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城市日常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城乡低保档案管理论文
1规范化管理城乡低保档案
低保档案是经过县、乡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低保的受理、调查、审查等程序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建立和完善低保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既是低保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客观需求。低保档案管理原则上可分为分级管理和日常管理。分级管理主要包括:低保户向乡镇提出申请,填写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提交居民户口簿复印件、家庭成员证明以及赡养、抚养证明;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收入证明;残疾证明等;经街道、镇政府民政部门进行审核,提出意见,最后报县民政局审查做出联审联批决定。若审核通过,县民政局根据低保对象花名册、低保对象分类统计表,低保金统计表划拨凭证等相关的低保资料进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操作,并定期对低保户进行检查、临时抽查。由此可见,低保户的审批过程经过民政部门三个层面:社区、镇、县级部门,由于每个部门针对管理低保档案资料不同,在进行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对低保档案进行规范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档案完整性,从而能保障低保工作顺利进行。而日常管理类档案是在分级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是对各类档案进行日常管理,低保对象申报材料审批后,以户为单元建档,实行一户一号制度,在低保户存在期间,民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低保户的低保金进行停发、增发、减发等,实施动态监管。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对低保家庭经济状况变动表、收入证明、情况说明、审核材料、调查情况等资料进行归档,并装订成册,实行有效管理。低保档案管理涉及面较广,工作量大,必须对低保对象全部建档,实行审批分级管理、日常管理随时归档的原则;并且应规范管理流程,统一标准,确保低保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
2加强低保档案基础性工作
低保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低保政策的落实情况,反映了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状况,是决策低保资金发放的依据,是低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加强低保档案基础性工作至关重要。低保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编目、保管期限及移交、档案的利用。
2.1低保档案的收集及归档
乡镇指派专门人员,对申请低保人员填写的审批表及相关的证明收集整理,建立资料档案。县级民政部门对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全部归档,做到随办随归,开口管理。
2.2低保档案的整理编目
住建局城区亮化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打响“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大会战的总体部署,加快城市亮化工程建设步伐,提高日常管理维护水平,完善城市亮化长效机制,确保惠民工程普及万家,努力打造现代宜居城市。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建设局局长任组长,区建设局党委书记王小明任总协调,区建设局副局长为副组长,区建设局干事等为成员的区建设局城区亮化工程领导小组,由区建设局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任务及责任划分
1、任务分布:
(1)、旧城改造南片新增太阳能路灯64盏,涉及社区4个,常住人口5万余人,需投入资金448000元。
城市规划空间设计浅析
摘要:
GIS技术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引起规划领域的新时代,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GIS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愈显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很多城市正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基于此,从GIS技术的内涵分析,介绍GIS在规划设计中的优势,利用GIS技术更系统、更全面的把握城市的空间要素,建设美丽的城市空间环境。
关键词:
城市规划与设计;GIS;城市化
随着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发展,我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中,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因此,对城市进行更加全面、科学、系统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而GIS技术的运用可以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可靠,从而大大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严谨。
一、城市规划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发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全社会带来一场转折性的信息革命,其影响范围涉及到社会、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同样也影响到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信息技术通过采集、分析、处理和利用等技术更好地服务城市规划,改变了城市规划的运作方式,加快了城市规划工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反馈,进而对城市规划的空间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等的提出以及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愈加繁重。为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规划相关专业工作者们正努力寻找一种能够更完整、更准确地获取城市及其周边空间环境动态特征的有效措施。
