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新与创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比较探讨
摘要: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大高校也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但是不少人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混为一谈,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和改革创新。本文从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定义、模式、核心理念等几个方面去剖析二者的异同点,力求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核心理念
0前言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很多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缺乏清晰的认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创业教育,将整个创新创业教育导向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为推动力,创新带动创业,创业驱动就业的一个教育体系。而创业教育属于工商管理范畴,主要是研究如何开展创业,如何组建团队,如何设计商业模式等。此二者存在一定的类同性,但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1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定义及比对分析
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教育实践活动。[1]创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然目标,创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市场化结果。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对人的发展的总体把握,强调创新思维的培育、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创新成果的产出,在成果支撑的基础上进行创业,虽然起步比较困难,但一旦完成市场转化,发展势头相对较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也是近些年我们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愿景。创业教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指通过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被教育者拥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体系。[2]Shane和Venkataraman认为:创业是一门独特的研究领域,创业是识别、评估与开发机会的过程,创业教育探究的焦点是如何开展有效的创业过程。高校开展的创业类课程倾向于机会评估、商业计划和营销计划的制订、企业的成立、管理和退出等板块。[3]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是创业,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能力,善于将创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当然离不开创新,但创新只是创业过程中的一种方式、方法,相对于整个创业过程,创新的比率不一定很高,也不是必然手段。创业教育更侧重于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成果更偏向于企业的开创者和管理者。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均是实用性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内容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创新是创业的先导和基础,是创业能够持续推进的灵魂和智力支撑,创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业是创新的目标产出和价值体现,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创新成果的现实成效有待于创业的实践验证。[4]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交集,存在很多的共性,因而比较容易混淆,但二者绝对不能混同。
2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外延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它伴随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壮大。目前,对于其实践研究较多,理论研究较少,因此概念相对模糊。本文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内涵指的是本质属性,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主体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外延指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因素,这些因素根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划分规则甚至不同的划分喜好会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主要从横向、纵向、内在三种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外延进行清晰的划分。创新创业的内涵和外延都需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外延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创业体系,其中包括从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创业数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各个高校掀起了新的高潮,但是其含义和范围尚不明确,通过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加以界定,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梦”的实现、高校教育改革、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就业的需要都是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外部动力。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内涵指的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的解释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业的解释是“创办事业”。创新与创业不能割裂开来理解,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源泉和前提,是内因;创业是创新的目的与归宿,是外因。没有创业的创新是缺少动力的,没有创新的创业是缺乏生命力的。
1.1理念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各高校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而应该作为一种理念,贯穿所有的课程,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创新,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创业的可能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应该是打破常规、刻意出新。在学校教育阶段,对于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以填鸭式的,各种体系、概念、知识点都是“别人”总结出来的,在这种思维定式下,大学生往往缺乏批判精神,认为书本上的理论都是对的,专家的观点都是不可挑剔的,甚至教师都是权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个性发展、允许多样化存在才能真正实现打破常规、刻意出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选择与优化
摘要: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国内大多数高校广泛开展,与创业有关的各类实践活动不断涌现。河北省高校在改革与创新方面加大力度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针对河北省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观念落后、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师队伍落后、整体氛围不够和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现实困境,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选择与优化表现为“四动力”模式。
关键词: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高校教育;教育模式;大学生;创新精神
随着时代的进步,研究的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98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大会上,创新创业教育被首次提出。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国发〔2015〕32号)一系列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创业、主动创新的条例和政策,为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举措,对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将产生推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与进步。国内外学术界在近几年对创新创业教育密切关注,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国外关于此领域的研究时间较早,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印度等。美国部分高校经历了由教学型—研究型—创业型的转变,在其率先提出“创业教育”和“创业精神”之后,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也在积极稳妥地推行适合本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从而推动了世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广泛讨论。
