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传统艺术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职能
【摘要】基层文化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基层文化馆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服务职能,要实现文化馆免费开放,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信息,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服务职能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化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平台,基层文化馆要组织地区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高广大民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推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1]。
一、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服务职能
第一,基层文化馆要实现免费开放。文化馆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最底层,也是最前沿。根据文化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基层文化馆馆内的各种应用空间都应实行免费开放,如对外开放自助图书馆、综合体育场馆、多排练厅等,保障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让文化馆真正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第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宁夏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交通闭塞,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很多优秀传统历史和文化鲜为人知。基层文化馆要充分发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职能。如宁夏贺兰皮影内容丰富,在中国皮影领域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地域风格;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民风淳厚,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回族剪纸作品展示出回族人民的生活及人民的习俗和信仰;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特色浓郁,它融入民歌、小调,是南北佛家唱腔互渗的典范。文化馆要搜集、整理文化遗产,通过“保护——传承发展的实践”为活动主题,发掘像贺兰皮影、回族剪纸、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等宁夏民俗优秀文化,让群众零距离参与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群众生活,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文化,加深对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了解,激发宁夏人们的自豪感,提高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馆还可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教材,开展“讲传统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等系列活动,如邀请老干部讲抗战时的亲身经历、革命传统故事,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红色景点等引导广大群众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薪火相传。第三,传递信息,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文化馆要通过网络、图书、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广大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经济、政治、科技及文化信息,宣传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和国家的法令、法律及法规,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第四,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文艺创作、文艺培训、组建业余团队等是文化馆的主要业务之一。文化馆要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的广大群众的需要,开展各种培训和辅导[2]。可免费开放各类培训班,广大人民群众根据自身年龄特点及特长爱好自由参加报名。如免费开放成人培训班,进行交谊舞、民族舞、瑜伽、合唱等的培训;免费开放未成年人培训班,培训少儿拉丁、少儿书法、少儿美术等。总之,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艺术讲座和各种艺术展览,辅导和培训农村基层文化骨干,凸现文化馆基层培训和辅导特色。文化馆要不断积极搭建文化培训交流平台和桥梁,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注重“走出去”培训,也要注重文化“引进来”,邀请专家开展书法培训和讲座,交流分享书法写作经验;邀请中国摄影家举办摄影讲座和培训,为基层一线文化人员解读摄影知识;举办非遗保护与传承、生态建设与管理培训班等,通过辅导农村、社区、企业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训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服务职能措施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基层文化馆要充分发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服务职能,要提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要不断更新文化馆各项设备。文化馆要组织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普及性文化艺术类培训,公益性讲座、展览,开展宣传活动,开展基层文化骨干业务辅导,开展民间文化传承活动等,为保证文化馆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文化馆设施,增加文化馆活动资金,增加文化馆内涵,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馆群众文化服务职能[3]。