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传播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传播论文

微博新闻传播论文

近年来,“微博”打着“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的口号逐渐融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对新闻传播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微博的概念、起源及现状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移动设备、互联网等客户端登录微博消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以内的文字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2006年,美国网站Twitter推出了微博客服务,很快风靡全球,但因监管等问题未能进入中国。中国本土化微博产品作为Twitter的模仿者与替代品,在2007年开始出现,代表者为饭否、叽歪、嘀咕、做啥、腾讯滔滔。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国内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截至2013年11月,全国微博账号总量突破13亿。美国《时代周刊》评价“微博是地球的脉搏”,以凸显其在信息传播上的强大功能。众多的媒体机构通过微博和传播最新消息,微博用户通过微博了解信息和新闻,微博既是沟通的渠道,又是传播信息的平台,对新闻的传播产生影响。

二、微博对新闻传播者的影响

1.微博使新闻的传播群体呈现多元化

注册微博没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任何人只要通过手机或者邮箱便可申请,注册账号后便可通过网络设备发送信息或者“新鲜事”。因为微博的开放性和公开性,使任何正在使用微博的人都有机会看到在这个平台上的信息,并且无条件地进行评论或者转载,因此普通大众成为了新闻的传播者。Twitter创始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说:“即使是再庞大的新闻媒体,也不会像Twitter一样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新闻记者。”也有人说,“微博时代,人人都是记者。”自从微博应用以来,不少突发事件都是由普通群众第一时间传递出来的。例如,在2011年7月23日的温州动车事故中,新浪网友“袁小芫”发出的第一条微博几乎与事故同时,而这条微博比国内媒体在互联网上的第一条报道早了两个多小时。此后,第一条求救信息也是通过微博传出。

2.微博新闻对传播者没有专业新闻素养要求

阅读全文

信息传播展示设计论文

一、2015米兰世博会法国馆设计

2015年米兰世博会法国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包含一片法国传统的几何式花园庭院和主题展馆,参观者首先穿过花园,领略独具法国特色的庭院风景,到达主题展馆。法国馆主题展馆的设计为了体现法国独有的农业特色,选择了两个主题元素作为设计信息载体,一是法国肥沃的土地资源,使用法国农业用地的山地丘陵形态并将其翻转作为展馆外观的母形之一。选用山丘作为设计信息载体,首先从显性载体的层面会让参观者联想起法国的山岭地貌,进一步思索会发现这个载体更深一层次的隐性信息,即在这块土地上法国人因地制宜,生产出丰富的农作物,同样是这片土地,也产生了法国人独有的高品质的美食文化。第二个设计主题元素是“大市场”,以法国传统的巴黎市场造型做为展馆的另一个设计母形,巴黎市场是法国旧时期民众进行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热闹喧嚣。展馆沿用了旧市场的矩形外观及内部拱形大厅,首先从显性载体的层面让参观者联想起法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繁荣的农产品贸易交流,进一步联想到这个信息载体更深一层次的隐性信息,即法国本身就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一个如同农贸市场一样开放的城市,欢迎各国民众的参观与交流。法国馆以这种法国传统市场的矩形外观作为展馆的外观雏形,再用法国东部侏罗(Jura)山脉盛产的原木材料塑造法国连绵起伏的山丘地形,并将山丘地形以顛倒的方式与市场的矩形外观相融合,最终形成了法国馆的设计。法国馆的外观简洁又不乏变化,融合了法国山丘地形与传统市场形象的木质展馆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里展馆本身成为了设计信息载体,传播着法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的设计信息。进入展馆内部,首先看到的是如同市场大厅一般的拱形内厅,有着巨大的屋顶与绿茵,可以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凉爽的空气。展厅顶端是由交错而成的木格形成的如同颠倒的山丘般的半开敞顶部,木格可以起到遮阳作用,其投射到地面的阴影与开放式的内部设计让室外的微风可以自然的吹进展厅,世博会的举办时间正好为2015年5月份到10月份,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夏季炎热的温度也可以节省传统能源的消耗,体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颠倒的木质山丘上布满农作物,木格造型中将种满啤酒花,啤酒花藤顺着木格空隙生长,弯曲包覆整个展馆内部,使天花板呈现动感、优美的曲线。还有一进馆便能嗅到淡淡香气的香草类植物,这些种植于馆内天花板及四周墙壁的植物,大多为易生长作物,采用无需土壤的先进技术种植,既可确保产物安全无负担,产量上也非常具有成效。游客从展馆底层穿过展厅,通过楼梯可以到达屋顶的露台餐厅,在那里可以享用展馆自产的新鲜农作物制成的食品。法国馆网格天窗的设计、波浪形的开放式室内结构,形成了一座网格状的“多产市场”,一个深具凝聚力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在这里既可以种植、收获粮食,也可以进行现场销售。不论是馆内悬吊的现成农产品还是分布于馆内各处的栽种农作物,或是现场营运的烹调餐厅及小酒馆,都延续了传统的、热络的市场样貌,重现了法国传统农业产品生产及烹煮食物的市集交流,游客可以在这里学习法国丰富的农业历史,看到不同种类的、可食用的植物就在身边生长。展馆内部的每一处设计,无论是多媒体的显示屏,还是散发着香味的植物,都成为了传播设计者主题思想的信息载体,都在向参观的游人传播着视觉、味觉、听觉的信息——即法国有着丰富的农产品,可以提供更好、更营养的食物来让世界更繁荣美好。

