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传统音乐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职音乐教学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探讨
摘要: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努力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道德情操得到不断升华。将中职音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根据分析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提出了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并使其完美结合的方法,希望能对今后中职音乐教师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
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中职音乐教学也发展的十分迅速,极大地促进了中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有许多问题阻碍着中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中职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所教授的内容都是现代音乐,尽管可以收获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不能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为助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同进也能推进中职音乐教学的发展。
一、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一)弘扬民族文化
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音乐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地理、宗教等内容的重要载体。在研究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时,可以了解其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很大一部分是传统音乐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是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满足教学需要,也可以继承、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
(二)丰富中职音乐教学形式
大学声乐教学传统音乐元素探究
【摘要】
传统音乐元素在当代大学声乐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传统的音乐元素是当代大学声乐教学的重要来源与坚实基础。如果没有传统音乐元素的支持,当代大学声乐教学就会缺乏持续不断的创作源泉,也不会持之以恒的开拓与创新。可以说,传统的音乐元素孕育了当代大学声乐教学,并且在当代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与改造,使得传统音乐元素永葆青春。本文通过介绍传统音乐元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说明如何在当代大学声乐教学中继承与发展传统音乐元素,为我国当代大学声乐教学继承与发展传统音乐元素抛砖引玉,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传统音乐元素;当代专业民族声乐教学;继承与发展
伴随着全球化背景的不断深化,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元素在国际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刻,并且在国际社会上享誉世界。这些背景不仅使得我国民族声乐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更使得我国当代声乐视野更加开阔,教学方法日益完善,演唱技巧更加成熟。其中尤其引人注意的就是我国当代大学声乐教学工作取得的突出进展。在立足于本国实际的基础之上,当代音乐大学和艺术院校通过吸收并借鉴国外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编写了大量的大学声乐教学的著作,这些著作从发声、吐字、表演等方方面面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艺术教学,为我国声乐教学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交融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对本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传统音乐元素包括了传统戏曲、传统乐器以及传统民歌。伴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音乐元素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与保护,同时为传统音乐元素在当代大学声乐教学中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改革条件与机遇。
一、传统音乐元素
传统的音乐元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传统戏曲、传统民歌以及传统乐器。这三个方面基本的涵盖了传统音乐的所有构成部分。
传统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的融入
【摘要】伴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音乐人才培养的摇篮,自然也担当着促进我国音乐事业发展以及推动音乐文化传承的重任。在当前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并将其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当中,成为了培育优秀音乐人才的必要途径。为达成这一目标,高校声乐教师必须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挖掘和分析,巧妙融入到声乐教学的不同环节当中,促进民族文化积淀,培育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高校声乐教学;融入
伴随着现代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音乐教育改革力度的增加,有关于高校声乐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高度关注的话题。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立足实际和学生艺术综合素养的培育要求,巧妙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既有助于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有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为音乐事业发展和音乐人才培育奠定坚实基础。为保证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效果,高校声乐教师必须变革传统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借鉴创新性的声乐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传统音乐文化学习氛围,最大化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一、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的价值分析
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在当代仍旧显现出极大的活力,对如今的社会实践来说仍旧具备极强的指导作用。持续提升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地位,将其和现代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声乐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第一,能够拓展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途径。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了解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民族信仰、民族艺术等的有效载体。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有效展现民族特色。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阶段都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不仅再现了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与地理风情,还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将会大大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高校学生自觉建立文化,传承历史,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第二,能够为高校声乐教育质量提高提供必要手段。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着过度倾向西方教学的情况,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我国拥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大量传统音乐作品,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体制。通过传统文化和高校声乐教学的结合,能够在继承和弘扬文化的同时,找到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以及着力点,突破声乐教育当中的难题;第三,能够为大学生素质增强提供有效方法。传统音乐文化历经时间洗礼和历史磨练,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精髓,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当中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培育方法。
