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新型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新型农机技术推广
摘要:一直以来,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为农民提供了实用技术服务组织以及对应的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这也是开展科教兴国的重要载体。所以,做好农业推广具有重点的现实意义。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就可以推动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为后续的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支撑。
关键词:基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科技创新
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农机技术推广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对应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1创新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
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对粮食安全的保护,这样对于农业的发展也可以产生推动性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要求,从而帮助农产品提升其国际竞争力。针对其推广体系的建立健全,还需要将行政的区划的分析,就需要实现区域推广站的建立,同时创新对应的竞争和用人机制。通过区域站的建立健全,才可以确保其农民实际需求的满足,并且做好对应的布点处理,将特色经济和区域经济引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实现研究,做好后续的推广处理。通过特色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拓宽,就可以带动区域农户的发展,满足其对应的进步。基于具体的情况来做好对应的推广处理,实现对队伍的精简,这样也可以维护其体系的稳定性,再加上推广网络服务功能的设计发挥。将区域推广站的基本功能增加,作为新技术以及成果对应的展示平台,再配合上试验基地的推广,完善其教育和培训处理,如此就可以满足没有平台来进行培训和推广的问题。另外,通过竞争方式的合理引入,防范人流流动性不足,机制不够灵活的问题,配合上有效的创新,就可以避免农业推广机构的限制。首先,合理引入从业人员的资职机制,提升基本的人员素质,完成对从业资格考试的认证,最终培养其人才,及时的补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次,实施竞争上岗和对应的招标管理,努力提升农业技术的调配力度和基本交流。最后,实现考核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对应的规范标准,实现考核制度的完善,这样就可以基于实际情况来做好对应的方式和内容的分析,最终完善指标体系和评级机制。针对相关的人员的成绩与工作量,做好对应的评判[1]。
2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模式
通过多种方式来推广农业技术工作,还需要实现对推广机制的创新处理,将社会的力量完全发挥出来。目前,在农业技术推广之中,因为市场激励机制的缺失,就可能会出现有效实施的影响,最终无法配备对应的利益诱导机制。同时,提升推广服务的质量,还需要将服务的空间进一步的拓宽。首先。改革培训模式,实现对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做好农民对应的教育服务,能够为其农业科技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实现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迎合农业经济的持续实施。另外,在实施技术推广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将其实际的竞争力提高,实现对农机技术的推广深化处理。另外,做好技能方面的培训,也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持续推动,这样就可以满足对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并且注重培训与讲座,提升对应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其次,利用多方联动的模式,提升其具体的服务质量。确保所有的监理人员都可以选择依法行政的要求,实施文明执法,从而提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对应的法律意识和观念,确保农机生产安全性,并且掌握时机的信息恭泰,这样也可以将实际的问题全部的解决,确保其工作内容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进而获取社会的支持与任课,最终推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2]。
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摘要: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独立的创新的人才,使其能够完成对建筑物内部的效果制作,配合做好建筑装修装饰工程,该专业的人才必须能够拥有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求拥有一定的创造创新能力。如此才能够提高我国室内设计走向国际前沿,在满足人们日益美好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对于各项装修装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基于此,文章展开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只有发挥自身的创新创造思维和能力,才能够保证不再日新月异的市场潮流中湮灭。对于室内设计技术行业而言同样如此,在新时期人们对于住宿的舒适度、智能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室内设计技术已经不再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因此要求能够加强该行业的创新变革。
1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1.1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多种领域工作。如其能够从事住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还可以做好装饰施工及工程项目管理。不论是哪一个行业都是现在以及未来较为热门的工作行业。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对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要求,如在装饰行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推动下,要求高职院校能够提供高素质重技能的人才。这就需要人才具有的创新能力。在现阶段中,关于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发展要求下,联合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各个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发展集合了一系列的资源,并且积极联合了一批出创新力量,并且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高速发展。可以说在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中展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是万事俱备了[1]。
1.2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不足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在现今时代,随着建筑、房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随着当代人们经济基础水平的提升,室内设计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基础,并且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多元化,室内设计也面临着更高的发展要求。最为重要的是,如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这也就意味着室内设计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提供更好、更先进的服务,该行业的竞争也就越大。从室内设计市场来看,其对该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十分渴求,而这也是该行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核心。基于这种背景,当下互联网时代,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必须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就此,将着重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及其市场人才需求出发,探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室内设计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建筑、房产、家装等各行业发展均十分迅速,室内设计作为以上这些相关行业及产业链条中的一部分也随之迅速发展,在这当中人们在室内设计的美观程度、创意程度等也有更多元化的要求。因此,室内设计技术所需的人才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够善于和敢于打破室内设计常规。[1]为此,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同样需要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今互联网时代实际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一、互联时代下室内设计发展的优势
