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课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创新创业课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创新创业课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内容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实践与现实意义,课程设置与实施是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线,其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出发点。本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不同模式,试探性地提出新形势下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模块写进了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前进的步伐。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在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高职院校的步伐迈得还是比较快的,在不同的领域与不同的环境做了各种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积极构建系统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创业培训、创业沙龙、SYB创业辅导等,学院也定期开展创业讲座。目前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项目驱动创新,以空间孵化创业,以大赛促进创业,一时间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浪潮。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模式进行浅显剖析,找出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改进的地方,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现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呈现出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块化。模块化在人才培养课程构建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凸显高职教育的特点,特别在基础模块与技能模块以及实践实训模块分得比较详细,基本上遵循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原则;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模式。将“创业指导”“创业常识”“创业实践”等融入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中,以此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科课程与实操课程相结合,形成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统一的创业课程结构体系。把创新创业这条主线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困境,如课程培养目标太多太杂,盲目跟风;不考虑自身的师资力量与实训条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看上去高大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也谈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教学成果;课程教学内容不系统,创业课程未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创业课程内容不能体现时代的发展趋势;缺乏具有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训类教材,教师培养缺乏系统性培训与学习,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引领学生在实际中创业;创新创业课程过于分散,在1~3学期灌输创新创业知识还为时尚早,因为这段时间是学生吸收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很难被转换与吸收,等等。这些都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另外,创业大赛、学生社团等实践活动参与学生有限,实习实训条件有一定的局限性,校企合作在各类高职院校落实程度不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偏重创业知识的灌输,实践活动开展难免流于形式,可见,不同类型院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状况不同,不同时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在理念不断更新中发展的,在不断适应条件中变化的。所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一定要有前瞻性与可行性。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构想

1.构建理实合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阅读全文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根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项目组提出了该课程的改革及建设对策,介绍课程改革方法,说明课程改革创新点,从而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奠定理论研究基础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创新创业型人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及建设;实践性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升级。在此背景下,国家急需一大批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能力、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1]。而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符合新时代背景的改革要求,积极呼吁我国各层次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大学生数量供过于求的现实情况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在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础,以课堂和实践教学为载体,以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作为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加大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力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当创新改革,加大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力度将势在必行[2]。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迅猛发展潮流的带动下,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论与应用也随之得到了飞跃式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作为菏泽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原理与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学习与该课程相关的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还为学生学习相关的后续课程和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前期理论基础。

一、课程特点与课程教学现状

从理论角度分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它与高等代数、微积分、数值计算与分析、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紧密相连。因此,该课程概念比较抽象,具有较强的理论深度。目前,该课程自身呈现出以下“三难”特点。

(一)涉及高等数学知识多涉及高等数学知识多,数学公式推导难。由于该课程涉及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等数学知识,使得它对学生相应的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如该课程中的傅里叶级数、Z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内容,都有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当然,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该课程中多数繁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只需理解相应的结论即可。

(二)教学内容多教学内容多,掌握重点难。该课程涉及内容广泛、理论复杂、概念抽象,因而造成课程教学量偏大、重点知识难以掌握。如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这两章教学内容与前期信号与系统课程有较强的连贯性。

阅读全文

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应紧密围绕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充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等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实践能力

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大,不少高校的办学目标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受毕业生升学率、就业率等硬性指标考核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作为其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承担着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目标,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的现实要求

