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课程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业课程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创业课程总结

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探讨

摘要:推动高校汽车类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发展是迎合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创新化、综合化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使高校汽车类专业得以依托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拓宽自身发展路径,丰富课堂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此两方面的成功融合,是推动汽车类专业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两方面领域实现自身知识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不仅更新了汽车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手段,更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教育路径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教育综合化的纵深发展趋势,对高校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在对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开展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吸纳新时代教育理论知识体系,使高校汽车类专业培养模式更加科学系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文章本着更好促进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科学发展,完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目的,对相关观点进行了研究,特将研究思路梳理如下。

1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现状

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性知识讲授,并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汽车类专业理论课程呈现出 分化模 式,知识的统 合性、同构性意味不强,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平台检验并拓展获取的理论知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1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性差

阅读全文

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应紧密围绕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充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等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实践能力

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大,不少高校的办学目标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受毕业生升学率、就业率等硬性指标考核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作为其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承担着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目标,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的现实要求

作为应用性强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其鲜明特点就是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必须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现代的“互动型”教学转变。但对于相关知识基础较弱且社会阅历较浅的大学生而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设想实非易事。对授课教师而言,想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安排学生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思考。同时,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加强其教学的直观性。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可感性的案例教学更受学生青睐。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散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是以教师整理和筛选的案例为载体,以案例中呈现出的真实问题为内容,通过不同方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辩驳等,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坚持以行为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主导,以学生为整个教学的中心,通过一系列行为刺激来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制定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与结果,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等。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案例教学被用来辅助学生学习理解理论知识。这样的案例教学目标是缺乏高度的。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转变思考方式,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除了这个主要目标外,还有关于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一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案例教学强调实践性和互动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师生互动模式。2.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也是案例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首先是课前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取典型的案例,同时确定相应的学习要求和讨论主题。在挑选案例时,不仅要考虑案例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契合度,还要考虑案例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匹配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代表性。最好挑选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相匹配的信息适中、篇幅适中、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突出教学目标的最新国内典型案例。同时老师在给学生预留准备时间的前提下将案例与相关主题和要求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需要自主研读案例,小组合作探讨,熟悉案例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然后是课中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三步:教师导入案例、学生讨论汇报和教师总结。在上课时先由老师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以及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引出案例。然后让学生针对案例组成小组讨论,再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调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素养,积累实践性知识。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求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达到思维方式的创新。这仅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一个主动接受的态度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学生展示后,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看法做一个点评与总结。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对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创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探究中暴露出的错误观点要彻底纠正,同时还要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进行点评,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上的启迪。最后是课后总结阶段,案例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不断修正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课后撰写学习报告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反思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虽然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但这个角色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走向,所以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的设计,并对优劣做出总结,最终改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3.教学策略。在创新创业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案例教学也算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后,还需要利用更多的教学策略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中来,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图片、声音、视频等,相较于传统的板书、纸质材料更形象生动,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案例的思考中来。在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中导入案例、案例呈现、学生发表对案例的见解都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不仅增强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分析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让单个学生独立完成案例的课前准备、课中分析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将学生分成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的案例准备、案例分析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通过分工合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之间的想法产生碰撞从而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也是为了激励学生,教师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目标、要求、评分标准等措施。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评分标准可以让学生不偏离主题,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增强对课程目标完成的控制能力。4.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既是对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后续改进的基础。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案例教学来说,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最终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需要通过强化平时成绩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可按照平时“成绩20%+案例分析40%+期末考试40%”的比例来进行。案例分析的评价一方面由老师根据案例分析的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需要学生采用组间、组内互评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增强评价的真实性。

阅读全文

创新教育的《食用菌栽培》教学改革

摘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对于适应我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促进人才培养等都是有益的。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在《食用菌栽培》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从而有效解决课程标准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不够紧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覆盖不够全面、资源形式不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计未能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问题。食用菌的生产目前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以《食用菌栽培》课程为例,通过优化教学整体设计、改进教学方法等,将创新创业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打造宽广就业平台,拓展就业岗位,是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对接的途径和办法。本文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食用菌栽培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全国高校响应教育部要求,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通过多年建设,高职院校已形成了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组建了各层次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涌现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案例。然而,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多以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或者是讲座、课外活动等的形式单独设置,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结合的较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着眼于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摸索出一套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如何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创新创业融入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在《食用菌栽培》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从而有效解决课程标准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不够紧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覆盖不够全面、资源形式不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计未能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问题将有重要意义。此外,食用菌的生产目前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产业,[2]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打造宽广的就业平台,拓展就业岗位。通过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总体设计等教学文件的编制,食用菌栽培创新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与运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机对接的途径和办法。《食用菌栽培》课程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教学所形成的教改方案一旦推广,可在园艺技术专业产生持久而重要的影响。

