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城市文化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城市文化论文

城市文化哲学论文

一、城市与城市文化的生成逻辑

城市作为复杂多变、包罗万象的现象集合和社会存在,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定义。总体来说,城市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要素。第一,环境(生态)要素:这主要包括满足城市生产发展的人口、资源和自然等客观环境要素。第二,经济要素:城市是经济集聚和经济功能性的载体,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物流、空间、资本等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第三,社会要素:主要是指城市生产方式、价值观的独特呈现和表达方式,城市社会特征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城市并非是简单的人口、生产资料、商品交换的聚集地,它“不只是建筑物的群集,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城市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存在方式,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人格价值诉求。正如斯宾格勒断言:世界历史就是城市和市民的历史。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城市文化的发展历史。人类把城市作为地域性乃至世界性的发展中心,留下城市独特的建筑、习俗、风格等文化遗产,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塑造为城市的灵魂。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文化,本文借用任平教授关于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内涵定义:所谓文化就是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类“内隐的或外显的行为方式”,文化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而城市文化就是以物质的和精神的空间显现的人的文化,城市、人、历史、文化及其相互关联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文化层即城市的建筑文化,管理秩序层即生活与行为制度层次,精神秩序层即心理观念文化等人文价值层次。这其中物质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生活秩序文化是表现,人文价值文化是灵魂,整个城市文化不过是由精神秩序、人文价值核心外化构成的文化价值体系。城市文化是城市与文化的统一体,是城市精神外化及人格化的表现,是都市人之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城市文化属性首先表现为城市文化的开放性。开放性在早期商业城市的海外贸易和经济交往中得以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城市作为空间节点开拓世界市场建立普遍联系时,城市体系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借以经济、文化的开放迅速扩大。对不同文化的接纳是城市社会交流的必要前提,源于经济的发达开放形成的对不同地域、文化价值观的异质主体的开放包容,最终打破传统乡村文化保守性而形成城市文化的开放性,成为城市文化的根本特征之一。城市文化属性其次是自治性。城市文化自治性是指内化为城市价值、文化结构、行为模式的平等观念、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平等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是对市场经济主体的承认和尊重,资本主义对交换价值的追逐,将平等观念与实现人的独立性一同“植入”了城市文化的精髓。在平等观念基础上进而产生广泛的城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政治参与秩序。现代城市社会的复杂分工与社会交换呼唤确定性、统一性、稳定性的规则,于是正规、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开始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法律本身还内涵着对平等、自由、民主的价值追求。现实来看,平等、民主、法治基础上产生的市民社会真正成为“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城市正是市民社会的诞生地和发达健全的标志,是世界市场的支配力量。城市文化属性核心归于自由性。卢梭认为,人人生而自由。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资本主义以对私有财产的自由支配与处置、以自由竞争为内在规律的资本增值实现对经济秩序的无形维护,自由文化表现为经济行为和社会功能上对提供选择的可能性、实现目标的手段的多样性以及获取劳动成果的公平性的满足,对自由的追求是人的本质复归的过程,是完整的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的过程,是从本质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彰显的过程。