二、小结

综合以上世博会国家馆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到,在展示设计中,可以使用各种显性与隐性的信息载体来表达设计主题,传播设计信息。将公众熟悉的具象形态和元素进行抽象、提炼或变形处理,使之成为具有象征意义或典型意义的符号。在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结合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将各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或风土人情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以具有既定含义的形态或图形、色彩作为基本要素,虽失传统之形但不失传统之韵,使各国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技术、功能结合的基础上得到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能够满足信息传播需求的信息载体,最大限度的传播设计信息。

作者:韩卫萍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阅读全文

广告传播旅游文化论文

一、通过广告传播山水文化

促进罗平生态旅游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构建新型生态旅游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罗平有瀑布及河流数条,水能蕴藏量达105万千瓦,具备建设大型水库的条件,已相继建成鲁布革、腊庄等大中小型水电站,被誉为“电力之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是生态旅游的重要保证。自然风光之美在于水,“如丽江悠闲古朴之美在于水,大理恬静典雅之美也在于水,怒江险峻壮阔之美还在于水,罗平迂回朴素之美仍在于水。”水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另外,“不同的文化类型形成不同的资源观。资源观不同,开发利用资源方式类型也就不同,这是人类不同文明形成的重要基础条件。”罗平有中国最美的峰林———金鸡峰林,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独特的自然条件,其中山林资源既能给生态旅游提供优美环境和物质保障。“丛林还是从事精神文化再生产的‘天然课堂’,宗教祭祀活动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就在丛林中进行。”民族性格和民族情怀与山林形态有密切关系,山林形态影响着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山林在少数民族内心中具有神圣地位,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重在对山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与传播。

二、通过广告传播民族文化以提升民族文化品牌知名度

罗平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独特鲜明,有长底布依族乡、旧屋基彝族乡、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少数民族文化是当地生态旅游的特色,是生态旅游中最接地气的文化,人的幸福与发展是生态旅游的根本。生态旅游离不开人文情怀和民族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品牌是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当今世界,文化产业不仅已成为一些国家举足轻重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日益深刻的介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品牌是产业的支撑,是国家的形象,也是民族的标志。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民族经济的发展需要民族文化资源的科学利用和转化。罗平民族文化资源丰富,需要深入挖掘和发展。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强化民族文化元素,把民族文化标志和文化符号融入媒体,大力传播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罗平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市场建设,发展民族企业,塑造民族文化品牌,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把高原特色农业的文化休闲融于广告促进文化互动与传播