农民安置社区管理探讨
一、湖州开发区农民安置社区基本概况
(一)建设概况
湖州开发区现已建成农民拆迁安置社区10个,总建筑面积约123万平方米;在建、备建项目18个,总建筑面积约242万平方米;农民自建新村17个,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辖区内57094名农村户籍人口已有34274人转为非农户口,户籍身份转换率达到60%,且大部分农民均已安置进社区过上城市居民生活。截止目前,该区共拆迁农户约1.6万户,建成区面积从14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城市框架从18平方公里拉开到41.5平方公里;建成了产业平台约40平方公里,集聚了近3000家工业企业,形成了信息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新金融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主版块、主阵地和现代化生态型滨化大城市的形象展示窗口。
(二)物业管理概况
目前,湖州开发区农民安置社区的管理主要有市场引入物业公司、街道组建物业公司、村组建物业公司和村委自治4种管理模式,日常管理维护资金主要由政府补贴承担,开发区管委会(含街道)每年支付物业管理费约800万元,平均按0.55元/平方米每月的物业管理成本测算,辖区内28个农民拆迁安置社区全部竣工交付后,开发区管委会每年需补贴农民社区物业管理费为2800多万元。
二、农民安置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化物更需“化人”。农民市民化不只是从农村向城市的区域空间转移,不只是从农业户口向非农业户口的户籍转变,也不简单是从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而是农民享有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变迁的过程。深入分析当前农民安置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供水阀门日常运营管理与方法
摘要:为有效满足供水需求,供水管网被大量铺设在城市中,成为城市供水的“血脉”。在供水管网中主要控制设备是供水阀门,对水量及水压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以方便居民提高用水质量,同时可对故障管段进行有效控制。加强对供水阀门的日常维护,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可以使抢修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减少漏水故障造成的财产损失及资源浪费,避免停水给居民在生产、生活上带来的不良影响。该文就供水阀门日常运营管理模式与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供水阀门;日常运营管理;管理方法;供水管网
0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城市人口密度高,对水的需求也非常大,为了确保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就要确保供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供水阀门作为供水管中的重要设施,承担着输送、切断、调节水压、流量及流向的重要任务,供水阀门便于操作,止水、切流较为迅速,在紧急抢险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管网正常运行与否取决于阀门的使用寿命及质量,但在国内部分地区供水管网的使用年代较为久远、老化现象严重以及受环境影响漏损率较大。管网暗漏会加剧冲刷路面地基,从而引发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灾害,爆管事故会导致水压加大造成喷射,影响车辆行人安全、浪费水资源。为了减少管网故障的发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就要开展定期维护与管理,提高阀门使用的可控性。
1供水阀门管理概述
供水阀门的特点是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难以管理。设置在地下的阀门较多,长久处于密闭空间,影响了传动件的耐久度以及使用寿命,易造成腐蚀漏水。加之供水阀门日常大多时候保持开启状态,很难掌握阀门灵活性及开启性,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当前国内供水阀门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供水企业未对供水阀门管理给予重视,导致阀门井被埋或被水泥、砂石等杂物掩盖,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不仅延误抢修进度,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水资源浪费,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不便;与此同时,由于供水阀门品类繁多、用量较大、产品资料及参数很难整理齐全,无法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也会影响维修进度;最重要的是,许多供水企业没有可操作的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方法必然得不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2供水阀门日常运营管理模式
中心商业区停车设施经营管理研究
摘要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停车设施管理模式,分析武汉市当前的停车管理现状,提出了武汉市停车管理机构设置模式;同时对停车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武汉市中心商业区停车现状,提出了武汉市中心商业区经营管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心商业区;停车设施;管理机构;经营管理模式
中心商业区作为城市结构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是市民城市生活的集中点。据统计近4年来,武汉市的机动车以平均每年16.8%的速度增长,私人轿车拥有量的年均增幅更高达49%[1],这势必会给武汉市区,尤其中心商业区的停车设施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如何提高武汉市中心商业区停车设施的建设经营管理水平,对改善武汉市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外停车设施管理模式分析
