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诚信社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培育路径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诚信状况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社会处于重大转型期,受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问题正遭受重大挑战,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诚信危机,阻碍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社会各方面急需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理性思考,探索新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诚信观,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学习上诚信的缺失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积极性不高的习性和“混学历”的思想。虽然各个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和惩罚机制,但在考试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学生作弊现象:成绩差的学生为了及格甘冒风险,成绩好的学生则为了评奖评优铤而走险。他们绞尽脑汁,作弊方式多种多样。另外,学术抄袭也屡见不鲜。学生不是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刻苦的潜心研究去完成毕业论文,而是去抄袭别人的成果。为了蒙混过关,这些学生移花接木,东拼西凑,编造实验数据,投机取巧,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找他人论文,导致答辩时答非所问的学术失范现象层出不穷。
(二)经济上诚信的缺失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助学力度,以此来解决他们的学费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这种现象:一些大学生家中并不贫困,但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弄虚作假,谎报家庭收入,编造家庭困难原因等来骗取国家助学金,结果却拿着国家的资助肆意挥霍,进行奢侈的攀比消费,影响了助学金的帮扶落实率。还有一些学生故意拖欠学费,利用各种手段伪造家庭贫困证明去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不讲诚信,以各种理由不按时或逃避还款。这既损害了个人信用,又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正常运行。
(三)求职就业上诚信的缺失
诚信准则下契约精神传统文化论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诚信缺失探源
1.中国传统文化诚信的实质是伦理式诚信。
中国人在很早之前就特别注重诚信,《韩非子》里就记载有“曾子杀彘”的故事。而作为传统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更是把诚信作为立国之本、作人的基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是建立在封建土壤上的,是为维护封建伦理统治服务的。诚信主要是在家族与朋友之间展开,仅仅局限在乡土社会狭小范围和熟人之间,具有有限性和人身依附性,缺少开放性和广泛性。《论语》中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子》也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对朋友要讲诚信,那么对朋友之外的人那就不一定了。中国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就对孩子说:“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陌生人说的话不可信!”正是这种伦理思想,使传统中国构成了一个亲族社会和熟人社会。所有的道义,首先在亲族那里发挥作用,然后扩展到熟人圈子。拉关系、走后门、拉帮结派等社会现象,就是这种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上的熟人社会的表现,只要是关系内的亲属或者熟人,所谓的规则都可以变通。费孝通先生曾把这种社会结构精辟地概括为“差序格局”。伦理式诚信靠伦理关系去维系,由关系的亲疏去看诚信的程度,这是一种狭隘的诚信。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只对自己圈子内的亲朋好友讲诚信,对所谓圈子外的陌生人则要有所保留。人们为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熟人圈子的人伦关系,提出圈子内诚信的道德观,有时代的局限性。一旦破坏规则,伦理式诚信态度是要看你的后台硬不硬,与处罚你的人熟不熟,处理的结果是与你的强势地位、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
2.“义高于信”价值观及其对诚信的影响。
儒家文化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义高于信”是儒家文化的主要价值观,《论语》和《孟子》里用大量的篇幅论证“义高于信”的思想。孔子曾经这样讲:“君子贞而不谅”;“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有一次别人告诉孔子说老家有一个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去告发了父亲,孔子不认为儿子是正直诚信,而是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而孟子则直截了当地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只要符合儒家的仁义,讲不讲诚信并不重要。所以信陵君可以“窃符救赵”。这就给人们不讲诚信,刻意变通提供了理论支持,只要是打上道义旗号就可以不讲诚信。为了国家、为了他人就可以不讲诚信,为了自己慢慢也可以不讲诚信了。这样的“义”是“虚义”“伪义”。比如,在近些年的国际比赛中,在“为国争光”旗帜下,就能随意改变运动员的年龄;打着为百姓谋福利的旗号,就可以谎报瞒报。久而久之演化成为了所谓的大义,可以为所欲为:为了改善民生可以强行拆毁民房,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可以不顾学生健康,为了给父母看病就可以抢劫别人,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就可以坑蒙拐骗。
3.“成王败寇”价值观及其对诚信的影响。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成功者是不应当受到指责的,尤其是在政治斗争中。成功了的称帝称王,并且拥有了公共宣传、历史编撰的自由,无人敢责难;失败了的被称为寇贼,失去了合法地位,没有发言权,有口难辩,即使被贬损,也没有申辩的机会。孙中山后来把它称为“历史习惯”。他说:“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甚至有人认为:“自古以来成功的大英雄,也必是大流氓,他们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一切手段,他们从不信守什么仁义道德。我们分析了刘邦、曹操、朱元璋等历代的大人物,几乎很少有例外。”“成者王侯败者寇”是伴随着儒家信义文化同时存在的亚文化。所谓亚文化,是指和主流文化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的、与主流文化相抵触的文化。其特点是不见于官方与主流社会的明文倡导与正面认同,但事实上却为人们所熟悉,并且心照不宣地彼此默认。在这些人眼里,成功是唯一的目标与原则,只要获得成功就将诚信抛在一边,甚至屡屡尝试用计谋和背叛来获得成功。为了成功他们不承担道德责任,在他们眼里成功就是至真、至善、至美。