第二,加强文化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基层文化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基地,文化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文化馆工作人员需要引导和宣传文化活动,服务群众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不仅要精通文化馆的工作知识,还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应该掌握多门艺术如舞蹈、声乐、曲艺、美术等。所以要不断加强文化馆队伍建设,组织业务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如音响操作培训、舞培训、指挥培训、文化馆免费开放示范点培训等,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文化事业服务。第三,注重反馈和监督。基层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服务活动中,要重视反馈和监督。深入群众,发现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困难问题。要注重征求广大群众的反馈意见,听取他们对文化馆各项服务、培训以及活动开展的反馈建议,同时做好群众的来访、接待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结合文化馆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高校艺术教育教师培训创新模式
摘要:数字时代给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培训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也开创了更加优越的培训环境,更多的创新模式也引入到了教师培训活动当中。论文从艺术专业教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对于数字时代教师培训采取的模式进行了介绍。论文认为,数字时代实现了培训活动的个人化、自主化,因而未来的专业教师培训创新模式应当围绕教师自主学习而展开。
关键词:数字时代;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实施者,其专业发展将成为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要顺利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培训也不仅限于按部就班的课堂培训、外出培训等活动,更多丰富多彩的创新模式也逐步体现在当下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当中,可圈可点。纵观目前的教师培训形势,在数字时代信息量大、平台多元化的时代,展开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主要以调动教师自身积极性为主,利用网络资源展开自学,培养自主培训意识和能力,是未来展开培训的关键[1]。
一、教师培训资源整合——教师自主培训的基础
数字时代,互联网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甚至可以用“信息爆炸”来形容。然而,对于普通的高校艺术专业教师来说,寻找展开培训的资源比较困难,而作为培训的主体来说,就要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这样的资源,奠定教师自主学习和培训的基础。高校作为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组织的主体,可以转变培训形式,将集中在一个空间中、内容确定的培训活动转变成为教师分散在各地、根据自身的需求展开学习的模式。这样的模式能够让教师针对自身的弱点各个击破,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而做到这一点,最为重要的则是为教师提供这样的学习资源。高校的艺术教育专业培训组织者,需要利用学校的官方网络和设备,对于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数据库之后对于全体教师开放,在集中培训的时间里让教师自助获得资源并且展开学习。这一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从网络上购买培训资源、数据库资源、图书馆资源,也可以将往年来教育培训活动展开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整合充实数据库。数据库建立起来之后,教师自主培训活动才有了实施的基础[2]。
二、碎片化时间的培训——微课培训体系的建构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的好处是,其内容针对性较强而体量又相对较小,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身需求展开自学活动。微课培训体系的构建,可以集纳微课教学数据库,在平台的拓展方面,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平台来展开,展开的方式是这样的:培训的主体通过搜集大量的艺术教育活动的段视频、微课资源形成数据库,再按照整体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微博、微信发送出去,教师通过关注微博、微信的方式接受到相关微课,然后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消化。同时,利用微课培训体系的交互性功能,能够实现学员与平台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互,各个时间段的培训需求、培训要点也能够体现得更为鲜明。
未成年人传统文化社会教育探索
一、以孩子带动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孩子抓起则会更好地带动家庭影响社会。丰南区文化馆自推广传统文化教育以来,提倡并坚持从一本书,从一个人,从一个家开始传递经典文化,建立多个平台,让更多的人接近并使用经典文化,使传统经典文化产生广泛影响。免费发放《国学经典选读》书本、建立家庭亲子经典诵读沙龙、招募和培训志愿者,建立沙龙QQ群(301753530)和论坛。平台建立后,利用网络每天进行志愿者老师、家长、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开展经典诵读的课程、感悟、方法的总结和汇报;利用每周休息日开展各项沙龙活动,在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开设“我读经典”的栏目。通过这些方式,大大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空白。启发孩子诵读经典以带动家庭,从细节入手,从家庭入手来实现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理想。在陪同孩子读诵经典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竞相背诵经典,在家庭生活中感悟经典。家长们纷纷感慨,通过这些几千年流通最广、指导最强的篇章,指导了工作和生活,获得了深厚的教益。
二、以兴趣引领学习,以活动打造体系
