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新创业实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院校实习实训中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摘要:在当前环境趋势下,职业院校实习实训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手段,又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本研究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创新创业政策,提出相关对策:即建立能力为本位的实习实训机制,构建实习、实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可靠性指导,并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实习实训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素养的师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关系研究;职业院校
从国外情况看,美国是创新教育的始祖。在美国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和创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市场经济逼迫政府政策发生变革,只要是能为美国创造新财富,就值得推荐。总结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国家创业教学基金,二是成立专门的大学组建市场需要的专业学科,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截止2010年,全美有1800所大学和学院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课程。英国创新创业教育高度普及。英国政府认为,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1987年英国就提出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EnterpriseinHigherEducationInitiative,EHE),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相关学习,逐步培养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4]具体表现在,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普及到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无论是像剑桥大学那样的国际顶尖学府,还是地方性的职业大学都结合各自及区域经济的特点开展适合地方的的创新创业教育。德国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其“双元制”模式就是一种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进行职业培养模式。从小学、中学、大学,都在传递着灌输着创新的理念。德国政府和金融研究机构在学校投入大量的财力开设创业课程,极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及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化来说,探讨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改进对策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实习实训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十七大就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政府主动多次出台创业教育政策,地方多方积极响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1]。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一个层级,已成为培养面向基层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实践,重在创新。实习、实训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职业技术院校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另辟蹊径走自身技术特色的新路,让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但是,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习实训中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实习实训课程不完善
目前国内创业创新教育教学基本还是处在重理论、轻实训的水平。创业创新教育没有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具体的课程中去,大多只是喊喊口号而已,没有整体的培训框架和专门课程与之对应,基本游离在学校整体教学体系之外。虽说部分职业院校对于专业设置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做了些调整,但实质上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而企业需要的是即来插即用的人才,这给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过程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不少职业技术院校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课堂上还是以课本理论为主,实验课就是做实验,笔试及格就能通过。职业院校由于投入财力不够,导致实训场地缺失,不能满足实习、实训要求,更别说满足创新的要求了,最终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实习不深入,缺少创造性。有的专业实习、实训课就在一般教室进行,基本形同虚设,学生毕业后理论水平不足,实践操作不熟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训教育融合
摘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是大多数人都欣然接受的。许多互联网产品也得到绝大多数人们的认可,在这种环境下“互联网+”的模式为当下社会经济带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也为高职学生创业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与创业基础。多数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及专业课程开设时间是学生入学的前两年。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于创新创业的教学模式更有学习热情。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锻炼,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内容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本次研究主要以《企业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这门课程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训教育的研究。具体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融入课程教学与教学实施过程中“互联网+”的使用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教育实施;融入式
本研究主要就两大方面展开,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融入课程教学,二是教学实施过程中“互联网+”的使用方式。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论述“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训教育的可行性、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在如今的中国,作为一种全新教育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影响,得到了许多高校的重视,引起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新规划并将其融入到已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这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教育的革新和对人才的培养、社会经济崛起骑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具体实施方面在国内某高校有以下表现:
(一)利用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平台
1.搭建文化平台
创新创业下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目前,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在建设实训体系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实训课程目标定位不科学,体系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能力的需求不匹配,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等。为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亟需转变实践教学思路,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塑造,改革实训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的实训考评体系,组建多层次、创新型“双师”教师队伍,与地方经济和金融企业深度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金融管理;实训体系
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着重提出“切实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体制,实行灵活的学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实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加快专业化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培训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其中,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训,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其中。2021年12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坚守实习育人初心。为此,职业院校亟待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实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发展现状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应用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职业教育的具体教学功能,金融专业实训课程建设应该紧紧围绕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立体化实训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主要由实训和实习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训是指将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使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根据这一理念,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是培养学生基本实训技能和金融业务处理能力的教学环节,如:商业银行的操作技巧,包括点钞技术、人民币真伪鉴定、计算技术、中文输入技术、传票数据输入技术、数字书写标准培训、综合金融技能和国际结算实践等(理论+实践)课程。实习则包括专业社会实践、访问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常见金融管理业务环境中相应的专业岗位,掌握工作流程,通过处理金融管理业务,使学生既能增强真实的工作能力,又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建立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一是以职业培训目标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依托的原则。对于金融管理专业,职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满足地方上对专业技能或群体能力的要求,并注意专业的培训目标和相应规范。二是坚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原则。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掌握金融理论和金融管理技术的学生;各种金融产品的操作和加工被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金融管理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一定需求,这是非常独特的技术应用特征。因此,金融管理实训课程必须将技术技能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三是实用性和动态性原则。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系统化发展,应贴近金融实践,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需求,发展科技,创新金融,了解金融企业在金融服务领域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技能类型。然而,现实中各项制度措施的执行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部分高职院校很少强调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创新,教学场所仅限于教室和练习室,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较少采用独特的创意平台和激励措施,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需转变实践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创造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