二、城市文化的西方视阈演化逻辑

考察城市形成、发展史,可以发现城市、城市文化是生产力水平和专业劳动分工的必然产物。当公元前五千年左右人类发展所需的农作物开始积累时,一部分劳动人口得以解放从事非农业劳动的工作,早期城镇就已经雏形显现。人类长期的远古狩猎活动、谷物栽培、规模化生活以及文字记载等各种手段的实践和社会变革中,全部发展使得村庄文化逐步向城市文明退让。“人类能力的发展,人类自我的扩大……这种发展文化在城市结构上有许多表现,所有这些都是这种独特过渡的具体表现形式,亦即文明的兴起”。然而由于其与现代城市的突出差别,使得这样的前现代性城市(城邑、城镇)的发展数量、规模和质量都十分有限。随着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的号角吹响,现代性主导的城市化浪潮在世界各地以爆炸性的姿态快速推进,其与前现代城市在功能、规模、性质等各方面呈现出本质差异,正如吉登斯所描述:“现代的城市中心,是根据几乎完全不同与旧有的将前现代的城市从早期的乡村中分离出来的原则确立的”。然而,现代城市化的目的也仅仅在于实现工业化,进而满足资本日益膨胀的本性。科学技术无所不能的假象膨胀了工具理性,在造成理性与自然和人性的断裂的同时,造就了启蒙成为新的神学的退化。现代城市化造就了高效的生产机制、发达的工业社会,但两百年间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将人类在工具理性催生下的贪婪堕落极致展现,现代文明在现代性、资本全球化泛滥中造就了城市的发展困境和城市文化的无序迷茫。工具理性的失败呼唤人文理性的回归,人类和城市曾经追求的工业文明城市结构正在坍塌,当前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在通过信息重置人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之间的关系,并深刻地变革城市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同时,城市表面繁荣下的冲突与浮躁深入城市文化肌理。面对城市和城市文化问题,西方学者从不同维度展开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以列斐伏尔、大卫·哈维、爱德华·苏贾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者,沿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将空间纳入资本扩张、生产方式的逻辑并视其为资本主义进入新阶段的表现。列斐伏尔通过“社会性、历史性、空间性”三元辩证法的改造,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正不断超越地理空间,通过社会生产关系由空间中物的生产转变为空间的生产即生产空间本身。大卫·哈维通过对“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理论升级,坚持认为城市生活中表现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时空压缩”体验,资本同一性扩张过程也是不平衡地理学的形成过程。爱德华·苏贾也认为空间具有本体论的性质,城市空间不再是生产的容器存在,而是被纳入了商品生产、利润增长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城市空间具有自身再生产的能力和文化属性。海德格尔、胡塞尔、刘易斯·芒福德等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崇尚对日常生活的回归及去中心化、差异化的文化,后现念与当代城市文化的变革融为一体。人本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以情感、意义为本体,从人的认识、情感与本质的重读和发掘,用积极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包容、协商和认同全部的差异、多元,倡导人道主义和日常生活实践的城市文化理念。海德格尔将城市定义为商品化、技术化、市场交换的场所和产物,通过对现象学文化意义的回归,揭示人类存在的根源及生命意义。胡塞尔否定实证主义的科学原则和量化的工具理性,以回到生活世界重拾丢掉的文化、价值实现对意义理性的重建。刘易斯·芒福德超越城市原始的防卫与商业等实用功能,在更高层次上阐释了城市力求差异化的文化交融和文化城市作为城市文明与社会的本质存在。

三、城市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批判逻辑

在城市文化的现代与后现代争辩、多元性与一元性激烈交锋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某种主导型文化逻辑或者支配性价值规范的观念,我们才能够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真正差异做出评估”,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对城市文化的审视批判提供了出场的可能。马克思将资本主义作为城市文化分析的现实语境,揭示资本作用下丰富、多样、复杂的社会历史性,明确扬弃资本逻辑作为实现社会发展统一的样态,是马克思主义城市文化理论的基本批判理路。

1.人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城市文化论述的本质解读。

阅读全文

现代城市文化展示设计论文

一、大庆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提起大庆,人们自然想到“工业学大庆”,学的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也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资源,可以说没有铁人精神就没有大庆的由来,没有铁人精神就没有共和国初期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大庆精神在大庆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也是大庆特有的文化。并且,这种文化根深蒂固,有很强的生命力。近几年,从大庆的城市文化设计建设和发展方面,不难看出大庆是一个具有独特内涵的城市。随处可见的“磕头机”像草原上的牛羊一样,在微地形绿化景观中若隐若现;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铁人建筑”“铁人景观”串联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所有这些形成了大庆城市文化的一大特色。大庆城市文化的重心应落在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上,因为这是大庆城市文化的代表。因此,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城市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大庆城市文化的独特性所在。

