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传统插花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插花展示与舞台表演相结合
作者:王少平 刘志红 林紫玉 吕兰兰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作为一门实践技能较强的应用课程,插花教学立足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对插花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作品来[4]。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课程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通过适度扩展其内涵与外延,以达到培养学生创作理念的目的。通过走进花店了解具体的经营过程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深化对插花商品的认知。通过组织插花比赛和插花展示将插花实践教学活动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更好地诠释插花艺术的魅力[5]。
一、开展实验教学
(一)基本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的安排
1.插花中应用的花材识别和了解考察学生对市场出售的鲜花种类、园林中自然生长的花材种类的了解和掌握。实验中要求每个学生了解100种左右的花材种类。要求认真观察每一个种类不同生长时期的外形变化,以便在插花中正确应用、合理搭配。同时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花材的采集和选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常见的花材采集与选购中的问题能独立解决。了解花材分级、包装、运输、销售的一些问题。
2.插花工具以及花器的了解在插花过程中花器的类型以及不同材质的花器如何应用对于插花造型举足轻重,一个合适的花器可以对花型起到补充和提升的效果。同时,让学生熟练使用剪刀、刀、锯、剑山、花泥等修剪工具以及固定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插花创作。如果能充分了解玫瑰钳、基座、几架及花束的包装材料和其他装饰材料在插花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对花型进行补充和升华[6]。
3.花材的整理要求学生掌握花材的修剪、弯曲、造型与固定,了解每一种花材的修剪方法,如何进行花材的弯曲,以及每一种花材怎样进行合理固定。对于一些特定的类型如玫瑰受伤花瓣的摘除、打玫瑰刺、香石竹的开花、非洲菊的弯曲与铁丝的应用等要求学生们熟练掌握。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剑山、花泥、花瓶等三种固定方法,并结合每一种花材的特点、质地以及在插花过程中花型的具体要求,对花材进行合理固定。
浅谈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革新
一、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目标及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插花艺术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而现有插花艺术教学主要以理论与实验教学为主,并且由于插花所需要的花材、花器、装饰品等材料费用较高与现实教学实践经费少形成明显的矛盾,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此问题,因而很多学校严格控制选修插花艺术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或者以理论教学为主节约教学实践经费。在此情况下,学生仅从理论方面对插花艺术有粗略的了解,缺少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学以致用,很难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很难适应以后的社会需求。另外,课堂上所使用的插花艺术的教学材料与设备比较陈旧,不符合现今社会的潮流和理念,明显与现代插花艺术要求相脱节。
二、课程教学模式与内容的改革创新
1改革教学模式
插花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由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实习教学体系代替原来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体系,增加实践实习环节,弥补以往对实践环节的不重视,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加大课程的实践教学力度,以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2创新教学内容
插花艺术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以东西方传统插花艺术为主,根据市场需求和定位,适当增加现代自由花艺设计、家居花艺设计、婚礼花艺设计、花艺礼品设计、花卉博览会设计等方面,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相应的开设了实践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互相补充、相互完善。
职校插花艺术实践教学方式探索
一、插花艺术的课程内容
第一大模块插花基础理论,以理论教学为主。通过对插花艺术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插花的基本技法、插花的艺术表现、插花的色彩运用、插花花材处理等教学内容的系统阐述,要求学生掌握插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各类花材(特别是鲜花花材)的的保养与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以及插花作品鉴赏等。课时量占12个学时。第二大模块插花技艺,是插花课程的核心,以实训教学为主。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才能在动手实操中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部分内容主要进行东西方基本插花造型的操作技能训练、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引导训练与自由创造操作。课时量占38个学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四个基本造型(倾斜式、直立式、水平式、下垂式等);西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如半球型、椭圆型、弯月型、S型、扇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倒T型、L型等的制作技巧。重点掌握礼仪插花如婚庆插花、家居环境中的插花、商业场所的插花以及在办公场所中的插花等实用性插花造型的操作手法与操作步骤。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环境、用途、材料等设计制作、欣赏评价插花作品。第三大模块盆景技艺,以现场观摩教学为主。重点介绍盆景的起源与发展,盆景的主要流派。由于盆景制作所需材料较多,制作时间漫长,本部分以观摩教学为主,在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去花卉市场观摩教学,请商户介绍盆景制作与养护的技术要点,使学生了解盆景技艺,提高对盆景的艺术欣赏力。课时量占10个学时。
二、插花艺术的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笔者根据目前学生图片识别力强、画面记忆好、空间思维强等性格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补充相关文学知识,图片资料讲解插花基础理论,将插花分类,东西方插花的艺术特点、艺术表现力,礼仪插花如情人节、母亲节、护士节、教师节、圣诞节、生日庆典等各种节庆所使用的花材、花型都以图片形式加以演示,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了理论教学实效。
2实操教学
实操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实操课上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达到实训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由模仿开始,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启发设计思维,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创造新的作品。
课堂教学理论分析(3篇)
第一篇: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理论建构
一、理论来源