经典不乏枯燥,将经典融进现代生活,并用通俗的形式加以阐释,经典才易于青少年所接受,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以“演绎经典”、建立特色辅导基地、开设国学艺术辅导培训和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等内容,构成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几年来,为社会培训各类师资330人,创建特色教育基地22个,创编、辅导经典短剧多部,建立“乐学园”国学艺术普及班,亲子诵读沙龙,明德读书会等分支项目。每年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的各类培训辅导、讲座、演出、比赛等活动百场以上。“演绎经典”活动,是结合全区中小学经典诵读工程,广泛开展演绎经典活动,提倡自编自演、师导生演,先后推出“弟子规”“三字经”“道德颂”“红色少年”等十余部文化短剧在全区上演。实小西校区特色基地大型诵读节目“少年中国说”,荣获2012年“中华诵”全国诵读经典大赛一等奖;“小丑娃”舞蹈基地红色经典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映山红》《闪闪的红星》等作品多次参加唐山、丰南等地的大型演出活动。传统文化辅导基地,是联合优秀社会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所建立。目前建立以经典诵读、舞蹈、民族器乐、民间剪纸等为特色的传统文化辅导基地22个,分布在庠瑞国学馆、柳树圈小学、稻地小学、西葛中学、尖字沽小学、小丑娃舞蹈学校、爱尚舞学校、育才民乐团。“乐学园”国学艺术培训班,是文化馆开设的假期国学艺术普及班,培训内容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配合多彩的艺术课程,既解除假期家长无暇管教孩子的忧虑,又让孩子们学有所得,乐在其中。培训班里设立中华经典诵读、心性静定训练、少儿瑜伽、书法、合唱表演练习、手工绘画制作、少儿故事讲读表演、经典电影赏析等多项课程,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明德”读书会,是在亲子经典诵读沙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益性学习团体,由社会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组成。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主题下,通过阅读共同的书籍,分享心得,讨论观点,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修养,进而扩大生命空间。“明德”读书会每周六早7点在户外开展诵读活动。
三、以创新促进发展,以试点推动规模
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才有好的教育结果。自“快乐阳光”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普及工程项目创立以来,为解决师资辅导问题,我们在社会招募传统文化爱好者,建立一支志愿者教师队伍,将普及活动不断延伸。为方便组织管理,将传统文化、舞蹈、书画等各类艺术培训进行整合捆绑,通过总分馆和数字文化馆的渠道层层复制,建立快捷可行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体系。到“十三五”末,实现500个基层服务点同时活动,同时培训、同时参与的无缝模式。建立科学体系和完备机制,对工程普及很重要。通过合作协调与统一规划,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文化资源的调配,依托总分馆网络实现总馆、分馆、各基层服务点之间的流动服务,推动全区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打通群文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建设,完善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结对子、种文化”机制,做到人人有注册、人人受培训、人人有能量的管理体制。目前,区文化馆志愿者人数达500人,志愿者团队15个。到“十三五”末,实现志愿者人数3000人,志愿者团队150个。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内化为青少年的个人思想意识,外化为他们的行为规范。丰南区文化馆开展的这项活动,正是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实践,有利于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变成“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的习惯。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并立,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由文化馆建起这个集青少年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培训、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校外阵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馆探索未成年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份重要职责,更是润物无声,静待花开的伟大事业。
作者:王丽珠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文化馆
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探析
摘要:当前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呈现百花齐放、快速发展的行业特征,但其中也存在着无序发展的行业弊端。应该指出儿童影视艺术培训市场可谓是良莠不齐,行业主管部门应对现有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中的小、散、乱和无序发展的各种弊端逐渐规范,正本清源。目前市场上热度很高的所谓“带资进组”,是演员自身带着资金进入剧组,参与拍摄,当前很多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也借鉴了带资进组这一成人影视运营模式,搞起了系列少儿影视剧的拍摄。对于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诸如“带资进组”等焦点话题以及其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应加以仔细分析,同时家长和孩子们应该防止“带资进组”及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市场的各种误区及陷阱。
关键词: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带资进组;拍摄许可证
当前,国内各大、中城市中对于儿童影视教育培训的需求十分迫切,儿童影视培训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光明的行业预期。国内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以及众多省会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数量众多,每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对于5至15岁儿童影视教育的培训市场都在快速发展和迭代,深入分析目前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优缺点,对于进一步规范发展儿童教育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制订行业政策的有力支撑和依据。