(一)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独特的教育体系。本课题以美国模式为基础,解析和探讨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做法,以期对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起到参考作用。美国不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所差别,但具有以下共性。1.重视培育创新创业理念和创业氛围。在美国,不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各大高校都意识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通过社会宣传和社会帮扶,营造良好的氛围,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理念以及意识,使大学生将“创业意识”融入到自身职业规划,并带动大众创业行为,引领创业革命。高校教育也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了一批复合型创业人才。美国着重培育创新创业理念和创业氛围,带动美国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通过归纳总结,这一理念可分为以下三点。一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在理论上联合教师、企业家设计和讲授创业课程,组织并成立创业队伍,在实践上由教师带领创业队伍参加比赛,选取创新立意充足、市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或发明进驻产业园区,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强调创新创业团队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成熟的团队拥有多样化的人才、多渠道的人脉资源以及通力协作的氛围,因此团队协作优于个人。美国十分注重创业团队的构建,在日常授课过程中,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在创业实践中,也采用了全队协作模式,结合教师和企业家的指导,合力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三是注重跨学科合作。一个成熟的企业不单单只有从事专业工作的部门,还需要经济、管理、科技等方方面面的配合,因此在团队建立和项目推进的初期,应当充分考虑到成员的学科背景和素质能力,力求多元化;指导教师团队也应当具备多领域背景,这样有利于创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基于跨学科合作这一理念,孕育了大量素质高、能力强的创业团队,涵盖管理、金融、科技等众多学科和专业。2.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课程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训练,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一个结合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的完整教育体系,具备众多创新创业教育的经典案例体系。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充分夯实创业知识的基础上,将创业教育与专业科研相结合,依托企业不断进行创业创新,构建了开放互动式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复合型创业人才。斯坦福大学还实现了“校企合作”,建立“科技工业园区”,通过鼓励学校内部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商业化,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互惠互利。赖斯大学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注重社会需求,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大纲,本科一年级是新生创新创业体验,本科第二年着重创业课程教学,本科第三年学习金融、管理、科技、风险培训等相关知识,本科第四年则加强实践和案例研究,分层次、分阶段安排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课程学习,在规划中培养有潜力的创业人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哈佛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它涵盖了课程体系、管理体系、社团体系、全球化体系、竞赛体系以及法律政策体系等诸多部门。其中,最为核心的体系是课程体系,系统且详细地规划了学生大学四年的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具备鲜明特色的是社团体系,这些社团是由具备创业想法的学生自发组织,通过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吸引了校园内众多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加入,有效地激发了校园内的创业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其具有代表性的俱乐部包括能源俱乐部、创业者俱乐部、金融技术俱乐部、粮食与农业俱乐部等,与此同时,哈佛大学创业中心为这些社团和俱乐部无偿提供工作场地、指导教师,方便社团间的交流和指导,促进社团和创业活动共同发展;哈佛大学的全球化体系充分集合了各国、各高校的优质资源,例如有才能的学生、有知识素养的学者、成功企业家、商贸人士以及政府官员等,打造高端服务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汇集创业项目、创业团队,共同提升创业技能。比如,哈佛大学的“全球众创空间”项目组织本校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和教师,定期以国外创业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和探究,发现这一项目的难点与问题,随后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队伍,赴该项目的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创业帮扶,最终达到解决创业者困惑、提升本团队协作意识和技能水平的目的。麻省理工创新创业学位项目和管理体系的设立也值得借鉴(见图1)。目前,“全球众创空间”项目已经在美国各高校扩张,甚至延伸到国外,在中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家相继成立了有关组织,整合全球资源,更好地在相关国家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对接。3.坚实的组织管理体系。除了学校提供基础的教学支持外,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政府为创业大学生出台税收减免和事业费用减免等优惠,还设立创业活动管理组织机构和创业园区,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为创业者提供优质平台;创业活动管理组织机构普遍设立了帮扶基金,便于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风险或其他困难。另外,社会各界对创新创业教育也提供各种支持,知名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不定期举办公益知识讲座,与创业者建立起各种联系,有助于创业的开展。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经过长期发展,激发了高校创新热情,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创业氛围,逐步走向完善。美国倡导的知识与实践并用的创业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创业技能,这都得益于坚实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起步较晚,还未形成统一模式。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各大高校具有自身特点的模式不断涌现,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课堂教学主导型”。该模式将课堂教学和教学模式作为主要内容。除了讲授创业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之外,还着重讲授管理、风险评估和成本预算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初创企业时的管理能力和抗击打能力。这一模式还要求高校在课程体系中进行实践技能讲解与训练,适当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的实践活动,培养实战技能。理论知识和课堂互动相互渗透,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实战技能培训型”。该模式以提升创业技能为其侧重点,学校专门设立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从事创业教育研究;设立教师帮扶团队和帮扶资金,对有创业潜力的学生创业者提供财政支持和技术辅导;成立队伍积极参与各类比赛,与社会、企业联合为有潜力有素质的创业大学生提供服务平台。3.以黑龙江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基地向导型”。该模式主要侧重于提供专业的创业实践基地,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挖掘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基地分为两种,一是校内资源提供,二是校企合作创建,两者相互配合,为实战提供服务和向导。4.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创业教育型”。