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经济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出口贸易经济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出口贸易经济

国际贸易冲击经济周期波动研究

摘要: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努力融入到国际大环境中,利用国际经济的优势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这新形势下发展国际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周期性的波动。当前形势下,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的主要实现渠道是国际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极为明显。因此,本文旨在对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冲击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研究,概述我国对外贸易波动的特征以及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在这个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影响将会进一步增加。

关键词:

新形势;国际贸易冲击;中国经济;周期波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不断地加快融入国际贸易经济的大环境中的脚步,相互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强,导致国际贸易经济及其金融环境的稍微变动都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波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有贸易、汇率、利率、国际金融市场等多重渠道,且对我国经济波动产生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受我国人民币政策的影响,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冲击渠道来实现的。

一、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让我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二十一世纪,对外贸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跃居全球第二而且仍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在这个发展基础上,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方向转变为发展成为贸易强国,而贸易强国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频率较低,以保证对外贸易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稳定性和波动性是对外贸易一组相对的两种概念,只要是处于发展状态中的系统正常运行都会表现出波动性,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周期波动现象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是经济变量芳年存在较为显著的周期波动,其主周期长度大约为7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交易总额的节节攀升,仔细研究其增长率会发现中间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性,导致国际贸易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波动性是客观存在,在市场体制下无法避免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做的只有分清形势,深入研究贸易波动性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减小过度的波动对国民经济总体带来的不利冲击和负面影响,保持稳定和波动之间的相对平衡,进而保持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

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

摘要:为了积极响应我党的号召,笔者将运用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原则,而低碳经济就是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经济而延伸出来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存在了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下需要发展低碳经济,以此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讨论了目前低碳经济的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走向,对我国未来对外贸易发展的走势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研究影响

所谓低碳经济,也就是包括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以及与低碳相关的生活方式等等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被创造出来,也是对地球现存资源的一种再开发、再中断的一种模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其实各个国家都已经投入到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创新模式中。我国的低碳经济背景是针对我国近年来环境出现危机的情况出现的,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国进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让社会经济资源不足的情况和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相适应,达到平衡协调发展,满足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各种要求。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2018年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外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18年的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同比就增长了9.4%,总额达到6.75万亿元,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7.4%,总额3.54万亿元,进口额同比增长11.7%,总额3.21万亿元。进口较出口增速快4.3%,贸易顺差收收窄21.8%,进出口逐步趋于平衡。传统的经济发展背景与低碳经济背景相比可以很好地节约我国的能源,减少排放和能耗,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对商品类型和结构来创新,让国际贸易发展具有更好的实际意义。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外贸易的规模

低碳经济背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变革,特别是对于商品的结构和类型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在短时间内可能产生不了很大的变革,但是长时间就会看到一些发展的动力。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不论是生产格局还是技术格局都做出了很大的变革,特别是出口贸易的系统和企业竞争力都有所上升,这种模式会特别集中资源和劳动力,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一定的优势,尽管这些会对我国对外贸易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比例也会有所下降。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出口贸易的变化

阅读全文

金融进展对出口贸易的作用

 