作为应用性强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其鲜明特点就是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必须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现代的“互动型”教学转变。但对于相关知识基础较弱且社会阅历较浅的大学生而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设想实非易事。对授课教师而言,想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安排学生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思考。同时,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加强其教学的直观性。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可感性的案例教学更受学生青睐。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散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是以教师整理和筛选的案例为载体,以案例中呈现出的真实问题为内容,通过不同方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辩驳等,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坚持以行为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主导,以学生为整个教学的中心,通过一系列行为刺激来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制定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与结果,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等。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案例教学被用来辅助学生学习理解理论知识。这样的案例教学目标是缺乏高度的。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转变思考方式,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除了这个主要目标外,还有关于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一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案例教学强调实践性和互动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师生互动模式。2.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也是案例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首先是课前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取典型的案例,同时确定相应的学习要求和讨论主题。在挑选案例时,不仅要考虑案例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契合度,还要考虑案例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匹配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代表性。最好挑选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相匹配的信息适中、篇幅适中、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突出教学目标的最新国内典型案例。同时老师在给学生预留准备时间的前提下将案例与相关主题和要求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需要自主研读案例,小组合作探讨,熟悉案例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然后是课中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三步:教师导入案例、学生讨论汇报和教师总结。在上课时先由老师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以及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引出案例。然后让学生针对案例组成小组讨论,再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调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素养,积累实践性知识。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求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达到思维方式的创新。这仅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一个主动接受的态度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学生展示后,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看法做一个点评与总结。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对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创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探究中暴露出的错误观点要彻底纠正,同时还要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进行点评,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上的启迪。最后是课后总结阶段,案例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不断修正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课后撰写学习报告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反思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虽然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但这个角色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走向,所以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的设计,并对优劣做出总结,最终改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3.教学策略。在创新创业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案例教学也算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后,还需要利用更多的教学策略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中来,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图片、声音、视频等,相较于传统的板书、纸质材料更形象生动,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案例的思考中来。在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中导入案例、案例呈现、学生发表对案例的见解都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不仅增强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分析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让单个学生独立完成案例的课前准备、课中分析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将学生分成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的案例准备、案例分析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通过分工合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之间的想法产生碰撞从而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也是为了激励学生,教师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目标、要求、评分标准等措施。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评分标准可以让学生不偏离主题,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增强对课程目标完成的控制能力。4.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既是对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后续改进的基础。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案例教学来说,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最终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需要通过强化平时成绩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可按照平时“成绩20%+案例分析40%+期末考试40%”的比例来进行。案例分析的评价一方面由老师根据案例分析的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需要学生采用组间、组内互评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增强评价的真实性。

阅读全文

课程思政下创新创业教育思考分析

【摘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背景下,以“新工科”建设要求为目标,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和实践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使思政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推进工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械设计基础;创新创业

0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1-3]。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提出专业课程嵌入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讲授中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一系列最新成就,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嵌入专业基础课程中,通过专业思政教师的加入,开启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高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质量。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知道因何而学,如何成才,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方向,实现其人生价值。

1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治校的本质要求与价值诉求,高等院校在专业知识讲授和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务实的创业精神、诚信的职业道德、开拓的创造性思维、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4]。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教学,对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讲解,持续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并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得以实践,让学生树立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志向。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与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学深悟透,学以致用。

2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阅读全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双创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了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改进的重要意义。进而分别从优化双创教育课程体制建设、科学规划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双创课程的创新实践性、强化各个环节间的紧密联系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程体制;有效措施

引言

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急需转变过去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及经营观念,以顺应国内外经济飞速发展的趋势,对此,我国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创新创业,就需要借助各大高校大力发展双创教育事业,开设专业特色的双创教育,以此来提高广大学生双创意识、双创素养及双创能力。这其中课程体系的构建将会直接关系到高校双创教育的实效性,对此,各大高校应高度重视双创教育课程的完善和优化,从而保障双创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缺少针对性

当前各大高校相继开展双创教育有关的课程,网络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微课程,但双创教育课程教材整体质量高低不等,某些院校选择省内创编的统一教材,虽然这类教材内容全面,但却缺少针对性以及实践性。某些院校选择自主创编的校本教材,具备自身院校的特征和有关企业的特点,但由于受到创编教师个人水平的影响,教材质量并不高。

阅读全文

物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如何将创新创业融入物业管理人才培养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将创新创业类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构建物业实践类创业课程、鼓励用创业方案代替毕业设计来构建物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业激情。