纵观当下互联网时代,室内设计受到的冲击以及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室内设计发展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现今室内设计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CAD等电脑的设计辅助软件展开,室内设计也因此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设计的精准度、美观程度以及创意创新思维也能够更多地体现出来。就互联时代下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势而言,首先网络使室内设计更加便捷和快速,设计的效果能够得到极大提高。其次,互联网时代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设计可延伸可扩展的层面更为宽阔,甚至可以设计出更加大胆的作品。[2]最后,在互联网及网络技术支持下,室内设计能够有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欣赏标准,也可从各个方面进行突破。例如,在进行室内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计算机中的辅助软件等进行演练、对比,并且可制作出相应的效果图,如就室内设计中所用材质、光域网、模型等可直接在计算机上制作出来,对设计师进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3]总之,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室内设计可从手段、思路、创作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当然,除了设计之外,互联网也能够为室内设计的推广、营销提供基础平台,尤其是企业或者工作室在建立设计品牌战略之下,互联网技术更是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推广及营销支持。并且,在互联网上也能够看到许多“网络设计师”“网络设计工作室”等,室内设计行业也出现了许多新生存模式,与此同时也就同样具备室内设计的网上消费群。基于以上情况来看,室内设计这一行业领域,也必将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市场在该专业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就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
二、互联网时代室内设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分析
从现今互联网时代下室内设计发展优势分析可知,我国室内设计水平及发展程度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升级的状态,在这当中室内设计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从该专业行业领域来看,当前这类人才非常短缺,具有高水平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行业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等也都参差不齐。[4]在面临这种情况之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则必须重视并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而高校在培养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具体需培养哪方面的人才,该如何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应当重视和直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先从当下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入手。就当前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而言,实际上室内装饰工程量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以2014—2015年为例,2014年室内设计产业就已经创造了10000亿元的利润,其中家庭室内设计占据1/2,而2015年室内设计工程量创造的价值达到20000亿元以上。依据该数据结果,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室内设计行业仍然需要大批优秀的室内设计师。此外,依据对室内设计的就业情况调查,目前在设计师的需求当中,当前该行业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具备室内设计的艺术设计创作专业知识及能力,能够辅助室内设计师进行艺术设计,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室内设计辅助软件、有建筑室内装饰方案设计与施工图等专业知识。再具体,则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能够创建二维、三维空间图形设计等,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等相关证书。最重要的是,室内设计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和突破的思维,尤其是能够依据室内空间使用性质、环境等,以制造工艺、美学原理等进行创新性的设计。[5]综合以上分析,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则需要就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此为该行业提供专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管理模式改革
【摘要】为了解决大类招生后重组班级种学生间的熟悉和凝聚力下降等问题,探索创新型人才管理的新模式,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对基于大类招生下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类招生;生物技术;培养模式
大类招生是指在学生大一时期不分专业,将同院系的相近专业合并,按照一个大学科招生;之后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在学科大类范围内对学生按类培养,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然而,按类培养学生就要对学生进行班级重组,重组班级会面临如凝聚力下降等很多问题。而和谐的班级成长环境不仅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发奋学习,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本文对大类招生下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究。
1大类招生概述
大类招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校招生的时候,不分专业,将同院系的相近专业合并,按照一个大学科招生,之后对学生进行按类培养,按类培养则是指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在学科大类范围内按学科培养,通过对基础性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后,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在学科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1]。这个过程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再按各专业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地填报志愿,也顺应了我国当前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
1.1生物技术专业简介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现代化专业,主要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生物知识与生物技术,对于各种生物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使该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与专业技术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微生物学、遗传学、发酵工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属于理学学士学位。在21世纪,生物技术这一专业注定会绽放自身的光彩,未来的世界一定会大量需要生物技术类型的人才,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注定会有锦绣的前程。