二、大庆城市文化展示的意义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城市文化而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几十年来,大庆城市文化展示为突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鲜明的主题,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一座座雕塑等都出自艺术工作者的智慧,展现了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这样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手法,无论对大庆市民还是到过大庆的人来说,都是无声的教育、无形的启发、无止的激励。激励和感召人们热爱大庆、服务大庆、向往大庆。这种文化展示也提高了大庆的知名度,增添了大庆的魅力。同时,也推动了大庆的经济、文化等发展。可以说,大庆城市文化展示深入人心、耐人寻味,富有教育意义,对大庆城市发展也具有催化作用。

三、大庆城市文化的现代展示设计方法

城市文化的现代展示设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风格韵味也不尽相同。城市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大庆城市文化主要凸显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其中包括城市公共环境、城市建筑和展馆展示设计等。通过对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以现代展示设计的综合与凝练,更好地塑造城市的形象,展现城市的魅力。

(一)改善文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阅读全文

城市文化传承现代展示设计论文

一、大庆文化展示

没有文化的城市称不上是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也就是失去了灵魂。文化让城市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大庆的文化也让大庆变得更具魅力。如果你去过大庆,你会发现大庆的现代展览设计在各方各面都有体现。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由出自艺术工作者智慧的图片、文字、雕塑等表现出来。其方式让人便于理解、一目了然,无形之中给人以教育、启发、激励,并激发人们对大庆的热爱和向往,不仅提高了大庆的知名度,而且更多的人想要更好的服务大庆,来爱护大庆和传承大庆精神。由于这些现代展示所带给人们对大庆文化进行传承更增添了大庆的魅力。当然也推动了整个大庆其他方面的发展。因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体现为社会的发展。

二、现代展示设计

社会最深刻的变化是、人文化精神的发展,现代展示设计是对现代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模式的最好诠释,也是向全社会传播大庆精神是大庆精神内化为文化自觉的有效路径。展示设计发展到今天,一直具有经济功能和文化先导的双重属性,不论是设计潮流的变迁还是结构技术的革新,我们总是能从展示的内容和设计的实践中看到其中的影子。现代展览在实现现代化、先进化、思想化和精神化的同时也对展览所讲究的艺术美感要求也来越高。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现代展览所必须进行严格要求并追求更高标准的时代要求。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展览息息相关,而现代展览是离不开艺术设计的,艺术设计也需要现代展览来体现现代展示设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表现,也是人们进行文化传承的基本方式之一。展览最能反映美术馆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取向,因此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文化、精神、物质等方面都应当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并加以创新。现论不仅要加以物质及技术进行展示设计的进行,并要通过更灵活的手段来进行文化的传播。当代展示艺术设计既能符合文化传承的需求,又能彰显企业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让文化的传承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与时俱进能代表现代社会的时代气息。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文化的根源入手。所谓根源,就是文化的的精髓,即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这就要求展示设计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方面是展示设计必须讲究现代感,能代表最新的文化信息,可以引领文化在最前端展示给人们;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展示设计在展示之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要把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让人们被所展示的文化所吸引、了解、领悟并加以传承,让更多的人进行对文化的了解。这也就需要能把文化传承赋予实践意义的现代展示设计的研究必须要具有文化特色和创意。

