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意经济理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国经济理念创新思索
本文作者:陈霞 单位:海南出版社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来关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观点、理论、学说的概括和总和,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新学科,也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它是在中国国情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学习并借鉴西方经济发展经验、追求并实现现代化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经济理论体系。武教授几十年的潜心研究铸就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一系列学术成果,新作《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第二版)一书(以下简称《研究》)2011年3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笔者作为该书前后两版的责任编辑,对于武教授的研究及其成果很熟悉、很赞同。《研究》一书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论述充分、立意新颖,注重“论从史出、人从论出、史论结合、精于评论、把握脉络、重在发展”的基本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学科建设与理论专题,从学科架构、专题研究与学术评论三个方面客观、准确、公允地阐释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产生、发展、完善以及创新的过程、条件、内容、特征及其内在逻辑性。本书明晰的结构、丰富的内容与深入的研究充分体现着武教授从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开始,到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整体研究这一过程的艰辛与执着,是作者长期从事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真实写照与理论结晶,从而把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一、关于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学科建设的创新
武教授首倡并长期研究中国现代经济理论这一新学科,他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开始,对于这一新研究领域的对象、任务、方法、分期、阶段、线索、脉络以及基本特点、核心范畴、理论主线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立体性、多层次的框架性研究,并逐步将研究拓展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一书的出版意味着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学科架构与基本内容大致成型,学科建设和主要问题已基本清晰。
1.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对象、任务、特征与分期。武教授认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并解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容与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过程、特点及其规律性的科学”[1];其任务是“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基本过程的历史考察,实事求是地介绍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早期共产主义者、主要领袖人物、著名经济学家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客观地再现富有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这个过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具体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这种中国化的过程与创新在实践中产生了怎样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关于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特征。武教授又细分为“内容特征”和“研究特征”。内容特征: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研究特征:过程性、综合性、概括性、评论性和预测性。这样的总结概括既有客观性,又有创新性。理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分期过程中的结点问题至关重要,武教授对“六大结点”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端;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主体的先声;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载体;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是对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洗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新时期的起点。把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端确定为辛亥革命并相应进行必要的阶段划分,尚属首次,具有开创意义。
3.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环境、线索与方法。武教授认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之所以产生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在于社会主义在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必然要具体化、特色化,而且在于社会主义得以在中国实践的环境系统,亦即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得以实践的客观条件与环境特征。[3]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正是在中国现实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环境特征之上产生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特定的关于经济现代化的理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既不是简单的逻辑回归,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论及的本来意义社会主义的现实,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也就使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国情的函数。王教授认为,概括并把握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基本线索是该学科研究的基本要求,他指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与中国旧、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基本相一致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其主干部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线索是清晰的、鲜明的。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基本过程,大致表现为:产生———形成阶段;实践———发展阶段;改革———创新阶段。依据这一基本过程,又可以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线索概括为:来源、产生、发展、创新的不同时期。[4]在史学研究中,研究方法至关重要,判断其研究是否具有新意、是否具有开拓性,在很大程度上看其研究方法是否有创新与突破。武教授认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既是一门经济科学,又是一门历史科学,其研究的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受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对象和任务所决定,它在运用上述研究方法时,又具有其具体形式,即过程法、分析法、比较法与评论法。