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城市社区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城市社区管理

城市社区管理优化

【摘要】

社区参与是指社会主体依照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渠道,参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管理,影响社区公共权力运行,维护自身权益,增进社区福利的行为和过程。中国多数老人由于离开工作岗位,比其他社区居民,有更多的精力与闲暇时间去参加各种活动,有更多的热情去关注社区的内部公共事务,发挥余热。然而,因受人们的认识观念、基本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社区管理模式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亟待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以社区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解读我国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的基础上,从规划社区未来发展方向,完善社区内部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社区管理;老年;社区参与

一、研究背景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中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时期。城市社区离退休老人在智力、情绪和性格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大多数老年人活动参与的特点是:被动性、静态性、个体性、稳定性,参与的活动类型则以康体、消遣型为主,提高、发展型的休闲比较低。导致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追溯至因退休而来的角色转变、社会地位改变与收入减少和生活中的意外刺激打击等。针对以上变化,有效调节老人心理状态的方法为:退而不休、老有所为;量力而行、发挥余热;加强沟通、鼓励运动,使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计划,充盈退休时光。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在改革与创新上的现实困境

阅读全文

场域理论下城市社区管理域研究

摘要

城市社区管理是一个包含着多个方面的运作系统,“城市社区管理域”是城市社区管理运作的中介。依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城市社区管理域”的构成可分为四大部分:社区管理行动者、社区管理组织、社区管理行动、运作逻辑与规则。

关键词

场域理论;城市社区管理域;构成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1975年在其《科学场域的特殊性》一文中提出,场域作为一个克服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等二元对立的理论工具,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分析。“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是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布迪厄、华康德,1998)。在这个定义中有三个关键名词,即网络、位置与构型。网络是场域理论的最基本概念,场域首先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社会网络,是场域中的社会行动者、团体机构、制度和规则等因素构建起来的社会网络。位置不是指物理空间中的位置,而是关系网中的位置。这个关系网的每个结点就是组织和社会成员在这个网络中所占据的“位置”,谁占据“位置”谁就拥有社会资源及权力。而构型则是指场域有自身的结构和运动逻辑,各种进入场域中的关系和力量必须经过场域结构调整后才能发挥作用。依据布迪厄“场域”理论的规律和逻辑,笔者提出了“城市社区管理域”的概念。在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进程中,城市基层社会加速发育。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础单元,是社会管理系统中最基层的构成部分。作为宏观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抓手,基层社区是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多元共治管理格局的微观基础。而在多元管理主体构建的合作网络下,社会成员的参与式管理,加之城市社区管理中的组织和规则等因素则共同建构了“城市社区管理域”。所谓“城市社区管理域”,即是指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管理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是在社区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运作逻辑和规则的网络空间,是影响社区管理的各种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环境中介,社区管理活动就存在于这个环境中介之中。场域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在“城市社区管理域”这个特殊的社会空间中,社区管理围绕着特定的逻辑与规则开展,继而由社区管理行动者和社区管理组织采取具体的社区管理行动。由此可知,“城市社区管理域”是由社区管理行动者、社区管理组织、社区管理行动、运作逻辑与规则构成。

1社区管理行动者

社区管理行动者主要包括社区行政管理人员、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学者与规划者、社会工作者及社区居民。社区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是社区党组织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处理社区行政权力与社区外部权力的关系,以及社区不同层次、部门、单位间的权力关系。社区行政管理人员在城市社区管理中,起着上传下达的承接作用,依据部门的划分和分工结构,通过行政动员、政策指导、组织参与等方式,运用政策、法规和行政的力量来实施对社区的管理。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商业化形式的物业管理逐渐深入到社区内部的管理中。物业管理人员为社区提供的主要服务包括:房屋本体和区域管理、绿化养护、保洁服务、公共秩序维护、车辆停放管理以及一些满足业主需求的延伸性服务。他们在尊重业主自主管理权的基础上,为业主提供专业的服务。专业的理论指导和长远的社区规划是社区发展的基础,而科学的指导离不开学者与规划者。各专业的学者拥有着诸如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社会学能从“场域”等理论视角来挖掘社区发展资源;管理学能从组织与协调等方面来分析社区管理框架与结构;经济学可以从效益最大化等角度来控制社区管理方面的财务开支等。基于现有理论的科学调查和指导,能够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社会工作者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个体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和资源,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职业的专业工作人员。接受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价值的内化,以及专业技能的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尤其是社区工作的方法,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社区问题、需求与资源,挖掘社区现有和潜在资源,协调社区各组织,借助社会策划模式、地区发展模式等专业方法预防和解决“城市社区管理域”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社区居民是社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城市社区中的居民,普遍存在着异质性大、流动性强等特性,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社区管理域”的管理难度,对城市社区管理提出了动态化、灵活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多元化的社区成员结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元需求,将社区成员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加以整合,将资源与需求进行合理匹配,利用社区居民的现有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阅读全文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不足及策略