三、现代展示设计方法

现代展示设计都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结合到一起来进行表现,文化也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在硬文化方面主要是通过雕塑、公共建筑风格形式等。软文化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等来进行传播。当然展示设计是需要进行深思熟虑的过程。在进行展示的过程中,通常还需要运用可以让信息更好表现的空间设计、色彩的搭配以及造型等不同的手法进行表现。如果运用不得当也会让展览的表达效果有所减弱。其中最大的关键就是色彩的搭配。颜色可以分为色相、明度、纯度三大属性。视觉的生理平衡取决于建立和谐的色彩体系及互补关系。在进行展览设计时,只有做到根据不同人的喜好、不同人的视觉感受对色彩的刺激本能的进行协调,才能维持视觉的生理平衡。背景色为主,主体色为辅,主体色决定强调色是在展览设计时应当注意的色彩主次关系。为了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应通过反复对比、反复协调来确定最佳效果,使展览设计达到多样的统一,既不单调也不杂乱,有次有主有中心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展示设计中的各个细节部位都要体现大庆文化独有的内涵。大庆的石油、百湖湿地可以通过与原生态自然产物相结合来提取大庆元素的色调,让展览变得生动灵活。当然又要对铁人精神进行传承,可以通过有条理、有秩序、按照流水线的方式来进行展览。使大庆文化在展示中更具特色,并能更加有效的吸引人、教育人,让人们通过展览来欣赏、感受大庆的文化特殊魅力。传统的展示设计比较注重人文思想,其表现手法也过于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往的展示设计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现代的展示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扩大,并且不断的更新。信息时代快速发展,高科技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不仅使得展览丰富多彩,并且可以让想现代展览设计的创新精神体现出来。使展览中的作品不在只拘泥于静态,而通过其动态的表现让展览所要传承的文化也变得更具生动化。大庆文化传承通过现代展示设计,所谓的设计,就是对大庆文化的挖掘、提炼、培养、加工的过程。文化是城市塑造的核心,城市建设是文化的承载体、是文化发展所形成的结果,城市文化对一座城市有着特殊意义。把文化和城市建筑结合起来,共同发展,让城市建设来为城市代言,通过展示设计来对城市文化进行传承。对文化传承而进行展示设计,一是符合城市独有的气质,二是本身具有号召力和市民的认同感。大庆铁人纪念馆是大庆最具代表性的展示设计空间,让人们看到王进喜当年工作的场景和图片就可以想到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让大庆人心生自豪感。

四、结语

阅读全文

地域文化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论文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释义

 城市是人类文化必然的产物,是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人们在共同感知的事物。城市的发展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密不可分,并且是可以被视觉感知的。在人的感觉器官中,由于视觉感知是人们认识环境最基本也是最初始的通道,所以视觉化倾向的形成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并对人的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或潜移默化、或直接地影响着人的认知和判断。在这一背景下,城市也开始借助视觉这一信息传达手段展现自己的魅力。城市视觉形象是指城市的公共生活环境,即普通人能够在城市空间中体验到的城市景观。著名的社会学大师丹尔贝早在1976年曾说过:“现代美学如此突出地成了一种视觉美学,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在如今的城市中,这种“视觉文化”特点显得越来越突出。概念中城市视觉形象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体的客观物质文化的一面,如城市建筑的形态、空间的环境、公共设施、植被绿化的营造、户外广告的规划以及城市活动、事件等;二是指人们对这种城市物质形态转化为视觉形式的主观感知,如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特征、城市的亲和力、人们的归属感等。所以说城市视觉形象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城市视觉形象的形成是通过视觉要素的设计来完成的,其主要功能是传播城市信息。人们通过整合各种感官特别是视觉感知接收到的信息,便形成了关于这座城市形象的认知。这种认知把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明显地区别开来,并且当这种认知与当地鲜明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相结合时,城市的辨识度便会提高,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会大大增加,从而形成对于这座城市的印象。

二、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内容的组构

视觉形象设计是城市形象设计系统中最直观也是最为基础的视觉表现,是城市精神、内涵、个性等外在表达的重要载体,它将城市最具特色的因素集于一身,因此它就成为整个城市形象系统中内容组构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基于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器官能够直接感知这一因素,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内容组构主要包含有城市的建筑、景观、户外广告、广场、道路铺装、绿地、雕塑、公共设施、水景、照明设计以及城市形象标志、色彩、吉祥物等,这些视觉上的要素,主要是以构筑物为主体的人工环境为主,也是形成城市特色最为直接的因素。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曾经说过:特色有地域的分界、是历史的构成、是文化的积淀、是民族的凝结、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典型的表现。其中“地域、历史、文化、民族、一定时间、地点的典型事物”,每个词都反映出“地域文化”是创造特色的关键之所在。一座城市若没有自己的特色,便难引起公众的注意,城市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相应的限制,其有效的解决之道应当是以当地的地域文化为背景,以城市的理念识别为基础,以城市的行为识别为依托,通过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向公众迅速、准确地传达城市特征信息。

