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车险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非车险业务的措施选择
作者:林胜 单位: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大力发展效益较好的非车险业务,提高其在总体业务中的占比,正越来越引起财产保险公司的高度关注与重视。针对机动车辆保险在财产险市场上市场占比最大、各家公司争夺最为激烈、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利润贡献度与其保费占比严重不匹配的状况,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分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通过发展非车险业务,调整车险业务在整个财产险总体业务中的比例;主动细分市场,降低车险业务中高风险、低效益业务品种比例,提高优质业务、效益好客户占比。可见,加快发展非车险业务、提高非车险业务在整个财产险总体业务中的比重,将是今后公司业务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一、发展非车险业务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优化业务结构,实现稳健经营。通过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提高非车险业务在总体业务中的占比,才能实现公司的稳健经营,才能分散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作为商业保险公司,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保险资本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益,就要在做大保险业务规模的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在实现利润目标要求之内的、相对优化的状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一方面通过优化车险业务自身结构、注重承保质量和强化理赔管理等措施来降低车险赔付率,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赔付率低的非车险业务,实现更大的规模效益。
3.有利于拓展保险领域和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们风险意识的提高,保险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在保障经济、促进改革、稳定社会、造福人民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随着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保险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保险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发挥功能的不断延伸,保险具有保障、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三大功能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只有通过加快发展非车险业务,才能进一步拓展保险领域,发挥好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4.有利于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和企业形象。保险服务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而市场永远是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逐渐将保险作为生产(生活)必要消费和家庭理财的重要方式来看待。因此,丰富保险品种,扩大服务领域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根据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不同特点,针对企业、居民、社会群众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新险种,以开发促进服务领域的延伸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通过险种的不断创新,使得其他公司难以模仿,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品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通过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才能赢得更多的保户和更大的市场,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
汽车后市场保险营销项目管理探析
摘要: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一员,汽车保险一直都在最大程度维护汽车的利益,弥补车主的损失,保护人民的利益。但在汽车后市场发展中,保险行业发展并不是很顺利,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充分了解汽车后市场保险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汽车保险行业在汽车后市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汽车后市场保险营销项目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有效推进我国汽车后市场保险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后市场;保险营销;项目管理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能力也得到了稳步提高。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销售量及规模与日倍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5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18亿人。