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诚信制度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学生诚信管理制度建构
【摘要】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既要靠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化,又要靠严格的制度约束。高校除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应该具有完善的约束管理制度。高校诚信管理制度的建构包括国家和学校的诚信教育制度、诚信自我管理制度、诚信信息采集制度、诚信考核评价制度、诚信奖惩制度、诚信档案制度、诚信基金制度、管理监督制度等八项制度体系,将极大地增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提高学生的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品质。
【关键词】高校学生;诚信;管理制度
目前高校多数学生都具有正确的诚信认知,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诚信认知但无诚信行为”,即诚信知行冲突。解决诚信知行冲突的问题不能仅通过诚信说教,必须辅之以相关的约束制度,加强诚信管理制度建设,使说服教育与制度管理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诚信知行冲突,提高学生的诚信行为品质。
一、目前高校诚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的诚信管理制度尚未形成系统而完整的体系
目前诚信管理制度还没有在大部分高校形成系统而完整的体系,只有少数高校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例如中国海洋大学制定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将学生诚信行为录入“大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诚信电子化管理。但是多数高校的诚信管理制度构建一片空白,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体系。由于缺乏完整、系统的体系,大学生的诚信行为没有形成约束力,当失信行为发生时,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二)高校诚信管理制度存在
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构建
【摘要】制度建设是推进科研诚信治理的有效手段。科研诚信管理缺乏统一机制、科研诚信制度可操作性弱、科研诚信教育缺少自律机制是我国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的突出问题。要想建构科研诚信长效治理体系,一要构建共治工作机制,形成科研诚信治理合力;二要强化落实,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三要加强教育,推进监督管理与学术自律有效结合。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构建
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现象多发,且集中于科研体量大、科研活动活跃、学术影响力大的科研机构和人群。但由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科研诚信治理并不十分有效,严重影响学术秩序,破坏学术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建设问题,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着重强调“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将学风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2018年5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统一部署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世界各国科研诚信治理实践证明,制度建设是推进科研诚信治理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情况,为有效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和治理工作提供思路。
一、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现状
综合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实践来看,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机构以及科研机构分别或联合,以科研行为规范、科研诚信建设指导意见、学术不端行为处理规定制度规范等形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规范科研行为,推进科研诚信建设。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就管理机构而言,由分治走向共治
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管理制度分散于各个部门和各类科技计划管理制度中。高校为科研活动的主体,因而科研诚信管理制度以教育部的规范性文件居多,如教育部于2004年8月印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教社政函〔2004〕34号)和教育部社科委学风建设委员于2009年7月组织编写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各高校也制定了各自的指导性文件,如浙江大学《人文学科类研究生学术规范》(2008年9月24日)。2019年5月,、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出台《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社科办字〔2019〕10号),明确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各自系统的科研诚信工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工作提供了统一的国家标准。
诚信档案中高校诚信教育论文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诚信教育机制的缺失化。
在当今的高校范围内,大多数高等院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育模式上注重大学生的“应试”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在诚信道德课程设置上出现了空缺现象,而对于高校的教育主体教师而言,由于自身受到高校教育模式的限制,在课堂的教授上,大都是只教授专业知识,对诸如思想道德等软性教育的培养不够重视。而对于学生自身而言,由于在接受教育地位上处于被动状态,诚信教育的缺失就显得顺其自然了。此外,高校中关于诚信教育工作机制的缺失,主要表现为诚信评价机制缺失、诚信激励机制的缺失以及诚信制度机制的缺失。由于这三大方面制度的缺失,促进高校建立诚信教育机制。
2.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理想化。
近十年以来,由于我国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不断重视以及诚信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也颁布了诸多的法律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法律法规。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是表层的,并没有扎根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一方面,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对高校的高层领导起到了监督与指导的作用,由于政策的下达,更多的高校领导就将“功绩”理解为了最终的教育目标,对国家的政策引导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不能全方位地落实于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之中。另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从微观上控制诚信教育的落实,只是一种宏观方面的把握。由此,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就成了一种摆设,失去了实质的功能。而从目前发展的大趋势来看,高校诚信档案的建立必须要有一定法律法规等制度的约束,通过多层次的制度约束来加大对高校诚信教育的关注,从而引导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只有如此,才能够促进高校诚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传统高校教育模式的片面化。
在目前的高校诚信教育中可以发现,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诚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是一种理论化较强的教育模式,大都是以学生的理论能力为培养目标,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很多的框架就被凸现出来。在这种教育的框架下,诚信教育呈现出被边缘化的状态。简单来说,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中,诚信教育是一种不在计划之内的教育。同时,由于传统教育方式更为保守,在发展步伐上并不能凸显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所以在教育培养的方式上不易打破常规教育,教育方式比较呆板。因此,高校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保守性直接影响着诚信教育的培养,受到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诚信教育的发展步伐就被限制了起来,成为可发展可不发展的培养目标之一。
信息时代会计审计诚信价值冲突与化解