其中“过程法”和“评论法”是创新点。需要说明的是,王教授在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又区别了研究方法与阐述方法,两种方法相互结合、互为促进,研究方法为阐述提供内容,阐述方法体现研究成果,并且将阐述方法概括为:论从史出,人从论出,史论结合,重在发展。研究方法与阐述方法不尽相同,两者之间是互补关系:研究方法是基础,阐述方法是说明;研究方法是本质,阐述方法是形式。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思考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现阶段我国的改革突破口,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此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反之,新型城镇化是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与载体。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为其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包括融合经济理论、特色经济理论、文化消费理论、创新理论。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新型城镇化;融合理论
一、引言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是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为其开辟了具有地方特色与差异化的途径。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对象,即乡村、城镇等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载体。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乡村、城镇处于不同的地区,导致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等元素的不同,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加入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创新元素。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与研究,尤为重要。
二、研究综述
对文献检索与搜集发现,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已有文献关于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研究,以近年兴起的乡村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较多。Mullins(1991)是第一个提出乡村旅游城镇化观点的学者,并被城市旅游研究引用至今。Saxena等(2008)以英国威尔士边境地区乡村为例,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认为根植于内生性的参与和创新,是综合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内学者对乡村文化旅游的研究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而展开的,因此起步较晚。雷清(2011)、邱玉华等(2012),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其协调发展的道路,并对其提出建议。刘津含(2013)、张媛(2013)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李霞(2014)从空间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二者的互动发展进行了论证。卢杰、闫利娜(2017)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度评价模型,根据乡村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得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内部结构排序,从而得出政府应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走差异化道路,实现旅游扶贫和就地城镇化,构建有效的利益机制,进一步加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文化旅游的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综合文献可见,对乡村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逐渐增多。早期学者主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文化旅游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而且提出相关建议。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开始使用定量方法或实证研究对乡村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发展路径等进行研究探讨。但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理论研究却是空白,这又是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亟需学界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填补理论基础研究空缺,提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三、理论分析
动漫产业集群概念
一、我省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2009年9月26日颁布的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使加快动漫创意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河北省政府在《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动漫产业等八大门类。但规模小、布局分散、资金缺乏、产业链不成熟、区域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省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何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从产业链各环节入手寻找竞争力提升的潜在机会、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结合产业特点和我省区域经济文化特点,统筹规划各自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解决制约我省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产业集群理论对解决这个问题,推动我省动漫产业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所以,从产业集群这一经济理论出发,以动漫产业园区为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特色契合发展,促进本地动漫企业实现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动漫产业集群,对实现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飞跃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被正式提出,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一新型产业组织发展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新的产业集群理论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国际上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视。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成为当今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如美国学者马库森通过对美国、日本、巴西和韩国的研究,将产业集群划分为马歇尔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和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四种类型。 屠凤娜和杨智华从产业集群内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分析,进一步将产业集群分成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园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型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网络”型产业集群。 