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驾驶员数量,为汽车后市场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什么是汽车后市场行业?目前,对汽车后市场的解释还不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汽车后市场是指从购买汽车直至车辆报废整个过程所需要的相关服务市场。比如汽车维修、汽车保险、汽车美容、二手车交易等。随着我国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汽车后市场保险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如何做好保险营销项目管理对汽车保险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1汽车后市场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按照保险性质进行划分,可以将汽车保险分为2大类,即强制保险、商业险。按照保障责任范围,车险种类又可以分为基本险、附加险。我国汽车保险行业起步较晚,始于1950年,几经起伏兴废,直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汽车保险业务也得到了逐步发展。但近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汽车后市场保险行业发展情况有了一定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1车险保费增速放缓从我国整体车险经营情况分析,近年来,车险保费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在于两点,其一,我国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速放缓,整体出现了下降态势;其二,在商车费改、车险综改等政策影响下,车险件均保费出现了下滑现象。
1.2交强险经营情况相对稳定。作为汽车保险的一大类型,交强险并未受政策影响,仍呈稳定发展趋势。
机动车保险服务情况及措施
作者:辛桂华 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
目前我国车险市场的状况来看,各公司推出的险种主险相似度很高、附加险保障责任很广。从竞争的角度看,产品差异度不大,导致竞争的焦点转向服务质量;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产品所保障的重任很宽泛,单纯的责任上的扩展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因此服务上的创新成为车险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车险服务创新现状
(一)电话销售车险方式的运用电销车险是保险公司以电话为主要沟通手段,借助网络、传真、短信、邮寄、递送等辅助方式,以专用电话与客户直接联系完成车险产品的推介、咨询、报价、保单条件确认的营销过程。电话销售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始于1984年的英国直线保险公司(DirectLine),我国开展电销车险业务的时间更晚,从2007年报备的电话车险专属产品首获中国保监会的批准,距今不到四年,但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尤其是2010年,国内电话车险市场呈现出井喷的态势。电销车险在中国的正式发展始于2007年,2009年以来国内电话车险业务每年以逾100%的速度高速增长,2010年电话车险市场更是给力无限,各大财险公司纷纷发力电话车险业务,市场进入井喷期。目前,保监会已向12家公司发放车险电销,分别是平安、人保、太平洋产险、安邦、华泰财险、天平、阳光财险、大地财险、民安、渤海、中银、国寿财险等。
(二)以附加险及特约承保条款的方式扩展保险责任在基本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的附加险以及特约承保条款。如人保的特约求助险,太平洋财险的沿海气象灾害险条款,华泰财险的附加全车盗抢险条款等等。保险责任扩展得更为宽泛,同时为投保方提供的服务也更为周到。
(三)在费率厘定方面,考虑到了更多地从车从人因素在费率厘定方面,考虑到了更多地从车从人因素。如华泰财险从人和从车原则有8个定价系数,包括驾驶员的性别、年龄、驾龄、安全记录、肇事记录、团车数量、行驶里程和车龄系数,而平安财险在车险在车险定价中设定了11个定价因素。这种考虑各种因素的竞争,实际上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而服务正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之一。新的形势下,保险服务创新已成为各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得法宝和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四)更加注重风险控制财险公司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如人保、平安财险等公司采用绝对免赔条款,平安公司还针对不同情况对免赔额度进行了细化。
商用车UBI车险营销策略探析
摘要:UBI车险(UsageBasedInsurance)是基于车主驾驶行为以及车辆使用相关数据相结合的可量化保险,在欧美等国家已发展10多年,有的国家已逐渐取代传统车险成为主流车险。近年来,随着国内车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车险费改的推动,各大公司也开始发展UBI车险,但发展较为缓慢。中瑞公司作为国内车联网技术和服务的领军企业,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商用车UBI车险产品,为我国商用车UBI车险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分析中瑞公司商用车UBI车险营销策略现状,探讨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UBI车险;商用车;营销策略