这一模式结合了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和实践指导三种类型,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基础,既培养专业知识,也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打造全方面创新人才;另一方面,结合社会活动和比赛,依托于各类型的创业服务平台和创业管理组织,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但是,以上四种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重视课堂教学的学校往往只在知识传播方面下功夫,并未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战素质;重视实战的学校有效地结合了理论与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训练,但是学校的精力和资源有限,社会创业实践很容易脱离社会平台,达不到实践效果,最终流于形式;此外,打造实验基地这一做法具体实施复杂,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操作性不强,社会和企业的参与度不够。因此,综合模式更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参与式教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路径,这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新要求。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融入课堂,通过自主有效学习,实现对知识的重新建构、内化和迁移,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佳路径之一。本文在剖析参与式教学模式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参与式教学模式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举措,最后提出构建以“政府主导,教育渗透,校企合作、院校联盟、文化浸润”为特点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创新能力;创业
0引言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是激发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新生代群体,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点燃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引导大学生走自主创业和科技创业之路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参与式教学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
1参与式教学模式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1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念符合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2019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再加上各种复杂的和不确定性因素,使得高校毕业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是存在供求结构性矛盾,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两个行业,但是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却未必需要大学生,而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人才却又凤毛麟角。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协调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教育就是以培养业务素质过硬、专业技能够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提升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就业教育就是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就业教育融入市场中去。通过提升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和创业准备,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能和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
1.2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扑面而来,促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要不断革新。参与式教学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借助各网络平台,整合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变成可能。参与式教学通过课前的知识导学,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课中讲解内化,课后练习、模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出于对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中,激发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点燃思维的火种,提升了自身的创造力。
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十要素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怎样才能融合起来,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教育现状、教育氛围、教育创新、教育平台、教育机制和教育思维十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创业;融合
当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深入,各个高校在学生的创新创业中作不断改进方法、完善措施、大力支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①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的融合起来,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同质性。”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完美融合,就一定要厘清楚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几个关键要素。
要素一:教育对象。
既然是教育,就一定有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我们的教育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一方面,教师作为教育者,就一定要牢牢树立“大融合”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工科,还是人文社科专业的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时候,绝对不能仅仅是看学生是否来上课、是否考试能及格,而要把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国家能够作出贡献的新时代青年,这是我们教师作为教育者应时刻牢记的。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被教育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摒弃“我只要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理念。在当前,偏向于创业的学生逐年增加,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政策支持。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有一些学生走进了“创业误区”。有的学生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打起了法律的“擦边球。有的学生为了争取能有更多的创业时间,不能合理地协调好创业与学习的关系。这些误区的造成买就是因为我们在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素二: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等等。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二者虽然在教育内容上有着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思政教育,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人,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素养。二者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所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转变原有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对教育内容的开拓性认识。教师要适时更新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和关注到与切合于当前社会的教育内容。作为学生,更应化被动为主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及时掌握社会的发展的动向。
创业经营课程改革与创新
摘要:创新创业是我们国家一项重要国策,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我国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创业失败将造成重大损失。找出创业失败的原因,提高创业成功率,已经成为从事创业教育和创业管理的人员的使命。本文就创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创业者经营管理水平低,提出加强创业人员经营管理教育,并对经营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学手段;课程创新