成王败寇价值观作为敌我双方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需要本无可厚非,但久而久之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传统心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实生活的潜规则:只要获得成功,可以突破道德底线。考试作弊、科研造假、论文抄袭、假唱假摔、短信诈骗等这些信息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我们的诚信底线。“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价值观根本无视诚信的存在,甚至无视道德的存在,把诚信当作成功的附庸,不问过程只看结果。民间流传的“英雄不问出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谋大事者不拘小节”等都是它的翻版。它的存在与蔓延不仅破坏了人们交往中的诚信,而且直接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从而带坏了社会风气,造成社会上行贿受贿、贪赃枉法、买官卖官、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
小额信贷农业保险机制研究
摘要:
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的解决,对于新疆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资金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小额信贷发展。通过博弈论分析,得出农业保险能够提高信贷机构开展小额信贷的积极性,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这对于促进新疆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市场
一、新疆近年来小额农贷的发放情况
新疆农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资金问题,小额信贷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新疆三农问题的解决。就全国而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农村支行经营成本过高等原因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农村信用社成为县域地区小额信贷投放主体,2005年以来新疆农村基本形成了以农信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1]。新疆小额信贷始于2001年,农村信用社是发放小额信贷的主要机构。2007年的一项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中国银监会的调研数据表明,新疆农村信用社有1085家机构网点开办小额信贷业务,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年均累放额已由1999年的27亿元增至14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6%[2];2012年全区农村信用社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382.24亿元,同比增加196.5亿元;小额信用贷款102.32亿元,较年初增加31.55亿元,增长44.58%;农户联保贷款190.79亿元,较年初增加32.69亿元,增长20.68%[3]。截至2013年11月末,新疆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440.58亿元,较年初增加265.75亿元,增幅22.62%;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025.5亿元,较年初增加219.55亿元,增幅27.24%,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1.21%,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4]。虽然新疆农信社的小额信贷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根据一项面向新疆农户金融需求调查显示,新疆有79.4%的农户有借贷需求。因此,就新疆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而言,农信社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
二、小额信贷引入农业保险对于缓解农户“贷款难”的博弈分析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与学生诚信教育
[摘要]我国助学贷款一直以来本着让贫困大学生读得起大学的初心,由党中央、国务院主导,通过国内金融机构推行的资助政策。政策的推行,结果与预期一致,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也圆了“大学梦”。但是因为毕业大学生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存在违约和逾期还款的现象,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无法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分析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毕业生还款现状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法,从而展开对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讨论。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诚信;高校大学生
国家助学贷款由政府主导,目的是资助贫困大学生,通过承办银行发放贷款,学生在校期间是免息的,主要有国家财政缴付利息,高校与相关教育部门协助政策的推行和贷款的办理。学生只需要承诺毕业后及时还助学贷款本息,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即可,不需要提供任何抵押。但纵观政策推行至今,以及结合学生毕业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现实还贷情况,高校大学生因逾期还贷,甚至是有意违约,拒绝还贷,而造成信用危机的社会现象日益严重,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
一、高校助学贷款现状
国家助学贷款于1999年在北京和其他7个城市试行,主要承办单位是工商银行。学生如果出现违约还款的情况,由学校和财政分担。2000年,在全国大范围正式实施,得到了各个城市的高校的认可,同时也从根本上帮助了贫困大学生解决了因经济条件制约就读大学的问题。2003年,是自1999年以来首批还贷的时间,还贷进入高峰。不过,通过调查发现,还款的具体情况显示的数据分析,主动申请还款和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报备具体去向的毕业生与贷款学生总数的比例仅有50%,可以见得学生对于这个还款的时间观念还不强,另外,助学贷款中的第一笔还贷情况也不理想,比例居然低于80%。因此,国家银行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停止对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不完善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制度、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以及不健全的个人征信体系、单一的还款方式、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还款意识的缺失、就业竞争压力大,社会工作收入低,因家庭实在拮据无力偿还贷款等,成为我国助学贷款风险的主要成因。