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调查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城乡调查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城乡调查报告

养老保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析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骨干成分是农民工。因此,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就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必然选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农民工进城后要有相对稳定的住所。这需要通过建设大量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逐步解决。二是农民工进城后要有相对稳定的能够维持其基本生活的收入。做到这一点,在劳动年龄阶段,要使农民工有业可就,在退休或失业时,则要使农民工有较高的退休金和失业金。这就必须推动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因此,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在解决农民工进城后住房问题的同时,把推动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作为突破口。

一、农民工能否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和失业保险关系到脱贫攻坚成果能否巩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较高(目前,甘肃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在2500元以上),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很低(2020年,甘肃省农民月基础养老金略高于100元)。目前,农民工普遍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没有参加失业保险。农民工有劳动能力时可以进城打工,打工收入可以帮助其实现脱贫(2019年,全国农民工月均收入为3962元),但是,当他们年纪大了丧失劳动能力而又失去较高较稳定的收入时,很可能就又返贫了。如果他们能够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就可以保证其退休或失业后也有较高的收入,从根本上摆脱深度贫困。

二、农民工能否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和失业保险关系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0%,而甘肃省城镇化率只有48.5%。甘肃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要加快把更多的农民特别是农民工变成市民。而把农民工变成市民的关键不是把农民工的农村户籍变成城市户籍(现行政策下,农民工很少愿意把农村户籍转为城镇户籍),而是让他们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由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保障水平较高,农民工只有参加之后才有可能在城市生活,从而变成真正的市民。农民工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客观上迟滞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推进。

三、农民工能否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和失业保险关系到农民工能否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据国家统计局的《2019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0977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本地农民工(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11652万人。而据甘肃省统计局的《2019年甘肃省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9年,甘肃省农民工总量已达425.4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12.7万人。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成为产业工人队伍中的有生力量。但是,农民工普遍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无法与城镇职工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损害了他们作为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

阅读全文

探寻林业科学技术发展方向

作者:杨胜莲 余志金 单位: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海南新绿神热带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前言

森林是海南的生命线,是海南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涵养水源,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也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生态保障。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海南林业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沙漠化造林技术研究、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和海防林研究、天保林研究、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研究、生物组培技术研究等均获得重要的技术成果,为海南林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献资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出科学研究结果和科技发展的轨迹。为了系统、准确地了解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轨迹和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以海南林业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作为参考点,采用文献查询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查阅关于海南林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章,内容包括海南森林培育技术研究、海南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研究、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生态研究和海南林产工业及化工技术研究七大类。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分析,探讨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全面、系统的掌握海南林业的发展轨迹。

2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检索结果

2.1文献整体情况和年度分布规律

以《热带林业》和《热带林业科技》期刊杂志为主要参考点,查阅在1962年~2006年期间,发表的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结合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海南林业科技”和“林业科技发展”为主题,进行系统检索,经统计,共计2000余篇文章。由于年限较长,因而,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把文献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详见文献数量阶段分布图1。

2.2文献类型

阅读全文

城乡规划专业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格局

摘要:立足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提出构建城乡规划专业“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格局的基本内涵和策略,从教学格局、教师团队格局两个方面深入论述,并对建立这种格局的重点难点进行突破,形成切实有效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途径。

关键词:城乡规划;“理实一体化”;教学格局;教师团队格局

1学科发展与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

立足专业特性,城乡规划专业能够较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以往认知中,城乡规划隶属建筑大类,与建筑行业存在密切关联。尽管已经提升为一级学科,但这种工程性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之所以有这种转变,可以见得城乡规划专业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也得到了正确的解读———关乎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各方面的理论精髓成长为了城乡规划的关键考量内容,如何为民众服务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大学教育中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认知需要转型和革新。针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管理基本情况和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基本要求,整合各部分零散理论与实践实训是一件重要任务,基于学校转型背景下探讨这一问题更是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提出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和思路,对实现城乡规划专业“理实一体化”培养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2“理实一体化”教学格局:“一盘棋”战略构想

