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新与研发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激励效应探析
摘要: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创新。本文探讨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效果,对税收优惠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验证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正面影响。税收优惠政策通过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等渠道促进企业创新,使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增加创新产出,扩大团队规模,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创新;激励效应;提高收益;创新渠道;
创新引领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倡议支撑。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引领成果突破。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增长,总产值增加,已经成为创新主力军,激励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应对国际竞争。据2020年4月2日中国科技部的信息,2018年R&D经费稳定增长,总量接近2万亿,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R&D经费投入强度为2.14%,提高了0.02%。其中,企业R&D经费投入为15233.7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的77.4%。国家财政科技拨款达到9518.2亿元,占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4.31%。而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高风险、高投入、外溢性特征,决定了企业发展需要政府支持,税收政策是重要的调控手段。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采用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可激励企业创新。
1企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
1.1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独立创造科学技术研究、创新的总称,是企业产品开发、服务创新实施的新方式。企业科技创新是多个主体对技术、管理的创新,主要有人、财、物等创新要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创新活动有明确的创新目标,但研发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1.2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创新。(1)市场机制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但许多问题无法解决,需要政策支持,解决特定时期公共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税收政策是经济政策,对企业生产起到激励与引导作用。合理的财税政策鼓励创新活动,弥补市场失灵,引进科技人才,保证融资渠道畅通,促进成果转化。因而,税收优惠政策会提高研发收益预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税收政策,是将税额通过优惠方式返还,将其作为研发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并增加收益。(2)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研发投入风险。研发投入是高风险投资,税收优惠实现了研发风险在政府与企业间的共同分担,税收优惠政策分担了风险,使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承担的风险随补偿力度而产生变化。(3)税收优惠政策对资金供给产生影响。税收优惠税前扣除,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提高资金周转能力。另外,加速折旧会使纳税后延,可以减少当期缴纳税金,增加留存资金,保证研发资金投入。
2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激励效应分析
高新技术公司研发项目融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选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宁波东方电缆有限公司(603606)作为案例分析标的,基于公司2011年~2018年财务数据,从公司研发项目融资结构、不同渠道资金(内部融资、政府创新补贴、非创新补贴、银行借款、股权融资、商业信用、内部资本市场)对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不同发展阶段公司研发项目融资结构变化三个角度归纳东方电缆公司筹措研发资金的特征、总结公司研发融资问题经并由从企业层面、政府支持、金融服务三个层面提出缓解高新技术公司研发融资压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公司;研发融资;内部融资;政府补贴
一、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主要的创新主体,企业有必要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创新研发,思考如何充分挖掘自身自主创新潜力,担负起“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历史使命。本文选取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宁波东方电缆公司(603606)作为案例分析标的,结合风电行业和公司特征,着重从企业层面出发寻找缓解研发项目融资压力的手段,寻求政府补贴之外有效的替代筹资渠道,为高新技术公司维持高研发强度投入、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思路借鉴。
二、案例公司背景
(一)行业背景
海上风电输电系统中的零件支持之一是海底电缆。海缆制造属于“料重工轻”的,以东方电缆2017年产品成本为例,当期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占比分别为91.36%、1.61%、7.03%①。由于海底电缆往往在风机、叶片等风电机组设备安装之后,所以海缆订单的交付受风电场的整体建设进度影响较大。若以风电场建设周期测度,海缆订单交付周期通常为一年以上。与陆上风电不同,海上环境恶劣,对于海缆的制作工艺、运输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等要求较高。海底电缆具备较高技术壁垒,进口替代空间大,海缆制造商通常需要借助区域优势靠近江河航道(如东方电缆靠近宁波北仓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以满足海底电缆运输方便、及时响应客户运维需求。随着对海风资源进一步的开发、离岸距离增加、海底探索深度扩大,未来对海底电缆的产量以及技术存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近海风能资源丰富,同时由于靠近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且电网容量大,海上风电场所发电量可以充分消纳,因而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为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政策扶持、地方政府补贴纷纷落地。2017年全行业共获得补贴约90亿元②,平均研发强度为4.6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政府补贴有望缓解风电行业研发筹资难题,而面对未来风电行业补贴退坡的必然趋势,如何发挥、增强其他筹资渠道的作用值得思考。
中医药企业研究和开发内部控制风险
摘要:对于中医药行业来说,全面强化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基础,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实现战略目标。本文以中医药制造企业YL药业为案例,分析企业研发业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其中风险主要包括研发项目的论证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投资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研发人员风险;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如何完善企业研发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提出完善研发业务的组织结构、完善企业内部研发的控制机制、加强研发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以及完善研发过程的激励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风险;中医药行业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在大数据数字化的背景下,创新是公司的第一生产动力,要想保证企业的竞争实力、可持续经营,那么企业就应该研究与开发新的项目。中医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增强医药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来讲极为重要。但据有关统计,2020年几乎所有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均高于当年的研发投入,其中我国最大的中医药企业之一云南白药,其2020年销售费用是研发投入的21倍。然而就在研发投入本身不足的情况下,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2019年的康美药业造假案等。在种种弊病之下,我国医药企业的前路该如何走,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它的内部控制的制定与其他企业存在不一致性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其他企业不具有的高风险、高收入的特点,尤其是在研究与开发业务活动的控制上。另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没有统一标准,且在进行内控制定时存在照搬照抄一般企业的内控制度的问题,再加上随着我国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但我国企业的创新效率仍然偏低。因此,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之一是诸多企业的研发业务的内部控制的缺失或不完善。所以本文选择在我国上海上市的中医药企业YL药业作为案例,对其研发业务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分析其研发内控存在的风险以及缺陷,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研发业务特征与风险分析