而笔者认为,制约申请助学贷款学生还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诚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很多学生的诚信意识有待培养提高,所以,学校结合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诚信教育,可以促进诚信意识和道德等个人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高校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违约率,从而对高校助学贷款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在当下大学校园内,随着社会负面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以至于学生对于个人利益,如:金钱、荣誉、欲望等方面产生了超乎现实的追求,学生因为经受不住种种不良的诱惑,从而出现了诚信危机。同时,诚信危机也成了现在社会中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大学,需要考试,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学校有设立奖学金、国家层面为了表扬与激励、帮助困难学生设有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部分学生为了不挂科、为了拿到相关奖励,铤而走险滋生侥幸的心理,屡碰考试作弊的红线;为了评先评优,伪造虚假的获奖证明或证书;不能及时缴交学费、住宿费,甚至故意拖欠;提供的助学贷款材料中,存在虚假信息,谎报虚报;毕业后恶意违约,逃避履行还款责任等诸多恶劣行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让大学生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让大家给当代大学生贴上了“诚信怀疑”的标签。培养诚信美德,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为青年已经成为现在一个严峻的研究课题。
地方高校研究生诚信教育探讨
摘要:以强化当前高校学生诚信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为导向,通过探索并创新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学生抵御思想腐败的能力,净化校园环境,提高学生培养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生;诚信教育
当前,在整个社会产生信用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诚信缺失在高校学生中屡见不鲜,不利于自身成长成才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损害其他学生的权益,从整体上败坏和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和信誉。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教资助厅函〔2013〕1号),强调对高校学生开展资助诚信教育的主题活动。201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把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大力加强高校研究生诚信教育,为和谐社会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成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地方高校研究生诚信教育现状
1.地方高校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形态表现
对高校研究生的诚信教育关乎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品格的完善,由于高校是培养道德诚信的主体之一,落实好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为社会所做的重要贡献。当前高校研究生诚信缺失从意识形态来说,主要体现为诚信意识缺失和诚信行为失范两方面。从具体诚信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学术诚信、学业诚信、生活诚信、思想诚信和就业诚信五方面。研究生学术诚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失范,主要表现在学术论文抄袭、编造篡改剽窃研究数据、一稿多投、学术成果挂名及漠视周围学术诚信缺失现象等。学业诚信主要针对研究生学业环节中出现的诚信失范现象,重点表现为考试作弊、实验数据造假,尤其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攻读研究生过程中对课程考核重视不够所造成的诚信失范现象等。生活诚信多表现在少数经济困难学生对家庭真实情况的隐瞒,或是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时对自己真实工作情况的隐瞒,或是部分学生恶意拖欠学费、住宿费、助学贷款等现象。思想诚信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所出现违背诚信行为的意识缺失。就业诚信主要发生在研究生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履历造假情况,特别是对计算机、英语及学习成绩等成果的再包装等现象。而研究生诚信缺失较之本科生而言,无论在意识形态上的缺失还是行为失范上都比本科生明显。在行为表现上,研究生诚信问题与本科生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对大连海洋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调查显示,54%的研究生认为,学术诚信是最集中的诚信问题,学业诚信次之;56%的本科生认为,诚信问题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学业诚信,学术诚信次之。
2.地方高校研究生诚信教育的困境与缺失
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意识重建对策
[摘要]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综合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提出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营造良好的社会及校园诚信氛围,组织开展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实现对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意识;诚信教育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大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良好的,但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存在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践行诚信行为、创新诚信教育途径已经成为当前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1弄虚作假风气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网络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高校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和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很容易受网络信息的影响,导致价值观的偏差,目前高校弄虚作假现象司空见惯,严重影响了高校诚信教育工作的推进,具体表现如下:一是作弊现象司空见惯屡禁不止。