在罗平旅游文化建设中发挥区位优势,把独特的农业资源发展为特色产业,通过技术培育农业产品,通过市场创造特色商品,通过广告打造知名品牌。现代新型特色农业文化需要体现生态与环保、人文与互动、健康与幸福的理念。通过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园、特色农业生态园以及民族文化体验区、农业特色采摘区等旅游休闲度假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游客为中心,围绕吃、住、行、娱、购、游等项目,发展以布依族特色为主的多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各种工艺品和纪念品,推进特色休闲旅游商品综合开发。通过乡村文化互动和展示,形成一体化的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充分体现美丽乡村的民族性、地域性、生态性、时代性。把罗平高原特色农业的文化内涵融于广告传播,加强对游客的吸引力。生态旅游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互动的过程。互动是文化活力的体现,文化互动与体验具有重要的传播效应。旅游中游客除了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重要的是搭建平台和空间实现文化互动与文化体验。一是民族文化互动体验与休闲旅游。关键是保持民族日常生活状态,通过民族文化风情园、民族文化休闲庄、民族节日与文化论坛、民族文化博物馆等搭建互动平台。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民族文化实践,优化文化互动方式,提升民族文化的互动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民族文化互动中增进民族情感,强化民族印象,促进民族团结,提升旅游质量。二是城乡文化互动与农业休闲旅游。实现城市有个性、乡村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罗平城乡文化互动与农业休闲旅游可以采用这些模式:农产品耕种参与互动传播模式、农产品采摘参与互动传播模式、农产品加工参与互动传播模式、农产品营销参与互动传播模式、科普教育示范区传播模式、友好城市互动传播模式、节日盛会参与互动传播模式(包括旅游文化节、饮食文化节、交易会、订货会、高端论坛、书画摄影大赛、广告设计创意大赛等)等。

四、罗平旅游文化建设中广告传播媒体的选择与整合

阅读全文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古代文学论文

一、重视对重点文学流派名家名篇的教学

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例,山水田园诗派、雅正派、豪放派、婉约派、江西诗派、闲逸派、鸳鸯蝴蝶派、唐宋派、竟陵派、桐城派、阳湖派、性灵派、湘乡派、扬州学派、公安派、皖派、吴派、边塞诗派、以浪漫主义为主要风格的诗歌流派、以现实主义为主要风格的诗歌流派等都是很有风格和特色的重要流派,充分发挥诗歌功能,形成万紫千红的诗歌园地,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达到诗歌创作艺术巅峰,形成诗歌艺术的宝库,哲学家培根说诗歌使人灵秀,这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包括诗歌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学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构筑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轻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文化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与文化传统及其后各个历史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薪火相传,都体现了不同风格与流派文学艺术的优势与互补,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如能得到优质古典文学教育,必然在古典文学素养、传统文化传承、思想品德铸造、心理素质提升、艺术头脑塑造、灵魂净化、情感陶冶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重视最接近于新闻传播的古代文学题材

正史、传记文学、游记、叙事诗、历史小说、抒情诗、史诗、石刻文学艺术等的承载内容提供最接近于新闻传播的古代文学题材,《春秋》及三传、《战国策》、《国语》、《越绝书》、《世本》、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五史、《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它们在不同历史时代各种人物和事件开出的灿烂之花,以不同的方式传播和传承着传统文化,把这些古代文学的题材作为重点内容传授给新闻专业的本科生,他们必将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获得丰硕的研习成果,提高综合素质。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六史中有很多传记文学,有新闻传播文体的诸多特征,史传合一,人物栩栩如生,读来妙趣横生,给人无穷的启示。它们有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民俗学、地理学、水利学、水文学、气象学、心理学、宗教学、军事学、政治学等学科完美结合,予人以百科全书似的知识,虽然是历史旧事,细读作品,各种历史人物如在眼前,各类历史事件历历在目,异彩纷呈。古代叙事诗相当于当时的报告文学,“我国古代叙事诗纯属虚构的作品较少,大部分作品或多或少有纪实性质,多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有较强的社会时效性。相当多的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事件大多是大众关心或与大众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很有新闻价值”,传统的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对此缺乏认识和注意,有相当大的学习与研究潜力可以挖掘,还有相当大的教学与研究空间可以拓展。