(一)研发业务的主要特征
在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中,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研发业务的主要特征包括:复杂性。首先,不同的研发项目其内涵复杂,还涉及不同领域、不同理论和不同制造技术等。其次,研发项目外延复杂,需要涉及采购、生产、市场、知识产权等因素。系统性。从项目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到零部件首样制造、组装、测试、生产等,都属于研发项目的范畴。不确定性。一是项目需求的不确定性;二是技术实现的不确定性;三是进度计划的不确定性。
企业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基础性、前瞻性重视不足,预研方向不明确,国际化视野不宽,开放创新不足,对国际创新资源利用不充分,研发市场意识淡薄,重研发过程而不重经济效益等问题,提出建立预研制度;完善IPD协同研发机制,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拓宽视野,构建国际创新资源利用大格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纳海内外优秀人才等等建议,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关键词:科研管理;创新能力;预研制度;研究探讨
科研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自主创新的基础,科研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科研成效,从一个重要方面决定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央企业已成为国家创新主力军的当前,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需要,更是落实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取得一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创新成果,是当前央企科研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本文分析企业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企业科研管理水平的建议,期望以之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1企业科研管理存在问题
1.1基础性、前瞻性重视不足,制约了企业高水平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对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产业化重视程度高,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原创性基础研究的前端环节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的比重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导致作为前沿技术源头的基础研究欠账较多,支撑产业升级、引领前沿技术突破的源头技术储备相对不足,引领领域发展、开拓学科方向的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仍存短板,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1.2预研方向不明确,造成科技成果推广缓慢
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
【内容摘要】本文以江苏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 2016 ~ 2018 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研发投入强度与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技术人员投入对于滞后期企业财务绩效指标显著正相关,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对于滞后期财务绩效的指标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医药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财务绩效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医疗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愈发关注,投入在医疗方面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在 2016 ~ 2018 年这三年中,以生物制药为主的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10. 05% 、10. 58% 、11. 17% ,财务绩效连年攀升。然而部分 药 企 仍 停留 在 对 于药品的仿制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这就导致了国内新药自主知识产权的落后。因此,促进医药企业加强对于新型药品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药品的质量和数量,是当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假设
创新研发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动力,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的财务绩效,而创新能力主要源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由此提出假设 1: 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与财务绩效正相关。医药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于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研发创新方面投入的资金越多,对于企业自身的获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均会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由此提出假设 2: 技术人员的投入与公司财务绩效正相关。企业的核心仍然是以人为本。招募高素质的员工能够为企业提供更高的劳动效率,增加企业的整体规模效益。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水平。由此提出假设 : 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本文选择江苏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 2016 ~ 2018 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选择研发投入强度( TEC) 、技术人员比重( ITP) 、学历占比( BDA) 作为解释变量,选择净资产收益率( ROE) 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企业规模( SIZE) 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净资产收益率为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重,研发投入强度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技术人员比重为技术人员人数占员工总人数的比重,学历比重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员工总人数的比重,企业规模为企业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基于上述研究假设和变量选择,本文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大学组织模式下生态系统论文
一、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逻辑构成及政策工具
(一)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逻辑构成
在技术型知识日益成为世界竞争力核心要素的进程中,大学作为产业公司“开放创新伙伴”的角色日益凸显。这种开放创新模式与传统的大学与产业合作“分包合同”模式存在本质差异。当大学作为知识贡献者参与创新过程时,与企业协同建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风险,增强技术“破坏性创新”能力。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逻辑构成主要表现是:第一,大学科研团队具有探索兴趣驱动科研可能性路径的能力。当这些科研活动是围绕产业团队所提出的长期性科技难题而开展的,他们就会从大学获得必要支持,从而确立由产业利益驱动的科研优先战略。第二,科研团队是新生代研究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科研团队与博士培养项目形成联盟,能够为开设“产业博士”(industrialPhDs)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提供有利条件。第三,大学与产业人才流动项目能够通过互动实现隐性知识的摄取。这三大构成要素合力的结果是:合同制科研模式向开放协同创新模式演进。另外,大学与产业协同的开放创新对新技术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开放创新活动一方面能够在早期技术开发中共担风险,大学伙伴能够通过青年研究人员发现科学研究前沿领域,产业部门则能够运用这一“发现”与大学建立密切的伙伴协同关系;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大学协同开展创新服务和及时获取技术信息反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展示了大学导向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模式的组织结构。该系统将大学作为创新的核心驱动要素,并与其他创新实体(如其他大学、科研院所、创新企业)建立战略协同关系,同时大量产业企业也能够通过科技前沿问题进行信息资本输出,实现多边协同创新。