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另一重要举措[2-3]。《学报》依托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长期合作,参与协办了多次在环境领域具有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如第三届全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2019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第22届世界疏浚大会、第三届全国水处理与回用学术会议等,此外还参与了历届科学技术年会、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等,通过制作宣传海报、赠送刊物及礼品、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宣传、推广期刊,取得了显著成效,吸引了众多潜在作者与读者,极大地提高了来稿数量与质量。
二、调动编委积极性,保障稿源及质量
编委会不仅负责期刊的日常运营,也对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4],在树立期刊品牌,扩大影响力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5]。编委不仅是期刊的管理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是期刊的作者和读者,在承担审稿任务的同时,也承担着为期刊投稿的责任,编委对期刊的关注度以及自身的学术水平深刻影响着期刊的发展[6]。切实发挥编委作用,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根据最新成果策划选题并设置特色栏目,发表一系列高水平、受关注的论文,将极大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青年学者具有创新思维和工作热情,科技期刊要想提升编委会的活力,并使其真正具有执行力,提升自身的质量,成立青年编委会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报》于2018年底重组编委会,通过权威专家推荐的方式,新增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学者。这些编委积极为期刊发展建言献策,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推荐或将自己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汇总,组织了一批高质量的专栏,如“打好碧水保卫战”特色研究专栏、“流域污染治理”特色研究专栏、“打好蓝天保卫战”特色研究专栏、“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色研究专栏等,专栏中还介绍了自己的团队成员、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方向等,对其团队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此外,《学报》计划于2021年起实施编委会动态调整机制,并组建第一届青年编委会。每年根据年度工作情况评估编委会成员对期刊的相对贡献,综合考虑青年学者的学术水平、学科和机构分布以及对本刊的关注度等情况,经过编辑部筛选、主编审核等多个环节,共遴选了18名青年编委,优秀作者、优秀读者和优秀审稿人是本届青年编委人选的主要来源。《学报》每年年初组织编委、同行专家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造性、成果的应用价值、文字写作水平等方面,对上一年发表的论文进行排序,评选出优秀论文,并在本年的期刊及网站上予以公布,以鼓励更多优秀论文出现,促进环境工程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编委的积极性,切实发挥了编委拓展稿源、保障质量、提高档次、扩大影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