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诚信文化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论文
1建设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随着当今社会不同行业的诚信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在会计行业中,诚信更为重要。因此,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极为必要的。建设会计诚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措施
会计人员有意识的对会计账目进行修改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进而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例如,会计人员通过作假账、偷税漏税等来非法获取金钱。若要在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必要的:首先,加强高校培养过程中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尤其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更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诚实守信,坚决杜绝作假账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建立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在平时的工作中尽量多让会计工作人员接触正面的信息,尤其是刚刚从事会计工作的毕业生,避免他们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再次,建立信用档案;目前我国的信用档案建立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信用档案机制的逐渐完善,应该将那些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并且个人能够通过网络或是相关单位进行查询,进而增强个人和单位的诚信意识。
1.2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会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即是个人或是单位的道德资源,也是经济资源。会计诚信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应该加强道德建设,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会计诚信是会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1.3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1、实施诚信文化建设工程,营造诚信育人氛围
1.1开展“诚信文化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相关人士和优秀校友,做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模范事迹等诚信教育报告和讲座,深化诚信文化意识,提升诚信文化素养。
1.2开展大学生诚信文化节活动。开展以诚信教育宣传展、廉政文化教育周、有奖征文、短信征集、校园DV大赛等诚信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诚信文化节,集中宣传和弘扬诚信文化,廉政修身,提升学生诚信意识,倡导学生诚信行为。
2、实施诚信导航工程,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与入学和毕业教育相结合,将诚信教育融入思想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2.1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第一课”。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组织学生学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问答,开展诚信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入学诚信宣誓,帮助学生提高诚信意识,树立诚信理念,为大学生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2开展“诚实自荐诚信履约”毕业生教育活动。组织诚信教育讲座、报告会和宣誓活动,强化在择业诚信观念,培养诚信品德素质。开展以诚信就业为主要内容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结合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诚实自荐,诚信履约。
诚信准则下契约精神传统文化论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诚信缺失探源
1.中国传统文化诚信的实质是伦理式诚信。
中国人在很早之前就特别注重诚信,《韩非子》里就记载有“曾子杀彘”的故事。而作为传统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更是把诚信作为立国之本、作人的基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是建立在封建土壤上的,是为维护封建伦理统治服务的。诚信主要是在家族与朋友之间展开,仅仅局限在乡土社会狭小范围和熟人之间,具有有限性和人身依附性,缺少开放性和广泛性。《论语》中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子》也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对朋友要讲诚信,那么对朋友之外的人那就不一定了。中国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就对孩子说:“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陌生人说的话不可信!”正是这种伦理思想,使传统中国构成了一个亲族社会和熟人社会。所有的道义,首先在亲族那里发挥作用,然后扩展到熟人圈子。拉关系、走后门、拉帮结派等社会现象,就是这种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熟人社会的表现,只要是关系内的亲属或者熟人,所谓的规则都可以变通。费孝通先生曾把这种社会结构精辟地概括为“差序格局”。伦理式诚信靠伦理关系去维系,由关系的亲疏去看诚信的程度,这是一种狭隘的诚信。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只对自己圈子内的亲朋好友讲诚信,对所谓圈子外的陌生人则要有所保留。人们为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熟人圈子的人伦关系,提出圈子内诚信的道德观,有时代的局限性。一旦破坏规则,伦理式诚信态度是要看你的后台硬不硬,与处罚你的人熟不熟,处理的结果是与你的强势地位、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
2.“义高于信”价值观及其对诚信的影响。
儒家文化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义高于信”是儒家文化的主要价值观,《论语》和《孟子》里用大量的篇幅论证“义高于信”的思想。孔子曾经这样讲:“君子贞而不谅”;“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有一次别人告诉孔子说老家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去告发了父亲,孔子不认为儿子是正直诚信,而是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而孟子则直截了当地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只要符合儒家的仁义,讲不讲诚信并不重要。所以信陵君可以“窃符救赵”。这就给人们不讲诚信,刻意变通提供了理论支持,只要是打上道义旗号就可以不讲诚信。为了国家、为了他人就可以不讲诚信,为了自己慢慢也可以不讲诚信了。这样的“义”是“虚义”“伪义”。比如,在近些年的国际比赛中,在“为国争光”旗帜下,就能随意改变运动员的年龄;打着为百姓谋福利的旗号,就可以谎报瞒报。久而久之演化成为了所谓的大义,可以为所欲为:为了改善民生可以强行拆毁民房,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可以不顾学生健康,为了给父母看病就可以抢劫别人,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就可以坑蒙拐骗。