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历来为理论界所重视。在众多对之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中,对金融发展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以Carlin和Mayer(2003)的观点为代表,两位学者从金融发展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入手,提出金融发展会影响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进而使出口企业商品科技含量产生变化。这一观点得到了IhianandZingales(1998)和Beck(2003)等人的认同,他们指出,虽然各个行业对金融发展的依赖程度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更加依赖于技术进步取得竞争优势的行业,其对金融发展的依赖显然要更重一些。Beck在同一年的另一份研究中,提取全球65个国家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信贷与制造业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佐证了金融发展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另一种观点是从比较优势的发挥上入手,通过证明一国出口比较优势对金融发展的依赖来表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Kletzer、Bandhan(1987)、Svaleryd、Vlachos(1987)等人,其中前者指出,比较优势对金融要素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而后者则在研究经合组织相关部门的情况后指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与地区,其出口商品结构层次更高,比较优势也更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经历了高速发展的30年。从目前的出口商品结构上来看,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在整个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和发达国家区别不大,机电产品已连续多年成为出口商品的主体。从最初的农业初级品的出口,到现在以制成品为主体的出口商品结构,金融业的发展在其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但在出口商品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中,我国金融,特别是汇率机制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下面将通过对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考察我国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   1我国金融发展现状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金融业长期处于规模小、效率低且相对封闭的状态,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领域,作为经济微观体的企业,对金融发展的感受比较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大,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奠定了新世纪金融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时至今日,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1.1金融规模扩大迅速   我国货币供应量自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1996~2010年,广义货币(M2)年均增长13.1%,狭义货币年均增长13.4%。中国新一届政府上台的2002年3月,全国广义货币(M2)与狭义货币均比上年增长近17%,现金(M0)净投放量增至1589亿元,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也创出新高,增长16.8%,达到1.92万亿元;到全球金融危机最高峰的2008年3月,这一组数据又进一步刷新,全年现金投入量3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市场货币流通量(M0)为3.4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67%,狭义货币(M1)为16.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1%,广义货币(M2)为47.86万元,比上年增长17.86%。2010年1月,我国金融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现金投放量为亿元,市场货币流通量(M0)为40758.58万亿元,狭义货币(M1)为229588.98万亿元,广义货币(M2)为649947.46万亿元,与1996年相比,金融规模已扩大多倍。   1.2金融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   在我国金融机构的组成中,银行业是绝对的主导,而银行业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并没有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得到健全。虽然这些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总量一直处于增长,且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机构一直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其多元化的方向,只是银行业的一种自然伸展,对金融市场中中小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我国金融行业的资金结构没有随着资金总量的扩大而更趋合理,由于制度以及人才储备方面的制约,金融制度的创新十分缓慢,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并没有实现突破,金融资产结构比10年前没有太大进步,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在衡量金融效率的几组指标中,衡量金融效率的货币政策效率、储贷转化率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我国金融行为都表现不佳。一是货币政策效率不高,缺少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信用与法制环境,且中介市场化未能建立,阻碍了倾向政策的有效传导。二是我国储蓄规模虽然增长十分迅速,但储贷转化率却长年处于50%的低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都稍显落后。三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国有企业占据了金融资源贷款的主体,却只能获得极低的效益,而更多具有更高效益的民营中小企业却难以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   1.3汇率弹性不够   央行数据显示,自2005年7月新一轮汇率改革至2008年7月初,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16%。在保持对美元的快速升值同时,对非美元的汇率却没有出现一致性,人民币兑日元以及人民币兑欧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汇率改革以来,央行更多只是关注美元区,忽略了欧元与日元,而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美元区与非美元区的比例为4.4:5.6,非美元区的欧洲、日本与东南亚等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超过我国对外贸易的一半。在中国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的背景下,美元与日元、欧元的汇率却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动,从而使真正决定出口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走平,形成了当前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差距。   