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世界各国统计的创业成功率都非常的低。很多创业者手持很多有前途的项目,却创业失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创业者经营不善造成的。企业经营是一项时间跨度长,配置资源多,不可控因素多,专业性要求很高的经济活动,对创业者经营素质要求极高。其他条件都成熟的条件下,创业者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成为创业者成败的关键。因此,做好创业经营教育,提高创业者经营管理水平就成为了支持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工作。现实中我们也投入很多的资金、很大的精力在创业经营教育中,但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做好创业经营教育,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经营管理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全面型经营管理人才,从而降低创业风险,已经成为从事创业经营教育和创业管理的每一位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创业经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创业经营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很多,本文将从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手段不合理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们进行创业经营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创业者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创业者的经营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理应以《企业经营管理》课程为核心,配套设置相关课程,形成课程体系。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往往以《企业管理》课程为核心设置或干脆以《企业管理》课程代替《企业经营管理》课程。《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管理》是两门差别很大的课程,《企业经营管理》主要讲述企业经营的过程(可以把它以货币化视角抽象为资金的运动)和它的特征和规律的应用,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课程,具有抽象化和艺术性强的特点。《企业管理》主要讲述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配置好企业拥有的各类资源,通过挖掘企业资源潜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课程,具有章节多,内容分散,具体性强的特点。《企业管理》课程应以《企业经营管理》课程为基础和前导,是《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细化和后续课程。脱离《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单纯的进行《企业管理》培训,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加之《企业管理》课程章节多,内容分散,具体性强的特点,会使学生产生所授课程很“虚”不实用的感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突破
摘要: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呼唤国内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在办学定位、教育理念、文化氛围、学科地位、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发展困境,高校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学体系、创业保障、教学人才等方面进行突破,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软环境保障、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两栖”型专业化教学团队,构建良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
关键词:经济增长;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1引言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简称国贸)专业亦如此。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不断提升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推动创业,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提升就业成为必然趋势。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就已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发展战略;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三十八次提到“创新”、十三次提到“创业”、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滞后,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不足,学生的专业技能不高等等。因此,如何优化国贸专业的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学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将成为当前及未来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国外研究现状
熊彼特创新创业理论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创业理论”,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而创业就是这种新组合的实现。他认为经济增长的真正根源就是创新创业。熊彼特的创新创业思想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传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展、创业热潮的风起云涌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熊彼特创新创业思想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通过对澳大利亚医药行业48家公司的实证检验,Hindle和Cutting(2002)证明创业可以提高就业和公司绩效。Natalia和Isabel等(2009)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对西班牙卡斯蒂利亚-莱昂地区的354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路径分析,发现不断接受管理学和创业教育的人更富有创新性,创新行为与创新教育可以相互促进。企业的经营创新需要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和创业能力(Marie、Anne和Jerry(2009))。而Thursby和Fuller等(2009)通过对在读MBA和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综合培训规划的调研,认为学生需要能够将基本知识转化为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技能。为此,国外很多高校很早就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以美国为例,1947年和1949年哈佛和斯坦福大学分别开始实施创业教育,哈佛在MBA教学中开设《创新企业管理》创业课程。到2003年,美国1600所高校开设了2200多门创业课程,44种相关英语学术刊物及其100多个创业研究中心,它们不断完善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举办各种高校创业计划竞赛,加强创业研究等。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等,都较早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考与实践
摘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是新的经济社会条件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更新观念、培养专业师资、完善课程体系,以此为基础,多方面支持,取得成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师资;课程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已然形成,国际上已基本达成创新创业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共识。从广义上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开创性的人才[1]。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已逐步为社会所接受和关注。大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系统的知识,若能通过教育,开发其创新创业潜能,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远没达到预期。在新的形势召唤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急需改革,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促进其发展。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任何教育创新都源于外部力量的驱动,其中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主导。创业浪潮的兴起引发创业教育的热潮。自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愈发明显,按照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我国经济已完成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阶段,进入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阶段,以知识和高科技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对创新人才的巨大需求,刺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新型人才。近年来,“创新创业”频繁出现于文件和纲领中,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重要途径就是发展创业型经济,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创新创业,经济的改革和转变需要创新型人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