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民间社会组织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些组织往往有比较高的效率以及使用较低的成本,同时将社区中一些比较困难的用户当成是对象,继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公平,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提升整个社区在组织方面的效率以及水平,可是就当前我国社会管理过程中的现状来说,民间社会组织所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其主要的原因在与:首先,社区居民对民间组织没有足够的清晰认识,往往靠政府来包办所有事务,其次就是社区居民对这些民间组织缺少足够的信任。所以说,当前我国社区民间社会组织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与机会参与到社区管理以及服务中来。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策略与走向

至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本质就是要对政府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的相应职能进行完善,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使得政府在行政管理以及相应的政府自身管理的过程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就以上所面临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

(一)促进民间组织的良好快速发展

对于我国社区建设以及管理来说,民间组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主体,同时也当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应当加大力度对其进行扶持。首先,应当转变认识,意识到民间社会组织在整个社区管理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要对其加大培育力度以及扶持的力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等等,鼓励其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来,再次,要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引导这些组织能够进一步良好健康的发展,探讨社区民间组织的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引导这些组织进行规范化的运作,引导组织的自律建设,加强组织活动的监督力度。

(二)明晰社区居委会的职责

阅读全文

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探究

摘要:时下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的建设也不断推进,并且城市社区的职能和职责越发凸显,但纵观当今中国现有的社区管理模式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很多方面还需开发和创新,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的真正需求。本文鉴于当前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和现有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新模式,期望为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优化和改革提供好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探究

城市社区被称为城市的“细胞”。从其人员构成来看城市社区内的多数人从事非农业劳动,且这些非农人口还需集中居住在一定区域内,拥有的特定生活方式,城市社区是相对比较独立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的组建会促使其成员有归属感。城市社区可以说是当今城市有机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但城市社区管理是否有效,对于区域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对于推动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发展也有巨大作用。

一、中国城市现有社区管理模式简述

社区管理虽然说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单位,但意义却极为重要,因为社区面向的是域内管辖的所有居民,并应担负管理职能、服务职能、教育职能、监督职能,负责协助政府和相关机构完成相应的任务。因此,强化社会管理工作,对于提升整个城市和社会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稳定、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中国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尚有诸多改进之处。首先,从社区的管理人员来看,普遍存在人员少、不专业的特点,这极大制约了社区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多数城市社区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中小城市的社区工作人员是来自政府的公益岗位,而非专业人员。这些人员虽然工作热情不减,但对社区管理业务不熟悉,对社区应承担的职能不了解,工作多是收到指令后负责执行,而非依据社会管理的具体职能自主、自动的进行服务,因此导致社区管理工作程式化、不灵活、居民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较低。其次,社区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与域内居民的有效沟通。在社区管理中积极引导域内居民参与其中,发挥居民的监督作用和民主作用,对于提升社区管理成效,减少社区管理阻力,推动基础社会的民主化进程等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再次,社区在管理的过程中现代化手段应用过少。不少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在社区管理的过程中还主要依靠工作人员走访登记,在楼道、居所的外墙等粘贴公告,建立手写纸质档案等较为原始的方式与域内居民进行联系。这种比较老旧的工作方式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工作方式繁琐、工作效果较差,不利于社区对域内居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最后,社区管理在建设的过程中资金短缺,投入不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生活环境、物质文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二、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的开发

