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劳动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传统劳动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传统劳动教育

新时代下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分析

摘 要:新时代城市小学面临家校劳动教育观念畸变、儿童劳动素养缺失、劳动教育基地稀缺的典型困境,以学校区域社会资源为载体,通过与社区等联合建设劳动课程基地,为学生建构并实施有现代科技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在五育并举与五育融合的劳动育人模式中探寻立德树人的新路径,可以为城市小学常态、有序、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样本借鉴。

关键词:城市小学;劳动教育;五育并举

劳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劳动教育就被国家高度重视,并于1955年将劳动课程纳入了国家课程体系[1]。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劳动教育一度被虚化、弱化,导致不爱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社会问题逐渐显露。为了引导广大人民创造更好的未来生活,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应与德智体美四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以下简称“融汇沙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启了现代蚕桑劳动课程基地的建设,并努力寻求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新路径。

一、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城市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1.家校劳动教育观念畸变

受唯分数的片面教育影响,国家要求开设的劳动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上都被忽视;加之一些学校错误地把劳动作为惩戒学生的手段,要么单纯地把劳动教育理解为劳动技艺的传授,或者把劳动教育异化为文化课脑力透支之后的休闲娱乐[2]。还有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人认为智能化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将来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让机器人代劳。这样的劳动观念既缺乏对劳动的正确理解,又缺乏对未来劳动形态的预估,既不能让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得到正确引导,又不能让学生必要的劳动技能得到提升,劳动教育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阅读全文

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内涵与实现路径初探

摘要: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文章简述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提出中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探讨中学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要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独立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实施方式,充分发挥劳动素养评价功能。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内涵;路径;核心素养

劳动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实施劳动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劳动教育也是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劳动教育发展至新时代,其育人功能逐渐增强,然而目前中学劳动教育实践仍存在发展受阻的现实困境。本文通过明确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对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

一、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内涵

1.从静态到感知:劳动教育的新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劳动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目标由最初的在劳动中进行教育到劳动服务于社会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从静态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走向了致力于感知劳动精神、树立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技能的道路。2020年7月9日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能力,传承劳动品德,养成良好劳动习惯。要使中学生积极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并对劳动充满热忱,对劳动工作者衷心敬佩,对他人的劳动成果精心维护,培养中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让中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

2.从孤岛到整合:劳动教育的新内容

阅读全文

“思政+”让劳动教育更有味探索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劳动素养评价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为此,我校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实践,先后建立了两个思政大课堂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并按照计划开展了系列活动。学生走进农业劳动教育基地,体会劳动采摘的喜悦;学生参加夏收,感受劳动过程的艰辛;学生自己洗校服,在劳动中学会担当,体会劳动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学生在劳动中获知、增能、养智、塑品。

一、定向导航——让劳动教育味更“正”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曾几何时,“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是每个孩童都会唱的歌谣。随着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劳动教育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的现象也随之越来越普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现象频频出现,令人痛心。随着国家的顶层设计部署,学校劳动教育如何开展成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总书记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必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因此,劳动教育课就必须主动把红色基因、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的“盐”溶解到劳动课程的“水”中,形成“思政+劳动”有机交融的价值“营养液”。让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劳动模范和工匠大师身上感受道德风范的力量,“思政+”才会保证劳动教育不走偏,才会让劳动教育味更“正”。

二、有形有色——让劳动教育味更鲜

“劳动教育”,既要劳动,还要教育,不能只劳动,不教育。劳动教育课要变得“新鲜”,才能吸引学生,只有学生愿意参与了,教育的目的才有可能达到。当前,学校劳动遍地开花,但是在大多数劳动教育中,学生只是被动甚至被迫去从事体力劳动,没有参与感和互动,自然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而“思政+”就会让劳动教育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思政+劳动”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深度的融合,会产生“1+1>2”的效果。学校与本地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思政大课堂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各种不同的职业劳动。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开展沉浸式体验,工人师傅与学生结对,参与生产劳动,在职业体验中引导学生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思政会让劳动更动情、更走心、更有效。学校结合实际,开设“信、雅、健、新”四类特色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劳动+科技”的航模课程、“劳动+艺术”的“鼓乐心灵”课程、“劳动+中华经典文化”的“悦读”“诵读”“书法”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让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特长。“思政+”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生活的美好。

三、有滋有味——让劳动教育味更甜

“思政+”劳动让“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不再是一副画面,而是深刻体验;让“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不再是无奈,而是主动选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提高了动手的能力,在“苦”中品“甜”。

阅读全文

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内涵和实现途径

摘要:高校通过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观更彰显时代性,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更加丰富,培养途径要突出全面性。而作为劳动教育其中之一的服务性劳动教育,在育人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高校通过重塑服务性劳动教育观、挖掘育人价值,落实服务性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丰富育人体系,细化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保证、多措并举,丰富服务性劳动育人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等途径,进一步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育人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级各类院校应高度重视并落实劳动教育相关内容。

1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曾说:“劳动不再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更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1]劳动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意义生活和人类本质复归的主要形式。[2]劳动是锻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基本途径,通过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激发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1.1劳动教育价值观要彰显时代性

新时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价值观时,要注重时代需求,彰显时代特征。劳动教育经历过从“劳动兴盛”到“劳动失宠”再到“劳动复兴”的漫长发展历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3]高校要培养经得起实践磨砺和检验、能够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势必要发挥劳动育人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仅仅是体力劳动、简单劳动等,高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在劳动过程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和技能、强身健体。