(1)以哥伦比亚为例的国外大城市停车管理机构设置分析。图1是哥伦比亚交通部停车管理局(DistrictofColumbiaBureauofParkingandEnforcement)的停车主管机构图[2]。哥伦比亚停车管理机构设置具有下述优点:机构设置简单明了,哥伦比亚交通部下设的停车管理局是惟一的停车管理机构;职权明确,按停车管理涉及的各项内容设置停车管理局下属的各科室,便于统一管理;职责分级设置,停车管理局下设业务和执行2个处,这样就限制了单个处室的职权,起到相互约束作用。缺点在于停车管理局的权利过大,但是美国较为完善的公务员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基本保证了停车管理局按章办事和执法公正性。
高校交流生学生管理问题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教育援藏背景下,西藏民族大学15年来校际交流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育援藏;交流生管理问题;对策
在教育援藏背景下,如何利用国内知名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校人才培养质量,让西藏高校学生享受接受东部知名高校优质教育的均等机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①一直是西藏高校积极探索的发展路径。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世纪初西藏稳定工作的意见》(中发[2001]11号)。《意见》指出对口援藏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是西藏高校向国内知名高校派遣交流生。2002年7月,教育部下发文件,明确由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前身),西藏民族大学定期派遣交流生到支援高校交流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式提出并迅速启动。从2004年到2018年,15年间西藏民族大学先后向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共9所高校派遣交流生、联合培养生800余人。除学业管理外,交流学生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高校重点关注的方面。本文围绕在外交流学习学生的日常管理、评优评奖、交流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助学金申领这4个方面,分析交流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交流学生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西藏民族大学现在每学年约有200人在支援高校学习。这部分学生的日常管理由谁负责,评优评奖工作如何开展、有意愿加入党组织时向哪个党支部申请、怎样申领助学金。围绕这4个方面,本文访谈了西藏民族大学在一线做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
(一)日常管理工作
根据西藏民族大学与支援高校的协议,交流学生在支援高校学习、生活的日常管理由支援高校负责,交流学生必须服从支援高校的管理规定。支援高校根据本校的校规校纪对交流学生实施严格管理,对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按照相关规定做出处分建议并通报西藏民族大学,但对于严重违反支援高校规章制度的交流学生,西藏民族大学需要将其召回进行处分教育。常规管理、一般违纪由支援高校处理,严重违纪由西藏民族大学处理,双方双重管理交流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管理者如果沟通不畅,有可能出现管理漏洞,给一些有违纪想法的学生可乘之机。
社会招生下学生管理模式的分析
摘要:文章在分析社会招生学生特点和调研目前院校管理社会招生学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会招生;生源特点;学生管理
1社会招生生源的结构特点分析
笔者对安徽省部分职业院校近2年的社会招生共计1100人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主要存在以下特点:(1)年龄层次不一。如图1中显示社招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占比93.8%。此部分学生多是企业和家庭中的骨干力量,工作和生活任务重,空余时间少,线上平台使用频率高。(2)学生学习背景不一。如图2中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23%,高中占比42.7%,中职占比34.3%,基础知识差异大,继续学习的接受能力不同。(3)学生身份不同。如下图3显示,公司管理层占比6.5%,普通职员占比47.6%,新型农民占比15%,农民工占比16%,失业人员占比3%,退役军人占比11.9%。学生身份不一,时间难以统一。(4)学生所处地域不一。如下图4显示,在被访的1100名学生中,共处在全国32个城市(以市为单位),其中人数较为集中(40人及以上)的城市有6个,人数最多的达144人。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管理存在主要的困难如下:(1)学生结构复杂,统一标准管理难度大。社会招生的学生从年龄、学历背景、职业经历和个人精力上差别较大,按照学校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很难实施,如部分学生由于工作性质或智能手机使用受限,无法正常使用班级统一管理线上平台。(2)学生身处各地,互不熟悉,评先评优等各类推选难度大。社会招生的学生多采用线上授课、线下短暂集中授课的方法进行教学,相处机会较少,彼此之间和师生之间都不够了解,评先评优推选时没有足够的支撑条件供参考。(3)学生自由时间不统一。主题班会等集体时间无法保证。大部分学生是边工作边上学,且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无法统一,需要召开集中班会时很难统一时间和地点,班级重要决策无法集中商议,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意识形态管理。
2社会招生生源的管理现状
社会招生的生源目前近90%的院校集中在独立部门进行管理,分专业和入学年份进行编班。每班安排1名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或附加进行教学管理。辅导员的管理模式主要集中在线上平台,如 QQ 群或微信群,管理模式单一,学生毕业时老师还认不全班级学生的现象正常。基本不会开展班会或其他集体活动,对学的生具体学习状态和思想状态不够了解,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现状表明存在主要问题如下:①编班只考虑专业和入学年份不够全面,为后续学生和教学管理都带来一定的难度。②辅导员兼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难度大,未能充分发挥其他相关人员的作用。③管理平台繁多,不利于大数据采集与共享。④管理模式单一,太过依赖线上资源。⑤师生互动不够,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现状。⑥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混合在一起,学生管理经常被忽视。
3社会招生背景下学生的管理模式