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文化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传统经典文化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传统经典文化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能够带学生重回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文探究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及新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

中国传统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启迪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诵读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校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教师便能创新经典诵读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全面推进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一、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重要性

(一)滋养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经典著作中蕴含了前人的感悟和思考,可以让学生领悟深刻的哲理,滋养学生心灵,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经典名著诵读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格

阅读全文

经典文学阅读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

摘要:经典文学是能经受住历史和时代考验的作品,具有权威性、思想性和特殊性的时代意义。经典文学能够体现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人们通过阅读经典文学可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学生学习经典文学,是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将经典文学阅读与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融合,更好地推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经典文学;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

经典文学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包含了对社会、现实、人生、情感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和描述,是对当时社会思想的深入了解和集中呈现[1]。新时代,提出文化自信,在多个场合推崇经典文学作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和传统文化教育是诠释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是新时代的需求。将经典文学阅读融入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是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要求。大学生进行经典文学阅读,能够帮助他们汲取民族传统的文化精髓,培养民族文化自信,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经典文学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经典文学中蕴含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厚重的韵味,“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仅仅十五个字,便道出了为人处世的准则[2]。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纽带,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传统学派,到屈原《离骚》道不尽的浪漫情怀,再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体现,彰显了中华儿女的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通过对经典文学的学习,可以领略其中蕴含的千古情怀,体悟先人仁善忠义的品德,从而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1.蕴含和谐统一、以和为贵的处世理念

儒家的经典文学作品《论语•学而》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进而提出“人和”的思想,《孟子•公孙丑下》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家学派老子也十分重视“和”,他认为“和”是宇宙的本质,是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3]。以和为贵一直是中国人处事的主流思想,无论是在为人交友、官场逢源亦或是家庭生活中,始终要求坚守中正、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塑造了中华儿女的和谐精神、中庸之德,形成了“和为贵”和“中庸之道”的处事行为和人格境界。

阅读全文

高中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经典的现状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为适应时展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可知,弘扬传统文化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文章围绕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经典;弘扬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渗透与弘扬传统文化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全方位地剖析教材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课堂环节,教师应该细致地讲解传统文化的观念,将其与课文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够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观点与道理有所理解。具体而言,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并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将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炼出来,然后呈现给学生。尤其是古诗文的学习,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字面上的讲解,也要实现教材的延伸与拓展,将我国古代的名人励志故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通过渗透与传播传统文化经典,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自发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当中。

二、课堂氛围的营造

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的课程教学依然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因此,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与弘扬必然需要经历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品德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渗透,其中古代文学作品多为诗词歌赋的形式。因此,在相关课文的讲解中,教师为了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渗透,并将与作品相关的现代影视作品结合到一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方法,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教学的相关内容,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内容进行深度刻画,加深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在一个更加真实、形象的情境中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为实现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高职生养成教育传统经典文化运用意义

摘要:传统经典文化与高职生养成教育在实现育人的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通过阐述传统经典文化在高职生养成教育中的意义,目前高职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及成因,探讨传统经典文化运用于高职生养成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养成教育;传统经典文化;文化育人

传统经典文化,是一个民族历经数千年积淀而来的思想智慧结晶,是承载民族精神,推进文明进步的强大引擎。养成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个体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教育。二者在实现育人的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即培养品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是历代先贤留传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灿若星河。它囊括了养成教育所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世界观;修身自律、涵养美德的人生价值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以及审美观。高职生养成教育从传统经典文化中吸取养料,既有利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又有利于实现新世纪“文化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1传统经典文化运用于高职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易•大畜》相传有言:“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即是说,君子要通过学习前人的一言一行来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的器识。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更应该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经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高职生养成教育借力于传统经典文化的意义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弥补高职生人文、道德素质养成教育薄弱的“短板”。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提高人的个性修养和生存质量,优化人的认知结构,开阔其思维视野,增强人的气质魅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受就业压力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其人文,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短板较其他群体显著。因此通过寻找传统经典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因子,运用于当下大专生思政教育工作,对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2)有利于重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任何一所世界著名的学府或卓越的科学家无不具有广博的人文底蕴和深厚的科学素养。中国传统国学文化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宝库,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基石。有利于拓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空间,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重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体系建构,在高职生养成教育中引入传统国学经典文化对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3)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直接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专技能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不是“制器作坊”。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育,包括良知、理性、审美、使命感等。它更强调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展现人的个性,完善人的品性,以便在进入社会这个复杂的体系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发挥自身的潜力和创新的动力。因此把传统经典文化融入高职生素质养成教育中,对整个社会劳动力水平的高低和国家人才发展的质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高职生养成教育缺失的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强烈冲击和影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对学生基本的养成教育明显被弱化和忽视。尤其是高职院校,轻素质、重理轻文、一味追求就业率的实用主义短视倾向,导致学生畸形发展、文明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道德认知较差,道德行为失范。具体表现在:个人道德上:诚信、文明礼仪品质缺失。如作业抄袭,考试舞弊,虚报请假信息。与同学相处,出口成“脏”,粗话、痞话习以为常。着装怪异或过于成熟,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特征。对老师或父母缺乏基本的尊重和尊敬;校园集体道德上:“小团体”思想严重,容易滋生是非,出现斗殴现象。在集体生活中不注重公共卫生,乱扔垃圾,胡乱涂鸦等;社会公德上:人际关系交往矛盾较多,不遵守公共秩序,违规乱纪现象频出,不懂得爱护公物和公共财产,环保意识淡薄。(2)情感淡漠,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或扭曲。主要表现在:在家庭亲情关系上,对父母的养育和辛勤付出,认为理所当然,甚至不屑一顾,在情感交流上多半比较被动;个人中心和利己主义思想严重,追求享乐,在个人需求上,一味看重物质需求,攀比心较重,虚荣心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容易受社会流弊侵扰,沾染不良社会风气。(3)个体自律意识差,成为缺陷明显的“问题生”。高职院校学生,由于中小学阶段以来养成教育的不到位,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具有明显的自律意识非常差,成为各种各样具有明显成长缺陷的“问题生”。例如“学困”生,具体表现为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经常性迟到和旷课,各种理由和借口请假;“网瘾生”,除了维持基本的温饱,完全沉迷网络游戏,对其他的事情一概忽略或无心关注,对现实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表现冷漠,喜欢在虚拟的游戏网络里寻找刺激和存在感;“人际交往障碍”生,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相处不和谐,经常产生矛盾,容易产生偏激情绪或回避与人交往。