3.“成王败寇”价值观及其对诚信的影响。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成功者是不应当受到指责的,尤其是在政治斗争中。成功了的称帝称王,并且拥有了公共宣传、历史编撰的自由,无人敢责难;失败了的被称为寇贼,失去了合法地位,没有发言权,有口难辩,即使被贬损,也没有申辩的机会。孙中山后来把它称为“历史习惯”。他说:“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甚至有人认为:“自古以来成功的大英雄,也必是大流氓,他们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一切手段,他们从不信守什么仁义道德。我们分析了刘邦、曹操、朱元璋等历代的大人物,几乎很少有例外。”“成者王侯败者寇”是伴随着儒家信义文化同时存在的亚文化。所谓亚文化,是指和主流文化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的、与主流文化相抵触的文化。其特点是不见于官方与主流社会的明文倡导与正面认同,但事实上却为人们所熟悉,并且心照不宣地彼此默认。在这些人眼里,成功是唯一的目标与原则,只要获得成功就将诚信抛在一边,甚至屡屡尝试用计谋和背叛来获得成功。为了成功他们不承担道德责任,在他们眼里成功就是至真、至善、至美。成王败寇价值观作为敌我双方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需要本无可厚非,但久而久之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传统心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实生活的潜规则:只要获得成功,可以突破道德底线。考试作弊、科研造假、论文抄袭、假唱假摔、短信诈骗等这些信息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我们的诚信底线。“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价值观根本无视诚信的存在,甚至无视道德的存在,把诚信当作成功的附庸,不问过程只看结果。民间流传的“英雄不问出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谋大事者不拘小节”等都是它的翻版。它的存在与蔓延不仅破坏了人们交往中的诚信,而且直接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从而带坏了社会风气,造成社会上行贿受贿、贪赃枉法、买官卖官、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
国外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探讨
一、“三阶段”: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单一的学术诚信教育阶段
早在1935年,美国就掀起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第一次高潮。其主要载体是学术荣誉制度的实施,其标志性事件是卡姆贝尔(Campbell)发表的《对同一所大学荣誉制度和监考制度下学生的比较调查》一文。卡姆贝尔通过对比研究指出:荣誉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能遏制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随后,一些学者亦对学术荣誉制度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跟踪式的调查。如戴维斯(Davis)等的研究指出:1941年,美国大学生学术失范比例为23%,1952年为38%,1960年为49%,1964年反而增加到64%,这组数据显然隐含着实施学术荣誉制度效果并不理想的意蕴。但凯琳(Canning)于1956年就荣誉制度的实施效果对某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却发现校内荣誉制度的实施明显降低了大学生的作弊比例;比尔•保尔斯(BillBowers)通过对美国99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实施了学术荣誉制度的高校,大学生学术不端比例远低于未实施荣誉制度的高校。
研究者虽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却丝毫不影响众多高校致力于探索实施校内学术荣誉制度的满腔热情。可见,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聚焦于校内荣誉制度的建立、实施及其效果跟踪评估等方面。因此,单一性便自然成了这一时段内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特点。尽管如此,它却意味着美国高校较早地将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广泛的学术诚信教育阶段
尽管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致力于探索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但研究表明:至1980年,美国大学生的学术不端比例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至76%。这说明,单一的学术荣誉制度难以有效解决大学生日益严重的学术不端现象。对此,各高校展开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学术诚信教育实践与研究。?期间,美国《高等教育》(HigherEducation)等影响力较大的杂志相继刊发了系列论文,论题集中在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和影响因子等的研究上。其中,吉利根(Gilligan,1982)、柯多若(Chodorow,1989)的研究成果较具有代表性,他们一致认为,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如作弊、剽窃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道德选择的心理过程。这种道德上的选择,既受性别、年龄、平均成绩积分点、对竞争性成就的追求等因素的影响,也与教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学校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受惩力度等息息相关。可见,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高校管理者思考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探求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实践路径开辟了新的视角。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开始致力于在更宽广的视野下追索大学生学术失范的根源,寻求其学术不端行为的解决路径,推动着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不断走向全面与深入。
(三)成熟的学术诚信教育阶段
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措施
摘要: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进行科技创新,知识传播的重要人才,是我国科研队伍的新生力量,而且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主力力量,以繁荣我国经济,科技和文化为历史使命,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论述了硕士研究生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我国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学术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研究,以求改善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
关键词:
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措施;学术制度
我国硕士研究生是建立在本科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它以培养对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有创造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任务。高校的学术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作为学校立足之本的学术文化,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良好的学术文化,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专业性人才,创造更多科研成果,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所以,研究生自身的学术修养和品格状况以及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创新人才,新型学术性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一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表现形式
高职院校诚信教育新路径
摘要: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石,也是一座城市持续健康有力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教育是否能够取得实效,直接关系到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关系到城市发展是否有充足优质的有生力量,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培养。高职院校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时代使命,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紧迫性。从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工作创新路径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推动城市信用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诚信;创新;路径