关键词:物业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引言

在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深化高等学院创新创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2015年我国将要进一步深化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和用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从而为国家持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在这样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将创新创业融入物业管理人才培养中,以提高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相比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客观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联系不够紧密,定位不够准确,缺乏实训实习、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在网络时代,传统的物业管理不再满足社会的需要,社区O2O成为未来物业发展的方向。社区O2O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服务本社区居民,满足家庭需求为目标,对社区周边3公里内资源展开的线上线下整合资源进行互动的商业运作模式。在社区O2O快速发展的时代,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将在传统物业管理就业渠道以外,可以尝试利用网络平台为业主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拓宽本专业就业途径。本文将重点研究物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建立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将创新创业类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构建物业实践类创业课程、鼓励用创业方案代替毕业设计等多种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同时,对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提出了具体的方法。

二、物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建立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

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创业类课程一般安排于大三第五学期,为了给学生就业创业进行指导。但由于学生接触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短,兴趣不足,最终导致每年毕业生中能真正自己进行创业的屈指可数。在本项目中,我们将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从大一到大三分别进行开设。在大一阶段,开设创业意识类课程,让学生尽早对创新创业有所认识,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大二开设创新创业知识类和能力类课程,将创新创业和专业理论课相结合。大三开设创业信息政策类课程,为学生的创业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阅读全文

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探讨

摘要:推动高校汽车类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发展是迎合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创新化、综合化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使高校汽车类专业得以依托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拓宽自身发展路径,丰富课堂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此两方面的成功融合,是推动汽车类专业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两方面领域实现自身知识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不仅更新了汽车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手段,更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教育路径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教育综合化的纵深发展趋势,对高校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在对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开展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吸纳新时代教育理论知识体系,使高校汽车类专业培养模式更加科学系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文章本着更好促进汽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科学发展,完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目的,对相关观点进行了研究,特将研究思路梳理如下。

1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现状

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性知识讲授,并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汽车类专业理论课程呈现出 分化模 式,知识的统 合性、同构性意味不强,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平台检验并拓展获取的理论知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1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性差

阅读全文

高职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当代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对人才的需求结构趋于多元化,并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同时,高等教育普及化,生源数量急速增长,亦使得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创新创业成为了舒缓这一矛盾的重要路径。从市场供需层面上讲,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势在必行,其与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保证了其最大育人价值产出。本文基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述,解析了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着重就其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政策号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社会价值。基于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过程亦是创新做好的融入阶段。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有了很好的发生基点,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并迅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百度百科的相关释义,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实用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多重发展的教育。对此,国务院亦是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并指出“以人为本,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亦是响应国家领导意志的体现。另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决定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具体而言,专业教育是市场经济形态下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提出的,重在解决高失业率、求职困难多等问题,两者融合是时展的选择。同时,专业教育以工具主义、实用主义为取向,与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属性相合,后者可视作是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延伸,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业教育单纯工具性的缺点。另外,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专门性和职业性特点,而成功的创新创业并非异想天开,是基于丰富知识与经验支持的实践,由此专业教育奠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背景下,学术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讨论日臻火热,并从不同维度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例如,马林提出了“管理创新、教育主导、丰富载体、深度融合”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潘陆益倡导“课程教学、创业实践、第二课堂、职业指导、管理保障”的五位一体创业教育平台构建;陈晖总结了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组织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效可行的质量评价制度和及时可靠的质量反馈机制等经验。目前来讲,基于国家系列政策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已然全面铺开,与专业课程融合成果毋庸置疑,但是客观分析下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而言,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形成较好的系统设计和科学开发,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相对单一,受众群体过于狭窄,不能满足跨专业学生的需求,与“双创”时代要求不符。同时,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不清晰,单纯地定位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宏观层面上,未有进一步的细化,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没有了方向,后者仅是孤立的课程,呈现出零散破碎的特征,对企业优质资源的整合不力。另外,教师是影响教育成效最重要的因素,就全国范围来看,存在师资缺失、不丰富的现实问题,相关经验积累缺位,无法有效支持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深化。如上述系列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高职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改革步伐,其解决势在必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