阅读全文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探索

摘要: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落实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精神是一线教育者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小学阶段应通过改变育人观念、开设劳动课程、搭建劳动平台、开发校外资源、促进劳动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硬核措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特征;小学劳动教育;五育并举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强化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适应并且更好地生活,劳动教育是孩子们未来享受生活的基础。但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社会淡化、学校弱化、家庭虚化、自我惰化等不良倾向。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唯文化分数独尊的育人导向,必然会导致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大打折扣,这有悖“五育并举”育人方针,也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所以学校作为教育载体推进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是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分享,完善小学劳动教育管理,做好小学劳动教育工作。

一、改变育人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劳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只有让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为劳动教育落实创造适切“环境”。当前,在追求高分的教育中,教育的意义被狭义化,学校、家庭、社会重视教育,但只是盯牢分数的教育,学生中形成“万般下等,惟有高分”畸形认识。如果对劳动教育没有普遍形成科学认识,甚至认为开展劳动教育会影响孩子升学竞争,这种外在的认识压力会对教师的育人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致使学校很难从容实施劳动教育,甚至有可能把劳动教育卑微化。综上所述,作为义务教育基础段的小学要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一方面要做好学生思想宣传工作,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1]。另一方面要宣传引导家长转变唯分数评价孩子的惯性思维。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宣传劳动教育意义,让孩子家长与时俱进转变育子观念,否则再完备的教育计划、再丰富的课程设置都有可能流于形式、劳而无功。

二、开设劳动课程,保障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从孩子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开始,就要逐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施以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教育和锻炼。首先,构建多样化选择性强的劳动教育课程。按照文件要求确保每周1节劳动课,这是强化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在课程落实中,杜绝其他学科挤占劳动课现象,积极开展校内劳动比赛,避免劳动课流于形式,突出劳动实践课教学实际效果。其次,邀请劳动模范或劳动先进个人开展百家讲堂。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需要时间更需要实践。劳动技能传授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通过选聘有专业技能特长的家长进校园、上课堂,每月1节课,为学生开展生动的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家长现身课堂展示劳动价值与劳动者风采,极大感染了小学生劳动热情与积极性,也促进了劳动品质的养成。最后,以劳动品格提升工程为抓手强化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引导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实践中来,形成家校一体、家校融合的劳动教育。

阅读全文

谈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迅速渗透到教育领域,劳动教育在与之结合中呈现一种新趋势,给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带来新挑战。在此环境下,为进一步了解数字时代高校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通过线下分发问卷和线上填写问卷展开调查,本文依据数据探讨现阶段如何切实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从而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养落到实处,培育新一代数字科技型劳动人才。

【关键词】数字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效性

一、数字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迅速渗透到教育领域,打破了传统教学限制,给劳动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数字时代带来的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劳动能力的高要求,给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的高校带来重大挑战。

(一)数字时代创造劳动实践新形式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数字媒体、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等新兴产业崛起,衍生了许多新颖的劳动实践方式,如脑力劳动、创意劳动等。这种通过创新、知识与劳动相结合带来劳动成果的方式,有趣且富有创造力,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就感。而现行高校劳动实践最普遍的途径就是打扫校园卫生、参与家庭劳动、社区服务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劳动观念就停留在了劳动就是脏活、累活上,以致出现大学生对于劳动兴趣不浓,不爱劳动,甚至轻视劳动、抵触接受劳动教育的现象[1]。数字时代学生对于劳动的新要求与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形式的滞后性不相匹配,加剧了学生对于高校传统劳动教育的抗拒。如何根据时代新要求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方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数字时代呼吁劳动教育新模式

阅读全文

高校劳动教育课实践理论与创新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培养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当下各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但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而且要求将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使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劳动素养培养,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劳动强度大的职业要求,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秉持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出了适合当下劳动教学的有效途径,倡导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培养的教学理念,从而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劳动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劳动技能;实践理论;创新探索

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大量职业技术人才重大使命的高职院校,面对当下技术的日益创新,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了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其劳动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有效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就业以及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加强劳动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职业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这也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此,高职教育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要将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将劳动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融合到劳动教育中,探索有效的劳动教育实践理论和有效教学途径,使得劳动教育价值观念深入学生的心中,充分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与内涵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在高职教育中加大劳动教育力度,不断丰富劳动教学模式,使得劳动教育能够取得好的效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各种社会不良风气也正在腐蚀着学生,使其正确的价值观变得扭曲,导致当下社会不良风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劳而获等比较盛行,导致许多学生不思进取,只想乐享其成。当下高职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更有许多学生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其生活难以自理,几乎不进行必要的家庭劳动和学习劳动,使得学生缺乏劳动素养和技能,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导致学生综合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不能使劳动教育得到有效的发展,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技术的职业技能人才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劳动教育除了让学生进行身体力行的体力劳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擦黑板、整理宿舍、洗衣服等日常劳动,还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发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劳动教育工作中,也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人才,进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下,为了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各大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从而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但是在当下的劳动教育工作中,高职劳动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阅读全文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家庭对劳动的认识存在误区,学校忽视劳动教育的作用,社会对劳动教育的引导支持不足,大学生劳动教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育人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新时代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外,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生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1]。“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在“劳动教育”的概念上延伸出来的,在教育背景和对象上做出限定,更加强调“新时代”这一背景和“大学生”这一对象。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指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主体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大学生进行有关劳动的观念、技能和良好习惯的教育。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新时代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养成具有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并且通过学习劳动技能,最终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教育”重在“劳动”,“劳动”是需要大学生亲身参与到真正有形的劳动,只有在实践劳动中才能让学生领悟到劳动的意义和真谛。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新时代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2]这一重要表述强调了要树立怎样的劳动价值观。然而新时代的大学生习惯了高科技物质生活带来的享受,对劳动的感知触觉越来越淡,劳动价值观扭曲。因此,在新时代进程中更加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