二、课程基本情况

《食用菌栽培》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园艺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点,掌握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备进行食用菌制种、栽培管理的基本技能,满足从事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岗位对该类知识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食用菌品种形态、生物学特点,能进行食用菌各级菌种的制备,能根据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生产管理,能从事食用菌加工及相关工作。

阅读全文

中职创业教育课堂策略探析

[摘要]

创业教育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新兴的课程,创业教育课堂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本文通过观摩具有相同课堂内容但教学方法和学生情况不同的两堂同课异构课,对提高创业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同时对如何有效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职;创业教育;有效性

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温州人肯吃苦、勤于创业,把生意做遍全国、做到海外,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自主创业意识。当这种自主创业意识成为一种社会氛围、社会风尚的时候,也就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也正为此,以温州本地企业家创业史为主线的地方德育教材———《创业在温州》便应运而生。创业教育是通过教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掌握创业技能,以便未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善于把握各种机遇进行创业的教育活动。中等职业高中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中等职业高中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为学生各种创业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创业教育理论课课堂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以下素质:一是对创业活动深刻的理性认识,二是对创业活动丰富的感性认识,三是强烈的创业兴趣和动机,四是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五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创新的能力。这种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实际创业素养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和团队合作。目前,中职学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德育教师承担执教,但德育教师缺乏丰富的创业经历和实践。同时,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课堂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必须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如何让职高的学生在创业教育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又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学习,就成了大多数教师为难的一件事。

阅读全文

中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并重点对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从明确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师资队伍、优化教育环境等方面,探索了将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双创;服装设计;人才培养

1中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联合国多次组织会议,对创业教育进行探讨,并在相关会议中指出,政府和高校均应采取措施,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欧盟也曾多次发布创业报告,强调高等教育应通过创业教育和实践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并对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进行了说明。很多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如英国政府推出了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KTP),进一步从政府层面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了高校成果向企业的转移,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很多国外高校在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进行多学科跨界合作、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也多次出台文件,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指导,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就要求各有关部门从提升能力、优化环境、加强平台建设、推动落实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教育部近年来更是多次出台文件和通知,对于如何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在激励措施方面,教育部通过举办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截至2021年,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有2533万大学生参赛。教育部还通过评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等方式,建设了19所高校双创示范基地,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开设了众多“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选课人数达3400万人次[1],充分发挥了先进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间尚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我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深化,实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2国外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情况

从已掌握的情况看,国外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受政策因素、环境因素、自身优势等影响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在以下几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一是高度重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思路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前提和依据。从调研情况看,国外很多高校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并要求学生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前瞻性的眼光。如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在学生培养中,强调要有专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并认为要让学生掌握好研究方法。学院通过调整和更新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创意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开展各类校园创新活动,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伦敦时装学院则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并将培养重点放在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性[2]。其他很多院校在培养思路上也均有着较为明确的职业性导向,强调对学生创造力以及国际视野的培养,以奠定学生的职业方面的优势。这种对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使得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密切结合的关系,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学科跨界,综合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如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以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之一,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都体现了其跨学科的特色。学院设有“时装设计与社会硕士”专业,该专业基于全球化背景,采用独特的方式培养国际化的时尚工作者。通过跨学科的培养,实现资源共享和跨界合作,促进了设计概念和设计实践的创新[3]。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时尚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力求为时尚行业培养同时具备创新和务实能力的专业人才”,学院强调学生除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具备各种综合能力。在课程中,通过设置若干综合课题,打通设计与企划、设计与商业等相关领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4-5]。三是强调产学研一体化,覆盖行业全链条。欧美部分服装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参与企业工作的同时,学校也会邀请企业人员为学生授课,让学生实际体验企业运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企业资源和创新创业平台。一些院校除设有就业中心外,还设立创新与商业部,负责与企业所需人才的对接工作,并为学生提供相关培训。此外,各学校还积极支持学生创立自己的品牌,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3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情况