三、重视新闻传播学教学方法与技巧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需求导向型教学、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主题式教学、交叉学科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Podcast传播模式等都是卓有成效的新闻传播教学法,对古代文学的教学也很有效,这些教学法在新闻传播学科有独特的内涵与要求,这适用于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南北朝时期梁朝文艺理论家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由此看出兼容并包的良好知识结构、各擅其长的技巧对新闻传播学和古代文学教学的兼长功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重组教学内容,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时数,须做好教材配套、讲义、教案等修订工作,对授课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方式、步骤、课型等作出相应调整。革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将课堂讨论、朗读、古代文学与其它学科交叉研习,将古代文学中的名言佳句、典故、成语等用于新闻传播学研习,注意考核方式与内容多元化。讲授作品时留意其在今日广告、新闻、电视、电影及其他流行文学中接受与改编,设立师生探讨平台,把课堂内无法讲授的重要文体和作品挂到网上共享,学生们自由发表见解,相互提问,形成开放的探讨氛围,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心他们,平等交流,走进他们内心,严格要求,鞭策和点醒他们,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实自己。将这些基本精神和原则贯串于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中,必将收获可喜的教学与研究成果。

四、重视编写并出版古典文字的精典教材

阅读全文

网络背景下美学传播色彩设计论文

一、现代色彩设计的特点

在网络背景下,现代色彩设计愈发体现其自身的种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现代色彩设计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文字信息、图像、视频的处理和采集,利用网络技术设计并制作完成的一种新的设计形式。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最新的信息载体。网络为现代色彩设计提供了新的价值理念,以往人们只关注现代色彩设计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在网络背景下,受众审美要求的提高,使现代色彩设计的审美价值走入受众的视野,精神价值和心理价值也得到了重视。可以说,网络推进了人们对现代色彩设计理念的转变。受众关注人性需求、情感的因素也促进了现代色彩设计的审美价值发生变革,以网络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现代色彩设计审美价值的体现带来了新的方向,也促使了现代色彩设计的美学传播。现代色彩设计的美学传播主要指色彩设计产品的信息借助各类传媒语境在各领域内的互动。这里所指的互动不是简单的交换行为,它是对色彩设计产品的信息传递,扩张与收缩的一种动态传播行为,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非同时在场性。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是面对面的双方交流,主体间是平等的,同时在场的信息流动呈现出了双向互动的对话性特征。然而主体间的非同时在场性使得双方的地位并不平等,在某一个传播节点上,美学传播信息是单向流动的。美学传播信息是为那些不在生产与传播现场的人们所生产的,接受者参与或介入传播过程的能力有限,也就很难影响到传播的内容。美学信息传播不具备日常交流的即时性和现场感。例如,受众对一件色彩设计产品的评价,可以是受众和创造者之间的交流,但这种交流发生在受众观赏完色彩设计作品以后。不过,美学传播主体的非同时在场性在网络背景下有所改变,在受众和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上也呈现出“日常交流”的态势。非确定性和流向性。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是对不确定性的减小或消除。但是,美学信息是“不可靠”和“非真实”的。它是美学传播有关信息的总和,是色彩设计主体带有一定情感的接受行为,并通过色彩表现的方式传递出信息。美学传播不承诺人们要寻找到历史事实与色彩设计作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但作为“刻意编造”的信息,美学传播以生动感人而不是确有其事为其成立指标。因此,美学传播的信息具有明确的产品欲望。例如,政治宣传促使人们支持某个团体或反对另一种团体,美学传播也常常介入到这种传播中,广告就是靠着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及色彩设计和语言,传递美学信息增强宣传和诱导效果的。混合性和娱乐性。美学传播内容的混合性指它不是单一的某一类的知识,而是多种知识的混合。人类传播促使人们交换信息、借鉴经验和传递文明,从而获得各种知识和生活技能。美学传播通常不是以严谨的理性形式出现的,而是存在于生活形态中。美学传播内容包括人类多样的世俗状态,心理、情感和审美感知,所以美学传播必然具有混合性和娱乐性。

