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雕塑艺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传统雕塑艺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传统雕塑艺术

当代雕塑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摘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中西方雕塑艺术存在较大的差别。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中西方文化发生了碰撞、融合,促使中国当代雕塑开始呈现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现象。本文对当代雕塑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与实践、内涵与功能、写实与写意三方面提出了中西文化有效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文化融合;当代雕塑;传统文化;西方文化

雕塑艺术作为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能够展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发展当代雕塑艺术时,应当认识到文化融合发展的意义,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效结合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推动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

1文化融合视域下当代雕塑中传统文化的表现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雕塑深受西方古典雕塑影响,题材和艺术手法等都十分单一。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雕塑艺术才开始突破教条模式,结合社会大众生活经验进行艺术创作,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1.1题材方面的表现

从题材上来看,当代雕塑拥有较为广泛的题材,如动物、人物、自然山水、历史故事等。雕塑作品《假山石》以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象征物品之一的太湖石为题材,采用不锈钢和假山石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雕塑设计的,体现了古代园林中假山石巧夺天工的形状,同时展现了现代社会常见的建筑材料,突显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象征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间的碰撞,表达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阅读全文

雕塑教学中的材料运用

 

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局面。雕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1977年的恢复高考,雕塑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雕塑家。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西方雕塑艺术的影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的雕塑专业仍然没有十分重视材料在雕塑教学中的作用。这不仅影响了我们的雕塑教学发展,也容易出现雕塑艺术与雕塑教学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这种不平衡体现在我们的雕塑教学中材料课程在整个课程中课时偏少。而且各大院校对当代雕塑教学的新思路、新成果不是很敏感,致使材料教学课程内容显得过于陈旧。在一些教师看来,泥塑和材料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把泥塑教学当做低年级的课程,把材料加工当做高年级的课程。还有的学院把泥塑和材料课程当做不同教学体系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课程,把传统的写实主义泥塑课程当做基础课,把材料课程当做当代雕塑教学的课程,让它们在教学中并存。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材料课程目前仍然被视为一种补充性的、辅助性的课程。这是与我们的雕塑艺术发展不相适应的。从中外美术史的发展来看,材料的意义和概念是和我们高等雕塑教学的概念不尽相同的。雕塑史上的“雕塑”,是由材料组成的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从霍去病墓前之石雕到铸铜的三星堆铜人,无不体现着材料在雕塑艺术中的魅力。而由于我们的高等美术学院对于材料课程的忽视,使得我们的雕塑教学成为了一个非常有限的世界。同时由于高校雕塑课程时间安排的诸多限制,我们的材料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得不到保证课程中对许多廉价材料的大量使用,加上教材的相对落后,也是材料课程在雕塑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不到积极引导作用的原因[1]。在我国雕塑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该从材料课程开始。看起来,它似乎只不过是材料教学的课程,但是它实际所产生的效果,会是对泥塑教学传统的颠覆。   鉴于材料对雕塑艺术的巨大影响,笔者认为我们的雕塑教学在课程上应当适当加大发展综合材料教学的力度。通过对金属加工、石雕、木雕、陶塑等多种材料在当代雕塑教学中的运用与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材料的属性和加工工艺,熟悉雕塑材料其特有的美感[2]。学生只有通过学习、制作、加工各种雕塑材料,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同时学生的个人才情、能力和艺术思想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以施展。材料作为一种雕塑语言,不仅使得雕塑作品在形式上更加丰富,也使得许多原先无法表现的题材有了实施的可能性。但是对于材料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熟悉材料本身的性质,并且熟练地对它进行加工制作才能使材料在雕塑作品中发挥出它特有的作用,最终制作出既有材质本身独特魅力,又洋溢着个人风格的雕塑艺术作品。通过增设雕塑材料课程,我们的雕塑教学才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把各种新兴的材料引入课堂,提高我们的雕塑教学质量。近些年,学术界一直在强调雕塑教学中的“中国意识”,在整个艺术思潮跟随西方走了近一个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时代强烈地呼唤着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崛起。在西方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在中国的雕塑界犹如走马灯般地上演了一遍之后,我们在思考着中国雕塑的未来。