尽管各大高校采用各种手段扼制考试作弊行为,但作弊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而且很多地方还出现集体作弊现象,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作弊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很难被察觉,不少大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不惜花高价购买答案,这也就滋生了一些不法职业的出现。作弊行为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公平性,也让很多学生学会了投机取巧,不能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二是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直接上网搜索相关答案;对于要求课后完成的相关实验,也只是胡乱编造数据;对于毕业论文更是拼拼凑凑,甚至直接网上找买论文,只求应付毕业。这些不良的学习风气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毕业生简历胡编乱造。由于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求职阶段,很多大学生为了能够在众多投递的求职简历中脱颖而出,开始在履历表上大做文章,编造各种获奖、学生工作、实习实践经历,甚至还有人去购买造假证书企图蒙混过关。各种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传递了不良风气,导致学生不思进取、缺乏真才实学,综合能力较低,直接影响了求职就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
1.2信用意识匮乏
中职护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探析
摘要:在中职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能够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医学基础课程“立德树人”的功能。本文从人体生理学的视角,就中职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课程思政
护理专业是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理学是其中核心的医学基础课程。笔者在中职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认为其能够增强护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医学基础课程“立德树人”的功能,进而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
一、在中职生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意义
中职生理学课程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这门课程的任务就是研究在正常状态下人体及其各系统生命活动的发生过程、产生原理,认识和掌握各种生命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1]。生理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是指通过研究该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护生“医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责任与奉献”的职业素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道德准绳和“敬畏生命,珍视健康”的核心价值观[2]。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将来要成为能在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的德育教育对于一名护生综合素质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护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政教育。把思政教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中,这有助于达到“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
(一)利用“学习通”软件平台,做好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思政。为了将课程思政与生理学教学有机结合,笔者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学习通”软件平台。首先在平台上建立生理学课程,在每一章节中导入学习资料,包括视频资料、微课资料、PPT课件、课后习题及检测复习资料,让学生在每一章节开始之前提前进行预习。例如,在讲解绪论的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预习学习通平台上的视频资料(威廉.哈维、卡尔.兰德斯坦纳、林可胜、张香桐、蔡翘、冯德培等著名生理学家不畏艰难困苦,为了生理学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让学生增强人文素养。再如,一些生理学微课视频:血小板的止血和凝血过程;心脏的泵血;心音的听诊等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前检索完成线上任务和实践任务,我再根据学生的提交情况给予相应的经验值,从中培养了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诚信教育策略及应用3篇
第一篇
一、邢台市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虚假现象突出
一是考试作弊经常出现。经过调查,大部分学校每年都会处理考试作弊的学生,而且处罚力度很大。即便如此,也未能杜绝作弊现象。作弊方法从考场上互相传递信息、打小抄、使用通讯工具等延伸到考场下请客、拉关系找老师修改成绩。二是作业抄袭严重。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不认真对待学业,存在抄袭他人作业、篡改实验数据等现象。三是通过不正当手法获取各种荣誉。如评选优秀、入党,竞聘学生干部时,通过投机取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诚信缺失
一是淡薄的诚信意识在交往中比较明显。由此出现的各种表现情形如下:有部分学生不信任他人,导致不愿意与人交往,长期发展下去,容易造成自身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出于自私自利目的,私下对他人制造流言蜚语,破坏他人的形象;还有些学生无担当,说话、做事不负责任。二是对感情不负责任。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大多数感情上不成熟,抱着玩玩看的态度,出于尝鲜、解决心理空虚等目的来谈恋爱,多角恋爱,甚至未婚同居。三是诚信缺失在网络交往中越发突显。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海量信息的涌现,给大学生带来学习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道德的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鉴于目前与网络相关的立法不健全,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网络诈骗行为层出不穷,社会上的诚信缺失现象通过网络散播的速度更快,这些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正确地做出判断与区别,不利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邢台市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