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诚信教育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提高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高校中家庭困难学生也成为了一个重要且不可忽视的群体。在高校中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是尤为重要的,其关系到整个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本文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教育策略,从而培养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促进家庭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困难学生;高校;诚信教育;时效性
0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也在快速增长,同时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数量也随之有所增长。我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收费制度也在不断改革深入,对于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国家和社会也在不断努力。但是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高校在重视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类资助之外,还应该适当采取一定的诚信教育措施以培养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
1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1.1诚信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很多高校注重智力学业的教育,而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还有所欠缺。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许多高校只是通过给予国家资助进行经济补助,而对于补助后的管理教育问题却不够重视。高校并没有建立相应系统的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也没有给家庭困难学生营造激励创新、改革诚信教育的学习氛围。高校诚信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也不够强,从而导致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未能认识诚信人格的重要性。
高职医护生诚信教育研究
摘要: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医护生作为未来医疗卫生行业的主力军,加强高职医护生的诚信教育更是意义深远。本文从高职医护院校学生的诚信缺失现状入手,分析医护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同时,提出加强医护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医护生;诚信教育;诚信缺失
0引言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乃立人之本,更是古今医者们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早在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医学典籍《备急千金要方》论述医德时就提出“大医精诚”的医学道德准则[1]。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建设,把“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之一,成为全民践行价值准则之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未来护理、助产、康复、药剂等卫生医疗行业工作主体的高职医护生,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国上千年优良医德的任务,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生力军[2]。“诚信缺失”会恶化医患关系,将直接影响医疗卫生行业事业的发展。所以,加强医护高职生诚信教育,是实现新时期我国高校医护人才“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了解和认识当前高职医护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在高职护理院校,通过问卷调查、对师生座谈、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了解发现当前医护生诚信教育问题不容小觑。
1医护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在对我院高职医护学生问卷调查中,通过“您对当今时代诚信的看法”一问中,90.95%的同学表明要始终坚持这一优良传统。从整体上看,当前医护高职学生诚信状况较为理想,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信守诚信。但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转型期,大量的内外因素不断冲击着高职医护生们的传统道德观念,诚信意识淡化、行为诚信缺失现象日益突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要表现在:无视学院规章制度,逃课、旷课、代课,尤其是各种节假日前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不假离校、找各种不真实理由请假[3]、找人冒充家长请假;抄袭同学的作业;考试作弊;杜撰、编造社会实践、见习等报告论文;申报奖助学金虚报家庭经济情况,手机卡、信用卡等欠费透支;对同学的违纪错误行为不仅不予以制止还帮助隐瞒;面试时不诚实,虚报学习成绩、虚构在校任职经历、伪造证书、夸大事实等,面试成功后单方面违约;人际交往利益化,因个人恩怨,在网络上捏造散布虚假信息、造谣诽谤等。
2医护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医患关系视域下医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1医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1.1学校缺乏明确政策指导
如何把诚信教育作为重点,既没有教材指导,又没有可行性的参考评价体系,各医学院校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实际效果也相差较大,大部分院校在此问题上大多持谨慎、观望、探索态度。在医学生教育课程中,越来越多地追求“精品课程”,忽略了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片面强调政治上的意义,忽视了诚信待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
1.2教师缺乏诚信激励作用
目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配备和建设落后于学生增长的速度,辅导员无论是知识面,还是工作经验,都难以承受在新形势下繁重多变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医学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工作者忽视了对学生发展成长的主题意义,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办法不多,实效性不强,偏离了诚信教育的根本作用,导致总体水平不高。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教育,习惯用分数来衡量一切,而忽视了诚信教育。另外,有的教师给学生起到的某些负面示范作用,也势必会潜移默化给学生造成不诚信的影响。
1.3医学生行为存在诚信不足
目前,医学生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医学生的诚信危机日益突显。学业上弄虚作假:受奖学金、就业等因素诱使,再加上医学内容需要记忆的东西多,有些学生便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经济上骗取助贷:有的学生出具假贫困证明来骗取助学金和贷款,有的甚至毕业后仍然不还贷款,恶意拖欠学费现象也时有发生;工作中不讲信用:在临床实习中不诚信,采集病史不仔细地去询问,体检不认真去实施,书写病历瞎编乱造。在求职中不诚信,制造假获奖证书,伪造学习成绩,与已签订合同的单位毁约,无个人诚信。
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研究