我们的雕塑教学要从过去单一性的教学向综合性的方向发展;从过去培养目标的单一性逐渐向综合性发展,增强学生对中国雕塑艺术形态的探索。雕塑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雕塑艺术的现代性——整体的、多元化的创作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具有发散、联系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多角度立体的观察方法,能用历史的、辩证的、有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学习和解读西方雕塑艺术作品的时候,能够不仅关注作品的形式、内容,而且知道这些材料、技巧与作品本身的联系。在我们的雕塑教学理论中应该凸显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塑理论,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理论,创造条件,加强措施,提倡教学理论的灵活性、开放性。   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坚持走独立自主的民族雕塑教学之路。在此基础上,不断引进材料雕塑教学新理念,开设更加多元化的材料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使雕塑教学形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的雕塑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泥塑教学独霸一方的格局。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雕塑艺术巨大的发展,我们发现雕塑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制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同材料的制约。材料艺术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当前卫的雕塑艺术作品在全国传播开来的时候,雕塑逐渐突破了单一的传统写实为主的表现形式,综合材料雕塑成为雕塑家与时代相呼应的艺术语言。当时的各大美术院校的雕塑教学也开始进行雕塑材料的拓展,用综合材料创作雕塑作品来表现自身与社会的价值。材料在雕塑艺术作品中开始呈现出特别的价值,对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雕塑创作的初期构想和作品的最终效果。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性,铁的刚毅,铜的古朴,玉的温润都是例证。由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几乎所有当代雕塑艺术家都对材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我们的当代雕塑艺术作品在材料选择上也开始显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可以说雕塑艺术家对于不同材料如金属、木材的加工和运用体现着不同雕塑家的艺术主张和审美趣味[3]。如果说雕塑艺术作品是艺术思想在物质材料中的显现,对于材料的加工和使用就是雕塑家展开雕塑艺术创作的支点。雕塑创作缺少了材料的支撑必然造成雕塑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的匮乏[4]。不同材料的雕塑作品总是在本质上体现着不同材料的特质。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的感染,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表现情感。实际上艺术作品材料的应用正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载体,是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雕塑家注重材料本身的美感价值,借助材料的美感,传递自己的内心体验。   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材料在雕塑教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充分理解雕塑艺术教学的人文价值和内涵。雕塑课程作为雕塑专业学生造型训练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许多高等美术学院和综合类大学的教学中尤为重要。要建立一套符合当代雕塑教学的教学课程体系,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使我们的雕塑教学课程更加灵活,更加多元。在继承传统教学课程的基础上,把以前一些较为单一的课程进行归纳和梳理,在课程设置上要不断地改进方法。我们的部分美术院校的雕塑教学课程几十年来都采用一种方法,而没有认识到雕塑教学课程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它不仅体现着教师对于新思想、新知识的运用,而且体现着对学生思想空间和思维变化的关注。由于当代雕塑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我们的雕塑课程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雕塑教学课程的改革向来是雕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要在改革课程的同时,进行雕塑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这两者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我们的雕塑教学质量。同时先进的课程设立和科学的课程体系不仅使雕塑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观察力与创造力。通过开设各种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如陶瓷艺术、民间艺术、木雕艺术、金属加工等,增加学生研习各种材料艺术的机会,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而改变过去单一授课的方式,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我们的雕塑教学课程应当是开放的、灵活的、多元化的。#p#分页标题#e#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我们的雕塑教学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雕塑教学中重视材料教学就成为了我们的必由之路。构建我们本民族的雕塑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坚定地走“独立自主”的当代雕塑教学之路,发展材料教学是我们当代雕塑教学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应该有这样的自觉认识。在学习外来雕塑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把发展的长远眼光锁定在建设和发展我们本民族雕塑艺术的目标上来,才能使我们的当代雕塑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阅读全文