0引言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保险行业开始快速发展,车险市场规模大幅提升。传统的车险定价方式单一,并没有考虑到驾驶人实际驾驶过程中的诸多变量因素,已不足以满足车险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无法满足人们追求个性化的心理。UBI车险即UsageBasedInsurance,是根据驾驶人的实际驾驶时间、地点、里程、具体驾驶行为,来确定该缴多少保费,是一种新型的可量化车险。驾驶行为更安全的车主,缴的车险保费更少。自2009年以来,美国和欧洲已经开始引入和推广UBI车险。随着车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大力发展,UBI车险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美国2018年国内UBI车险的市场规模已达17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欧洲UBI车险也发展迅速,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都参与其中,其中意大利2017年UBI车险渗透率高达全球第一。我国目前的保险业务中,财险占很大比例,而车险更是在财险中占了绝大部分,但车险行业亏损严重。数据显示,大部分车险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且大多都是中小型保险公司,市场规模较小。另一方面消费者反映消费服务体验很差,车险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UBI车险则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从产品到服务均有所创新。近年来,中国保监会也出台了一系列保险新政,支持商业车险改革,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UBI车险在私家车领域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在商用车领域,因风险较大等原因,鲜有公司涉足,发展较为缓慢。本文在剖析中瑞公司现有的UBI车险产品以及营销模式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环境以及国外经验,提出优化方案,以期为我国商用车UBI车险发展提供参考。
1中瑞公司商用车UBI车险概况
青岛中瑞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山东青岛,在青岛和深圳设有研发中心,在济南、上海、成都、武汉、长沙、东莞等多地设有分公司。是一家专注汽车后市场,布局全产业链,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运维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服务商,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商用车UBI车险产品,是我国3C物联网技术和服务行业领军企业。拥有汽车电器工程师3000余人,遍及全国2800多个县市,合作4S店展厅7000余家、合作汽车消费金融机构200+、服务车主600余万。
1.1UBI车险模式。中瑞UBI车险的商业模式如图1所示。首先客户(运输公司或车队)在保险公司为车辆购买保险的同时,购买安装硬件设备,然后将驾驶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车辆驾驶情况一并提交到货车管理平台,最后反馈给交通运管部门,保险公司依据交通运管部门的反馈信息、驾驶人的驾驶行为评级和信贷还款评价评定一个信用等级(通过银行将信用等级反馈给驾驶员),最后UBI后台给出一个风险评定,确定客户来年的保费。以后每年的保费都会根据车辆当年的驾驶情况重新评级并确定,为每位车主提供定制化保单。
财产险公司电话营销的发展转型
摘要:自2007年财产险公司开展电话营销以来,电销渠道车险业务以其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客户,逐渐成为财产险公司车险业务发展的核心渠道之一。近年来,随着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推进、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的异军崛起以及保险市场监管环境的变化,使得电销渠道面临诸多挑战,电销渠道亟需转型升级。本文从财产险公司电销渠道主要产品车险着手,通过分析财产险车险电话营销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财产险电销渠道转型发展之路。
关键词:电销;车险;保险公司
1财产险公司车险电话营销现状
财产险公司电话营销(以下简称“电销”)是指在传统电话服务基础上发展出现的新型业务营销模式,对于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电销车险业务是以电话为主要沟通媒介,借助网络、传真、微信、快递等辅助方式,通过保险公司专用电话与客户直接联系,并运用公司自动化信息管理技术平台和专业化运行平台,完成车险产品推介、咨询、报价、保单条件确认等主要营销过程的业务。2007年4月,原保监会印发了《关于规范财产保险公司电话营销专用产品开发和管理的通知》,多家财产险公司电销车险产品相继获批,当时电销车险产品价格比传统渠道优惠15%,具有较大价格优势,吸引了众多车险客户,财产险公司电销车险业务迅猛发展。2016年,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在全国实施,部分低风险客户可以获得比电销更优惠的价格,电销车险产品受到较大冲击,电销车险业务保费收入941.23亿元,同比负增长15.77%。2017年,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取消了电销专用产品及优惠系数,行业普遍采用地板价,电销车险业务价格优势不复存在,电销车险业务增速明显下滑,客户主动呼入业务减少,呼出业务占比逐渐提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28家财产险公司开展车险电销业务,全年电销车险保费收入808.66亿元,同比负增长14.08%,其中,车险呼入业务累计保费收入73.56亿元,占比为9.1%,同比下降5.13个百分点;车险呼出业务保费收入290.19亿元,占比为35.89%,车险续保业务保费收入444.90亿元,占比为55.02%。
2目前财产险公司电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电销渠道外部监管环境趋于严格
近年来,保险监管部门对电销渠道监管日趋严厉,对电销违规经营检查惩处力度加大,通过开展专项整治、作出顶格处罚、出具监管函等方式,加强对电销渠道的监管,对电销渠道误导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电销扰民行为进行重点打击。为进一步规范保险销售服务行为,原保监会于2017年7月了《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以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询、问题责任可确认。该《办法》明确了电话销售渠道的业务需要全程录音并备份存档,同时还按照“谁保存、谁质检”的原则,明确了对可回溯资料进行质量检测的要求,以保证录音的质量。该《办法》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约束了保险机构销售行为,也将使保险电销更加规范、更加透明。