2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现状   我国出口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摆脱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转而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从当前出口贸易情况来看,其商品结构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2.1出口产品结构逐年改变   1990年,全国出口总额621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435亿美元,所占比重70%左右,机电产品出口111亿美元,所占比重上升到18%;2000年,全国出口总额2492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996亿美元,所占比重下降为40%,机电产品出口1053亿美元,所占比重上升到42%;2010年,全国出口总额15779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4891亿美元,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到31%,机电产品出口9625亿美元,所占比重上升到61%,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47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p#分页标题#e#   2.2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低   我国出口商品在本世纪初虽然摆脱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以初级品为主的情况,但在出口商品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仍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工业附加值十分有限。一方面,在我国出口商品中,虽然机电类产品已超过出口总额的一半,达58%,但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如日本机电类商品出口占比重超过70%。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结构不理想,不仅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过低,而且在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只有不到一成的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属于中国企业,九成是跨国企业在中国设厂进行生产或委托中国企业生产的。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受制于人,实际上也正是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2009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机电产口出口都出现了超过2成的下降,显示出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的不利后果。   3我国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结构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   3.1汇率政策作用有限   我国汇率改革以来,一直紧盯美元汇率,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0%,但由于人民币兑日元、欧元等其他货币并没随之而动,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推动作用十分有限,汇率缺乏弹性的效果十分明显。   3.2贷款流向不佳   当前我国储蓄转贷中,获得贷款最多的是经济效益较低的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经济效益、边际效益高等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行业却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出现这种情况,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制度与结构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缺少创业投资业务的传统银行业,显然无法适应其需要,继而贷款十分困难。   3.3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推动力不足   金融创新的缓慢,金融效率的低下,使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等货币政策传导到出口行业的时间较慢,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太低,从而使一系列政策滞后,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推动力不足,无法第一时间作用在出口贸易领域。而随着进出口贸易的阶段性特点,使宏观调控的效率十分低下,造成长期以来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度过慢。   4发展金融,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   4.1提高金融效率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效率十分低下,与我国巨大的商品出口与金融市场不相符,要推动金融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就必须从提高储贷转换率、货币政策效率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水平等三个方面提高金融效率。一是要增加货币市场主体,完善货币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服务于经济各部门的完善的多元化高效率货币市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资本市场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有力渠道,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产权交易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金融市场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作用。二是要完善人民币利率市场,发挥利率的市场杠杆作用,提高储贷转换率,为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与机电类企业等附加值高的出口商品提供信贷,推动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三是要改变当前的金融信贷体系,避免信贷资金的流向简单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作区分,使其流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贷环境。   4.2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金融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国际金融机构的的微观发展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与产品创新已成为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从一国经济的宏观发展来看,金融创新在改善其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我国金融机构要探索新型业务,如创业投资基金,可以为更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为我国高新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金融机构还应该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上进行创新,如代收付款项、代保管、进出口押汇等业务,大力拓展信息服务网络,为出口企业提供服务支持。   5结语   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是提升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经途径。金融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在金融危机影响还未走远,新一轮国际竞争即将来临之际,要通过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提升其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作用,不断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服务。