创新创业下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目前,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在建设实训体系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实训课程目标定位不科学,体系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能力的需求不匹配,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等。为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亟需转变实践教学思路,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塑造,改革实训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的实训考评体系,组建多层次、创新型“双师”教师队伍,与地方经济和金融企业深度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金融管理;实训体系
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着重提出“切实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体制,实行灵活的学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实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加快专业化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培训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其中,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训,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其中。2021年12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坚守实习育人初心。为此,职业院校亟待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实训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发展现状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应用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职业教育的具体教学功能,金融专业实训课程建设应该紧紧围绕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立体化实训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主要由实训和实习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训是指将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使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根据这一理念,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是培养学生基本实训技能和金融业务处理能力的教学环节,如:商业银行的操作技巧,包括点钞技术、人民币真伪鉴定、计算技术、中文输入技术、传票数据输入技术、数字书写标准培训、综合金融技能和国际结算实践等(理论+实践)课程。实习则包括专业社会实践、访问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常见金融管理业务环境中相应的专业岗位,掌握工作流程,通过处理金融管理业务,使学生既能增强真实的工作能力,又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建立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一是以职业培训目标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依托的原则。对于金融管理专业,职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满足地方上对专业技能或群体能力的要求,并注意专业的培训目标和相应规范。二是坚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原则。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掌握金融理论和金融管理技术的学生;各种金融产品的操作和加工被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金融管理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一定需求,这是非常独特的技术应用特征。因此,金融管理实训课程必须将技术技能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三是实用性和动态性原则。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系统化发展,应贴近金融实践,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需求,发展科技,创新金融,了解金融企业在金融服务领域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技能类型。然而,现实中各项制度措施的执行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部分高职院校很少强调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训创新,教学场所仅限于教室和练习室,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较少采用独特的创意平台和激励措施,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需转变实践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创造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
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建设与课程融合
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是时代的要求。通过借鉴高职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医药职业学校已有的一些成熟案例和“双精准”项目,研究中职双创教育的实训建设与课程融合,填补中职教育的空白,为中职人才培养方向明晰愿景,为中职实训改革丰富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建设;双精准;课程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是指通过新型的教育模式,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双创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实用教育。2010年教育部提出双创教育概念,要求高职必须开展和实施双创教育,而对中职只是提倡并不作硬性要求,因此双创教育在中职仍然一片空白。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6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教育也应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探索中职双创教育的实施,在创新创业创造中建功新时代。
一、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分三步走
双创教育因高起点、高定位,更适合在高职实施。然而同属职业教育体系,双创教育的一些内涵和做法很值得在中职进行尝试和推广。一方面,进入工业4.0时代,以就业为导向的初中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已不适宜,而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能满足企业不断优化升级的新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高职教育衔接逐渐深化,中职生的升学需求明显增强,双创教育更注重培养中职生为技术技能综合型人才,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创新2.0众创时代的中职双创教育可以分三步走。
(一)分析中职双创现状
随着党和政府不断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双创教育不断实施。在高职实施双创教育过程中,较早实施的一部分院校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这给我们中职学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和实施范本。同时,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引入、国家保障经费、鼓励政策出台等,促使双创教育逐渐融入成为中职教育重要构成一部分。2015年,教育部发文大力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上而下的教学诊断工作,诊断的重点之一是焦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通过自我诊断,整体评价,找到差距,对照标准,落实要求。对照双创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两年的教学诊断中我们发现:双创教育已有一定雏形,但环境氛围尚未形成;实训基地的基数很大,但是利用率很低;关键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但系统性、协同性与课程融合明显存在问题。因此,今后的改进措施应结合双创教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双创课程体系,改善双创实践条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创新教育融入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摘要: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强,专业内容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尤其是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创新创业的契机。现有的实践教学特别需要从原有的“就业导向”向“创新创业导向”转变,而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习和实训,探索构建新型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成为中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市场营销专业建立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创新创业认知实践、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综合实践三大模块。通过坚持校内与校外结合,加大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营销专业;实习实训
一、实施背景
面对当前新激烈竞争的经济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不仅能有效解决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还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应用性强、涉及行业范围广,该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市场机会意识,在校或毕业后参与创业的可能性相比其他专业更高,因而对创业方面需求更大;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行业企业的营销岗位工作,由于行业特点与市场需求差异,学生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实践与创新,否则难以在岗位上有比较好的发展。无论是从就业还是创业角度而言,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都有助于学生实现更好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尤其需要从原有的“就业导向”向“创新创业导向”转变,而如何着眼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新型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实习实训的可行性