三、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

特征迥异的地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本与灵魂。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当地域文化借助于某种视觉要素的载体呈现在公众面前时,城市的识别形象就容易形成,并且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历史延续和象征。从地域文化包含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看,地域文化与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关系体现为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特定的地域文化对城市中各视觉要素的形态、空间、色彩、材质甚至尺度都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有着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视觉要素的设计又会提高整个城市的识别度与品位,显示出个性特色。地域文化的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从艺术设计的角度看,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地域文化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

阅读全文

城市文化品牌网络营销论文

1相关文献综述

网络营销也逐渐走向了大众。新浪城市提出通过网络平台诠释城市性格,可以最大化吸引受众眼球,提升城市关注度。同时根据其网络营销经验,提出了一套指导网络营销的原则和参考依据——IMPACT营销理念,以“选择决定营销效果”作为核心理念,从方法和介质两个层面,以互动(Interactive)、用户粘性(Magnetism)、聚合力(Popularity)、公信力(Authoritative)、创意(Creative)、精准性(Target)六个网络营销要素为出发点,衡量媒体的价值及营销策略的合理性。近年来我国各城市也开始重视城市文化品牌的网络营销,通过国家文化宣传网站、政府门户网站以节会等形式开展营销活动。例如中国的丽江以消费者为中心来设计营销方案,加大国际宣传力度,在2008年被欧洲相关组织评为“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绍兴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外贸在绍兴城市发展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因此提高绍兴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国际网络营销传播为研究对象,借助信息的层级效应模型设计来了解在国际受众中绍兴城市文化品牌网络营销的传播效果。市场营销传播的信息处理模型通常将消费者对营销传播作出的反应作为检测营销传播效应的出发点。传播的层级效应模型假设在营销信息传播的基础上,消费者会经历一系列阶段或思想状态的变化,如对营销传播的接触、注意、理解、接受、认同和行动。因此,任何形式的传播都要经过以下六个步骤:展示、注意、理解、反应、意向和行动。(凯文•莱恩•凯勒,2009)这一模型可以作为检测营销传播方式的效用的有效工具。本文以品牌传播的层级效应模型为理论基础,以绍兴城市文化品牌营销传播的国际受众为调查对象,来廓清消费者对英语为传播媒介的绍兴城市文化品牌营销传播的反应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绍兴城市文化品牌营销传播策略。

2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品牌传播的层级效应模型为主线,从品牌营销的六个步骤(展示、注意、理解、反应、意向、行动)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受调查者是从哪个途径了解到这个品牌的?(2)品牌的哪些信息能够引起受调查者的关注?英语网络媒介中的品牌形象的表达是否清晰?(3)受调查者对英语网络媒介中的品牌信息的满意度如何?(4)英语网络媒介中的品牌信息对受众来到该城市进行旅游、生活或工作的影响力如何?(5)英语网络媒介中的品牌信息对受众来到该城市进行旅游、生活或工作的指引作用如何?

2.2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假设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国际网络营销传播的效果较好,通过绍兴城市文化品牌营销的主要网站等途径使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引起国际受众的广泛关注,国际受众通过网络传播能够形成对绍兴城市文化品牌的统一认识,国际受众对绍兴城市文化品牌国际网络传播中的营销信息满意度较高,这些信息能够引起国际受众对绍兴城市文化的极大兴趣并给予其清晰的消费指引。

