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新与研发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新技术公司研发项目融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选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宁波东方电缆有限公司(603606)作为案例分析标的,基于公司2011年~2018年财务数据,从公司研发项目融资结构、不同渠道资金(内部融资、政府创新补贴、非创新补贴、银行借款、股权融资、商业信用、内部资本市场)对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不同发展阶段公司研发项目融资结构变化三个角度归纳东方电缆公司筹措研发资金的特征、总结公司研发融资问题经并由从企业层面、政府支持、金融服务三个层面提出缓解高新技术公司研发融资压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公司;研发融资;内部融资;政府补贴
一、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主要的创新主体,企业有必要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创新研发,思考如何充分挖掘自身自主创新潜力,担负起“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历史使命。本文选取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宁波东方电缆公司(603606)作为案例分析标的,结合风电行业和公司特征,着重从企业层面出发寻找缓解研发项目融资压力的手段,寻求政府补贴之外有效的替代筹资渠道,为高新技术公司维持高研发强度投入、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思路借鉴。
二、案例公司背景
(一)行业背景
海上风电输电系统中的零件支持之一是海底电缆。海缆制造属于“料重工轻”的,以东方电缆2017年产品成本为例,当期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占比分别为91.36%、1.61%、7.03%①。由于海底电缆往往在风机、叶片等风电机组设备安装之后,所以海缆订单的交付受风电场的整体建设进度影响较大。若以风电场建设周期测度,海缆订单交付周期通常为一年以上。与陆上风电不同,海上环境恶劣,对于海缆的制作工艺、运输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等要求较高。海底电缆具备较高技术壁垒,进口替代空间大,海缆制造商通常需要借助区域优势靠近江河航道(如东方电缆靠近宁波北仓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以满足海底电缆运输方便、及时响应客户运维需求。随着对海风资源进一步的开发、离岸距离增加、海底探索深度扩大,未来对海底电缆的产量以及技术存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近海风能资源丰富,同时由于靠近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且电网容量大,海上风电场所发电量可以充分消纳,因而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为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政策扶持、地方政府补贴纷纷落地。2017年全行业共获得补贴约90亿元②,平均研发强度为4.6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政府补贴有望缓解风电行业研发筹资难题,而面对未来风电行业补贴退坡的必然趋势,如何发挥、增强其他筹资渠道的作用值得思考。
企业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基础性、前瞻性重视不足,预研方向不明确,国际化视野不宽,开放创新不足,对国际创新资源利用不充分,研发市场意识淡薄,重研发过程而不重经济效益等问题,提出建立预研制度;完善IPD协同研发机制,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拓宽视野,构建国际创新资源利用大格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纳海内外优秀人才等等建议,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关键词:科研管理;创新能力;预研制度;研究探讨
科研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自主创新的基础,科研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科研成效,从一个重要方面决定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央企业已成为国家创新主力军的当前,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需要,更是落实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取得一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创新成果,是当前央企科研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本文分析企业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企业科研管理水平的建议,期望以之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1企业科研管理存在问题
1.1基础性、前瞻性重视不足,制约了企业高水平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对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产业化重视程度高,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原创性基础研究的前端环节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的比重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导致作为前沿技术源头的基础研究欠账较多,支撑产业升级、引领前沿技术突破的源头技术储备相对不足,引领领域发展、开拓学科方向的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仍存短板,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1.2预研方向不明确,造成科技成果推广缓慢
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
【内容摘要】本文以江苏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 2016 ~ 2018 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研发投入强度与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技术人员投入对于滞后期企业财务绩效指标显著正相关,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对于滞后期财务绩效的指标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医药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财务绩效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医疗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愈发关注,投入在医疗方面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在 2016 ~ 2018 年这三年中,以生物制药为主的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10. 05% 、10. 58% 、11. 17% ,财务绩效连年攀升。然而部分 药 企 仍 停留 在 对 于药品的仿制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这就导致了国内新药自主知识产权的落后。因此,促进医药企业加强对于新型药品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药品的质量和数量,是当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假设
创新研发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动力,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的财务绩效,而创新能力主要源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由此提出假设 1: 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与财务绩效正相关。医药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于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研发创新方面投入的资金越多,对于企业自身的获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均会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由此提出假设 2: 技术人员的投入与公司财务绩效正相关。企业的核心仍然是以人为本。招募高素质的员工能够为企业提供更高的劳动效率,增加企业的整体规模效益。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水平。由此提出假设 : 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本文选择江苏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 2016 ~ 2018 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选择研发投入强度( TEC) 、技术人员比重( ITP) 、学历占比( BDA) 作为解释变量,选择净资产收益率( ROE) 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企业规模( SIZE) 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净资产收益率为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重,研发投入强度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技术人员比重为技术人员人数占员工总人数的比重,学历比重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员工总人数的比重,企业规模为企业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基于上述研究假设和变量选择,本文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测算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方法,选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7个细分行业领域,实证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态势。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不同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存在一定差距,经三阶段DEA模型调整后,七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更加趋向平衡,但行业效率水平都偏低。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环境因素,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带来更多的研发创新投入冗余。