鉴于城乡规划专业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设计课、课程设计、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学团活动、专业竞赛等教学实践环节均需要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加强理论学习,提炼设计理念,并以此为核心指导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格局的现状:每一学年城乡规划4个年级同时开展6门设计课、6项课程设计、6项技能训练、1项毕业设计(特指下半学期)、至少3项学团活动(特指“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河北”“挑战杯”)、至少2项专业竞赛(BIM竞赛和专指委城市设计作业竞赛暨社会调查竞赛),每项教学任务和活动虽具备各自的主题性,但关联性差,缺乏统一考虑,理论指导意义缺乏,往往以单调、机械的设计任务要求为前提,与理论理念和实际场地环境的结合度极低,如城乡规划设计I要求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但应当贯穿的理念缺失,成为一种形式化的设计环节。调整建议:建议调整为同一主题下的“一盘棋”教学格局。例如,规划三年级规划设计I以“安全社区”为背景开展居住区规划设计,同时,这一理论理念选题同样应用于其他环节,如规划二年级建筑设计Ⅲ中的安全型别墅设计、VI中的安全型幼儿园设计、规划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安全型建筑单体与修规设计、规划四年级毕业设计中的“安全社区”选题、规划各年级以“安全社区”为导向的社会实践调研、调研河北、挑战杯调查报告等活动,做到指导教师以同一主题指导不同年级的不同教学环节,建立跨年级的研究学团队,使各年级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共同学习,丰富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使成果的用途更广泛。

3“理实一体化

阅读全文

新城镇化的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一、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城镇化现状

为了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就是把大量农民从农业领域转移到工商业领域,把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职业学校服务于“三农”,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的转移自然就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总体来看,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城镇化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面向城镇化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业的比较效益高,农民收入增长快。1992年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大量农业要素流入城市,农业的比较效益下降。统计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全国农民年均纯收入增长达到10.4%,而1992-2002年这一增长仅为4.6%,特别是1997-2000年,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连续4年下降,增长率从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连续7年没有一年超过5%。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1978年为2.5:1,1984年降为1.7:1,1992年为2.6:1,2002年为3.1:1,到2009年扩大到3.3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按照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的观点,只要城市收入大于农村,农民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农村职业教育适应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趋势,积极开设非农类专业,农科类专业比例不断下降。统计资料表明,2008年,我国农林中等专业学校数为141所,比1990年减少了286所,减少了2/3。农林中等专业学校农科类专业毕业生比例从1992年的7.1%下降到2008年的1.91%;职业高中农科类专业毕业生比例从1990年的21.7%下降到2008年的5.1%,农科类毕业生仅占二类学校毕业生的3.47%,全国平均每4个多行政村才有1名农科类毕业生。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实行免学费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科类专业的比例,当然这也与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粮食生产出现连续“九年丰”的格局有一定的关系。总之,从总体来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适应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的要求,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村职业学校非农专业比例处于主体地位,农村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是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培养技能型人才。

(二)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下降,迫切要求增加农民致富途径;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却出现了“民工荒”和“技工荒”。为此,国家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通过转移农民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满足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需求。2003年3月,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全国开始对农民大规模地进行转移培训。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2005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05年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总之,进入新世纪,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和满足国家工业化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国家加大了对农民的转移培训力度,转移培训主要由输出地的农村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承担。

(三)对县域城镇职工开展相关培训

阅读全文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职业教育论文

一、珠海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

在珠海新型城镇建设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在城镇建设的重点地区珠海西部地区,其农业人口占据了珠海市总人口的8%以上。在城镇改造完成后,这些人口中的大部分会成为剩余的劳动力,需要政府部门为其提供工作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剩余的劳动人口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就对政府部门安置城镇改造后的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困难。

(二)新型城镇产业结构建立中的人力资源缺乏问题

在城镇改造完成后,在城镇中新型产业结构的建立中缺乏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力资源。在珠海新型城镇建设工作中,这一问题十分突出。如在珠海西部生态新城的建设工作中,除了高科技产业人才的应用外,对具有一定职业技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的基层人力资源的需求依然很大。但是如果依靠外聘工作人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话,其工作成本和资源建设投入都会很大。这就对新型城镇产业结构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

珠海地区的教育发展一直存在着城乡不平均的问题。在新型城镇的建设工作中,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的落后会对整体新型城镇的建设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完成后,部分新型城镇的学生因为高中教学资源的缺少会面临无学可上的问题,进而造成新型城镇中整体的人员素质水平难以提升的问题。