机动车辆保险营销财务指标探索
作者:付钢 宋英慧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一、引言
机动车辆保险是我国财产保险中业务规模最大的险种,长期以来困扰着保险企业的高赔付率问题随着全国各地车险经营的扭亏为盈而逐渐得到解决。自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车险经营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盈利,据《楚天金报》2010年5月31日报道,2010年一季度湖北省车险经营整体扭亏,这是自2007年以来全行业首次盈利。而过去几年国内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平均利润率在-7%左右,根本无法盈利。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私家车越来越多,比如武汉市私人小汽车平均每年增长20%,机动车保有量已经于2010年8月份突破100万两,因此机动车辆保险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保险企业在经营机动车辆保险时不得不与时俱进,紧盯市场进行价格的调整、销售渠道的创新、服务的创新,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支柱险种的盈利。本文对湖北保险市场上的近20家经营机动车辆保险的企业的车险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各企业的车险经营绩效,为激烈竞争的车险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湖北省车险经营市场呈现的新特点
车险经营一直是财产保险公司的重头戏,湖北省作为中部六省市中的龙头,随着经济的发展,车险保费规模越来越大,在激烈的市场经营过程中,各竞争主体纷纷进行创新以适应日益规范的市场,使得近年来湖北车险市场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竞争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竞争机制是市场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但是没有秩序的竞争会破坏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三年前,湖北省车险价格战异常激烈,一些人将车险价格打三四折出售,在随后的几年,监管部门一直在整顿车险市场的“乱打折”,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采取正式与非正式的监管手段,扭转了车险市场竞争无序的局面。随着大宗车险业务纷纷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保机构,过去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以及保险企业互相攻击对方、挖墙脚的现象也在减少。各家经营主体在一种公开透明的平台上文明竞争。
(二)价格不再是竞争的唯一手段服务竞争成为制胜法宝。在过去车险市场的价格折扣是业内最大的,各种明折与暗折加起来使得保险公司最后收取的保费极低,最后的结果是保险公司车险经营亏损,投保人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售后服务,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车险经营成为保险企业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近年来,各保险经营主体痛定思痛,逐渐抛弃了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而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遏制了车险价格的恶性竞争,车辆出险信息共享平台的推出为严格执行车险费率优惠的相关规定提供了依据,防范了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堵住了车险费率优惠的漏洞。各经营主体将车险经营的重心转到服务上来。比如平安产险于2011年3月份与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签署了“总对总”车辆保险战略合作协议,客户出险后,可享受报案、理赔、维修打包的一站式服务,从而出现了武汉市首款专属车险产品,将车险经营契合为汽车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从而实现汽车产业发展与车险经营发展的双赢格局。
机动车商业险规章优化
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
针对前一段时间社会媒体高度关注的“无责不赔”、“高保低赔”等热点、焦点问题,本着更好地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原则,本文从如何完善机动车辆商业保险制度入手,由河南保监局、行业协会、保险学会组成的调研工作组,通过召开以行业内部、法院、律师、媒体、高校专家、交通运输协会及4S店等部门为主体的多场座谈会,在全省12个地市发放并回收1.26万份有效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就河南省商业车险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调研中所反映的商业车险主要问题
(一)商业车险部分条款内容不够科学,条款设计有待完善。
1.部分商业车险条款与现行其他法律法规“相冲突”。调研了解到,由于制定年份较早,加之部分法律的颁布和修改,使得部分车险条款与现行的《保险法》、《道路安全交通法》、《合同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不同程度地存在冲突。主要有:
第一,“无责不赔”问题。《道路安全交通法》第七十六条规定,除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的情形外,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仍应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即无论保险车辆方是否有过错,都会因意外事故的发生承担赔偿责任,车险条款内容与此规定不一致。另外,机动车伤人案件的“按责分担”的比例与现行条款也有冲突。
第二,“高保低赔”问题。辖内产险公司反映,公司处理的车险赔案中,绝大多数是部分损失的情况,做到了“足保足赔”和“足保多赔”。而“高保低赔”所涉及的案件,还不到1%。针对赔案中占比极小的全部损失情况,多数参会人员建议,可以设计两种条款费率,分别针对部分损失和全部损失,供投保人选择;还可以在原来条款的基础上,增加相应规定,对发生全部损失的客户,退还保险金额与实际价值的差额保费。