阅读全文

农业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探究

摘要:农业经济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前进脚步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当前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转变现有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考虑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在保证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让进出口贸易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以此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阐释了农业经济对进出口贸易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经济;进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

1积极发展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推动特色农村发展。之所以一直强调要积极发展农业经济,主要是因为发展农业经济,有利于建设我国特色农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模式相较以前都有了很大进步,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提高。虽然整体发展情况良好,但也不乏一些问题与阻碍,所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多。在环境整体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想要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将农业经济朝着智能化、机械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如果一成不变的延用原有模式,注定会影响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1.2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农业经济,并且根据本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更好的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进行结合,使其二者协同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世界经济贸易来说,农业经济会成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才能紧随时展的脚步。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各主体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如今人们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想要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则必须要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许多个体部门都缺乏沟通和交流,并没有将有用的农业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共享和传递,由于缺乏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载体,使得信息出现了孤岛的情况,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之间想要进行沟通显得十分困难,这不利于农户第一时间掌握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农户的整体收入水平以及种植效率都会大幅降低。

阅读全文

高中生角度看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摘要:国际贸易对扩大市场,带动经济,提高人名的生活水平发挥着重大作用,而国际贸易政策是对各个国家的进口出口贸易实行的一项政策,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是最基本的两项国际贸易,而外向型贸易和内向型贸易是对外销和内销的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国际贸易。

关键词:高中生的角度;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研究

国际贸易的政策与措施的研究,是我们高中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可以让大家清晰地了解各个国家的贸易以及国情,也让大家对国际发展的趋势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的研究的看法。

一、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是一种既不限制进口也不限制出口的一种贸易,这种贸易的发展可以消除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又可以消除各种的优惠政策以及一些进出口的竞争,而保护贸易是一种限制进口保护出口的贸易,这种贸易的发展既保护了市场又扩大了出口。比如前时间的韩国大米的新闻,它就是由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引起的,接下来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则新闻,韩国一直对国内大米市场进行着严格的保护,但是美国等一些国家都让韩国开放大米市场,不仅大米,韩国其他的农产品也一直是居高不下,价钱日渐增长,韩国的耕地本来就少再有政府的政策保护着,所以只能通过高的价格让消费者来承担费用,而近几以来,在WTO的压力下,韩国不得不打开大门,而这时各国的低价农产品纷纷进入韩国,在全球化的市场下,自由贸易促使了资源的优益化,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

二、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是我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而对外贸易的目的是可以保护本国市场,扩大产品出口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完善,维护本国对外政治,而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在1949-1978年时,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治型封闭保护贸易,1978-1992年时,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1992-2001年时自由化倾向保护贸易,在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实现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

阅读全文

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虽然全球经济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贸易友好往来的增加,推进了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前进和改革,但实际上在国际贸易领域还是存在许多潜在的经济隐患,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制约着国家贸易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就是其中一个。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 形成原 应对策略

