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新思维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创新思维

物理实验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人对智慧的创造性使用。创新是一个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动力,是科技进步不竭的源泉。创新型人才是创新思维的载体,也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师们要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知识的传授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现行实验课都是由老师做出安排,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的自主意识体现不出来,那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实验课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自主设计、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鼓励学生参与实验

传统实验的教学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演示,并用讲的方式把和实验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参与的机会基本没有,这就严重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这样的实验教学必须改变。但是即便是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未必就高。虽然实验的趣味性自然地存在,但很多学生在做实验时只是在一旁观看,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一是因为学生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好,不知道怎么下手;二是有的学生担心做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教师在实验课上,一定要帮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动手去做,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印象更深刻。在课前,教师要强化实验步骤的记忆,或是在学生做实验时加以提醒,让学生动手操作时不致出错;对胆怯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信任,让他们放手去做,做不好不批评,做错了不指责。要让他们明白动手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即便是错误百出,依然会有收获。其实初中物理的实验一般比较简单,容易操作,还有一些实验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只要教师用心指导,学生用心学习,都能很好地完成。想让学生具有参与实验的热情,还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物理和对实验的兴趣。物理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较多的科目,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的学科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诱发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其实,人类的兴趣是与好奇心紧密相联的,抓住这一关节,教师可以把深奥的知识和浅显的生活现象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使他们感到新鲜。通过实验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让学生意想不到的的实验和结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学生的参与才是实验课最大的成功,有了学生的参与,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才有了可能。

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

自己设计实验,就能改变被安排、被操纵的局面,自主发挥、积极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己提出设想,安排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的体验效果是单纯听讲所不能比拟的。例如,在讲“物质的物理属性”一节课时,因为实验步骤简单,实验对象的可选择性大,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己设计实验。通过经典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更重”让学生思考并去检验自己的设想。不一定是棉花和铁块,还可以是其他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让他们自己通过测量,得到答案。这时,再引入知识点,学生就会容易理解。用自己动手的方式进行实验,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好策略。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顾问,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点拨,并鼓励学生敢于试验,大胆试验,最后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确保不让自主实验变成盲目实验。实践表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能有效调动他们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自主设计、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探索价值和创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欲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课外观察,拓展视野

创新思维是有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认知为基础的,生活就是个大课堂,能带给学生无穷的知识。物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实验也就可以不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实验原理运用到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带来的表象,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材料,去验证一些物理结论。比如说,通过对“游泳时人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思考,去体验浮力的神奇;由“汽车拐弯时身体会倾斜”感受惯性的作用;看到“浸入水中的吸管是弯的”了解折射现象等等。把实验和实验原理引入到生活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去理解深奥的物理现象,还能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活学活用,培养了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创新的能力。

阅读全文

素描教学创新思维研究

摘要:

设计素描教学是艺术设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的素描课程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素描不仅要锻炼学生的绘画水平,同时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设计素描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对实际作品的应用能力。创新思维是设计素描教学的灵魂,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成为教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针对设计素描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进行探讨,旨在更好地指导设计素描的教学。

关键词:

创新思维;设计素描;应用研究

0引言

设计素描教学是以素描为基础的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当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断追求完美的图形效果。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就成为主要的探讨方向。首先,要让学生对设计素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重新审视设计素描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让学生注重思维能力的锻炼。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已经逐步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素描只是表达设计的一种手段。与传统的素描教学不同,设计素描是将创新设计进行具体化的过程,是将思维可视化的过程。设计素描的特殊性也就要求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摒弃原来的教学模式,寻求教学创新,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设计素描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

阅读全文

美术设计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

在21世纪经济时代下,创新意识对一个国家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及人才培养观念的不断更新,如何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检验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就美术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