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分析
机动车辆保险一般是指以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各种车辆为保险标的的运输工具保险。[1]机动车辆保险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促进交通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定,促进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机动车辆保险已经成为我国产险市场上支柱险种,机动车辆保险的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业务原保费收入的60%以上,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机动车辆保险业务效益已成为财产保险公司效益的“晴雨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保险整体效率的分析,很少有对于机动车辆保险市场效率分析。肖智、肖领(2010)分析了2005年至2008年中国财产保险业25家公司的经营效率,发现中资公司的平均效率要低于外资公司,行业平均经营效率逐年下降。[2]王家庭、赵亮(2010)研究表明我国财险产业整体经营效率较低,但财险业多数公司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3]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27家财险公司的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探究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发展现状 (一)保费收入增长快,占产险保费收入比重高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我国进入了汽车消费的黄金时期,由此带动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快速增长。表1可以看出,从2000到2010年期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由372.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3004.15亿元,占产险保费总收入比重,由62.25%上升为77.12%,成为产险业务的第一大险种。 (二)市场集中度高 在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上,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四家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总收入的70%以上,其他产险公司占比不足30%(见表2),表明车险市场份额的集中度明显。 (三)经营状况不佳 作为国内产险市场的支柱险种的机动车辆保险,同时也是亏损大户。2006年以来,车险市场已连续三年出现行业性承保亏损的尴尬局面,2008年承保亏损更是高达125亿元,综合成本率达106.7%,也就是说,收取100元的车险保费,却要支出经营成本106.7元,亏损6.7元。直到2010年,车险业务才扭转了2006年以来连续四年承保亏损的局面,实现承保盈利62亿元。基于这样的市场现状,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原因是什么?本文对此采用DE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二、DEA方法实证分析的基本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是运筹学、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使用数学规划评价具有多个输入与输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Units,简称DMU)间的相对有效性,即判断DMU是否位于生产可能集的“前沿面”上。它是由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1978)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自第一个DEA模型CCR建立起来后,有关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DEA己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用于分析被评价的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有效性,成为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领域一项重要而有效的分析工具。 DEA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数学规划模型,利用观察到的有效样本数据,比较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并做出有效性评价。每个DMU都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实体,各DMU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通过对输入输出数据的综合分析,DEA可以得出每个DMU的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据此可将各DMU定级排序,确定有效的或者相对效率最高的DMU,并指出其他DMU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给决策者提供管理信息。DEA还能判断各DMU的投入规模是否合理恰当,并分析各DMU调整投入规模的方向和程度,特别适用于具有多个投入以及多个产出的复杂系统。[4-5]在DEA分析实际当中应用最广的是CCR和BCC这两种模型。本文使用BCC模型分析我国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效率。BCC模型剔除了CCR模型中的固定规模报酬的假设,以衡量处于可变规模报酬状态下的相对效率值。从而,技术效率可以再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就是说,技术非效率除了来自于投入产出配置不当的因素外,也可能来自决策单位的规模因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规模因素以改进其非效率的状态。 