高校思政课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与生动丰富的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律能力、反省能力、自新能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多种价值观的交流碰撞,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很多不诚信不文明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职学生的励志与成才,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也是一大隐患。本文从高职院校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高职院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效路径和高职院校加强诚信教育的建议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析。
一、高职院校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流价值的凝练表达和有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要求。就新时代公民的养成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倡导明确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大方面。其中,“诚信”问题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内涵与意义。诚信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古有商鞅立木,今有“诚信哥”,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诚信的故事以不同的版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犹如一道光亮,照亮人们的心灵。诚信文化的构建与诚信素质的养成,对于一个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而言意义深远。
(二)诚信问题引发了许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需求性与紧迫性
医学院校大学生科研诚信教育分析
摘要: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大学生科研诚信教育是医学院校不可忽视的任务。近年来,数据造假、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事件屡屡发生,校园内科研诚信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本文主要从医学院校存在的科研诚信问题、出现科研失信问题的原因以及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和对策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科研诚信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诚信;科技创新;医学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近年来,学术论文抄袭剽窃、实验数据伪造篡改等现象频频出现,大学校园科研诚信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9年2月,国内当红明星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成为舆论热点。2017年4月,著名出版社Springer宣布由于涉嫌同行评议过程造假,撤销该集团旗下期刊《TumorBiology》发表的107篇学术论文,而在这107篇被撤回论文中,中国作者占大多数,且基本都为临床医生。另据因揭露学术不端而享誉全球的“撤稿观察”网站统计,全球论文撤稿量已从2000年前的每年不足40篇,上升到2018年的约1400篇,其中约60%与学术不端有关。这些学术不端、科研失信行为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声誉和国际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还引发公众信任危机,导致学术公信力下降。医学是一门求真求实的科学,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医学研究容不得半点虚假。因此,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对于科研诚信问题,我们有责任坚守道德底线,恪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将科研诚信的种子深深植入学生心田。在科学素养培养的起点———大学阶段,学生的核心任务不仅仅是提高科学探索和寻求科学真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科研诚信意识[1-2]。大学是培养学生科研诚信意识的最佳时期,科研诚信是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条件,没有诚信,创新就无从谈起。
1医学院校存在的科研诚信问题
1.1大学生科研诚信缺失问题
医学生在大学前3年要学习很多基础课程,其中涉及大量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操作不认真、不规范导致实验失败、实验数据与预期不符等问题。然而,为了最终能呈交一份完美的实验报告,个别学生会篡改实验数据、编造实验过程甚至抄袭同学的实验报告。另外,近年来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级部门组织了多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了很多问题。一些优秀的科技创新项目因得不到资金支持而无法开展,一些项目由于前期缺乏有经验的导师系统指导导致实验失败。当这些项目进入结题程序时,学生为了能顺利结题,只能编造实验数据和结果,出现论文造假行为。
1.2高校教师学术不端问题
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通则,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本文探讨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路径,有助于展现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促进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方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应该成为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着力点。
1诚信教育的相关理论
1.1诚信教育的概念
国内学者认为,诚信教育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层面,从狭义层面上,诚信教育是教师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需要,并且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适合的道德教育手段和方法,从而培养受教育者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活动。从广义层面上,诚信教育泛指一切与诚信道德和诚信原则相关的教育活动。虽然,国内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诚信教育,但是关于诚信教育的表述都有共通之处,即大学生诚信教育侧重培养人的道德素养,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国外学者认为,诚信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儿童从小接受的信息和思想会直接影响其行为处事。培育诚实守信的孩子需要我们从小开展诚信教育,一直持续下去。此外,诚信教育方式方法要丰富多彩。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诚信教育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因为枯燥无味而拒绝学习。只有因材施教不断的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时,诚信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工程,这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单一渠道的诚信教育也有一定的成效,但脱离其他方面的有效配合,往往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都十分重视诚信教育,而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更加迫在眉睫。
2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不停
大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抄袭课程作业、剽窃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花钱找人等现象更是屡禁不止,这使得学术诚信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受到挑战。此外,部分学生怀有侥幸心理,在考试过程中投机取巧进行作弊,违反诚信的道德红线,考试不仅是考查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考验大学生是否具备诚实守信品德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