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传统遗传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地方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
针对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对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优化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材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放遗传学实验室,建立实验评价体系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地方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
遗传学实验是高等学校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遗传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遗传研究能力,以及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1],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验证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主,缺乏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多数遗传学实验经历时间长,一次实验课仅有约3学时,许多实验操作不得不由教师代替完成,学生真正动手操作时间较少,很难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教学手段上以一台显微镜打天下,实验内容多局限于细胞遗传学范围内;实验成绩评定上,不管实验过程和结果,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实验成绩就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2-5].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必须改变实验教学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开辟实验教学新思路,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为此,我们针对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对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1优化实验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遗传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遗传学实验与生物专业中的很多学科的实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对实验体系和教学内容做了如下改革.
网络教育技术医学遗传学教学作用
一、新型网络教育技术在促进教学目的实现中的作用和具体表现
1、新型网络教育技术对医学遗传学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
新型网络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型网络教育技术,通过教育中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来实现教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新型网络教育技术主要通过一下几个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①培养拓展学生的研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主动性。学生通过新型网络教育技术,改变了以往教师作为教育中心、教学活动主题的传统模式,增强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为学生提供更为现实的思考环境。②为教学资源的存在形式提供了全新的载体。教学资源与教学成果作为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尤其在先进信息爆炸时代,其巨大的数据体现亟须全新的载体,用以支持其产生、传播、运用,储存等。③拓展了资源共享平台,新型网络教育技术所依托的互联网背后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掌握最新的信息、资源是学习和研究的关键。网络所提供的是一个完全透明的资源平台,超越实践空间的限制,信息共享从封闭走向开放,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各取所需。
2、新型网络教育技术的具体表现。
网络教育技术的体现主要通过对过程和资源的运用和设计,因此在针对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运用新型网络教育技术的侧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医学遗传学教师的新型网络教育技术技能。②提高医学遗传学专业学生的新媒体运用能力。③加强网络教育技术的外部硬件条件,改善教育环境。
二、案例讨论法在促进医学遗传学教学目的的实现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1、案例讨论法在促进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情景教学在医学遗传学的应用
摘要: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组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着眼点,将情景教学法引入医学遗传学课程之中:学生围绕不同的教学章节构建不同的剧情和场景,通过演绎的方法将课本上的知识展示出来,并且通过综合考核评定情景展示过程。结果表明,情景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加易于掌握,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情景式教学;自主学习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主宰者、传授者、呈现者的角色:学什么、讲什么、练什么、如何学等都由教师决定。情景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成为主导者,从而使学生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到整体发展。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主要研究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传递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医学遗传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德高医精的新型医学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2]。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在医患沟通、临床技能、团队协作、持续学习、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情景式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3]。本校医学遗传学课程是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课程正面临着从基础生物学知识到临床主干知识的转型。如何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中,以高效率的状态学习掌握医学遗传学的知识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医学遗传学的兴趣,是高等院校教师必须要深入思考并且解决的重要课题[4]。因此,我们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遗传学情景[3],以直观形象的知识表现,丰富学生的实践锻炼;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起来,改变学生单纯接受遗传学知识的被动教育局面。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南昌大学医学院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班-9班43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对本研究均已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品种是农业的芯片,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泉,该课程在园艺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基于此,分析了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与实践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乡村振兴培养高质量育种人才。
关键词: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理论性、实践性很强。育种为农业提供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优良园艺植物新品种。品种是农业生产实践的基础,是农民增收有利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的芯片。课程组从园艺植物育种学改进教学方法、考核体系、校企合作等角度开展课程建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理论的同时,提升育种实践技能,为学生投身育种事业、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1西昌学院概况
西昌学院位于四川凉山州,是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省、部、委共建高校,拥有57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其中园艺专业是四川省一流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2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校、企业、地方园艺植物育种氛围不浓
我国学校课程教学改革(6篇)
第一篇:植物免疫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植物免疫学”是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新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理论知识与应用结合紧密。结合选课学生的特点以及“植物免疫学”课程内容和发展的特点,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体系等进行改革和探索,形成了基础知识、前沿进展与实践应用技术互为补充的课程内容体系,并引入了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案例教学、文献阅读研讨教学、参与式实验教学等教学模式,构建了从课堂、课下、实验、研讨以及考试等多方面的考核体系,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植物免疫学;森林保护;教学改革