阅读全文

传统经典诵读中学语文论文

一、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价值和意义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提倡利用青少年的记忆黄金期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通过对经典诗文和名篇名句的学习,使学生打下传统文化的修养,理解其思想内涵,汲取人文精神,丰富自身文化。

1.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价值

中学语文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语文的能力,中华传统文化更加使语文学科大放异彩,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对于中学生的思维、智力发展、审美能力、自身修养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1)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是对听、说、读、写的全面贯通,而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作为语文文化的精华,经常诵读和品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的能力。

(2)提升口语表达。

阅读全文

未成年人传统文化社会教育探索

一、以孩子带动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孩子抓起则会更好地带动家庭影响社会。丰南区文化馆自推广传统文化教育以来,提倡并坚持从一本书,从一个人,从一个家开始传递经典文化,建立多个平台,让更多的人接近并使用经典文化,使传统经典文化产生广泛影响。免费发放《国学经典选读》书本、建立家庭亲子经典诵读沙龙、招募和培训志愿者,建立沙龙QQ群(301753530)和论坛。平台建立后,利用网络每天进行志愿者老师、家长、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开展经典诵读的课程、感悟、方法的总结和汇报;利用每周休息日开展各项沙龙活动,在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开设“我读经典”的栏目。通过这些方式,大大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空白。启发孩子诵读经典以带动家庭,从细节入手,从家庭入手来实现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理想。在陪同孩子读诵经典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竞相背诵经典,在家庭生活中感悟经典。家长们纷纷感慨,通过这些几千年流通最广、指导最强的篇章,指导了工作和生活,获得了深厚的教益。

二、以兴趣引领学习,以活动打造体系

经典不乏枯燥,将经典融进现代生活,并用通俗的形式加以阐释,经典才易于青少年所接受,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以“演绎经典”、建立特色辅导基地、开设国学艺术辅导培训和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等内容,构成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几年来,为社会培训各类师资330人,创建特色教育基地22个,创编、辅导经典短剧多部,建立“乐学园”国学艺术普及班,亲子诵读沙龙,明德读书会等分支项目。每年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的各类培训辅导、讲座、演出、比赛等活动百场以上。“演绎经典”活动,是结合全区中小学经典诵读工程,广泛开展演绎经典活动,提倡自编自演、师导生演,先后推出“弟子规”“三字经”“道德颂”“红色少年”等十余部文化短剧在全区上演。实小西校区特色基地大型诵读节目“少年中国说”,荣获2012年“中华诵”全国诵读经典大赛一等奖;“小丑娃”舞蹈基地红色经典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映山红》《闪闪的红星》等作品多次参加唐山、丰南等地的大型演出活动。传统文化辅导基地,是联合优秀社会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所建立。目前建立以经典诵读、舞蹈、民族器乐、民间剪纸等为特色的传统文化辅导基地22个,分布在庠瑞国学馆、柳树圈小学、稻地小学、西葛中学、尖字沽小学、小丑娃舞蹈学校、爱尚舞学校、育才民乐团。“乐学园”国学艺术培训班,是文化馆开设的假期国学艺术普及班,培训内容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配合多彩的艺术课程,既解除假期家长无暇管教孩子的忧虑,又让孩子们学有所得,乐在其中。培训班里设立中华经典诵读、心性静定训练、少儿瑜伽、书法、合唱表演练习、手工绘画制作、少儿故事讲读表演、经典电影赏析等多项课程,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明德”读书会,是在亲子经典诵读沙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益性学习团体,由社会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组成。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主题下,通过阅读共同的书籍,分享心得,讨论观点,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修养,进而扩大生命空间。“明德”读书会每周六早7点在户外开展诵读活动。