陶瓷雕塑个性特点综述

作者:汪淑珍 单位:景德镇雕塑瓷厂名人作坊汪淑珍艺术工作室

陶瓷雕塑是陶瓷与雕塑艺术的联姻。它既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同时又是陈设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雕塑与绝大多数造型艺术—样,只能表现—个瞬间的动作和神态,而不像电影、文学和连环画那样可以描写整个情节的发展过程,甚至还能刻画人物性格形成的始末。曾有雕塑家说过:“雕塑难于作复杂的描绘,而要求形象的单纯性”。就一定意义来说,单纯就是美。单纯既是雕塑的一种局限性,又是它的特长。陶瓷雕塑好比凝练的诗句,它不长于叙述,只能表现行为的—个片刻瞬间,即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仿佛止在运动的瞬间,这往往恰是作品取得生动效果的主要因素。因为抓住一个姿态正向另一个姿态的转变片刻,可以给观众更多的想象,取得较好的艺术表现效果。当然,雕塑表现静态对象的造型美,同样也可取得好的效果。但不管是“动”或“静”,创作都要求能把握住最明确、最动人、最集中的瞬间动作,抓住最突出的特征进行加工提炼,避免复杂、琐碎、松散、堆砌的塑造,任何拖泥带水的情节,都有可能使雕塑作品失败。

陶瓷雕塑是陶瓷与雕塑两种技艺的统一体。经过陶瓷艺术火的处理,陶瓷雕塑具有了鲜明的个性。陶瓷雕塑决不只是单调无味的雕雕捏捏手工品,它是具有高度艺术思想性的艺术作品,是吸收了绘画、装饰并结合陶瓷表现艺术手法而产生的艺术杰作,因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以及鲜明的个性特征,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陶瓷雕塑具有宽广的内容和强烈的情感意境陶瓷雕塑的创作首先要明白其创作目的与意义。艺术的创作是要反映人民的美好理想、愿望和情感,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陶瓷雕塑是艺术品,审美功能是艺术品的本质属性,所以陶瓷雕塑具有丰富人们生活情趣、陶冶道德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基本艺术功能。陶瓷雕塑在题材内容表现上是极其丰富的,并且表现手法上多以抒情为重,恰似轻音乐那样,促使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以美的享受。陶瓷雕塑作品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审美需要,但是不同阶层、不向民族、不同地区对于陶瓷雕塑作品的审美内容有着明显不同的需求,故此陶瓷雕塑作品在表现内容美方面是有其针对性的。陶瓷雕塑所能表现的是—个瞬间的动作和神态,这一动作瞬间代表的是一种意境。和所有艺术品一样,意境就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含着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因素:首先从表观上看陶瓷雕塑是“画”,也就是“画面境界”的意思,是指艺术创造的可以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具体直观的生活画面。但是这种“画”表现的形象要达到形似与神似相统一的意境。形象是意境的基础,这种形象既要有外在形象———形似,同时又要有精神形象———神似,以达到形神的统一。其次是陶瓷雕塑的“诗”境,即指“意”的意思,它是艺术家在其创造的形象中所能表达的主观思想情感,这是陶瓷雕塑艺术品的内在生命与灵魂。陶瓷雕塑可表现的内容极为广泛,大致有传统的神话题材、欢乐喜庆的儿童歌舞、健康优美的体育、文艺节目、表现吉祥的花虫草鱼、逗人喜爱的动物鸟兽等等。因此陶瓷雕塑在内容题材表现上具有宽广性,在情感意境表达上具有深远性。

陶瓷雕塑创作的高度艺术审美性陶瓷雕塑作品首先是艺术品。艺术作品的首要功能是艺术审美性,没有艺术审美的作品就不是艺术品。所以陶瓷雕塑创作首先考虑的是其艺术审美要素。陶瓷雕塑作品在陶瓷类别划分上归于陈设陶瓷之类,具有艺术审美功能。在信息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雕塑陶瓷的陶艺化促成了陶艺雕塑的出现,所以泛自由化陶瓷雕塑集中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更适合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而审美功能是陶瓷雕塑立足之本,特别是适合现代审美意识的现当代陶瓷雕塑,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品。总之,伴随现代审美意识的传承与发展,陶瓷雕塑的创作审美性在变化发展之中,具体可体现在陶瓷雕塑产品从传统的案头陈设走向广场、公园等大城市的公共场所或场合。