美术设计;创新思维;培养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创新思维以及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视的,所以,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个性的大力培养,积极挖掘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讲,美术设计教师在对美术文化进行传播的时候,还应注重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美术设计以及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美术设计核心以及本质在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物质材料以及相应的艺术手段实施“造物”的活动[1]。在美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一般情况下都应首先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物质需求,在此基础上再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美术设计任务在于创造物质功能以及使物质自身的外在形式可以相对科学地满足物质需要。凡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视觉所触到的用品以及周围环境都属于美术设计所要服务的领域。美术设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美术设计还应该设计以及创作出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相关物品[2]。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与生存空间等进行改变。因此,在美术设计期间,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物质所具有的功能因素、技术条件、材料以及工艺等,并从经济学、心理学、美学以及实用学角度出发,运用专业化理论知识的有效指导以及设计人员自身的创新思维进行大胆创造,进而对美术作品的构思实施定位设计。并借助相应的表现形式、表现方式、表现技巧以及表现手段等,实现设计作品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从美术设计内容角度出发,美术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广,第一是平面设计,例如图案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版画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象策划等;第二是立体设计,比如包装设计、展示设计、雕塑设计、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以及室内外环境设计。此外,从广义层面来看,美术设计还能够引申到相应的空间设计,包括园林设计、照明气氛设计以及建筑空间设计等。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美术设计中已经被注入了一些新概念,具体来说,传播设计从几年前的平面广告设计很快转变到网络设计传播以及多媒体传播这样的概念[3]。且这些不同类型的设计都与创新思维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阅读全文

新时代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当前众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体系不够完善。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和高职院校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的基本状况,总结了高职院校在创新思维培养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并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论述了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所需的基本要素,对高职教育创新思维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思维;思维方式;创新人才

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加速的现代社会,仅靠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来培养高职学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要求。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对新一代产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部于2019年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要能够快速应对企业生产技术的更新。因此,寻找一种适合于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以提升高职人才培养内涵,对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也对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创新思维培养状况分析

在目前的高职教育过程中,创新思维培养课程、环境、制度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在开设课程时过于偏重课本理论的讲授,创新实践环节支撑力度不够。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习惯于应试教育的状况尚未改变,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高职学生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普遍比普通本科学生低。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成就感缺失,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不多,课后能与教师主动交流的也很少。其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生源发生了变化。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使高职院校生源文化素质持续降低,导致目前高职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能力不足,学习上有困难。其二是学生入学基础与专业不匹配。高中文理分科和提前招生等情况造成了目前有很多高职生就读的专业与高中时的选课情况不匹配,文科生就读工科专业、理科生就读文科专业等情况比较普遍,入学后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对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三是高职在校生的学习目标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不一致。高职院校的在读学生有两个较为普遍的极端情况,一部分学生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转本或接本,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单纯的转、接本考试课程上,不注重其他在校课程的学习;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担当的现象。准备升学的学生想弥补高考时没能考进本科院校的遗憾,一门心思投身于升学考试的准备中;得过且过的学生自认为在学业上已无太大的前程,只想拿张毕业证书,真正想在本专业深入学习并长期努力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学生比例不高。

阅读全文

美术中的创新思维创造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将纯技能、技巧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这样学生就会简单地模仿老师。他们自己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观察生活的能力,注重孩子对生活的积累。因为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和体验,就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更谈不上有新的创造?我在教学高中美术欣赏,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时,让学生们搞创作,   发现很多学生都很有想法,都很想如实地表现想要表现的东西,但是真正创作的时候,一直在画面上涂抹。有个学生说,我想画自行车,可是我不会画。   自行车是我们每天都会见到的东西,可是让学生具体地把它画下来,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因为没有几个人认真地研究过它的构造。学生总是想法很好,但是要落实到画面上的时候,就感觉很困难,这样就丧失了画画的欲望。艺术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认真、细致的观察,怎能创作出完整、具体的形象呢?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得了一幅古画,画面是一丛牡丹,牡丹下面蹲着一只猫。欧阳修知道是珍品,却看不出门道来,于是请教丞相吴育,吴育一看,连称好画,并指出,这是画的正午牡丹。欧阳修很奇怪,因为画面上没有画出太阳。   吴育解释:画中牡丹张口开放,颜色干燥,恰是正午的行色;猫的眼睛,瞳孔已缩成一线,也恰是正午的神态,可见这幅画画的正是正午的牡丹。   欧阳修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的知识不足,很佩服吴育的鉴赏能力。可见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是多么的重要。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艺术就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而孩子们还需要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会观察。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开发,包括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以达到创造美的目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经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自然界的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是孩子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   二、激起学生创作的兴趣   美术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的,但是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能持续多长时间,还要看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往上美术欣赏课,教师总是要搜集大量的教学挂图,在讲课时进行大量的口头讲说,往往老师很累,学生也不喜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改变,为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在美术课堂上,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让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为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搭建桥梁。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教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地欣赏名画,不但可以看到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欣赏局部,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在艺术的长廊漫步。美术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信心的推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主动去学,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从而想学、爱学。   教学多媒体易变抽象为具象,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的。美术教学多媒体能够拓宽美术学习的思路和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教学可以平面、立体甚至是光影结合的,多角度、全方位地触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培养并发展审美想象能力,特别是创造想象的能力,对于青少年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十分有益,而且对于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说创造的愉快是人生最大的愉快,创造美是世界上美中之美。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创造潜力,都可以充分地发挥。杨柳青的年画,四海有名;潍坊的风筝,世人喜爱;民间艺术之花,争奇斗艳,是无数不见经传的艺术家的杰作。至于知名度很高的诗人作家、歌唱家、作曲家、美术家等,更无不具有推陈出新、出类拔萃的才华。这样众多的美的创造者,把艺术、文学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使人类的文明如长江大河一样向前发展,奔流不息。   孩子们要充分发挥联想、想象,努力提高文化修养,积极投入多姿多彩的审美实践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捕捉更多的东西,这样精神世界会更加丰富,美的感受能力会提高。希望孩子们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有意识地提高观察力,丰富审美经验,从而去表现美,创造美。我们应勇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在艺术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阅读全文