关键词:三阶段DEA模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
0引言
我国经济已经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必然成为启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过多依赖于创新资源投入高而非创新效率提升快的问题,下一步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虽然从多种角度测算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效率水平[1-8],但能够细化分析效率结构特征的文献并不多。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门类也有所调整,目前基于最新行业门类的研究也较少。本文针对这些研究的不足展开分析,主要是根据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测算了其创新效率。创新点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研究指标体系的创新,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到中观和微观,选取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指标,使指标体系更加健全;第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主要针对三阶段DEA和一阶段DEA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分析研判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同时也可以比较一阶段DEA方法和三阶段DEA方法在估算创新效率时的异同。
1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1三阶段DEA模型构建
(1)一阶段DEA模型。利用每一决策单元DMU的初始投入产出数据,导入DEA模型进行测算,具体得到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以及DMU的要素投入松弛量。
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渐渐体现出其重要性。总理曾在2015年的“两会”上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内创新型企业的数量急速增长,然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依赖于自身内部有限的资源显然已难以满足创新的基本需求。梳理过去的文献可以发现,私募股权投资的存在很好地填补了这一资金空缺。本文以宁德时代为案例,分析了企业接受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发现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私募股权;企业;技术创新
一、引言
党的明确指出了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性,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创新。众所周知,企业要进行创新,足够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资金的缺乏是许多创新型企业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企业获得资金比较困难。私募股权投资的出现,不仅填补了企业创新的资金缺口,其独特的运作模式也使得投资者比传统投资者更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更愿意承担传统的银行贷款等方式不愿意承担的风险,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作为除银行信贷和IPO之外的第三种融资方式,是指通过私募形式投资非上市的企业,采取上市、回购或并购的方式出售持有股份并以此获利。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2004年开始在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迅速发展起来,2016年中国证券基金协会公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与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PE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昭示着私募股权投资的行业监管逐渐变得规范,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二、文献回顾
私募股权投资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在20世纪80年代才被中国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对象为非上市股权或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私募基金向高净值人群募集资金对其进行投资,并在一定期限内退出以获得投资回报。研发项目具有低成功率和高收益率的特点,风险投资相较于一般投资拥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又对收益有更大的需求。为达到更高的收益,私募基金管理人往往更加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叶有明(2009)认为,私募股权投资的目的是培养企业使其满足上市标准,再通过二级市场退出并获得收益的过程。私募股权的加入不仅能够填补企业的资金缺口,还可以获得经营管理上的支持,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以现在掌握的技术为基础进一步研发,从而创造出新技术的一种技能或水平,技术创新的衡量标准有许多不同的选择。龙勇等(2009)以专利申请数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这两个指标为变量,证实了私募股权投资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吴延兵(2006)则认为研发投入、研发人员与技术创新有显著的联系。苟燕楠等(2014)以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将专利数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衡量标准进行分析,发现私募股权投资的加入的确能够鼓励被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截至目前,关于私募股权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文献大多为实证分析,主要借助于大量的样本分析,分析的结果往往是整个行业的宏观发展趋势,不利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来研究私募股权投资的影响过程。
三、案例分析———以宁德时代为例
研发投入对科创板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
摘要: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的新设板块,其上市企业成长性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科创板上市公司2019-2021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研发投入对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长性的影响,以及股权结构在二者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研发投入正向影响科创板企业成长,且二者存在滞后性;(2)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在研发投入和科创板企业成长性之间有显著的正调节作用;(3)股权制衡度在研发投入和科创板企业成长性之间有显著的负调节作用。
关键词:研发投入;企业成长性;科创板;股权结构
一、引言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动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科技硬实力是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发展难题的重大突破口。科创板的成立不仅是对当前资本市场的重大补充和完善,还极大地满足了我国现阶段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科创板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及长远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提升,而积极地开展研发活动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途径,同时对企业成长性具有重要影响。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其对公司的研发决策、投资方向等具有重大影响。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管理层短视行为,合理规划企业的资源,最大化研发活动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研发效率的提升及研发成果的转化具有重大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以科创板上市公司2019-202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研发投入对科创板上市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并分析股权结构的调节效应。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研发投入和企业成长性