二、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点分析
为提高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效果,充分体现传统音乐艺术的价值,在引入传统文化要素时,还需要做好其艺术特征的分析。第一,关注情感表达。声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艺术,声乐作品可以收获成功的关键在于音乐情感的融入和体现。西方的声乐情感表达比较直接和强烈,而传统音乐的情感表达则非常细腻,关注个体意识的传达和作品情绪的展现;第二,把字正腔圆当作是音乐审美标准。字正腔圆是将歌词内容进行清楚表达的必要途径,是传统音乐作品美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传统音乐的发展当中,只有保证字正腔圆才能够展现出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色,应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清楚表达;第三,关注音色个性化发展。传统声乐的音色基础与前提是汉语语音,其音色具备清脆明亮和集中性强的特点。传统声乐受线性音乐思维影响,高度关注音色个性化发展,也因此推动了音色的多元化发展。
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教育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传统音乐在人们中越来越受欢迎。传统声乐文化在声乐教学里的整合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而且能够发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声乐教学;传统声乐文化;方案
长时间以来,我国声乐教学主要教授西方歌唱以及发声技巧,如此不可避免对传统声乐有所疏忽。这种疏忽日久天长,学生只学习西方的声乐知识,无形中弱化了对声乐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所以,在声乐教学改革里,必须注重传统声乐文化,在发展西方声乐的同时也要将传统声乐知识融入教学里,推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现今我国声乐教学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一样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影响。在中国,传统音乐无法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因为传统音乐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在目前的声乐教学里,老师使用的大部分声乐材料大多是介绍西方音乐文化。相比于西方的音乐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介绍较少近些年来,已经有教育界人士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音乐教材正在逐渐得到改善。
二、传统声乐文化在声乐教学里发挥的影响
(一)发扬传统
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摘要〕近年来,许多高校对声乐教学方案进行了调整,将民族化教学融入其中。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育是今后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发展内容。本文针对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的策略,以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音乐教学;融入方案
随着新时代的新兴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也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在进步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无论是声乐理论还是歌唱教学,我国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都是借鉴西方的音乐教学内容,存在忽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情况。这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关,其口传心授的教育教学模式一直是发展过程中的弊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进一步了解到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重现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重要性。如何将民族传统中家喻户晓的音乐文化融入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成为传统业文化进行普及和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现代化的音乐教学中,才能达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效果。
一、传统声乐文化的形态特征和艺术特征
(一)形态特征
我国传统的音乐体系律制中以三律并用为主。距相关资料记载,纯律、平均律、三分损益律在我国音乐史上存在、应用的时间较早也较长,而长时间内都处于同时存在和地位相等的现状,其形态特征较为相似。而在我国传统音乐体系中,其音阶和节拍在设置时均具有自身特点与现代化西方音乐体系不同的情况。在此其中因皆由偏音和正音组成而律动,则分为均分律动和非均律动,这两种律动结合以及不规则地应用,形成我国传统音乐体系中的节奏节拍整散结合现象,也呈现出我国传统乐器中唱念坐打的紧拉慢唱特点。除此之外,在我国音乐体系的形态特征中存在较为多种的基础法,而并不像现代西方音乐中的五线谱和简谱,具有系统化的统一定型。记谱法是采用记号、符号将曲中的高中低音和长短音进行呈现,也正因为不同普法的出现,才能将我国不同种类和不同民族文化的音乐进行记录。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普法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导致现代新创音乐或不熟悉的音乐无法应用不同的普法进行记录,表演者也无法在阅读其他普法时了解其曲子的音调高低和强弱。所以这就导致我国声乐文化传播时,演奏者难以准确了解曲子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甚至部分传唱已久的音乐在进行传播时仍然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为主,使得声乐和歌曲在传播时,其形态特征很容易受到损失。这是我国传统声乐文化存在的明显的形态特征弊端。
(二)艺术特征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中职声乐教学
摘要:声乐教学在现代中职教育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和素质,而且要在把传统音乐教育融入现代声乐教学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声乐教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主要来自外国的教学知识,从而忽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生。因此,在当前的第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已被正确地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
关键词:传统音乐;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
一、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现状
(一)教学形式单一