陶瓷雕塑极具装饰性的创作风格与表现手法陶瓷雕塑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也是陶瓷的发展史。在陶瓷雕塑发展简史中,各个历史纪年中都有比较独特的陶瓷雕塑作品,特别是极有代表性的陶塑,从其造型的运用上看,其源于表现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已运用了大胆的装饰化手法,从而经过艺术处理形成最终作品,其明显地让人感觉到比生活中的原型更为生动优美,具有既源于生活又远远高于生活的口味。从我们现在批量进行生产的陶瓷作品可以看到批量生产的陶瓷雕塑具有程式化的装饰性特征,因为现在批量生产陶瓷雕塑作品是先模型化后再生产的,其整个生产过程已经程式化了。现在陶瓷产区生产的传统或神话题材的圆雕人物陶瓷雕塑,其形象塑造、发式服饰、衣纹彩绘都有明显的程序化特性;而批量生产的现代题材的人物、动物等实用雕塑则在装饰性要求不变的前提下更趋向追求夸张、变形的高度艺术处理,其风格更显得多样,手法更显得清新。从这些题材的陶瓷雕塑作品风格和表现手法可以看出,陶瓷雕塑所说的装饰性就是指用富有美感的创作手法,以形式的优雅修饰、人物形象的美化加工为造型方式,具体表现在研究形体线条的变化、流畅美妙的节奏等,并通过作品的极度夸张变形来增强作品的美感和所要表达的艺术意境。

陶瓷雕塑创作过程具有较高的工艺技术性陶瓷雕塑是陶瓷与雕塑的融合,是自然界土与火的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所以可以说不懂陶瓷工艺的人是很难从事陶瓷雕塑创作与制作的。对于有志于陶瓷雕塑创作的人来说,必须对陶瓷原料制作、陶瓷成型、陶瓷装饰、陶瓷热工(烧成)整个工艺过程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在雕塑艺术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扬长避短,才可以创作出具有陶瓷特征的陶瓷雕塑艺术品。

阅读全文

中西雕塑的差异论述

作者:董浩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司徒安国际雕塑学院

“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黑格尔的“理念”就是他所谓的“客观观念”和“绝对精神”,是指一种客观的存在、本质的存在。

从感知方式的角度分析中西雕塑内在精神的差异

中国审美意识的特点是以味、触觉作为感知方式的原型,这与西方审美以视、听觉作为感知方式的依据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因为中国的这种以味、触觉为基础的审美感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审美主体在与美术作品发生审美关系时,有一种内在的交融,也决定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味、触觉为原型的中国审美意识也决定“味”和“品”成为它的基本范畴之一,而特别强调“淡乎寡味”、“澄杯味象”、“韵味”、“意味”等。这在中国古代雕塑上都有所体现,魏晋雕塑的“秀古清像”,秦俑所体现出来的雄浑气质,汉代雕塑传达的柔静神韵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感知方式为基础的。中国传统雕塑注重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下传达出的神韵。而西方的感知方式主要是以视、听觉作为主要依据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把视、听作为“近于智慧的官能”,视、听的对象与主体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主体要在客体之外,而中国传统的以味、触觉为先的感知方式要求主体必须接近对象并与对象融为一体。

从时代和民族的角度分析中西雕塑内在精神的差异

内在精神的时代性是受社会发展中不同历史环境制约的表现,如中国传统雕塑中魏晋的风骨清像、唐朝的肥美等;现代雕塑作品中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追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雕塑的对形式的研究到九十年代更注重观念的表达。每个时代对雕塑精神的追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西方,从古希腊的对理想美的追求到巴洛克的动感激情,从洛可可时期的华丽柔美到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美术的民族性是美术发展中社会制约的表现,艺术的内在精神也离不开民族的习惯、感情、语言、审美取向。中西雕塑的内在精神差异是由多层次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社会等因素决定的,那么他们是怎么通过内容和形式反映出来的呢?中国的传统雕塑由于注重“写意”及对“气韵”的把握,所以在形式上不是完全写实的。

在人物的刻画上,并不注重人物的解剖关系,不强调作品与现实对象的统一,而强调神似。从秦汉雕塑、中国石窟造像、陵墓雕塑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雕塑在创作手法上偏向于装饰写实,非常注重整体体量的空间感,形体上“宁方勿圆”,在雕塑上有非常明确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每个面上的形体尽量压缩,使之保持在整体的立方体造型之内。特别注重左右的对称、平衡关系,给人以大气、雄健、中正的感觉,这一点深深体现出了儒家的美学价值特点,在饱满充实的形体上运用线刻、浮雕来刻画细节,一带而过、点到为止。在人物衣纹的处理上,多运用“曹衣出水”的手法,浅薄的衣纹以线的形式附在形体之上,加强了形体的体量感。整个雕塑强调“线”的运用,从轮廓线到细节,无论是五官、头饰、衣纹都是以线的形式表现的,这一点和中国画的处理方法达成一致。