绿色贸易壁垒是资本主义国家产物,在早期,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经济就设置了关税壁垒,通过国家调整关税税率来影响和限制进出口贸易行为。如今,当全球经济环境与生态环境趋于不稳定甚至恶化趋势背景下,各国都在考虑将关税壁垒逐渐转移到非关税壁垒上,以生态环保为理由限制国际贸易,也就产生了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

(一)观念层面

阅读全文

人民币汇率对输出贸易结构的作用

 

一、引言   在一个开放经济体中汇率是最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其变动会改变一国与他国商品之间价格的对比关系,直接对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商利润等产生影响。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增大,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然而,不同的贸易方式、商品类别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并不相同。因此从细分贸易方式和商品类别的角度研究人民币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对于我们制定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政策、设定合理外向型战略进而保证出口贸易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关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众多,但是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我国出口贸易全局,针对个别区域和省份出口贸易的研究较少。整体与局部在效果上是存在偏差的。广东省作为我国外贸强省,对我国整体出口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从贸易方式和商品类别两个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二、模型和数据   (一)模型设定   根据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一国商品的出口需求是贸易伙伴国收入水平Yf、本国出口商品价格P,贸易伙伴国商品价格Pf和汇率S(直接标价法)等变量的函数。(WilsonandTakacs,1979;Reinhart,1995)。即出口需求函数:EX=EX(Yf,P,Pf,S),这里,EX表示出口需求。由于本文考虑的是实际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且有:实际汇率E=SPf/P,因此上式改写为:EX=EX(Yf,E).因此本文所设模型为:Xi=α+βYf+λE+ε其中:i=1、2、3、4、5、6,X1代表机电产品出口额、X2代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X3代表农产品出口额、X4代表服装纺织类产品出口额、X5代表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X6代表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额;Yf为贸易伙伴国收入水平;E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模型中的变量均采用对数形式。   (二)数据说明   1、广东省出口额(X)。依据出口商品类别和贸易方式的不同本文将广东省出口划分出了四大类商品和两大类贸易方式的出口。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与广东省统计局。2、贸易伙伴国的收入水平(Yf)。理论上,收入水平使用各国GDP来代替最为合适,但是由于由于GDP不存在月度统计数据,因此,本文采用贸易伙伴国的工业生产指数来代替GDP数据,实际上,这种替代做法在国内外研究文献中时常被采用。数据来源于IMF。3、汇率(E)。考虑到出口商品与进口国国内商品相对价格因素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使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代表汇率水平,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表示人民币升值。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BIS)。本文采用所有数据均为月度数据,样本期间为2008年8月至2011年6月。考虑到进出口总额数据及贸易伙伴国工业生产指数表现出很强的季节规律性的问题,我们采用美国商务部和普查局联合开发的X-11方法和乘积法分别对进出口总额数据以及工业生产指数数据进行了季节调整,后面分析所用到的数据是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于对非平稳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会产生虚假回归的问题,因此在检验变量协整关系之前需要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单位根ADF检验的方法分别对广东省各类进口额及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原序列及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过程中滞后阶数的确定采用AIC准则和SC准则。结果表明,在5%及以上的显著度下原序列均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序列具有单位根,是不平稳的。这说明,我们不能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检验上述变量间的关系,否则会产生伪回归的情况。对于非平稳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发现阶差分序列在5%及以上的显著度下,都拒绝原假设,时间序列平稳,也就是说上述数列都是I(1)数列。   (二)协整检验结果及分析   1、基于出口商品类别结构的协整分析结果。表1显示在长期均衡关系中,两个变量均对广东省出口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其中,贸易伙伴国工业生产指数对出口有比较明显的正向影响,这充分揭示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商品出口额大幅下降的原因。回归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实际汇率的上升,商品出口会下降。从主要商品出口的汇率弹性系数来看,服装纺织产品受汇率波动影响最大,主要原因是该类商品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出口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上,因此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会通过价格传导直接降低商品的出口能力。比较而言,高新技术类产品、农产品的汇率弹性就小一些,机电类产品弹性最小,为1.985922.   2、基于贸易方式结构的协整结果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对广东省出口贸易影响最大的是贸易伙伴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实际收入水平),这表明当外部需求降低时广东省的出口会显著下降,这恰恰反映出广东省的外向型经济特点。人民币汇率对两类贸易方式的出口均产生负向影响,其中,加工贸易的汇率弹性为-2.543269,,一般贸易汇率弹性为-3.153786,后者受汇率变动影响更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了人民币汇率对广东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对广东省的出口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表明,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东省出口贸易结构有了大幅改善,但是低成本的价格优势仍然在商品出口中扮演重要角色,人民币汇率变动引发的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不容忽视。这也是我国货币当局一直以来对人民币币值调整保持审慎态度的重要原因。从出口商品的具体种类来看,服装纺织类商品受汇率波动影响最大,弹性系数达到-3.555325,其他种类商品汇率弹性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和机电产品。从出口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更稳健,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前者比后者出口波动幅度小。   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在国家层面上,汇率政策实施要稳健。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较为严峻,国内外有些学者提出了用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的治理通胀的办法。在全球经济复苏问题重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影响明显并且当前汇率水平不低的情况下,国家应适当控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保持我国经济稳步发展。(2)优化广东省产业结构。#p#分页标题#e#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科技资源整合,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对具备高精尖技术力量中小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省内重要的传统产业,比如纺织服装业,要注意引进高新技术进行提升,培育自主品牌,使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高附加值化,提高出口产品竞争能力。(3)重视加工贸易的发展,大力鼓励一般贸易。一般来说,传统的、低端的加工贸易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不如一般贸易强,但是本文的实证检验表明,加工贸易的汇率弹性并不高于一般贸易,这可能是近些年来广东省不断升级加工贸易,提升其在世界加工产业链中的地位,使加工贸易开始逐渐从量变转向质变所致。所以,现阶段只要我们不断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就能够充分利用省内自身资源禀赋持续发展。另外也应加大省内一般贸易出口的发展。一般贸易出口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外贸出口综合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在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有必要增强一般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两类贸易方式的协调发展