电子技术课程的创新型实践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很多学校都在开展电子技术方面的课程,本篇文章主要是根据学校相关教师在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注重对学生创新的培养,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色,因此,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水平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需要相关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不仅如此,我国的快速发展已经把我国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有着自己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在随之不断地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析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相应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实验以及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来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事实上,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采用多种实践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能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进一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为了配合我国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行业的需求,因此,很多的高等院校都在教学工作方面上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而在这些学校的改革措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很多高等院校都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其中,不仅仅包括实验教学的内容,还包括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的形式,通过这样的一些措施,必定会促进教学工作的成效越来越好。但是,如果对我国整体高等教育院校来进行分析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很多院校在教学工作方面都已经开始加大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院校对实践活动在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的重视度不够,这也是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我国的很多院校在教学工作上存在一些问题而导致的,简单的来分析,很多院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还有教师们的教学要求上,都会加大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忽视到实践对于教学工作所产生的影响;还有一些院校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虽然也意识到了实践活动对于教学工作所产生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院校在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置上并没有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因此,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老师们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又能将所学内容融入其中的实践内容,加大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在保证电子技术理论知识不被忽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添加一些实践内容,通过实践的训练最终达到教学要求的标准。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要及时的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情况,从而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加先进的知识。在进行教学考核的工作中,也可以在考核过程中增加实践部分的考核,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学生们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们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形式的创新
我国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也越来也快,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会利用到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是对于电子技术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很多的线路图或者是零件如果单纯的用语言的形式来表述,可能并不利于学生们进行理解,但是如果采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所讲解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城市创建创新资源探析
本文作者:吴素春 聂鸣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相关文献研究
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研究机构CO-MEDIA的创始人CharlesLandry(1994)提出,他认为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三T”: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3]。随后,很多国外学者从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4]、城市产业[5]、城市治理[6]展开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但研究视角拘泥于社会学,而且大都以某个具体的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起步较晚。杨冬梅、赵黎明等(2006)较早对创新型城市进行系统研究,他们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界定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一般是由区域科技中心城市发展演变而成,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融合的一种城市演变形态;完善的城市创新系统是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特征[7]。总体来说,国内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集中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和国内外一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总结。对于创新资源集聚的研究,很多学者都是把它作为创新型城市的一个特征简单描述。Gert-JanHospers(2003)指出创新型城市是孕育知识经济的地方,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城市是集聚性、多样性、不稳定性和良好声望的结合体[8]。JamesSimmie(2001)认为城市创新主要源于典型的集聚经济、相同部门企业的空间集聚,以及与其他更为高级的世界出口市场的联系[4]。我国学者杨冬梅、赵黎明等(2006)认为创新型城市是创新资源高度集聚于城市空间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是城市发展知识化和高级化的产物。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经济较发达、政府治理效率较高、科技资源聚集等[7]。当深入研究创新资源集聚时,学者们更多的是立足于区域创新系统[9-10],这个“区域”可以是一个产业园区,也可以是县域、市域,甚至国家。与创新资源集聚研究相比,学术界对创新资源流动的研究较少。有些学者侧重于部门之间的创新资源流动[11],有些学者则研究了地区之间的创新资源流动[12]。
评价体系设计