(一)校内实训资源丰富。校内实训软件有营销模拟平台软件,企业经营沙盘软件,市场调查软件,创新创业模拟平台软件,结合课内分散性实训,实现各环节相互贯通、紧密结合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层次化。遵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和“实践、创新、再实践、再创新”的基本规律,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时,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层次,阶段式、循序渐进地实施实践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
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精神教育逐步融入高职人才教育中已成为一种趋势。会计专业实践性强,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业的能力至关重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应在高职会计专业改革中得到重视。如何进行创新创业导向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值得研究。
关键词:会计综合实训;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0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作为一个热门词汇深入人心,创新创业驱动发展,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当前,创新创业已植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在各项社会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对创新创业的持续鼓励使得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各类创新平台不断涌现以及社会创业氛围日益浓厚,这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以培养专业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创新创业精神教育逐步融入其中已成为一种需要和趋势。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就是进行就业教育,以提升专业适用性,促进就业为目标,这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应在高职教育改革中得到重视。
1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以培养实践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上更为灵活机动,且与所在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另外,高职院校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进行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高职院校有着先天的优越条件。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都顺应国家号召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如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相关比赛等。但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且最终要结合学生本身专业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必须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将其更直接地加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堂教学等主要渠道来进行。会计作为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对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多。近年来,会计工作随着“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也发生着变化,财务共享中心、人工智能会计、财务机器人等理念逐渐运用到实践中。这些变革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进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来培养能够适应行业变化的会计人才,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最能提升学生实践性、技能性的课程无疑是实训类课程,如《基础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实训》以及《会计综合实训》。其中,《会计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处理最多,综合性最强,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也最全面。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模拟工作教学来提升实际工作能力。但《会计综合实训》这门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教学模式陈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运用做手工账、电算化等单一、传统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并未考虑到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其次,重复性教学。《会计综合实训》是学生进行实际工作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技能培训,旨在提升学生适应当前行业工作的能力。而就目前高职院校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仅仅是将之前所进行过的《基础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进行一次大融合,变成“综合”实训,对学生在账务处理、岗位操作、凭证装订等方面进行重复性教学。在当前形势下,若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会计综合实训》这门课程中,探索创新创业导向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在业务操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这无疑是解决当前《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弊端的重要突破口。
2创新创业导向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摘要:“双创”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问题进行了探索。首先是分析了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然后提出了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构性需求,最后给出了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的匹配供给路径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供给侧;需求侧
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技能、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有力支撑。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因此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相对较为集中,基本上聚焦于高校创新创业的概念(张冰等,2014)、培养模式(南旭光,2017)、课程体系(万力,2017)、师资队伍(何李方,2018)、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主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较少有研究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
1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河南省各高校积极呼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号召,筹建了各种创新创业中心和专门场所,例如“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园”、“创新创业科技园”、“创业岛”等。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多数高校增开了《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创新基础》、《创业学》等相关课程,培养相关的专职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的课程教育。但是,河南省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随大流”和“盲动性”的问题,很多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探讨,并没有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对还不成熟,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李杰,2017)。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处理好创新创业的通识性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很多学校虽然设置了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但是只是为了讲授创新创业而设立的,没有形成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的结构化关系。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学习,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与自身专业教育的关系是什么。二是没有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与实际创业需求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本应该以实际的创新创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训为模式展开的。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却是以知识传播为主,讲授重点是创新理念和创新模式、创业流程和创业案例,学生在短期内比较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三是没有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关系。“双创”的提出背景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各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根本上是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尤其是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对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化严重,创新创业教育仅作为素质教育平台课呈现,并且也是为了迎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所需,并没有很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优化升级需要。
2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构性需求
随着河南省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对人才的能级结构、知识结构、层次结构和类型规格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首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人才能级结构的提升。人才的能级结构指的是高级、中级、初级人才这三种能级的比例结构,人才能级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产业结构处于低水平阶段时,人才能级结构以低级人才为主;产业结构处于较高水平阶段时,人才能级结构以高级人才为主。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需要提升高能级人才的比例。其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人才知识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意味着该产业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投入的增加,这将表现为产业的发展需要拥有广延性、复合性、创造性知识结构的创新人才,强调人才知识结构的共享性、互补性、依赖性、全面性和创新性。再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的层次结构、类型规格提出新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层次,企业更需要技能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人才。另外,随着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各种新的专业技术岗位类型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河南省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定位培养个性化特征的学生,以满足各类企业不同规格类型的人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