在信息时代,会计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审计技术与理念,让诚信在整个审计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暴露出了审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而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几乎所有行业内部的竞争都日趋激烈。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既要重视短期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将诚信价值融入到会计审计工作当中,能够有效提升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只有社会总体诚信水平处于高位,审计成本才会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才会有效提升。
一、诚信价值与会计审计的冲突
市场经济在高度规范的状况下,才可能发展成为高效而诚信的经济体系,才能让其价值得到体现。可以说,诚信价值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被视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是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和进步,需要把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作为诚信的基础。但是,诚信价值与会计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这就要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监督力度。
(一)诚信价值
诚信价值主要指诚实守信,具有广泛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服务质量以及信誉等,还有其自身特点,包括:企业单位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国家制度、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以及行业标准,向企业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及时的会计资料。在市场经济中,为了保障经济正常运行,必须确保经济诚信力度。会计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必须将会计行业打造成诚信行业,一旦会计师失去诚信,审计工作就将成为表面工作,失去实质意义。如果会计师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将实际情况和审计部门结合,不管是低估价值还是高估价值,都会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造成影响。
(二)诚信价值与会计审计之间的冲突
1.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审计单位之间的冲突。在所有者单位管理的过程中,让有经验的人员对企业进行管理,由于职业经理人比股东更熟悉企业发展情况,从而出现职业经理人和股东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让股东处于劣势状态中。经理人为了自身利益,避免企业因经营不佳、并购、破产或者被辞退产生的不良影响,恶意夸大自身经营成就。在这过程中,股东为了确认经理人提供的信息,可通过会计事务所对其进行评价,核对经理人经营目标,从而提高事务所审计报告价值。另外,企业法人作为企业管理结构的重要方面,由于很多董事会股东兼任企业高管,在事务所会计报告评价中逐渐成为经理自我评价,进而加大了道德风险。2.会计审计部门之间的冲突。从发展前提来看,如果事务所以节约时间、保障质量的方式减少成本,就会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如果事务所只是通过降低审计效率的方式减少成本,不仅会影响审计成果,同时还会由于审计内容欠缺,导致整个审计工作质量不高。当审计单位竞争加大,从表面来看,是价格竞争,实质上是事务所博弈。在发展中,部分单位为了减少成本花费,故意省略审计流程,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使整个会计诚信价值受到严重影响。从目前我国会计体系以及制度来看,由于很多方面不够健全,部分事务所为了保障现有客户群,对客户一味地遵从,从而降低了企业自身筹码,不断损害诚信价值。
高校科技信用管理制度构建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为传播媒介的微时代,高校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以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进行管理。近年来高校屡禁不止的科研诚信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现行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的弊端。文章通过对微信等网络平台的建设和规制来加强高校科研诚信教育管理,推动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推动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加强网络化、法制化建设,最终重构和完善高校科技信用管理制度。
[关键词]微时代;科研诚信;管理制度
近年来,国内高校的科研诚信问题多次被国内外媒体曝光。普通高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国内著名高校中的知名院士、专家、学者、教授等都有论文抄袭、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等科研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的科研诚信问题不仅仅造成我国在国际科学界的负面影响,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对我国的科技进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微信等新媒体通过“阈下刺激”等不易被人觉察的方式来实施对公众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精神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微信等新媒体正静悄悄的塑造着高校师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在微时代如何加强高校科研诚信问题监管,确立和完善现行高校科技信用管理体制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微时代确立和完善高校科技信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
1.1微信等新媒体对高校科研诚信教育管理的冲击
信息化社会,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交互的及时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等都使得网络抄袭、剽窃更容易,这无疑加剧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同时,高校对科研诚信教育管理的传统封闭模式和对微信规范监督管理的缺乏也无疑隐形助长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造成了高校现有管理体制对科研诚信问题监管的失灵。
1.2信用管理是高校科技管理“放管服”改革和治理学术腐败的必然要求
石油财务人员的诚信建构
0引言 辽河油田物资公司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防范资金风险,强化内部控制为重点,突出财务基础工作、制度完善和管理创新,坚持“诚信”的原则,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使客户满意,为公司生产经营指标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诚信的内涵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具有政治色彩深厚,注重伦理道德,“人治”、“情治”与“法治”相结合的非制度化、个性不鲜明的特点,使许多企业几乎没有多少个性色彩的企业文化。为了突出个性,必须精心打造诚信形象,使之成为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鲜明标志。辽河油田物资公司是立足辽河油区,面向社会,以物资采购、销售、仓储为主营业务,具有独特个性的实体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环境之后,物资公司该怎样塑造自己的企业精神,打造自己的企业形象,向社会和服务单位推出公司独特的、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文化,是摆在公司全体员工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根据公司竭诚为用户服务的宗旨,经调查论证认为:诚信,是公司企业精神的内在核心,是公司企业形象的外在标识。所谓诚信就是以准确供货时间、可靠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作为企业经营的行为准则,以重合同守信誉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服务成本作为物资基础,以长期、稳定性的市场效益作为利润最大化的前瞻目标,以诚信作为公司的精神与形象在社会上赢得广泛的认同。诚信是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文化,它包括企业家的气质、形象行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行为和员工的群体行为。这些行为都必须遵循诚信的原则,在诚信的精神指导下,而不是在某个历史阶段、某个中心工作或某种运动的指导下进行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活动。行为表现思想,只有始终如一地按照诚信精神从事市场运作,才能使诚信成为公司叫得响的品牌。 2加强石油财务人员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财务部门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公司诚信服务的窗口单位,通过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实现财务工作由监督控制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以现代化财务管理为目的,持续推进财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努力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用户诚信服务,为基层发展服务,为机关职能部门管理服务,为全公司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为确保公司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物资公司财务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有关财务制度,根据公司的具体实际重点完善了《会计人员岗位职责》、《物资公司资金预算管理办法》、《物资公司经营费用管理办法》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努力打造诚信之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财务人员在其特定的财务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是对财务工作实践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道德关系的概括与反映。