依据产业集群理论,我国学者分析动漫产业的发展,有的研究动漫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有的研究动漫产业专业分工细化与动漫企业集群化协作等等。 这些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运用产业集群理论探讨探寻我省动漫产业集群特色发展的对策。 二、我省动漫产业集群特色发展的对策 河北省动漫产业集群特色发展必须以动漫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聚合动漫产业领域中众多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个体创意者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创意主体、制作主体、传播主体、服务主体和延伸主体等,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地理集聚体,形成产业链,以动漫产业集群为单位,整体推进,突出发展动漫衍生品带动产业链的思路,实现特色发展。 1.加强动漫产业基地建设,主要以动漫产业园区为载体。 我省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是动漫园区建设有一定规模,具有集群发展意识,动漫产业有相关资金扶持,这是集群发展的基础。但同时动漫基地建设不完善,产业链不畅通、联动共振能力弱,地域特色不明显,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等又制约了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所以应当注重资源整合,加强入驻企业的产业联系,形成和保持动漫产业集群竞争优势,通过相关企业通力合作,减少人力、财力等资源浪费,良性互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加快我省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模式。 利用省会小商品集散地的商业优势,着重发展动漫及其衍生产品开发设计、衍生品交易,力争以“市场拉动原创”的方式推动动漫产业创新发展,借助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商埠的市场带动优势、人才优势等,健全组织机构,整合动漫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成为文化产业新亮点,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打造特色。 3.构建动漫产业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促使资源流向动漫产业,将动漫产业打造成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加大对动漫产业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扶植基金。出台优惠政策扶植动漫产业发展,同时吸引周边省市动漫企业来冀发展,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我省动漫产业。 4.制定大力发展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战略。 动漫人才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动力,结合地域特色,集河北高校优势,形成以石家庄、保定、邯郸为中心的动漫产业带、人才基地,打造原创型的、创业型的动漫人才,推动我省动漫产业持续发展。 5.提升我省动漫产业集群浓郁的地域文化,走品牌发展之路。 燕赵大地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我们要从动漫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形成品牌优势,全力打造河北动漫文化。
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
“旅游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逐渐被大众群众所认可,坚持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必然趋势。结合湖湘旅游文化发展趋势,总结英国旅游产品设计特色,对本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旅游文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启示
“文化元素”是许多创意设计常用的手法,借助朦胧感作为艺术表达范畴,产品设计时可以拓宽个人的主观思维,将个人已经融入文化创意展现中,也可以灵活地体现出个人思想的内在蕴涵。湖湘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要综合国外文化概念元素,吸取西方国家创意设计理念,助推本国产品设计革新与发展。
1湖湘旅游文化
旅游产品设计领域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不仅是产品研发,创意传媒、市场规划、企业经营等均会遇到不同形式的产品设计内容;这些都是系统性地产品设计过程,文化创意里也要灌输系统性思维,展现出个人主观意识的综合融入,让产品形式变得更加优越。对湖湘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及其包装设计的色彩、图案、材料等方面必须融入湖湘地域文化特色。只有挖掘湖湘文化历史。提取文化特色才能突出湖湘旅游文化产品的特色。提高湖湘旅游文化产品的作用、设计品位及市场竞争力。
瓦窑公社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浅析
【摘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具创新的产业之一,利用旅游文化带动桂林瓦窑公社的经济产业发展,是一种积极而大胆的尝试。浅析在经济背景下开展瓦窑公社旅游文化创意,用互联网数据化加以引领,对桂林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瓦窑公社;旅游文化创意;互联网数据化
0引言
广西桂林是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城市,山清水秀与淳朴的习俗风情合二为一。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桂林的凝练。桂林唯独一个瓦窑公社就展现出来一个创新型的经典模式,它集旅游业功能、艺术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于一体,以体验桂林书艺文化、“迅进精神”文化、工业工艺品和展会为主题的大型旅游文化创意设计。旅游产业需要合理开发,大胆改革创新原有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体系,延伸旅游产业链。
1桂林瓦窑公社旅游文化创意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瓦窑区原是桂林老工业集留区,有许多工业记忆。如何在发挥工业优势的同时,挖掘艺术和文化的潜力,构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体系,是旅游文化创意的着眼点。虽然桂林以旅游业为主,但桂林瓦窑区的旅游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开发深度不够、民俗文化还有待丰富完善等问题,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一是专业创意人才不够,创意不足。目前从事旅游文化创意经济型产业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欠缺,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新型的旅游文化创意理念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现有的专业技术创新人才数量跟不上现代游客需求增加量的发展需要,现有的文化创意和品牌过少,不能全力发挥桂林旅游业的主体作用。二是创意品牌宣传力度不到位。现有的《印象刘三姐》等品牌优势渐行渐小,旅游文化创意品牌折射力不够,没能把创意品牌更好发挥。三是开发力度不足。已有的瓦窑公社建设还未完工,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没有过多的引流产业链。
2开发桂林瓦窑公社的原因
服务外包行业生态发展探析