阅读全文

城市文化视角下的生态文明论文

1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的崭新文明

工业文明200多年历史中人类使用科学技术和金融资本两样武器挑战自然,但是人们逐渐发现,自然在报复我们人类。我们本来是想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但是现在感觉正在走向相反的方向。一方面我们的资源环境到了非常严峻的境地,另外一方面物质主义对人精神层面的摧残到了非常沉重的境地———我们以为利用科学技术和金融资本两件武器可以战胜自然、获取一切。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在自然之中”跳到了“在自然之外”,甚至“自然之上”。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强调:“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工业文明的发展让当前城市处于危机高发时期,而且呈现不断蔓延的趋势,许多大城市得了各种“城市病“,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安全缺失,两极分化,资源短缺,千城一面,水泥森林,等等,而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也面临着生活异化、精神失落、家园丧失等全面危机。人类已经到了要进入新的文明境界即人跟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的时候,这也是中国有可能对世界的贡献。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平衡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学原理而来的。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在反思人与自然之间尖锐冲突中产生了代表绿色发展思潮的生态中心主义,批判“人类中心”价值观。绿色思潮的产生,抑或为20世纪70~90年代绿色生态运动的主要指导思想。生态中心主义把各个生物圈乃至宇宙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认为人类和自然都是这个系统中的平等成员,而且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存在物都有其“内在价值”。他认为“人类中心”价值观是生态危机的所在,因此主张将道德关怀扩展到一切存在物。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变革从个体价值观、经济观到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生态学的核心本质有:一是强调共生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生命、微生物、动物、植物都是共存共融的,一个物种的发展不能侵害和毁灭别的物种;二是强调循环发展,其认为所有东西都可以再生,世界上没有垃圾,所有垃圾都可以再生利用,包括人死去以后的骨灰也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生命状态;三是强调自然发展,其认为推动地球发展的原动力是太阳。人类社会发展应倡导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自然发展、依托太阳的自然循环再生。这些共生、循环、自然发展的表征形式最后可以衍生到生态的本质就是协调、平衡、友好。而对于人跟自然的关系,人是在自然之中的,人不能挑战自然,更不可能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否定,但并不是说把工业文明创造的科学技术、伟大的思想理论、艺术成就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全部否定了,而是反思和改善我们跟自然的关系,要终结的是一种时代文明的模式,而不是终结人类文明的历史。

2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展望

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化正在中国的大地上四处蔓延。中国现在处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迅速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资源和能源利用结构,而模式上主要是在模仿英美,特别是美国,即线性的发展模式———采用自然采掘、利用化学能源、利用小汽车、生产产品、追求舒适、最后产生垃圾的填埋、不可持续。中国这种发展模式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0年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这么说:“如果十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如果中国人要达到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消费水平,所需的资源可能要增加三个地球。如果全世界人口都像美国人一样生活的话,地球要增加五个。中共“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再次重申:“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从未有过。足见高层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与重视。报告第八部分专门阐述了这个问题,一些提法令人振聋发聩,比如,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净”关乎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乎到“全球生态安全”,这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态伦理的支持。首先,应表现对自然尊重的整体和谐理念。现代生态学中在生物圈中每一物种所具有的特征都是对某一特殊环境适应的结果。没有任何一个物种能够单独生存和发展,他们只能在共同维护生命、维护系统存在、促进生物圈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生存进化。因此,人类必须以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为前提,必须建立合理的生态价值观。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理念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立在人与万物的同源性上。人并不能离开天地万物而独立存在。虽然这种“天人合一”思想以最朴素的形式呈现,但它以直接的经验为基础,真切地把握了人类与自然界的有关联系。其次,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表现出对社会生态持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生态危机的本质来源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协调、不公平、不合理。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公平正义作为基本目标。生态伦理必须关系到人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呼吁全社会坚持公共伦理,既反对只顾及某种体制的本位伦理,也反对当代人剥削后代人的生态权益。第三,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体现抵制科技及消费的异化,倡导绿色、文明、适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需求适度的价值理念。现代人已经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危害,而且这种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科学技术让人类成为巨人,又将人改造成“非人”,这就是它的异化现象。同时人的生活在消费领域也出现了严重的异化现象。奢侈的、无良的消费功能出现,炫耀性消费等种种异化现象随之产生,科学技术与消费领域的异化出现,让人类陷入了环境污染、资源耗竭、人性扭曲等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之中。抵制这类异化所产生的负效应,必须用理性和智慧的生存伦理来指导和约束科技和消费发展方向,倡导适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的反自我行为上全面践行绿色、生态、低碳的发展理念,将可持续发展意识全面渗透到人类的所有活动中。