诚信教育是培养和塑造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不应仅着眼于财务人员诚信品质的提高,在教育对象上也不应单纯地局限于财务人员。《会计法》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为企业财务人员行为的责任主体,对企业财务工作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财务工作涉及企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司事业越发展,财务工作越重要,作为“反映、监督与控制”财务运行的主体——财务人员责任重大,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而根据最近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跑冒滴漏严重、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化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应该加大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树立行业美德,为经济发展起到护航作用。 3加强石油财务人员诚信建设的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企业财务人员所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学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一是将学习《纲要》与爱岗敬业相结合。《纲要》提倡的“诚信、创新、业绩、和谐”作为集团公司统一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是财务人员应遵循的原则。财务人员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有明礼诚信的思想境界,热爱财务工作,与弄虚作假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二是将《纲要》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财务人员在财务工作中遵循的行为规则。由于人们的认识程度不同和思想品质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遵循这一行为规则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学习《纲要》时,要通过宣传、学习财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提高大家学习、实施《纲要》的自觉性,同时也可利用某些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例充当反面教材,从另一个角度使财务人员接受教育,增强免疫力。 3.2学习法律规范,坚持依法治假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道德经济。因此在开展财务人员诚信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一是进一步学习《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治假的认识,保证财务人员诚信水平的提高。二是进一步学习新《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规范财务人员行为的自律性。三是认真组织财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学习,严格自律,从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维护企业职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诚信力,更好地发挥财务人员的监督职能。 4结语 在物资公司今后财务方面的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诚信创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财务队伍,为具有时代特征和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光,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一、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文化环境缺失
大学虽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实践过程中更重教育、研究专业知识,而对“道德”“素质”教育较为淡化,忽略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受就业压力大及社会风气等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利润、高回报、高压力的“三高”社会环境下,只有通过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才能证明自己有价值,故而当前大学生教育亦重于培养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鲜少提及诚信道德、职业道德。而大学生缺失职业道德与诚信又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带来更大就业压力,导致恶性循环。校方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并不合理,没有将大学生有关职业道德与诚实守信的教育很好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
(二)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创新性的缺失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还是以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税法为主要课程。本身较为严谨,严肃。有关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课程内容上课形式较为枯燥,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一本书,一枝笔,临到期末交论文。这种枯燥的“填鸭”教育较易引起学生反感,没有更好地引起学生对会计专业诚信道德问题的关注,使学生明确诚信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一)历史遗留影响
高职院校诚信教育机制建构
摘要: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主要内涵,指出高职院校诚信教育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联动机制不健全、课程组织体系不完善、诚信制度建设还不健全和诚信根植环境仍需优化等问题。建议应从健全互动机制、建设调控机制、建立协同机制和完善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建构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诚信教育;机制建构
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基础技能培养,还应不断强化学生的诚信道德养成和诚信素质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生产一线提供大批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所谓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其内涵是指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通过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提升高职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和诚信认知,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诚信修养和诚信行为,让高职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诚信教育是高职院校开展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基本途径之一。目前,高职院校诚信教育仍然存在突出的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与实践的联动机制仍不健全,课程组织体系尚不完善,诚信制度建设还不健全,诚信根植环境仍需优化。高职院校诚信教育是复杂的教育教学系统,应根据高职学生发展的阶段性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改革创新,积极建构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健全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互动机制
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互动机制就是改善自律规范与他律制度、知识传授与生活实践的二元离散状态,促进双边协调发展。
(一)强化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的互撑互促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律机制在诚信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建立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功能齐备、形式多样的高职学生自律委员会,完善自律委员会章程及运行规则,引导学生自发增强诚信自律意识,自主构建诚信道德体系,自觉树立诚信价值观。健全高职院校诚信管理的校本秩序,通过课堂教学、媒体宣传和权威解读等渠道强化法制教育及诚信制度建设。构建基于新媒体的诚信教育多方沟通机制和征信协作平台。[1]强化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师德修养、榜样示范和积极引领作用[2],确保诚信教育的全面实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