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创新思维初探

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9年1月,就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提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媒体融合发展”“全媒体”是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站和移动客户端的高容量,新闻形式的丰富度,人们获取方式的便捷性,都是传统报刊媒体难以比拟的。根据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从2004年至2018年,美国共有近2000家地方性报纸停业或被合并。而在2019年元旦前后,我国也集中出现了《北京晨报》《京郊日报》《黑龙江晨报》等报刊的停刊转型①。移动互联网时代,报刊经营者的创新思维决定了报刊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思维是推陈出新、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潮中,谁能占据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抢得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②。传统报刊品牌在融媒体发展探索的道路上,是否具备创新思维也意味着是否能抓住了新时代的机遇。《知识就是力量》自2014年1月改版以来,创新思维围绕跨界融合刊媒互动和用户思维打造产品等方面,着力于探索面向青少年的全媒体科普平台融合发展之道。

1跨界融合,以刊媒互动打造精品科普期刊品牌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创刊于1956年,作为一本见证新中国科技成长历程的科普老牌期刊,通过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的探索,在新时代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杂志入选2017年度、2018年度“全国少年儿童喜爱的百种优秀报刊”,入选2018年度“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入选2018年度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设计划,并从全国5000多家期刊中脱颖而出,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并荣获“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内容是支撑起这些荣誉的基础。对于读者来讲,《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份科普纸刊,但又不仅仅是一份传统科普纸刊,具体表现在内容规划和内容建设的跨界融合两个方面。在内容规划上,《知识就是力量》杂志除了及时传播最具价值的科学进展和科学思想之外,还着重实现科学、文化与艺术的跨界融合。21世纪,跨界已是创新者应具备的思维。Steam教育、跨界融合、交叉学科、通识学习,这些层出不穷概念也在影响着《知识就是力量》的一代读者。响应时代的声音,《知识就是力量》在跨界融合上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在栏目设计上,2018年“生活解码”栏目与中国民俗学会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巧妙结合取得良好的反响。而《知识就是力量》的经典栏目“艺术与科学”则是自2014年起,通过音乐、建筑、歌唱、绘画、舞蹈、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分析艺术与科学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在纸刊方面,《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还将眼光瞄准了新兴的有声市场。近年来有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听书的趋势不断上升,科普类音频目前需求量较大,而其中以移动端的需求最为明显。《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以多年的科普内容资源积累,联合电台著名主持人、科学顾问团队以及科学小主播,打造“知力微电台”将科学知识与科学原理融进故事中,采用音频形式,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形式新颖,与时俱进,便于公众理解接受,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将纸刊内容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更是科普期刊跨界融合发展的体现。在内容建设上,《知识就是力量》以杂志为基础,结合新媒体平台推出的“科学随手拍”刊媒互动项目,实现了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近年来,小视频以雨后春笋之势蓬勃发展,新浪微博、微信、腾讯新闻等各客户端专门开设视频频道,获得社会大众和青少年的青睐。正能量科普内容的传播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尤为重要。青少年是接触新生事物较快的群体,对于像小视频这类的新生媒体接受能力强。《知识就是力量》抓住这个热点,推出“科学随手拍”刊媒互动活动,征集青少年的科学创想、科学实验及探究性学习视频,在节假日之前推出征稿主题,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科学粉丝参与投稿,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为用户提供呈现才艺的平台,不仅为国内的学生提供发表机会,也吸引了海外留学生参与投稿,通过贴近读者,进而扩大《知识就是力量》品牌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