鉴于上述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城市社区的有效管理,更好的服务于民,当今的中国城市社区管理应探索和开发新的模式。首先,就社区管理而言,引进专业人才是核心,是关键。但就现有的社区管理而言,完全引进有专业学历的人尚不现实,但是可以通过岗前培训、日常培训等方式对现有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社区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职责。此外,还要对现有人员进行信息化、现代化技术的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先进的社区管理手段,以便更好的为域内居民进行服务。其次,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与域内居民的沟通,加强域内居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促建和谐社区。目前城市在社区管理过程中缺失也居民的沟通,而即便有沟通也多通过召开集会、宣读文件等方式进行,居民对此毫无兴趣,甚至抵触厌烦。社区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特殊用户的走访、APP平台、电子大屏幕等方式获得域内居民的对社区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通过文化活动、艺术活动的召开拉近与居民间的距离,促使居民乐于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当中,对社区管理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社区内形成有温度的、愉悦的、和谐的、共建的、共赢的氛围,而不是冰冷、僵化、对立的行政管理。再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得到了改变,手机网络的应用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社区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充分的利用好现代化的手段,通过喜闻乐见和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实现社区管理的网格化、信息化和电子化,便于管理的同时也可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的服务,为搭建智慧社区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就社区管理的资金来源上,不能仅仅限于政府投资或是居民缴费的方式,毕竟这两方面的财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一旦供给不足直接影响社区管理和服务。可以采用多渠道的资金共筹方式,重视利用社区资源在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情况下,通过租赁等方式自筹建设经费,也要善于利用企业、社会公益、慈善团体的捐赠营建公共设施,完善和改进居民的生活环境,营建小型的健身和文化场所,使居民真正感到社区是在服务于民,而不是单纯的硬性管理,使其对社区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乐于自主的加入到社区的营建当中,乐于配合社区的管理工作。

阅读全文

城市社区管理的提升策略3篇

第一篇

一、我国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弊端,社区居委会改革内卷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街道职能定位就是错误的。根据《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居委会的职责是协助政府部门管理,并且应该通过自我管理的形式来实现。并且居委会处于压力型政治的最低端,根据漏斗效应,政府的许多事物就全部到了居委会这里。导致了居委会该管的管不了,不该管的管了。同时,因为居委会不能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人事管理权,使得居委会变成了行政机关的腿脚,自治权更加难以实现。居委会上要传递政府的信息,下要表达居民的意愿在这种左右为难的角色中,居委会的改革就先入了内卷化发展中。

2.居民自主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较弱

在当前我国的社区管理当中,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政府倡导的阶段。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和体制的影响,许多居民把参与社区管理看成是管理者的事情。在对成都三圣乡的实证调研中发现,居民只对于政府给予的许多经济利益感兴趣,在居民参与管理这个方面大多数人选择在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下服从安排。这就尤其要求我们在建设社区的时候大力发展基层民主。

3.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不足,素质不高

阅读全文

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问题

摘要: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程度和对社区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是社区管理创新的关键。文章以西安市Y社区为研究对象,对社区的管理机构情况、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围绕社区居民参与的态度、方式及内容等,从地方政府、社区管理机构和社区居民的多元主体层面具体分析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党的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建设离不开社区建设,社会管理离不开社区管理。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程度和对社区管理服务的满意度的提升。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是社区管理的本质要求,社区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要和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王丽丽,2011)。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还处在转型阶段,地方政府需要完成向宏观管理者的角色转变;社区管理机构需要创新管理方式;社区居民需要增强参与意识。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特点

李保明(2013)对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做了梳理,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以德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紧密结合,政府对社区的运行和发展有比较直接和具体的控制,同时积极发挥中介和社团组织的作用。第二,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治型管理模式。社区创建和发展的理念更注重“自治”,城市社区没有政府派出机构,主要是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机构行使社区组织管理职能,注重与社区居民创建“共享型自治社区”。第三,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型管理模式。这是一种介于政府主导型和社区自治型之间的管理模式,主要特点是政府职能、社会团体以及居民个人责权的紧密结合。总的来看,国外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具有考虑社区居民需求,管理模式与国家政治匹配,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地保证城市社区发展动力等特点。