根据DEA模型的意义,若某一公司评价单元的效率值越接近1,则表示这个DMU单元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单元的生产效率水平就越高;当效率值等于1的时候,则表明该公司的投入产出相对于投入而言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 三、DEA方法对我国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效率的实证分析 (一)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运用DEA模型进行评价,关键在于选取投入和产出指标,指标的选择要坚持以下原则:(1)满足评价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国产险公司的业务特点,客观反映评价对象的效率水平;(2)从技术上避免投入与产出指标具有较强线性相关性;(3)要考虑到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获得性。本文分析机动车辆保险效率在投入指标上,选取劳动力、固定资产、金融资本以及营业费用。劳动力投入为当年保险公司的员工人数,用来反映人力资源的指标,因为现阶段我国保险行业主要是实行粗放式经营,主要是依靠机构的扩展和人员的扩招来获取市场份额。[7]固定资产是用来反映资本投入的指标,能够很好反映实物资本的投入。保险机构在销售保单和提供各项保险服务中还要发生其他相关费用,选择营业费用来反映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这三个指标基本反映了企业的投入要素量。同时资本金反映了保险机构的总体规模,在将保险视为风险负债的保险定价金融理论中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投入,因此选择实收资本加资本公积作为金融资本的投入量。[8]对于产出变量,选取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保险的本质是风险的分散和转移,选择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作为量化指标进行分析是合适的。投入与产出变量原始数据均来自2009年至2011年的《中国保险年鉴》。#p#分页标题#e# (二)样本公司的选取 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保险集团公司8家,保险公司126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从保险公司资本结构属性看,中资保险公司共有73家,外资保险公司共有53家。其中,中资产险公司36家,外资产险公司19家。运用DEA分析决策单位的效率时,要求样本容量大于指标个数,一般情况下样本数应大于总指标的两倍以上。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0年中国财险市场上的27家经营机动车辆保险的产险公司。由于平安产险缺少员工人数数据,故舍去。这27家产险公司在样本期间2008至2010年,各年的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之和占到整个车险市场保费收入的80%以上,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四、DEA实证结论分析 利用DEAP2.1软件,运行投入导向型下的BCC模型对27家产险公司进行效率水平分析,得到各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值以及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结果见表4、表5、表6。 (一)技术效率值分析 从技术效率上看,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总体效率值不高,平均值为0.728,处于技术效率前沿面的产险公司有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天安产险、永安以及天平汽车,这五家产险公司在2008年至2010年三年内,机动车辆保险技术效率值都达到了1,即有效。其中人保财险与中华财险经营历史久,规模庞大,在车险市场拥有众多优势;天平汽车是我国唯一的专业机动车辆保险公司,凭借其专营机动车辆保险的专业化优势,达到有效。2009年,阳光产险、安邦产险、渤海,2010年国寿产险、太保产险、安诚及长安责任技术效率值在该年达到1,处于技术效率前沿面,表明当年这几家产险公司对于投入进行了有效利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同时,国寿产险、太保产险、永诚、安信农险、渤海、华农、民安、长城责任、安联广州及现代,三年技术值呈现递增趋势,说明经营效率在逐年提高。但是,利宝、中意财险、安联广州、现代等产险公司进入中国车险市场时间短,经营规模较小,技术效率值较低,并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因此其技术效率值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纯技术效率值分析 从纯技术效率值来看,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853,总体较高,处于纯技术效率前沿面的产险公司有人保财险、中华联合、永安、天安产险。天平汽车,安联广州以及现代。国寿财险、大地、太平财险、阳光产险、太保产险等12家产险公司机动车辆险纯效率值逐年提高。同时,安信农险、利宝、民安、华泰产险等公司纯技术效率值较低,表明这些公司技术的生产经营性能有待发挥。 (三)规模效率值分析 从规模效率上看,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规模效率的均值为0.855,说明大部分产险公司规模效率较高。处于规模效率前沿面上的产险公司有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天安产险、永安、天平汽车,同时国寿产险、太平财险,阳光产险、华泰产险、大众、渤海、都邦、民安、安诚、中银,这几家产险公司都相当接近于规模效率前沿面。在规模无效的产险公司中,太保产险、安信农险、渤海、华农、安诚、长安责任、安联广州及现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生产阶段,说明规模的扩大将会促进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由于规模较小,中小产险公司中的利宝、中意财险、安联广州和现代,规模效率较低。