2跨界融合,以用户思维打造多形态产品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图文阅读,已经衍伸出了听书、看小视频等多种模式的阅读方式。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唯有具备用户思维,知道用户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才能打造出满足需求的产品。《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肩负面向青少年普及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使命,规划产品也充分站在用户的角度,突破传统模式,跨界融合,打造多形态产品。中国科技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许多科学家的忘我奋斗和奉献精神分不开。黄大年、南仁东、钟扬等科学家为科学事业鞠躬尽瘁的事迹感召着许多人。科学家精神正是激发青少年努力学习的力量。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指出,“中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科学精神应有新的使命。在大科学时代,在我国科技创新开始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的时候,我们需要有务实求真、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中国科学家精神需要弘扬宣传,更需要一代代人来传承发扬,以推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以《知识就是力量》全媒体平台力推的《大美•中国女科学家》为例,该项目集结了一批在现代做出重大科技贡献的中国女科学家,记录她们的事迹,讲述她们的求学、成长经历、为科研做的努力、为培养新人付出的心血,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希望通过她们的事迹,激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点亮科学梦想,走进科学殿堂,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该项目的策划,充分结合了提到的:“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为了更好地调动目标受众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不同梯度的阅读需求,提升阅读体验,扩大传播效果。项目创新性地以“图书+音频+视频”的方式呈现中国女科学家的风采,读者可扫描书中二维码进入收听与观看。图书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在对每位女科学家进行采访和整理资料时,就将音频和视频的制作采集计划进行了融合。在音频的录制上,邀请了北京电台知名主持人小雨姐姐作为科学主播,牵手科学小主播,共同完成互动音频节目的录制。在视频的录制上,则由人民网“智者有言”栏目对女科学家进行采访,最终形成了“图书+音频+视频”的全媒体出版模式,以读者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2019年3月,该项目正式上线,联动人民网、新华网、腾讯、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进行联动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五年来,《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致力于搭建科普全媒体平台,用实际行动响应要求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杂志社努力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踏上了科普信息化的新征程,成为中国科协科普信息化的践行者之一,构建了“知识就是力量”品牌体系,在探索之路上,不断努力思考新办法、寻找新出路、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阅读全文

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育

摘要: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小学教育要向着更具开放性和自主性方向发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多年,对于互联网+背景之下小学教育创新思维的培育有着很深刻的认识,现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育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作为教育者而言首先要给予创新思维的培育以高度的重视,并且结合教育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培育策略。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创新思维的培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具备着更高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其思想内涵更趋向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培育。

1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

1.1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创新思维的培育必然要有着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这个环境和氛围要求自由程度更高,要更加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互联网+开放和自由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在不断的尝试之中逐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格外地注重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变和优化,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之路上的指引者,引导着学生获取知识,并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作为学生而言也要从既往知识接受者的身份中脱离出来,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来参与课堂,以更为主动的方式来释放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话学生的创新欲望才会逐渐地开始萌芽,并最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所以在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师与学生之间地位关系以平等的方式确定下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意识到自身的教育核心地位,并积极地发表在知识习得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建立创新的自信心。

1.2提高对于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

阅读全文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培养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思维需解决的问题

1、要勾起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创新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对创新思维感兴趣。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的欲望,才有可能主动地思考,并最终在思考的过程中追求创新。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就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是要给学生讲解创新思维的意义,利用一些实例刺激学生的创新心理。

2、要清除学生对创新思维的理解障碍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障碍主要来自自身和教师两个方面。对学生来说,长期接受传统的数学教育,使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这种固定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易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而思维的狭窄最后严重制约着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另一障碍则来自老师。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过细分析,会阻断学生的连贯思维,让学生在无形中就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当然排除学生学习障碍并非无路可走,我们仍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其解决办法:排除来自教师的障碍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充分地认识学生,尊重学生,最好是可以做到热爱学生。要懂得在课堂上保护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回答错了问题就对其全盘否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多跟学生进行思想碰撞。肯定学生积极的创新的解题思路,尤其是数学学习,必须跟学生多交流,而不是一味地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课堂内容和解题思路的讲解。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不足,做到查漏补缺,尽量让课堂活起来。排除学生自身的学习障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多元化的课堂和轻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独立地思考,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干,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他们的紧张心理。(2)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必须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自信心。

二、高中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