加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不仅是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时代对大学生党员自身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目前,大学生党员普遍能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践行诚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实践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乃至大学生整体诚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其首要身份是学生。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美契合。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党员诚信素质的基本培养,也能促进大学生党员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党员没有诚信,就不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不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就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应有之义
大思政视阈下高校诚信教育研究
【摘要】思政课堂是诚信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多层面联系实际丰富诚信内容,创设诚信教育意境,注重培养学生对现存诚信观的批判和反思的能力。在思政教育实践环节,应建立由思政教育部门牵头,多方共同参与的思政导师团队,从团体诚信入手组织教育活动,从“三心”教育入手建构诚信评价体系,从提升校园文化的审美品位入手营建诚信校园氛围。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诚信教育;现状;途径
高校教育的大思政理念,就是以思政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课内教学与课外思政教育相结合,使思政教育全程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全面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者不局限于思政课教师,而是“全校的专任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乃至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1]大思政理念能对高校的诚信教育起重要作用,一能有效避免思政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两套系统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协调各方资源形成诚信教育合力。二能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主体的自我修养,促进诚信观念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内化。三能实现诚信教育对学生全程、全面的熏陶。
一、高校思政工作中诚信教育的现状
高校诚信教育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作为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事实上当今社会对诚信的呼声很大,用人单位普遍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诚信品质。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让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习惯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很多高校对此却不够重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十分普遍。基于大思政的视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诚信教育普遍存在下列问题:其一,诚信教育内容脱离现实。思政课堂教学是高校诚信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思政课教材中关于诚信教育的内容所占比例甚微。在高校思政宣传教育工作中,诚信教育内容脱离实际表现为:一是重诚实教育,轻信用教育。诚信道德教育多集中在真心实意、诚实不欺这个层面上,但在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等方面的教育则很少。二是重诚信道德品质教育,轻规则教育。诚信教育主要集中在道德品质教育的层面上,诚信的规则教育较少,突出地表现在纪律和法律诚信教育少、经济诚信和职业诚信教育少、诚信合作的团队精神教育不够等。其二,重认知教育,轻行为体验,诚信教育呈现科学化倾向。高校开展诚信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课堂教学、诚信专题讲座等方式来进行的,重在诚信知识灌输。诚信教育走向“科学化”,缺失了人文性的特点,使大学生对诚信停留在认知上,忽视了诚信的体验、反省和实践。许多高校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出现了“管知不管行,管教不管育”现象,许多规章制度本身就违背“三公”原则,缺乏诚信约束,尤其是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间按不同的标准执行,领导失信惩罚无章可循,无人过问,教师失信惩罚无力。在一些高校,领导和教师没有真正起到诚实守信的示范作用,学生管理过程中因“人情风”而引起的失信现象十分普遍。从诚信道德内化角度看,道德认知固然重要,但诚信道德是需要践行的价值体系,诚信认知若不通过诚信行为体现便没有意义,而我们的诚信教育恰恰削弱了这一重要环节。认知与体验相悖会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因此诚信教育要从“科学世界”走出来,在实践中营造人文性的行为体验氛围。其三,教育考核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思政课实施诚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理论灌输,一张嘴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僵化的说教形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诚信道德考核途径单一,“应试德育”使诚信教育流于形式。诚信教育的最终评价标准本不应是分数,而是诚信品质的表现和诚信信念的养成。然而,当前高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考核普遍与智育的考核形式相同——通过德育课考试的形式进行。“鉴于中国人分数唯上的传统价值取向,德育课程所取得的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德行等级的标准。”[2]很多人认为成绩好则品德好,成绩差则品德差,这种考核方式仅能考查学生的诚信认知水平,无法对学生的诚信情感、诚信行为进行考核、评估。大学生的诚信修养更多的是从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忽视与受教育者的日常沟通与交流,没能发挥学生主体自我教育的作用,只凭传统课堂教学和考试的教育模式是很难达到良好效果的。其四,教育者没能形成合力。多数高校都把诚信教育看成只是德育教师和生管部门该唱的戏,专业教师忽视自己言行诚信的教育责任,许多党政干部在工作中总是人情世故高过诚信,一些学生干部也“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不同教育者各唱各的调,思政课理论教学与系部组织的教育活动之间往往是脱节的,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教育者没形成合力,高校就不能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诚信受监督”的氛围。综上所述,高校诚信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是当前高校这项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大思政观,诚信理论教学和思政教育实践严重脱节。
二、大思政视阈下开展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高校诚信教育必须把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正确认知、感悟诚信,体验诚信,培养诚信能力。
书香校园建设与小学生诚信教育融合
摘要:随着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在我国各个学校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与小学生诚信教育有着一定的契合度,可在书香校园建设中融入小学生诚信教育。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书香校园建设及诚信教育的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活动开展方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书香校园建设;小学生;诚信教育
引言