阅读全文

艺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设计

摘要:景观雕塑设计在艺术景观设计中占据核心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对生活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艺术景观的核心单元,景观雕塑的设计同样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成长。景观雕塑的艺术特性在当前园林艺术设计内逐渐崭露头角,一举变成园林景观的艺术特质以及彰显整个艺术氛围的核心,景观雕塑设计逐渐被诸多艺术景观设计人员关注。基于此,文章对艺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设计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艺术景观;设计;景观雕塑

1景观雕塑设计概述

景观雕塑的设计是艺术景观设计里面核心的构成单元之一,在国内,很多比较出名的园林皆是园林内部的景观雕塑设计完美才使其盛名。对艺术景观设计而言,景观雕塑是设计的中心,亦是设计的焦点,其能影响整体的设计效果,这一点对很多出名的艺术景观来说都有很好的体现。此外,雕塑不但可以装点景观,同时起着点题功能,使其作为具有代表意义的标识。景观雕塑自身还具备强大的表现力与视觉冲击力,纵使其存在于艺术景观的设计之中,同时还较易变成其所属领域的代表标识或是拥有代表意义的载体。由此可知,景观雕塑设计的存在对艺术景观设计而言不止是它的一个核心构成单元,同样,随着景观雕塑在不断前进,也促进了艺术景观设计的成长。

2现代艺术景观雕塑的设计

2.1匹配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

由于景观雕塑是作为静态艺术中的一类,因此其材质及质感也就断定了怎样才能使其完美匹配周边的人文环境。景观雕塑融合周围的人为环境,使其荣获生命活力,在进行园区内景观雕塑规划时,设计人员第一要思考的就是当地的环境要素,需建造亲近自然和谐健康的空气质量,保证景观雕塑可以与所在区域环境中诸如植被、建筑物、地形特点等自然景观相匹配,同时也要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基于此要求,在其规划进程里面也要时时重视减少一些别的特殊物体的参与,防止规划好的景观雕塑会使观看者感觉非常的不自然,同时还能规避在建设进程中对之前环境与整个文化体系太过毁坏。也要重视光线的问题,避免它在视觉层面对景观雕塑的外表造成不好的影响。

阅读全文

低碳雕塑的含义及应用

 