阅读全文

贸易结构转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体制、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但高速增长的背后也暴露出了经济面临的诸多困难。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日益显现出来,抓住机遇,放慢增长速度,进行宏观调控,积极改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仅是优化经济发展主体的需要,更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产生新经济引擎推动力的需要,积极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所牺牲和付出的代价要小于被动的被市场淘汰所遭致的损失。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把GDP增长目标调降至7.5%,属八年来首次降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也放缓至10%。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影响到贸易结构,贸易结构的调整和改善也会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变,因此,进一步加快调整贸易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进入新世纪以来,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我国的贸易发展出现了重要调整。对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以及对收入差距扩大、产业变迁的担忧,使贸易结构转换、加大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上,许多学者进行了分析和检验。林毅夫(2003)指出,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才可能通过贸易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江小涓(2003)从实证的角度,将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相联系,认为一国的贸易结构质量比贸易规模更重要。Chneery和Syruqn(i1975)在半队数模型的基础上,对三次产业与贸易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李勇、仇恒喜(2007)对中国数据的分析,也证实了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裴平(2009)、沙文兵(2010)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这些文献对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对阐释二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借鉴。本文拟在梳理以上学者论述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贸易形势,就转变贸易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现由“多出口为创汇”向“少出口多创汇”的转变   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从“进口替代型”向“出口导向型”的战略转变,并保持了惊人的发展速度,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大国,也为我国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一直以来对外贸易延续的发展模式没有摆脱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和加工贸易比重过大的结构制约,结果是出口了大量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牺牲了大量的资源,污染了环境,换取了比较少的外汇。比如:出口1亿件普通汗衫才相当于一架波音737飞机,出口200件普通汗衫的价值才相当于一个中低档的LV女士手提包,这种以数量和低价去获取外汇的方式不可持续,即使你认为低价出口到国外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提高他们的福利,减少他们的消费支出,但国外生产与进口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商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的产业受到冲击,就会向进口国政府提出反倾销调查,来阻击产品进口,这也是我国成为国际上被反倾销调灾区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十二五”期间,我国应抓住经济发展调整转变的机遇,加快调整贸易结构,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不能走“为出口创汇”而出口的老路,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实现向资源节约、高附加值、出口数量少创汇多、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的转变。   二、实现由“数量低价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的转变   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首先承接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这对于改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和加工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解决就业和出口创汇更是贡献巨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工资、土地、水、原燃材料等成本的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势逐渐减退,当各种成本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增加的时候,这种靠薄利多销低价竞争的模式就难以维持,向服装鞋帽等竞争优势逐渐落后于墨西哥、印度、孟加拉、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等。特别那些依靠政府出口退税过日子,甚至不能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企业,对国外市场依赖度比较高的企业,要积极改组转变增长方式,走依靠“质量效益竞争”的路子。   三、实现由“污染高耗产品”出口向“清洁绿色产品出口”的转变   过去,在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高污染、高消耗、高成本的,对生产工人和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对生产地区的环境破坏严重,像氧化铝的生产,铅等重金属等的生产就是如此。然而,过去我们的出口产品结构中,一些产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当然,我国在出口产品退税问题上的调整也涉及到这些行业产品,但是,力度是有限的,仍然不能达到有效抑制的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转变贸易产品结构,不仅要限制其出口,而且要取消出口退税,还要加大生产产品所要改善环境治理污染的成本,向清洁绿色产品出口的转变,将应成为外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实现由“仿制加工”向“自主研制”的转变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不依靠自主创新是实现不了的,我国的历程也在逐渐应征这一观点。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新引擎。纵观我国经济发展中经历的自主创新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自主创新的第一阶段(1949—1978):这一阶段是“自力更生封闭创新阶段”。发展经济的政策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封闭式发展,尽管有所创新,但属于落后研制,研制出来的产品本身就落后发达国家若干年,并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不能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和投资较少,经济发展非常落后,经济体制与政策严重束缚了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第二阶段(1979—2000):这一阶段属于“引进改造创新阶段”。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积极开放国门,引进国外投资,承接了发达国家纺织、机械、电子等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改进了技术装备,改造了传统产业,提高了加工能力,也带动了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但在这一时期,中国贸易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是非常高的,贸易政策基本上是保护型的,贸易战略也逐渐由进口替代型向出口贸易型转变,加工贸易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以“市场换技术”引进了外国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自主创新的第三阶段(2001—2011):这一阶段属于“学习竞争创新阶段”。加入WTO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壁垒逐年降低,贸易及投资更加便利化。进入这个阶段,我国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已经具备竞争力,所以我国工厂生产的“MadeinChina”产品遍及全球,在吸引国际资本到我国投资在我国生产和引进技术、向进口产品学习,学习国际新技术、新产品,新管理,“仿制”与在“仿制”基础上的改进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完全自主创新的产品在GDP和出口贸易中占的比重非常小。自主研发创新的新阶段(2012—):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进入“自主研发引领创新阶段”,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资本积累已达到一定程度,外汇储备已突破3000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了4000美元,要赶上和超越发达国家,没有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是不可能实现的。#p#分页标题#e#   目前,我国政府实行的鼓励创新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变就是要发展自主创新,实行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上,我国各经济发展阶段的创新机制演进为其经济增长和贸易结构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和竞争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自主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市场开放与竞争,提高了企业生存的效率。提供经济和贸易的竞争力,就必须实行自主创新,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和实现由“仿制加工”向“自主研制”的转变已势在必行,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五、实现从“内耗式竞争”向“有序竞争”的转变   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很快,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很大,但控制国际市场的能力较弱,在国际市场上缺失的是话语权,我国大量进口什么产品,什么产品就大涨价,铁矿石进口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我国大量出口什么产品,什么产品就大幅度降价,纺织服装、电子、化工原料等既如此,并且我国进口渠道无序而且又多元化,无形中提高了出口国产品厂商的谈判力,而出口产品却在进口国市场上互相恶性竞争不能达成很好的良性竞争,缺失行业自律,往往造成价格的大起大落。比如:全球维生素C产量的90%以上是我国生产,2002年平均出口价格大约每公斤3美元左右,到了2008年出口价格上涨到最高每公斤约25美元,2012年3月的出口价格却在每公斤3.5美元左右,人民币在升值,各种成本在增加,生产厂家亏损不言而喻。进出口适度协调和默契,在行业和贸促会的指导下,形成有序的竞争机制,是维护进出口国稳定利益的好的做法,从而也避免了被动接受不必要的贸易制裁措施。建立优化的贸易国际营销网络,转变营销模式对于维护国际贸易既得利益和竞争力都是有益的。   总之,加快调整国际贸易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该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为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也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推动力,只有这样互相推动,才能使我国由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