二、美学传播的新境界

日益网络化、审美化的现实生活使人们重新反思审美与传播的关系。从美学角度看,交往不仅是先验的语言符号,也是和身体有直接关联的,在这基础上理解网络背景下的美学传播,能发现更深的美学意义:空间维度上的普遍互联、时间维度上的直接互动、体验维度上的直观界面,使理想中的先验美学共同感被经验达成,这种情感、趣味与美学风格的共同建构,成为充分意义上的美学交往。网络背景下,美学传播对当代美学关系的重组,可以总结为三个层面的表达:首先,审美对象是借助于网络复制和数字技术,构建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审美的虚拟世界,艺术的虚幻与日常现实发生了颠倒。其次,审美主体作为网络系统的延伸,使受众在人的感知、表达方式上发生了改变,网络作为一种“虚拟无意识”,改写了审美主体的组成,也逐渐地改写了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审美沟通作为网络主体间沟通媒介,比其他传播形式更能直接地表达受众的感性认知。例如,受众使用社交工具实时互助,突破了语言符号的范畴进而渗透到审美领域。网络传播的美学传播证明,走出空洞的人文义愤和肤浅的技术迷信,重新架构审美与交往的基本关系是可行的。一旦确认了“审美”与“交往”的关系,美学便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范畴。网络作为一种互动性的交流媒介,为当代美学传播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格局,也给美学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反思。在历史上,马克思曾提出了“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这一思想,以此可以将美学的传播当做是解读过去旧的传播形式的方法,反思交往中的感性基础——审美共同感。在架构上,将网络美学传播活动作为解读当代审美方式的切入点,反思审美经验的传播学基础——主体间的交往。通过恢复审美与交往的语义关联,网络美学传播现象为现代色彩设计敞开了一个交往的视野,网络美学传播活动也为传播学提示了一个审美的维度。

三、广告传播过程中的美学表现原则

在网络背景下,美学传播的形式有了新变化和新发展趋势,如现代色彩设计在网络广告创作上的运用。广告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拘泥于简单的图片和文字,他们要求广告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广告在展示时,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首要因素就是取决于它的色彩作用,色彩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又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与变化,因此,对色彩设计的应用也是广告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真实性原则。美学在广告传播中的最基本原则就是真实性。无论是从美学还是从传播的角度,广告的表现形式不能出现歧义,其表现产品品质,功能用途和企业形象都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吹嘘和夸大产品效果,对受众造成误导和欺骗,尤其不能弄虚作假。美学在广告中的表现应当对文化把握精准,广告的承诺要可体现出可兑换性,对具有生活化倾向的广告不得以文案的方式再度渲染,对一些特殊商品的广告一般而言不宜采用渲染描绘的方法。人文关怀原则。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文关怀。人的需求是逐渐由表层转变为深层的过程。随着消费观念日渐成熟,美学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也逐渐从物质功利诉求上升为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诉求,所以广告美学应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要贴近受众的内心,并与之产生共鸣。例如,在广告中需要倡导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宣传助残和希望工程,要传播健康的道德观和审美观,这也是网络背景下,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体现。功利性原则。美学在广告传播的实质是功利性,应该将功利性和美学传播的表现结合起来理解,广告传播中的美学体现是广告传播实现功利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功利性要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接受;竞争性是美学在广告传播中的一般性规律,各种类型的商业广告都具有竞争性,所以更要客观地评价商品,挖掘企业和商品的优势和特点,增强美学表现在广告传播中竞争性。其实,广告不仅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与商业有关的美学艺术的欣赏品。