一、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现状
及存在的弊端目前在国内的各大中城市中,作为儿童家长主体的80后及90后初期的家长们共有8000万至9000万人的规模,而这些家长的孩子以正处在5至15岁的幼儿园及小学、初中阶段,这些孩子们正是当前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主体人群和受众。作为家长几乎每个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中取得影视表演方面的领先培训经历以及获得优势地位。同时,这些孩子家长们又正处于自身事业发展的上升期,他们之中一部分人在孩子无法获得传统的数、理、化教育学科的优势和领先地位之时,迅速地将眼光和注意力转到了社会大众聚光下的影视表演行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速地成为小明星、小影星。就是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家长的个体需求与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无形引导产生了高度契合,更是强力助推了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国内有各类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共达几万家之多,规模档次不同,办学特色也各有千秋,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这些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多数是以往的影视表演机构或是成人艺术培训机构转型诞生来的,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当前国内城市中众多中产阶层的家长群体越来越多,无疑给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市场土壤,但是真正能做到兼具影视艺术培训及表演市场开拓的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却是数量不多,占比不高。而贯以“童星梦工厂”“童星摇蓝”“小明星之友”等各种名称的机构却都存在同质化倾向,这也是当前国内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之中加以规范和梳理,使之形成良好的自身发展特色及领先的市场优势。儿童艺术影视培训市场规模巨大,市场潜力惊人,其中儿童才艺培训、儿童影视培训、儿童表演专长培训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从投入产出分析,各家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的投入也仅限于教师人员、场地投入、服装道具、影视设备等一次性投入,因此市场广阔利润空间十分可观,可谓商机无限。但当前各家儿童影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着小、散、乱的特色,导致了儿童影视教育培训市场集中度较低。影视艺术教育是我国青少年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传统的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很多大、中城市家长都有此愿望和诉求。艺术教育在欧美及日、韩等国十分普及,也是他们作为国民基本素养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当时,随着《全面深化教改,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落实,学生家长也开始逐渐重视音乐、美术等美学素质教育,而且音乐、美术也作为中考的重点考核内容,近两年很多省份明确将音乐、美术考试成绩计入中考分数,这无疑也从考试层面助推了影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国内儿童影视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从另一个侧面考量,当前国内各大中城市存在的消费升级之中,居民对文化、教育、娱乐的支出不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在短期内刺激了文化艺术表演市场的快速井喷式增长。随着2020至2025年我国人均GDP的稳步上升,以及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国内综合性的连锁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将大量出现,这些连锁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具有品牌、教师、统一模式的诸多优势,他们专业性强,市场拓展能力强,并与教育培训的头部企业及互联网巨头横向联合,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也将现有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中的小、散、乱和无序发展的各种弊端得以正本清源,逐渐规范。
二、带资进组对于儿童影视艺术
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势及劣势分析带资进组,顾名思义就是演员自身带着资金进入剧组,参与拍摄,也参与后期分成。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影视表演行业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当前,很多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也借鉴了带资进组这一成人影视运营模式,搞起了系列少儿影视剧的拍摄。目前,在儿童影视艺术教育培训市场中,很多机构引进了带资进组的模式,但当前一些只在网络播出的影视作品,采用带资进组的形式比较普遍。所拍摄的儿童影视作品一般不是经广电总局审批通过的具有拍摄许可证的正规影视剧,而只是在一些网络平台播出的网剧。这些儿童影视剧每集一般在20至30分钟,采用儿童影视连续剧的拍摄形式,每集成本较低。带资进组的孩子家长需要根据小演员的主演、配角、众多群演的角色定位分别缴纳39800元,19800元,9800元等几档不同的带资进组费用,一般在15至20天内即可完成一部儿童影视连续剧的拍摄,可谓是儿童影视艺术教育机构生产的流水线。儿童影视剧带资进组的模式,可谓是优点和弊端都十分突出。优点就是用带资进组的方式可以快速筹集拍摄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组开拍,为有需求的家长及孩子们提供了半个月就可以成为“小明星”的快速通道。也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一部分人快速露脸、快速成名的愿望和需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市场生存空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快速拍摄,以资金作为进组和选角色的主要依据,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影视表演培训的全过程、全周期性要求,以速成代替了长期艰辛的影视表演艺术培训周期,这在某种程度上无疑是违背了艺术培养的内在规律,因此需要引起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足够警惕和重视。但现在社会上也有一种说法是,用这种方式,降低了普通百姓的孩子成为明星的门槛,在家长可承受的范围内花费几万元,就可以直接进入“高不可攀”的剧组,将原来人们印象中的“高、大、上”电影剧组,与广大寻常百姓间拉近了距离,因此有其自身的市场空间。