3生态文明将决定新的城市文化的诞生

广义的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的居住者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城市文化,是指城市居住者们在城市长期的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所讲的城市文化,主要是指狭义城市文化,它是与经济、政治并列的城市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等具体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技、教育、习俗、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精神产品,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人的影响是根本的和长远的。城市文化深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文明形态产生了特有的城市文化。农耕文明产生了传统商业文明、工业文明产生了现代工业城市。城市是人类发展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人类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工业文明造成的城市危机追根到底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危机问题。面对城市危机,仅仅靠科学技术来改造和创新新的城市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会加重危机。更重要的在于要改造人类的生活方式,创造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产生的将是生态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态城市核心价值观包括①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自然为本),②多元多样、循环利用、和谐共生(多样循环),③以人为本,提升质量、共守理念(美丽幸福)。

3.1生态文明建设包含了新的生长的城市文化

阅读全文

地域文化视野下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论文

1城市视觉形象设计

20世纪末,城市形象设计的概念被提出,受企业形象设计的影响,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的历史特色、传统特色、地域特色和城市功能,强调城市形象设计要注重地域文化与风格特点.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城市视觉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视觉形象是城市形象设计中最基础的工作,一般包括城市定位、城市标志、城市导视系统和基础设施等.系统的城市视觉形象是城市的宣传体系,是对城市形象的规范化设计,通过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视觉符号系统,在各种场所进行标准化的视觉传播.例如,苏州城市形象以古典园林和现代科技等为元素;杭州也确立了航船、城廓、建筑、园林、拱桥等为元素的城市标志,既具有地域特色又不失现代感,地域特色鲜明.重庆、大连、武汉等城市先后确立了城市标志、城市色彩和市民形象识别体系,得到广泛认同并让城市及市民收益匪浅.

2影响城市视觉形象塑造的主要因素

城市形象的最大魅力在于差异,差异形成特色,特色产生吸引力.每一座城市都位于一个不同的地理区域,这一地域中不同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经济水平以及历史变迁等因素构成了这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差异,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作为城市形象设计基石的地域文化一般可分解为自然、人文、社会三个层面:

2.1自然层面

阜阳地处于安徽省西北部,中国南北方交界处.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平原地带,是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产区.古时,阜阳因水而兴,水运便捷,战国时《中都志》载“颍寿,古今舟车交迹之地”.淮河的重要支流沙颖河、汾泉河穿境而过,支流星罗棋布遍及全城.位于市区西北部的颖州西湖,是我国古代的四大西湖之一.发达的水系可以南下长江,东达大海,为淮河以北城市中所独有.可见自古以来就阜阳地区就与水紧密相连,同时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水文化.

