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城乡社区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城乡社区管理

谈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社区教育是城乡统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区教育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城乡统筹是基于我国发展历史的全世界独有变革,所以在城乡统筹背景下进行的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既不同于国外的社区教育信息化研究,也不同于我国以往非城乡统筹时期的社区教育信息化研究。在城乡统筹改革的大背景下,社区教育被赋予新的使命,包括提高我国公民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任务。利用社区教育可以提高全民素质、深化城乡统筹意识,加速城乡统筹进程,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无法忽略的重大作用。社区教育作是推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社区教育不仅有其教育意义,更有其深远的社会价值。

2.温州的社区教育和城乡统筹结合紧密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城乡统筹工作会对当地的社区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使社区教育在城乡统筹改革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而社区教育水平也会伴随城乡统筹的推进而发展,两者是一组互动的关系,彼此促进和影响。以温州为例,温州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在温州60%的城市化率中,仅有20%的人口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口,剩余的近40%处于非农非城的过渡性状态,城乡统筹工作需要通过社区教育对80%的人口进行素质提升,引导他们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与之相对应的是温州成人学校基础差,全市仅16个标准化成人学校,温州的城乡统筹工作迫切需要社区教育的配合,两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就成为必然,这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典型性。

二、温州社区教育信息化现状

1.信息化建设助力社区教育

阅读全文

开放大学建设社区教育研究

一、在开放大学建设中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构造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社会关注度也逐年提高。社区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表征之一。开放大学在激烈竞争的教育市场,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实践,从全局出发制定社区教育发展战略,就是贴近社会实际,全方位为社会成员服务。在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开放大学的实践进程中,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实现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积极为社区建设和社区民众服务,成为开放大学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最有效途径。

(一)延伸了开放大学的办学触角

建设开放大学是社会发展对电大的急切期盼,也是电大系统自身发展转型的迫切需要。有了社区教育这一平台,与政府、企业、社团的合作经常化,我们就可以把触角伸到城乡、社区,伸到部门、企业。通过深入城乡大力开展社区教育,使之成为电大的重要生源地,极大地延伸了开放大学的办学触角。

(二)拓展了开放大学办学空间

电大与社区教育共赢共享,是电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职能部门、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开放大学系统优势的充分发挥,各类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借助社区教育网络,建立各类培训基地,借助合作优势,拓展培训项目,有效扩展了开放大学的办学空间。

(三)借助社区教育可以提高开放大学的科研层次

阅读全文

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体系创新

提要:本文以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体系创新路径为视角,探讨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首先,分析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体系的机遇与挑战;其次,分析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社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等层面提出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体系创新路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体系;机遇与挑战;问题和原因;创新路径

一、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体系机遇与挑战

社区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是人民安心生活的基础保障,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平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更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和国家高度正视,我们正迎接着重大的机遇;但不可否认,在社区治理难度和模式上,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体系存在许多问题,有具体工作过程方面的问题,也有工作结果方面的问题;有公共管理的问题,也有社区自治的问题;有政府的问题,也有市场的问题;有公共部门的问题,也有非公共部门的问题;有集体的问题,也有个体的问题。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仍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社区治理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一)社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化现象严重。从十八大以来,政府正逐步转变职能,具体表现为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社会层面来看,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在社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权利的下放,社区管理委员会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行政负担。而社区管理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政府对于社区管理委员会起到指导作用,社区管理委员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政府和社区管理委员会是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但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区管理委员会逐步变成政府的一个附属机构,逐渐失去了社区的“自治性”。社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化的愈演愈烈,是社区治理的痛点和难题。

阅读全文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做好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设环境优美新农村,为2017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好谋划,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按照“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原则,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为认真做好2017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持续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严格按照“四化”标准,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使得城乡环境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标准,形成城乡面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城乡管理有序,城乡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干群结合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三、组织领导

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阅读全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深化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配置,强化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增强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原则,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坚持供需平衡的原则,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和资源配置与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优化利用。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改革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建立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服务、综合服务和终生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家庭卫生服务。

(三)工作目标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将镇公立卫生院发展为具有“六位一体”(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提高城乡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借鉴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经验,全面开展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完善和优化管理方案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和质量。

阅读全文

县委社工委工作要点

2020年县委社工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民政会议部署,进一步深化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管改革,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助推我县全面形成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一、深化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治理服务创新