四、结语

阅读全文

新媒介传播背景下的平面设计论文

1基于新媒介传播背景下的平面设计视觉语言传播特征

人类所从事的传播活动其历史比较久远,与之前传播的历史进行比较,如今传播已经发生急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势必也会让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相应也呈现诸多新特征,以下首先分析新媒介信息传播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随后分析新媒介信息上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传播特征.

1.1新媒介信息传播特征

由于当前新媒介信息传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等技术条件综合运用的条件下,导致呈现新的面貌在信息的、接受、反馈的整个过程,与传统媒介进行比较拥有巨大的优势.一是拥有比较广的信息覆盖范围.通过对新媒介所进行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到,其在信息的过程中则采用的是超文本格式文件进行实施,伴随着发展的技术,这就导致新媒介不仅具备特别广的信息覆盖范围,而且受众范围也显得特别广泛,在此基础上,也就会让世界逐步成为“地球村”,让整个世界交流更为频繁.二是提供无限性信息.新媒介技术所具备的超文本链接方法与非线性特点,可以使用一种更为变化与灵活的方式将信息向读者呈现,处于互联网上的Web站点当中的广告可以提供不受限制的信息数量,广告主能够将数以千页记的说明与信息进行提供.三是传播方面呈现出综合性感官刺激.通过与传统媒介进行比较,新媒介所体现出的技术成分与传统技术进行比较往往会显得更多,这种新媒介就能够充分的将诸多媒体优势有效融合,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就可以了解到其具备的功能则是将动画、图片、声音、文字等功能进行综合,还具备实时性、动态性、交互性等特征.四是交互性传递信息.处于新媒介下的人们在互动模式就能够有效的主动性与选择性接受传播的信息,难能可贵的就是这种新媒介还能够做到及时的将信息进行反馈,这就使得人们在信息的获取过程完全可以做到按照自己的个人喜好,并不如同过去传统受众被动接受与单向传播信息.

1.2新媒介信息上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传播特征

由于新媒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这是有效结合艺术和技术,可以综合传统媒介优势,传播方式所具备的技术与知识内涵特别高,那么信息传播中立足新媒介技术所产生的平面设计呈现出现的特征.一方面是传播信息是点对点,绝大多数传统媒介进行传播都是属于点对面,相对来说信息传播在新媒介条件下相应也会显得更为灵活,新媒介传播的形式从传播的受者和传者两个层面进行总结,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个人之间、多人之间、个人与多人之间、多人与个人之间等;将传播放在传播信息时间与接受信息时间来看,可以是异步也可以是同步.另一方面是传播信息多元化与数字化.数字化就是不管是哪种信息或者是传播内容能够通过计算机可读的0与1数位形式保存下来过程,借助数码相机、计算机等设备创造与汇聚视频、音频、数据、文本等信息,由于转译程序同样也能够做到有效的实施传输信息,使得整个传输的信息可以做到有效的流动.从本质上来看,所谓的新媒介技术则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听等等综合表现方式实现,电子空间能够借助一个个数字字节流传播声音、图形、文字等,比如网页界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从这可以了解到,通过比较值钱的设计范围,新媒介平面设计已经将以往传统的范畴进行有效突破,根据笔者的观点来看,这种做法势必使得未来信息传播发展肯定会呈现纵向的数字化和多元化态势,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就能够了解到,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是更为纵深的数字化与多样化,这种趋势已经部分得到证明.