现有研究针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成长性的关系并未达成一致的观点。刘光彦等(2020)基于沪深两市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正向影响企业成长性,且该影响具有滞后性。霍晓萍(2019)采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发现,创新投入与成长性呈非线性关系,创新投入高的样本企业中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源自高创新投入所形成的进入壁垒和规模效应。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成果产出、获取竞争性优势进而实现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从创新投入到成果产出、再到利润的实现存在时滞,因此,前期研发投入往往对当期企业成长带来相关影响。基于此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研发投入对科创板企业成长性存在正向影响,并且该影响存在时滞。
科技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冲刺之年。今年,全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大力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省、市“5511”工程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要求,重点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在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实现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了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一是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县委县政府对科技部门机构改革高度重视,根据《关于印发<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万办发〔2019〕1号)及《关于印发<县学技术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万办字〔2019〕41号)要求,确定了科学技术局为新组建的县政府工作部门,明确了科技局的人员配置情况和主要职能,配备了综合素质过硬的党政班子,强化了我县科技部门队伍建设,得到了市科技部门的充分肯定。二是县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有序推进。为全面贯彻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江西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的实施意见》(吉府发〔2016〕9号)、市政府办《关于印发吉安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吉府办字〔2017〕319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供给能力,加快创新型建设,县科技局牵头起草推动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万办字〔2019〕160号),成立了县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全县上下协同联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明确了对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及强度靠前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奖补,对组建了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重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进行奖励,对认定为科技型企业在科技项目申报、融资需求上给予优先重点支持,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营造了我县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三是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完成梳理上报了政务服务事项11项,并按要求入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完善了互联网+项目监管等工作。四是科技创新考核力度不断加大。在今年省、市高质量发展考评和改革创新考评体系中,科技创新发展的考评分值进一步加大、重点更加突出、指标更加能够反映地域科技创新发展能力,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落实。
(二)深入实施“5511”工程倍增计划,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一是科技创新主体得到进一步壮大。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计划,我局进一步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后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根据企业的成长性、创新性、发展目标等情况,对入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先进入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并列入年度培育计划,从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分批次筛选出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足、基本具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的企业重点培育,同时,组织高企参加瞪羚(潜在瞪羚)、独角兽企业申报培训,邀请专业机构对目标企业开展政策宣讲辅导,努力当好科技型企业成长的“贴心保姆”。今年,我县组织申报2019年瞪羚(潜在)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去年的6家增至21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7家。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我局把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星创天地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及载体建设。今年,组织动员1家企业申报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推荐3家创新主体申报市级星创天地、1家企业申报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载体。新宇腾跃电子、万弘高新等2家企业已成功认定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三是省级重点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我县积极深入高企后备库摸清企业研发能力、成果转化、成长性等指标,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开放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年共有32项列入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四是企业专利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邀请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对重点企业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活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积极采取措施,持续推进了企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了工作机制。为贯彻落实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工作推进会精神和《吉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2019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府办字〔2019〕122号)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集县科技局、县统计局等单位开展调度,研究制定并下发了《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万府办字〔2019〕234号),确定了2019年度实现全县R&D投入总量增速不低于50%,强度达到1.5%以上的预期目标,到2020年度全县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8%以上的总体目标,成立了我县研发投入攻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研发(R&D)投入统计“明白人”队伍建设,实现研发投入统计工作总体推进、方法共商、数据共享等及时调度工作体系。二是强化政策激励,优化了研发投入工作环境。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暂行)》,将研发投入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用于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的推进、培训和统计工作,对上一年度有研发投入并达到相关要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其研发经费统计人员,给予相应的研发奖补,同时,认真落实《2019年吉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对上年度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原则上不得申报重大科技专项,对未达标的规上高企,要依法予以通报警示,对投入填报总量大,占比高的企业,推荐享受上级研发投入后奖补资金,优先支持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融资。三是深入宣传指导,提升了研发投入统计质量。今年5月、9月和11月共开展了3次研发投入统计业务培训,对研发投入总量靠前、高企研发费用占比偏低以及新纳统企业开展了上门指导,对今年新认定的规上高企采取“一对一”指导,明确了各企业要依据企业财务账中有关会计科目和辅助账中归集的项目填报统计报表,项目研发投入单独列帐、单独核算,建立详细的辅助账目研发投入经费统计,进一步为企业年终精准填报年报打下扎实基础。根据统计部门反馈,去年全年,我县开展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共65家,拥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填报率达100%,全县研发(R&D)经费支出已达1.7亿元,全年研发经费支出达2.29亿元。