目前对于什么是创新资源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它必须是创新活动的执行者或服务者。普遍认为人才是创新的最重要的资源,教育和科技投入是创新的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能为城市创造多元化的知识,掌握先进的技术并将技术成功商业化,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资金投人反映了政府、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对创新活动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对人们掌握和使用知识进行创新和创造活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储备是知识经济的源泉,也是城市创造力的源泉[13]。因此,文章选取R&D人员数量、R&D项目数、R&D经费内部支出、教育事业费和科学事业费反映创新的资源投入;知识储备则由高校在校学生数反映。除了高校,研发机构和企业也是创新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特别是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所以将研发机构数量和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作为纳入创新资源集聚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资源流动指标的选取比较困难,因为创新资源流动更多的是隐性知识的传递、扩散,嵌入在各式各样的创新活动之中。技术成果交易额是衡量知识流动常用的指标,通过技术交易的资源配置作用,可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使得大批科技成果实现了自身价值,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由于外国直接投资能产生技术溢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通过技术、产品和要素的联系,将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管理经验等无形资本向东道国扩散,这种技术溢出有利于东道国的创新[14]。因此,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作为衡量创新资源流动的一个重要指标。信息设施作为创新资源的物质基础,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创造和信息传递的介质和载体,尤其是互联网,作为发展最快的信息基础结构,对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起着重要作用[13]。因此本指标体系用移动电话用户数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两个指标表征信息化条件,间接反映创新资源的流动程度。另外,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活动的内容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贸易形式外,还包括运输、保险、劳务输出、旅游等,特别是经济技术合作。而城市的发展必须积聚充足的资金,采用先进技术,培训专门人才,广泛收集信息,发展对外贸易对于实现上述目标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此,进出口额也被纳入衡量创新资源流动的指标体系。此外,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逐步开放,公共图书馆成为了人们知识交流的场所,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创新资源流动的潜力。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创新型经济,而创新型经济是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一直以来专利都是衡量知识产权的重要指标,所以可以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来衡量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世界银行的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高新技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组织(KIBS)和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最好体现,故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列入指标体系。由于新产品销售收入反映了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产品创新,比较客观地揭示了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所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这一指标不可或缺。创新活动的另一主要成果是其对产业结构升级和业态转型的推动作用,该作用通过GDP和第三产业产值来衡量,这两个指标还可以反映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再生产。要实现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顺应当前全球倡导的低碳发展的理念,就必须致力于将产业结构从能源资源密集型为主向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变,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为此,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是衡量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创新型人才培养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
研究得知,人才培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构建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风险管理机制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从而提升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效益。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风险管理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以及培训的过程。被企业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严格、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才能为其所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核要素,尤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各地要全面创建科技发展环境,提升创新形式。从企业发展角度分析,创新力的进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积极营造鼓励技术、人才创新的良好氛围,坚持竞争与合作的融合,促进创新型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下面就对创新型企业人才培养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型企业的概念,通常指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品、高新技术的核心产品(技术),同时,采用的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并且在同行业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但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科技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具有一定差距,创新能力与科技发展速度具有落后趋势。例如:精细化工、CPU硬件、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其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因此,我国对创新型于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创新型人才具有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以及高势能特点,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力巨大,因此对创新型企业需要不遗余力的发展和培养各类人才。
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培养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现实意义
石油工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人才和技术对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人才和技术二者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从而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世界石油与科技市场,这意味着我国石油工业要应对国际市场中复杂的技术交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石油工业的跨国开发与经营对石油工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熟知国际石油工程的相关技术与商务要求,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因此,培养石油创新型人才是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和基础。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应对复杂开发环境的技术要求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不断地勘测开采中已经越来越稀缺,提高石油勘测技术和采收率已经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条件较好地带的石油未开采数量的不断锐减,这些地带剩余石油的开采难度必将加大,而且石油开采需要继续向深海、极地、沙漠等条件极其恶劣的地带延伸,这些都给石油工程带来了更大的技术挑战和更高的人员素质要求。因此,培养具备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应对日益复杂的石油开发环境的技术要求。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石油企业面向工程实际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