广告设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进步。培养全面的、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成为目前教育事业的主要方向。当前我国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并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提出来的。艺术类广告设计作为最需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专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该文首先阐述了理实一体化,从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探究了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主要途径,并总结了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注意点。
关键词:
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途径
1阐述理实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的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有3种方法,分别为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老师的应用能力,还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还提高了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
剧院公共艺术教育策略
内容摘要:剧院不仅是一个城市表演艺术的载体,更肩负着普及公共艺术教育和标记城市思想高地的社会责任。传统的教育普及方式尚未有效地将剧院的艺术资源价值发挥出来,不能充分为大众提供艺术滋养。文章以场景理论为依托,从三个维度为剧院重构公共艺术教育的策略,提出理性建构教育评价标准、建立剧院艺术教育与城市的互联以及突破门类壁垒还原艺术本质美感三条路径,以期待为剧院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剧院;艺术教育;场景理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民众对剧院在城市中的定位和功能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剧院作为表演艺术的重要载体,更是一架社会大众走近艺术的桥梁,还是城市的文化艺术思想高地,因此,剧院越来越多地扮演着城市文化艺术教育者和普及者的角色。但剧院在承担此项职能中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剧院的专业性资源与受众匹配不精准,如专家、艺术家的大师讲座面向大众;教师资源不稳定,教师的聘用机制与所制定艺术教育规划体系间存在矛盾;剧院已有艺术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率低、转化方法难的问题;艺术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异,如一场名家读剧活动,观众并不投入剧目本身,反而只对出场的明星感兴趣,导致现场演变成了一场明星见面会;以及剧院内部艺术教育职能的微观行政管理问题。基于以上诸多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场景理论,结合城市文化创新的生活场景体验与多元链接的综合发展理念,探索剧院开展艺术教育的可行之路。
一、场景理论的内容框架以及应用价值
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大量传统产业从城市的中心区域搬离,高新科技、金融服务、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休闲文旅、娱乐产业等工业时代新兴产业随之而来,导致城市的各个有形、无形要素,包括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空间布置方式、社会分层规律、社区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城市文化特色皆呈现了不同的态势,并且从生产型城市逐渐向消费型城市转变。随着这一转型过程的发生,以往以工业社会为导向的传统社会学理论已无法完全解释与指导城市的发展,亟待以消费为导向的新学术语法体系对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发展进行诠释[1]。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场景理论(TheTheoryofScenes)应运而生。芝加哥大学教授特里·克拉克(TerryNClark)分析以上现象,并带领新芝加哥学派将场景理论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的研究当中。该理论提出,生活娱乐设施的组合作为场景的构成,传递着其构成分布中的各种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现,形成抽象的符号感和信息,并传递给不同的人群。正是这种不同的文化观念与价值体现所表现出的场景,吸引着更高级人力资本的聚集,催生出新兴产业,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更新与转型。该理论把场景称作城市发展的新舵手以及城市更新与转型的驱动力,并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即文化作为城市增长发展的动力和引擎被聚焦,尤其是在公共艺术活动、市民文化参与、文化消费与娱乐等方面对传统产业的激活。该理论强调,由场景中的公共艺术设施、文化创意产品集合形成的行为,以及空间和行为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创意阶层等人力资本繁荣流动与聚集、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2]。根据场景理论的观点,要想提高居民的创造性和文化表达,在本区域内形成文化艺术设施组合不失为有效的回应。而剧院本身便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公共艺术设施综合体,剧院的文化行为可以有力地引导与辐射一定区域内的人们对文化的感知和适应,对城市起到推动文化复兴、产业复兴,激发文化社会价值的作用。落到微观实践层面,剧院开展艺术教育实践,对于聚焦城市文化认同、社会创新以及辐射带动其他行业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可应用场景理论帮助人们构建一个实践模型,从目标出发,探索行之有效的剧院艺术教育策略。
二、我国剧院开展艺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公共艺术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剧院的基础服务之一,从提供内容的类别角度审视,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普及性的高雅艺术公共教育活动为主,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二是聚焦艺术门类的盈利性艺术培训为主,以广州大剧院为代表。而两类服务形式通常体现在同一所剧院上,并驾齐驱、互相促进、各有重点。作为开展艺术教育服务的剧院来说,并非单纯只采用某一种服务方式,而是以一种方式主导、侧重。