在进行书香校园建设中融入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研究时,应该以书香校园建设内容的概述为切入点,分析和探讨小学诚信教育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案,达到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的教育目的。
一、书香校园建设内容概述
所谓的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即以校园为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达到提升小学教学品质的根本目的。书香校园建设能够为我国发展书香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生通过研读优秀书籍,提升审美情趣,开阔眼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念,推动社会发展,改善社会风气,推进素质教育。然而在当前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之中,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书香校园建设的主要意义,大多数学校对书香校园建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举办读书活动之上,导致学生难以在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整个活动过程流于表面,书香校园建设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1]。
二、小学诚信教育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探析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加强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要积极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引言
基于就业指导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以及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可以最好的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从业道德品质以及人文素质,为将来学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在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会计专业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在未来就业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实践能力以及工作态度,对高职会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原因。第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为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对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会计专业学生充分意识到生命的本质以及未来就业的必然要求,帮助学生强化自身对会计专业职业的理解,从而树立职业道德风范。第二,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课程,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为学生将来良好就业奠定基础。第三,在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内在品质,使学生明确诚信工作以及诚信与人交往的重要性,降低或者避免学生未来就业工作过程中因诚信问题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影响自我的发展,进一步帮助高职院校提高育人的教育水平和效果,同时,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推动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就业导向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研究生诚信教育研究
一、近年来研究生诚信教育研究的回眸
(一)研究生诚信缺失的归因研究
针对研究生在诚信缺失方面的种种“不良”表现,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视角和立场进行归因研究,提出各自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首先,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学者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功利主义、金钱至上思想不断泛滥,并日益演变成一种不良风气,如假冒伪劣商品盛行于市、坑蒙拐骗、强买强卖等。当谎言和虚伪比诚信更适合某种环境并具有更大的生存和竞争优势时,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在更大范围内不守诚信,如此恶性循环,不诚信的歪风就愈演愈烈,无疑会影响到广大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诸多方面。其次,研究生诚信监管制度的缺位。主要表现为缺乏严格、完善的研究生诚信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以及缺乏完善、配套的研究生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由此导致有的研究生对自己违反诚信规则的行为不以为然;有的研究生基本的诚信知识缺乏,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已违反诚信规则,更不知道其行为将受到法律惩罚。再次,不良心态作祟。
有学者指出,从众心理(别人不诚信,我也不诚信)、侥幸心理(认为不诚信也许不会被发现)、吃亏心理(从经验事实出发,不讲诚信沾了光,讲诚信吃了亏,所以也不讲诚信)、报复心理(因为他人不讲诚信曾给自己带来过伤害和损失而不讲诚信,以报复他人和社会)、无用心理(讲诚信没有什么用)、冒险心理(不冒风险则不达目的,明知有风险,但宁愿为风险付出代价,“不成功,则成仁”)以及低成本心理(不讲诚信成本很低,划得来)等在研究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方面甚至更为突出。最后,一些导师自身学术道德失范的不良示范。如有些导师在要求学生提高道德素质的同时,自己道德素质低下;在要求学生诚信的同时,本人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有些导师金钱至上、急功近利,自己的课题让研究生做,不给任何报酬,把社会上的腐败行为引入学校,跑关系、走后门。同时,由于学术腐败行为不易察觉和发现,或发现后难以认定,部分人因“腐败”而得益或“腐而不败”,这些都对研究生起到了极坏的“示范效应”。
(二)加强研究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研究生诚信问题的日益凸显,学界普遍认为需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研究生诚信教育。有学者指出,第一,要研究生坚守个体道德,这是诚信培育的根本,主要通过意志锻炼、勤奋好学、自由探索等方式实现;第二,重视对研究生诚信的引导,主要措施就是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将诚信原则贯穿于“三育人”之中,培养全员诚信教育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询中渗透诚信教育内容,结合诚信状况加强对研究生进行法制意识教育以及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第三,建立健全研究生诚信机制,如建立严格的诚信道德约束机制、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机制以及研究生失信惩罚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助政府或其他行政部门制定正确的用人机制,营造一个适合研究生诚实做学问的客观环境。
针对研究生学术诚信方面日益暴露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首要之举在于确保学术诚信。为此,必须坚守学术宽容,营造学术诚信的学术环境;强化学术引导,建立学术诚信的学术航标;优化制度约束机制,创设学术诚信的学术平台;培养研究生的道德自律,塑造学生诚信的学术人格。此外,还要“制定专门的研究生学术诚信规范,及时严格处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开设学术诚信必修课以及建立一套可执行的惩戒程序”,其根本目的“在于培育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意识,提高其对学术科研中具体行为的对与错、善与恶的识别,进而为学生的道德选择做准备,同时也为提高道德反省与谴责能力以及为学生的道德选择提供知识上的准备”。上述加强研究生诚信教育对策的思考似乎已经面面俱到,但实际中如何执行与具体操作并非易事,因此需要审慎思考这些对策如何“接地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