(二)国内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阅读全文

钉钉软件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社区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笔者探索如何多方整合钉钉的免费商务电话、DING、消息已读未读、团队组建等核心功能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微应用),搭建交流、活动平台,完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提升社区沟通和协同效率。

关键词:钉钉;互联网;城市社区管理

1信息技术是城市社区创新管理的手段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6.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对社区治理的影响日趋明显。钉钉(DingTalk)是阿里巴巴集团专为中国企业、政府、团队打造的免费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提供PC版、Web版和手机版,支持手机与电脑间文件互传,主要有免费商务电话、DING、消息已读未读、团队组建等功能,结合搭建在钉钉平台内部的微应用,提升企业沟通和协同效率。在贵州省贵阳市政府采用钉钉软件进行管理的大环境下,本文以贵阳市白云区大山洞社区为例,探索如何通过钉钉更好地实现社区的创新管理。随着城市社区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必须要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借鉴一些基于互联网开展的在线调解、协商谈判等做法,善于运用新技术提高纠纷化解水平[1]。“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目标。因此,创新城市社区的精细化治理模式不仅对社区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整体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城市社区管理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逐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必须进行全新的管理,为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便利和启示,进一步加强社区信息化管理工作,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社区管理模式创新,构建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社区。

2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形态不断呈现多样化。多种因素的交错叠加,给社区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社区社会事务繁杂,缺乏及时的管理与监督。社区服务工作总量多且分散,缺乏及时的管理与监督。及时有效管理与监督社区服务资源,将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的关键手段。(2)社区工作人员年龄老化,专业化程度偏低。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严重。社区管理非专业化现象严重,人们对社区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城市社区管理缺乏沟通和交流平台。目前社区硬件设施普遍落后,严重制约了社区发展。虽然也有如大山洞社区压缩办公空间建设多个供老人、小孩交流与活动的空间,但人们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沟通交流,居民缺乏教育,社区与居民关系疏远,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较弱、渠道较少[2]。(4)社会参与社区建设程度较低。社区网格化管理强调问题及时收集和反馈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居民实际需求及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情,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社区作为管理部门,基本是在职能范围内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完成上级交派的各种任务,而由于人员和精力有限,在主动引导、激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方面做得不够,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渠道不多。(5)社区治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运用不够广泛。当前开展的社区各项治理任务基本靠群众的反映和政府部门的实地巡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充分[3]。

3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阅读全文

职能转变城市社区管理论文

一、城市社区管理中的政府职能现状

(一)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政府对居委会职能定位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居委会往往更像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而非自主进行社区自治管理的主体。在事务性工作中,居委会承担了大量各级政府部门的任务,成为了任务落实的执行层。另外,街道与社会团体这样的机构在社区管理中承担的应该是监督与考核的职能,但是在实际中却成为了接受政府考核的单位,导致无法有效地搭建起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桥梁,反受其咎成为众矢之的,大大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

(二)政府对社区自治的保障不力

政府在城市社区管理上的越位与错位并不代表其本职工作的完美,恰恰是在行政过程中的“缺位”造成了更多的问题。首先是在制度保障上,并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配套法规,旧有的原则性宏观性的法规年代太远,已不能细致到指导具体工作,对一些新问题并不能做出及时调整,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社区的发展建设。另外各级政府对城市社区自治并未形成系统的政策指导,没有建立起运行流畅的机制保障。其次是在对“第三部门”的培育与保障不到位,对社区的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没有进行有效的资助与组织,不论是资金还是政策激励都没有相应的系统倾斜,致使社会团体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在公共服务提供上,政府依然不能提供足够保障,基础建设相对薄弱,社区内图书馆、活动室等建设由于资金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性解决,使居民无法感受到社区的归属感,从而公民意识不能有效地实现向社区意识的转变,影响了社区管理的实效。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

政府要想改变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的越位、错位、缺位,必须进行着力于社区建设与政府主导的政府职能转变,其中角色的定位、关系的厘清与模式的选择格外重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