(四)强化农社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推动了科技惠民富民。一是组织了省级现代农业专项(一村一品)的申报和评审。我局按照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会同有关单位对省级现代农业专项(一村一品)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核查,最终筛选出了高陂镇高陂村示范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并成功通过评审。二是组织了指导性计划项目的申报。为引导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加强技术研究,鼓励医护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充分调动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我局积极组织动员各类医院医护人员开展指导性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今年,共有2项课题成功列入市级指导性计划项目。三是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区”行动,我局定期邀请省科技特派团专家深入涉农企业开展科技帮扶活动,了解产业发展及技术需求,为企业解疑答惑,实地提供产业管理和技术指导,让企业技术人员掌握技术本领,促进企业、产业增效增收。四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按照省市“6231”工作要求,我局做好了特派员常态化管理服务工作,今年上半年,组织举办了2019年省科技特派团工作推进会,定期邀请了省科技特派团果业团专家深入贫困村及涉农企业开展了实地技术培训活动,将创新动力扩散到田间地头,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与江西联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结对帮扶,组建开发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000亩,进一步实施了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应用,同时,充分发挥特派员队伍人才优势,引导特派员人才队伍和基地农业企业开展合作,搭建平台,创新发展,对帮扶企业研发创新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指导,并引导企业申报省市科技项目。
(五)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一是为了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激发人才活力,拟定推动出台的《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高层次人才来我县创新创业的,予以住房补贴、安家费、研发费及子女就学等相关资助待遇,人才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联创筹备组建“吉安市电声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契机,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联合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三是全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技术等项目建设,凝聚、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积极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鼓励人才资源整合。四是重点围绕我县“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省“双千计划”调研摸底工作,积极组织动员符合条件人选在我县申报。今年,我县组织江西衡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已申报国家“万人计划”中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名,组织推荐了首普实业、步步羊、万瑞电子等3名企业家申报吉安市“返乡创业创新人才”。
云计算下物联网的内燃机产业发展探讨
内燃机作为重要的动力源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 内燃机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等问题。目前,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汽车行业发展潜力依然较大,未来的能源消耗也相当可观。提升内燃机技术水平,加快节能减排步伐 , 关系到中国大气环境治理和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作为高新技术载体的内燃机,在节能减排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内燃机技术的进步必将为实现中国的节能减排战略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内燃机》一书中提到,由于内燃机结构复杂,其研发过程中常涉及强度、刚度、噪声、疲劳寿命、结构优化等多方面的工程问题,同时鉴于其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一些性能参数如最高燃烧压力、功率、油耗、排放更是设计中的重点,内燃机的研发需要对其喷油、燃烧及冷却等过程进行优化。随着现代计算机辅助技术(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的日趋成熟,科研院所、企业可以将这种先进的研发手段与试验数据相结合,形成互补,从而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有效指导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节省产品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书中还提到,燃烧是内燃机工作的核心,燃烧效果决定着内燃机的功率、油耗、排放等多方面的性能。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分析燃烧过程,可以有效指导燃烧室形状的优化设计,有助于了解火焰结构及火焰的传播过程,从而得到性能指标和排放指标都较好的解决方案。同时随着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于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内燃机研发还应高瞻远瞩,考虑产业发展与转型,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内燃机行业的高效低污染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内燃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而实现节能环保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技术创新型企业建设。因此,全行业应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战略规划发展为制高点,以国家节能环保产业政策、法规为驱动力,充分运用“互联网 +”和智能制造的技术,充分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作用,致力于创新的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努力将内燃机产业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立产业创新联盟。虽然中国内燃机产销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且年产销量在今后 15 年内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是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油耗及排放法规,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越来越凸显。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研发投入不足,中国内燃机产业技术水平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一直以来,国内内燃机行业生产中仍存在低水平重复劳动现象,必须通过创新体系建设解决节能环保技术问题,而成立产业或技术创新联盟或创新联合体是进行体系创新、发挥行业整理合力、统筹引进外部资源的最佳途径。成立产业创新联盟就是要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合力进行共性问题攻关,以缩小中国内燃机行业在在产业技术上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内燃机动力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服务创新能力。内燃机企业是为整车企业提供动力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的企业。我国内燃机企业已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自主开发。产品的自主开发对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市场的竞争,内燃机企业的产品设计、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内燃机产品的开发和匹配的能力标志着产品的技术水平,是内燃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内燃机制造业企业可通过积累产品研发、产品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建立产品设计与服务创新体系,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服务的创新能力。通过阅读《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内燃机》等优秀书籍,并从中汲取精华,可以指导内燃机产业研发、技术、服务创新,推动中国内燃机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作者:程宁 戴远泉 单位: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