通过对课堂的回顾,我们发现在应试教育体系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必然受到限制。中等职业学校的许多教师毕业于艺术学校。他们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声乐学习技巧,缺乏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没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熏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比初中生少,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只有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职业教育学生基础不是高等学校的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明确的概念在他们的学习中没有实现声乐的过程,声乐不知道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声乐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习,只有单一的机械学习,而不是积极的参与和创造。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探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这注定了其文化的多元性,比如与高校声乐教学紧密相关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岁月的洗礼和无数先贤们的努力耕耘,在坚守与创新中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走进中国传统音乐不难发现,其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内容多元。如果能将其与高校的声乐教学相融合,将有利于其自身的传播和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遗憾的是,为了迎合当下时代的发展潮流,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中更加注重西方音乐教学和技巧的学习,对自身传统音乐文化的宣扬和学习严重不足。好在,慧眼识珠者并未完全泯灭于潮流的浪头之下,传统音乐文化已经开始与高校声乐课程相融合。本文将重点分析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脱节的缘由,带着问题找答案,为二者的融合寻找有效的策略和途径。
一、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脱节的缘由
对西方音乐过度崇尚自十九世纪开始,欧洲经济和文化都在飞速发展,艺术亦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自此,欧洲的著名音乐家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比较著名的有贝多芬、巴赫等。这些著名音乐家创作的诸多音乐作品轰动了整个乐坛,时至今日仍然受到全球音乐爱好者的推崇,而这也进一步导致欧洲音乐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从而在各国的音乐行业获得话语权。在这种大形势下,我国的音乐教学者自然也受到了影响,从音乐教师的声乐教学方式、内容、目标等可以看出,中国的声乐教学在向西方音乐靠拢。具体表现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过度重视欧洲音乐歌唱技巧和发声技巧,忽视了本土音乐文化,致使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出现断层的危险。这是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脱节的缘由之一。中国本土音乐文化在国际上影响力不足自上世纪开始,三大音乐体系就已经走向融合,而我国本土音乐文化却依然在原地踏步。换句话说,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未曾被世界人民认可和接受,这导致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音乐人逐渐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难登大雅之堂。随着欧洲音乐浪潮的冲击,这一错误认识逐渐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最终彻底影响了高校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侧重。因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自身影响力不足,缺乏国际话语权,导致高校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传统音乐文化对学生声乐学习的影响和意义,从而导致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越发举步维艰。高校传统教育体系忽视了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上行下效,制度使然。因为高校的传统教育体系对传统音乐文化很不友好,导致高校的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严重忽视了传统音乐文化对高校生声乐学习的意义。这种不友好和不重视可分为两点:第一,从高校的音乐教学体系中很难看到高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无论是从声乐这一个体,还是音乐这一整体而言,其教学目的都是人才培养,即音乐教师们通过不断向学生讲解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从中体会和感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与其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目的。而声乐教学仅仅只是音乐学习的一部分,通过声乐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歌唱和发声技巧,从而为优秀音乐作品的诞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声乐教学目标出发,声乐教师会选择乐坛影响力比较大的作品作为学生的声乐教学案例,而由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处于弱势地位,自然也就不属于声乐教师的选择范围。长期如此,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声乐教学素材自然会被忽视。第二,从传统音乐教学体系出发,中国的音乐课程设置忽视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地位。通过观察我国的音乐课程设置不难发现,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课设置中仅仅占据了很小一部分,甚至只属于选修的范畴,而非必修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声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自然会忽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久而久之,声乐教学自然也就和传统音乐文化产生脱节,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必然会出现危机。
二、高校声乐教学如何与传统音乐文化融合正确认识传统音乐文化
针对过度崇尚西方音乐,忽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问题,很多高校已经采取了一定的应对策略,如增加音乐课程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比例。这原本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做法,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音乐教师在教学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形式化过于明显,这种教学方法自然无法真正帮助学生掌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通过分析可知,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音乐教学体系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轻视,以及声乐教师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出现了偏差。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让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发挥作用,更好地融入高校声乐教学,高校教育体系必须做出改变。比如,进一步优化高校的声乐教学体系,增加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比重,改变声乐教师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增强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力度,创新声乐教学方法。通过上述方式,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入接触传统音乐文化,从而“相识、相知、相爱”。通过接触,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音乐文化,高校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从而对其产生兴趣,深入挖掘,真正领悟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为自己的声乐学习打开新的一扇窗。当然,这种转变对于传统音乐文化本身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大有裨益。引导学生感知传统音乐文化无论是何种学习,兴趣都很重要,因此,声乐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如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和干预学生声乐学习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大环境影响下,学生很难有机会深入接触传统音乐文化,自然也就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和了解,而流行音乐却恰好与之相反。为了改变传统音乐文化在学生声乐教学中的弱势,声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重心转移到传统音乐文化对声乐学习的影响上来,避免他们过于沉迷于流行音乐。具体方法如,声乐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可以选取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认识作品的歌唱技巧,体会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鉴赏和品评相关的传统音乐文化优秀作品。