作者:李俊峰 徐国胜 吴光华 徐日春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信息服务、应用管理和商业流程等非核心业务,发包给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是当前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趋势,也是江西省发展服务业的一个新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外包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种变化迅速的环境中,企业已经无法仅通过个体的努力来获得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它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于是出现了用生态视角看待企业的发展与其所栖息的生态系统间互动关系的理论,这就是生态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的核心是强调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协调,注重两大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运用生态经济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问题仅停留在概念分析层面,缺少能够真正引导外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解释。为此,本文从生态经济角度,为江西服务外包企业制订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一、江西省服务外包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条件分析
江西服务外包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还很小,但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
1.丰富的人力资源
(1)江西省南昌市是江西省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以及企业合作培训形成了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都设有电子信息、软件等相关专业,45所高等院校中有7所含有软件学院。就职业技术培训而言,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IBM-先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微软-江西IT人才实训基地的两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为南昌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人才。
(2)全国知名的南昌民办教育基地。南昌是全国三大民办高校基地之一,全国十大民办高校有多所座落在南昌,例如江西蓝天学院、江西大宇学院、南昌理工学院等,另外各类大中专院校每年可提供10万余名高素质毕业生。
社会交换理论视域下的广告设计沟通
摘要:社会交换理论主要研究社会微观与宏观互动中的利益交换关系。广告公司设计人员与所服务客户的交往过程和沟通关系是典型的社会交换关系,双方沟通的效果直接影响设计最终的确认和实施。本文将社会交换理论应用于广告设计的沟通实践,借鉴人际沟通中口语交流的特点,探求设计师与客户的沟通策略,从而推进交换目标的最终完成。
关键词:社会交换理论;广告设计;沟通研究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广告经营额6896.41亿元,同比增长6.3%,广告业从业人数438.18万人,同比增长12.3%。我国广告市场已稳居世界第二位。市场主体的活力不断激发,广告业得到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广告宣传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随着广告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客户对广告设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广告公司和设计师十分重视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和设计理念,但对于设计的有效实施却还缺乏充分和准确的认识,尤其在与客户沟通和提案表达中,或是过于强调个人的设计创意,或是不能向客户全面阐释设计构思,导致设计方案未能获得客户认可。应用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广告设计沟通的语言现象,研究广告设计师与客户的有效沟通,以及沟通中“广告提案”的口语表达十分必要。
一、广告设计沟通中的社会交换表现
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全球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功利主义、行为心理学等是这一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乔治•卡斯伯•霍曼斯(GeorgeCasparHomans)认为,交换是个人追求利益的特性,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在这个基础上,彼得•迈克尔•布劳(PeterM.Blau),又将研究对象个体的交换关系扩展到了社会的宏观层面。随后的研究者又陆续将研究延伸到各个层次的社会结构中。无论是基于个体的交换关系,还是宏观现象在内的所有交换行为,社会交换理论核心观点是,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该理论探求人际双方或者多方进行价值交换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参加交换的各方对交换结果所表现出的认同感和满意感。广告设计沟通从广义角度包括设计师的自我沟通、设计师与电脑的沟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广告公司管理者与设计师的沟通、内外部门之间的沟通、设计人员与客户的沟通等。狭义的广告设计沟通主要指设计人员与客户的沟通。这个沟通是两方主体相互商榷、合作,以交换各自需要的过程,因此可以用社会交换理论解释为,交换需求是广告设计沟通的动因,广告策划创意的被认可与客户支付报酬的公平交换是目标,而表达是交换过程的载体。如果广告设计方与客户的沟通出现障碍,阐述的信息未被客户同意,交换的目标则无法完成。所以说,沟通的过程绝不是客户的被动接受,客户的需求是沟通的基础,也是交换目标最终达成的重要支撑。无论设计师认为自己的创意思路多么的专业和独特,都必须将客户的需求和意见放在首位。社会交换理论已经解释了个体交换和宏观社会结构的多层次交换关系,以及交换关系中参与者的成本和收益。收益包括了金钱、商品等外在性报酬,乐趣、赞同、爱等内在性报酬以及混合性报酬。对于广告设计人员与客户的沟通,既是宏观领域双方言语社群间的需求交换,也存在代表不同言语社群的个体信息交换。交换的收益,在客户方涵盖了广告效果是否符合客户要求,投放预测是否客观准确,支付报酬是否在预算范畴等,以及代表客户的参与者个人的喜恶、尊重、认同感等内隐需求。
二、社会交换理论视域下广告设计沟通的策略
广告设计人员与客户沟通的开端始于客户将广告业务委托于广告公司,接着由广告公司掌握客户产品的性能特点、流通状况、竞争范围等,运用SWOT分析确定广告目标并形成创意,在广告提案会上阐述一揽子计划,最终征得客户认可。这个动态过程依赖于具有社会交换特征和人际沟通特点的口头表达互动行为。
谈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摘要:在文章的开始,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随后介绍了与农村金融和与城乡收入差距相关的理论,之后介绍了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然后把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做一个关联分析以及内在机理分析。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农村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之间的结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城乡收入差距;黑龙江省;可支配收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黑龙江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社会性问题。有许多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对于造成这类社会经济问题的现象背后所存在的原因进行内核探讨与调查研究。但是与之相关的文献以及报道少之又少,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现了这个严重问题,并在其中加入了一些理论试图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从此越来越多专家相继调查,进行这类经济领域问题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
在于对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即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具体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行性措施与建议,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在专业理论领域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借鉴。在解决当前问题之后,更好地发展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保证农村居民以及农村金融在贫困地区也能获得较好发展,缩小黑龙江省城乡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