2新媒介的平面设计视觉语言表现形式

阅读全文

传播方式中的古代文学论文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

(一)教育和教化

从“诗三百”诞生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被作为教材使用。儒家鼻祖孔子的众多言说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基于这种文化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一个以诗为主体的阶段。诗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影射作用,对后世文学的形成和创新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还有后来出现的《文选》、《乐府诗集》等作品也逐渐变为基本的教材。他们在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巨大。与此同时,文学在教育人的同时,也在发挥着教化的作用。孔子在以诗教人的同时,也逐渐提出全新的教化观念,主要表现为“宏教化、厚风俗、正人伦”,以至于后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都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发扬,同时也在约束着人们。

(二)抒发情怀和抱负

作为抒发情怀和抱负的文学载体主要有诗歌、赋和小说等。很久以前,古人的文学作品中就表现出一种不平、渴望作为和个人情怀等。汉代的司马迁就层做出类似的见解。后来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之处,当人们在遭遇不公时,往往会引起愤懑和不满,但是人作为情绪的主体不会无动于衷。作为主体,人总是会通过特有的方式将产生的情绪发泄出来,以达到内心的平衡和稳定。追溯到明清时期,小说就逐渐变为文人表达情感的载体。形成了“风情丽逸”的独特性格,加上特殊的命运遭遇激发出他们独有的激荡情怀。而这份情怀在当时理学氛围充斥的时代也只能借助小说的形式来表达。

(三)政治目的

统治阶级派专人或者特殊机构将民间是个加以整理并演奏,可以达到考察社会情况的目的。以诗为证,在周朝众多的民歌中,就有很多描述国家盛衰和人民生活情况的作品。汉代以后,这份职责由“乐府”这一特殊机构承担。不仅如此,从周朝开始很多统治者就开始鼓励公卿、士人、大夫等“赋诗言志”,借由这种方式对时政进行赞扬或批评或献策。

阅读全文

网络游戏传播品牌营销论文

一、网络游戏的定义及分类

在进行基本的形式分析之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什么叫做网络游戏。所谓网络游戏,从字意上来说,必然离不开网络,即是通过网络才能进行的游戏,到目前为止,“网络游戏”一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按照《中国网络游戏产业报告》的说法是:网络游戏是利用TCP/IP协议,以互联网为依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研究报告》将网络游戏定义为: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电脑游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达到交流、娱乐和休闲目的。在这里,我们采用前者的说法,即“网络游戏是利用TCP/IP协议,以Internet为依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根据《中国网络游戏产业报告》,网络游戏可以按照游戏运行平台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游戏内容架构进行分类。按照游戏运行平台,网络游戏可以分为:PC网络游戏、视频控制台的网络游戏、掌上网络游戏、交互电视网络游戏。如果按照游戏内容架构进行分类,网络游戏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角色扮演类(MMORPG)、策略类或战略类(MMOSLG)、动作类(MMOACT)、冒险类(MMOAVG)、模拟类游戏(MMOSG)、棋牌类休闲类、运动类(MMOSPT)、赛车类(MMORCG)。根据本文开始的分析,可以看出,近些年来网络游戏发展非常迅速,那么它为什么能吸引这么的人参与呢?这与网络游戏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将就网络游戏的特点和玩家群体进行一下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二、网络游戏的特点

与传统日常生活中的游戏相比,网络游戏主要有以下特点。

1、寓教于乐性

有人把网络游戏归为娱乐一类,这种做法不完全正确,网络游戏包罗万象,分类甚广,它既可以是纯娱乐性质的游戏,比如说魔兽,刀塔传奇等,还可以是益智开发性质的,比如说三国杀,中国象棋等,既可以娱乐放松,也可以学习一些历史知识。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它完全是可以寓教于乐的,人们在玩在这种以文化知识为背景的游戏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东西,效果要比传统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效果好得多,这正是由于网络游戏的轻松娱乐性所产生的,使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能够积极的、主动的、潜移默化的学到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商家已经发现了这一特点,积极利用网络游戏的这种特点开发教育类新游戏,也是当今社会十分流行的。

2、冲破地域限制的合作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