市场经济背景下艺术培训招生策略
摘要:随着国家重视扶持艺术教育,大量生源开始出现,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大量的艺术培训机构,如何快速获得生源,成为了艺术培训机构目前所面对最大的问题。艺术培训机构可以采取线上教学APP、社交软件等视频宣传方式为招生主力军,线下招生也可以在师资力量的选取、与家长的沟通、收费透明公开化、对员工、学员、学员家长的细节化、与其他各类院校联合的方面做出改变。线上线下渠道相融合与传统招生方式相比较更加的灵活同时减少了更多人力物力财力,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关键词:市场经济;艺术培训;生源问题;招生
改革开放已经41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文化建设的地位日益凸显。学前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是幼儿习惯养成,性格塑造、价值观形成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教育阶段。教育部新文件将取消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但唯有艺术特长生没有被教育部取消高考。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素质与能力。随着“特长热”,艺考产生了大量的生源,但由于出现了大量资质、场地、质量、师资、教学方法的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一则可以扩大生源范围,二则可以让家长更好了解本机构。
一、艺术培训招生线上策略
(一)教学APP的内容及应用
现如今大量教学APP上线,不再是以前的”黑板内容”,包含了大量艺术类教学,APP线上配合也十分重要,艺术培训机构APP其内容应该包括培训机构所有科目的短视频,技巧小学,艺术知识闯关,考级介绍以及查询(学生所报课程为主,其他课程可使用),按照学生打卡天数及时间可以换取相对应礼物或等价格代金券(缴纳学费可使用),用APP建立班课用来信息以及孩子学习日常,APP注册需用学校所给账号以及密码保证账号的独立性,以及课程的保密性。允许游客方式登录但一些功能将被只能被试用或锁定。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孩子使用不同的画面,建议2-5岁为简单版、4-7岁为扩充版、6-10岁为独立版、10-15岁为细节版、15岁以后为进阶版。7岁以下版本以动画讲述为主可根据个人需求加入拼音和家长控制面,7岁以上可自由选择画面,根据调查问卷得出孩子喜好来制作画面。
(二)社交软件等视频宣传
新媒体下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传承探究
摘要: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省,居住着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生存环境、语言装束及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是一道道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但现代科技对少数民族原有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给原生态艺术文化带来冲击,少数民族艺术逐渐边缘化。因此,探讨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现状及研究其创新发展路径很有必要,可以确保少数民族艺术文化能够长久流传。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传承发展
广西地区居住着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拥有众多独特民族艺术文化。但是,广西在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保护传承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意味着目前广西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传承发展需要进行创新,可以借助新媒体时代信息化优势加强宣传和保护,充分挖掘少数民族艺术合理内核,繁荣各民族文化。
一、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的意义
文化传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和手段,将先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文明和经验一代代传递给后人[1]。目前,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依然以口口相传为主,这样的传承方式相对于传承语言艺术文化,但其他地区或其他民族要想了解该民族的艺术文化还需要本民族认可才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发展。就苗族舞蹈来说,苗族舞蹈动作是一种能力及思维的展现,能体现舞者的喜怒哀乐及民族文化。但是单一的传承方式会给舞蹈文化推广带来阻碍,而且舞蹈技巧和经验也会随着不同资质的传承者的能力的影响,如果传承者的资质较低,容易造成某种文化的失传。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应该积极采用开放、包容的现代化理念进行传承,不再局限于本民族的学习与推广,而是要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度来决定是否将其传授给学习者,从而才能延长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生命周期。
二、广西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传承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广西区内居住着壮、瑶、毛南、白、水、苗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2]。这些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习俗文化、语言装束,形成独特的民俗风貌,为人类留下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8年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5月,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有50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583项,国家代表性传承人49人及自治区代表性传承人554人[3]。在这些文化遗产中,包括歌舞、工艺、乐戏、歌谣等多种艺术文化种类。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生态空间受到严重破坏,各种传统艺术技艺也濒临消失,广西少数民族艺术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