(一)“对话”是一个新兴的学术概念
目前关于对话的讨论大都是基于现代西方对话哲学展开的。有人对此进行了概括:“在当代西方哲学领域,‘对话’是一个始终受到关注的话题,胡塞尔的‘主体间性’、海德格尔的‘共在’、伽达默尔‘视野融合’、布伯的‘关系’、巴赫金的‘对话’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等哲学话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理论谱系。”这些理论都强调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自由、开放的关系,这些关系无不以“对话”感知的方式存在,因而这些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如果把“对话”理论延引至教学领域,必将促进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心理
在皮亚杰看来,由于人具有理解客观世界和满足好奇心的内在欲望,儿童会主动去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并且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经过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多年观察,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依次经过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的学说为确认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了理论支撑。在确定儿童认知的基础上,采用对话的方式,唤醒儿童沉睡的认知心理,进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这是对话在具体教育中的运用,由儿童所具有对外界的认知心理,可知儿童具有接收来自外界“对话”的认知基础。因此,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可视为“对话教学”的理论来源之一。
二、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建构
手工艺术课程设计思考
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是由教学计划决定的,而课程结构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在高等教育中,课程结构包括了两种相对应的课程:必修课及选修课【1]。必修课往往是基础课程、是完成相应专业的专业课程、属指令性课程。选修课是可供学生选择上或者不上的课程,属非指令性课程。因此选修课比必修课在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我校的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给医学生开设了非医学类的选修课《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学生的反应比较热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计 1.开设《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目的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是综合素质,其基本组成有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主要是指专业教育以外的文学、社会、历史、伦理、美学等各方面的教育‘2’。在我国目前实行五年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下,对医学生在校期间要学量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必修课的设置方面,对于文化素质的培养相对比较薄弱,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面对这种现状,为提高医学生文化素质,我们尝试开设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选修课,希望以此改善必修课在文化素质培养上的不足,活跃医学生的思维,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另外选择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作为教学内容,我们也希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博大精深,起到一次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2.《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课程安排 在《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这门课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并根据授课教员的特点选择性的开设了三大块教学内容,分别为中国结、插花、折纸。这三部分内容均为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文化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结的教学课程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比重最大,约占总学时的50%。这主要是因为:①近些年来,中国结的编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这门曾经被人们遗忘的艺术,已经悄悄渗人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例如手机链的装饰,项链装饰,发卡,鞋等。而当教学内容和生活更贴近时,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曾有多个学生拿着他们的手机链等物品向教师询问该如何编织。②编织中国结的基本材料也比较容易获得,本次组织教学的方式即为教师集体购买后发给各个学生,而且编完一个结后,还可以把线拆开,继续新的教学内容,线绳可以重复使用。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中国结的教学内容在安排上主要讲解基本结,而复合结讲解则比较少。 插花也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插花所需的原材料比较复杂,且鲜花也不能多次使用,所需费用比较昂贵等原因,使我们在安排授课内容时,不可能安排很多动手操作的内容,我们主要是讲解插花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同时辅以播放和教学内容贴切的教学录像片的教学方式。 尽管折纸的发源地是我国,但现其发展却远不及日本、朝鲜、比利时等国家。在一些国家,折纸甚至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内容。把折纸作为我们开设的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引导,能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折纸的授课内容我们也主要是安排了折纸的基本原理、折纸的符号,在学生学会看图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按图纸自己动手折一些简单的图形。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 长期以来,大部分选修课的和必修课一样,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比较薄弱。但是,选修课和必修课相比,应该是少一份严肃,多一份轻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才是其乐无穷的。因此我们在《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课程中采取了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有步骤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获取并运用新知识,增加在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和实验课相似的小组教学的方式,由学生自由组合成6一10人一组的小组,教师先对照图解给学生进行理论讲解和示范,然后根据需要再到每个小组进行演示,尤其是针对难懂的步骤进行着重示范,一般来说,每组学生中总有1一2个人比其他人掌握速度快,所以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往往是先教会这些学生,然后让他们再去教会同组的其他人,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教师的教学时间,而且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启发他们的思维。 