1.实施规范建设行动。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组织开展专项调研,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分层分类有序推进撤村建居和撤村并居,逐步调整城市社区规模,推进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三年提升计划”。按照场所集中、功能集成、人员集约、开放共享的原则,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功能,推动建立“一厅一岗一窗”服务模式。结合未来社区建设,打造一批“睦邻客厅”示范点。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创新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新模式。深化民政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建强基层组织、巩固基层政权、强化行业监管、整治行业乱象、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上持续发力。

2.实施自治实践行动。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落实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工作,带动群团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深化“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推进网上“睦邻微客厅”建设,切实发挥“一约两会三团”参与社会治理作用。会同组织部推进完成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全过程民主实现机制。指导镇(街道)及时修订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机制,探索构建新型社区治理共同体。

3.实施能力提升行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保障制度,探索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专职化。做好省、市社区工作领军人才推荐、遴选,开展第二批本土社区工作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分层次开展村(社区)干部培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一窗受理、全科社工服务”。深化巩固城乡社区减负增效,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落实县领导、部门联系村(社区)制度,加强走访和联系,及时回应居民诉求、解决居民困难。

4.实施品牌建设行动。进一步发挥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示范单位沈荡镇的作用,深化城市社区“七彩社区”和农村社区“四型社区”建设,完善县级机关部门(单位)和社区结对共建机制,全面发挥党群中心户和红色楼道长“双万”工程作用。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意识,积极争创第三批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和第三批省级农村引领型社区。指导推进第二批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澉浦镇实验区建设。全力抓好城乡社区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疫情防控一线村(社区)干部关心关爱措施,总结推广各村(社区)疫情防控优秀工作法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案例。

二、深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监管改革

阅读全文

低保及特困人员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困难群众识别精准水平,切实方便人民群众,民政局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到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确保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工作顺利开展,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探索解决城乡低保及特困人员不够精准、审批不及时等问题,切实提高救助对象的准确度和审批时效,维护社会救助的公正性,增强群众对救助工作的满意度。

二、政策依据

(一)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后,溪南镇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文件进行审核审批。相关政策依据如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闽民保〔2013〕550号)、《民政厅等9部门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八条措施的通知》(闽民保〔2018〕210号)、《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支出型贫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闽民保〔2018〕211号)、《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实施方法的通知》(霞政〔2017〕2号)、《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霞政办〔2020〕47号)。

(二)对低保和特困认定中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形和难以界定的特殊情况,各村(社区)要根据“应保尽保、边缘从宽、尊重事实”的原则予以界定,及时兜住民生底线,让低保(特困)制度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

三、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

社区教育的新型农民培养策略

摘要:在农村建设中,“留乡守土”农民占据着农村人口的绝大多数,其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观念等方面与城市居民有着显著差别,尽管各级政府在政策扶持等方面正在逐步地消除城乡差别,寻找破解城乡二元对立的根本性方法。本文立足社区教育,从公域与私域两个层面对新型农民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新型农民;公域;私域

1新型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价值取向定位

新型农民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着本质区别。新型农民是一种职业表征,即农民是职业,不是身份,这是做好新型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从城乡差别的角度,农民与市民的区别恰恰是城乡生产方式之间的区别,由此形成诸多城乡二元对立的系列问题,这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农民与第一产业对接形成的是职业属性,这种职业属性渗透到社会生活中,逐渐被身份化了,进而导致思维观念的趋同,即农民具备极为鲜明的第一产业特征。在新型农村建设中,首先要从职业与身份上把农民独立出来,独立到什么程度。就是独立到市民的程度,结社成区,结区成市。当前,大部分农村还停留在“社和区”的范畴,少数还停留在“集”的层次上,因此,农民再剥离出职业属性后,必须要向市民回归,要通过社区教育培养和提升农民的市民属性。

2新型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公域问题

在农村开展社区教育要解决好公域问题。所谓公域问题就是公共事务参与、管理问题,核心是集体观念。城乡差别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民不能均等化地享受公共服务,政府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将公共服务覆盖到全体农民,这种单向的传递结果导致农民大多成为了被服务对象。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社区教育,培养农民的公共参与意识,成为公共管理的参与者、制定者、践行者,与政府相向发力,形成对接合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让每一位农民都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主动去创设公共服务,养成公共意识。按照这个标准,社区教育可以结合村委会选举、新农村文化建设等有机展开,立足点是村集体,切入点就是村民的继续教育,制高点就是城镇化建设,农民要从职业角度融入到城市,未来的农村将成为城市的一个功能区,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将与二、三产业充分融合。

3新型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私域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