森林保护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和防控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森林保护专业在1998年曾被取消归入到林学专业,但由于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有害生物灾害,教育部于2012年又重新设立森林保护专业。2014年,我国也首次从国家层面作出了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使森林保护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同时,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森林保护逐渐向森林医学演变[1]。为此,北京林业大学修改了森林保护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增设了“植物免疫学”课程。该课程为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学生通过“植物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地了解植物的抗病性,充分掌握其类型、机制、遗传规律、变异规律,发挥其在植物病害防治过程中应有的作用。笔者根据近2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植物免疫学”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方案,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植物免疫学”课程的特点
高中生物知识生活应用
摘要: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能离开生物知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均蕴含着不同层面的生物知识。人类正是在这样一个由生物知识组架起来的世界中声讯、发展。因此也只有将生物知识学好,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为人民作出贡献。
关键词:
生物知识;农业;人口问题;环境保护
1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1.1水分代谢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水作为生物体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是一切生命之源。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水是其进生长的重要动力。比如在移种蔬菜、树苗、花卉、农作物的时候,人们通常会使用一下两种办法:一是剪掉部分较大的叶片,这样做的原因刚被移植不久的植物的根系没办法正常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那些较大的叶片的蒸腾作用明显,如果不去掉,则很容易使整株植物丧失掉大部分水分,同时根系不能正常吸收水分,这将导致植物细胞缺水,从而使得植物的成活率低。相反,当去掉部分面积较大的叶片之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就会明显降低,从而能弥补根系供水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其成活率。另一种办法在移植的过程中尽量带土,在移栽植物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折断时候幼嫩的根以及根毛,这也会降低根吸收水分的的能力,从而使植株的成活率降低。因此,可以通过带土移栽的方式减小移栽活动对植物根的伤害,这样就会是植物的吸收水分的能力正常,植株的成活率也能有所提高。
生物医学期刊的封面设计
摘要:融合科学性及艺术性的科技期刊封面图像,不仅能直观准确地展示和传播科研成果,还能提高科技期刊的艺术水平和品牌形象。本文以《Genes&Diseases》封面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不同封面文章主题的设计思路,提高期刊“颜值”,以期为生物医学类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提供实践经验,探索期刊影响力提升的新途径。
关键词: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科学传播;期刊形象;影响力
提升高水平的科技期刊不仅要高“言值”[1-2],也要有高“颜值”[3-5]。科技期刊刊载的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成果体现了期刊的“言值”,而封面则体现了期刊的“颜值”。基于前沿核心科研成果,融合科学与视觉艺术之美的封面,也是展示和传播科研成果的另一种形式[6]。以《Nature》《Science》和《Cell》为代表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对封面设计重视程度较高,封面设计感强,且综合利用计算机渲染技术、3D仿真模拟技术、卡通画、名画改编、融入民俗人文特征、故事化的情节以及借用物理、哲学等原理引出生物学概念等多种表现方式,引人入胜,为我国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提供了指导[3,7-12]。随着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加深,封面设计也逐渐得到重视。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资助的科技期刊中,具有较高分区、学术影响力较强的科技期刊更加重视封面的动态设计[5]。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我国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本文以《Genes&Diseases》封面设计为例,阐述生物医学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思路,以期为编辑同人同行提供借鉴经验。
1《Genes&Diseases》封面设计思路及典型案例分析
生物医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刊载的科技成果方向众多,学科分支较细。在设计封面时,编辑需结合目前前沿研究热点,确定封面主题,进而在封面设计中融入生物学、医学核心元素,体现生物医学内涵。《Genes&Diseases》作为一本综合性生物医学期刊,每期封面标注3篇亮点文章主题,以扩大封面信息量,并从中遴选1篇作为封面文章并设计封面图像,以聚焦本期重点推荐文章。封面设计思路是根据当期所选定的封面文章主题,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案形象地展现科技成果,使得封面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生物学意义和医学价值。
1.1以疾病本身为出发点切入主题。医学研究往往基于特定部位的某种疾病,如乳腺癌、阿尔茨海默症、胃癌等。针对此类主题设计封面时,编辑往往跳过封面文章中对具体基因、蛋白的功能研究或者相关的分子信号传导途径,将设计的焦点集中在疾病上。以乳腺癌主题为例,2016年第2期封面以仿真模拟的形式直接描绘乳腺癌原发灶及内部血管和淋巴(图1(a)),直观表现主题。而2018年第2期封面以水彩画的形式展现2棵状态完全不同的树木,寓意女性乳房(图1(b))。左边的树枝叶茂盛,寓意正常女性旺盛生命力,而右边的枯树寓意女性患乳腺癌后,生命面临巨大威胁。这种设计隐去了女性的特征部位,但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乳腺癌对女性的危害,艺术性也更强烈。
1.2以概念为突破口引入主题。从分子水平揭示疾病的致病机制,常常被描述为解密“基因密码”。2016年第3期封面文章主要阐述引发人低背痛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可能由某些关键基因突变导致。因此,在封面设计时,通过对关键词“基因”“密码”“人低背痛”等关键词的提取,形象地融入DNA双螺旋结构、单核苷酸(A、T、C、G)、密码筒、人体及躯干骨架等元素,且以红色区域明确低背痛发病区域(图2)。整个版面采用左右分割的形式,以展示场景的转换。色调采用复古着旧的昏黄色渲染神秘氛围。封面采用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该研究的来龙去脉,电影海报般的风格更加引人入胜。
研究性教学在医药高等教育的应用
[提要]对研究性教学在医药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从教学内容、模式、考核评价、成效及对导师的要求5个方面进行综述,应用研究性教学法授课时在内容方面需要重视知识的前沿性和系统性、强调学科交叉、注重实践性知识;开放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Seminar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均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研究性教学法的授课过程中;在考核方式上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全面性和多元化;研究性性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此外,该教学法对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研究为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医药;高等教育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为研究性教学法的两大理论基础,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研究性教学即采取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及与他人、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自主建构,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系统知识、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目的。研究性教学法具有探究性、过程性、自主性、互动性、灵活性、开放性及实践性的特点。教学方法对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医药人才所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高等医药院校开展了研究性教学,包括预防医学[1]、临床医学[2]、医学检验、中医和西医专业的生理学[3]、细胞生物学[4]、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医学影像[5]、人体解剖等多门医学课程及药理、中药药理[6]、药物分析[7]、药事管理[8]等多门药学课程,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验、实践教学、无论高职、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均有涉及。作者对研究性教学在医学和药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及对导师的要求这5个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为该教学法的后续更有效地研究与实施提供参考。
1研究性教学法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1.1注重前沿性知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几乎所有的教育者都认识到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需要不断剔旧补新。徐道华[8]在药事管理学的研究性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择有一定前沿性的主题内容,查找文献资料、开展专题讨论;刘爽等[9]在医学遗传学实验的研究性教学中,给学生补充一些新理论与新检测技术的材料。研究性教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前沿性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此外,有关学者也指出还要注意前沿性知识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背景、经验水平等相匹配。
1.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