其次,在该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展示作品,因为手工艺术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其最终表现形式为作品,如果没有可供参考的作品,或者自己的作品总是得不到肯定,那么学生很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展示作品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展示教师预先编制好的作品以及网络上下载的作品图片,以便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二是展示以往学生编制的作品,给学生以鼓励、以信心,让他们知道编制一个完美的中国结并不是可望不可及,三是展示本次教学过程中编制得比较好的学生的作品,同时针对一些不是特别好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我们也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下了功夫,例如中国结的编制,每次讲课,我们首先是教师讲解,小组示范的方式讲解几个基本结,然后在黑板上示范几个由该节课讲解的基本结组合成的复合结,让学生在分解复合结的过程中,学会复合结的编制。同样是中国结的讲解,一开始讲解的基本结,我们都画出了线条的走向,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在最后一次课,我们刻意安排了几个没有线路走向分解步骤的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该怎么分解。一旦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分解未知的结,以后再遇到没有学过的结就不会束手无策。这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探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是和当今大学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的。 #p#分页标题#e# 总之,在医学院校开设和医学不相关的手工艺术的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是我们的一次大胆尝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会继续探索,希望能以最好的教学方式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法在听说模块课程的应用
摘要: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灵活多样的情景,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听说模块课程是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关系到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否提高。从听说模块课程与情景教学法的关联性论述入手,在日语专业听说模块课程中进行情景建构,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课程进行“听、说”训练,在提高日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拓宽知识面,达到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听说模块课程;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听说模块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听说能力又与语言运用能力密切相关。如何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听说模块课程课堂教学,是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情景教学法能够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相关联的场景、再现听说内容中的情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听”“说”内容,加深对听说内容中涉及的日本文化、语言、社会、经济、环境等知识点的记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达到听说模块课程的教学要求,实现学生的日语综合水平得到提高的目标。通过情景教学法与听说模块课程的关联性论述,探讨在听说模块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到相关课程,并运用情景建构以及情景建构的原则。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该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Approach)在外语教学中得到运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外语教学界。这种方法将所教语言与特定环境中的学习者联系起来,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是强调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学情景互动中积极地探索并掌握知识。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情景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在情景中获取相关知识。语言学家弗斯认为,语言环境对语言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具体的语言是在一定情景下使用的,情景的创设必然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使用。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依赖于真实情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创设合适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文化、语言、政治、经济、环境等相关知识,增强语言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法引入中国后,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应用,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在外国语言类学科的教学中,英语学科的教学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并已在部分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应用。而在日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运用和教学研究的还比较少,笔者作为高校的一名日语教育工作者,也尝试在听说模块课程中进行情景建构,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期对学生听说实践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听说模块课程简介
根据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动组织研究开发的模块化教学的概念,安顺学院日语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相近、学习内容交叉的“听力、会话、语音、视听说及专业方向课”等涉及听说内容的课程进行整合,作为一个“听、说”模块整体课程,通过该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听、说”内容中涉及的单词、语法和句型结构等日语语言知识,还能掌握其中涉及的日本文化、政治、经济及人文地理环境等深层次的知识,在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视野,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这里的听说模块课程在课程特征、授课内容、课程结构和授课形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视听说课程,也有别于听力、会话课程,是听力、会话、语音、视听说及专业方向课等多门课程知识的融合,是广义上的听说模块课程。