阅读全文

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路径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并且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上也出台了各项政策,使得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电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技术人才缺失、物流配送成本高昂等现实情况,影响着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进行创新,已成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解决农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常态;农村电子商务;人口流失;技术人才缺失;物流配送成本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新常态下电子商务的地位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互联网在拉动社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网络和电子信息产业依然保持其在经济增长领域的优先地位。十八大会议中,重点提出:电子商务发展要顺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形势,充分体现其在发展市场、拉动消费增长、解决就业和刺激消费等方面的核心地位,在扩展应用领域上,要实现电子商务进军农村社区。农村地区依然属于一个具有发展潜质的市场,电子商务在促使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其进一步拉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为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二)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淘宝村、淘宝镇数量飞速崛起。近年来,国内“淘宝村”迅速崛起,无论是规模,还是数目都表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在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淘宝村表现出裂变增长、集群化发展模式,2018年全国十大淘宝村呈显著集约化发展趋势,主要分布在浙江的义乌、乐清县、慈溪、瑞安、温岭和永康;江苏省的睢宁、宿迁宿城区;广东省的普宁以及山东省的曹县。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在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淘宝村已经发展成阿里巴巴系统下振兴乡村的新组织形式,淘宝村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电子商务交易持续增加。农产品生活服务电商蓬勃发展,《2018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年度报告盘点》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度我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线上交易金额突破15620.7亿元大关,其中到店服务业务消费金额达到9976.3亿元,到家服务业务消费金额突破5644亿元,其中餐饮外卖领域消费数据达到4450.3亿元,增长率达到114个百分点。伴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新零售模式的诞生,预计2019-2021年期间本地生活行业依然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态势,农产品生活服务电商也将随之迅速发展。农村网购消费比例增长。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末,我国农村地区线上交易资金达到1.2万亿元,而农产品在线交易金额占比为2成。2015年时候国内农产品电商交易金额为1505亿元,2017年国内农产品电商交易金额增长到25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国内农村电商交易金额将突破8千亿元,而2015-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39.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海量的市场需求,匹配中国分散的小农户、小生产者的供应现状,我国的“农产品上行”存在着巨大上升空间。电子商务增长中的人口回流。城乡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让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到城市打工,农村地区成了留守儿童和老人的集聚地,农村地区经济缺少生机。伴随着农村电商的诞生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和高校毕业生回到农村进行创业,并且农村电商被国家提上了振兴乡村战略中,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同时也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与扶持政策来推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吸引大量人才回乡发展和创业,农村人口呈现出一定回流。农村地区交通、物流和通信水平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得到了提升和优化。农村环境得到了显著性改善,在这种政策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回家乡进行创业发展,在家乡做起了农产品电商,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收益,农村经济得到显著性增长。

阅读全文

失地农民金融素养水平现状及提升

摘要:我国城镇化发展深入,“征地”需求旺盛,失地农民数量激增,提升失地农民金融素养对于推进农村金融环境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技能三个维度研究我国失地农民金融素养现状,针对失地农民提升金融素养水平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失地农民;金融素养

一、引言

在金融业与数字技术蔓延交融的背景下,愈发多样化、复杂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对消费者合理管理个人资产、明智决策金融产品、有效掌握金融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能力称为“金融素养”。全球对金融素养尚无统一定义,有学者将金融素养界定为消费者为了实现个人财务安全而有效决策其金融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在我国城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失地农民在总人口中占比超10%,并以每年约300万人的速度递增。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提升失地农民金融素养、优化其金融行为,对于提升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热情,改善农村贫困面貌,进而缩小城乡发展鸿沟,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意义重大。

二、我国失地农民金融素养水平现状

据2018年的《中国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总体不高,金融能力掌握度不够,金融知识结构单一。结合历年研究及央行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报告来看,金融素养涵盖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技能三个维度。

(一)金融知识表现

阅读全文

经济学下畜牧业经济发展与转型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畜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产水平。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系统与整体,需要充足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作为基础,而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对肥料的需求,也可以为“劳动力”的增加提供保障。工业发展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满足人们当前对肉类的多样化需求,为国民经济及个人收入水平的增加奠定基础。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比例超过50%,如在美国畜牧业占比为50%左右,在英国占比为60%左右。对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而言,畜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70%。我国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占比只有35%。畜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肉、蛋、奶人均摄入量是我国的2~3倍,因此,必须加大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力度。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行业不断发展,畜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农业技术及工业产品的生产与改革等提供支持,满足国内对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1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分析

1.1促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进入到新世纪之后三农问题就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多次把这一问题写入每年的红头一号文件中。而畜牧业的发展可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便利与推动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奠定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危机。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具备投资小、受自然因素影响小等特点。所以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积极有效地推动作用,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亮点,让农村经济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1.2有利于农业结构优化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极力追求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发展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使农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制定并大力推行各种措施后,农业已处于供需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农业发展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畜牧业如果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对农业结构的改进起到推动作用,让三元结构发展的速度得到提升。与此同时,畜牧业的发展还可以使农村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力之间的相关转化关系变得更加明朗,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2畜牧业相关理论研究及作品评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