一、低碳雕塑的含义   顾名思义,低碳雕塑就是用低碳材料制作的雕塑。而低碳主要就是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意思,低碳材料是指既能够确保使用性能,又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的材料。   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产品不断丰富、生活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却急剧减少。废金属、废报纸、易拉罐、塑料瓶之类的生活垃圾充斥生存空间,各种工业机械废气排放恶化生存环境。于是,近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有所提高,呼唤减少消耗自然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量、发展废旧物回收利用的低碳生活。在这个背景下,低碳理念进入艺术领域,产生了低碳雕塑的概念。艺术家开始在木材、石头、泥土、玻璃钢、树脂等传统的自然雕塑材料之外,考虑使用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废弃品材料,创作出与时展相适应的雕塑作品。   二、低碳雕塑的语言   低碳雕塑的理念很新,其实作品并不新鲜,很多观念艺术、现成品艺术作品就是低碳雕塑。古典雕塑走到高峰后,二十世纪初雕塑家们进一步探索雕塑的各种自由空间表现形式,现代主义艺术的拼贴和现成品概念对雕塑艺术产生了影响。杜尚的作品《泉》是钉了三颗钉子的小便池,被认为是达达主义现成品艺术的开山之作。但现代主义运动中最早对材料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与最早提出材料概念的是画家毕加索。他1942年创作的《牛头》用废旧自行车座和车把拼贴而成,该作提出“拾来的材料”这一概念,毕加索与杜尚之后,装置、挪用、复制、借用等许多雕塑艺术新技术手法逐渐出现,从而使雕塑材料的空间大为扩展。战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生活废弃物不断产生,资源减少。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把艺术创作融入现代生活中,把目光投向社会生活的废弃物,以各种低能耗的制作手法包装成为雕塑艺术,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涌起一股以废弃物为材料的低碳雕塑热潮。   艺术家们在创造过程中根据材料本身体现的喻意,结合艺术作品所要体现的艺术意图用拼贴、装置、空间对比等艺术手法使作品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张力感和形式感。如废旧玻璃的易碎感,废旧金属的沉重感、坚硬感,废旧报纸、书籍的陈旧感、历史感,废煤渣、铁渣的粗糙感,塑料瓶、易拉罐的轻与鼓等。国内比较有名的城市雕塑《刚塑号》其实是申江铁合金厂的重设备拌沙塔,该设备停用后不拆除也不加工,直接就被当作低碳雕塑而保留了下来。它静静地屹立在园区,给人一种回望过去、期待未来的艺术感受。   三、低碳雕塑融入当代生活   进入都市化进程加快、经济迅猛发展的新世纪,城市雕塑承担着营造艺术氛围、陶冶审美性情、提高城市文化内涵的作用。同时,人们不希望在空气质量很低、喧嚣嘈杂的城市里再出现有污染作品的艺术品。低碳材料雕塑既环保又节约材料的社会生产成本,这与当代人们期待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生活相呼应,因此低碳材料雕塑具有美学意义、创新意义、文化意义。当低碳雕塑融入到城市雕塑中时,它将从个体艺术转向公共艺术、不再是单一的艺术个体,而是连接人类与城市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它的创作目的也不再是艺术家的个人精神情感表达。低碳城市雕塑首先要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作为景观环境主景的雕塑更是如此。通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与创作,雕塑不仅在环境空间中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要在特定的场所营造出独特的精神氛围。这方面徐冰的大型低碳材料雕塑《凤凰》比较成功。其制作材料来源于建材、建筑工程设备、劳动工具、民工生活用品等废料。他以东方文化假想的凤凰生物形象为起点,聚集现实中众多动物的美感。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古老东方神物置身现代化建筑群中与建筑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们在匆匆一瞥中感受到历史感和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差异感,在都市中唤起对古老文化的回味。   除了公共环境,现在低碳雕塑也进入相对日常的生活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城市日用品店、精品店里,有不少小雕塑使用低碳材料,以另类的效果满足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要求。室内装饰行业还把低碳材料作为革新内容,一些小摆设就是低碳雕塑。装饰界比较有名的低碳雕塑是用废旧磁带制作成一个台灯。设计师把所有的旧磁带固定在一起,制作成一个盒子的形状,从里面透出或明或暗的灯光,磁带转孔中直射出的光点绚丽多变。人们把这种特殊的台灯装饰在卧室、客厅之中显得美观、实用。   低碳雕塑融入当代生活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过,现在低碳雕塑仍然处于实验阶段,阻碍它发展的因素还很多。首先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问题,看重昂贵、奢的东西。那些大型公共雕塑的资金投入很大,甲方考虑到各方面的压力,一般不愿意接受低碳雕塑方案。其次,艺术创作的专业性比较强,大型低碳雕塑的制作过程需要设计者以外大量的技术工人配合,在制作施工方面比传统雕塑具有挑战性。还有,低碳雕塑的材料来源是个问题。现在中国废品回收利用的情况与雕塑材料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阅读全文

标志性雕塑其象征性意义

作者:刘雅楠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

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独特的历史古迹、文化遗迹、革命旧址等遍布整个市区,大量的碑刻、典籍、绘画、音乐、戏剧等方面的多种实物和其他文化遗存,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西安发文化产业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论是秦兵马俑,汉石刻艺术,还是盛唐壁画,都可以体会到历史文化在交流中形成的博大之美。丰富的文化底蕴、再加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进程,使西安出现了很多附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雕塑,使古城的面貌在细节上呈现出更强的个性特征。西安现阶段的城市雕塑分为标志类雕塑、主题类雕塑、装饰性雕塑,在建设中均遵循了一定的地方特色的原则,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雕塑作品,如:大庆路西端的《丝绸之路》,西大街《盛世长安》,大雁塔南北广场、大唐不夜城、唐诗博览园、曲江寒窑、丝绸之路主题雕塑园等等一系列优秀雕塑。但是这么多优秀的雕塑,具体哪一个最能体现西安的风采?西安需要标志性雕塑究竟应该是什么样?未来西安的标志性雕塑在哪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这样的城市雕塑,必须是能代表西安的城市精神文化形象、城市的厚重历史、城市的独特审美品质的一系列特征。