1+X证书制度下的园艺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2019年4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要求在高等院校实施“1+X”(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改革,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园艺专业也跟随国家政策做出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以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园艺专业为例,主要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构建等方面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展开论述。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
1高职园艺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革故而鼎新,继往而开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园艺产业行业也逐渐向现代园艺、智慧农业推进,2019年开始进行“1+X”证书制度改革的实施,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为了推进园艺产业逐步向智慧农业发展,使之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相匹配;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园艺技术专业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园艺技术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园艺技术专业教育质量,拓宽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再就业渠道和创新创业本领,这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高职园艺专业教学中实施“1+X”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园艺产业也由传统园艺向现代园艺转变,随之而来的产业结构、工作岗位、社会分工的不断升级与变化,对园艺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建院至今,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约1000人,从事园艺专业及相关工作的人数不足300人,本专业就业人数不到30%,“基础薄、专业窄、能力弱”成为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途中的“拦路虎”。要想使园艺专业的学生成为现代园艺产业行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生产、技术技能研发、农业技术推广等),专业结构设置、调整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节点成为现代园艺发展的重中之重。
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热潮的到来,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融入新的教学方式,以顺应时展为基础,将信息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使学生能够全面成长。本文将从分析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优势以及现状出发,着重寻找能够促进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理论灌输的同时,也应同时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将信息化融入课堂中是教育发展进步体现之一。信息化这一新血液的融入,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活跃美术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对实事物进行多方位的认知。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展现,在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中,也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仅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同时也彰显出教育事业发展质的飞跃,同于提升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具有重大贡献。
一、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以及现状
在经济以及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在课堂中融入信息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美术教学,信息化教学更加符合教师的教学需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有助于学生及时对教师提出问题,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方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针对初中学生美术课堂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于这一教学模式的接受能力普遍提高。在此过程中,严肃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1]。美术知识的学习不光需要学生的高度集中力,也需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信息化的介入,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破传统的思考框架,使其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信息化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好处,从现有的美术教学信息化案例中可得知,美术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教学时,仍具有生疏性,缺乏一定的操作手段,无法将课堂内容有效地融入到多媒体中,以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思维方式仍受限制。综上所述,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操作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信息化教学有效措施
(一)信息技术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使信息化教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可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处于思维活跃且好动的阶段,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普遍得不到集中[2]。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设置,通过多种方式,生动地将课本知识进行展现,使学生在脑中对于理论知识能够产生立体的认知。多媒体的信息展现极具丰富性,不仅可以视频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现,也可辅以音乐,使学生能够产生共情能力,从而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这一课时,须使学生能够从造型、色彩、构图方面对艺术进行充分的认知。为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造型的表现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雕塑的放映,雕塑本身所具有的立体性,可有效帮助学生认识线条的重要性。以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为例,缺少的双臂以及极具代表性的女性曲线可使学生充分感知线条的美,教师也可为学生讲述“爱情女神”的神话故事,使学生对于艺术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趣。在《寄情山水》这一课时,不仅需要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华民族壮丽的大好河山所具有的美感,也使学生能够以自身的认知根据绘画要求画出心中的河山。在教学开始时,教室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水墨河山画展现,并辅以鸟鸣、潺潺河水的流动声,引导学生进行闭眼想象,将心中呈现的画面画出,并引导学生以“心目中的水墨河山”为主题进行讨论,共同创作,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