大学可以在不同层面(包括国家和国际情境)的临近环中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实体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关键问题是要明确以科研成果商业化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与以联合方式促进特殊领域知识生产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之间的差异,这两类伙伴关系在本质上具有较强的逻辑互补性。然而,在实践上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学在其临近区域创建了真正的生态系统。一所大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创建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并确保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大学内部对开放创新的支持度;二是大学与外界环境建立协同伙伴关系的能动性。对于第一点来讲,主要是指大学顶层管理对内部科研组织部门及其研究人员开展创新活动的支持政策的存在性;另外,大学在创新活动资源分配上的优先性也能够体现大学对其创新支持活动经济收益的兴趣。很显然,技术型大学在驱动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中更为主动。对于第二点来讲,是指大学与地方、区域、国家、国际等多层面上的创新系统主要行为主体的协同关系,其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成功实施依赖于大学与私营部门行为主体之间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的互信程度。
(二)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政策工具
一般来讲,大学主导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多元开放创新政策工具的实施予以实现的。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开放创新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如下方式:(1)长期科研领域支持协议(Long-termagreementsforresearchlinesupport)。这一工具通常运用在产业发展促生的、由大学与产业联合开展的试验性技术原型设计驱动的研发项目,比较典型的是以科技攻关难题为导向的赞助性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2)大学内产业基地。这一工具通常运用在产业科研实验室入驻大学开展协同研发的项目,如大学企业孵化器、衍生公司、新创公司等。(3)协同研究项目。这主要运用在包括大学在内的多方协同研究团队围绕共同研究目标,解决共同科技难题的研究项目。(4)大学技术成熟项目。该工具目标是通过支持产业技术原型开发或产业相关部门参与的概念验证提升特定科研成果的成熟度。此外,还有其他如大学衍生公司风险资本投入、技术成果许可和商业化协议、毕业生流动项目、研发国际化支持联合项目等,这些政策工具能够在特定时段内与协同伙伴实现不同创新目标。
二、马德里理工大学组织模式创新——蒙特港瑟德校区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基于开放创新生态系统逻辑原理,近年来,马德里理工大学(UPM)进行了组织模式创新,构建了蒙特港瑟德ICE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崭新的组织制度保障。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论文
1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的研究文献
1.1国内文献回顾
1.1.1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正相关性的研究。
张济建(2009)搜集我国71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各个产出指标进行了相关检验和回归分析,实证分析发现,当年的研发支出与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有密切联系,成正向相关性,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没有滞后影响。赵晖(2010)以139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搜集2008年这些企业的数据从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两个因素出发对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业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企业的财务绩效密切相关,研发资金投入强度越大,企业的绩效越明显。
1.1.2研发投入与绩效非正相关性的研究。
朱卫平,伦蕊(2004)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进行相关检验,搜集2004年上半年F市全部197家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度的研发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郏宝云,陆玉梅(2010)搜集我国电子信息类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业绩数据,实证分析后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经营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研发投入强度高的企业其综合经营绩效并不高;相反,部分研发投入强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的企业其综合绩效却相对较高。
1.2国内外文献评述
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思考
[提要] 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新挑战,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最新探索,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等特点,具备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的基础条件。本文从最新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出发,说明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设计、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知识产权整体布局、知识产权的审查与评估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的转化与实施和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七个方面,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内容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战略;体系;成果;转化
新型研发机构是国家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的产物,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是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等特点的独立法人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在传统科研机构的领导模式、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和收入分配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要求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回应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的挑战,须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发展,协调好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以及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需求与供给的联动关系。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最新探索,理应加强知识产权的创新管理,突破传统科研机构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不足,从而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保护及转化实施。
二、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
传统科研机构往往存在知识产权相关制度不完善、专利质量有待提高、成果转化率低、实施推进力度有待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匮乏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传统科研机构的体制机制及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申请动力主要来源于科研项目的结题需求,往往存在着重视知识产权数量目标的完成而忽视知识产权的质量,缺少对科研项目进行整体知识产权规划、布局。科研项目立项前未进行或未充分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科研项目开展后对创新成果未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分析、申请。申请的专利等知识产权都是一个个孤岛,相互之间不能形成合力;同时,不够重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相关专利技术都是未经试验验证或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研究的技术,难以实施转化。针对上述问题,新型研发机构应当突破传统科研机构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局限,进行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研究。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研究可以包括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