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和优秀,提升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感知,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见解和高尚的个人素养。加强声乐教师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能力众所周知,良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个人素养。只有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方能帮助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再接再厉。因此,若想让传统音乐文化和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并彼此发生积极作用,助力学生音乐学习,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抓紧机会和时间提升声乐教师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能力。基于此,高校应当组织学习,让声乐教师全面了解传统音乐文化,从而让其重视和钻研传统音乐文化,逐步提升职业素养、传统音乐文化素养和能力,最终更好地引导学生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合到声乐学习中。创建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教师则是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因此,一定要注意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创建一支专业能力强、音乐素养高的队伍。而音乐教师自身音乐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其将传统音乐文化和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京剧等传统戏剧的教学,声乐教师要想将这部分知识以简单明了、由简及深的方式讲述给学生,需要具备传统戏剧的基础知识。只有真正了解传统戏剧,教师才能将其与现代戏剧相结合,并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有声乐教师自己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才能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历经千年岁月,极具中华民族之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将其与高校的声乐教学相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声乐学习,也有利于我国音乐的创新和突破。由于我国的声乐教学深受西方音乐影响,与传统音乐文化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长此以往,无论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还是对高校声乐教学而言,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鉴于此,高校应当改革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增加传统音乐文化的比重,促使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相融合,达到二者互助发展的目的。
作者:李佶欣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传统音乐文化视域下声乐教学论文
一、高师民声教学中传统音乐教育现状
我国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千百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关于其分类,一般把其分成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曲等五大类。但是有专家提出同属于中国传统音乐范畴中的诸如福建南音、西安鼓乐和一些宗教音乐并不能完全归于这五大类音乐中。因此,杜亚雄在《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将中国传统音乐划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四大类,这样有些学者提出的不能被“五大类”包含进去的音乐便得以准确的划分进来。当代的学校音乐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音乐一直处于音乐教育的边缘。“一项对来自广西各地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1700多名学生进行的‘有多少学生会唱家乡的歌’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的壮族学生,5%的瑶族学生,27%的苗族学生和31%侗族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①这一调查充分显示,熟悉和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学生越来越少。民声艺术是学院派较为系统地研究我们民族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民族声乐,高师是民族声乐艺术传播的重要阵地,而高师的民声艺术教育模式也多是采用示范练习的模式,而对于民族音乐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的讲解少之甚少,这也造成了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失。
二、高师声乐教学中应增加本土音乐作品内容
高师是培育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途径,因此,高师音乐教学中要适当的添加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重视培养学生了解并热爱传统音乐的情操。通过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目前高师院校的教材主要是《声乐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出版)、高师声乐教材《声乐曲选集》(徐朗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丛书之一《声乐曲选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几套高师声乐试用教材。②这些教材多涉及的是艺术歌曲以及经过改编的民歌作品,而对于高师院校当下的典型的民族作品及原生态艺术作品均未能涉及,而对于学习者来说,受当地人文熏陶以及民风影响多种因素,对于当地的民族音乐或原生态音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本地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注入和讲解,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融入真正“原汁原味”的原生性传统剧目。如东北地区最传统的东北小调,山歌、歌舞曲和萨满调。如徵调式的《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宫调式的《丢戒指》、《卖饺子》、《小拜年》等,再如羽调式的《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等,乐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东北人民破朴实的生活情怀,生动活泼的热情性格均通过作品像我们诉说。这些作品源于学生生活环境,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使得本土的音乐作品得到了切实有效地传承。
三、高师声乐教师教学思维和知识的及时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将自己长期以来的表演经验和理论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了错误的方式和方法,将这些经验消化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由声乐教师和观众检验学习的水平,这使得声乐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理论修养,如果教师缺少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必然造成其教学过程中对传统音乐的重视度不够,影响了学生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养成。而我国早期的音乐师范教育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教学体系和理念上深深烙上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印记,在结构上西方文化偏重而传统音乐文化偏少,在钢琴、视唱练耳、和声、作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上侧重的较多,而缺少对戏曲、说唱等“原生形态”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系统练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注重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在思想认识上提升传统音乐文化运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整学习结构,多接触传统音乐深化自身知识,提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能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决定了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