2.2人文层面

阅读全文

城市文化美学符号展示设计论文

一、从形态上讲

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是与一座城市的布局相联系的。大庆这座城市的布局结构与其他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城市非常不同,她的整个城市布局是松散的,市区与市区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城市布局形式与油田的分布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工业和油田建设是这座城市发展的重心。市区之间的道路两侧是广袤的湿地、草场,城市和野外环境中最常见的是一架架梁式抽油机,我们把这种设备俗称为“磕头机”。“磕头机”这一符号对于其他城市和旅游者来讲,可以说是大庆的代名词。它就是能够代表大庆的一种典型视觉符号。如果我们对这一符号进一步延伸思考,就会发现石油工业机械形态符号是非常能够代表大庆精神和反映大庆文化的。从构成学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这种美学符号抽象成直线、规则曲线、规则几何形等设计元素。这种形态元素或组合可以更进一步概括成表现工业和征服精神的“大力”。另外我们要注意到,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大庆市的城市布局形式恰恰避免了一些以经济发展为主体的超级城市所形成的弊端。由于市区构造的松散,这里的交通压力相对较小,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修路架桥等工程建设。由于依油田的分布而布局,这座城市在局部范围中的市民有很多工作单位相同或相近,这里永远不会因城市拥挤造成大规模的单位搬迁,进而造成交通上更大的压力。局部地区市民彼此之间有着比其他城市更加热情、熟络和稳定的社会关系。他们曾经都是背井离乡的外地人,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走到了一起。他们是战友,是阶级弟兄。这种感情也遗传给了他们的子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庆人。在21世纪的今天,大庆人之间的这种感情至少不会因城市的爆炸式发展而被冲淡。这恰恰与很多城市学着所追求的后现代城市发展模式暗合。在笔者看来,这种城市布局唯一的影响会出现在城市经济上。市区之间间隔过远无疑加大了日用品的运输成本,并会引之造成一系列问题。但在今天看来这一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利用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吸引旅游经济加以解决。没有任何一座如此规模的城市可以与自然结合得如此紧密,没有任何一座如此规模的城市可以像大庆市一样生长在自然中。大庆人民战胜了自然,改造了自然,却没有脱离自然,他们以自然为家,在风沙、严寒中屹立,也享受着湿地、草原。自然元素是大庆的又一个典型美学代表符号。尤其要指出的是,这种美是与中国传统意义由城市贵族定义的所谓裹脚的病态美不同的,这种美是存在于毫无修饰的自然形态中的“大美”。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在形态元素上将大庆的美学符号概括为表现工业的“刚”和表现自然的“柔”。实质上对色彩、机理、光影和音乐等元素的探求也可以围绕这两条主线进行。

二、从色彩元素的角度分析

任何一个城市的色彩都能表现一座城市的性格。比如,巴黎的灰黄色系、布鲁塞尔和哈尔滨的灰彩色系、大连的蓝绿色系、大同的黑红色系、上海的鲜灰色系、慕尼黑的深绿色系、阿姆斯特丹的橘红色系等等,无不体现了城市鲜明的特色。大庆的城市色彩应该怎么定义呢?如果从宏观的角度看,大庆的城市色彩无疑是绿色和白色的。因为这座城市与自然结合得相当紧密。这两种颜色我们当然要作为城市的主要色彩,这也与我们发扬城市特色的目的相吻合。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其实整个东北的环境中占有比重最多的就是这两种颜色,这一特色导致这两种颜色实际上不能突出大庆的城市特色。这座城市还需要以其他颜色进行点缀。根据前文提到的大庆精神主题,我们可以把目光集中在象征工业和征服精神的土红色系上和象征湖水的灰蓝色系上。但颜色与颜色之间最重要的是比例与搭配方式,这套色彩搭配方式如果不注意细节,是比较难于出现好的配色效果的。在这方面,作为背景冷色的绿色系或灰蓝色系应该是倾向于高级灰色的,作为前景暖色的土红色系要作为点缀色加以运用,而白色应该主要出现在两种颜色的调和区域,融合两种颜色的关系。从目前大庆市博物馆的配色方案看,这一色彩搭配组合是能够体现大庆精神的。

三、从机理上讲

金属质感光滑冷峻的机理是最能够体现力量感的材质表现形式;而石材机理变化较丰富,用其他材质也比较容易模仿,与金属质感搭配效果变化比较丰富。而玻璃质感虽然可以更加突出现代感,但过于轻浮,只适宜结合需要使用,而不适合广泛采用。宏观上看,如果玻璃幕墙结构大规模应用于城市建设中,会使城市丧失她应该表现出的精神特质,至少在城市文化形象传播的角度讲是不可取的。自然植物机理是我们打造大庆城市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机理感觉是必不可少的。总之,笔者对大庆市城市文化机理元素的定义是钢铁与石材质感相结合,自然植物机理做点缀,体现力与美的结合。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城市的所有建筑都要千篇一律地按照这种机理关系进行设计,而是尽可能从宏观角度让城市中这种机理元素多一些,体现城市的特色。

四、从灯光的角度思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