从产险公司的规模上看,小规模的产险公司效率较低,多数中小型产险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如安联广州、现代等。在机动车辆保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且较为成熟的市场,一个完善成熟的产品开发、市场研究以及营销网络,对于财险公司至关重要。中小保险公司,存在资本金小、人才匮乏、机构网点少、品牌知名度低等劣势,导致了在市场上无法与大保险公司竞争。同时,也由于资本规模小、经营绩效差的状况,又制约了中小保险公司无论在人才引进、还是在研发上的投入。比如,产品经营和开发的精算数据和汽车报价系统等为保险企业经营的公共资源需求,对于保险收入规模较大、经营区域较多的大保险公司,可以自己建立和完善,且不会大幅度提高经营成本,而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自己建立必将对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不建立,又较难有效地参与竞争 (四)中资产险公司与外资产险公司比较分析 从中资产险公司与外资产险公司比较上看,中资产险公司明显高于外资产险公司。在样本期间内效率值均为1的五家产险公司: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天安产险、永安、天平汽车,均为中资产险公司,外资产险公司效率总体不高。分析其原因,由于外资产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较晚,保险市场上还存在一些限制,所以造成外资产险公司在车险市场上知名度不高,业务规模小。中资产险公司,特别是像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太保产险这样的大公司,产险业务开展时间长,占据了车险市场乃至产险市场的“半壁江山”,外资产险公司进入车险市场难度相对较大。但随着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与外资公司本土化进程的加快,车险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各保险公司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五、恶性竞争是造成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低的主要因素 造成我国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恶性竞争。机动车辆保险作为产险市场上的龙头险种,创造了巨大而稳定的现金流,吸引了众多的产险公司。但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总体并不高,其中中小产险公司表现尤为明显,究其原因,车险市场上的恶性竞争是造成经营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车险市场上的恶性竞争表现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在2006年以前,特别是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以来,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各保险公司之间开展了盲目的价格战,将产品价格压低到行业平均成本以下,造成大多数保险公司车险经营成本超过100%,车险业务亏损严重。第二阶段主要表现在2006年至今。2007年4月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常用的附加险进行了统一,采取统一条款和费率,除原有的车损险和三者险外,新版商业机动车辆保险又将车上人员责任险、盗抢险、玻璃单独破碎险、车身划痕损失险、可选免赔额特约险、不计免赔率特约险等6个险种也纳入了行业基本条款的范围,实现行业A、B、C三款的基本统一,费率结构、费率水平和费率调整系数全行业基本一致。在此之后,很多保险公司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演变成手续费和高额回扣的竞争。因为保险公司现有的销售渠道主要以业务为主,即使通过业务员拓展的业务也是以业务为主。销售渠道的单一、对中介的依赖程度大,各家保险公司给予中介的手续费不断飙升,连连突破商业车险手续费15%和保监会7折限令的最高水平,加上车险业务70%左右的赔付率水平,保险公司必然出现亏损,车险经营效率也因而不高。六、提高我国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率的建议#p#分页标题#e# (一)提高机动车辆保险营销集约化程度 创新营销模式,建立多元的营销机制,是提高机动车辆保险营销集约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具体在车险业务中,目前各保险公司营销模式过度依赖中介,均是以直接雇佣大量人员进行保险推销的营销策略为主,这种营销机制造成保险公司销售渠道的单一,使得保险公司对人的依赖程度加大,无法掌握业务的主动权,对人的行为没有掌握权,极易造成手续费支出成本过高与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和浪费。 1.创新保险营销观念,以市场营销观念为导向 观念决定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营销模式的创新,首先需要的是营销观念的创新。对于保险企业来说,营销不仅仅是做广告、推销保险,而是涉及保险公司各部门,贯穿于险种设计与开发、员工培训、销售、售后服务(包括退险和理赔)、品牌建设和信用建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过程。整个过程要以顾客满意为标准,包括开发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两个基本方面。 2.创新保险营销手段,开拓营销新模式 积极利用电话直销、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保险营销手段。机动车辆保险在投保、承保相比其他险种更加标准化和技术化,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开展。网络营销可以增加消费者主动与保险公司联系的可能性,使得客户与保险公司直接交流成为可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经济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保险企业通过建立网站和网上销售商店的方式,可以让更多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在网上的产品介绍,主动而全面地了解各种保险知识,更加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虽然电话直销有时会给被保险人造成反感,但此类业务确实能为被保险人带来实惠,为保险公司节省大量的手续费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投入。 