1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标识性含义

城市标志性雕塑作为城市可识别性元素而存在于城市当中,是城市视觉识别系统中的一部分,属于城市静态的识别符号,是城市形象设计外在硬件部分最直观的体现,是城市的精神物质文明的高度提炼,是一种经过升华凝练的印象标志。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在城市空间里起到一个地标的作用。这种简单易识别,拥有丰富内涵的地标可以使人产生对一个城市的长久记忆。这种标识性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历史的概念,在经过历史洗刷的过程中,而形成对标志性雕塑的历史记忆以及城市空间的识别记忆。这种标志性不仅具有高度视觉的识别性,而且可以引发唤起城市记忆的功能,使人们对它有深刻的感情认识,从而在大众内心中逐步形成标志性雕塑建筑。

2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象征性含义

它是一个城市的代名词,是城市灵魂形象的代表产物。它所具有的象征性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即显性标识象征与隐性标识象征。城市标志性雕塑的显性象征包含两种情况:其一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创作者某种深邃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寓意的艺术创造手法。本体寓意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通过创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描绘,使大众欣赏者产生丰富联想,从而领悟到创作者的创作初衷。其二是指根据传统民俗习惯,选择大众所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具体化和形象化抽象的概念表达一种艺术意境,从而表现作品的张力与艺术气氛。其次,再说一下标志性的城市雕塑的隐性象征,就是通过不可视的象征意义,以象征性的创作手法将城市精神文化历史沉淀通过抽象的概念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以见显性象征是一种具体的抽象概念,而隐性象征则为深层次的抽象概念,在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为了突出城市个性就赋,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各种不同的隐形意义。

3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其地域性含义

阅读全文

城市雕塑艺术价值3篇

城市雕塑艺术篇1

摘要:城市雕塑作为重要的城市艺术元素,记载着城市历史,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建设成为了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体现,而城市雕塑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标志也被列入重要规划项目中。本文简述了城市雕塑特性、城市雕塑功能与环境共生关系,分析了城市雕塑功能类型,并对城市雕塑主要功能进行了探析,希望可以为促进城市雕塑的发展提供一份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雕塑;装饰美化;精神象征

城市雕塑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城市雕塑在现代城市环境起到作用越来越显而易见,与欧洲具有极高艺术性的城市雕塑相比我国城市雕塑建设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但大众审美的提高也为城市雕塑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时代精神与时代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形象设计要与环境建设共生共存,要综合地域文化背景、审美需求等因素,才能设计出充满文化魅力的作品,既能为公众带来美好视觉享受,又能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对美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雕塑特性

1.城市雕塑特性

城市雕塑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公共艺术,具有独特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特定性,城市雕塑的设计要考虑特定场所性质、功能尺度比例,以便于环境形成有机整体,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需要相统一,雕塑的主体能够与环境有机融合不可分隔,脱离了环境整体就不会产生城市雕塑。二是材质永久性,城市雕塑要长期放置于室外,其所应用的材质要能够经受风雨侵袭,材料的永久性也传达出思想观念的永久性,通常城市雕塑是结合时代背景所建,即使在未来也会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三是观赏者的大众性,由于城市雕塑大多是置于公共空间,是一种街头大众文化,观赏者不分阶层不分年龄具有广泛性,通过城市雕塑能够让观赏者获得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体验。四是审美的坚固性,由于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特别关注的项目具有较高要求,也会受到不合理要求的影响对创作产生制约,这就需要城市雕塑作者既要以艺术质量为基础遵循艺术规律,又要引导社会审美水平的提高,兼顾双方设计出具有突破性的作品。五是视觉条件特殊性,不同的视角和视距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感受,城市雕塑也是一样其受到复杂光照条件影响,会结合光线变化展现出不同画面,如由远至近、由正面至背面,随着视角变化画面也有所不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