阅读全文

创业教育资源平台建设

1、建设思路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源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供动态、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构造虚拟化、生动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教学活动脱离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有助于提供多元、灵活的沟通渠道,有助于促进单向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化、合作化转变,更好地支持学习协作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本项目拟从资源体系、平台开发、内容设计以及教师培训4个方面开展工作,构建创业教育学科服务体系。①建立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动静结合、与学科相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体系;②组织优质专家团队,创新资源建设,提供高品质创新的课程资源;③构造基于混合课堂的网络学习环境,提供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学习管理的功能,创设课堂教学、直播教学、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④通过引入教学模式示范工程,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师研修培训,引导教师合理利用资源和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2、资源体系建设

创业教育是一个面向大学生的广泛、系统的教学工作。创业教育的学习主体处于不同的学校、专业、不同的知识背景,创业与行业和社会经济活动紧密衔接,这导致创业所涵盖的资源非常广泛。如何促进各种资源的聚合并实现集成共享,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创业课程资源体系。在理清创业课程资源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资源聚合平台,形成共享共建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不断完善。(1)基础资源。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创业教育教学大纲为基础,建立创业教育的核心资源,满足标准化课程建设的需要。开发完整教学资源系统,包括电子教材、微课程视频、作业、测评、题库、PPT、WIKI、讨论主题、问答、案例集等资源。(2)领域资源。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鼓励以专业为背景,发现事业机会,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创业规划。要逐步积累领域创业案例,促进领域创业教育资源的发展。此外要关注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学业级别的创业机会、创业案例、创业领域的知识,构建细分的创业教育资源体系。(3)公共资源。不断收集创新资源,收集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政策、法规、文案,洞悉行业发展的脉搏、提供最新行业案例。提供丰富的创业信息,了解创业的前沿信息,提供学生实习、创业竞赛、创业辅导、创业孵化等社会化整合服务。(4)培训资源。组织优秀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建立面向教师培训的资源库。培训资源包括教师培训专用资源、教师授课资源、教学经验分享库、教学研究资源库、教师互动社区。(5)动态资源。引入师生交流共享服务,内容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的课程录像、笔记、创业计划书、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和主题讨论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建立专家开发资源、教师分享资源、学生交流资源、社会参与的动态资源体系。

3、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3.1平台功能

为了开展网络创业教育,本项目团队联合企业研制了创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创业教育平台提供了学科资源管理、教学支持工具、学习社区环境、学习活动管理等功能。系统具有动态可扩展能力,随着创业教育建设的发展,平台在资源、教学工具应用、学习活动、社会协作等方面都可按照需要扩展。创业教育平台由资源管理系统、教学工具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组成。其中:资源管理系统以学科为单位完成资源的管理、分类、检索、评估、展示等功能。教学工具系统(学习工具、协作工具、评价工具、课程开发工具)包含广泛的学科应用,如资源点播工具、直播互动工具、论坛子系统、答疑子系统、虚拟实验室、模拟实训、在线创业计划书、学科评估等工具。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由人员管理、课程管理、活动管理、教学管理、成绩管理等组成,为教学提供过程控制,支持程序教学。

阅读全文

创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以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课程也是围绕这个培养目标设置的。有些依托学校原有的学科背景,比如语言类的院校突出外语优势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工科类院校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鲜有提出创业型复合型人才。据统计,在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296所普通本科院校中,仅有26所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培养创业能力或者创业型人才。通过查阅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或者专业简介等资料,与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体系具有三大特点:

(一)课程结构不完善,内容与经济发展相脱节

中国高等院校根据教育部对工商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等11门核心课。为了突出培养创业能力,有些学校加开一门创业管理课程。还有的以创业管理为基础基础,开设中小企业创业实务、企业创业案例分析等选修课。从此看出,以培养创业能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大多以零散的形式融入教学计划,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有些学校将课程进行整合,分别从基础课、学科课程和模块课程三个维度设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目前大部分经典创业教材都是舶来品,国内的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创业环境变化,实用性差。

(二)注重创业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创业实践能力

学校提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口号,有些学校并没有具体落实,不能围绕这一目标建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有的学校没有任何有关创业的课程与培训。课程设置侧重于营销、会计、人力、生产等职能管理课程,这些课程偏向于理论性,缺乏足够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实践环节。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实践环节薄弱,有些课程开设了实践环节或第二课堂,也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创业能力较差。

(三)创业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结合不紧密

阅读全文

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管理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入手,分析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和总体思路,从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设计、课程标准设计四个方面做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也是教育理念的体现和实现载体。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体系是一个核心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已经成为共识。企业管理课程是管理类基础课程,企业管理是创新创业者必备的知识与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落在实处。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抓住形式,准确定位,明确任务,担负起培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所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责任,贯彻和落实深化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二、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1.企业管理课程特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