3.重视后续和相关服务 目前,我国车险行业大打价格战,产险公司应对竞争的主要手段要么是降低价格要么是增加保险内容,而忽视了后续和相关服务。现代服务营销观念认为在服务结束后,消费者要与企业再次接触需要投入时间和努力等资源,而消费者所付出的这些资源都是额外的,因此企业必须让消费者得到额外的利益。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与客户签订保单、收取保费后,必须重视并能够及时提供相关和后续服务。保险销售人员在售出保单后,应该继续保持与客户的关系,并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让消费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并对消费者的退保和理赔等要求做出快速反应。保险企业还要加强退保和理赔部门的建设与监督工作,保证客户或人提出的相关要求能够被积极审核并在合理期限内被执行[10]。 (二)提升中小产险公司核心竞争力 中小产险公司要探索适合的竞争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上述的实证分析,在车险市场上,几家大产险公司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大多数中小产险公司经营效率低但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说明在现阶段,中小产险公司的发展关键在于探索适合自己的竞争战略,发挥规模报酬递增的优势,以提升在产险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各险种的经营效率。但是发挥规模报酬递增的优势,并不是意味着盲目地扩大规模,降低价格,以价格战或者变相形式抢占车险市场,这样只会将恶性竞争愈演愈烈,更加不利于中小产险公司的发展。 1.实行差异化战略,找准市场定位 中小产险公司虽然规模小,但不乏局部优势资源,因此中小产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唯一手段并不只有降低价格,应集中有限的资源,找准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实施集中差异化战略。在车险市场上,车险产品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中小产险公司应当抓住机会,在产品、服务、营销上加以创新,打造专长和特色,形成竞争优势。 2.实行联盟战略,提高竞争力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部门),为了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与大型产险公司相比,中小产险公司在资本金、网点建设、营销渠道等方面存在劣势,而战略联盟可以充分发掘出双方现有资源的经济价值,利用双方各自的专业优势,开展如产品共同开发、技术交换、联合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做到最小化投入最大化产出[11]。 (三)建立完善保险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经营成功、高效率的保险公司在市场上占主体地位,经营失败、低效率保险公司及时有序地退出市场,这正是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市场整体经营效率的必然要求。但是一直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保险市场只进不出的局面持续至今。对保险公司来说,即使经营不善也会有政府的救助和扶持,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就容易出现像忽视公司自身风险管理、不计成本盲目扩大承保量、盲目追求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搞手续费和价格大战等等短期行为,这样后果是引发了严重的道德风险,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市场整体效率难以提高。 1.充分有效发挥我国保险保障基金作用 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建立和基金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保险公司因经营失败出市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和现实的可行性。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保险业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它对改革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保险机构退市,国家财政兜底”的体制,即将保险市场上的隐形的国家信用直接转化为制度化的行业信用,奠定了物质基础。[9]截止到2008年,我国保险保障基金的规模已累积至200亿元,随着基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可以为经营失败的保险公司退出市场提供坚实的信用保障。在当前我国车险市场恶性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更应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p#分页标题#e# 2.完善保险监管政策,处理好效率与稳定的关系 我国保险监管部门既是我国保险业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促进保险业发展,提高保险市场的效率;又是保险业的监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防范、化解风险,维护保险市场稳定。处理好提高效率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对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保险监管部门过分强调稳定,间接得为那些经营状况不佳、效率低下的公司撑起“保护伞”,进而导致各种上述的恶性竞争充斥市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有效竞争。因此,完善相关保险监管政策,构建合理有效地市场竞争秩序,处理好效率与稳定的关系,是当前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