三、以创新促进发展,以试点推动规模

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才有好的教育结果。自“快乐阳光”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普及工程项目创立以来,为解决师资辅导问题,我们在社会招募传统文化爱好者,建立一支志愿者教师队伍,将普及活动不断延伸。为方便组织管理,将传统文化、舞蹈、书画等各类艺术培训进行整合捆绑,通过总分馆和数字文化馆的渠道层层复制,建立快捷可行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体系。到“十三五”末,实现500个基层服务点同时活动,同时培训、同时参与的无缝模式。建立科学体系和完备机制,对工程普及很重要。通过合作协调与统一规划,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文化资源的调配,依托总分馆网络实现总馆、分馆、各基层服务点之间的流动服务,推动全区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打通群文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建设,完善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结对子、种文化”机制,做到人人有注册、人人受培训、人人有能量的管理体制。目前,区文化馆志愿者人数达500人,志愿者团队15个。到“十三五”末,实现志愿者人数3000人,志愿者团队150个。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内化为青少年的个人思想意识,外化为他们的行为规范。丰南区文化馆开展的这项活动,正是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实践,有利于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变成“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的习惯。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并立,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由文化馆建起这个集青少年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培训、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校外阵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馆探索未成年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份重要职责,更是润物无声,静待花开的伟大事业。

作者:王丽珠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文化馆

阅读全文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施路径

【提要】经典诵读是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的一种活动,通过文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经典文本的简洁蕴藉之美、敦厚诚信之善和明理通达之智。本文依据经典诵读的相关理论,针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遵循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原则,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施路径:将发展核心素养作为经典诵读的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创建优美和谐的经典诵读环境、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建设丰富的经典诵读资源平台。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水平、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形成学生精神力量、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经典诵读

“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粹和文明的积淀,是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且经久不衰的文学著作,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不朽和永恒的性格。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诞生了很多文学经典,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教育意义,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诵读”原本是吟诵和朗读的意思,作为一种读书方法,也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包含情感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本文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和理解基础上的熟读,从中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经典诵读”是指用诵读这种基本阅读手段来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的活动。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其他课程学习以及全面发展。本文研究的经典诵读特指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特定教材,运用情境法、美读法、游戏法和对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吟诵和比赛等多种方式,内容涉及儒释道诸子百家,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回味经典,通过文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滋润学生心灵,积淀文化底蕴,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激发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化的情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和绵恒久远,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成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适应教育改革趋势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将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核心素养教育是具有鲜明文化属性的创生过程,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情感、精神和素养的整体发展,揭示出文以化人的观念更新与思想启蒙,促进学生自我实现与全面发展。2016年9月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将其归纳为三项基本内容,每项又包括两个基本素养:一是文化基础,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宽厚文化基础和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具体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基本素养,人文底蕴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标识,科学精神是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所形成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二是自主发展,强调不靠外力推动而靠内在自觉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具体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个基本素养,学会学习是针对自身情况进行独立性的有效学习,健康生活是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习惯化行为方式。三是社会参与,强调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并促进个人价值实现。具体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个基本素养,责任担当,责任是担当的要求,担当是对责任的诠释;实践创新,运用各种技法进行创新并在生活中实践。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理论阐释

读经是中国古代和近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弘扬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提供了经验借鉴。永恒主义教育理论、现代脑科学理论、内隐学习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为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一,永恒主义教育理论。永恒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性质是永恒的,倡导教育的目标、方法、原则和内容永恒。经典诵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与永恒主义教育理论一脉相承,通过具有浓缩性的题材探索最有价值的知识。第二,现代脑科学理论。现代脑科学理论认为人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诵读经典有助于刺激和强化大脑中的相应冲突,促进左右脑动作同步,成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一生的思维与行为。第三,内隐学习理论。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活动,语感产生就是内隐学习的结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凭借语感来完成。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小学生语感,丰富语言储备,感受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和精神力量。第四,现代心理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小学生对抽象的道理较难理解,但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经典诵读是符合小学生天性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得到最优质的信息刺激,是加强阅读理解能力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

阅读全文

幼儿园传承经典文化教育初探

摘要:中华文化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逐渐沉积下来优秀的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以及完善,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在幼儿教育阶段进行经典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性。文章主要针对幼儿园传承经典文化教育展开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经典文化;传承

幼儿园教育作为学生学龄前教育的必要阶段,应顺应教学体制改革发展的客观影响,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入经典文化的传承教育,这是幼儿成长发展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一、经典文化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发展现状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虽然意识到经典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却无力应对。由于现阶段幼儿园教学机制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备之处,甚至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规范性以及系统性的经典文化教育内容存在不足。另外,受到传统教学固有弊端的实际影响,广大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方法较为呆板,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在开展经典文化教学时,教师甚至会陷入一定的教学误区,认为只有一味地要求幼儿背诵经典篇目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导致经典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具有灵活性[1]。由于一些幼儿教师本身专业素养相对较低,经典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具有针对性,更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使得经典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未能体现出其实效性。

二、幼儿园传承经典文化教育的有效举措

幼儿园教学活动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影响之下,应注重幼儿成长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经典文化教育的传承尤为关键,这是幼儿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